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教案

时间:2023-01-18 19:23:44 寓言 我要投稿

【热】《寓言》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寓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寓言》教案

《寓言》教案1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学习重点: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

  学习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

  2、查阅资料,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

  二、初读寓言、读通读顺。

  1、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提出初读要求: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

  2、汇报初读情况。学生说说自己对寓言内容的理解。

  3、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应提醒学生注意:

  三、细读课文,领会寓意。

  1、自读每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 自己先找出来读一读。师生交流。

  2、小组合作讨论: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

  3、“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

  4、自读第二段。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

  6、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默读第三自然段。从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吗?你怎么理解这段话?

  提示寓意对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读懂的道理讲给同学听听。

  四、积累迁移,自学写字。

  狸、葡、萄、馋、酸

  《伊索寓言》导学案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二则寓言《牧童和狼》。

  1、自读寓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2、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抓住重点词语,读懂课文。

  3、体会: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4、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

  5、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二、学习第三则寓言《蝉和狐狸》

  1、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自己讲一讲。

  2、初读寓言《蝉和狐狸。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一想这篇寓言说了一件什么事?

  3、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4、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蝉为什么没有上当?

  5、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体会蝉不仅有智慧,更重要的是它能从同伴的灾难中吸取教训。(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三、积累迁移。

  选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四、当堂检测

  完成《练习册》、《语文补充习题》作业。

《寓言》教案2

  [教学内容]

  寓言四则

  [活动目的]

  1、知识与能力:领会寓言寄寓的深刻道理,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朗读,讨论,表演等到形式,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分析故事情节,学习改写、编写寓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实际,从寓言中受到启迪。

  [教材简析]

  四则寓言有两则是选自《伊索寓言》,另外两则选自《韩非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讽刺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蚊子和狮子》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便得意忘形的人,由于忽视自己的短处,势必要被小人物打败。《智子疑邻》说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身份不同遭到不同对待。《塞翁失马》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寓言的内容大多涉及人生的道理,因此领会寓言寄寓的深刻道理,多角度概括寓意就成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课前准备]

  教师多方面查阅寓言有关资料,阅读《伊索寓言》和中国古代寓言,并制作课件。学生查阅有关《伊索寓言》的文学常识,并运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结合注释试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小学时,我们就学过一些简单的寓言故事,它们往往借浅显易懂的故事来说明深刻的道理。你还记得哪些?(学生讲寓言)那么,什么是寓言呢?

  教师介绍寓言特点:寓言,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或讽刺的故事。其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到表现手法。今天,我们不仅要知寓言,还要懂寓言,写寓言。

  二朗读寓言,分析故事情节,探讨寓意。

  1、分角色朗读《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读出人物的语气。

  思考:

  ①“赫尔墨斯又笑着问道”的“笑”你认为是一种怎样的`笑?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态?

  ②“赫尔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这个想法表现了什么?想像一下赫尔墨斯最后的表情。

  ③这则寓言蕴含着什么道理?

  ④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人吗?

  ⑤你觉得这两个故事还适用于哪些人?

  2、朗读《蚊子和狮子》,分小组解决下面问题。

  ①蚊子的话“你并不比我强”“我比你强得多”有道理吗

  ②蚊子的叹息,说明了什么?

  ③这则寓言有什么寓意?

  ④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人吗?

  ⑤你觉得这两个故事还适用于哪些人?

  三、改动寓言情节后让学生讨论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蚊子和狮子

  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分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的赫耳墨斯打听到宙斯和赫拉的雕像的价格后,为什么一言不发,悄然离去了?他心里这时是怎么想的?显然,改动后的文章让人无法知道一个银元是多还是少,赫耳墨斯离去时是否高兴?原文中讽刺缺少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人的寓意也要改变了。改动后的《蚊子和狮子》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这两个情节,那么原文中讽刺蚊子的骄傲之意便不存在了。

  所以寓言的寓意,是从故事情节中得来的,如果改动情节,那寓意相应也有变化。并且作者依据现实生活想像创造的,阅读寓言故事,首先要分析故事情节;而创作寓言,更不能忽视对情节的具体想像。

  四、拓展想像,自编寓言

  自编寓言故事,注意考虑情节是否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种生活道理。

  参考题目:①续编寓言情节练习。

  教师投影出示两个续编题目:

  a、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些什么?

  b、蚊子战胜狮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②编写寓言:嘴和眼的对话树和斧子

《寓言》教案3

  童话、寓言、神话的教学艺术

  童话,是儿童文学中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的世界,是语言通俗生动、情节离奇、引人入胜的奇思妙想。

  寓言,是文学作品中的讽喻世界,它用篇幅简短的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它常常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们充满了神奇的幻想,把远古人民的认识和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了一层奇异的色彩。

  寓言、童话、神话都是故事,都需要借助想象进行创作,在创作中都常常运用夸张、拟人的手法。

  童话、寓言、神话都是中小学生喜爱的美好生动的作品,也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各套语文教材在编写中,都离不开对它们的选用。《皇帝的新装》《古代英雄的石像》《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浓烟和烟囱》《盘古开天辟地》《蚊子和狮子》《花的话》《摆渡》《愚公移山》《黔之驴》《工之侨献琴》《画蛇添足》《买椟还珠》《滥竽充数》《塞翁失马》《智子疑邻》《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丑小鸭》《小溪流的歌》《女娲造人》《七颗钻石》《犟龟》等等篇目,就先后出现在不同的'初中语文教材之中。

  童话、寓言、神话都是现实生活的间接反映。教学这些课文,要指导学生领会联想和想象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并激活他们的想象,从而深刻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蕴含其中的作者的感情,培养联想与想象的能力。

  童话、寓言、神话以及故事、传说的教学,讲求鲜明的动感,讲求多种感官的调动,讲求思维的灵活,因此可重点研究课堂活动的方式与教学情景的设置。

  第一,童话、寓言、神话的教学需要设计活动方式

  童话、寓言、神话的教学意义主要表现在:文体认读,内容理解,手法辨识,想象延伸,意味品析,语言积累,知识扩展,思想教化,情感熏陶,而这一切都需要"活动"来支撑。大量实践证明,其教学过程离不开下面所列举的活动。

  1.朗读活动

  如:《蚊子和狮子》:朗读课文,生动地表现蚊子的心理活动。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分角色朗读课文,最好能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

  《古代英雄的石像》:分角色朗读课文,要表现出石像、石子各不相同的心理。

  2.复述活动。

  如:《花的话》:阅读课文,说说文章的大意。

  《皇帝的新装》:请同学们按照新装、做新装、穿新装、展新装的顺序,复述课文。

  《盘古开天辟地》:阅读课文,就混沌初开、天地成形和宇宙迈出万物的起源,说说文章是怎样展开想象的。

  3.概括活动。

  如:《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反复朗读课文,再用概括的语言说出这两则寓言的寓意。《花的话》:阅读课文,说说文章的大意。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阅读这两则寓言,分别概括它们所包含的寓意。

  4.想象活动。

  如:《皇帝的新装》:游行大典完毕,皇帝回宫后,事情将会怎样呢?大家都展开想象,争取在班上讲一讲。

  《七颗钻石》:童话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一个梦,她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发挥你的想象说说梦中的情景。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给这篇寓言写一个续篇。

  《蚊子和狮子》:给《蚊子和狮子》安排一个与课文不同的结尾。

《寓言》教案4

  一、教材简说

  把部分当整体,“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种看问题的方法是错误的,但我们在生活中却常常犯这样的错误。比如学艺,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刚接触时,自我感觉特别好,以为自己会了,待到用时,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学无止境。这无异于“坐井观天”啊。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二、学习目标

  1、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初步理解寓意。

  三、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故事,名字叫:坐井观天。(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一,了解“井沿”指的是什么地方,认识“沿”

  2、指导学生自读故事,注意把生字读准,了解故事大概内容。

  3、指名说说自已读了文章后知道了什么。

  4、让学生了解“无边无际”的意思,认识“际”

  5、通过分析“信”的字形特点,认识“信”。

  6、同桌互相交流对生字的'认识。

  三、指导写字。

  先让同学们“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写时应特别注意什么?再让同学们“说”:它们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写“沿”时,注意右上方与“几”不同;写“际”时,注意双耳旁是两笔完成的,“耳朵”要写得高而窄。指导“还”的笔顺规则,先写“不”,再写“辶”。再让学生观察字的结构特点,独立描红、临写最后通过课后的“读读抄抄”巩固所认的字和所写的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复习生字后继续学习。

  二、朗读感悟

  1、以读带讲,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可以设计如下口头填空:

  青蛙坐在( ),小鸟落在( )。

  2、至七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的不同看法的句子。找出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看插图练读第一次对话。

  3、对话。

  (1)通过学习第二次对话,让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

  (2)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3)围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再回答。

  (4)用“因为……所以……”谈谈自己的理解。

  (5)带学生体验: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用纸卷成纸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4、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5、对话。

  (1)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他俩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2)小组合作学习。先分角色朗读,再讨论上面的问题。

  (3)朗读对话,读出适当的语气。

  朗读提示: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

  6、朗读。

  四、实践活动

  1、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青蛙如果真的跳出井口,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续编第四次对话,并分角色读一读。

  2、看看地球、太阳和月亮谁大。

《寓言》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寓言的含义。

  2、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3、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寓言含义。

  2、理解两篇寓言的寓意。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寓言含义。

  2、联系生活实际,正确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设计

  1、导入

  请学生讲述《塞翁失马》这个故事,由此引出对“祸”、“福”的看法:要以平常心看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坏事有可能变成好事,好事也有可能变成坏事。而具体应如何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呢?请看周国平的《人生寓言》。

  2、讲解寓言的概念。

  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伊索寓言》)或韵诗(《克雷洛夫寓言》)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同学们可参看本册课文第30课)寓言的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中国的寓言则散见于《庄子》、《韩非子》等作品中。

  3、请一位学生朗读《白兔和月亮》,其余的同学思考:这篇寓言讲述了什么故事,蕴涵了什么道理?

  4、请学生讲述这篇寓言的寓意。

  这则寓言的`主题词就是“得失之患”,白兔得到的是它所不应拥有也不配拥有的月亮,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

  这则寓言有两处转折。诸神之王宣布月亮归属于白兔,是一个转折,此前,白兔是心旷神怡地赏月;此后,却紧张不安,心痛如割。最后白兔请求诸神之王撤消决定,是又一个转折。前一个转折,前后构成鲜明对比;后一个转折,给人留下了一个启迪,寓意就是通过这样一个反复透露出来的。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未得到时,白兔是心旷神怡地赏月,得到之后,白兔却紧张不安,心痛如割。这不仅仅是看待财富的两种不同的眼光,更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作者提倡的是前一种,也就是审美的人生态度。

  《白兔和月亮》中,好事变坏事可以给我们以启示,那么遭遇坏事又会怎么样呢?

  5、请一位学生朗读《落难的王子》,其余的同学思考:这篇寓言讲述了什么故事,蕴涵了什么道理?

  落难王子的人生感悟:“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

  所以,这篇课文将的是应该如何对待苦难的道理。道理有二:一是苦难是人生应有之义,我们切不可怀侥幸心理,认为苦难只会落到别人头上,而应该对自己遭遇苦难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二是遭遇苦难,我们就要勇敢面对,以有尊严的态度来承受。

  这篇寓言的寓意是:厄运能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6、品味语言

  《白兔和月亮》的语言很精美。例如:“慧心”、“风韵”、“闲话”、“绷”等用词很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这个部分可让学生自己来从课文中找出好词好句。

  7、总结。重申两则寓言的寓意,以及人们对待祸福的正确态度。

  8、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2)、摘抄有关厄运、苦难的名言警句。

  9、板书设计

  人生寓言

  周国平

  寓言: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

  白兔和月亮 落难的王子

  寓意: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 厄运能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无穷的得失之患。

  启示:人们应该以正确的态度看待福祸。

《寓言》教案6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他人听。

  【重点】

  认知生字。

  【难点】

  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俺们以前学过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儿歌、古诗。但你读过寓言吗?寓言就是用短小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俺们就来学习27课的两个寓言故事,板书课题:寓言两则。

  1、用部首查字法查“寓”:

  ⑴认读字音。

  教师手指题目问,这四个字中哪个不认知?生指出,并查字典加音,指名读,其他生跟读,再指各读。

  ⑵积累新词“寓言”、“寓意”。

  ⑶借拼音认读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寓言:是借故事来说明道理的一种文章。

  寓意:是寄托或隐含的意思。

  2、本课的两则寓言讲故事,各说明什么道理?请大家读读课文吧!

  二、初步感知,认读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小组讨论,两则寓言中选一则自学),要求:

  ⑴读准字音。

  ⑵说说这两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3、同学预习,老师指导。

  4、同学汇报自学情况:

  ⑴检查第一则:

  指名读生字,读不准请同学帮助。

  指名读带生字的句子。

  《揠苗助长》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揠苗助长》中的人的方法是什么?

  ⑵检查第二则:

  方法同上。

  过渡:假如大家肯努力,用心学。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三份礼物,分别放在三层楼房的三个房间里,你们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想)那大家快点练一练吧!

  三、送礼物

  1、幻灯打出第一份礼物是个玩具熊。

  要求:先默读词再读带点字音。

  ⑴寓言焦急盼望喘气总算白费一大截

  ⑵守株特兔窜出来撞树桩从此丢下锄头肥

  2、第二份礼物是,机灵猴:俺会说。

  要求:理解词义,找出本词的句子读一读并说一说意思。

  ⑴盼望焦急地自言自语终于一直筋疲力尽揠苗助长

  ⑵忽然窜出来撞死又肥又大乐滋滋地从此丢下

  3、第三份礼物是,美丽的孔雀:俺会读。

  要求:读准字音(可选一段读,可全读,读好)

  ⑴同学练读。

  ⑵小组内指名读,读的不准的地方,同组同学协助直到读好为止。

  四、小组合作讨论

  1、默读课文:

  同选一则寓言的'小组交流自身的阅读体会。

  2、朗读课文:

  学当老师,给另一组的同学讲你学的寓言。

  五、大组互讲,互学寓言,体会寓意(形成擂台赛看哪组学的好)

  1、看图讲故事。

  2、读文中带讽刺性的句子。

  六、作业

  想想实际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认读生字(卡片)

  二、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写正确:

  “丢”字是上下结构,中间的竖不能与下边的撇折合写成一笔。

  “焦”字的上半部是四横,不能少写一横。

  “算”的中间是“目”不是“日”。

  “费”字上面的“弗”要先写“弓”字。

  2、写美观:

  “守”字的横不要超越“宀”。“丢”和“算”二字的下面的横却要与写长。“费”字上边的“弗”应尽量写扁。

  3、描红。

  三、读读想想

  幻灯逐次出示三个句子:

  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种田人丢下锄头,整天在树桩旁边等着。

  读一读句子,去掉带点的词,句子的意思和原来一样吗?

  (让同学感悟句子表达的具体性和准确性)

  四、朗读竞赛

  两组竞赛朗读。

  五、你想对种田人说什么?

  六、拓展运用

  从文中找出你新学的词语誊写在词语积累本上。

《寓言》教案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伊索寓言集》及其作者。

  2、了解《伊索寓言集》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通过导读,让学生学会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教学重点]

  要让学生在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过程中体会和享受读书的乐趣,开拓自己的视野。

  [教学难点]

  要有后继活动,深化读书效果。

  [课前准备]

  通读《伊索寓言集》,了解其内容,知道伊索寓言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授课类型]

  阅读课

  [教学时间]

  2XX年10月22日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读引路,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熟知的《龟兔赛跑》、《谁的本领大》、《狼和小羊》、

  《狐狸和乌鸦》都出自《伊索寓言集》,你能不能选其中的'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

  2、简介《伊索寓言集》及其作者。

  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他机智幽默,聪颖

  过人,在儿童的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

  《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内容题材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3、认真阅读《导读》,想想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二、明确读书要求,制定读书计划:

  1、《伊索寓言集》有许多版本,选择合适自己的一本进行阅读,要持之以恒,读完整本书。

  2、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如果是自己的书,可以在书止圈圈画画,也可以在书上随手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如果是借来的书,就要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作记录,也可自制读书卡片,抄写点明故事寓意的语句,采用多种方式留下自己的读书思考痕迹。

  3、制订读书计划,坚持每天必读,根据自己的情况规定一个时间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整本书读完。

  三、后继活动,深化阅读效果:

  在全班同学都读完《伊索寓言集》后,组织学生交流心得体会,联系具体故事谈谈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心得及启示。

  今日作业设计

  一、制订读书计划。

  二、按所订计划持之以恒阅读《伊索寓言集》,并留下自己的读书思考痕迹。

  [板书设计]

  我读书

  我快乐

  阅读《伊索寓言集》

  持之以恒

  读完全书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制订读书计划

《寓言》教案8

  学习目标

  ①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无能为力”等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③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课前准备

  ①查阅有关扁鹊的资料。

  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赢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们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

  多媒体出示句子: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学生可能说:知道飞卫和纪昌都是射箭能手,知道纪昌是飞亚的徒弟,并且他能百发百中。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飞亚是怎样教纪昌的,使他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要想解开心中的疑问,我们就来读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我想,你不仅会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还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①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②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

  ③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交流讨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①指名读课文,注意指导学生读正确字词句。

  ②汇报纪昌怎样学射的,指导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纪昌想学习射箭,向飞卫请教。飞卫让他练眼力,先练眼睛盯着一个目标,一眨不眨,后练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都照做了后,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③讨论疑问和交流启示。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疑问: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可适时引导,让学生从多角度体会故事的寓意。

  a.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

  小结: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本领,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领,就要先练眼力。要想掌握骑车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滑冰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操作电脑本领,就要……;要想掌握……,就要……。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b.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

  c.出示句子,让学生有感情朗读,并说说有什么体会。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小结:看来,对学习来说,好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一是读好老师飞卫的话,要读得清楚明白。二是要读好纪昌的.做法,通过“躺”“睁大”“注视”“每天”“聚精会神”“盯”等词语,读出他的认真和虚心。三是要读出纪昌练习眼里取得的非凡成绩──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要读出夸张的描写。

  ●识字、写字、写词

  ①识字:妻、虱。

  ②写字、写词。指导重点:“昌”不能写成“冒”。“妻”把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女”连起来。“刺”左半部是“朿”不是“束”。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射箭能手纪昌,这节课再来认识一位著名人物,他是谁,又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呢?

  多媒体慢慢播放故事或教师介绍扁鹊其人。(略)

  师: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啊。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被人们厂泛传颂。因为故事虽然简单,却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①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②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练习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③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写下自己所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

  ●交流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①指名读课文,注意指导读好“蔡桓公、敷烫、骨髓”等词和第六自然段中扁鹊说的话:“皮肤病用热水敷……”

  ②指名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③交流讨论。

  a.交流学生的疑问。

  学生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扁鹊是有名的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结合学生的疑问,结合讨论,体会蔡桓公根本没有觉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鹊的话;而扁鹊出于医生的医德才一次又一次去提醒蔡桓公治病,当他觉得自己无法治疗时,跑到秦国,是出于自己安全的考虑。

  指导学生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要结合揣摩他们的心理读来读。扁鹊的话要诚恳耐心。

  如:扁鹊第二次来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他心里会怎么想?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他心里会想什么?

  “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蔡桓公会怎么想,怎么说?

  “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此时浑身疼痛的他,又会怎么想呢?

  b.交流受到的启示。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适时点拨:蔡桓公怎样才不会死呢?本来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使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固执己见等道理。

  c.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什么?也用一两句话写下来。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对话》。

  ●认读生字;抄写字词

  对比记忆:“肠、烫、汤”的字形,写正确。睬:右半部撇下不要写成“米”。蔡:“祭”的第五笔是“フ”第六笔是捺。

《寓言》教案9

  【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寓言的含义。

  2、正确把握对人生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际遇。

  3、感受优美的语言,模仿文章美的表达。

  【学习重点】

  1、理解寓言的含义;

  2、学习文章精美的表达。

  【课前准备】

  1、查阅资料,扫清文字障碍。

  2、预习课文内容,思考寓言的含义。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人们的生命历程中,得与失始终伴随我们一生。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比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以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态度?寓言《白兔和月亮》就是一面透明的镜子。

  二、简介寓言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三、整体感知

  1、这则寓言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2、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为什么会有得失之患?

  4、这则寓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四、体味感知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你认为哪个词语你最有感触,认为用的最好?请找出来,并谈出自己的感受。

  五、探讨研究

  1、本文有两次转折,请你找出来,并分析这样的写法有何好处?

  2、白兔最终要求诸神之王撤销这个决定,说明了什么?

  3、这则寓言提到人类有怎样的讽刺意义?

  六、拓展延伸

  1、拥有财产就一定会有得失之患吗?

  2、我们可以从白兔身上学到些什么?

  3、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会有得失之患?原因是什么?

  4、我们应该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标?

  七、巩固练习

  课文下的习题

  第二课时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坦然面对人生的得与失,正确把握好人生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国有句俗语“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与困难同行的,甚至要与挫折和灾难打交道。因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另一则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我相信同学们会有一种别样的收获。

  二、整体感知

  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不仅在主题思想上令人发省,而且在情节安排上也值得我们学习,具有普遍的意义。通读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三、思考品味

  1、“我”在情节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2、“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到我的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四、问题探究

  1、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便偏故事情节有何用意?王子落难你认为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3、“我”是王子落难的见证人,然而,当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这说明了什么?

  4、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5、只有落难后才会变得坚强,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五、拓展延伸

  与《白兔和月亮》进行比较阅读:

  1、在主题上,两片语言都是些人生态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则主要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后则写人受难后的状态。

  2、在情节上,都采用了寓言的形式。然而前则寓言味道比较浓些,后则更像是事实。

  3、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是叙事为主。而前则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后则重在叙事。

  六、体验反思

  1、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我们应怎样对待?

  2、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

  3、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悲大喜的事情也不是很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坚强的意志?

  七、教师小结

  同学们,学习了两则寓言,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很多人生启示。我们知道了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八、巩固训练

  1、完成“研讨与练习”。

  2、作文训练:《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长》。

  【课后记】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两项创新性学习:一由同学们自编自演课本剧,加深学生们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二组织学生进行小范围内的辩论赛,辩题是《逆境一定成才》,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学生们快速反应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寓言》教案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反复研读课文,探讨理解文章主旨。

  2.深入领会作者对寓言新颖独到的见解。

  3.认真揣摩文中意蕴深刻的语句。

  4.积累词语:信而好古、衣锦还乡、高超出世、卖弄风雅、屈尊下顾、坐井观天、恼羞成怒、各得其所、相安无事。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发现和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逐步具有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获取新认识的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自觉做一个文明诚信的社会人。

  ●教学重点

  1.理清思路,探讨文章主旨。

  2.结合语境,理解难句含意。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为什么说古代是“小孩子”,现代是“老年人”。

  2.探讨作者引用九则寓言故事阐发的新观点、新看法。

  3.认识作者与卢梭观点提出的各自角度。

  ●教学方法

  1.问答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教师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疑难,如对课文中含意深刻语句的解读)

  2.讨论法。(如对“教学难点”中的几个问题的解决,尽量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培养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寓言》教案11

  目标

  1.理解故事,进一步了解作品中动物的特点。

  2.知道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自己的优点要看到,别人的优点也要看到。

  准备

  猴子、狗熊、大象、鳄鱼、蚂蚁卡片5―6套。

  过程

  1.说说这些动物。

  ――教师出示猴子卡片,请幼儿说一说喜不喜欢猴子,说出喜欢或不喜欢的原因。

  ――把准备的动物卡片分别发给每一个小组,请他们讨论:喜不喜欢这些动物,为什么?

  ――每组幼儿派一个代表说一说自己组的讨论结果。

  2.听听动物夸自己。

  ――刚才你们说了自己喜欢这些动物的哪些地方,动物们也知道自己的优点。我们听一听它们是怎么夸自己的`。

  ――讲述故事,并按故事情节中的先后次序将动物呈现在黑板上。

  ――这些动物夸自己有什么特点?它们看别人呢?

  ――教师小结: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夸自己的优点是对的,但是夸自己时不能把别人说得什么都不好。

  3.夸夸自己和别人。

  ――请幼儿夸夸自己的优点,同时也夸夸别人的优点。

  建议

  最后一个环节可根据幼儿自信与不自信的情况,引导幼儿选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如“我学会了跳绳,XX小朋友也学会了,我们跳得很好。”或“XX小朋友会讲故事,我也会讲故事。”要注意鼓励那些不自信的幼儿,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长处,从而树立自信。

  附:夸自己

  有一天,一位医生来到森林里。他让动物们说说自己的长相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他可以帮助动物们变得漂亮起来。

  医生让猴子先说。猴子说:“我对自己的长相很满意呀。我和人一模一样,有四肢、有五官。我还比人多一条漂亮的尾巴呢。你们瞧,狗熊的长相才不好看呢。他长得肥肥胖胖,又蠢又笨。”

  狗熊说:“什么呀,我的长相一点都不难看。我比猴子长得壮,我的力气也大呀。大象才难看呢!你们瞧瞧,大象的身子那么大,可是他的尾巴那么短那么小,好像长了一条猪尾巴,大象的耳朵那么大,鼻子也长得不像样子。”

  大象听了很不高兴,他生气地说:“我的鼻子、耳朵和尾巴长得很好看,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请我去当滑梯呢。要说身体吗,鲸鱼才是长得太大太蠢呢。”

  鲸鱼也生气了,他喷出一股水,高高地冲上天空。他说:“我是海里最大的动物。最厉害的鲨鱼看到我都逃得远远的。没有那么大的身体,鲨鱼会怕我吗?你们瞧,蚂蚁才长得不好看呢。蚂蚁长得那么小,让人看不清楚,一脚就把他踩扁了。”

  蚂蚁虽然长得小,可他从来不觉得自己长得难看。蚂蚁说:“谁说我长得不好看呀。猴子才真的难看呢。猴子说他和人长得一样,人的身上可没有那么长的毛呀,还有那么难看的红屁股,人也没有呀。”

  动物们夸了一通自己,批评了一通别人,很开心地回自己的家去了。

  医生没什么事可干,也回家去了。(根据拉封丹同名寓言改编)

《寓言》教案12

  教学目的:

  1、理解寓言的含义。

  2、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3、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重点:

  1、理解寓言含义。

  2、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难点:理解寓言的含义。

  教学方法:导读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录音机

  计划课时:2

  备课时间:9月15

  上课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白兔和月亮》

  1、介绍寓言。】

  2、解读寓意。

  3、引导学生自相对照,把握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解读寓意。

  2、引导学生自相对照,把握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解读寓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人们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与失将会伴随我们今生今世。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当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镜子。 .

  二、介绍寓言

  三、朗读

  四、整体感知

  1、感知内容。

  (1)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掌握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完整地复述课文。)

  (2)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了解身份的改变对于心态的影响。第一问,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相关词语回答。)

  (3)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为什么会患得患失?

  (理解占有欲在作祟。)

  (4)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五、感知语言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赏析。例如,“慧心”“风韵”“闲适”“绷”等用词很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除让学生分析上述词语的妙用之外,还可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有关的词句再作分析,并让学生试着仿写。

  六、问题研究

  1、找出故事情节中的两次转折。

  2、白兔最终要求诸王之神撤销决定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3、这则寓言提到了人类有什么含义?

  (寓言的讽刺意义。)

  4、讨论:拥有财产就一定患得患失吗?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

  七、自我反思

  1、我们应从白兔身上学到什么?

  2、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3、我们应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

  八、作业:1、完成“研讨与练习”相关作业。

  2、预习《落难的'王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落难的王子》

  1、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2、与《白兔与月亮》比较阅读。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给大家讲过,大凡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好生活中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还要告诉大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难、挫折甚至灾难打交道。对此,我们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它可能给我们带来足够的警示。

  二、朗读、默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

  1、这篇寓言说了个什么故事?

  要求学生熟练地复述课文。

  2、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句子。

  3、“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

  (线索人物。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

  4、“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这是叹息者未经磨难的一种虚妄的假设。其实未必如此,假如灾难真的落到了人们的头上,谁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示了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

  四、问题研究

  1、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开始很脆弱,后来坚强起来。原因:一是他经历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厄运所吓倒,挺了过来。)

  2、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编排情节有何用意?

  让学生理解作者设置这样的极端情节的典型意义。

  3、“我”是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到的“我”的头上,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

  (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诉读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

  4、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王子落难的故事还会不断发生,而旁观者的叹息也将无限循环地延续下去。只有经历厄运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的头上,谁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一——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5、只有落难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启发学生辩证地来谈,谈透彻,让学生接受挫折教育和人生观的教育。

  五、与《白兔和月亮》比较阅读。

  1、引导学生辨析: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训练学生的赏析能力。

  2、学生可自由评说。

  3、小结:

  (1)在主题上,两篇寓言都是写人生态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落难的王子》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

  (2)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写“好事”可以变为坏事;《落难的王子》写“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决定于当事者的思想观念。)

  (3)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浓些,而《落难的王子》写得更像是事实。

  (4)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以叙事为主(这是叙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叙事的基础上,多有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落难的王子》则重在叙事。

  六、体验与反思

  1、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此我们应怎样面对?

  2、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是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的。

  3、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喜大悲的事毕竟不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

  七、小结:我们学习了两篇寓言故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应当怎样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八、作业:1、完成“研讨与练习”剩余部分。

  2、作文训练:《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长》

《寓言》教案13

  【教材分析】

  第九课寓言两则包括《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两则寓言故事。这两则寓言都出自《战国策》。《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南辕北辙》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别人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辕”是古代车马前面的两根车杠;“辙”是车轮走过之后,路面压成的痕迹。人们用“南辕北辙”这句成语,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也就是“背道而驰”的意思,含有讽刺、批评的意味。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盘缠、硬要”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在学生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亡羊补牢》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寓言有什么特点?(“寓”:寄托,“言”:讲道理。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某种事的文学作品。)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4、今天我们学习《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两篇寓言其中的一篇。

  5、板书课题:亡羊补牢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2、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3、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学习生字词。

  “羊圈”的“圈”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juàn”,它的另外一个读音是“quān”。

  “窟窿”的“窿”本音是lóng,在“窟窿”这个词里读轻声。

  4、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亡羊补牢》讲了一件什么事?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他后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四、读中感悟,理解寓意

  1、小组合作学习,掌握故事内容。

  师:为什么养羊人的羊丢了一次又一次?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画出第一次丢羊的原因,用“﹏”画出丢羊后养羊人和街坊的表现。

  2、交流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3、交流养羊人和街坊不同的表现。

  师:读了两个人的对话,在语气方面你们有没有好的建议?

  (引导学生体会养羊人的毫不在意、满不在乎。街坊的关心、着急、诚恳。)

  4、为什么狼有第二次机会钻进羊圈?

  5、养羊人还会丢第三次羊吗?

  6、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及时改正),就(来的及)。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

  7、通过养羊人这个故事,你们知道了一个什么道理?(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并不算晚。)

  五、联系实际,说话训练

  读了这则寓言,你有什么想说?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我想对养羊人说;第二层:联系实际,我想对身边的人说。(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六、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

  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七、指导书写

  1、观察。仔细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认为难写的地方,提醒大家来注意。

  2、重点指导。

  “窿”的右下部分,要提醒学生不要少写一笔。

  “缠”是翘舌音,右边容易写成“厘”。

  “叼”字右旁的笔顺是先写横折竖钩,后写一提,不要写成“撇”。

  “悔”的左边是“忄”,不要写成“十”,它的右下方是“母”字,不要把两点写成竖。

  就小朋友们提出的难点,老师进行指导,其他字对照田字格自己写。

  3、学生练写。

  4、评价,自评,互评相结合。

  八、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生字词。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寓言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使他懂得故事蕴含的道理。

  3、收集并阅读寓言故事。

  第二课时

  《南辕北辙》

  一、激趣导入

  1.活动:老师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师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

  2、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解题:“辕”是古代车马前面的两根车杠;“辙”是车轮走过之后,路面压成的痕迹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南辕北辙》讲了一件什么事?

  4、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南辕北辙”是讲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别人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

  三、熟读自悟,理解寓意

  1、采用多种形式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你认为要到楚国去的.那个人怎么样?说明理由。

  3、这个人真的很笨吗?他是不是蛮不讲理的人?他的理由是什么?

  A、学生自由读书,找找坐车人的理由并划出有关句子。

  B、师指名回答。(马好,路费多,驾车人技术好)

  C、出示坐车人与朋友的对话。学生自己读,边读边琢磨:朋友是怎么问话的,坐车人又是怎样回答的?

  D、填补文本的空白:为人物的对话加上恰当的提示语,体会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心理。加上提示语再指名读对话。

  E、师请两名同学现场上台来表演,一人扮演坐车人,一人扮演朋友,教师帮助叙述。在两名同学读的过程中,教师对不同人物的语气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F、课文读到这里,这个前往楚国的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愚蠢、好笑、自以为是、不听别人的劝告)

  4、这个人到底能不能到楚国?说说自己的理由。

  5、假如你是这个楚国人的朋友你会劝他吗?怎样劝?同桌、小组表演。

  6、出示课文最后一段:齐读这段话。

  7、此时,你面对如此愚蠢的坐车人,你想说些什么?

  8、揭示寓意。

  四、拓展延伸

  1、早在2300年前,魏国的大臣季梁就用这个南辕北辙的故事劝说魏王打消了企图依靠武力攻占赵国的念头,想不想看看?

  2、欣赏故事《南辕北辙》,了解整个故事的历史背景。

  3、魏王是个聪明人,当他听了南辕北辙的故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立刻接受了季梁的劝告。其实,别说在2300年前,就是现在,我们身边还经常有人犯南辕北辙的错误,想想你见过吗?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见过的《南辕北辙》现象。(如:某食品质量不过关,却通过精美包装去吸引顾客,耗费人力、物力也没能提高购买率。)

  4、总结:著名的儿童文学家严文井先生对寓言有过这样精粹的描述:“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你转身离开时,却突然变成一个哲理,严肃认真。”课下我们应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从这些小故事中,明白为人做事的大道理。

《寓言》教案14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 ,了解寓意。

  2.了解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3.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

  4.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

  2.了解 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难点:

  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激发学习了解古代文化的兴趣。

  教学方法:

  在熟读的基础上,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学习,读懂课文大意,学习文中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创设情境,共同探讨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目标:学习《郑人买履》,理解意思,体会深刻的寓意。

  一、检查预习

  1.查阅课外资料,掌握文学常识

  提示:①准备以前学过的一两则寓言并能口述出来

  ②查找作者及寓言出处的相关资料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度其足( )吾忘持度( )遂不得履( )( )

  契其舟( )

  二、 导入新课

  1.我国寓言故事很多,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如:掩耳 盗铃、拔苗助长等)

  2.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较深的道理,以进行劝喻或讽刺;常用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手法。同学们,今天开始我们一起学习另外两则寓言:《郑 人买履》和《刻舟求剑》,相信大家一定能明白更多的道理。

  3.介 绍作家、作品:

  韩非:战国后期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 。曾与李斯一起受学于荀子。因见韩国日益削弱,上书韩王,力主修明法制,富国强兵,韩王不听,退而著书十万余言。书传至秦国,秦王大为赏识,于是发兵攻韩,迫使韩国送韩非入秦,入秦后,因李斯等人陷害,韩非被拘入狱,后被李斯毒死于狱中。

  《郑人买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子》是战国韩国贵族韩非所著,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

  方法指导:文言文,学习文言文要先把语句读通顺,再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然后讲寓言故事,明 白其中的道理,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三、范读正音

  1.老师范读(注意字音、朗读节奏、重音、语调)。学生找出应注意的字音和字型。

  度其足 ( duó ) 吾望持度( dù ) 履 ( lǚ ) 遂 ( suì ) 宁( nìng )

  2.学生散读(两遍,体会朗读节奏,了解大意)。

  郑人/有欲买履者。(主谓之见停顿)

  而/置之其坐。(关联词前后的停顿)

  何不/试之以足?

  3.老师再读(纠正字音和朗读节奏、重音、语调。)

  4.学生齐读(要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之情和回答别人时的执迷不悟的神气,另外别人问话应表现出疑惑之情。边读边注意事物的发生和发展)

  四、合作翻译

  方法指导:文言文学习,在笔记本上抄写原文,抄一行空三行,字间距稍微大一点,学习时,便于整理记录。整理时间已用不同颜色的笔。

  示例:

  郑 人 有 欲 买 履 者

  欲(且):想要,打算 。

  履(lǚ)鞋子

  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

  1.圈划重点的文言词(履、度、坐、之、操、反、及、遂、宁、无、其、以)

  A、 独立学习,看课文注释查工具书。

  B、 合作学习,四人小组疏通文字

  C、 老师巡回释疑。

  D、 小组汇报

  E、 教师讲解重点、难点(师生讨论)

  (1) 操、持、取的意 义

  (2)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3) 宁信度、无自信也

  2.重点语句

  (1)郑人有欲买履者, “定语后置”句,现在顺序应为:有欲买履( 的)郑人。

  (2)宁信度,无自信也。 倒装 句,实际上为:“宁信度,无信自也。”

  3.反馈交流

  (1)找出句中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① 置之其坐 ( )

  ② 反归取之 ( )

  (2)请指出“之”在下列词语中的意思

  ① 置之市( )

  ②而忘操之( )

  ③何不 试之以足( )

  (3)翻译句子

  ①何不试之以足

  ②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③宁信度、无自信也

  4.复述故事,准确翻译,做到字字落实。

  5.学生整理翻译,师巡回检查学生的整理方式。展示整理得好的笔记。

  五、质疑交流

  1. 构建画面

  事情的起因:欲买履,度其足

  事情的经过:至之市——已得履

  忘持度——反归取之

  事情的结果:市罢,遂不得履

  2.结合《郑人买履》中能反映那个买鞋的郑人思想性格的语句,说一说你认为买鞋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寓言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

  示例:《郑人买履》中的买履者是一个十分死板,固执的又愚蠢的人,文章在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之后,用“至”、“忘”、“反”、“取”等动词,勾画了买履者相信量好的尺寸,不相信自己脚的愚态,当别人问他“何不试之以足”时,他“宁信度,无自信也”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作者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3.理解文章寓意

  (1)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示例:从郑人相信尺码的角度来看,其寓意在于告诫人们做人做事应从实际出发,不应固守习惯、墨守成规。

  从郑人返家取尺码的角度看,其寓意也可理解为遇事不可太机械,而应随机应变,灵活机动地处理各种变化的问题。

  (2)明确寓意:说明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讽刺那些做事不注意从实际出发,教条主义的人。

  六、自主小结

  通过这则寓言的学习,我知道了做人做事应从实际出发,不应固守习惯、墨守成规,而应随机应变,灵活机动地处理各种变化的问题。同时我也了解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七、反馈练习

  展开合理想象,扩写《郑人买履》的故事

  八、布置作业

  1.在笔记上整理本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和特殊句式。

  2.背诵这一则寓言。准备《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板书设计:

  郑人买履

  《韩非子》

  事情的起因:欲买履,度其足

  事情的经过:至之市——已得履

  忘持度——反归取之

  事情的结果:市罢,遂不得履

《寓言》教案15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的有关文学常识。

  2、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合理的想像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

  1、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2、联系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合理的想像能力。

  2、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想象法教学用具:导学案

  课时安排:一课时

  预习案

  一、资料助读:

  1、寓言及其特点: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拟人化的生物、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简介伊索:

  伊索被后人誉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寓言家,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伊索,相传伊索原来是奴隶,后来获得自由,他善于讲寓言故事,讽刺权贵,终于遭到杀害。《伊索寓言》是后人托伊索之名收集整理的希腊寓言故事。《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

  二、扫清字词障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赫拉 ( )宙斯( )庇护( )饶头( )

  2、解释下列词语:

  爱慕虚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庇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凡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懂课文:

  1、了解《伊索寓言》。

  2、了解故事大意。

  四、我的疑惑:

  探究案

  一、 梳理情节:

  1、朗读课文,概括这则寓言的故事内容。

  2、思考: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3、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4、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说明了说明?

  5、结果令赫耳墨斯满意吗?他值得同情吗?

  二、感受人物:

  1、说说寓言中刻画的赫耳墨斯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三、探究寓意:

  1、请从不同角度谈谈对寓意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这则寓言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发或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续编情节:

  赫尔墨斯听说自己的雕像当饶头只作白送之后,他的心情神态会怎样?他会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我的`感悟与收获:

  训练案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朝狮子脸上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却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这个故事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解释下列词语,并说说他们的表现作用。A.较量较量: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语表现出蚊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情。B.凯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表现出蚊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情。2.“要说不是这样”中的“这样”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3.用自己的话概括蚊子战胜狮子的主要原因是_ ____________。4.文中在描写蚊子叫声时用了两个不同的词,分别是_______、__ ______。5.“你并不比我强”和“我比你强得多”分别是________句和___ ____句,从句子的语气上来看,第_____句比第 _____句强。6.文中写狮子与蚊子的“战斗”时主要运用了( )和( )的描写手法。A.对话描写B.语言描写C.动作描写D.神态描写E.心理描写7.在文中最后一节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根据以上学习寓言的方法自学<<智子疑邻>>与《塞翁失马》。

【《寓言》教案】相关文章:

寓言的教案01-05

《寓言》的教案08-24

《寓言》教案07-31

【荐】《寓言》教案01-14

《寓言》教案【热】01-14

《寓言》课堂教案01-09

人生寓言的教案01-12

坐井观天寓言的教案01-13

【精】《寓言》教案11-21

《寓言》教案【热门】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