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张九龄《望月怀远》

时间:2020-11-19 16:59:29 张九龄 我要投稿

品读张九龄《望月怀远》

  张九龄,名博物,字子寿,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开元年间名相,著名诗人。其执政时,曾提拔王维、卢象;任荆州长史时,召孟浩然入其幕中;奖掖过王昌龄、钱起、簒毋潜等后来诗坛的重要诗人,为唐诗走向繁荣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其诗歌,尤其是五言古诗,被公认为唐诗史上承前启后的佳作。

  《望月怀远》是张九龄五言古诗的代表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诗人以景开篇,似是随口而出,却大气磅礴,气势恢宏,视觉上给人以浑然天成的绝美体验。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浩瀚无际的海面冉冉升起,纵是相隔天涯海角的人儿,也一同沐浴在这静谧柔美的月华里了。一个“生”字,意境全出,较之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海上明月共潮生”,更显恢宏,且全句韵律和谐,读之朗朗上口。一个“共”字,写尽了有情人之间的心有灵犀,不是单方面的一往情深,而是“我”想“你”的时候,恰恰“你”也在想着“我”。“明月在天共此时,天涯须臾成咫尺”,的确是,这明月,缩短了有情人的距离;这明月,聚焦了彼此思慕的目光;这明月,汇聚了相思人儿那焦灼的情思。这里,情景交融,写景与抒情被诗人以精湛的笔法巧妙并举:前一句点题“望月”,后一句承接“怀远”,一实一虚,大气磅薄而情韵悠长。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诗人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似乎看见了自己身处远方的情人。这里的情人,可以是牵肠挂肚的亲人,可以是肝胆相照的友人,也可以是心心相印的爱人。我们姑且认为是心心相印的爱人吧。晋张华《情诗》里有一句 “居欢惜夜促,在戚怨宵长”;夜,本身无所谓长短,有人忿其漫漫,有人怨其匆匆,不过是当事人心绪各异罢了。在这圆月之夜,诗中人既没有穿针引线做女工,也没有花烛高照夜读书,而是心有灵犀同怀远。怀远便相思,思之又思,辗转反侧,忍不住幽怨起这漫漫长夜。“竟夕起相思”是对“情人怨遥夜”的补充解释。竟夕,即通宵达旦。明月亦圆满,佳人亦难寐,差不多相思了一整夜,怨不得情人要发出万般无奈的嗟怨了。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明月朗照,有了“共”之的月华,还要这烛光干什么呢,于是诗中人檀口轻启,息了它;此时却发现那如水的月华,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满溢了屋舍,愈发惹人怜爱了。这里,诗人化用了谢灵运《怨晓月赋》中“灭华烛兮弄晓月”一语。明.周敬、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赞其:“通篇全以骨力胜,即‘灭烛’‘光满’四字,正尽月之神。用一‘怜’字,便含下结意,可思不可言。”长夜漫漫,无心睡眠,诗中人索性披衣而起,行至窗前,沐浴在入窗的月华里,凝神静思;不知不觉中露水浸湿了衣裳,猛然间肌肤沁凉,方才觉醒过来。笔者读来,动词“怜”和“觉”,实在精妙!“怜”,感应到对方也在这月华里,是双方“共”之所在,实在疼爱;“觉”,虽然双方遥不可及,但走到窗前,似乎就能距离对方更近一点,痴痴思慕,即使露重衣裳,也是因了他,心里就满足了一些,“觉”,道出了诗中人凝神望月而相思难抑的痴子之情。其思之切,其情之痴,令人唏嘘不已!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诗中人伸出纤纤素手,想要掬一捧月华,遥赠远在天涯的他。多么天真烂漫,多么随心随性,只可惜,月华虽美,焉能采撷?这里诗人又化用了陆机《拟明月何皎皎》里“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一语。同样的遗憾,再次重演;“情到深处人自痴”,明知不能,偏偏就去尝试了。相聚不能,相赠不成,罢了,罢了,倒不如接着睡去,或许在梦里还能与他欢会一场呢。诗作至此,戛然而止。诗中人的一举一动令人遐想无限,其细微的'动作,将难以名状的相思心理刻画得细腻婉转,情趣盎然。熄灭了烛光,却息不灭这如月华般的情思!现实不能尽如人意,那么期待梦中前来相会,这是何等执着的忆念啊!既已失望,寄以希望,诗人无中生有,以梦结笔,境界翻新。诗言有尽而情思无穷,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感动。

  张九龄这首《望月怀远》,构思奇妙,意境幽邃;起笔大气磅薄,描写细腻传神;炼字老辣,化用妥帖。几个微妙的动作就将人物刻画的淋漓尽致,反而对诗中人的容貌服饰等皆无描绘,这是诗人不写之写,朦胧中的清晰,清晰中的朦胧,美感十足。诗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更是千年传唱,至今不歇。

【品读张九龄《望月怀远》】相关文章:

望月怀远张九龄品读03-19

望月怀远(张九龄)05-05

望月怀远张九龄05-04

张九龄 《望月怀远》01-21

望月怀远 张九龄01-11

张九龄望月怀远手法03-22

望月怀远张九龄朗诵03-22

张九龄望月怀远翻译03-21

望月怀远 张九龄朗读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