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少有人走的路分享演讲稿

时间:2021-12-01 15:58:15 少有人走的路分享演讲稿 我要投稿

少有人走的路分享演讲稿

  一、什么是演讲稿

  演讲稿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讲话的文稿。它是进行演讲的依据,也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

  二、少有人走的路分享演讲稿(精选26篇)

  演讲稿可以提高演讲人的自信心,有助发言人更好地展现自己。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我们可以使用演讲稿的机会越来越多,那么一般演讲稿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少有人走的路分享演讲稿(精选2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少有人走的路分享演讲稿1

  《少有人走的路》朋友推荐给我看的书,非常好,收获不小!自己表达能力差,这是另外一位读者的读后感,分享!心智成熟的旅程……

  (一)谈判的勇气 每年春节后,都会迎来辞职的高峰。

  大多数人辞职的理由,想都不用想,最常见的有两条:

  (1)待遇问题;

  (2)发展空间问题。 现代社会,换个工作,无可厚非。但是,经常有人辞职的时候一边感谢公司的栽培,一边私下对人说出自己的抱怨:原来是如此,如此! 如果是换了我。在我确认离开之前,就要先找上面的头儿,谈一谈。 一般的人,觉得谈待遇很难,其实,如果头儿有决定的权力,这个反而是最简单的。直接说出自己期望的要求。公司的代言人,肯定会找出一大堆的理由来解释或搪塞的。

  发展空间的问题,略微不同。可能有这么几种状况:

  (1)信息不对称,你不了解公司的运作,这时候,需要认真评估自己的短期收益和长远受益;

  (2)公司发展很好,但现在的定位有问题,希望调整;

  (3)不喜欢公司的人文环境。 无论怎么谈,重要的一点是,要确定自己想要什么,要知道自己的底线在哪里,然后再做决定。离开有时是一种方法,但或许不是最好的结果和时机。 工作多年,我遇到不少人,为了工资上增加几百块钱跳槽,放弃了大好的发展前途,不值得。说实话,这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现,实在令人遗憾。

  (二)学历依赖症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多。比如,有人好好的在发展,突然觉得想读研考博,读了几年书出来,不仅收入上比以前退步,而且失去了大好的发展时机。这样的机会成本太高。 学的多,以后就一定赚钱多,发展就一定好吗? 错! 当你还沿着传统的思路一条道走到黑的时候,有你哭的时候!有些人非常擅长考试,以为考试就是今后的一生的保障。书读的越多,你今后的生活之路就越难开始。 盲目地追求高学历,不过是希望高学历给自己带来工作的保障,一种看上去很稳定的依赖性! 但是,这种感觉,是真实的吗?鬼才知道! 无论你怎么推迟走向社会的那个时刻,那个时刻最终都会到来。该来得都会来得!社会的经验只能在社会中获得。 很多人希望自己能准备“充分”,才走出第一步。其实,要抛弃这种自欺欺人的想法,只需要诚实和少许的勇气。 如果今天不能面对就业的事情,那么可以肯定的是,以后一定有更多的麻烦需要面对。

  (三)宠物病 现在,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了,先是老人养,然后年轻人也养。然后,开始在街上,看见被抛弃的流浪狗。 养宠物的目的,是出于排解孤独,出于爱的渴望,或好玩什么的,但很少是出于爱。 人可以安排宠物的生活,训练宠物,带他们锻炼、洗澡和散步。宠物付出的代价是顺从。一旦宠物生病无用或咬他们一口,立马被抛弃。 人在宠物上投注情感越多,对自己的感受就越深。他们一想到自己的付出,就骄傲和激动。 人对动物如此,对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

  (四)爱的名义 有一次,去儿子的学校听心理健康的公开课,家长们都去了。 有个孩子在日记中写到:他的父亲,因为他考试没有达到要求,而用皮带抽他。他一直都记忆犹新。 孩子的家长按耐不住,跑上讲台,说道:我也心痛啊,我也是为了他好啊! 中国有句古话:黄金棍下出好人。那意思是,不打不成器! 我想,我们这一代,我们的孩子这一代,我们的孙子这一代,还有多少的棍棒的教育,要以爱的名义进行! 孩子就是家长的宠物,家长的面子,或是未来。 以未来的名义,以爱的名义,家长们怎么样的行为都可以得到解释,可以得到谅解。 但是,这时候,爱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爱是一种权力,一种单方面的要求; 意味着:爱是强制的,暴虐的,严格地近乎苛求,让人感到没有人性! 意味着:在压力下,对权威的盲从。 意味着:不关心对方的独立存在,只关心自己内心的结果。 明白了这些,就会理解现在社会中的年轻人,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不满或不幸: 他们已经习惯于按部就班地前进,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却不敢或不能追求自己的生活希望和想象。

  (五)心智成熟的旅程 未来生活的所有不幸,都来源于我们糟糕的家庭教育,跟学校收钱多少没有多大关系,跟高校扩招也没有多大关系。 上学完成的只是知识的学习,而心灵的成长,只在家长的手中。 只要我们不关心人的心灵,读再多的书也是白搭,上面那位孩子的家长是一位研究生,自己的事业也算小有所成。可是,在孩子的教育上,他的心智和他的智慧好像不成比例。 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不能有这样的一些课程,去教会孩子们: 如何去观察和发现周围的一切,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如何勇敢地面对困难和变故,说出不,和老师讨论教材的错误和立场? 如何去倾听朋友的谈话和倾诉,和家长探讨和交流? 如何没有限制地想象和赋予自己神圣的使命? 回首人生,我们需要一种心灵的力量和支持,我们到底要学习怎么样的一种本领去面对:恐惧、懒惰、威胁和爱的压力。在我读过的心理学书籍中,除了马斯洛的书外,我觉得《少有人走的路》给了我想要得一切解释和行动的指南。在这本伟大的通俗心理学作品中,处处充满了沟通和理解的气息,它跨越了20年的时间限制,仍然可以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教诲我们成为更加称职,更有耐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告诉我们怎么找到真正的自我。它带领我们去如何面对艰难甚至痛苦的转变,最终达到自我认识的更高境界。

  少有人走的路分享演讲稿2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本书共分四个部份:自律、爱、成长与宗教、神奇的力量。其中以“爱”为中心,书中告诉我们什么是爱的本质,帮忙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告诉我们如何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获得心智的成熟。

  这本书的副标题就是:心智成熟的旅程。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人能够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能够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而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人人都有逃避问题的倾向,所以大多数人的心理健康都存在缺陷,真正的健康者寥寥无几。所以作者斯科特.派克尖锐指出: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可是程度不一样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一样的心理疾病,只可是得病的时间不一样而已。所有逃避者,都在阻碍自我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们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面问题开始的。

  本书开篇即说:人生苦难重重。人生是一连串的难题。而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所谓自律,是以进取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职责、尊重事实、坚持平衡。

  其中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欢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应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欢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反映出人们不愿意推迟满足感的心理。直面问题,会让人感到痛苦。而问题不会自行消失,若不解决,就会永远存在,并且可能会衍生出更多的问题和更大的痛苦,持续的时间也会更长。例如:我此刻正在写这篇读后感,其实已经拖了很久,总觉得有个事没完,令我心神不安,可是不写永远不会有。当我应对现实,放下趣味的游戏和小说,虽然这个过程中做了很多的心理建设,可是静下心来去写的时候,,心理上却感到很简便下来。也许需要绞尽脑汁,没有了玩乐的简便,当我写完之后,感到心境舒畅,好像放下了一个包袱。而类似的事情其实经常会出现,有时候会我们能够直面问题,以进取的态度去解决它,而有时则推三阻四,能拖就拖,得过且过。并且越是安逸的时候,越是不愿意进取应对,也就是不愿意推迟满足感,这也许就是古人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吧。

  记得有过这样一个实验,实验人员给几个四五岁的孩子每人一块糖,然后告诉他们如果此刻就吃也能够。可是如果能够等到明天早晨还没有吃,那么就能够再得到一块糖。然后观察这些孩子,有的孩子忍不住立刻就吃了,可是也有的孩子忍住了,坚持到了第二天的早上,并得到了第二块糖。在这之后,实验人员跟踪观察这些孩子,发现那些坚持住的孩子在他们长大后都获得了成功,成为杰出人士。想想就会明白,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就能够应对糖的诱惑,做到了推迟满足感,这种自律的精神和本事在今后的成长中会给他多大的助力啊。

  自律是人类心灵进化的重要手段,自律的原动力则是——爱。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把爱和自律结合起来,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才能体验欢乐的极致。爱,就要不断的努力,促使自我和他人获得成长,从而促进心智的成熟。真正的爱不仅仅是付出,不仅仅是奉献,更重要的是你的爱是否令自我获得成长,同时使你爱的人也得到成长。就像我们爱自我的孩子,但绝不愿意将他们放在自我的羽翼下,而是要让他们去搏击风浪,在风雨中变得更坚强。而那种处处包办代替,时时嘘寒问暖绝不是真正的爱。因为在包办代替中,是职责心的缺失;在嘘寒问暖中是自理本事的退化。“付出真爱的人,应当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

  作者是一位心理医生,所以在这本书中,作者用了许多心理治疗的例子来解释自我的观点,所以使人在看的时候一点都不觉得枯燥乏味,并且作品中不乏精辟的观点,凝练的语言,读后令人深思。

  “成熟的心灵必须坚持中立,能够容纳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悖论,异常不要轻易受到伦理观念的影响。”

  “勇气,不意味着永不恐惧,而是应对恐惧也能坦然行动,克服畏缩心理,大步走向未知的未来。”

  “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习,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

  “你只能自行选择人生道路,忍受生活的艰辛与磨难,最终才能到达人生新的境界”。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并且值得精读的书。

  少有人走的路分享演讲稿3

  我想,我周边看过这本书的人应该不多,我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这本书的书评,对它萌发了强烈的好奇心后才看的,《华盛顿邮报》对此书的评价是:“这是一本震惊世界的名著,出版后虽未作任何宣传,但经人们口耳相传,迅速畅销起来,它曾在美国最著名的《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连续上榜的时间近二十年,创下了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迹。这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是一种出自内心的慷慨行动。”

  《少有人走的路》是美国心里医师M〃斯科特〃派克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他带领我们清楚的认识到: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正如作品总序中所写的那样“本书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它教诲我们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

  这本书教会我们变得成熟,用于承担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成熟是每个人必然的选择,拒绝成熟,就是选择痛苦。这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自律,爱,宗教和奇迹。其中我感触比较深的是自律和爱这两部分。

  自律,是理性地节制你的感情和行为。文章的开篇就写到“人生苦难重重。这是个伟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它的伟大,在于我们一旦想通了它,就能实现人生的超越。只要我们知道人生是艰难的——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并接受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再也不会对人生的苦难耿耿于怀了。”

  既然人生注定苦难重重,那么我们只有坦然面对了。正视自己,才能发现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才能找寻到适合办法去克服它。而在生活中的很多时候,当问题出现了,我们会选择逃避,一厢情愿的等待问题能够自行消失,因为我们相信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可事实上呢?问题不会消失,它们仍然继续存在,而且它们的存在还会成为妨碍我们心灵成长的永远的障碍。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不得不开始承担这样或那样的责任,于是我们又开始手足无措,习惯性的想要逃避。我们开始希望“这不是我的问题”,并且在心里这样自我安慰:“出现这些问题,不是我的原因,而是别人造成的,是别人拖累了我,所以我才无法……是我无法控制的社会因素造成的,这不是我个人的问题,所以该有别人和社会来为此负责。”

  趋利避害,逃避责任,好像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共识。然而如果每个人都开始逃避,不愿意承担责任,社会必然会堆积起越来越多的问题,从而滋生和蔓延出更多的罪恶和安全隐患。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说“我本来可以”,“我或许应该”,“我不能”或者“我做不到”,因为要改变旧有的习惯是一个艰辛且漫长的过程,所以我们宁愿为自己贴上“失败者”的标签,也不愿尝试去改变……

  更多的时候,我们为了逃避责任所带来的痛苦,心甘情愿的放弃选择的权利,让别人来操纵自己的人生。因为害怕孤独,所以喜欢喧闹,以这样那样的名义狂欢,而这一切恰恰反应出我们内心的强烈不安。而只有在寂静的夜晚一个人独处时,我们才会听到那来自内心的独白。真正的安全,来自于人的内心。只有当我们的内心足够强大,足够充实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感觉到安全,才不至于在这个纷繁的城市中渐渐迷失,也才能够不被周围的环境所扰,专注于自己要做的事。这大概就是佛家所言的“外不著相为禅内心不乱为定”吧?

  其实,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放弃和不断获得的过程。现实的残酷,我们常常感觉自己不断努力,人生的意义依然还是荡然无存。所以我们必须在不断地肯定自我的同时,为了保持平衡,又不得不放弃自我。即:消除熟悉的过去,追求新鲜的未来。否则,人生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将是过去经验的一再重复。完全的释放自我,甚至不惜把过去的自我完全打破,说的通俗点就是打破常规,这是自我完善的必经之路。

  而在书中,多次被提及的“爱”,则被定义为:“人类心灵进化的原动力”,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换而言之,爱——可以使自己和他人感觉到进步。派克的说法,多少有点西方宗教的色彩,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情欲,不过这恰好符合了我一直崇尚的精神恋爱的基本诉求。

  但在日常生活中,过于强烈的依赖性,常常被我们解读为“爱”,这是完全错误的。例如:家长对孩子的过分保护,并非完全出自于爱,而是以爱之名的控制欲。而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事例:一段感情结束以后,被抛弃的一方,痛苦万分,甚至打算轻生,他们会说:“我是那么的爱TA,没有了TA我活着还有什么乐趣?!”其实二者的关系已经背离爱的本身——使自己和他人感觉到进步。而他们口中的“爱”不过是过分的依赖感,不再是单纯的自我完善的意愿。

  少有人走的路分享演讲稿4

  斯科特·派克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我在备考心理咨询师学习期间,这个名字如雷贯耳,他在心理学研究上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有幸拜读了他的代表作《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在字里行间我又认识了坦诚的斯科特,他敢说大家不敢说的话,把大家隐晦的内心感受付诸通俗的语言,给我不少的提醒和启示。“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當漫长。”这句话久久在我耳畔萦绕。成长之旅应该等同于人生之旅,心智的成熟是人一生都无法达到的制高点,如此艰辛难道我们就望而却步吗?少有人走的路虽然艰辛,但是斯科特的文字却不会让我们恐惧,他带领我们在经历艰难中提升认知高度,让我们拨开内心的阴霾去获取阳光。

  一、揭开问题的面纱,学会自律不逃避

  书中说: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过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扪心自问,确实如此。还记得初中时,一向乖巧听话的我因为做错了什么事,被母亲呵斥,感觉十分委屈,转头冲出家门,向海边跑去,泪水随风而去,委屈也渐渐淡了。当跑到海边,回过头来远远望见母亲在能见到我的地方驻足远眺,心中又有些后悔自己的冲动了。之后对于这件事,我和母亲都避而不谈,可是我却将这件事深埋在心底,因为当时我产生过轻生的念头,即使一闪而过,但也的确有过。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对这件事耿耿于怀,我怎会冲动到这种地步!

  斯科特激励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不逃避。直面问题,我们的心智就会逐渐成熟,逃避问题,心灵就会永远停滞不前。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告诫自己遇事要冷静,要自律。“自律”二字说来简单,但做到却不易。看看我们的学生,长时间玩手机,既浪费时间又影响身心健康,早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手机一到手,坏处早就抛到了脑后。再说说我们自己,阅读有益于开阔视野,积淀见闻,可是我们能做到闲暇时间以书为伴吗?斯科特说:“解决人生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律。人若缺少自律,就不可能解决任何麻烦和问题。”自律往往让人不是很惬意,甚至会忍受痛苦,但是忍受住之后会获得成长的快乐。加入雪梅读写成长团队以来,我逼着自己每天坚持阅读,每周写一篇文章,一定不掉队。当手机“滴滴”传来大家在群中闲聊时,我也想观望和加入,可一旦滑开手机,心就会被牵引而去,于是我把手机拿离身边,虽然不舍,却能换来一段时间心无旁骛的阅读,当时间随着读书而流逝时,会收获文过留痕的欢愉。坐在电脑前,随着键盘的敲打声,将自己的心情故事、读书感悟记录下来,这个过程也是痛苦的,有时文思泉涌却不知从何处着手,有时黔驴技穷但必须按时完成,也有时苦恼于无法用恰当的文字表达自己最深刻的感受……当夜半钟声响起的时候,搓搓红肿的双眼,看着自己完成的“佳作”,真是痛并快乐着,偶尔文章见报,苦尽甘来的幸福感会油然而生,也会激励自己继续坚持下去。

  人生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可以开启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为解决问题而努力,我们的思想和心灵就会不断成长,心智就会不断成熟。

  二、抓住解决问题的契机,承担责任促成长

  子不教,谁之过?责任在家长,也在教师。作为一名教师,我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如何抓住契机帮学生解决问题呢?

  拖拉是不少学生存在的问题,其实我们很多人都会有或重或轻的“拖延症”。作为任课教师,我最苦恼的就是不停地追要学生未完成的学习任务,班上那几个拖拉磨蹭严重的孩子,肯定是点名率最高的。斯科特也曾接待过“拖延症”严重的患者,他的处理方法给了我克服学生拖拉习惯的灵感,那就是推迟满足感。推迟满足感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快乐和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于是,我计划对积极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奖励其用节省的时间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班级书柜和学校读书角会为他们开放。

  小学生告状是最常见的现象,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告状时,总是先数落他人的不是,却对自己存在的问题避而不谈。斯科特认为这是很多人会存在的不敢承担责任的心理问题。避之唯恐不及,认为“这不是我的问题”,肯定于事无补;指望别人解决自己的问题,也不是明智之举。唯一的办法——我们应该勇敢地说:“这是我的问题,要由我来解决!”所以,今后遇到告状的问题,我会让学生先指出自己的错误,并鼓励其先解决自己的问题,再点出他人的错误,以此来培养学生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

  抓住解决问题的契机,需要教师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睿智的应变力,书中的很多案例是学生也会存在的心理问题,读过之后,让我面对学生的问题更多了一些经验的储备,我会努力以平常心来应对,帮助学生获得心灵的成长。

  跟随《少有人走的路》一路走来,我在正视自己的问题中获得行动的动力,在反思教学中触碰出点点智慧的火花。打开心之窗,虽然是一段艰辛的旅程,但是只要肯打开,就一定会有阳光照进来。这本书给了我勇敢面对问题的力量,我携着这份力量出发,在自我勉励中也要把这份力量传递给我的学生,让我和学生一起获得心灵的成长!

  少有人走的路分享演讲稿5

  看这种最大的感受是它纠正了我狭隘的认知,说的大一点,看完我觉得会重新修正自己的三观。尤其对爱的认知,书中告诉我们哪些是真正的爱,哪些是错觉。好的爱情应该看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父母之爱……书中是这样定义爱的: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书中最先开始讲的是自律,要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我希望自己能永远记住这句话。在书的最后部分讲的是恩典,可能受自己认知水平的限制,这部分我读起来觉得比较乱,没有理清头绪,但最后的主题是落脚在怎样成长为一个真正的自我,一个心智成熟的人。这跟书的最开始讲的自律相呼应。最根本的是要克服懒惰。

  读完这本书,本身就可以让自己的心智多一些成熟,但要做到书中所写的那样,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践行。希望自己可以走在这心智成熟之路。

  少有人走的路分享演讲稿6

  今天摘抄和理解关于书中爱之“爱的定义”的读书笔记。我们为什么愿意通过自我约束去承受人生的痛苦呢?因为有一种力量在推动着我们,这种力量就是爱。爱是人们自律的原动力。

  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爱与非爱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当事人意识和潜意识中的目标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不是真正的爱。

  爱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爱,意味着心灵的不断成长和心智的不断成熟。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爱,可以让自己和他人都获得成长。

  不爱自己的人,绝不可能去爱别人。爱需要付出努力。爱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付诸行动;爱不能坐享其成,而要真诚付出。爱是一种意愿。想爱不等于去爱,爱的想法不等于爱的行动。真正的爱是行动,是一种由意愿而产生的行动。

  少有人走的路分享演讲稿7

  “Is life always this hard,or is it just when you are a kid? ”

  (人生总是那么痛苦吗?还是只有小时候是这样?)

  “Always like this.”

  (总是如此。)

  这是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男女主人公的一段经典台词。

  在中国,还有一句同义的俗语“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人生总难尽如人意,生而为人,一生都不断地在困苦中寻找希望,然后又不可避免地遭遇失望。

  除了杜康,又何以解忧?

  寻寻觅觅,我在一本书中找到了一味解药。

  这本书是美国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的杰作,它在全世界范围内持续热销,给那些迷茫痛苦的心灵带来了安慰。

  今天中国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心理问题,而心智不成熟,又是心理问题中最大的问题。心智成熟,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回避问题,逃避痛苦。

  斯科特开篇便言人生苦难重重,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不顾一切的逃避问题和痛苦,不仅错失了解决问题和推动心灵成长的契机,还会使我们患上心理疾病。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我们要求自己和孩子自律,其实就是在培养双方如何忍受痛苦获得成长。

  所谓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斯科特总结自律有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推迟满足感,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在充满问题与痛苦的人生中推迟满足感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不懂先苦后甜的人,最终会饮恨而终。拥有足够的自制力,避免贪图的一时安逸,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承担责任是解决问题和成长成熟的基本前提。每一次面对问题时,我们都要勇敢的说:这是我的问题,要由我来解决。神经官能症与人格失调症,都是有责任感出现问题所致。与外界发生矛盾时,神经官能症患者认为错在自己,人格失调症患者则把错误归咎于旁人。在复杂多变的人生道路上,判断自己该为什么事和什么人负责,这是一个永远存在的难题。这个过程是痛苦的,我们必须完全自愿和主动的去进行这种反反复复的自我审视。只有通过大量的生活体验,敢于承担责任,让心灵充分成长,心智足够成熟,我们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美国黑人作家阿尔德里奇·克里佛言道:“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忠于事实是自律的第三条原则。如果我们追求健康的生活和心智的成熟,那我们就要坚定不移的遵循这条原则。生活中,人们不仅对别人撒谎,也会对自己撒谎。长时间自欺欺人,使人的愧疚积聚,这就会导致心理疾病。一个人越是诚实,保持诚实就越是容易,而谎言说得越多,则越要编造更多的谎言自圆其说,敢于面对事实的人,能够心胸坦荡地生活,不必面临良心的折磨和恐惧的威胁。

  自律本身需要把持得当,既保持平衡,这也是自律的第四条原则。要让心智成熟,就得在彼此冲突的需要、目标和责任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做调整。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放弃人生的某些东西,一定会给心灵带来痛苦。这种痛苦的冲突,取决于所放弃东西的规模。小规模的放弃并不会带来太大的痛苦。但放弃固有的人格、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模式,甚至整个人生理念,痛苦之大的可想而知。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在人生旅途上不断迈进,有时候需要进行较大规模的放弃。放弃已熟悉的生活环境,放弃个人欲望,放弃用惯了的处世态度,破旧立新,放弃的过程就是心智完美成长的过程。当然,你获得的永远比放弃的多。

  佛教在全世界源远流长,自开创之初便有苦行之风。它源于释迦牟尼出家后,于雪山苦行六年,在尼连禅河沐浴,端坐于菩提树下成佛。这种苦行是相对世间安乐而言,僧人舍弃诸如好衣、三餐、多眠等世间贪欲,精进佛道,修行自我。其实这不也是一种自律的方式吗?

  在印度和尼泊尔还有一个外人看来很奇异的群体——苦行僧,经千年而不衰。苦行僧必须忍受常人认为是痛苦的事,如长期断食甚至断水、躺在布满钉子的床上,忍酷热严寒等事情,来锻炼忍耐力和剥离欲望。当然部分修行者过分残酷的行为,有违背人伦的一面。但从它的出发点来讲,这种修行有积极的一面,它让修行者磨练意志、保持虔诚隐忍的心态,通过把物质生活降到最简,全身心地投入精神空间。这验证了斯科特所言: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

  先贤孟子曰:“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某个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所以,做人要自律。自律的过程就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否能够通过心灵的成长,把心灵的痛苦降至最低呢?斯科特回答:答案既肯定的,也是否定的。说它是否定的,是因为没有完美的人生。说它是肯定的,是因为如果能完全接受痛苦,在某种意义上痛苦就不复存在,同时我们不断学习自律可以使心灵承受痛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接近于尽善尽美。

  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翻开这本书,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自律自强,那么人生的种种痛苦就有了意义,就能踏上心智成熟的旅程。

  少有人走的路分享演讲稿8

  永远不要说再见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永不之地。既然不可以永不长大,但愿永不苍老。永不苍老也是奢望,那么,可否永不孤单、永不害怕、永不忧伤、永不贫穷、永不痛苦?有一天,当我们幸福地在心中那片永不之地登陆,我们或许还是希望永不失去。

  成长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每个人都拥有生命,拥有个性化的人生体验。

  1.照理说心智水平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的,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那些活了一大把年纪却根本不懂自律不懂生活,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把失败都归咎于命运不公的人;也能惊艳地看到那些年纪轻轻却很有想法,并把想法付诸于实践的人。

  这在于每个人的选择的道路:做一个随心所欲的小孩,还是选择一条自律自觉自省的道路。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在人生旅途不断迈进,或早或晚,都要经历需要放弃的重大时刻。

  2.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直面问题会使人感觉痛苦。问题通常不可能自行消失,若不解决,就会永远存在。

  3.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有效地敦促。

  想让别人真正爱你,恐怕只有让自己成为值得爱的人。满脑子想的只是消极接受别人的爱,就不可能成为值得爱的人。

  4.有一种最常见的对爱的误解,就是将依赖性当成真正的爱。他们痛苦地说:“我不想再活下去了!我没有了丈夫(妻子、男朋友、女朋友)或者还有什么乐趣?我是多么爱他(她)啊?”你描述的不是爱,而是过分的依赖感。确切的说,那是寄生心理。没有别人就无法生存,意味着你是个寄生者,而对方是记寄主。

  你们的关系和感情,没有自由的成分。你们是因为需要而不是爱,才结合在一起的。真正的爱是自由的选择。真正相爱的人,不一定非要生活在一起,充其量只是选择一起生活罢了。真正的爱的本质之一,就是希望对方拥有独立自主的人格。

  我们圈养宠物,只是希望它们永远不要长大,乖乖地陪着我们。我们看中的,是宠物对我们的依赖性。

  爱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爱着与被爱着都不是对方的附属品。付出真爱的人,应该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

  5."坠入情网,可以造成“爱是永恒的”这一幻觉,这一事实推动了婚姻和家庭的运转。这一幻觉的起源,多半来自童话式的浪漫爱情。

  王子和公主享受世人的簇拥和欢呼,幸福地步入婚姻殿堂,一生一世,相亲相爱。浪漫的爱情神话使我们相信,世界上每个青年男子,都有属于他的惟一恋人。每一个青年女子同样如此。他们认定这是上天注定的,除了对方,他们找不到更适合的伴侣,因此一旦相逢,必定坠入情网。

  既然我们的相遇是天作之合,就永远都能满足对方的需求,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如果和伴侣有了摩擦和冲突,如果曾经的激情慢慢消失,那么必然错在我们当初的选择———我们可能违背了上天旨意,错过了最适合我们的人。

  事实是:我们把初恋时爱的感觉,当成永恒的爱。这是一种错觉、一种误会,我们后悔不迭,要么一辈子痛苦,要么与对方分道扬镳。"真正有爱的人,不可能单凭爱的感觉行事。真正的爱,来自双方心灵的意愿,而不是一时冲动。

  真正的爱,是自我决定和选择,无论爱的感觉是否存在,都要奉献出情感和智慧。时刻都有爱的感觉,诚然是一件好事,而爱能否持久地延续,取决于我们是否有爱的意愿,是否有奉献精神。

  真正的爱不是忘乎所以,而是深思熟虑,是奉献全部身心的重大决定。把真正的爱与爱的感觉混为一谈,只能是自欺欺人。

  6.批评他人很容易,不仅父母和配偶,人人都可能把批评当成家常便饭,可是,大多数批评只是出于一时的冲动、不满和愤怒,不但没有启发和教育意义,反而使局面更加混乱。

  动辄与所爱的人发生冲突,多半是以为自己在见识或道德上高人一等。真心爱别人,就会承认对方是与自己不同的、完全独立的个体。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就不会轻易地对心爱的人说:“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我比你更清楚怎么做更合理,知道什么对你更有好处。”

  7.许多父母都会对子女的独特性视而不见,似乎孩子不过是遗传基因的复制品。

  作为运动员的父亲,逼着喜欢读书的儿子走上足球场;身为学者的父亲,迫使喜欢运动的儿子苦读书本,这样只能对孩子的成长造成误导,使孩子的内心充满痛苦。

  最终,父母在教育上功败垂成。

  好吧,后边的内容我看不懂了。

  少有人走的路分享演讲稿9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灵活运用传统心理分析方法去解决人生的冲突和难题的书,读完本书给我最直观的的感受就是心灵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本书的作者是M·斯科特·派克,毕业于哈佛大学。书中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自律、爱、成长与信仰、恩典。其中以“爱”为中心,书中告诉我们什么是爱的本质,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获得心智的成熟。

  对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自律这部分。书中开篇就是以“人生苦难重重”最为阐述的根本,人们只有了解到这点,并接受这点,才能从苦难中解脱出来。遇到困难,不是怨天尤人,不是叫苦连天,也不是希望拖延时间,希望问题自行消失,人生本就是困难的、坎坷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的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心灵就会得到真正的成长。自律和随心所欲之间是以相互矛盾的,随心所欲的结果常常是苦果,后悔过后又忘记,再次品尝苦果,直到懂得自律,承担起责任,然后才获得相对的自由。

  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读《少有人走的路》,一起踏上成熟之旅。

  少有人走的路分享演讲稿10

  这本《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全书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给予我最多的是勇气,它告诉我人生苦难重重,人生悲喜参半,它告诉我应以勇气,以职责感,直面属于自我的职责,自我的人生问题,而不是选择逃避。仅有直面自我的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才能自我释放,承受苦难的心智才有可能逐渐变得越发成熟。

  这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是心理医生派克根据多年从业经验,在目睹各式各样人生困苦、历经心灵创伤后写出来的一本书。派克他第一次说出了人们从来不敢说的话,提醒了人们从来不敢提醒的事,这就是: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可是程度不一样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一样的心理疾病,只可是得病的时间不一样而已。这种正面直视问题并袒露真言的魄力是有力量、有震撼力的。

  开篇第一句话:人生苦难重重,正如俗语“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这些不是用来安慰人接受痛苦现实的话,而是世界本身就是如此,甚至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在现今社会,很多人一遇到难题,就甩锅他人:“这不是我的问题。”是他们果真技不如人,还是不敢应对自我的问题……我们是否评估过自己的责任?是否把他们的问题包揽在自己身上?或者是把问题推给他人,让别人处于痛苦之中?窃喜于免责的侥幸中?人能够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能够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不是问题不存在,是我们怀揣着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小心思,但问题不及时处理,终归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斯科特在书中激励我们要勇敢地应对自我的问题,不要逃避。直面问题,我们的心智就会逐渐成熟;逃避问题,心灵就会永远停滞不前。所有逃避者,都是阻碍自我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们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面问题开始的。

  在解决问题、承担责任中找到平衡,在忠于事实的情况下不断对固有的思维进行觉察、质疑、修正。并深刻体会到只有理解挑战,才能够带来真正的安慰……我们只要勇敢地应对自我的问题,我们就踏上了心智成熟的旅程。

  引用书中的一句话,“人能够拒绝任何东西,但绝不能够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几乎人人都会出现心理问题,或者说我们的心灵总会应对天性的弱点。比如只顾当下,比如懒惰。然而让人觉得释怀的是,趋利避害是人类的天性,大部分人都是如此,都应对着如此的命运。

  然而想要成长为一个心灵健全的人,就绝对不能够去选择逃避,可是懒惰,抱怨,借口,却总是与我们如影随形。我们时不时的还要应对来自外界的各种诱惑。所以我们总是在和我们的弱点抗争,并且时有输赢。

  人生的问题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我没有勇气去应对它,如果能以坚毅果敢的勇气应对它,百折不挠的精神去解决它,那么问题这个东西,对我们来说将不在是一个问题,而是一笔十分难得的精神财富。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所学校能教给你的。你的问题仅有你自我能解决,除了你自我谁也帮不了你。

  人生是一个应对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启发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问题是我们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可是要做到战胜恐惧,克服懒惰,就必须要学会自律,自律是我们面对人生痛苦和问题的一种途径,我们可以每一天都规划好自我要干什么,每一天把自我要学的东西,及时更新完成进度都记在本子上,每一天都按照自我安排好的计划来进行生活。这也是一种既定的生活态度吧。

  但面对人性中的懒惰和童年已形成的策略,要做到自律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作者认为自律的原动力是爱,我觉得派克很了不起的原因之一,是觉得他十分睿智豁达,也十分平和包容。他所说的爱,并不是过去自我认为的狭义的男女之恋情。而是一种大爱。只有从爱的根源出发,我们才愿意去关注自己、关注对方、愿意不断地更新自己的心灵地图,找到自己的频率,再帮助我们的伴侣、孩子找到他们各自的频率,然后像不同的琴弦共同奏出和谐乐章。

  内心没有爱的人,心灵里是必须没有能量的。

  派克医生给爱下的定义是:爱是一种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的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爱能帮忙他人提高,也能帮忙自我更加成熟。

  爱是什么呢我觉得他使人有了信念,催发人生梦想,甘愿应对困难承担职责。

  一个懂爱的人,一个有爱的人,他必须是一个自爱,自律,自立,自信,自强的人。

  因为心里有爱,《老人与海》中的老人,一次又一次的和鲨鱼展开殊死的搏斗。

  因为心里有爱,《黑客帝国》中的尼奥,明知有死无生,应对着强大无法战胜的史密斯,说出那句“我的选择”。

  因为心里有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能够忍受长达两年被“姐妹帮”殴打,而不屈意志,坚持尊严,历经将近20年,在长度约有3个足球场那么长的臭气熏天的下水管道中,逃出升天。

  因为心里有爱,红军长征二万五,等等,这样貌的例子不胜枚举。

  然而这条心智成熟的道路又是多么艰难,我们如何才能勉力克服自身的种种局限

  我想如何做到,也仅有靠我们自我去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书上也说了,每个人都必须走自己的路。生活中没有自助手册,没有公式,没有现成的答案,没有任何一位先哲会拉着你的手向前走。一切或许只能靠自我。每个人都有自我应当经历的人生历程,都有自我应当应对的人生选择。

  少有人走的路,期望越来越多的人会来走!

  少有人走的路分享演讲稿11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本书共分四个部份:自律、爱、成长与宗教、神奇的力量。其中以“爱”为中心,书中告诉我们什么是爱的本质,帮忙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告诉我们如何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获得心智的成熟。

  这本书的副标题就是:心智成熟的旅程。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人能够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能够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而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人人都有逃避问题的倾向,所以大多数人的心理健康都存在缺陷,真正的健康者寥寥无几。所以作者斯科特.派克尖锐指出: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可是程度不一样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一样的心理疾病,只可是得病的时间不一样而已。所有逃避者,都在阻碍自我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们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面问题开始的。

  本书开篇即说:人生苦难重重。人生是一连串的难题。而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所谓自律,是以用心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职责、尊重事实、持续平衡。

  其中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欢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应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欢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反映出人们不愿意推迟满足感的心理。直面问题,会让人感到痛苦。而问题不会自行消失,若不解决,就会永远存在,并且可能会衍生出更多的问题和更大的痛苦,持续的时间也会更长。例如:我此刻正在写这篇读后感,其实已经拖了很久,总觉得有个事没完,令我心神不安,可是不写永远不会有。当我应对现实,放下搞笑的游戏和小说,虽然这个过程中做了很多的心理建设,可是静下心来去写的时候,心理上却感到很简单下来。也许需要绞尽脑汁,没有了玩乐的简单,当我写完之后,感到情绪舒畅,好像放下了一个包袱。而类似的事情其实经常会出现,有时候会我们能够直面问题,以用心的态度去解决它,而有时则推三阻四,能拖就拖,得过且过。并且越是安逸的时候,越是不愿意用心应对,也就是不愿意推迟满足感,这也许就是古人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吧。

  记得有过这样一个实验,实验人员给几个四五岁的孩子每人一块糖,然后告诉他们如果此刻就吃也能够。可是如果能够等到明天早晨还没有吃,那么就能够再得到一块糖。然后观察这些孩子,有的孩子忍不住立刻就吃了,可是也有的孩子忍住了,坚持到了第二天的早上,并得到了第二块糖。在这之后,实验人员跟踪观察这些孩子,发现那些坚持住的孩子在他们长大后都获得了成功,成为杰出人士。想想就会明白,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就能够应对糖的诱一惑,做到了推迟满足感,这种自律的精神和潜力在今后的成长中会给他多大的助力啊。

  自律是人类心灵进化的重要手段,自律的原动力则是——爱。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把爱和自律结合起来,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才能体验欢乐的极致。爱,就要不断的努力,促使自我和他人获得成长,从而促进心智的成熟。真正的爱不仅仅仅是付出,不仅仅仅是奉献,更重要的是你的爱是否令自我获得成长,同时使你爱的人也得到成长。就像我们爱自我的孩子,但绝不愿意将他们放在自我的羽翼下,而是要让他们去搏击风浪,在风雨中变得更坚强。而那种处处包办代替,时时嘘寒问暖绝不是真正的爱。因为在包办代替中,是职责心的缺失;在嘘寒问暖中是自理潜力的退化。“付出真爱的人,就应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

  作者是一位心理医生,所以在这本书中,作者用了许多心理治疗的例子来解释自我的.观点,所以使人在看的时候一点都不觉得枯燥乏味,并且作品中不乏一精一辟的观点,凝练的语言,读后令人深思。

  “成熟的心灵务必持续中立,能够容纳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悖论,个性不要轻易受到伦理观念的影响。”

  “勇气,不意味着永不恐惧,而是应对恐惧也能坦然行动,克服畏缩心理,大步走向未知的未来。”

  “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一习一,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

  “你只能自行选取人生道路,忍受生活的艰辛与磨难,最终才能到达人生新的境界”。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并且值得一精一读的书。

  少有人走的路分享演讲稿12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本书共分四个部份:自律、爱、成长与宗教、神奇的力量。其中以“爱”为中心,书中告诉我们什么是爱的本质,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告诉我们如何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获得心智的成熟。

  这本书的副标题就是:心智成熟的旅程。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而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人人都有逃避问题的倾向,因此大多数人的心理健康都存在缺陷,真正的健康者寥寥无几。因此作者斯科特.派克尖锐指出: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过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所有逃避者,都在阻碍自己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们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面问题开始的。

  本书开篇即说:人生苦难重重。人生是一连串的难题。而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所谓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其中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反映出人们不愿意推迟满足感的心理。直面问题,会让人感到痛苦。而问题不会自行消失,若不解决,就会永远存在,而且可能会衍生出更多的问题和更大的痛苦,持续的时间也会更长。例如:我现在正在写这篇读后感,其实已经拖了很久,总觉得有个事没完,令我心神不安,但是不写永远不会有。当我面对现实,放下有趣的游戏和小说,虽然这个过程中做了很多的心理建设,但是静下心来去写的时候,,心理上却感到很轻松下来。也许需要绞尽脑汁,没有了玩乐的轻松,当我写完之后,感到心情舒畅,好像放下了一个包袱。而类似的事情其实经常会出现,有时候会我们能够直面问题,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它,而有时则推三阻四,能拖就拖,得过且过。而且越是安逸的时候,越是不愿意积极面对,也就是不愿意推迟满足感,这也许就是古人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吧。

  记得有过这样一个实验,实验人员给几个四五岁的孩子每人一块糖,然后告诉他们如果现在就吃也可以。但是如果能够等到明天早晨还没有吃,那么就可以再得到一块糖。然后观察这些孩子,有的孩子忍不住马上就吃了,但是也有的孩子忍住了,坚持到了第二天的早上,并得到了第二块糖。在这之后,实验人员跟踪观察这些孩子,发现那些坚持住的孩子在他们长大后都获得了成功,成为杰出人士。想想就会明白,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就能够面对糖的诱惑,做到了推迟满足感,这种自律的精神和能力在今后的成长中会给他多大的助力啊。

  自律是人类心灵进化的重要手段,自律的原动力则是——爱。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把爱和自律结合起来,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才能体验快乐的极致。爱,就要不断的努力,促使自我和他人获得成长,从而促进心智的成熟。真正的爱不仅仅是付出,不仅仅是奉献,更重要的是你的爱是否令自己获得成长,同时使你爱的人也得到成长。就像我们爱自己的孩子,但绝不愿意将他们放在自己的羽翼下,而是要让他们去搏击风浪,在风雨中变得更坚强。而那种处处包办代替,时时嘘寒问暖绝不是真正的爱。因为在包办代替中,是责任心的缺失;在嘘寒问暖中是自理能力的退化。“付出真爱的人,应该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

  作者是一位心理医生,所以在这本书中,作者用了许多心理治疗的例子来解释自己的观点,因此使人在看的时候一点都不觉得枯燥乏味,而且作品中不乏精辟的观点,凝练的语言,读后令人深思。

  “成熟的心灵必须保持中立,能够容纳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悖论,特别不要轻易受到伦理观念的影响。”

  “勇气,不意味着永不恐惧,而是面对恐惧也能坦然行动,克服畏缩心理,大步走向未知的未来。”

  “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习,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

  “你只能自行选择人生道路,忍受生活的艰辛与磨难,最终才能达到人生新的境界”。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而且值得精读的书。

  少有人走的路分享演讲稿13

  这本《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是自己内心感觉彷徨无助的时候看的,我想这本书,它给予我最多的是勇气,它告诉我人生苦难重重,人生错综复杂,人生悲喜参半,它告诉我应以勇气,以责任感,直面属于自己的责任,自己的人生问题,而不是逃避他。只有直面自己的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才能超越自己,自己的心智才有可能慢慢的变得越来越成熟。

  这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也是一本伟大的心理学著作,在这本书里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他第一次说出了人们从来不敢说的话,提醒了人们从来不敢提醒的事,这就是: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过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

  在现今社会,很多人一遇到难题,就双手一摊:“这不是我的问题。”是他们果真技不如人,还是不敢面对自己的问题?……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故步自封,逃避挑战,可说是人性的基本特征之一。不管现在如何变化,我们都有自我调节的能力。逃避挑战是人类的本能,但不意味着它是恰当的态度,不意味着我们无法作出改变。我们必须超越自然。和原始人相比,现代人已经发生诸多的变化,这说明我们完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与生俱来的本性,发展第二天性。人之为人,或许就在于我们可以超越本性,乃至改变本性,尝试去做不合本性的事情吧?

  斯科特激励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不要逃避。直面问题,我们的心智就会逐渐成熟;逃避问题,心灵就会永远停滞不前。所有逃避者,都是阻碍自己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们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面问题开始的。

  接受挑战,才可以爱来真正的安慰……我们只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我们就踏上了心智成熟的旅程。

  引用书中的一句话,“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里疾病的根源。”

  几乎人人都会出现心理问题,或者说我们的心灵总会面对天性的弱点。比如只顾当下,比如懒惰。然而让人觉得释怀的是,趋利避害是人类的天性,大部分人都是如此,都面对着如此的命运。

  然而想要成长为一个心灵健全的人,就绝对不可以去选择逃避,但是懒惰,抱怨,借口,却总是与我们如影随形。我们时不时的还要面对来自外界的各种诱惑。所以我们总是在和我们的弱点抗争,并且时有输赢。

  人生的问题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没有勇气去面对它,如果能以坚毅果敢的勇气面对它,百折不挠的精神去解决它,那么问题这个东西,对我们来说将不在是一个问题,而是一笔非常难得的精神财富。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所学校能教给你的。你的问题只有你自己能解决,除了你自己谁也帮不了你。

  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启发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问题是我们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但是要做到战胜恐惧,克服懒惰,就必须要学会自律,缺少了自律人生不可能会解决任何问题。

  每天都规划好自己要干什么,每天把自己要学的东西,要完成的进度都记在本子上,每天都按照自己安排好的计划来进行学习,生活,工作,运动。我想这就是自律,通过自律,培养出自我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在面对麻烦时,能够以坚毅果敢的态度去选择,去面对。

  自律的原动力是爱,觉得派克很了不起的原因之一,是觉得他非常睿智豁达,也非常平和包容。他所说的爱,并不是过去自己认为的狭义的男女之恋情。而是一种大爱。一种即包容自己,也包容他人的爱。自己越是爱自己,便越是爱他人。

  内心没有爱的人,心灵里是一定没有能量的。

  派克医生给爱下的定义是:爱是一种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的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爱能帮助他人进步,也能帮助自己更加成熟。

  爱是什么呢?我觉得他使人有了信念,催发人生理想,甘愿面对困难承担责任。

  一个懂爱的人,一个有爱的人,他一定是一个自爱,自律,自立,自信,自强的人。

  因为心里有爱,《老人与海》中的老人,一次又一次的和鲨鱼展开殊死的搏斗。

  因为心里有爱,《黑客帝国》中的尼奥,明知有死无生,面对着强大无法战胜的史密斯,说出那句“Mychoice”。

  因为心里有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能够忍受长达两年被“姐妹帮”殴打,而不屈意志,保持尊严,历经将近20年,在长度约有3个足球场那么长的臭气熏天的下水管道中,逃出升天。

  因为心里有爱,红军长征二万五,等等,这样子的例子不胜枚举。

  然而这条心智成熟的道路又是多么艰难,我们如何才能勉力克服自身的种种局限?

  我想如何做到,也只有靠我们自己去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书上也说了,没有任何一位先哲会拉着你的手向前走。一切或许只能靠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应该经历的人生历程,都有自己应该面对的人生选择。

  少有人走的路,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会来走!

  少有人走的路分享演讲稿14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挫折中成长,在失败中学习。

  痛苦很客观,它是一种事实。因此忍受他,承受他也很客观,事实,和显而易见。只要在痛苦来临的时候告诉自己,痛苦来了我们要承受,要顶住,就可以。

  既然大家都有痛苦,那么痛苦就不是那么可怕的事,也许也没有那么坏。我也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面对属于自己的痛苦。这是自律的起点。

  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是心理健康的基本前提,也是培养自律的根基。这来自于父母的爱。当一个人觉得自己有价值时,她就会用一切方法来照顾自己而不是自暴自弃。

  如何培养自律?

  人会面对问题,面对问题时有两个选择,解决问题,逃避问题。解决问题需要承担痛苦,先苦后甜。然后事物会更好。逃避问题可以先获得幸福,然后面对困难。

  自律是自我照顾,自我追求。是解决问题自,我生存的方式。

  自律也就是解决问题照顾自己的起点是认识到痛苦不那么难,他可以忍受,忍受他有好的结果。自律的前提是一个人认为自己有价值,然后他会认为自己的东西有价值。那么就会去照顾自己的东西,照顾自己。

  而一个人怎么才能认为自己有价值,就要由不断的被爱,持续的被珍视的经历来获得安全感。

  少有人走的路分享演讲稿15

  这是一本关于心灵和精神方面的书,很多时候它让我不舒服,因为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为解决问题而付出的努力,会让思想和心智更成熟。”我喜欢这句话。

  平心而论,我是个害怕麻烦的人。很多事情只要不影响到我基本的正常生活,我都会选择视而不见,直到拖到不得不去解决的时候。至于,别人口中所说的热心的帮助别人如何如何,基本与我无缘。我得承认很多时候,我是个冷漠的人。为了躲避很多无谓的麻烦,我会尽量避免跟别人有更进一步的接触。就我工作的环境而言,或许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于生活嘛……我的朋友曾直言不讳的告诉我:“你不是一个容易接近的人,有时候话也不多,又理性,真是很难交到新的朋友啊!”

  或许,我该尝试着去改变一下,多和别人交流,多接受一些别人善意的邀约,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时候去帮助别人,甚至,偶尔去请求一下别人的帮助。

  当我选择面对问题而不是逃避的时候,大脑就会就会产生一种自我压力,潜意识里swot分析法就会运作,自动选择一条针对当前环境下的最佳答案。当动力战胜惰性行动起来的时候心里更加有底。久之,自信就会回来,而当精、气、神都有的时候,人离好运还会远吗?

  少有人走的路分享演讲稿16

  这是一本读起来让人有些不舒服,甚至有些痛苦的书。据说此书最初出版之时并未做什么宣传,纯粹依靠读者的口口相传,最后竟然成为畅销20多年的心理学经典之作。可是这并不是一本什么治愈系、安慰系的书,如同书名,作者指明的是一条少有人愿意走的路。

  说是“少有人走的路”,也并非是现在流行的营销噱头,而是一个真实的论述。因为看完了这本书,你会发现,就算你知道了所有应该做的事,你也不一定会真的走上那条心智成熟的旅程。这需要个人的勇气和决断。

  本书的作者是个经验丰富的心理学专家,因为职业的关系,他接触到了很多有心理疾病的人群。就算在今天的中国,如果谁告诉别人我去看了心理医生,可能都会感受到别人异样的眼光,彷佛这个人得的是传染病。但是,早在二十年前,作者就告诉人们,其实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是程度和持续时间不同。

  假如你接受这个观点,那么我们可以来谈谈这本书。假如你拒绝这个观点,那么以下的东西你都不用浪费时间去看了。

  没错,问题人人都有,所以我们面对的问题其实都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是否有直面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行动。有点绕。呵。

  自律包括以下四大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不复杂,但是需要人的态度和行动。

  推迟满足感有一个著名的试验,那就是给小孩发糖,告诉他们如果过二十分钟再吃这个糖就能够获得另外一个糖的奖励。试验认为那些能够忍住不吃糖的小孩具有更高的心理成熟度,未来的发展也更好。证明推迟满足感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一时的安逸,重置人生快乐和痛苦的次序。也就是说先要把问题解决,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更大的快乐。而不是,忽略问题,贪图已有的小快乐,最后发现问题如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无法收拾。

  这点在孩子教育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小学初中的时候,总是喜欢把作业放到最后的deadline来做,所以长大之后还是会把论文,工作任务安排到最后的关节点,用最短的时间和最仓促的速度完成。

  这种拖延的习惯就是没有学会推迟自己的满足感。

  承担责任说的是,把自己的事归责于自己,而不是别人。埋怨别人,抱怨社会看起来总是一个让自己免责的好方法。

  我们可以说,这件事是别人的错,可以说,我之所以不成功是这个社会环境的原因,我之所以找不到工作是企业太苛刻了,也可以说,我之所以被抛弃是因为他的错,总之,因为感觉自己不能应付现状,所以产生自我怀疑,恐惧、无力感,认为我的错都是别人的错。 而这其中的根源是,我们始终不肯为自己的问题承担责任,放弃了自己本应该有的力量,变成了一个永远的受害者和牺牲者。

  尊重事实,意味着拒绝虚假。什么是虚假?作者在这里说的虚假是我们对现实所秉持的错误观念。

  我们自出生就一直在建立我们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作者称之为“地图”。这张地图如果足够精确细致,那么我们就能够到达我们想要去的那个地方,但是假如这张地图某些地方早已经扭曲的面目全非,而我们依然按照这张地图行事,全然不顾事实情况根本并非如此,那么我们最终到达的地方还是我们想去的那个目的地么?

  我最近自省时发现,我为什么会对上一段的恋情如此痛苦,似乎跟我自己所建立的“地图”有着强烈联系。

  这张地图上,有些我以为已经遗忘的伤处,因为被这段失恋彻底激发,所以那段时间我时常陷入自怨自艾的境地。

  直到现在我才明白,我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脆弱自卑的小孩了,我可以有选择,我可以亲手把那段地图修正,恢复这段事实的真面目。但,这个努力依然处在起步阶段,前路漫漫。

  最后一个原则,是保持平衡。其最高的原则是“放弃”。也可以说是我们中国人喜欢的说法“舍得”。

  人总是贪心不足,所有的东西都想要,最后发现,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修炼成在空中连续抛着五六个球的杂技小丑。总有些东西我们要学会放弃。

  有一样东西,最有放弃的价值。那便是,过去的自我。学会不断的否定自我,重建自我,是因为我们面对着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僵化固有的自我,可能在任何时候阻碍我们的前进。

  但是,这一步对所有人来说都是非常高阶的独门绝技,学好了就独霸天下,学不好就只能一遍一遍重复修行。

  少有人走的路分享演讲稿17

  《少有人走过的路》一共有三本,这是其中的第三册,读过来还要数这本我最喜欢。

  在简介上有这样一句话“这本书是为我们这个纷扰的时代而写的。遇见这本书,需要进行一场缓慢的阅读,这过程就像一股缓流浇灌心田,水过之处,心已经漫洇湿透。”读书的时候还真有此种感受。

  能和这本书相遇还要感谢“个人课题”,因为一直在寻找如何温暖关怀学生的心灵的途径,结果与这本书偶然相遇。它像一块德芙巧克力,在嘴里慢慢融化,醇香无比,引人回味。从中不仅知道了如何在教学中落实生命化教育,还指引着我先学会关怀自己的心灵,特别有意思的是让间接地认识到音乐教育的潜在能量,对自己的学科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心灵”一词并没有确切的定义,它完全属于感性的范畴。直觉告诉我们,心灵与真诚和深度有关,所以我们可以说一首曲子“具有灵魂”,说一个气质出众的人“很有灵气”。只要仔细捕捉这种感觉,就会发现心灵其实牵涉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可口的美食,愉快的交谈,真诚的友谊,以及让我们铭记在心的种种经历。那么如何让自己的音乐教学活动成为学生难以忘却的美好经历应该是我要思考的问题,这里就要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活动,选择优秀的音乐作品,与学生进行愉快的交流,当然这个交流是基于音乐教学内容的一种对话。

  “传统观念认为,心灵存在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模糊地带,其领域既不是思维也不是肉体,而是想象力。”众所周知,音乐是最能培养想象力的艺术形式,它的不确定性,模糊性给想象力提供了无限宽广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一方面能提高教学水平,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更主要的是能够提高师生生命的质量!因为心灵是连接理想和现实、思维和肉体、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纽带。瞧!从这一点看,音乐的价值就是无法替代的。经常听到音乐老师抱怨没有人重视音乐学科,其实我们音乐学科的老师并不要在意别人怎样小看我们的学科,我们的小学科其中蕴藏着大能量,如果我们把课堂当做实验室,我们关注教学的过程就是在关注自我的心灵,当把它述之为文字,它就是我们的研究过程。关怀心灵的目的,并不是解开人生的谜题,而是让我们学会理解和欣赏人生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正是人类生活和文化多姿多彩的原因。我希望得到如何关怀学生心灵的方法,其实方法就在过程中,让学生的精神在学习的过程中和艺术充分融合,让学生和音乐文化建立心灵上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每首歌曲的情感,让学生在演唱中感动自己,协助学生建立亲密友好的合作关系等等,这些都是关怀心灵的方式,其实我在教学中已经这样做了,当下有了理论的支撑,教学的底气更足了!

  “许多个世纪以来,艺术家们一直努力告诉我们,艺术的目的并不是展现才华,也不是创造精美的东西,而是保存和容纳心灵。”这一点我们还差的很远,我们的艺术总是在展现、表演和比赛。“艺术能捕捉生活的瞬间,能体现日常生活的永恒意味,而永恒是心灵最需要的养分——所谓的‘一沙一世界’”“20世纪人类的病痛是‘心灵的沦丧’。心灵沦丧的我们物质越来越丰富,却越来越感觉不到幸福;相处的技巧越学越多,婚姻关系却越来越难搞;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感动却越来越少。”这是开篇中的一段话,读来深有感受,我的任务就是用音乐滋养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感动,更敏感的心灵。所以在课堂上的演唱我要求学生们投入真感情地演唱,把自己带入歌唱的情境,感动自己才能感动他人,因为心灵的天赋就是感动!

  希望朋友们都来读读这本书,在书的指引下认真听听心灵的声音,去认识真正的自我。学会重新审视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快乐与满足。深入自己的内心,寻找自己的本性,看看自己生命的源头究竟有多深!

  少有人走的路分享演讲稿18

  《少有人走的路》的作者是一位美国的心理医生,里面讨论了我们心理现象中一些比较本质性的问题。书中提出,我们能够自己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解决自己所有的心理问题。他所写的这本书很通俗,没有特别深奥的语言,也没有特别有趣动人的故事,仅仅是平凡的语言和一些生活中的琐事,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他讲述给我们的是一个又一个的心理学道理。使我们能够从书中体会到生活中的另一个自己。

  文章的开篇就提到了我们的人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超越中成长的,了解到自律是人类心灵进化的重要手段,当我们了解到人生的苦难时,或许我们会体会到更多的幸福与快乐。在书的第一部分讲到了自律,人生其实就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需要认识到人生的问题和痛苦是具有非凡价值的。自律可以解决人生的种种问题,是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要手段,所谓自律就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

  而在第二章中我们就可以发现爱是自律的原动力。在现实生活中爱是一种极为神秘的现象,爱是自我完善,也是帮助他人完善,爱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付诸行动中。在书中作者讲到了自己童年的例子,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为他制定好了人生的道路,上了最好的学校,可是后来作者最后厌倦了这种生活,勇敢的放弃了父母为他安排的辉煌前程,毅然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最终当上了一名心理医生。我们不难看出,父母的爱过于压抑了他的自身发展,这种过分的爱被称为依赖,它与真正的爱有着相反的作用,只有真正的爱才会成为自律的原动力,指引我们走向心智成熟的道路。

  在第三部分中讲到了成长与信仰,我们对于人生都有各自的认识,有着或广阔或狭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人人都有自己的信仰,虽然我们常常没有意识到,但这是确凿无疑的事实。这里所讲的信仰,在我看来更多是一个人的人生追求,有许多人称自己并没有信仰,只是及时行乐罢了。或许是他们暂时的没有了解自己内心深处,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己的人生追求,那么他将生活在一个黑暗的世界里。大多数人无法体验到自己的潜意识思维,以及对世界的真正看法和整体的观念。从人的一生看来,这些都是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改变的,有时我们需要改变一下人生的地图,要建立与现实相适应的信仰与世界观,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以增进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这就必须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我们只能说,在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有着自己的信仰和世界观,我们必须及时调整从而走上心智成熟的道路。

  在第四部分里讲述了一种不为人知的神奇的力量。生活中总有许许多多的事情发生,有些只是我们头脑里一闪而过的念头,有时候却对事情本身有着重大的变化。这种神奇的力量存在于我们的身边,给予我们帮助。但我们未必在生活中都能注意到这一神奇的力量,或许就仅仅是归于运气好之类的。神奇的力量带给我们的不仅如此,如果用心去发现生活,你会知道他的存在。

  《少有人走的路》让我们知道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但是这并没有让我们感到恐惧,恰恰相反他带领我们去经历一系列艰难的转变,最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

  少有人走的路分享演讲稿19

  你一定不会想象我正在听一堂关于财务战略的培训课,而此刻却是左手一本书,右手一个本,一支笔。昨天卫老师带领大家的讨论太热烈了,我迫切地希望把读书会的一些心得加以整理。

  哈哈,这本书你一定知道。是的,《少有人走的路》。这条路,我们一起走,走的艰难,走的不知所措,却也逐渐走出了自己的脚步。《少有人走的路》开篇直接点题,人生苦难重重,而解决问题的关键不是回避问题,逃避痛苦,要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困难,通佛山市财经学校过自律,解决人生问题,消除人生痛苦。

  所谓自律,其原意是常人理解的自己要求自己,约束自己。而在本书中所理解的自律是升华的,不受外界约束和情感支配,根据自己的善良意志,按自己颁布的道德法律而行事的道德原则。

  看似简单的概念却引发了书友们的不同理解,而昨日读书会的一个词打开了我的一些思考——地图。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是一张地图,每个人都有一张自己的地图。我们希望这张地图抑或完美,抑或有缺撼,都是属于自己的地图,都由自己来完成绘画。但现实中,由于原生家庭的影响,或成长环境的不同,工作性质的需要,尤其还会受到时代的变革、各种文化理念的演变和社会不断进步的冲击,地图本身又需要不停修改。

  当我们用已形成的地图,已形成的处事模式,已形成的潜意识理念对待世界、对待身边人和事的时候,就会面临一些痛苦,而自律自然就成为个人成长佛山市财经学校的一项重要课题。我们一旦用适合自己的自律规则去面对世界,面对生活,我们就拥有了一张属于自己的地图,这张地图会发生移动和变化,最终变得丰满而又充满力量。

  让我们值得关注的是,现实中几乎没有一张地图是完美无缺的,通过自律不停地去修复属于自己的这张地图成为每个人的必修课。所以这里我们再次回到参加该书会的初衷,大多数妈妈都是带着问题、带着希佛山市财经学校望改变和孩子的相处模式,甚至是如何能改变、改正孩子目前的不足和问题前来的。

  我们和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妈妈和孩子各自拥有自己的地佛山市财经学校图,各自描绘和修改自己的地图,不能越界。在需要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用自己相对成熟的颜料色彩引导孩子去绘制他的地图。彼此的努力加在一起绘成一张更加美丽的地图,这样的自律使我们的内心不再焦燥,也让孩子充满自信的同时获得真正的自由。

  老师正在敲黑板,关于企业的本质,传统意义是以获得利润、企业最大化为目标,而现代管理中企业的本质是员工生存和发展的组织,为社会创造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以客户和员工为中心。

  哈哈,是不是听起来有些道理?当我们的目光不再紧盯着孩子的成绩,不再敏感地发现孩子的各种问题,而是聚焦自己的成长,甚至学着去帮助、影响他人的时候,共赢的效应自然而生。

  少有人走的路分享演讲稿20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人人可读,人人可受益的心灵读物,出自美国心理医生作家斯科特·派克之手。

  斯科特用他的诚恳、勇气和智慧,通过本书,说出了人们从来不敢提及的话题,面对了人们从为不敢面对的问题。

  自从加入了《财慧美学院》读书会,会不自觉的把空余时间浸泡在读书中,绝不是心血来潮找书打发时间。读这本书会觉得,自己的心智还很不成熟,精神还过于肤浅,自身太需要这方面的滋养与润泽。

  书中说:人生苦难重重,唯有自律方能消除人生的痛苦,而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是实现自律的四大原则。如果将这四种原则持之以恒地实践,任何人都能够使精神、心理和灵魂达到更高的层次。

  对此观点,本人感同身受,特别是"尊重事实"这一原则,好似让我看到了身边诸多没有尊重事实而被困扰或束缚的人和事。

  "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我们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断协调和谈判。地图准确无误,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么地方,怎样到达那里;地图漏洞百出,我们就会迷失方向。"

  是啊,任何人来到世界,没有伟大与卑微、高贵与贫贱之分,上帝也没有给谁绘制过地图,但我们在不同的时期,必须给自己绘制不同的地图,才会拥有准确的人生航向,愉快的人生旅程。为此,显然要付出代价。

  很多人,因为得意于自己的经验与资历,从未有过绘制地图的意识与做法,纯凭感觉做事,遇到麻烦,不是积极面对,而是拒绝新的资讯,甚至指责新的资讯混淆是非,因此,常常埋怨人生的道路总是荆棘密布,障碍重重,好似上帝不公,时时被命运捉摸。

  当然,有一部分人,曾有过蓝图,对自我成长有过规划,但时这境迁,也不更新。原有的地图日渐窄小、模糊、粗略,对世界观的认识狭隘而偏激。对于新的信息与资讯,不是难于对付,就是漠不关心,因此,生活中,常处于恐惧与无奈状态,碰壁也成了寻常之事。

  极少数的幸运者,勤于努力,从未放弃过自己的追求与梦想,不断地更新和调整自己观察世界的角度,不断地修订自己的地图,对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不会漠然,而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与惊喜。

  还会发出如此的感叹:我们贫穷时,世界是一种样子,我们富有了,世界又是另一种样子;社会在前进,我们唯有尊重事实,不停地修订地图,方可让心灵获得成长,让心智走向成熟。

  每天都规划好自己要干什么,每天把自己要学的东西,要完成的进度都记在本子上,每天都按照自己安排好的计划来进行学习,生活,工作,运动。

  我想这就是自律,通过自律,培养出自我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在面对麻烦时,能够以坚毅果敢的态度去选择,去面对。

  少有人走的路分享演讲稿21

  八月的天气,闷热得让人心烦。此时的我正躲在家中,打开空调,手捧一本M·斯科特·派克的《少有人走的路》,沉浸其中。话说,当初看到书名时,让我想起的是鲁迅先生的那段经典语录:"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那么,这"少有人走的路"又会是怎样的一段"心智成熟的旅程"呢?细读起来,才发现,这是一部促进心灵成长的作品。阅读着这样直击人心的作品,伴着作者单刀直入的表达,我的内心被一次次的剖析,虽不忍直视,但畅快无比。本书的最后,作者说"实际上,帮助,帮助,帮助——它是这本书的主题。"而对于我,读到结尾,也有了另一个词牢牢地在我的心底里生根,那就是,爱。

  因为爱,所以愿意坚持

  "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作者的直言不讳让人叹服。"所谓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 主动要求自己,用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作者用如此残酷的字眼儿来描述自律,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它的非同寻常。大约也正是因为如此,当问题解决时,我们才会收获到更大的快乐吧。想想自己,自己并不是个面对问题就胆怯的人。还记得刚毕业那会儿,经历过班级工作的出师不利,也经历过教学成绩的不理想,但这一切并没有让我失去信心,我用心地向身边的老教师请教,主动报名参加各类培训学习,积极地参与各类课题研究,我努力地提高自己,慢慢地成绩有了起色,自己也渐渐地尝到了自我成长的甜头。我慢慢地学会了与学生相处,我的课也开始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教学成绩和考核成绩也开始名列前茅。

  曾经,大家都感叹我的幸运,甚至一度连我自己都这么认为。但是慢慢地,我终于发现,其实所有的幸运背后都是咬牙坚持。我曾经为了一节优质课连续几天彻夜难眠,也曾经为了课题的结题连续几个周加班到凌晨,午休时坐在讲台前批着学生的作业,放学后坐在办公桌前做着第二天的课件……不知道多少次这样的付出,才有了后来的收获。我曾把一切归于自律,但却忽略了它背后的原动力——爱。我爱孩子,爱教师这一职业,因为热爱,所以才会幸福地累在其中,也乐在其中。

  因为爱,所以选择改变

  "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和有效的敦促。"看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和班上的那些家长们。毋庸置疑,没有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但如何来表达这份爱呢?我看到了班上很多的孩子一提起父母一脸的厌烦,让我也跟着心疼。接触之后才发现,这些父母通常是把爱挂在嘴上,一味地强调自己多么爱孩子。他们或是忘记了爱不光是事事满足,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和恰当的争论;或是忘记了爱不能只是一味的批评和敦促,还要有及时的赞美和必要的鼓励。用作者的话来说,这或许不是真正的爱。"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 "真正的爱是行动,是一种意愿而产生的行动。"

  我爱我的学生们,我愿意为了他们多花时间去提高自己,去学习他们的语言,去走进他们的世界。我也爱我的女儿,我愿意为了她去改变自己,做一个积极向上、充满力量的自己。为了爱,我愿意冒险,我愿意成长,我愿意努力。

  因为爱,所以勇于成长

  "我们身上确有一种原罪:懒惰。在心灵进化的过程中,它始终与我们对抗,阻止我们的心智走向成熟。""懒惰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恐惧感。"想起自己当初加入读写团队时的犹豫与恐惧,担心自己不能按时完成任务,担心自己写作能力不佳,担心这个,担心那个,原来一切都是懒惰在作祟。好在,最终我战胜了恐惧,战胜了懒惰,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团队是个有爱的大家庭。大家互相鼓励,互相督促,偶尔争论,经常安慰,我们收获了赞美,也经历了"板砖",但这一切没有让我们放弃,更是让我们更加爱上了读书,爱上了写作。

  特别喜欢书上的一段话:"人生是一场冒险,你投入的爱越多,经受的风险也就越大。我们一生要经历数以千计甚至百万计的风险,而最大的风险就是成长,也就是走出童年的朦胧和混沌状态,迈向成年的理智与清醒。" 因为爱,我愿意挑战自己,加入读写团队,强迫自己打破安逸,去读书,去成长。而在艰难的前行中,我也收获到了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力量,获得了别样的幸福和快乐。

  合上书,思考还在继续,但原本烦躁的心却慢慢地变得沉静了下来。虽然外面的天气依然炎热,但我已分明感受到了秋风的凉爽与惬意。此刻我又想到了另一句话:"成功的路上从不会拥挤,因为能坚持的人不多。"我希望自己也可以沿着这条"少有人走的路"坚持走下去,一路向前,收获心灵的成长,去追寻人生的美好。

  少有人走的路分享演讲稿22

  自从加入学校的心理教育社团,与曾老师袁老师交流的愈多,愈感觉自己心理学基础功底不够,教育经验不足,与家长学生沟通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促使我必须静下心来研习思索。

  提升自己有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读书,于是毫不迟疑立即行动起来,京东商城搜索“心理学书籍”,很快一系列的书籍一排排罗列出来,我精心的进行了筛选,最后确定了《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这本书。说心里话买这本书我只是为了调节目前自己尴尬的状态,并没有太大的期待!

  书回来了,看着书的封皮:赵薇、杨幂、吕伟良、倪妮等名人感动推荐,这样的炒作,让我当时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于是不情不愿地翻开了书的第一页,出版者语――“深入心灵,是一段艰难的旅程,也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身体因快乐而结合,心灵因痛苦而靠近。……衷心希望,这本书能给你智慧和勇气,在通往心灵的道路上,一路前行”。这段话给了我莫大的鼓舞,使我用心灵去感悟这本书作者(美国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写它的用心良苦!

  历时一个月终于读完了这本书,看着读书笔记里记录的点点滴滴,突然发现它给了我一种真实的宁静感,祥和而温暖!“浅水喧闹,深潭无波”,是我读后真实的心理感受!在这本书里作者结合实例探讨了意识和潜意识、爱的本质、心灵成长与阻滞的特性、恩赐的神秘性、人性的原罪即懒惰等等一系列深刻的问题,并给读者留有思考和发挥的余地,同时鲜明通俗的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沿途充满了荆棘、坎坷、艰难、曲折!但谁又愿甘心永远蜷缩在自己的安乐窝、象牙塔里呢?对我们来说,身体的健康与心理的健康到底孰轻孰重?面对人头攒动的医院和门可罗雀的书店,你可否感慨万千?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是在回避问题,逃避痛苦,而逃避问题,心灵就会永远停滞不前,这也是心理疾病的根源,如果不及时处理,你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心智的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学会去爱,学习自律,做好自我完善,突破自我界限,还要做到自尊自爱。例如,很多家长想不通的一个问题,“我那么爱她,可孩子却出现了种种叛逆的言行举止”,让家长无所适从!那么家长对子女的爱是不是“真爱”呢?斯科特在书里告诉我们,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那么,爱孩子,就要关注她,并学会努力倾听她的心声。因此家长首先要做到学会聆听子女的心声,满足他们的需要,而不是盲目的坚守权威,颐指气使,只有恰如其分的做出改变,才能担负起做父母的职责。父母的不思进取,思维的落后和迟钝,与时代脱节,如此种种,如果父母不能进行及时的自我调整,适应子女的变化,也许那就不是父母们口口声声的真爱了!

  是啊,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愿我们都能告别狭隘的眼界,告别自我的固步自封,在这条少有人走的路上,历经磨难,心智成熟,体验到人生的丰富多彩,美妙无穷!

  少有人走的路分享演讲稿23

  看完《少有人走的路》,感觉作者派克先生还真是很了不起啊,这个系列写得很深刻透彻,也很有趣,竟然可以让人在觉得释怀的同时又感觉到压力。就好像派克所说的,精神的追求大家知道是相似的,可是个人却可能以为自己的心灵旅程是独一无二的,而派克告诉我们,其实这依然是雷同的,自我所感受到的,其实他人亦然;没有绝对幸福的童年,把一切归咎于童年受到的伤害其实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所谓人性,并不是指一成不变的某种特质,其实是在不断的调整和变化的;人们会觉得始终保持思考太累人,因此往往更容易追求精神而忽视心灵;而当心灵被忽视压抑得太久,就会通过别的症候表现出来。呵呵,这篇读后感其实几乎还是抄录的派克先生的话,我不过是按我的需要把它们串联了一下。

  我觉得派克很了不起的原因之一,是觉得他非常睿智豁达,也非常平和包容, 他说过其实人未必一定要去找心理医生,某些心理医生其实只是把你改造成社会所接受的模式,而让你彻底失去了自己——这个例子在亦舒的一部小说中已经表现过了——“现代心理治疗目标是让患者恢复‘正常’,用统一标准规范人们的生活,结果只能令个性萎缩,变得浅薄而苍白。”而且心理健康也并非总是阳光活泼,毫无阴影。事实上,“抑郁造成的空虚,乃是思绪和情感的温床;年龄的增长和衰老,可以促使我们关注心灵;死亡让人更强烈的了解到生命的意义;深刻体会眼前生活的空虚,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让我们失去一部分的纯真,这对心灵也是有好处的。”

  少有人走的路分享演讲稿24

  暑假期间,经老师推荐,阅读了这本心理学方面的书——《少有人走的路》。书的作者是美国作家M·斯科特·派克,一名杰出的心理医生。读毕,便觉着要是不为它写一篇读后感,心里总是痒痒的,像是欠了什么似的。

  全书分为“自律、爱、成长与信仰、恩典”四个部分。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部分中的“过时的地图”。这一章主要写了一个男性电脑技术员,三十多岁,因妻子带着两个孩子离去而向作者求助。男子坦白:失去妻子并未让他痛苦,但失去孩子却让他无法接受。在他的心里,孩子的意义远远大于妻子。作者在书中提到,他读书时曾因为打架、斗殴等罪名三度入狱,他却毫不在意:“那些老师都是伪君子,和警察没什么区别。”他头脑灵活,却频频更换工作,他总说:“你不能相信任何人。”这个男子的心病就是心灵地图过了时。

  原来,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总是违背对他的承诺,甚至忘了他生日,却不认为有多严重。父母的漠不关心,让他的童年充满阴影,开始认为父母是不可信任的。于是,一切的根源便从这里开始。“不相信任何人”,这是他的心灵地图。即使妻子温柔贤惠,可那样的心灵地图始终充斥他的每一根神经,他不愿敞开心扉,再一次信任他人,因为他胆怯与修订自己的心灵地图,害怕再一次受到伤害。

  不止书中,我们身边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父母过时的心灵地图:要给孩子最好的,捧在手心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晚上为孩子收拾书包,吃饭靠喂、吃菜靠夹,早晨还背着书包一直送到校门口。这样的父母表现看来不放心,实际是没有勇气修订过时的教育心灵地图。这样不仅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任何帮助,反而让他成为了一个社会的“巨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过着寄生虫一样的生活,成为一个离不开爸爸妈妈的“妈宝男”、“妈宝女”。最近一档很火的综艺节目《变形记》里的一个女孩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十六岁的大姑娘了,吃饭还要靠姑姑来喂,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花父母的钱也觉得理所当然,不懂得感恩。

  同样,一些我们常说的“直男癌”也是这个这样。这一类男性保持着封建的传统的观念,只忠于自己过了时的心灵地图。“女人不就应该呆在家里好好带孩子吗?要那么高的工资、那么好的工作干什么?”“女人要什么化妆品,素颜才最美。”“什么?发烧?多喝热水。胃痛?多喝热水。扭到脚了?多喝热水就好了啊!”这些经典语录便是他们所信仰的心灵地图。即使他们找不到女朋友,也从不会从自己的身上找问题,只会抱怨现在的社会风气败坏,没有他们心目中所谓的“好女人”了。殊不知,这些过实的观念组成的过时的心灵地图,才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真正的绊脚石。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正视自己,忠于事实。逃避现实的痛苦是人类的天性,要想修订自己的心灵地图,就要有勇气面对充满无限可能性的未来。学会自律吧!只有通过自律,完全地牢牢地控制住自己,才能克服现实的痛苦,产生修订心灵地图的勇气,逐步成长。

  然后,是最重要的坚持。尽管会带来暂时的痛苦,但是请别灰心,阳光总在风雨后,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会破茧成蝶。正如老师常常说给我们听的一样:放弃不难,但坚持一定很酷。

  最后,“什么?还有一步?”也许你会这么想。别紧张,一生还长,做一次自由的深呼吸,然后好好调整继续前进的姿态,忙碌的蜕变过程中千万别忘了身边重要的人。邂逅更好的自己的同时,牵紧他们的手,回忆起从前的点点滴滴,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妙的幸福呢?

  勇于修订自己的心灵地图吧!趁着咱们正年轻,一生还有很长的路需要我们自己走。生,就要如夏花之绚烂。

  少有人走的路分享演讲稿25

  《少有人走的路》,美国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著。在《纽约时报》畅销单上停驻了近20年,被翻译成23种以上的语言。

  《少有人走的路》剖析了我们生活中沟通理解的重要性。它超越了时代的约束,从人的内心深处启发我们,挖掘我们对爱的呼唤,指引我们走向之前我们所向往但一直没有为梦想付出实际行动的虚拟的美满港湾。它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会独立;它教会我们与孩子相处的方法,让我们学会做孩子的榜样。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

  正如本书作者斯科特·派克所说:人生苦难重重,活着就意味充满着荆棘,我们有时会所向披靡,但有时也会感到迷茫,我们在成长中,心智变得越来越成熟,但是这段成长的道路也让我们走得越来越艰辛。这本书教会我们勇敢、坚强地面对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积极地去处理,最终会有你想要的答案,会让你重新认识自己,爱上每一次努力的过程。

  《少有人走的路》共分四个部分:自律、爱、成长与宗教、神奇的力量。本书的副标题是:心智成熟的旅程。人生的道路艰难重重,但心智的成熟也是一段漫长的过程。人可以拒绝好多东西,但是你不能拒绝人生中的成长,成长会教会我们很多,经历的越多,你会在将来更加淡定地面对人生中出现中的各种事情,你会在处理问题的时候缜密性、综合性、全面性得到相对的提高。我们会在将来笑着讲出我们曾经所经历的苦难,之前为某些事我们所留下的眼泪,咽下的那些委屈的哽咽地无法表达的苦楚,会在将来的某些时候投来别人敬佩的目光、惊讶的表情以及自身闪烁着的耀眼的光芒,那时候我们并不会觉得原来我们都已深深地距离原来的自己已经很远很远……但是我们会由衷地感谢那个成长的过程中的自己,没有成长,就不会懂得自己原来某一天还可以变得这么优秀。

  作者告诉我们,解决问题的首要方法,乃是自律。所谓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当一个问题出现时,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处理问题。或许解决的过程有些痛苦,需要我们有强大的心灵、抗打击的耐受性,我们一定要尽早地去处理解决这些问题,事情不解决,我们的心中就会觉得有什么事压得我们喘不过气,做什么事情都无法有很高的积极性。所以,我们要有很高的自律性来提高自己的个人生活质量与个人素质。推迟满足感是指我们要有居安思危的思想意识。我们不能只顾享受眼前的快乐,更应该兼顾我们将来所要面对的事情,我们要学会安排快乐与痛苦的次序,每次的出场顺序不同,将直接导致的人生的进展顺序不同。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遇见某件事情不能直接说这件事与我无关我就不参与此次事件的处理。我们生活的是一个集体,某个人犯错,可能需要整个集体来承担后果,而不是个人与整体无关,这样才能保证大家工作的专注度,尤其是现在各个单位、机构都提倡合作共赢的政治思想理念,我们更应该做到严于律己,做到自律。

  《少有人走的路》还揭示了另一个真理:爱也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一部分。虽说有了金钱可以解决好多事情,但是只有用金钱消费来满足自己的孩子是孤独的。家人的陪伴是我们用多少钱都换不来的。相对于父母们带回来的那些玩具、好吃的东西,孩子们会很开心,但最开心的还是见到父母,依偎在父母的怀抱中,他们才会觉得踏实,会瞬间觉得他们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留守儿童的关爱缺失这块的问题,已经受到国家的重视,这本书就教会了我们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心智成熟的最终意义何在?我们在心智成熟的过程中,一边经历着成长过程中付出的代价带给我们的疼痛与泪水,另一方面嘴上虽然说我不想再继续坚持了之类的话语,但是手上以及脑子中从未有半刻的停歇,依然坚守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上。我们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魅力,不断地对自己的所思所想进行修改,来检讨自己,重新审视自己,是自己成为更加优秀的人。虽然这条路有点孤单,但我们的内心却很激动,我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感觉到梦想的指明灯在召唤着我们,指引我们通往光明之路。我们应该用刘同的名言“你的孤独,虽败犹荣”来激励自己,让自己每天都充满正能量。

  少有人走的路分享演讲稿26

  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每个人的工作和学习压力都很大,我们需要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去适应社会的各种变化,同时不断充实自我提供正能量,为此,我发现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让自己活得很好,周围人、事、物更和谐。

  工作之余,我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少有人走的路》,它是由美国心理医生M.斯科特.派克著作。在书中作者写到:“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和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看到这里我想起了一句话:“先苦后甜,苦也是甜;先甜后苦,甜也是苦”。

  我们总在说我们的子女,我们的学生,你们现在不吃苦,以后有你们吃苦的时候。其实,这个现象并非只是发生在孩子身上,很多的成年人也是如此。比如书中说到我们上班总是先处理容易做的工作,然后剩下棘手的问题,即使处理这个问题只需要一个小时。我们通常选择花费七个小时去担心这个棘手的差事,然后在最后一个小时去完成它,而非最先处理这个问题,然后享受剩下的七个小时。

  为何大部分人拥有足够的自制力,能避免一时安逸的恶果,却有相当数量的人不懂得推迟满足感,最终成为失败者?其中的原因,目前医学界尚无定论,但大部分迹象表明,在这方面,家庭教育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无法推迟满足感实际是缺乏自律。在我看来,自律就是自我约束,约束什么,怎么约束其实是没有实际的概念。而在作者派克看来,自律包含很多的内容,这本书帮助我深入了解了“自律”,并且让“自律”具有可操作性。自律应该是认清问题所在(尊重事实),以解决问题为首要(推迟满足感),不能趋利避害、逃避责任,然后做出取舍(保持平衡)。“要使心智成熟,就须在彼此冲突的需要、目标、责任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这就需要我们利用机遇,不断自我调整。”

  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了解自己,也让我们误认为我们很了解自己,而事实并非如此,正如作者派克所述,尊重事实,为自己画个清晰的地图,让我们知道自己的位置和周围的环境,反省自我并不断修正自己的位置。

【少有人走的路分享演讲稿】相关文章:

1.《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

2.《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个人所感

3.路靠自己走作文

4.自己的路自己走-课件设计

5.自己的路自己走励志作文

6.不走寻常路作文

7.我们只有往前走的路作文

8.初中议论文:走自己的路

9.走属于自己的路作文(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