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张爱玲简介

时间:2022-12-08 12:16:09 张爱玲 我要投稿

我眼中的张爱玲简介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原籍河北省唐山市,原名张煐。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眼中的张爱玲简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眼中的张爱玲简介

  一、张爱玲的世俗与刻薄

  张爱玲强调世俗,她这一点我颇有微词,身正不怕影子斜,张爱玲在这一点上是不能够称意的,毕竟她的世俗已经深入骨髓,把自己毁了,阻挡了自己的视线,她脱离了应该有的思想。她的才气令人仰望,可她的思想却不坚定,这都是因为张爱玲强调世俗。她的世俗,我以为她因此添加了自己的心理负担。世俗的人,或者是普通人,还有就是像张爱玲一样,可以很有品味,却要过得世俗,就是有些自命不凡的思想,有了这点存在,她就不得不格外地注重她的创作,从而使她能够维系自命不凡,或者说避免自己沦为自命不凡。再有这样一个优秀的大家,张爱玲的世俗,真是从何说起?张爱玲的世俗,我实在说不出,这是见仁见智的。张爱玲的独领风骚是不争的事实,但张爱玲的世俗也是事实。

  张爱玲很刻薄,张爱玲的刻薄是有目共睹的,上至《金锁记》,下至《花凋》,都无不透露着一股刻薄,这是锋芒,这是看家本领,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以刻薄为家。但刻薄并不就是贬义的,诚然,用在这个精彩绝艳的才女身上,奇文共赏。

  二、关于张爱玲的一些评语

  “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遗世独立张爱玲”

  “偏偏聪明的爱玲是个无情的人”

  三、张爱玲语录

  “无条件的爱是可钦佩的----唯一的'危险就是:迟早理想要撞着现实,每每使他们倒抽一口凉气,把心渐渐冷了。”

  “有美的身体,以身体悦人;有美的思想,以思想悦人,其实也没有多大分别。”张爱玲的话看似语出惊人。就逻辑的深度而言,难说逊于它的奇特。

  四、怎一个弱字了得

  女子是弱的,张爱玲是自卑的。同时女人弱势的这个现实,一直在张爱玲的笔下挥之不去,张爱玲的底色是势利的,这一点在她的散文创作中刻画得很清晰,因为张爱玲人生观里谋生的色彩浓重, 所以,她说爱情,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说姑姑“照例说她不懂得这些,也不感到兴趣——因为她不喜欢文人”说生命“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她会写出《我看苏青》式的文章,大开艳丽之境。

  五、尘埃落定

  张爱玲自尊。

  最后,张爱玲高傲。

  主要经历

  1920年~1930年

  1920年9月30日(一说为1921年),张爱玲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麦根路313号(今静安区康定东路87弄,临近苏州河,周边是鸿章纺织染厂)的一幢建于清末的仿西式住宅中。

  她的父母给她取名叫做张煐。张爱玲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是晚清洋务派领袖朝廷重臣李鸿章的女儿。父亲张廷重是典型的遗少,母亲黄素琼则是留过洋的新女性。

  1922年,张爱玲2岁时,全家搬家到天津英租界。在那里,张爱玲四岁进入私塾学习。同年,母亲黄素琼出国留学。1928年,张家又搬回了上海。

  1930年,张煐被改名为张爱玲,这是为了上中学报名方便。“爱玲”为英文“Eileen”的译音。同年,张爱玲的父母离婚,张爱玲跟随父亲生活。

  1931年~1940年

  1931年,张爱玲开始在上海白利南路美国圣公会所办的贵族学校圣玛利亚女中就读。

  1932年,张爱玲在该校的校刊上发表了她的短篇小说处女作《不幸的她》。1933年,在该校刊发表她的第一篇散文《迟暮》。1937年,在一些刊物上发表了多篇小说,并在这一年从中学毕业。

  1934年,张爱玲的父亲张廷重与民国政府前总理孙宝琦之女孙用番在国际饭店举行婚礼。1938年,张爱玲与继母发生冲突后,离家出走。1939年,考入香港大学文学院。成绩优异,连获奖学金,并考取英国伦敦大学,却因为战事激烈无法前往。

  1939年考进香港大学专攻文学。

  1940年四月十六日,《西风》月刊三周年征文揭晓,张爱玲的《天才梦》获第十三名。

  1941年~1950年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香港沦陷,未毕业即回上海,从事文学创作为生,租住赫德路爱丁顿公寓65室(常德公寓),与姑母为邻。回沪后给英文《泰晤士报》写剧评、影评,例如《婆媳之间》《鸦片战争》《秋歌》《乌云盖月》《万紫千红》《燕迎春》《借银灯》等。也替德国人办的英文杂志《二十世纪》写《中国的生活与服装(ChineselifeandFashions)》。

  1943年,张爱玲发表几篇重要著作,包括《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心经》等。

  1943年,张爱玲结识胡兰成,并于1944年8月秘密结婚(婚礼上只有炎樱和胡兰成的侄女胡青芸在场)。

  1945年8月,日本投降,胡兰成匿名逃亡。

  1947年,与胡兰成离婚。

  1948年,发表《十八春》(后来改名为《半生缘》)。

  1949年上海解放后,以梁京笔名在上海《亦报》上发表小说。

  1950年七月参加上海第一届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

  1951年~1960年

  1952年,张爱玲离开上海,迁居到香港,向香港大学申请复学获准。赴港后到香港美国新闻处工作。

  1955年,张爱玲乘“克利夫兰总统号”离港赴美。

  1956年,她得到了EdwardMacDowellColony的写作奖金。同年8月,36岁的张爱玲与65岁的赖雅结婚,并开始创作小说《秧歌》与《赤地之恋》,小说的故事背景是“三反、五反”时期。由于作品与当时中共的主流格调不合,被作为“毒草”而批判。在大陆文学界,张爱玲也因此长期被作为反面典型,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才有所改观。

  1958年为香港电懋电影公司编《情场如战场》、《桃花运》、《人才两得》等剧本。

  1960年成为美国公民。

  1961年~1970年

  1961年,张爱玲曾到台湾,是她有生之年唯一一次造访台湾。张爱玲先到台北,由名画家席德进带她四处看访,又在作家王祯和的陪同下到花莲观光。本世纪初,张爱玲一篇描写台湾游记的《重访边城》中文手稿曝光,这是目前仅见的张爱玲唯一一篇描写台湾的文章。

  1967年,改编短篇小说《金锁记》为《怨女》,又名《北地胭脂》。同年,赖雅去世。这一年,张爱玲获邀担任美国纽约雷德克里芙学校驻校作家,并且开始将清朝的长篇小说《海上花列传》翻译成为英文。

  1968年,《十八春》的内容经过修改以后重新定名为《半生缘》,在《皇冠》杂志、香港《星岛晚报》进行连载。

  1969年,转入学术研究,任职加州柏克莱大学“中国研究中心”。

  1971年~1980年

  1972年自“中国研究中心”离职。

  1973年,定居洛杉矶。

  1975年完成英译《海上花列传》。

  1976年《张看》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1981年~2009年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逝世于洛杉矶寓所,享年74岁。同年9月19日,林式同遵照其遗愿,同将她的遗体在洛杉机惠提尔玫瑰岗墓园火化。同年张之忌辰日(9月30日),林式同与几位文友将其骨灰撒在太平洋。遗物则由友人宋淇、邝文美夫妇处理,其中大部分交由皇冠出版社收藏。

  1997年,旅美学者张错在美国南加大成立“张爱玲文物特藏中心”,得到宋淇遗孀邝文美的同意,送了南加州大学图书馆两箱张爱玲的遗稿,发现《海上花》英译稿竟就在其中。

  2009年,曾被张爱玲在遗嘱中要求销毁的小说《小团圆》,由台湾皇冠出版社于2月26日“违规”出版了。

  2009年4月小说《小团圆》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在大陆出版。

  张爱玲小故事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本名张煐。1920年0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麦根路313号的一幢建于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张爱玲的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张爱玲作品里面有对女性命远的精妙体察,对世道人心的一语洞穿,加之与生俱采的骨子里的傲与冷,使读者仿佛五脏六腑变换了一个全新格式,如她的《倾城之恋》《红致瑰与白玫瑰》《金锁记》《沉香屑》,但它们似乎有些过于华丽,带有她年轻时代的色彩和底调。

  长篇小说《十八春》才是她最好的作品。作品中的顾曼贞,永远穿着暗蓝旗袍,因为她姐姐曼璐蜕变为二流交际花的缘故,她这样的穿着多少有些自卫的意味。然而在沈世均眼里,她却是“纤细而坚强的,笼统的好”。世均回南京的家,曼贞在上海,他在南京的雨夜里想起她,“故乡就变成异乡了”。于是他忍不住一大早下了火车就来厂里,恰在门口遇见她。他急道:“曼贞,我有话对你说。”曼贞看他着急的样子,上下打量他,一连串猜测在她脑里闪过——他订婚了,他家里出了事,他辞职……他却道:“我有好些好些话要对你说。”

  张爱玲的笔仿佛是有神灵指使的。事情越是千钧一发,她却越是漫不经意。这种千百年来世间男女所痴心的一桩事,若放在俗家笔下,不知要制造多少哆嗦、琐屑而无聊的语言幻像呢,并且还往往纠结于外围,深入不到内里。而她三言两语,全都着了精要,一下子呈现了事情的真相,直抵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仿佛是在人心尖上雕刻,如此的精妙、确切与传神。这样的工作,真非天才而不能。

  《十八春》最要紧的好处还是作品的内在本身,它写出了人的命运由鲜亮变为黯淡之必然之无可奈何的宿命感,整部作品显得练达而老成。美的形式在技术上是可以复制的,它如叶片的暗影。叶子连结了枝蔓,枝蔓连结了枝条,枝条连结了枝干,许多根线条形成一个走势,颇着某一种逻辑秩序,终结于根脉核心。这核心才是真正令人触目惊心的,它必是赤裸的,也是坦率的,藏不住任何的秘密。它是关于一个人心目中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更有对人生世态的观念。它所展现的点滴零碎,都来自这里。如果作家对世界的理解是混乱的,由这个根脉核心抽条出的枝蔓花叶,也必定是繁复混乱、没有秩序的。

  张爱玲偏偏让美好而干净的生命轨迹,经历灾难与泥沼。曼贞被姐姐囚禁而被姐夫玷污,生了孩子,却不得不为了孩子再回到灾难与泥沼里——在姐姐死后居然选择嫁给了姐夫。我觉得她对世界的理解是悲观的,也有超现实的成分。她有着伤痛。也有着对世道人心的彻底失望。她为了保存着她的傲慢和尊严,只能选择孤独。

  对于张爱玲,人们似乎只觉其雅,而不觉其痛。一个孩子的天目,必定是因为痛苦才被打开的,这使她看见了世人所不察觉的隐性世界。张爱玲固然有着贵族血统,生活优裕,曾经快乐地在她母亲家的狼皮褥子上滚来滚去,听着客人们演话剧,唱英文歌。岂知后来的生活急转直下,母亲离开,只剩下她和弟弟跟着父亲生话。他们的生活是可以想见的。有钱也不行,不是钱的事。

  他们的裤腿永远短了一大截。冬天的鞋子进了水,脚肿胀得像一个面包。只是因为她对继母项了嘴,她父亲的耳光便打过来。她只记得地的脸偏向左一边,又偏向右一边。他父亲甚至囚禁她半年,病了也不给医看。没心没肺的孩子或许慢慢把这忘了,偏偏她有的只是灵性,她是靠着灵性生长的,就只有把这苦痛储存了。那些整块吞咽的痛苦慢慢结了痂,内里的变异却只能如腐水一般慢慢地流淌出来,毒素一般渗透在她的生活里。或许那些情节,只是毒素作用的征象。文学情节往往是写作者心理经验开放的瞬间。

【我眼中的张爱玲简介】相关文章:

张爱玲传奇简介09-01

张爱玲《流言》简介09-22

《永远的张爱玲》简介09-18

张爱玲的婚姻简介11-28

张爱玲金锁记简介11-25

张爱玲眼中的鲁迅10-01

我眼中的张爱玲读书笔记07-13

女作家张爱玲简介07-25

传奇作家张爱玲的简介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