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鉧潭记》的文言文翻译

时间:2022-09-15 14:25:20 文言文 我要投稿

《钴鉧潭记》的文言文翻译

  《钴鉧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永州八记》的第二篇。文中通过记叙钴鉧潭的由来、描绘水潭四周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希望能够摈弃尘世烦扰、摆脱官场险恶,使身心获得放松,并使精神获得解脱的思想感情。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钴鉧潭记》的`文言文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钴鉧潭记》的文言文翻译

  钴鉧潭记

  柳宗元

  钻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翻译/译文

  钴鉧潭,在西山旳西面。它旳源头大概是冉溪自南向北奔流如注,碰到山石阻隔,曲折向东流去;潭水旳上游和下游水势湍急,撞击更加激荡,侵蚀钴鉧潭旳潭岸边,潭边广阔而中间水深,水流冲荡到山石才停止。水流形成车轮般旳漩涡,然后才缓缓而流。潭水清澈而平缓,而且十亩有余,钴鉧潭四周有树木环绕,有瀑布垂悬而下。

  山上有居住旳人,因我多次来游玩,一天早晨敲门就来告诉我:“(我因为)无法负担越欠越多旳官租私债,(没办法),想在山上锄草开荒,并愿意卖掉我潭上旳田,暂时缓解一下债”。

  我很高兴答应了他旳话。我就加高台面,延伸栏杆,疏导高处旳泉水使泉水坠落入潭中,发出了悦耳旳声音。特别是到了中秋时节赏月更为合适,可以看到天空更高,视野更加辽远。是什么使我乐于住在这夷人地区而忘掉故土?难道不是因为这钴鉧潭?

  注释

  钴鉧(gǔmǔ)潭:形状像熨斗的水潭。钴鉧,熨斗,也有学者认为钴鉧是釜锅。

  冉水:即冉溪,又称染溪。

  屈:通“曲”,弯曲。

  其:指冉水的源头。

  颠委:首尾,这里指上游和下游。

  势峻:水势峻急。

  荡击:猛烈冲击。

  益暴:更加暴怒。

  啮:侵蚀。

  涯:边沿。这里指侵蚀着岸边。

  轮:车轮般的漩涡。

  徐:慢慢地。

  有树环焉,有泉悬焉:有树环绕在潭上,有泉水从高处流入潭里。环,环绕。焉,在那里,兼指代词。悬,自高处而下。

  以予之亟(qì)游:因为我经常去游玩。以,因为。予,我。亟,经常,多次。

  款门:敲门。

  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承受不了官家租税和私人债务的重压。不胜,承担不了。券,债务的借据。委积,累积的压力。

  芟(shān)山:割草开山。芟,割草。

  更居:搬迁居住的地方。

  贸财以缓祸:这里指解救税债之灾难。贸财,以物变卖换钱。缓祸,缓解目前灾难。

  崇其台:加高潭边的台沿。崇,加高。其,指示代词,这里指潭。

  延其槛:延长那里的栏杆。延,加长。槛,栏杆。

  行其泉,于高者坠之潭:引导那些高处的泉水,使之坠落到潭里。

  潨(cōng)然:水声淙淙的样子。

  尤与中秋观月为宜:尤其是在中秋晚上赏月更为适合。

  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在这里可以看见天空的高远,感受到空气的清爽。于以,于此,在这里行。迥,遥远。

  居夷:住在夷人地区。

  鉴赏

  柳宗元自永贞元年被贬为永州司马,一住八年。他放浪山水,排遣郁闷,写了不少山水游记,最著名的就是后人称道有加的“永州八记”,八记各自成篇,又连缀成一个整体,上篇篇首与下篇篇末呼唤照应,构成一幅山水长卷。

  本文便是八记中的第三篇,与前两篇西山、钴鉧相接续而开头。文字虽平平叙来,却工于剪裁。写小丘位置、买丘、开荒刈秽、游赏,末一段感慨,布置有序,详略得当。作者擅长于以动写静,所状之物不仅肖其貌,还能传其神。写丘中奇石,用人的神情意态、牛马熊罴的姿势动作来形容,把无生命的奇石写得有血有肉,生意盎然,呼之欲出;写玩赏也是充满生机,有无限佳趣,使作者得以极耳、目、神、心之乐。

  这篇文章又是作者借写小丘而自抒胸臆。作者以小丘“唐氏之弃地”自况,暗寓被放逐远州、不能施展其才的抑郁心情;以小丘价廉而“连岁不能售”,隐含自己不被人知、久贬不迁的愤懑不平;末尾贺小丘终被发现,反衬作者的自伤不遇,遂成自吊。全文笔致幽冷,凄神寒骨,寄慨遥深,是古文中的名篇。

  创作背景

  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革新运动,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到永州后,其母病故,王叔文被处死,他自己也不断受到统治者的诽谤和攻击,心情压抑。永州山水幽奇雄险,许多地方还鲜为人知。柳宗元在这漫长的戴罪期间,便到处游览,搜奇探胜,借以开拓胸襟,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永州八记》就是这种心态之下的游历结晶,这篇文章写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

  作者简介

  柳宗元画像[7]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芮城、运城一带),柳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其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文学作品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代表作有《黔之驴》、《捕蛇者说》、《永州八记》及绝句《江雪》等。

【《钴鉧潭记》的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钴鉧潭记原文及翻译03-04

钴鉧潭记柳宗元钴鉧潭在西问题及答案11-12

《钴鉧潭西小丘记》原文及翻译06-01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翻译04-27

《钴鉧潭西小丘记》课文翻译03-03

钴鉧潭西小丘记文言文06-20

钴鉧潭记原文及译文02-23

柳宗元《钴鉧潭记》赏析08-09

钴鉧潭西小丘记原文翻译及赏析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