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时间:2020-11-16 18:30:23 张九龄 我要投稿

张九龄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张九龄被称为一代名相,张九龄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或许是两位名相的复合体,宋璟加张说。

  他既有宋璟的刚正不阿,又有张说的才华横溢和人文情怀。

  在一起特殊案件上,张九龄的人文情怀展示得淋漓尽致。

  开元十九年,嶲州(总部在今天的西昌)都督张审素被人举报,罪名是贪赃枉法。

  监察御史杨汪受李隆基委派前去调查,没想到这次调查居然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杨汪一出现,便被张审素的部下总管董元礼率领七百士兵团团围住,并且当着杨汪的面,董元礼格杀了举报者。

  董元礼对杨汪说:“在奏疏上给张审素美言你就可以活,不然就得死!”

  杨汪被吓住了,他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就在这时,杨汪的救兵到了,激战之后,董元礼等人被格杀。

  杨汪便上了一道奏疏:张审素谋反。

  不久,张审素被斩首,全家被罚没,两个幼小的儿子也被发配岭南,仇恨的种子也在两个孩子心中发芽。

  公平地说,杨汪在这次事件中做得有些过分,张审素的部下逼迫他,但并不意味着张审素背后指使,即使指使,也未必是存心谋反。杨汪不分青红皂白地给张审素扣上了谋反的帽子,这就是简单思维了。

  这个简单思维葬送了张审素,也葬送了他自己。

  开元二十三年,张审素的两个儿子张瑝、张琇从岭南逃回,进入洛阳,开始了复仇之旅。

  三月十一日,两人在洛阳与杨汪仇人相见,将之格杀。

  杀死杨汪之后,张瑝、张琇把一份奏疏系在一把斧头上,留在现场,在奏疏上详细申诉父亲张审素的冤情。

  他们不仅要为父复仇,还要为父申冤,尽管这样会直接暴露他们的身份。

  杀完杨汪,哥俩还有下一步计划,准备去长江以南找当年杨汪的帮凶报仇。走到半路,哥俩被抓获了,他们的申冤奏疏暴露了他们的身份。

  张瑝、张琇落网之后,顿时引起了轰动,舆论居然是一边倒:

  他们的父亲冤死,这两个孩子年纪轻轻就能舍身为父报仇,应该宽恕。

  案件报到三位宰相那里,三位宰相发生了分歧:张九龄同情张氏兄弟,肯定他们的忠孝,打算把他们救下来,裴耀卿和李林甫却不同意,他们认为这样会破坏法律。

  法大,还是情大,皮球踢到了李隆基那里。

  李隆基站到了裴耀卿和李林甫一边,身为皇帝,他得维护法律尊严,如果连他都不维护了,法律的尊严谁来维护。

  李隆基对张九龄说:“孝子心情可以理解,为了复仇不顾自己的生死。然而毕竟他们杀了人,如果赦免,就会起到很坏的效果。”

  最终,张瑝、张琇被判乱棒打死。

  在张瑝、张琇的身后,奇特的场景出现了:

  百姓纷纷为他们撰写悼念文章,并且贴遍了大街小巷。他们凑钱把张氏兄弟入殓,下葬于洛阳北邙山上。为了防止杨汪的家人挖掘,他们甚至在一个地方连造了数个疑冢,让张氏兄弟享受了曹操的待遇。

  张氏兄弟杀人案就此画上句号,张九龄的人文情怀也在这个过程中有所展现。在他的心中,伦理道德占据上风,孝占极大位置,甚至为了孝,他赞成血亲复仇。

  赞成血亲复仇的不只张九龄一个,杜甫也是其中的一个。

  因为他的家族就有血亲复仇的案例。

  杜甫的祖父叫杜审言,是武则天时期的高官,由于杜审言恃才傲物,便被排挤到江西吉安出任司户参军。

  在司户参军任上杜审言依然不消停,同事关系一塌糊涂,司马周季重和司户郭若讷索性捏造了一个罪名安在他的头上,这样他就被打入大牢,不日将被处斩。

  在杜审言被打入大牢后不久,杜审言的次子杜并来了,这一年杜并刚刚十三岁。

  杜并名义上是替父亲求情,实际另有打算。当周季重还在漫不经心地应付杜并时,杜并迅速抽出了藏在袖中的利刃,对着周季重连捅数刀,周季重当场倒在血泊之中。为父报仇的杜并当然也没有好结局,他被周季重的随从当场打死,结束了自己轰轰烈烈的一生。

  弥留之际,周季重说了一句话:“早知道杜审言有这样的孝子,我怎么也不会去惹杜审言了!”

  后来,杜甫长大成人,他不以这件事为耻,反而以他是杜并的侄子为荣。

  在这一点上,张九龄和杜甫不谋而合。

  或许,因为他们都是诗人,骨子里有一种别人无法理解的情怀。

  作为一代名相,张九龄不仅是文学大家,而且风度翩翩,而且品格高尚,更让人信服的是,他居然具有预见未来的第三只眼。

  他一眼看透了安禄山。

  安禄山,营州(今辽宁省朝阳市)柳城的胡人,本不姓安,而姓康。

  安禄山的母亲阿史德是一名巫师,居住在东突厥汗国,与丈夫结婚几年还没有孩子,便前往轧荦山进行祈祷。

  轧荦山是突厥的神山,传说是斗战神的化身,安禄山的母亲到那里祈祷,便是希望得到神的保佑。

  可能是得到了神的保佑,不久,安禄山的母亲怀孕了,大约十个月后,安禄山出生了。

  安禄山出生时,灵异现象出现了。

  有一道光冲出他所在的帐篷,直刺苍穹,野兽顿时跟着号叫,似乎在迎接一个新狼王的诞生。擅长望气的人看到这一幕后,不禁感叹,这是祥瑞,这个帐篷将出贵人。

  灵异现象之后,危机随之来临。

  得到消息的范阳节度使张仁愿来了,他是来斩草除根的,然而任凭张仁愿把帐篷里里外外搜了个遍,还是没有找到安禄山,张仁愿只能作罢。

  经历了这一场虚惊,安禄山的母亲认定这不是一个普通婴儿,于是便给安禄山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轧荦山(斗战神化身)。

  从此,你就叫康轧荦山,你就是战神的化身。

  以上是关于安禄山出生前后的记载,有点神乎其神,按照我的推测,其中演绎的成分多了一些,我权且一写,你权且一看。

  尽管安禄山一出生便与众不同,但他的童年还是很苦的。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便去世了,不久,安禄山便跟随母亲改嫁到突厥人安延偃家。

  时间走到开元初年,安延偃所在的突厥部落也破落了,没有办法便前去投奔唐朝。投奔路上,遇到了唐朝将军安道买的儿子,因为这个缘故,安延偃一家便住进了安道买家。

  由于安延偃和安道买都姓安,便让两家的子弟互认为兄弟,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康轧荦山改姓为安,并更名为禄山,安禄山由此而来。

  渐渐地,安禄山长大了,并找到了一份职业:互市牙郎。

  安禄山所在的地区,多民族聚集,多民族间贸易往来非常频繁,不过在贸易往来之中,一个难题很难解决:彼此间语言不通。

  安禄山出现后,所有难题迎刃而解,因为他是复合型人才,他懂六种番语,放在现在,相当于六门外语。靠着语言的优势,再加上他足智多谋、善解人意,他的互市牙郎当得还不错,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然而滋润的日子没过几年,安禄山栽了。

  栽在一只羊身上。

  安禄山一时性起,偷了一只羊,结果被人发现报了官,这下问题严重了。

  此时管辖安禄山所在地区的是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张守珪严格执法,准备将安禄山杀鸡儆猴,一刀两断。

  如果这一刀砍下去,或许就没有后面的“安史之乱”了。

  明晃晃的大刀片已经举了起来,留给安禄山的时间数以秒计。

  这时安禄山大呼一声:“大人难道不想消灭奚和契丹吗?那么又为什么要杀我这样的壮士呢?”

  不知是模仿还是巧合,安禄山这声大呼的背景以及语法结构,跟历史上的两位名人如出一辙,一位是韩信,一位是唐朝名将李靖。

  韩信临近被斩,大喊一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后来成为汉朝开国名将;

  李靖临近被斩,大喊一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后来成为有唐一代名将。

  那么安禄山这一声大喊呢?

  这一声大喊引起了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的注意。

  张守珪闻言,仔细端量了一下安禄山,他发现此人身材魁梧,皮肤白皙,相貌不凡,而且又是胡人,懂得六门外语,或许真是个人才。

  不妨把这个人才留下吧。

  这一留,便留出了千古祸害。

  在这之后,安禄山就与自己发小史思明一起,成为张守珪手下的'捉生将(类似于侦察排排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