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新优质学校自评报告

时间:2022-03-03 14:41:36 新优质学校自评报告 我要投稿

新优质学校自评报告

  新优质学校自评报告

  在当下社会,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新优质学校自评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优质学校自评报告1

  肥东县陈集学校坐落于肥东、定远、滁州、全椒四县市交界处的陈集镇陈集社区。创办于1949年,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校园占地2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7400平方米。19个教学班,学生745人。在编教职工40人。本科学历14人,大专20人。一级教师20人,高级7人。

  2015年9月,我校通过了新优质学校初期评定。在评定过程中,专家组给了我们许多宝贵的意见。根据专家组的意见,再通过调研,确定我校创建新优质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省级锦绣示范新农村为载体,乡村学校少年宫为依托,寄宿制为支撑,办好老百姓家门口满意的学校。

  一、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创建方案

  为确保创新优质学校工作有效落实,真正实现学校各项工作优质的目标,学校成立了以张秀标校长为组长、行政班子为成员的“创建新优质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创优”工作方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二、重视宣传工作,要求全员参与

  根据合肥市“新优质学校创建”各项指标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我们制定了学校新优质创建工作的三年规划,然后印发给每一位老师。再通过问卷调查,将学校创建的理念、目标、途径、方法等对每一位教师、学生、家长广泛进行宣传动员,联系社区、文明单位在全体师生、家长中开展新优质学校创建活动。

  三、抓住机遇,积极争取,完善办学条件

  2015年,争取资金,投入四十多万,改建了操场;投入6万元,建立名师工作室。2016年,投入八万元,打造校园文化;投入四万元,用于教师的国培、培训、学习等;投入十万元用于创新实验室的建造。

  四、坚持以人为本,打造优质的服务和优质的管理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立足服务,追求“管理工作科学化、民主化、人本化,达到制度健全,人事和谐,政令畅通,运作高效,执行有力”的管理目标,始终如一地将学生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中心,将教师作为学校管理的重心,让文化建设先行,实施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人文管理。

  1、环境的浸润

  创建新优质学校以后,我校改建了操场、重新布置了少年宫、新增了教师公寓前的花圃等自然环境;又在操场旁边增添了两个橱窗,上面的内容丰富,有新优质创建、行为规范、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在教学楼和少年宫的东山墙又布置了大幅的学习和活动图片;在少年宫的各个功能室也布置了与本室活动相关的宣传图片;在走廊也挂上经典诵读标牌,在大门楼国道布置大型的“三风一训”宣传画、更改了围墙文化,换上了精美的体育运动、国学经典、文明礼仪等方面知识的挂图,使校园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学生在校园处处受到无形的文化教育和有形的美的享受。

  2、创新教师发展

  为了改变教师的理念,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在教师发展方面,建立了合肥市葛余刚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在工作室的引领下,组织教师到外地听专家讲座、听名师课堂讲课;请名师到校上课、交流;名校培训、参加国培计划网络培训、国培计划送教下乡等多种活动。如:2015年11月,组织全体教师在合肥参加全国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培训,聆听了丁榕、李镇西等多名优秀班主任的讲座。2015年10月、2016年4月安排王婷婷和魏伟两老师到淮南师范学院参加脱产置换研修;2016年春季学期,名师工作室成员史传道、乔利荣在陈集学校上了两节交流研讨课;2016年暑假,安排吴翠春、陈俊、戴娣到东北师范大学参加合肥市、肥东县骨干教师培训;2016年10月,安排所有教师分两批次参加第十六届“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全国小学语文、数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欣赏了华应龙、于漪等名师的精彩课例。同年同月,张秀标参加西南大学校长高端研修;2016年11月安排吴翠春老师到南京晓庄师范学院参加2016安徽国培乡村教师访名校活动,2015、2016年连续两年安排所有教师参加教育技术应用水平能力提升和全员学科远程培训、心理健康培训,2015、2016年参加送教下乡等形式的校本培训达一百多人次。通过以上活动,现在教师在班班通、在线课堂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教师的教学理念改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了发展。在2016年合肥市骨干教师的评选活动中,我校的吴翠春、潘代胜两位老师被评为合肥市骨干教师;吴翠春、潘代胜、董安平三位被评为肥东县优秀教师;王婷婷老师在综合实践课堂教学评比中获县二等奖;余绍兵老师在品德和社会课堂教学评比中获县三等奖;吴翠春、王婷婷、魏春如、朱晓丽四位教师在信息技术大练兵三项(教学设计、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比赛中,均获得较好的成绩。

  3、创新学生发展

  在学生发展方面,通过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每日的常规检查、红领巾广播台、三月的学雷锋、五月的校园艺术节、感恩教育、安全教育、经典诵读、我们的节日、少年宫活动、寄宿制生活、少年宫成果展等形式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了学生的道德水平,增强了学生的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了学生的生活能力;再加上创新实验室的建立、肥东县地方课程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暑假读一本好书”活动中,连续几届学生都获得了较好的成绩,获奖的同学达到几百人,学校也连续几次获得优秀组织奖;在肥东县乡村少年宫的成果展上,学生的国画、手工作品、十字绣、健美操等作品,受到大家的好评;在农民文化月的舞台上,学生表演的电子琴、徒手操、配乐诗朗诵等获得好评;在肥东县的第十届文化艺术节上,表演的啦啦操获得二等奖、画画有五位同学获奖等等。学生的体艺得到了发展,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能力等也得到提升。

  4、创新家校合作

  (1)建立家长委员会。2015年,成立以社居委书记陈必怀、社区群众、热爱陈集教育的人士等组成的家长委员会。通过家长委员会了解家长对学生教育的需求,用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依靠家长委员会宣传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

  (2)设立学校开放日。2016年四月中旬,我们设立家长开放周,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与管理,形成育人合力。

  (3)让教师走进千家万户。2016年11月,学校的所有教师走进学生家庭,进行家纺。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也通过家长,了解他们对教师和学校的要求。

  一年来,我校在县教体局、陈集社区的大力支持下,各方面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学校的办学规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巩固和提升,教育公平进一步体现。通过近三年的统计,我校与古城片相比,人数百分比逐年提高,教学质量稳居前茅。学校在德育工作、读书活动、体育运动等方面获奖十三次,教师在参加的各种活动中获奖47人次,学生135人次。学校的创建工作得到社会、家长的广泛认可,群众对学校的满意度较高。

  虽然创建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面临许多难题。如: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创新实验室缺乏专业的教师指导;教师结构性年龄的老化,缺乏新鲜血液的输送;校本研修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

  为了实现进一步的飞跃,我们将加大力度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完善:

  1、改善校园环境,充分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力求以各种富有内涵的校园文化建设推动我校的和谐优质发展。

  2、继续加大校本研究的力度,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和教科研能力和老年教师教育技术信息化水平;扎实开展教科研工作,注重抓好教研实践与理论研究,培养省、市、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实现教师培养目标,以满足学校未来发展的需要。

  3、加大创新实验室建设步伐。尽快将仪器安装到位,让学生进室活动。

  4、继续创新教师、学生、家校合作的发展途径,依照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92条标准》,加强学校管理,期望通过三年的创建,让每一个个体都有所进步、有所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能成为“新星”。

  新优质学校自评报告2

  戴埠中心小学坐落于溧阳南山脚下,地处苏浙皖交界地带的千年古镇---戴埠。学校创建于1902年,是一所百年老校,于2000年创建成为江苏省实验小学。2011年8月,异地新建迁入现校区。学校占地26525平米,建筑面积11347平米,现有教职员工81人,31个班级,1248名学生。

  我们秉持“为生命成长立根”的办学理念,打造“成长教育”特色文化校园,以具有锣鼓文化特质的“齐心、向上”学校精神为统领,以“诚善”校训为载体,以“让新时代乡村儿童做最好的自己”为办学目标和愿景,注重发展师生内涵,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与提高,努力做到“教师享受职业的尊严,学生洋溢成长的幸福。”

  第一部分 溯源:百年老校辉煌赓续

  溧阳市戴埠中心小学创建于1902年,原名“南麓书院”,是一所百年老校。1917年,由朱盘大创立县立第三高等小学(称“三高小学),首任校长为周柏生。1937年11月日寇侵入戴埠镇,学校被迫解散,教学停顿一年多。1939年春,校长沈士行筹款复课,开设5个班级,学生200余人。1949年解放后由县文教局接管。1984年,小学学制由五年改为六年制。1990年12月,溧阳撤县建市,学校正式更名为“溧阳市戴埠中心小学”。2011年8月,在戴埠镇党委、政府的统一规划下,由镇政府出资筹建了新校区。

  戴埠中心小学自创办以来,历百年的沧桑,几代人的艰辛,使之发展为一所现代化的省级实验小学、常州市优质学校。几代人筚路蓝缕,铸就了戴埠中心小学曾经的辉煌;当代的戴小人,砥砺奋进,赓续着这种荣耀。

  近三年来,戴埠中心小学在丁志峰校长的带领下,坚定践行“为生命成长立根”的办学理念,努力探索“成长教育”特色文化校园实践,深入发掘千年古镇蕴含的传统文化--“善”的育人内涵,积极开发基于地域特色遗产的锣鼓课程,从而培育传承民族文化的使者,造就全面发展之学生。

  20世纪70年代初以荣格等为代表的西方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提出的“成长教育”在戴埠小学生根、发芽数十载,学校基于荣格等提出的“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在学习文化科技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做人、强化心理能力” “成长教育”理论观点,结合地域文化“诚善”与“太平锣鼓”,积极推进德育课程建设,其最直接的价值追求就在于: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高度,着眼学生核心素养,着眼学生未来,让学生在乡村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熏陶下,真正实现齐心、向上的不懈追求。为此,近三年来,学校大力开发乡村传统文化课程,大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特色教育创新项目……以此擦亮戴小名片,再创戴小辉煌。

  到目前,通过全校师生努力,学校已申报了“常州市基础教育学校品质提升建设项目暨前瞻性教学改革试验项目”《农村小学“沉浸式”乡土文化课程的构建与实施》等。通过这些项目的申报与研究,戴埠中心小学正在不断磨砺、提升自己。

  争先创优,戴埠中心小学已在路上;再创辉煌,戴埠中心小学未来可期。

  第二部分 正本:立足乡村打造特色

  一、现实与困境

  戴埠中心小学是整个溧阳教育界举足轻重的一方教育重地,曾在溧阳教育界产生过巨大的戴埠中心小学效应。但近些年来,随着各校对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的重视以及对学校品质的提升,戴埠中心小学的领先优势已不再那么明显,这成为摆在全体戴小人面前的现实。

  造成戴埠小学目前现实与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这种现实与困境,有其客观原因

  其一,各地各校都开始重视教育了,加大了教育投入,特别是城乡二元经济体制下,城市学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有不少学校接近甚至超越了戴埠中心小学。

  其二,近些年,出于各种原因,从戴埠中心小学流出去了数量众多的优秀教师以及辐射周边学校出去的许多优秀校长们,培养速度赶不上流失速度,造成戴埠中心小学优秀师资不足,影响到了学校的成长与发展。

  2.这种现实与困境,有其主观原因

  其一,戴埠中心小学近些年发展力度上不够。限于经济投入、师资力量、自身动能等方面的因素,近些年,戴埠中心小学的发展速度不够快。

  其二,学校办学到一个层次,如若找不到一个好的突破口,就会陷入瓶颈期,而戴埠中心小学恰恰就陷入了这样一个瓶颈期。

  二、转机与希望

  找到突破口,冲破学校发展瓶颈期,这是戴埠中心小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的转机与希望很快就出现了——在十九大的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既是关于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也为传统文化进校园指明了方向。

  而在这方面,戴埠中心小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戴埠镇地方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它完全可以成为极其有利的教育教学资源,助力学校快速成长。

  1.戴埠地方文化的解读

  戴埠镇是千年古镇,据清代嘉庆《溧阳县志》记载:北宋嘉佑六年(1061年),溧阳县下辖二镇、十三乡,二镇一为举善镇(戴埠镇)、二为社渚镇;由于当时水运发达,又以戴姓埠头而有名,故人人口传“戴埠、戴埠”而成戴埠镇。至今整个镇区处处可见与“善”有关的人文风情,民风淳朴、善风犹存成为这一属地文化的主脉,“善庆广场”(善庆,出自于《易经》坤卦,原句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继善园”、“善庆桥”等与“善”有关的文化标识随处可见。

  2.戴埠地方文化的影响

  文化是一种力量,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一个学校拥有了文化,就形成了学校的魂,奠定了学校发展方向。在传统文化中,江苏省非遗项目太平锣鼓就是一面旗帜。太平锣鼓是流传于溧阳市戴埠一带的传统音乐。相传,太平锣鼓可能是太平军出征的战鼓,现已成为逢年过节、喜庆节日的乐鼓。太平锣鼓在戴埠传承已有160多年历史,太平锣鼓文化饱含着戴埠人民对盛世太平的美好期盼,积淀着戴埠精神的深远内涵。

  这样独具特色的地方传统文化,对学校教育来说,是资源,是希望,戴埠中心小学完全可以做到“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并以此培育学生,打造学校特色,提升学校办学品质,让学校实现质的飞跃。

  三、特色与追求

  学校文化是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形成共识的一种价值体系,即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也是办学精神与环境氛围的集中体现。新学校建成以后,在全体教师共同商讨下,我们以“为生命成长立根”为办学理念,抓实“成长”这个关键词,以具有锣鼓文化特色的“齐心、向上”的学校精神为统领,以“诚善”校训为载体,以“让新时代乡村儿童做最好的自己”为办学目标和愿景,注重发展师生内涵,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与提高,努力做到“教师享受职业的尊严,学生洋溢成长的幸福。”在推进地方特色乡村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过程中,戴埠中心小学聚力于基于地域文化的“成长教育”课程建设。

  戴埠中心小学由此渐次细化为三个追求:

  追求一:国家层面:以“成长教育”课程建设培育师生家国情怀、牢记使命。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国文化进入中国并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冲击,致使部分外国糟粕文化在那些尚未形成传统文化理念的下一代心中形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目前,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在相当部分的人群中已经荡然无存,这提醒我们中华传统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念的修复已经迫在眉睫。

  因此,戴埠的教育与戴埠的学校有义务承担地方历史文化的教育与传承。特别是在当前的大背景下,做好它可谓利国利民,其意义深远,功德无量。

  追求二:社会层面:以“成长教育”课程建设引导师生寻根求源、尽责履职。

  “弘扬锣鼓文化,以创办太平锣鼓为核心的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为目标”。办一所有个性的特色学校,这是全体师生的共同追求,也是社会各界对戴埠中心小学的殷切希望。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学校有着较为丰富的课程资源,戴埠小学太平锣鼓二十七年的风雨兼程、奋力拼搏,不断积累宝贵的经验,不断茁壮成长,如今已见成效,取得令人欣喜的好成绩。戴埠小学太平锣鼓在市内已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一种浓浓的艺术氛围正在校园内悄然形成,艺术之花竞相开放。

  积极推进基于地域文化的“锣鼓”课程建设,让学校把新时代乡村发展要求与乡村传统文化相结合,培养有“齐心、向上”的新戴埠人,同时高品位的把学校建成展示地方特色的窗口、传承地方文化的课堂、提振地方名气的名片,这对学校自身的发展意义深远,也是学校责任使然。

  追求三:个人层面:以“成长教育”课程建设促进师生后浪奔涌、不忘初心。

  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前人的一些思想精华至今还影响着一代代人的价值观念,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源泉。努力让学生的核心素养框架扎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民族之魂,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继承与发扬。

  溧阳市戴埠中心小学积极推进基于地域文化的“锣鼓”课程建设,就是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高度,着眼学生核心素养,着眼学生未来,让学生在乡村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熏陶下,真正实现:培育传承民族文化的使者,造就全面发展之学生。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践行齐心、向上的追求与责任。

  第三部分 实践:彰显特色提升品质

  一、和而不同:强化团队建设

  高效的团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保证,是创建新优质学校的标尺,在这方面,戴埠中心小学做了扎实的工作。

  1.依托党建,打造思想高地

  学校强化了党建工作,通过各类有益的活动强化了对学校领导、党员同志的理论学习与思想教育,以凝心聚力,群策群力搞好教育。

  围绕党建工作,学校着力做到:精心做准备,扎实搞活动,积极推进党建工作。学校以党支部书记丁志峰同志为首,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学校的党建工作,在行动中精心准备、扎实推进党建工作,做到了多措并举,在各项活动中积极推进学校的党建工作扎实开展起来。

  2.专业锤炼,锻铸管理团队

  学校管理团队是学校组织系统的骨架,是执行力的保证。为锻铸出一支素质过硬的管理团队,戴埠中心小学着力抓实了:

  ⑴精心组建管理团队

  为组建一支素质过硬、执行力强的管理团队,近些年来,戴埠中心小学领导对在日常工作中表现突出、能力强的青年教师加大了考查与培养力度,只要时机成熟,就大胆帮助他们快速成长起来,并把他们选拔到学校管理团队中来,做到人尽其才。

  ⑵用心打磨管理团队

  为帮助学校管理团队成员成长、成熟起来,学校从思想上给予关心、教育,从业务能力上给予帮扶、培训,给他们搭台子,压担子,指路子……用心打磨管理团队。

  3.强化师德,建设教师团队

  学校为建设一支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多措并举。

  ⑴强化师德建设

  学校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从加强“三观”教育入手,提高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帮助教师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崇高的人生追求影响和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同时,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学校组织学习、贯彻《教师法》,明确师德建设目标,把师德教育工作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提升教师素质,使教师队伍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规范的职业素养。

  ⑵强化团队建设

  学校加强团队建设,从学校校园文化入手,培养教师的认同感、归属感。同时,加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以规范全体教师教育教学行为,锻造学校的制度文化,让每一名教师都能尽快地、全身心地融入到学校教师团队中来。

  二、锲而不舍:强化师资培训

  1.以德促教,为成长导行

  我们依托工会扎实开展“师德建设月”,开辟“师德论坛”,“道德讲堂”,以身边的榜样激励人,以身边的故事感动人,并运用校园新闻、家长会、教师风采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加以宣传推广,使先进人物贴近教师、感染教师、引导教师,真正做到“以德促教”。

  2.抱团互助,为成长搭台

  俗话说“一年起好步、三年站稳讲台、五年成骨干、十年成名师”学校根据不同阶段的老师设计不同的成长方式,以促进专业素养的提升。

  成长型教师:要求形成自己的教学经验。因此每学期督促他们完成“五个一”即一节课、一篇论文、一个讲座、一本书、一项学科素养,以此规划其三年发展目标,跟着师傅的团队携手成长。

  成熟型教师:要求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并且带领一个徒弟,组团成长。

  研究型教师:要求创造自己的品牌,要有自己主持研究的课题,带领一群人组团成长。

  3.校际结盟,为成长引渠

  为进一步提升学校知名度,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平台,学校参加了3个教学共同体组织。

  2012年我校与安徽省广德县新杭中心小学建立教学共同体,2018年发展为“竹海情?两省六校教学共同体”,8年来,我们共开展了16次活动。学校还参加了“瓦屋情?三市九校教学联盟”,此活动从2009年起开始。同时学校还于2018年加入了“江苏省品质学校联盟”。

  4.名师驿站,为成长指路

  学校聘请校外专家作为学校青年教师的师傅,成立了以溧阳外国语小学教科室主任陈雨花为师傅的“陈雨花青年语文教师工作站”;以昆仑小学副校长虞清河为师傅的“虞清河青年美术老师工作站”;以实验小学艺体处主任宋孝清为师傅的“宋孝清青年体育老师工作站”;以及以清安小学校长、特级教师蔡雪飞为师傅的“蔡雪飞英语老师工作站”;还是燕湖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彭峰的结对学校。2019年又有11位老师主动参加各级名师工作室和骨干教师培育站。近四年来多对师徒被评为“溧阳市优秀师徒”。

  近几年来,教师共获得各级奖项69项。其中江文娟老师获“常州市英语基本功竞赛二等奖”,李俊老师获“常州市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说课比赛二等奖”,钱文娟老师获“常州市少先队活动课说课案例评比二等奖”、溧阳市“十佳少先队辅导员”,叶超老师获“常州市信息基本功竞赛二等奖”,方飞老师获“常州市劳动与技术基本功竞赛二等奖”、“常州市防震减灾知识课堂教学实况录像评比三等奖”、“溧阳市录像课比赛一等奖”等等。另有11位教师在溧阳市级基本功竞赛、优秀课评选中获一、二等奖。本学期,李萍老师获溧阳市数学优质课评选一等奖,王静老师获溧阳市音乐优秀课评比一等奖,卞海兰老师获溧阳市英语信息化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等。

  近三年教师论文发表或获奖197篇,42人次教师被评为常州市和溧阳市四类优秀教师。同时江苏省级课题《农村小学“生本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和3个常州市级课题《以学校为依托的“诚善”文化建设实践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农村小学群文阅读的实践研究》、《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及5个溧阳市级课题顺利结题。2020年1月,我校课题《儿童家国情怀培育:地方“锣鼓文化”的小学校园传承研究》获批江苏省重点资助课题,同时还有2个常州市级课题正在研究中。学校多个教研组多次被评为常州市、溧阳市优秀教研组;学校连续三年都被评为“溧阳市校本培训先进单位”。

  三、掇而不跂:强化课程建设

  学校编制了《溧阳市戴埠中心小学课程建设纲要》,在推进地方特色乡村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过程中,戴埠中心小学聚力于推进基于地域文化的“成长课程”建设。

  1.锣鼓课程凝练精神

  学校传承太平锣鼓达27年,学校以“锣鼓课程”来推进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太平锣鼓”的传承与发展。我们的太平锣鼓队分为中年级队、高年级队和艺体结合的“盛世太平”队。我们不仅传承节奏、表现形式,更追求“齐心、向上”的精神内涵。

  我校少年宫是“常州市精品社团、教学基地”,“太平锣鼓”社团是“常州市优秀项目”。作为学校特色或地方特色,还走进了常州市演艺中心、常州市体育馆;走进了溧阳市茶叶节、溧阳市旅游节、溧阳市丰收节;走进了常州大剧院、延陵西路、兰陵音乐会;参加了常州市建国50周年和70周年庆典;走进了江苏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受多家媒体关注,在多家报刊上报道,成为我校一张靓丽的名片。

  2021年5月,常州市教科院、教研室音乐教研活动在我校举行,活动时,我校孩子为常州市音乐老师们表演了“太平锣鼓”和“盛世太平”节目,收到很好地效果。

  2.诚善课程创出品牌

  近年来,学校组织人员对“诚善”校本课程进行了设计,自主创编了《走进诚善》知识读本共12册,并纳入课表,每周一节。生本化的课程开发,诠释了校园传统文化,丰富了学生课程范畴,为生命成长立根奠定坚实的基础。

  3.社团课程百花齐放

  从培养儿童活动兴趣,促进多元化发展的角度出发,学校组建60个左右的社团。这些社团涉及德育融合、人文与艺术、科技与创新、运动与生命、动手实践等领域。学生自主报名,参与率达100%。我校的乡村学校少年宫是中央、江苏省、常州市专项彩票公益金扶持项目,是常州市青苗计划支持项目。

  社团的组建促进了学生素养的提高,三年来,共有82人次在江苏省、常州市级各类活动中获奖,有157人次在溧阳市级获奖。曾获常州市“颂英烈.爱国圆梦.奋斗圆梦”文艺展演一等奖;2019年11月获常州市第31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团体一奖等。

  4.劳动课程感悟生命

  我校是2019年常州市教育局申请的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重大项目《区域中小学生劳动实践基地课程群的研发与实施》的参与者与领衔单位,与校外实践基地“南山花园”共同开发劳动实践课程。校内于2011年11月成立了“善美阳光”园艺中心,并在2020年升级为“承善园”学生劳动实践基地。作为学生的综合实践场所,我们建设了600平米的种植园、养殖园及60平米的手工实践场所。成立了科技工作室,配有管理和辅导团队。我们的目标是了解种植知识、锻炼实践能力、学会科学研究、培养劳动情感、提炼绿色精神、人人受益终身。2020年8月被评为“常州市劳动教育示范学校”。

  5.科技课程引领创造

  作为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我校成立了由江苏省优秀科技辅导员、溧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李俊领衔的“李俊科技辅导员工作室”,着力打造比较专业的辅导团队。家长评价:由一批爱好科技的老师领着一群热爱科学的孩子一路前行!

  我校的科技特色课程非常丰富:数棋课程领风骚(每一年参加比赛都获得溧阳市最好成绩);魔方课程展风采(为省文明办领导表演;参加常州比赛获佳绩);3D打印创奇迹(包揽溧阳市第一、二届比赛前四名);团体项目齐获奖(2019年10月参加常州市团体科技比赛获团体一等奖);2020年9月数棋团队获溧阳市第一名,常州市一等奖;2021年10月的科技比赛一次性有17人次获常州市、溧阳市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

  此外的节日、节气等课程也是丰富多彩。

  四、关注“成长”,研究落实全新课堂

  在“成长教育”的背景下,学校依据“戴埠小学课程建设纲要”,开展了课堂教学模式等研究,从而产生具有戴埠小学特点的课堂教学要求。

  1.推进课堂转型,精心打造诚善文化背景下的成长课堂。追求“诚意充盈(真实)、互动生成(开放)、日臻完善(生长)”的成长课堂教学风格。

  2.在教学流程上,形成教学四步曲:

  (1)在情境创设处“播种”:课前的情境创设时对学生进行适时点拨与激励。情境创设是一节课最为主要的环节,是学习获取知识情感投入的第一步,只有让学生的眼、心、手等感官第一时间参与到课堂,学生的学习才有效果。

  (2)在合作探究处“发芽”:课中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时参与。构建成长课堂,提高学习效率,更多的是要研究教师何时介入、怎么介入、介入多少的问题,要让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成为课堂学习的“发芽”点,促进孩子很好地成长。

  (3)在相互争鸣时“开花”:课中学生在产生相互碰撞的火花时解惑。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相互争鸣是一节课中最闪光、最活跃、最精彩的时候。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把准“成长”的方向,与学生一起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共同提炼与小结,让“课堂争鸣”成为课堂绽放的鲜艳花朵,促进孩子共同提高与发展。

  (4)在练习反馈时“结果”:课末对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时提炼。每一节课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情况、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技巧等都需要通过练习反馈给教师,为教师调整教学提供重要的依据。教师不仅要了解把握这些信息,还要把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全体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反馈”就显得特别的重要,教师只有真正了解学生,才能让客观的反馈、评价的结果变成孩子又一个知识学习的“种子”。当然,课中的点滴评价与反馈也要为下一个环节作铺垫,成为下一个环节的“种子”。

  从而真正实现“自我认知——自觉建构——自主实践——自由创造”的教学目标。

  五、学而不厌:深化活动体验

  学校育人的过程,就是不断推进各类活动的过程,力求让学生在各类活动中学习知识,获得经验,深化活动体验。近三年来,戴埠中心小学在教育教学中格外重视推动教育教学活动化,以丰富的活动促进学生的快速成长。

  1.德育活动

  ⑴主题教育,全程育人

  学校秉承“齐心 向上”的学校精神,确立“为生命成长立根”的办学理念,以“诚善”为校训,抓住“诚善”背景下的“开启智慧,齐心向上”这一文化主线,以“让新时代乡村儿童做最好的自己”为理想与追求,致力于引导学生做一个诚信、友善、阳光、向上的幸福人。

  我校以特色“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让孩子在互动、体验、感悟中养成习善、扬善、行善的习惯。

  ⑵实践体验,全面育人

  通过活动,让学生实践体验,进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批判质疑和创新精神。学校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定期组织学生进社区、敬老院开展公益活动。“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组织学生进行研学活动。

  2.劳技活动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劳技活动,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动脑、动手,丰富学生的认知,加深学生的体验。

  ⑴童眼看世界,丰富认知

  学校经常组织各类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观察、了解、认识周围的世界,以丰富他们对身边事物的认知。如,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举行科普宣传活动等。

  ⑵童手触世界,提升能力

  学校经常组织、参与学校级或市级的各类动手操作、制作性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动手,在动手中学习,以提升他们的能力。这些活动中,有学校组织的学生参与家庭或学校中力所能及的各类劳动性活动,也有参与市级以上的各类竞赛性活动。

  3.艺体活动

  艺体活动,既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也能增强学生的体验,提升他们的能力,戴埠中心小学近些年来,在学生艺体活动方面加大了投入,从师资力量、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了充分考虑。

  ⑴常规艺体活动有保障

  在常规艺体活动方面,学校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保障,如文化艺术节、元旦迎新活动等,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各方面需求,丰富了学生的学校生活与体验。

  ⑵特色艺体深造有成效

  学校组织了各类特色鲜明的艺体活动,有专门的辅导教师、专门时间与场地等,在师生的努力下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如,溧阳市首届小学生劳科技竞赛团体一等奖,溧阳市中小学生短剧、声乐比赛二等奖……这些成绩的获得都是特色艺体教育结出的硕果。

  第四部分 积淀:丰富内涵形成品牌

  一、新农村的学校

  戴埠中心小学以戴埠当地乡村传统文化为主题,围绕“成长”开展课程建设,充分发挥课程、环境和装备三位一体的育人合力,促进学校品质提升。近两年来,溧阳市教育局、戴埠镇人民政府全力支持,累计投入两千余万元,把学校打造成新农村中特色鲜明的高品质学校。

  学校精心构建了一个蕴涵着深厚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的校园环境,布置形成了广场(诚善广场)、场馆(图书馆、非遗展示馆、锣鼓体验馆)、长廊(诚善长廊、艺术长廊、科普长廊、智慧长廊)、楼道(主题教育)、园林(诚园、善园、诚德园、诚本园、善思园、善学园、鼓博园)的格局。

  其中,着重建设好了:

  “石文化”。诚善文化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的内涵,我们把善语警句以刻石形式展现。当您走进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块文化石:“诚”石和“善”石,给人以震撼和厚重感。校园内文化石随处可见,有的刻有“上善若水”、有的刻有“行善积德”、有的刻有“善真为德”……令人遐想、令人回味。

  “楼道文化”。教学楼以“古诗韵味”、“科技之光”、“家乡风情”、“成语故事”为主题;综合楼以“教师风采”、“学校管理”为主题,丰富学校内涵。

  “墙文化”。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的每一面墙,力争使每一面墙都会“说话”。“理念墙”、“科技墙”、“诚善墙”、“书香墙”、“书画墙”、“英语墙”……墙墙见景,墙墙显情。

  “廊文化”。学校充分利用好连接教学楼的两层长廊,设计成“诚善”长廊。课余饭后,师生漫步廊间,品诚言善语、赏诚善故事,这已成为一道美丽的校园风景线。

  在建设新时代乡村特色鲜明的高品质学校过程中,戴埠中心小学以基于地域文化的“成长”课程建设为抓手,把其建设成为生本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促进学生成长为传承民族文化的使者,放大与继承责任教育成果;通过该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促进学校融入地方,同轨发展,促进学生走进社会,同步提升。

  二、荣耀下的学校

  通过三年的建设,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获得了一系列成绩:2020年获“江苏省智慧校园”、2021年获“江苏省园林式单位”、2018年获“常州市廉政文化示范点”、2020年获“常州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2018年获“常州市文明校园”、2020年获“常州市教育装备管理应用示范学校”、2018年获“常州市关工委工作常态化建设提高奖”、2017年获“我们最得意的校园一角”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典型案例选集活动特等奖、2017年获“常州市主动发展项目二等奖”、2021年我校“'互联网+思维'下双师课堂的实践与研究”入选常州市第二批教育信息化建设重点项目、2019年获“常州市31届科技创新大赛团体一等奖”、2021年获“溧阳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以及溧阳市教科研先进单位等。

  基于学校对教科研的重视,2018年4月,为期3天,面向全常州市听课老师的“常州市小学数学基本功竞赛”在我校举行。近两年,我校还承担了4次面向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的“双师课堂”教学研究任务,我校老师开设了“科学”“英语”“数学”等课程,取得了较好效果。

  学校目前已形成特色鲜明、办学品质高的亮点,因而:2020年荣获了“溧阳市教育局教育贡献奖”;2020年荣获溧阳市学校绩效考核综合考评“优秀”等次;2020年在常州市督导考核中获得较高评价等。

  戴埠中心小学的成长与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中国教育报》、《关心下一代周刊》、《常州日报》、《溧阳时报》、江苏教育电视台、溧阳电视台等都给予了相关报道,其中,《中国教育报》以较大篇幅以《一所农村小学的文化践行》为题报道了戴埠中心小学的校园特色文化与特色课程。这是对戴埠中心小学特色建设的充分肯定与褒奖。

  第五部分 期待:审视当下展望未来

  作为一所农村小学,戴埠小学以特色办学引领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对照新优质学校建设要求,我们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以此次建设为新的起点,孜孜以求,默默耕耘,努力践行学校办学愿景。

  一、以文化为魂,全面提升学校竞争力

  在“为生命成长立根”的办学理念的引导下,继续打造含蕴“诚善”与“锣鼓”的“成长教育”特色文化校园,以“诚善”校训和“锣鼓”精神引领学校特色发展,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

  二、以课程为根,全面激发师生发展力

  我们将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依据《溧阳市戴埠中心小学课程建设纲要》开发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课程,引导学生在丰富多样的课程中促进可持续发展;以校本研究为主阵地,以师徒结对为主要形式,以对外交流为抓手,引领教师快速成长。

  三、以服务为核,全面争取多方支持力

  我们争取各方面资源帮助我校提升设施设备品质,提升优秀教师品牌,提升智慧校园品位,让我们乡村学校和乡村儿童更富有“新时代”的特质,充分享受“新时代”的成果。

  诚耕善田,明德育才,我们站在生命成长的角度,以文化的力量助推学校持续的发展,始终让自己和团队“走在路上”。

【新优质学校自评报告】相关文章:

新农合自评报告02-18

学校体育工作自评报告02-22

学校体育工作自评报告(3篇)02-22

学校体育工作自评报告3篇02-22

企业安全自评报告02-25

小学课程实施自评报告范文03-18

企业安全自评报告5篇02-25

小学教学评估自评报告范文03-18

动物疫病防控年度自评报告02-15

幼儿园自查自评报告范文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