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马说原文和翻译

时间:2022-11-04 17:01:10 文言文 我要投稿

文言文马说原文和翻译(3篇)

  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言文马说原文和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言文马说原文和翻译(3篇)

文言文马说原文和翻译1

  马说文言文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文言文翻译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扩展阅读:作者简介

  韩愈(公元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汉族,河南河阳(今河南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南省邓州市,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792年及第后,先后为节度使推官、监察御史,德宗末因上书时政之弊而被贬。唐宪宗时曾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819年(元和十四年)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穆宗时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宪宗元和时曾积极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的行军司马;思想上,崇奉儒学,力排佛老,同时宣扬天命论,认为“天”能赏善罚恶,人只能顺应和服从天命。他的这种有神论思想,适应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文学上,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主张文以载道,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

  韩愈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是一个语言巨匠。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有“文起八代之家”的美誉,作品都收录在《昌黎先生集》里。

文言文马说原文和翻译2

  马说用了借物喻人的方式,把伯乐比喻为知人善任的贤君,把千里马比喻为未被发现的真正人才,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抨击。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祇辱 一作:只辱)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食马者 通:饲)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注释

  1、伯乐:孙阳。春秋时人,擅长相(xià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2、千里马:原指善跑的骏马,可以日行千里。现在常用来比喻人才;特指有才华的人。

  3、而:表转折。可是,但是。

  4、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故:因此 。 虽:即使。名:名贵的。

  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祗(zhǐ):只是。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

  6、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于:在。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为马厩。

  7、不以千里称也:不因日行千里而著名。指马的千里之能被埋没。以:用。 称:出名。

  8、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9、一食:吃一顿。食,吃。

  10、或:有时。

  11、尽(1):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12、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

  13、石(仍读“shí”),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石约等于一百二十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14、食马者:食,通“饲”,喂。

  15、其:指千里马,代词。

  16、是:这样,指示代词。

  17、虽:虽然(与前面的虽不一样,这里指虽然)

  18、能:本领。

  19、足:足够。

  20、才 :才能。

  21、美:美好的素质。

  22、外见(xiàn):表现在外面。 见:通“现”,表现;显现。

  23、且:犹,尚且。

  24、欲:想要。

  25、等:等同,一样。

  26、不可得:不能够得到。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27、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28、求:要求。

  29、策之:驱使它。策: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指鞭策,驾驭。之:代词,指千里马。

  30、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的方法。以:按照。道:正确的方法。

  31、食之:食,通“饲”,喂。

  32、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这里指喂饱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材:通“才”,才能。尽(2):竭尽,发挥出。

  33、鸣:马嘶。

  34、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35、执:拿。

  36、策:马鞭。

  37、临:面对。

  38、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39、其(1):难道,表反问语气。

  40、其(2):大概,表推测语气。

  41、邪:通“耶”,表示疑问的语气词,意为“吗”

  42、知:懂得,了解,认识。

文言文马说原文和翻译3

  「原文」

  马说

  王令

  东郭之儿,生而未尝逢马,意其四足而甚大者皆牛也。他日,适市而逢马焉,惊而呼曰:“是牛,何以是班班也?”其闻者笑之。语诸市人,而市人笑之。东郭之儿自失焉,归而语诸长者,则马也。以是不语者三日。

  东郭之先生,闻而过之曰:“孺子亦有所失乎?”曰:“非也。吾常以马为牛,既知其为马矣,吾惭而未言,将无以见市人也!”先生曰:“噫!马信为马矣,孺子以为牛,孺子之过也。市人乃能笑孺子者,是以马云也。苟不以马而以他使是非,几不能不以牛为马,其于孺子有间乎?孺子殆未之学耳,市人固不足惭也。”

  「译文」

  东郭(地名)的一个小孩,有生以来未曾见到过马,心想四条腿很大的动物都是牛了。一天,他到市场上碰见了马,惊呼道:“这头牛,怎么端庄强壮啊?”听见的人们都笑他。传扬于市场的人,市场的人全笑他。东郭的小孩茫然失措,回家说给长者听,原来是马啊。因为这事他三天没有说话。

  东郭的先生,听说后责备他道:“小孩也有觉得难为情的事吗?”回答说:“不是。我一直以为马就是牛,已经知道那是马了,我惭愧得没什么说的,今后没有脸面见市场上的人了!”先生说了:“唉!马就是马,小孩以为是牛,是小孩的错。市场的人们可以取笑小孩的,是就马这件事。如果不以马的事而以其他的事来分辨是非,(他们)几乎连指牛为马都做不到,他们和小孩又有什么区别呢?小孩只是没有学到而已,所以不必在市场的人们面前惭愧什么。”

【文言文马说原文和翻译】相关文章:

马说文言文原文和翻译09-23

《马说》文言文原文和翻译01-27

马说的文言文原文和翻译01-25

文言文马说原文和翻译03-15

马说原文和翻译03-18

《马说》原文和翻译07-27

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07-18

文言文《马说》的原文及翻译01-24

马说文言文翻译及原文04-03

《马说》文言文原文翻译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