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的心得

时间:2021-06-13 15:01:10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有关玉雕的心得

  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索、实践,自认为,玉雕创作一定要因材施艺,要根据原料本身的特质进行制作。在此基础上,要体现出与众不同的创意。一次我买到了一块红皮的和田玉籽玉,料很好,朋友们建议我做老虎。其实,做老虎也可以,但这样就太普通了。我思考了几天,也没想好点子。一天,我拿着这块玉在灯光下照,发现里面有一缕缕黑色,很像狂草的寿字。我灵感立刻就有了。我利用这些黑色的纹路,在正面雕了个“寿”字,背面雕了一个八仙过海,作品名字就叫“福山寿海”,这是典型利用缺陷作文章的例子。

有关玉雕的心得

  我的原则是宁缺毋滥,尽量不重复。虽然近几年出了不少作品,但做出来一定是精品。玉雕的创作很重要,必须要有大胆的想法,如果没有成熟的构思,绝不会轻易动手。作品少并不代表缺乏创作激情和创意枯竭,只是对玉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任何对玉不负责任的做法都是不可容忍的。

  目前,市场上玉料涨价很厉害,顾客对工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是件好事。前几年新疆市场对工艺的要求很低,可以说是“九分料,一分工”,只要料好就行。顾客地题材也没什么概念。现在,这个情况慢慢有所改变。其实,在创作上即使慢些也没关系,一定要有出精品的勇气和态度,在技艺的提高上花费更多的精力。

  在新疆,人才培养是当务之急,现在学习玉雕的新疆人越来越少了,很容易出现断档,这十年来带过的徒弟已经不下五十个,全国各地都有,但新疆本地的人却非常少。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吃不了苦,又嫌工资低,一般学徒一两年就走了。我曾到河南考察过,那里学习玉雕的学徒非常能吃苦,大冬天的在院子里雕刻,手冻得通红也没人叫苦。

  我认为,师傅和徒弟是互相促进的,我希望所有带出来的徒弟都能独当一面,面面俱到不可能,但要有自己的特长。

  刚回新疆的时候,我曾提出做新疆人自己的玉器,从现在看来,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会坚持下去,要为新疆的玉器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同一块玉料卖原料和卖成品的价格相差悬殊,因此,要大力发展新疆的玉石加工业,使其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新疆不仅是原料产地,更应该成为产品的生产基地。而在这个过程中,人才的培养是当务之急,也是基础,需要新疆玉雕业的所有从业人员付出努力。

  从吹箫童子白玉雕谈清代人物类玉雕特点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说明古人对玉器的重视和热爱。自古以来,玉器的制作十分讲究,特别是像一些佩饰玉或摆件的玉雕工艺更是构思新颖,精益求精,达到了鬼斧神工的境地。这里介绍的安徽望江县博物馆所藏的吹箫童子玉雕(如图)就是一件具有清代典型风格的.精湛玉雕工艺品。

  这件玉雕系前些年在该县长岭乡境内一座清代墓葬出土的。通高6.3厘米,宽3.7厘米,厚0.59厘米,质地白玉,透闪石种局部有黄褐色斑。童子双手握箫,正作吹箫状,头上阴刻整齐的短发,两侧各雕有发髻,身着宽大的长衣,卷袖,双腿微屈作行走状,好似边走边吹箫的神态,另用阴刻粗线条表现出衣服褶皱纹。整个器物的雕琢,精细老到,线条简洁,表面光滑圆润、玉白如脂、童子形象生动、逼真,富有动感,仿佛一个悠然自乐的吹箫童子栩栩如生呈现在眼前,令人欣羡不已。

  据考,我国玉雕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特别是到了清代,更是发展到了高峰。此时的玉雕工艺在造型上以新颖奇特取胜,在制作上注意精雕细刻,在题材上(包括人物)力求反映现实生活,往往使一件玉雕形成了一种内在美、意蕴美、造型美相统一、价值连城的艺术品。根据笔者几十年来从事基层文物工作的实践体会,认为清代人物玉雕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可供参考:

  一、清代人物的鼻子,多为蒜头形、圆形、钩形等,与前代人物鼻子形状有着明显区别。如小孩鼻子,清代多采用扁刀法斜削下去,有明显的斜度,而且鼻梁、鼻尖都比宋元明时期的小孩鼻子要高,有立体感。

  二、清代人物衣着的雕刻多采用阴纹,线条层次分明,而且衣服形式多为宽大衣袖或卷袖。

  三、清代人物的口部上下嘴唇,多用斜刀法,如以切削而显示唇皮。

  四、清代人物的造型,比例较和谐统一,特别是小孩形象多肥胖呈站立状或卧状,其头上多有发髻。

  五、清代人物一般手中多捧有花卉、飞禽或乐器等,特别是小孩手中多持有箫笛之类的乐器或牛鞭等。

【玉雕的心得】相关文章:

玉雕兔小学作文09-16

玉雕替我说爱你散文04-27

玉雕白玉兰赏析报告11-18

吉祥图案玉雕的寓意总结11-22

玉雕作品《海棠炉》鉴赏感想01-06

玉雕作文400字三篇09-08

玉雕作文400字4篇11-24

有关对乾隆桐荫仕女玉雕鉴赏06-13

玉雕艺术发展的阻碍以及建议论文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