讲座心得体会

时间:2021-04-12 19:27:26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关于讲座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讲座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讲座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讲座心得体会1

  今天,得到要去听讲座的通知,据说还是音乐讲座。

  我很疑惑,经济学院没有音乐系,怎么会有音乐讲座呢?我没听错吧。另外我也很疑惑,面对学经济的学生,这位教授会怎么讲,讲乐理知识、演奏、音乐的历史还是教我们欣赏音乐?总觉得,不管讲那个都不是很合适。音乐知识那么多,仅凭小小的一个讲座,就能让我们跻身音乐的殿堂吗?

  怀着疑惑,我来到了五报,已经有几个队友在这里等着了。过了一会,一位披着长卷发的人进来了。不用问一准是江柏安教授了,搞艺术的人都爱把自己打扮得与众不同,豪放不羁。

  教授首先讲了音乐的定义: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里的流动来创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表现生活感受的一种表现性时间艺术,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艺术种类之一,也是人们最喜爱的艺术种类之一。关于音乐的组织性在学初中物理时,物理老师就讲过,如果没有规律可循那就成了噪音了。接着,江教授就用一段很普遍的旋律为我们解释了,音乐的规律性。原以为音乐的规律性是一段旋律的重复,现在才猛然发现乐谱中一个小节,小节与小节之间都有规律,音符之间彼此连系,互相达到一种平衡。虽然学过乐器,看了那么多张乐谱,却从没发现还有这样的规律。以前的音乐学习真的很浅薄。

  接着江老师又讲了音乐具有时间、声音、情感、表演特性。情感特性又分为基本特性和社会特性。音乐的形象是抽象的概括的随意的,音乐本无象,听者使之成象。音乐的内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音乐的声音无外乎是好听有趣有意味的声音。

  关于讲座的题目,“如何听音乐”江教授让我们每天倾听15分钟的音乐,在听音乐时什么事都不要做,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中去。听音乐是要花时间的,但我们去聆听音乐所花的时间是值得的。我们获得的是音乐的美感,是内心情感的升华,是对情操的陶冶。音乐使我们生活变得高雅。真正的音乐未必是一首歌,我们在大街小巷听到的流行歌曲并不是真正的音乐。像江教授所说很多人听流行歌曲,有的甚至为之疯狂,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听的是寂寞。人们没有去关注音乐,而是在关注这些歌的歌词。听到这里我才发现为什么以前一旦有了流行歌曲的歌词,过了不久就会把这些歌忘到脑后去。而再去弹小时候弹过的曲子会很欣慰,一种幸福的感觉由心底升起,似乎是去见一个久未谋面的好友。

  在讲座中江教授并没有一直在讲音乐,还通过音乐讲了人生的哲理。告诉我们每个人“要有奋斗的目标,要有实现目标的志气”不管现在的处境如何,我们都应该努力使自己和家人过得更好。在梦想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努力的方向,而不应该得过且过,混日子。更令我震撼的是另一句话“不怕你不跟着别人的脚步走,就怕你跟着别人的脚步走”,每个人的目标不一样,因而每个人所要走的路也不一样,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和自己。自己决定自己的步伐,掌握自己的未来。而不要人云亦云,总跟着别人走。这一句话点醒了我,进入大学虽然得到了一些锻炼,但也常常感到丢失了自己。经过这样的点拨我似乎又找到了自己。

  这次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不但对音乐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获得了许多的人生哲理。不虚此行啊!

  讲座心得体会2

  攀爬过岁月的脊梁,科学的脚步在历史的长河中求索。于是,在山之阳、水之湄、海之滨绽放出一朵瑰丽的奇葩,让世人以仰望的姿态注视。在一代又一代科学人的努力下,这朵花愈加的娇美。然而当人们惊羡它的美丽时,又可曾知道它背后的汗水与泪水。

  《走近科学》讲座将我们引入漫长、奇妙的科学史。

  当人们将“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奉为真理时,当人们的思想被宗教摆布的时候,一个声音站出来说:“不,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世人的嘲笑、教徒的破害并没有让他屈从,而是愈益的坚强。他用毕生的精力为“日心说”奔走呼喊。终于,在他双眼失明后亲手摸到了刚刚出版的关于“日心说”的著作。

  科学正是需要这样具有顽强品质和敢于反抗精神的人。

  科学的发展亦需要谦虚的品质。牛顿曾经说过:“如果我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也曾谦虚地称自己是科学海边拾贝的孩子。正是这样一个在科学的海边拾贝的孩子,在前人泛起的浪花中拾到了令人欣羡的贝壳。“墙角的花儿,当它孤芳自赏时,世界便小了。”在波澜壮阔的科学海洋面前,惟有谦虚才能一览它的壮阔。

  科学是无国界的,它应是全人类共享的财富。

  当人们敬佩居里夫妇历经数载发现镭的不懈精神时,又怎能忘记小居里夫妇的无私和对世界和平做出的贡献呢?“你们一定要抢先研制成核武器,维护世界和平。”当小居里夫妇语重心长地对中国科研人员说出这一番话时,世界为之折服了。这是怎样的无私与博爱,它为人类和平进程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人类生活条件的进步离不开科学的发展,维护人类和平亦离不开科学的发展。当霍金的思维遨游在无边的黑洞之间,我们的思维也正漫游在科学发展历史的长河中。科学改变生活。你热爱生活吗?那么请热爱科学吧。

  讲座心得体会3

  12月6号,陈默老师的心理学《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学视角》讲座如期在大庆举行,那天气温突降,但寒冷的天气并没有阻挡专程来听陈默老师课的各位老师的热情,整整三个小时的讲座非常精彩,陈默老师从孩子每个年龄段所面临心理任务和孕育能力,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解了不同年龄孩子的心理特征、老师与孩子沟通的误区以及如何正确地与孩子沟通,听完讲座我觉得有很多收获要与大家相互交流:

  讲座一开始,陈默老师就为我们陈述了当今教师面临的教育难题是前所未有,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应对呢首先她为我们分析了各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任务及此阶段需要孕育的能力。

  针对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陈老师给我们指出了应对策略。所以班主任应该当学生的保护人,把对学生的爱放在第一位,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爱,还要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不仅从身体(出生和体能)、心理(气质类型和个性特征);还要从环境(家庭结构和亲子关系)了解学生。总之,只有心到,班主任才能做好。

  想让孩子愿意学习,就要懂得孩子学习的心理特点,他们对学习的理解和成年人不一样,不是建立在理性的角度,如学习好才能有出息等,家长说千万遍也没有用,不懂,他们是从感性的角度看待学习的,学习有没有乐趣他们对学习有没有感觉所以,想让孩子愿意去学习,要把握三点:

  1、有趣味,要"引诱"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这件事情好玩了,他才会去持续关注;

  2、能分享,要为孩子营造分享的氛围,这是一个人的学习动机也是心理需求;

  3、有成就感,对孩子取得的每一个进步及时真诚地鼓励,并且坚持不懈。

  以上三点其实是一个理想状态,在中国现实的教育环境中,是完全相悖的,不可能实现,就连做实验,老师都要求把每一个实验步骤背会,全部是教条的,孩子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兴趣。学校的评价标准单一,永远是分数,分数高就是好学生,分数低就是差学生,这样的环境下,对好学生差学生都不利。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呢不可能扭转整个社会环境,也不能成天抱怨和无奈,陈老师特别强调——学校没有的家长补!父母一定要把这些学校没有的"营养"给孩子补上,通过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帮助孩子对学习建立兴趣,特别是在很小的时候。多讲故事,多提问题,他可能会对语文产生兴趣;散步的时候数数马路边上有几棵树,再看看树中间有几个空,她可能对数字就有了概念;和孩子建立共同语言,对孩子学到的新知识展开真诚的探讨,鼓励他不断地挖掘知识的内涵;坚持正面评价,及时真诚地赞美和肯定,等等。其实,成人学习也是这几个特点,我们的拓展训练就强调"体验"、"互动"、"寓教于乐",强调"分享",用及时并且夸张的方式给予奖励等。

  父母还要记住一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为孩子注入心理能量。不要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孩子该如何学习,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即使在婴儿期,他们对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家长尽可能减少干预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环境中,家长对孩子都有很高并且几乎相同的期望,考好大学,找好工作,我们这几代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长大的,并且似乎愈演愈烈(上幼儿园要彻夜排队,高考几乎全民动员)。我们并不幸福,因为这根本不是我们自己的期望。从心理学的角度讲,父母对孩子的高期望应该是——形成自尊人格。让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完成自己的梦想。做到这一点也很简单,长期信任!让孩子自己做选择,自己承担责任,尊重,理解,包容他们。陈老师有一段对幸福人生的定义:你培养的孩子收入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能够欣赏自然美,会享受艺术美,独处时不焦虑,群处时也不焦虑,有跟伴侣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我觉得说得特别好,以一个平和的心面对孩子,让孩子在自然的环境中成长,不要忽略他,也不要过度关注。

  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人格是否健全,小时候的影响是特别大的,而父母和家庭环境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我们已经总会为人父母,能为下一代做的就是保持平和的心态和正确的教育观念。

  讲座心得体会4

  7月14日上午,坊主陈邦老师从教学与有效教学、为有效教学而准备、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有效教学的策略、有效教学的评价五个方面为工作室和国培班的学员们作了《走向有效的课堂教学》的讲座。

  能听此讲座是我的幸运!因为在这次讲座中,我的思想又被激起了阵阵涟漪——幸甚!

  浪花一:

  当陈老师展示出这幅图,我震惊了。南辕北辙?可不是吗?我在之前的教学中,不就正是在做着这样的事吗?费力不讨好,还习之以为常。

  浪花二:

  今天教育的内容80%以上都应该是方法,因为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依曼

  这是陈老师在讲述“为有效教学而准备”时给我们展示的一句话。看到这句话,我也是震惊了。反观自己以往以讲解知识为主的教学,不禁直打冷颤……十多年了,原来自己很多时候都只是在做无用功,都只是在做着舍本逐末的'事情,一天到晚辛苦着授人以鱼,保姆似的跟在学生左右……却是事倍功半。

  浪花三: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

  同样的,自己在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方面,是不是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占的比重更大呢?显然很多时候不是的!

  所以,我想到了一句市场经济里常说的一句话:做生意、找钱,靠的就是观念。

  其实,现在摆在我们大多数老师面前的,何偿不是一样?我们需要不断更新观念!这次讲座,于我而言,在这方面,我有了收获。但更希望以后能实实在在地践行。

  讲座心得体会5

  12月12日晚,我们在实验楼303教室有幸参加了李泽光博士关于“类风湿关节炎诊治与新进展”的精彩讲座,不但让我从中汲取了在中西医结合理念下诊治类风湿方面的经验,也让我感受到了李教授从容不迫的教学风格和随机应变驾驭课堂的能力,他的愉快的课堂气氛,严谨的教学语言,绚丽的教学情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颇受震撼。下面来谈谈我的听后体会。

  首先,扩大视野,转变思维。李教授把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融入讲座中,深入浅出。从类风湿的定义诊断到临床表现,再到预防预后,从尪痹到病因病机,从西医到中医,再到中西医结合,全方位、多侧面讲述风湿与类风湿疾病鉴别诊断与各自特点,以及国际新进展,让我受益匪浅,为我将来的中西医结合之路作出了引导。并强调中医药在治疗类风湿疾病上的特色,希望同学们能正确认识中医药的优势,要努力学习,不断的发扬提高。李教授扎实的理论功底、深厚的文化积淀,讲座图文并茂,扩展思维的教学方法,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感到自然清新,体现了名师的大气。

  其次,尊重学生,平等交流。在课后交流答疑中,李教授走到学生中间,面对面耐心的倾听学生心底的声音,答疑解惑。自主探究是尊重学生的体现,尊重学生,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前提。在他的课上,真正听到了学生自主交流的声音。他的回答,唤醒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让我倍感温馨。

  我很喜欢李教授的课,因为他强调发挥中医优势的教学理念,以及平等互动的教学风格,展现不仅是他的精湛的教学功底,还有渊博的学识,丰厚的文化底蕴,谦逊的品格。然而,通过听李教授的讲座,更感到自身各方面的欠缺。

  总之,我要向李博士学的东西很多。因此,在今后工作学习中,我要深刻理解运用并实践李泽光博士教育思想精神,以后要更加努力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多学习,勤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并像他那样,不断探索研究,不断学习提高。

【关于讲座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相关文章:

法治讲座心得体会02-26

论文讲座心得体会02-18

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培训心得范文03-03

讲座学习心得体会02-27

教师教育讲座心得体会02-23

讲座心得体会(15篇)03-06

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精选14篇)02-27

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精选15篇)02-26

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精选15篇02-18

讲座工作总结范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