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

时间:2024-04-25 22:51:12 丽华 文言文 我要投稿

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

  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总免不了跟文言文打交道,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语言,而不是日常语言写的文章。你还记得哪些经典的文言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欢迎大家分享。

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

  一 、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曾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衡于虑

  入则无法家拂士 百废具兴

  属予作文以记之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必能裨补阙漏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同舍生皆被坚锦绣 辑以羽翠

  项为之强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汤熨之所及也 火齐之所及也

  止露尻尾 便要还家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甚矣,汝之不惠

  河曲智叟亡以应 诎右臂支船

  左手倚一衡木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才美不外见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二、 写出划线词的意思

  学而时习之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温故而知新 桓侯故使人问之

  既克之,问其故 过故人庄

  故决然舍去 广故数言欲亡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目似瞑,意暇甚 醉翁之意不在酒

  杂然相许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潭中鱼可百许头

  其两膝相比者 比至陈

  等死,死可国乎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既克,公问其故 彼竭我盈,故克之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长风万里送秋雁

  不亦说乎 稻花香里说丰年

  诣太守,说如此 闻说鸡鸣见日升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好收吾骨瘴江边

  或王命急宣 或说处杀虎斩蛟

  或异二者之为

  南极潇湘 意有所极

  寻向所志 志在千里

  处处志之

  苟全性命于乱世 太尉苟以为教而辱教之

  苟富贵,无相忘

  太尉苟以为教而辱教之 蜀之鄙有二僧

  怅恨久之 当余之从师也

  吾欲之南海

  受任于败军之际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其真无马也 其人视端容寂

  择其善者而从之

  溪深而鱼肥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杂然而前陈者

  云归而岩穴瞑

  属予作文以记之 何以战

  扶苏以数谏故 固以怪之矣

  以塞忠谏之路也 先帝不以臣卑鄙

  且焉置土石 又何间焉

  惧有伏焉

  三 、解释划线词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旦日,卒中往往语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蜀之鄙有二僧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四 、写出划线词的意思。

  一狼洞其中

  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出也

  公将鼓之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其一犬坐于前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将军身被坚执锐

  亲贤臣,远小人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所以动心忍性

  必先苦其心志

  渔人甚异之

  五 、标出下列句子的节奏(用“/”表示)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六、 补出下面句子省略的成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扇,一抚尺而已。

  附答案

  增,增加 横,梗塞 弼,辅弼 俱,全、都 嘱,嘱咐 遍,遍及 缺,缺点 倡,倡导 披,穿着 缉,连缀 僵,僵硬 彰,显扬、著名 悦,高兴

  旋,掉转、转身 烫,用热水焐 剂,汤剂 只,只 邀,邀请 返,往返

  慧,聪明 无,没有 屈,弯曲 横,与竖相对 饲,喂 现,显露、表现

  叛,背叛

  复习、温习 通晓; 旧的知识 特意 缘故、原因 故旧、老友 所以 故意;

  一会儿 夹杂 参与; 神情、态度 情趣; 赞同 处所 表示对数量的估计

  挨着 等到; 同样 等同、一样; 战胜 打败; 时候 秋季; 高兴、愉快 谈论 讲、解释 传说; 爱好 易于、便于 美好; 尽 到; 标记

  心意、志向 做标记; 苟且 如果、假使 如果; 指“我”(苏辙“) 的

  语气助词,为了凑音节,不译 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去、往、到; 在 给

  向; 难道 这个 他们的; 表并列,可不译 表递进,而且 表转折,却

  表修饰,地 表承接,不译; 来 凭借 因为 已经 以致 认为; 哪里呢 在那边;

  两次 案件 即使 父亲 妻子和儿女 、与世隔绝的地方 更不必说 交错相通

  到处 可以凭借 扩大 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 出身卑微 跑 护城河 边境 有雄心壮志的人

  打洞 说出 击鼓 赐福 像狗一样 用箕畚 铁甲、武器 亲近、疏远 伏兵

  使……惊动 使……劳苦 认为……奇特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他们)(他们)(渔人); (鼓)(鼓); (之,指公子扶苏); (个)(张)(把)

  (块)

  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鸿门宴

  (一)文学常识

  《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壁”。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该书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公元前101年(汉武帝太初四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被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二)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

  4.不可不蚤来(“蚤”通“早”)

  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三)古今异义:

  1.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2.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游:古义:交往;今义:游往,游览)

  3.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寿:古义:敬酒并祝人长寿;今义:祝寿。婚姻:古义:儿女 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4.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的连词)

  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

  6.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谢:古义:谢罪,道歉;今义:感谢)

  7.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河南、河北:古义 黄河南北 今义 河南省 河北省)

  (四)词类活用

  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用作动词,统治,称王)

  3.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

  4.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与……交好)

  5.项伯乃夜驰之公军(夜:名词作状语,连夜)

  6.沛公今事有急(急:形容词用作名词,危急之事)

  7.亡去不义(义:名词用作动词,合于义)

  8.君安于项伯有故(故:形容词用作名词,老交情)

  9.项伯杀人,臣活之(活:动词使动用法,使……活)

  10.吾 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1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近:形容词用作动词,接触,沾染)

  12.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在册)

  13.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

  14.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动词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15.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言:名词用作动词,告诉)

  16.范曾数目项王(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示意)

  17.若入前为寿(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18.寿毕,请以剑舞(寿:名词用作动词,敬酒并祝人长寿)

  19.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20.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21.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用作动词,处罚)

  2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2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细谨:形容词用作名词,细小的事情;让:动词用作名词,谦让)

  24.道芷阳间行(道:名词用作动词,取道。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25.拔剑撞而破之(破:形容词用作动词,击碎、击破)

  (五)一词多义:

  实词

  如:

  ①闻妻言,如被冰雪(如同) ——《促织》

  ②天时不如地利(比、及) ——《得道多助》

  ③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到、往、去) ——《〈指南录〉后序》

  ④万事如意(顺、随) ——成语

  ⑤如其离违,宜别图之(如果、假如) ——《赤壁之战》

  ⑥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动词,好像) ——《鸿门宴》

  ⑦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或者) ——《子路、曾……侍坐》

  ⑧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 ——同上

  ⑨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比得上) ——《鸿门宴》

  举:

  ①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 ——《鸿门宴》

  ②举兵伐徐,逐灭之(发起、发动) ——《韩非子五蠧》

  ③戌卒叫,函谷举(攻下、占领) ——《阿房宫赋》

  ④举贤任能(推荐) ——成语

  ⑤有儒生柳意者,应举下第(科举考试) ——《柳毅传》

  ⑥杀人如不能举(全、尽)

  ⑦举世无双(全部、整个) ——成语

  ⑧南取汉中,西举巴蜀(攻下,占领) ——《过秦论》

  谢:

  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动词)

  ②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推辞、谢绝) ——《孔雀东南飞》

  ③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辞别) ——《孔雀东南飞》

  ④哙拜谢(感谢)

  ⑤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诉、劝告) ——《孔雀东南飞》

  ⑥乃花既谢,亦可无罪于主人矣(凋落、衰亡) ——《芙蕖》

  ⑦乃令张良留谢(兼道歉和告辞义)

  ⑧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告诉) ——《陌上桑》

  军

  ①沛公军霸上(驻军,动词)

  ②从此道至吾军(军营,名词)

  ③为击破沛公军(军队,名词)

  言

  ①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说,动词)

  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话,名词)

  幸

  ①妇女无所幸(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

  ②故幸来告良(幸亏,副词)

  去

  ①亡去不义(离开,动词)

  ②相去四十里(距离,动词)

  当

  ①当是时(正当……时候,介词)

  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对等,比得上)

  从

  ①张良是时从沛公(跟随,动词)

  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带领,使……跟着,动词)

  胜

  ①刑人如恐不胜(尽,形容词)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动听一湖(优美的,形容词) ——《岳阳楼记》

  内

  ①少间,帘内掷以纸出(里,内部) ——《促织》

  ②外结好孙 权,内修政理(对内) ——《出师表》

  ③内怀犹豫之计(内心,心里)

  ④距关,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

【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相关文章:

《基础知识》复习教案06-13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梳理06-02

文言文复习(一)06-13

中考文言文复习07-04

夯实基础知识 提高复习效果07-08

《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06-23

文言文《左传》复习要点09-24

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06-16

语文基础知识天天练复习试题03-19

文言文总复习计划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