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故事

时间:2023-02-17 10:13:07 寓言 我要投稿

古代寓言故事(集锦15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寓言故事吧,小朋友们由于缺少生活经历不容易写出哲理深刻的寓言。但寓言一定要有一定的道理、现实意义或教育性。那么,都有哪些经典寓言故事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代寓言故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寓言故事(集锦15篇)

古代寓言故事1

  山上有座小庙,庙里有个小和尚。他每天挑水、念经、敲木鱼,给观音菩 萨案桌上的净水瓶添水,夜里不让老鼠来偷东西,生活过得安稳自在。

  不久,来了个长和尚。他一到庙里,就把半缸水喝光了。小和尚叫他去挑水,长和尚心想一个人去挑水太吃亏了,便要小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两个人只能抬一只水桶,而且水桶必须放 在扁担的中央,两人才心安理得。这样总算还有水喝。

  后来,又来了个胖和尚。他也想喝水,但缸里没水。小和尚和长和尚叫他自己去挑,胖和尚挑来一担水,立刻独自喝光了。从此谁也不挑水,三个和尚就没水喝。

  大家各念各的经,各敲各的木鱼,观音菩萨面前的净水瓶也没人添水,花草枯萎了。夜里老鼠出来偷东西,谁也不管。结果老鼠猖獗,打翻烛台,燃起大火。三个和尚这才一起奋力救火,大火扑灭了,他们也觉醒了。

  从此三个和尚齐心协力,水自然就孔融让梨的故事

  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

  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

  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古人对道德常识非常重视。道德常识是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融于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古代寓言故事2

  宋国有一个富人,因为下大雨,他家的墙塌了,他的儿子和邻居老人都劝:“赶紧修筑它,不然会有贼进来。”可富人不听,一天晚上,他家果然丢了大量财物,富人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贼是邻居老人。

  读了这则寓言,我感悟到了,感情能够蒙蔽理智。如果不尊重事实,只用亲疏和感情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就会主观臆测,得出的结论,说不定还害了自己。

  我们在生活中,要去尊重事实,不要像文中的'富)一样感情用事,我们听取意见时要公正,不用去看提意见的人是什么人,对待他人都不能偏见。

古代寓言故事3

  尹绰和赦(she)厥同在赵简子手下做官。

  赦厥为人圆滑,会见风使舵,看主人的脸色行事,从来不说让主子不高兴的话。

  尹绰就不是这样,他性格率直,对主子忠心耿耿尽职尽责。

  一次,赵简子带尹绰、赦厥及其他随从外出打猎,一只灰色的大野兔窜出来。

  赵简子命令随从全部出动,策马追捕野兔子,谁抓到野兔谁受上奖。

  众随从奋力追捕野兔,结果踩坏了一大片庄稼。

  野兔子抓到了,赵简子十分高兴,对抓到野兔的随从大加奖励。

  尹绰表示反对,批评赵简子的做法不妥。

  赵简子不高兴地说:“这个随从听从命令,动作敏捷,能按我的旨意办事,我为什么不能奖励他呢?”

  尹绰说:“他只知道讨好您而不顾老百姓种的庄稼,这种人不值得奖励。当然,错误的根源应该是在您的身上,您不提出那样的要求,他也不会那样去做。”

  赵简子心里闷闷不乐。

  又一次,赵简子因头天晚上饮酒过多,醉卧不起,直到第二天已近晌午,仍在醉梦中。

  这时,楚国一位贤人应赵简子三个月前的邀请前来求见,赦厥接待了那位贤人。

  为了不打扰赵简子睡觉,赦厥婉言推辞了那位楚国人的求见,结果使那位贤人扫兴而去。

  赵简子直睡到黄昏才醒来,赦厥除了关心赵简子是否睡得香甜外,对来人求见的事只是轻描淡写地敷衍了几句。

  赵简子常对手下人说:

  “赦厥真是我的好助手,他真心爱护我,从不肯在别人面前批评我的过错,深怕伤害了我。可是尹绰就不是这样,他对我的一点缺点都毫不放过,哪怕是当着许多人的面也对我吹毛求疵,一点也不顾及我的面子。”

  尹绰听到这些话后,依然不放过赵简子。

  他又跑去找赵简子,他对赵简子说:

  “您的话错了!作为臣下,就应帮助完善您的谋略和您的为人。赦厥从不批评您,他从不留心您的过错,更不会教您改错。我呢,总是注意您的处世为人及一举一动,凡有不检点或不妥之处,我都要给您指出来,好让您及时纠正,这样我才算尽到了臣子的.职责。如果我连您的丑恶的一面也加以爱护,那对您有什么益处呢?丑恶有什么可爱的呢?如果您的丑恶越来越多,那又如何能保持您美好的形象和尊严呢?”

  赵简子听了,似有所悟。

  可见,真正的爱护并不是一味讨好,而是在发现对方的缺点错误后,能真心指出并帮助其改正,使之不断完美起来。

古代寓言故事4

  从前大山里有个神仙,精通各种法术。一天,他来到凡间想寻找个有慧根的人,将他点化得道成仙。神仙又怕找错了人,选上个贪心的,于是想出个办法考验世上的凡人。神仙四处游历之时,故意施展自己的点金术。谁知,不管他到哪里,碰到什么人,人家都嫌他点的石头太小了。其实神仙每次都是尽量选些大石头来点,可人家总是贪心不足。神仙因此觉得十分失望,准备返回山中。正往回走的路上,迎面来了个人。神仙不免又动了心,想再试一试,说不准就会得到个合适的`人选。

  神仙点中了一块大石头说:“我是神仙,我把这石头点成金子给你用吧。”那人一言不发摇摇头。神仙一想:“糟了,他一定又是觉得这石头小了,这又是个贪心的家伙。”只好叹口气,又点了一块大石头,哪知这人竟又摇头不要。

  神仙见此心中不禁一阵高兴:“可算没白来人间一趟。这个人一点贪心也没有,无论大小金子都不要。这种人在当今世界,实在少有。我就点化他当个神仙吧。”神仙于是问道:“你大小金子都不要,那要什么呢。”这人不紧不慢,伸出手来说道:“神仙大人,我别的什么也不要,就只要您老神仙刚才点石成金的那根手指头。您就施个仙法,把那根手指头换到我手上。我就可以到处随意点金,到时便有不计其数的金子任凭我用了。”

  神仙寻遍人间竟找不到一个不贪心的人,好不容易碰上个不让神仙帮自己点金的,竟又是看上了神仙那能点金的手指,可算是贪心到家了。

古代寓言故事5

  【土木偶相争】

  孟尝君将入秦,止者千数而弗听。苏秦欲止之,孟尝君曰:“人事者吾已尽知之矣,吾所未闻者,独鬼事耳。”苏秦曰:“臣之来也,固不敢言人事也,固且以鬼事见君。”孟尝君见之。

  谓孟尝君曰:“今者臣来,过于淄上,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挻子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则汝残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土则复西岸耳。

  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今秦四塞之国,譬若虎口,而君入之,则臣不知君所出矣。”孟尝君乃止。(齐策三)

古代寓言故事6

  在一所著名的古庙里,站立着一尊高大的塑像,人在他的旁边,伸直了手还摸不到他的膝盖。很多年以来,他都使看见的人不由自主地肃然起敬,感到自己的渺小、卑微,因而渴望着能得到他的拯救。

  这尊塑像站了几百年了,他觉得这是一种苦役,对于热望从他得到援助的芸芸众生,明知是无能为力的,因此他由于羞愧而厌烦,最后终于向那些膜拜者说话了:

  “众生啊,你们做的是多么可笑的事!你们以自己为模型创造了我,把我加以扩大,想从我身上发生一种威力,借以镇压你们不安定的精神。而我却害怕你们。

  “我敢相信:你们之所以要创造我,完全是因为你们缺乏自信——请看吧,我比之你们能多些什么呢?而我却没有你们自己所具备的。

  “你们假如更大胆些,把我捣碎了,从我的胸廓里是流不出一滴血来的。

  “当然,我也知道,你们之创造我也是一种大胆的行为,因为你们尝试着要我成为一个同谋者,让我和你们一起,能欺骗更软弱的`那些人。

  “我已受够惩罚了,我站在这儿已几百年,你们的祖先把我塑造起来,以后你们一代一代为我的周身贴上金叶,使我能通体发亮,但我却嫌恶我的地位,正如我嫌恶虚伪一样。

  “请把我捣碎吧,要么能将我缩小到和你们一样大小,并且在我的身上赋予生命所必需的血液,假如真能做到,我是多么感激你们——但是这是做不到的呀。

  “因此,我认为:真正能拯救你们的还是你们自己。而我的存在,只能说明你们的不幸。”说完了最后的话,那尊塑像忽然像一座大山一样崩塌了。

古代寓言故事7

  燕王有收藏各种精巧玩物的嗜好。

  有时他为了追求一件新奇的东西,甚至不惜挥霍重金。“燕王好珍玩”的名声不胫而走。

  有一天,一个卫国人到燕都求见燕王。他见到燕王后说:

  “我听说君王喜爱珍玩,所以特来为您在棘刺的顶尖上刻猕猴。”燕王一听非常高兴。

  虽然王宫内有金盘银盏、牙雕玉器、钻石珠宝、古玩真迹,可是从来还没有听说过棘刺上可以刻猕猴。

  因此,燕王当即赐给那卫人享用三十方里的俸禄。

  随后,燕王对那卫人说:“我想马上看一看你在棘刺上刻的猴。”

  那个卫人说:

  “棘刺上的猕猴不是一件凡物,有诚心的人才能看得见。如果君王在半年内不入后宫、不饮酒食肉,并且赶上一个雨过日出的天气,抢在阴晴转换的那一瞬间去看刻有猕猴的棘刺,届时您将如愿以偿。”

  不能马上看到棘刺上刻的猕猴,燕王只好拿俸禄先养着那个卫人,等待有了机会再说。

  郑国台下地方有个铁匠听说了这件事以后,觉得其中有诈,于是去给燕王出了一个主意。

  这匠人对燕王说:

  “在竹、木上雕刻东西,需要有锋利的刻刀。被雕刻的物体一定要容得下刻刀的锋刃。

  我是一个打制刀斧的匠人,据我所知,棘刺的顶尖与一个技艺精湛的匠人专心制作的刻刀锋刃相比,其锐利程序有过之而无不及。既然棘刺的'顶尖连刻刀的锋刃都容不下,那怎样进行雕刻呢?

  如果那卫人真有鬼斧神工,必定有一把绝妙的刻刀。君王用不着等上半年,只要现在看一下他的刻刀,立即就可知道用这把刀能否刻出比针尖还小的猕猴。”

  燕王一听,拍手说道:“这主意甚好!”

  燕王把那卫人召来问道:“你在棘刺上刻猴用的是什么工具?”

  卫人说:“用的是刻刀。”

  燕王说:“我一时看不到你刻的小猴,想先看一看你的刻刀。”

  卫人说:“请君王稍等一下,我到住处取来便是。”

  燕王和在场的人等了约一个时辰,还不见那卫人回来。

  燕王派侍者去找。侍者回来后说道:“那人已不知去向了。”

  这两件事中的虚伪,在实际验证之前即被一个铁匠用推理方法迅速戳穿,从而显示了劳动者的智慧;也嘲讽了封建统治者的无知无能。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正确的推理方法跟实践活动一样,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法宝。

古代寓言故事8

  秀才讨钱

  一位秀才正在书房里读书,突然听见敲门声。开门一看,原来是位白发苍苍的老翁。相貌长得很古怪。让进屋后,秀才问老者姓名,老人说:“我姓胡,名叫养真,其实是千年修炼得道的狐仙。因为仰慕您秀才的高雅,愿和您做个朋友,谈谈学问和诗文。”

  秀才从来豁达随和,听了并不以为怪,于是便同老翁谈古论今起来。老翁十分博学,谈吐极为精彩风雅,叩问他经史百家的经典要义,居然能理解深透,解释精妙,真是出口成章,气度不凡。秀才感到很出乎意料之外,因此对老翁十分佩服,从此结为知交。

  有一天,在交谈中秀才小声地请求老翁道:“您对我很好,可是,您看我这么穷,有时连饭都吃不饱。您是得道仙人,只要费举手之劳金钱肯定会马上到手。真对我好,何不给我一点小小的周济帮助呢?”老翁一听,沉默了一会儿,有点不以为然的样子。稍后又笑道:“这是很容易的'事,但需要十几个钱作母钱,好生许多子钱。”秀才照办了。老翁于是同秀才来到一间密室,一边慢慢踱步,一边嘴里念咒语。忽然,只见无数的钱哗啦啦地从房梁上下雨似地往下落,转眼之间钱就堆了半屋,足有三尺高。老翁问秀才:“您看够了吗?”“够了够了。”秀才喜不自禁。于是两人先后出来,把门关好。送走老翁后,秀才就进密室去取钱。可开门一看,满屋的钱顷刻都不见了,只剩下原来作母钱的十几个钱,还稀稀落落地丢在地上。秀才大失所望,气呼呼地去责问老翁为何欺骗和戏弄自己。老翁淡淡地对秀才说:“我本来是要和您结个文字之交相互切磋,并没想到跟您合谋去广积钱财。刚才满屋子钱都是我临时从别人那里借来的,为了清白,只好又还给人家去了。如果您还想发份外之财,就请您去找会偷盗的‘梁上君子’作朋友吧!老夫不能成全您了。”说完,老翁拂袖而去。

  精神生活也要以物质为基础,读书人也需要钱,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可借旁门左道大发横财,否则即使不遭致横祸,也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秦士好古

  秦朝有个读书人非常喜欢古物,即使价值十分昂贵也一定要求购。

  有一天,有人带来了一张破席子。亲自上门对他说:“过去鲁哀公向孔子询问国事,就让孔子坐在这张席子上。”他心里非常高兴,认为这席子很古,就用近郊的田地换了它。过了不久,又有一个人拿了一根旧拐杖来卖,对他说:“这是周太王逃难时所用过的拐杖,它比孔子坐过的那席子要早几百年,您用什么来报偿我呢?”他就把家里所有的资金给了那人。又过了一阵,又有人拿来了一只快腐烂的木碗对这好古的读书人说:“那席子和拐杖还不算很古,我这只碗是夏朝时造的`,比孔子和周太王时要古得多。”读书人也深信不疑,就把家中所有的东西都给了这人。

  三件古物都得到了,可是田地、资金和家产都已失去,无法解决衣食问题。于是,他披上哀公时的破席子,拄着周太王的拐杖,拿着夏朝时造的碗,到街上去乞讨,说:“哪位做好事的施主啊,如果有姜子牙铸造的钱币的话,请赐一文给我吧!”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盲目好古或者崇洋都是不可取的。如果仅仅为好古而好古,为崇洋而崇洋,不考虑自身的实际需要,就会产生拿着宝物讨饭吃的悲剧。

  笨人捞豆

  隋朝时候有个人,他用大车拉了一车黑豆上京城去卖。这个人吃力地拉着车走啊走啊,到了灞头,他一不小心踏上了一个土坷垃绊了一咬。这下子不好了,他身后的车也失去了平衡,翻倒在地。那满满一车黑豆也全部被倒进了水里。他从地上爬起来,看着水里的黑豆发愁了:这么多豆,一个人要捞到什么时候啊!想了一会儿,他决定回家去,叫家里人来帮他一块儿捞豆子。于是他不再多考虑,撇下车和豆子就走了。

  这人刚一走,灞头上的人议论开了:“他这一去还不知什么时候回来呢,这么多豆让水冲走了多可惜,不如我们拿回去吧。”于是大家一起动手,吵吵嚷嚷地捞豆子,不一会儿就全给捞走了,一颗也没留下。

  不久以后,那个运豆的.人回到了翻车的地方。水里有上千只蝌蚪在追逐嬉戏。这人以为这就是他的豆子,想要下水去捞出来。刚一下去,蝌蚪知道有人来了,转瞬间就全都游散了。这个人奇怪极了,呆呆地站了半天,怎么也想不明白。他叹着气自言自语地说:“黑豆啊黑豆,就算你不认识我了,离开我跑开了,我怎么会也不认识你了呢?怎么你忽然间就多出了一条尾巴!”

  这个笨人判断事物总是想当然,却不根据事实来做科学的分析,自然也就无法知道事情的真相。这样办事情当然是不能成功的。

  笨人熬汤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笨人,他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动脑筋、不假思索,常常做出一些糊涂事来惹人家笑话。

  有一次,他在家里熬一锅菜汤。熬得差不多了,他想试试咸淡合不合适,就用一把木勺舀了一勺汤出来尝。这人喝了一点汤,咂了咂嘴巴,觉得似乎淡了一些,就随手把装着剩汤的木勺放到一边,抓了一把盐撒到锅里。这时,锅里的汤已经加上盐了,而木勺里的汤还是原来的汤,他也不重新舀上一勺,又拿起原来的那勺汤来尝。尝过以后,他奇怪地摸了摸脑袋,又皱了皱眉头,自言自语地说:“咦,明明加过盐了,这锅汤为什么还是这么淡呢?”

  于是这个人就又抓了一把盐放进锅里,但他还是没有觉察到自己究竟在哪里出了差错,仍旧还是去尝勺里的汤。勺里的汤自然还是淡的,他就又以为锅里的汤盐还是不够,于是又往锅里拼命加盐。

  就这样,木勺里的汤始终没有更换过,他也重复着尝一口汤、往锅里加一把盐的过程,也不停下来想一想是不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一满罐盐经他这么一折腾,已经见了底了,可他还挠着头皮,百思不得其解地想:今天真是活见鬼了,为什么盐都快要加完了,锅里的'汤却还是咸不起来呢?

  这个笨人实在是办了一件傻事,通过没有加盐的汤来评定加过盐的汤。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我们若总是通过相对僵化的局部来判断全局的情况,又和这个笨人的错误有什么两样呢?

  答鸡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给人下了一个定义:“人是没羽毛的动物。”

  两只脚的公鸡得知后,咬紧牙关拔掉自己身上的羽毛,大模大样地向人们宣称:“瞧,我们是人了!”

  人们嬉笑不止。

  公鸡恼怒地问:“人没有羽毛,我们也没有羽毛;人只有两只脚,我们也只有两只脚。难道这不是事实吗?”

  人们请苏格拉底回答这个问题。苏格拉底抓来一把瘪谷撒在地上,两只鸡立刻扑了过去争抢起来。它俩比赛似的`把一粒一粒瘪谷吞进肚子里。你啄得快,我比你啄得更快。谁都怕自己少吃了一粒。当地上还剩下最后几颗瘪谷的时候,两只公鸡竟争斗起来。你啄我一口,我蹬你一爪,你叼着我的冠子不放,我咬着你的脖子不丢,不一会儿,两只公鸡便都鲜血淋漓,遍体鳞伤地躺在地上不能动弹了。

  苏格拉底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它俩拉开,笑道:“为了几粒瘪谷就斗成这样,也配叫人么?”

  管庄子刺虎

  管庄子是远近闻名的勇敢的猎手,他常常一个人猎杀虎豹豺狼,无所畏惧。

  一次,管庄子来到一座山前,见有两只老虎在那里争吃人肉,正在拼命厮打着。它们时而举起前腿互相猛扑,时而互相咬住脖颈不放,两虎的咆哮声震撼着山林。

  管庄子举起锋利的猎叉,正要上前刺杀这两只老虎,与他同行的管与连忙拉住他,说:“老兄且慢!”

  管庄子说:“还等什么?现在两只老虎正在厮打,我得乘它们不备刺杀它们。不然的话,这两只老虎一会儿平静下来,重新和好,我还对付得了吗?”

  管与说:“最好的'时机还没到。你想,老虎是凶猛的野兽;人肉,是老虎最美的食物,它们为争夺这块食物正疯狂搏斗,最后不见一个高低,它们不会罢休。两虎真的动怒拼打,弱些的肯定会被咬死,而强些的那只虎也会被咬伤。等到它们死的死了,伤的伤了,你再行动,只需要轻而易举地将受伤的老虎刺死,这两只老虎就都属于你了。”

  管庄子恍然大悟。原来管与给管庄子出的是一个只需付出刺杀一只伤残老虎的代价,却能收到杀死两只老虎的主意。这真是一个好主意!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情要善于分析矛盾,把握时机,以逸待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米从哪里来

  有个富翁很有钱,家里积聚着很多财产,可就是不懂得知识,一家人孤陋寡闻愚蠢至极。特别是两个儿子,表面看上去还人模狗样,穿着华丽,可实质上只不过是一对“绣花枕头”,而当父亲的这个富翁却从来也不知道教育他们。

  一天,艾子对那个富翁说:“您的两个儿子虽然长得都很漂亮,可是都没什么学问,又不通晓人情世事,将来长大了怎么能继承您家祖先的基业呢?”

  富翁一听很不高兴,生气地说:“谁说我家孩子不通世事?我家孩子又聪明又有才干,谁也比不上他们。”

  艾子笑了笑,说:“把您儿子叫来,我不考什么别的,只想问问他们吃的米是从哪里来的?如果他们说得清楚这一个简单的问题,就算我错了,我情愿承担诬蔑不实的'罪名,你说行不行?”

  富翁把两个儿子喊来,站在艾子跟前。艾子笑着问他们说:“两位公子,你们每天吃的白米饭,不知这大米是从何而来?”

  富翁的两个儿子一听,心想:我以为是考我们什么了不得的学问哩,原来就这简单的问题,米从何来?这不明摆着的事吗?于是他们嬉皮笑脸地说:“我哥俩岂能连这点小事也不知道?米是从米缸里取来的!”

  富翁在一旁听了,气得直跺脚,脸上现出一种难堪的神情,他赶紧纠正他们说:“真是两个笨蛋,愚蠢至极,米是哪来的都不知道!告诉你们,米是从田里取来的呀!”

  艾子笑了笑说:“有这样的父亲,还愁不会有这样的儿子吗!”

  看起来,养尊处优,脱离实际,就必然会一无所知。做长辈的一定要注意子女的知识教育,而不是只给予他们优裕的物质生活,到头来,子女不成器,也有父辈的过错。

古代寓言故事9

  土拨鼠哪去了

  有三只猎狗追一只土拨鼠,土拨鼠钻进了一个树洞。这个树洞只有一个出口,可不一会儿,从树洞里钻出了一只白色的兔子,兔子飞快的向前奔跑,三只猎狗围追堵截,兔子急了,“噌”的一下爬上了另一颗大树。兔子在树上,仓惶中没有站稳,一下子掉了下来,砸晕了正仰头看的三只猎狗,兔子乘机逃跑了。

  故事讲完后,教师要问学生:“这个故事有问题吗?”

  学生可能说:

  “兔子不会爬树。”

  “一只兔子不可能同时砸晕三只猎狗。”

  ……直到学生找不出问题了,教师才说:“可是,还有一个问题,你们都没有提到,土拨鼠哪去了?”

  趁学生思考之际,教师由此引发话题教育学生:“土拨鼠,猎狗追求的目标,可是由于兔子的出现,猎狗改变了目标,我们的思维也在不知不觉中打了差,土拨鼠竟在我们的.头脑中消失了。

  “在追求人生的目标中,我们有时会被风光迷住,有时会被细枝末节打断,有时会被一些琐事分散精力,在中途停顿下来,迷失了方向,或走上了歧路,从而了最初追求的目标。

  “同学们,人生的路很长很长,既有奇花异草的诱惑,又有山峦叠嶂的阻挡,你一定要常常提醒自己——土拨鼠哪去了,不要忘记你最初追求的人生目标。”

  看过“家教小故事”的人还看了:

古代寓言故事10

  北方有一个人从来没有见过菱角。他到南方做官,有一天参加宴会,席间摆有菱角。他不知道怎么吃,就连壳一起放进了嘴里。有人提醒他说:“吃菱角要把壳剥掉。”那人觉得不好意思,就自护其短,说:“我知道,我带着壳吃,是为了清热败火。”别人又问:“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山前山后,到处都是!”

  藕如船

  冯梦龙《广笑府》

  有位主人招待客人,把细小的藕梢拿给客人吃,却把又粗又大的藕段留在厨房里。客人说:“我曾经读过这样一句诗‘太华峰头玉井莲,花开十丈藕如船。’我一直不相信会有那么长的藕,今天我才相信了。”主人问:“为什么?”客人答道:“藕梢已经到了这里,藕段和藕头还在厨房里呢!”

  罚人吃肉

  冯梦龙《古今谭概》

  五代时期有一个人叫李载仁,是唐朝皇室的后裔,为了躲避战乱,投奔到江陵的高季兴那里做了官。李载仁生性迂腐迟钝,而且从来不吃猪肉。

  有一天,他要去接受上司的召见,刚刚骑到马上,两个随从就打起来。李载仁大怒,立即叫人从厨房里取来了大饼和猪肉,罚那两个打架的.人当场面对面吃下去,并且一再警告他们:“如果再敢打架,就往肉里再加上些酥油给你们吃!”

  莫砍虎皮

  石成金《笑得好》

  有个老头在山中遇到了老虎,老虎衔着他往山上拖。老头的儿子拿着柴刀去追杀老虎,眼看就要追上了,老头在虎口里大声喊道:“我的儿,我的儿,你要砍只砍虎脚,千万不要砍坏了虎皮啊!这样才能多卖些银子!”

  囫囵吞枣

  《笑笑录》

  在一次聚会上,一个客人说:“吃梨对牙齿有好处,但是会伤脾;吃枣对脾胃有好处,但是会损害牙齿。”一个年轻人听了,想了很久,说:“我有一个好办法。吃梨的时候只嚼不咽,就不会伤脾胃;吃枣的时候只吞不嚼,也不会损害牙齿了。”

  一个喜欢开玩笑的人说:“那你真是囫囵吞枣啊!”大家都笑了。

古代寓言故事11

  寓言是什么?寓言寓言,道理隐含在言内。寓言是一颗花种,虽小,但包含的能量不小,茎虽短,可开出的花艳丽无比;寓言是一棵树,就算矮,也会结出硕大可口的果子……寓言之贵,贵在简洁明了,贵在道理深奥,贵在言语之美。《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搜罗了中国各地的寓言,真是不拒细流,广纳百川!书中故事有批评、有表扬、有讽刺、有赞美,书中每一个故事看似普通明了,但每句话每一段都写满智慧。寓言故事是杯茶,精华需要我们慢慢品味,细细思考,回味许久。《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真是本引人入胜,深入思考的好书!

  每个故事都是书中的明星,虽小,但还是要散发万丈光芒。形形色色的故事各自隐含的道理也截然不同:有的告诫我们遇事要冷静思考——《杨布打狗》;有的告诫告诉我们不能死读书,不知道学习生活中的经验——《书呆子赶鸡》……星海中,我最喜欢的寓言故事是——《西门豹罢官》。这一寓言中主要讲西门豹初任县官时,用心负责,深得民心。因为他对魏文侯的亲信从不巴结讨好,所以他们勾结起来说西门豹的坏话。到年底,他做述职报告后,不但未受嘉作文奖,还被罢了官。西门豹请求再次为官,极力巴结魏文候的亲信,疏于实事。可这次,政绩大为下降,但魏文侯却称赞有加,奖赏丰厚。这时西门豹用简简单单几句话教育了他,不要听信小人谣言,并罢了官。这时魏文侯恍然大悟,向他道歉。我最喜欢故事中的西门豹,因为他为官清廉,方法巧妙,还不畏强权,指导君主。而魏文侯之前执迷不悟,但后来知错就改。我对他也有了几分好感。反复品读着这些文章,我感受到了先辈们丰富的想象,幽默的言语,我体会到了古人智慧结晶的所在,仿佛看到了他们仰天长叹,看到小人在搬弄是非。《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在书中演绎着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咸,人生五味在这里相聚。有失就有得,有败就有胜。它配合着清新自然的.口吻,不由得让人感到亲切。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利用短小精悍、幽默成趣的小短文,发展魅力。为中国古代历史开出灿烂的花来。

  《中国古代寓言》中人的善和恶,聪明愚钝,更是被刻画得栩栩如生,阅读它,你眼前的利与弊,逐渐清晰起来,能得到古人的智慧点拨,领悟如今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古代寓言故事12

  西施有一个心痛的毛病。当她发病的时候,总是把眉尖紧紧地着,但是邻居们看到了都觉得这种姿态别有一种丰韵,个个都赞美她。在那村上,另有一个相貌长得十分丑恶的女子,她看到西施紧蹙眉尖的样子,也觉得美极了,心里非常羡慕她。因比,丑女回到家里便也学着西施发病时的样子,两手住自己的心口,然后把眉尖紧紧地皱了起来,她想,这一来,邻舍们也会赞美她了。哪知,事实却出乎她的意料。原来邻舍们见了她,非但没有人赞美她,而且,人们竟把大门紧紧关闭起来,不敢出来看她那副丑态。穷人们没有坚固的大门,便带了自己的妻子儿女急忙避到别的地方去了。

  读了这则寓言,我感悟到了,模仿并不是一件坏事,但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人应有自知之明,模仿某件事之前要先衡量一下它是否适合自己。比如故事中的`丑女,在模仿西施感眉之前,并没有弄清楚自己的长相是否适合皱眉,结果越模仿越糟糕,还不如原来的面目好看。这个故事后来演变为一个成语:东施效颦,形容不了解别人的长处,而去生搬硬套,如果事与愿违。也泛指机械的模伤者愚蠢可笑。

古代寓言故事13

  乐羊子求学

  古时候有个叫作乐羊子的人,他娶了一位知书达理、勤劳贤惠的好妻子,她总是帮助和辅佐丈夫力求上进,做个有抱负的人。

  妻子常常跟乐羊子说:“你是一个七尺男子汉,要多学些有用的知识,将来好做大事,天天呆在家里或者只在乡里四邻转悠一下,开阔不了眼界,长不了见识,不会有什么出息的。不如带些盘缠,到远方去找名师学习本领来充实自己,也不在活一世啊!”

  日子一长,乐羊子被说动了,就按照妻子的话收拾好行李出远门去了。自从那天和乐羊子依依惜别后,妻子一天比一天思念自己的丈夫,记挂他在异乡求学的情况,但她把这份惦念埋在心底,只是每天不停地织布干活来排遣这份心情,好让乐羊子安心学习,不牵挂自己和家里。

  一天,妻子正织着布,忽然听见有人敲门。她过去开了门一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站在面前的竟然是自己日夜想念的丈夫。她高兴极了,忙将丈夫迎进屋坐下。可是惊喜了没多久,妻子似乎想起了什么,疑惑地问:“才刚刚过了一年,你怎么就回来了,是出了什么事吗?”乐羊子望着妻子笑答:“没什么事,只是离别的'日子太久了,我对你朝思暮想,实在忍受不了,就回来了。”

  妻子听了这话,半晌无语,表情很是难过。她抓起剪刀,快步走到织布机前“咔嚓咔嚓”地把织了一大半的布都剪断了。乐羊子吃了一惊,问道:“你这是干什么?”妻子回答说:“这匹布是我日日夜夜不停地织呀织呀,它才一丝一缕地积累起来,一分一毫地变长起来,终于织成了一整匹布。现在我把它剪断了,白白浪费了宝贵的光阴,它也永远不能恢复为整匹布了。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要一点点地积累知识才能成功。你现在半途而废,不愿坚持到底,不是和我剪断布一样可惜吗?”

  乐羊子听了这话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错了,不由得羞愧不已。他再次离开家去求学,整整过了7年才终于学成而返。

  乐羊子妻以她的远见和勇气帮助丈夫坚定了求学的意志,而乐羊子也终于以惊人的毅力克服困难,坚持学习。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学习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们应该磨练自己的意志,不懈地努力。

古代寓言故事14

  有一个牧羊人,整天赶着羊群在草地上放牧。每天天一亮,牧羊人就从他那破旧的房子里走出来,拿着羊鞭走到与他的房子仅一墙之隔的羊圈里,将羊群赶到草地上,直到傍晚,再将羊群又赶回家。他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生活着。

  这天早上,当他赶着羊群出去放牧的途中,远远地看见一队贵族的车马走过。那些马匹个个长得膘肥体壮,皮毛油亮,像绸缎一样光滑;那些马车高大华丽,每一辆马车都罩着五彩缤纷的篷,篷上的丝带在风中飘着,真是好看。牧羊人看呆了,连他的羊群已经走远了,他都没有觉察到。

  整整一天,牧羊人一直念念不忘早上看到的.那般情景。他在想,那坐在马车里的人该是多么享福啊!他边想边看着自己眼前的一切,觉得十分伤心。

  天快黑了,牧羊人又赶着羊群回家。他看着争先恐后往前走的羊,好像它们一个个都变成了马似的,他好像还感到了眼前有马车,马车上还有篷……

  这天回到家,牧羊人一躺到床上就睡着了。他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穿着华丽的衣服坐在舒适的马车里,车垫是用鹅绒铺的,柔软极了;特别是那车篷,是用锦缎做的,篷沿上缀满了闪亮的金片片,四周悬着丝带不停地摇摆着。马车的两边还有乐队在吹奏着悦耳的曲子。他撩开车篷的小窗朝外一看,车队长着呢,马匹拉着许多华丽的篷车,实在是又威武又神气!他觉得自己再也不是一个牧羊人了,而是一个有钱有势的王公贵族。

  他正坐在马车中恍恍惚惚欣赏着乐曲,不知是哪个乐手吹错了调,乐曲变得杂乱起来,曲子越来越不好听、越来越刺耳。他不耐烦地拍了一下车座,喊了一声,忽然,一切都消失了,原来是场梦。此刻,天早已大亮,太阳都升起来了,羊圈里的羊都在不耐烦地“咩咩”直叫唤哩。

  牧羊人不切实际的幻想,事实上只能是空想。其实没有必要去羡慕那些虚幻的奢靡。

古代寓言故事15

  春秋时代,在齐国有位名叫孟尝君的人,他非常喜欢与文学家还有侠客风范的人交朋友,为了能与他们常讨论国家大事,总喜欢邀请这些人到家中长住。

  在这些人当中,有位叫冯谖的人,他常常一住就是住上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却什么事都不做。

  孟尝君虽然觉得很奇怪,但是好客的他还是热情招待冯谖。

  有一次,冯谖替孟尝君到薛地这地方讨债,但是他不但没跟当地百姓要债,反而还把债倦全烧了,薛地人民都以为这是孟尝君的恩德,而心里充满感激。

  直到后来,孟尝君被齐王解除相国的职位,前往薛地定居,受到薛地人热烈的欢迎,孟尝君才知道冯谖的才能。

  一直到这时候,不多话的冯谖才对孟尝君说:

  “通常,聪明的兔子都有三个洞穴,才能在紧急的时候逃过猎人的追捕,而免除一死。但是你却只有一个藏身之处,所以你还不能把枕头垫得高高地睡觉,我愿意再为你安排另外两个可以安心的藏身之处。”

  于是冯谖去见梁惠王,他告诉梁惠王说,如果梁惠王能请到孟尝君帮他治理国家,那么梁国一定能够变得更强盛。

  于是,梁惠王马上就派人邀请孟尝君到梁国,准备让他担任治理国家的重要官职。

  可是,梁国的'使者一连来了三次,冯谖都叫孟尝君不要答应。

  梁国派人请孟尝君去治理梁国的消息传到齐王那里,齐王一急,就赶紧派人请孟尝君回齐国当相国。

  冯谖要孟尝君向齐王提出希望能够拥有齐国祖传祭器的要求,并且将它们放在薛地,同时兴建一座祠庙,以确保薛地的安全。

  祠庙建好后,冯谖对孟尝君说:“现在属于你的三个安身之地都建造好了,从此以后你就可以垫高枕头,安心地睡大觉了。”

【古代寓言故事】相关文章:

古代寓言故事12-20

经典古代寓言故事11-07

精选古代寓言故事11-07

古代寓言故事经典11-08

古代寓言故事精选10-15

古代寓言故事【精选】12-08

古代的寓言故事10-30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08-23

古代寓言故事11-30

古代经典的寓言故事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