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教学反思

时间:2022-12-15 14:11:58 寓言 我要投稿

寓言教学反思(通用15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寓言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寓言教学反思(通用15篇)

寓言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在学校组织的“双优课”评选活动中,展示给校领导和老师们的。我亲切、谦和的教态赢得了老师们的赞许,同时对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我非常满意的是学生们的表现,学习兴致高涨,参与意识强烈,发散思维活跃、学习效果良好。一节课的教学安排,老师可以精心准备,但课上的突发事件(与教学活动相关的或是无关的),往往让老师始料未及,怎样巧妙的处理好,就要看老师的应变能力,和多年的教学经验。继而就本课书的教学,发表几点不成熟的见解:

  1、目标明确,方法落实:

  了解故事,读懂寓言所蕴涵的道理,这既是寓言学习的主要目标,也是寓言学习的方法,老师把学习的目标与方法清晰地教给孩子,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扎实进行,落实有效。从题目激趣导入,探究“寓言”的意思,以关键问题为切入点,引导理解故事内容,感悟寓言的道理,并创设平台,多次引导学生把读懂故事内容与感悟故事蕴涵的道理交织深化,使目标的落实到位。

  2、循环反复,螺旋深化:

  简单的环节,训练却绝不简单,训练在反复中提高。

  第一,教学中多次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生字词的学习:在课文中整体认读、在具体的语句中读准确、在探究中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反复的认知重现,对孩子学习掌握生字是积极的,

  第二,读故事,悟出道理,却没有“到此为止”,而是多次的相互碰撞:读故事,体会人物的心理;懂道理,找语句体会;创设口语交际训练平台,把故事与道理相融合,每一次的碰撞都是一次深化提升。

  3、结合教材特点,选择学法,但切入点的问题缺少讨论的价值:

  这节课环节清楚紧凑,老师以“问题:养羊人两次丢羊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先自己在文中找,再在小组里交流。还有就是老师对养羊人有一种评价,不知对不对,待你们解决完第一个问题后告诉你们,帮我分析一下。”为切入点,引导孩子读故事,在生生的合作学习和师生的交流探究中,巧妙的使孩子读懂了故事,体会了寓意。这种探究合作学习在此运用得如此自然与高效。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过程与方法”,但是我觉得作为切入点的问题过于简单,因此关于这个问题的小组讨论的意义不大。

  4、教学无小事,更应关注细节:

  课后,学生向我指出课堂上我出现的问题,例如:甲同学在读“则”时,发音不准,我没有及时纠正;乙同学在对养羊人评价时,说了一个同学们不理解的成语,教师忽视了这一环节,含糊而过,给同学带来了学习上的阴影。这些只是学生给我提出的,可能还有一些细节出现了纰漏,作为“当局者”的我也没有意识到,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悉心聆听、快速分析、及时指出。

寓言教学反思2

  《寓言两则》教后小记

  与凌云版主和三备的许多老师一同研备,对寓言的教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突然产生了成都大学的陈大伟教授所说想上课的愿望,想尝试一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到底效果如何。自己最了解自己,也最了解我们的学生,到底会是怎样一种情形呢?就在这样的忐忑与期待中开始了我的寓言尝试课。

  要突破的难点:

  因为第一课时只是侧重于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基本了解两则寓言的主要内容,然后就是写字,这样,我的第二课时任务还是比较重的,既要精读感悟,又要理解寓意,还要拓展延伸,对于一项比较慢节奏的我,是一个挑战。要在40分钟之内,尽可能地完成预定目标。

  最大的收获:

  呵呵,这个大家可能意想不到,就是第一次独立地按照自己设计的教学环节,设计制作课件。因为我们学校的电脑老师是半路出家,又忙于教学,我们的教室也没有多媒体,所以,这方面我们接触的少,上公开课基本就是从网上下课件,然后改一改。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必须做一些课件,这样,就开始了基础的尝试。虽然只是一些文字处理,但是还是颇感骄傲的,从文章的呈现,揭示的寓意,到来自寓言的成语的出示,补充阅读,用起来比较得心应手,感觉美美的。

  目标达成情况:

  预设三个目标,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各一个。

  目标:

  1.关于寓意的理解,大部分学生都能够领悟故事蕴含的寓言。2.了解了寓言的基本特点。3.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可急于求成以及双方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的道理。

  难点: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与两则语言类似的事例。

  应该说,三个目标完成的还不错,对于教学难点的把握,感觉只有小部分学生能够结合生活讲一讲,其中,有的孩子举例说,小偷只顾着在人群中偷东西,却没有料到身后正有便衣警察等着他。受这个孩子的影响,又有一个男孩子说两个小偷因为分赃问题展开争论,正好被警察抓个正着。大家更多的是针对第二个故事举的例子。之所以这样,我想是由于我的原因。因为在学习完《鹬蚌相争》之后,我给孩子出示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成语,让孩子总结了这个故事蕴含的道理,然后就接着出示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并用电子白板出示了这个故事,让学生感悟只顾眼前利益,往往会让他人得利,所以,学生举的例子也是跟这个有关。但我提示生活中有没有跟宋国的农夫一样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得更糟的例子时,孩子们都感到为难。于是,我给孩子举了两个例子,比如,急于完成作业,书写潦草,然后被撕掉重写;炒菜时嫌火慢,把煤气开得很大,结果把菜炒糊了。在我的提醒下,有的孩子举了类似的例子,这让我觉得学生的思维没有打开。

  我想,如果教学完第一个寓言之后就让学生举例,当时学生大脑正处于兴奋状态,思维可能更开阔一些。在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候,学习最投入的时候,联系生活实际举例效果可能更好些。

  高潮部分:

  1.在品读《揠苗助长》表现农夫急性子的语句时,学生感情把握非常充分,文章读得非常有味道。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孩子能够把句子读得有感情,读出语文味,这个过程,就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品味,消化,吸收,今天同学们表现非常好。

  2.关于“一棵一棵”的争论。这是我预先没有想到的,当我问到为什么“一棵一棵地往上拔”?有的孩子说他有耐心,我就追问了一句:“同学们刚刚说他是急性子,这会儿他怎么又这么有耐心了?”有的孩子说,他既性急,又有耐心。(显然没有理解)有的孩子理解就特别好:“他想让禾苗快点长高,所以一棵一棵往上拔,觉得虽然累,但也值得!”这样一辩,孩子对农夫急于求成的心理感受更深了。不过,觉得我少说了一句话,应该点一下,这里的耐心是反衬他的心急的。因为觉得学生有些纠缠不清,想急于往下进行,当时表述可能也不是十分清晰,估计有的学生还是会有些糊涂的,自己也犯了急于求成的错误。

  3.关于寓意的揭示。虽然孩子们没有总结的那么准确,但是意思完全表达出来了,比如:庄稼生长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能太心急;禾苗有它生长的方式,不能破坏它;提到了“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等等。再如第二则寓言,我们谈到了“退一步,海阔天空。”在这样的交流碰撞中,寓意的揭示水到渠成,教师再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学生理解了,记忆也更深刻了。

  3.当出示《狐狸和葡萄》、《苍蝇与蜜》两则寓言,让学生比较寓言的特点时,学生说出了三点:

  1)寓言都包含一个深刻的道理;

  2)寓言里的人和动物都有点笨(傻);

  3)寓言的内容都比较简短。

  对寓言的特点把握还是非常准确的。

  遗憾:

  1.没讲透的部分:

  在学习完《鹬蚌相争》之后,出示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让孩子们分别说了一下螳螂、蝉、黄雀、吴国的眼前利益和身后祸患,但是却忘记让孩子比较一下,这两个故事也是略有不同的,鹬蚌是为了眼前的利益各不相让,让他人得利;而螳螂、蝉、黄雀、吴王是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不存在不相让的问题。如果教学时稍微点一点,学生对这两则寓言理解更深刻一些,从孩子举的事例看,侧重于只顾眼前利益,而不是各自退让一步。这是考虑不周的地方。

  2.本来打算让孩子讲讲自己知道的寓言故事,因为时间关系,没有讲,这个环节可以删掉,放到练习八的成语故事里一起讲。

  3.时间分配不太均匀,《揠苗助长》用时略多,《鹬蚌相争》相对较弱。老毛病不能一下子改掉,已经好了很多,如果一节课容量特别大的话,是要有所取舍的。

  这两则寓言上完了,但是对寓言的研究刚刚开始,这个尝试也让我明白了:教学一组文章时,一定要取其精华,弃其枝末,延伸有度。一堂好课不应该只是四十分钟就结束,应该给孩子留下值得思考的问题,让孩子继续研究,学习,让四十分钟的学习无限延展。

寓言教学反思3

  《守株待兔》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最后一组课文的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上树而死的兔子,他就放弃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上树而死的兔子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比较深奥的道理。本着三年级语文教学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教学《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时,我以新基础教育理念为指导,主要通过在教课本知识的同时,也教给学生学习这类知识的方法程序结构,也就是把“两类结构”的学习和运用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揭题伊始,我就呈现学习方法,接着通过解题:“守株”、“待兔”,让学生很快地把握了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并巧妙地根据题目“守株”和“待兔”,让学生既快速又准确地理清了文章的段落。这种做法不仅化难为易,而且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获得了新知的方法,得到了积极主动的发展。然后通过设计的表格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想,自己填,最后归纳出寓意。这样就克服了传统教学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学生经历了这样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不但对新知识掌握得牢固,而且掌握了学习这类知识的方法程序结构。教学中我还努力地为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谈谈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并力求通过读作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意,受到教育。整个课堂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将课堂教学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获得健康主动的发展。

寓言教学反思4

  《揠苗助长》,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这则寓言情节简单,学生一读就能了解故事内容,但寓意比较抽象,这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为此,我认真研读了文本,寻找到了本课教学的关键所在,较好地引导学生悟出了深刻的寓意。

  在教学前,我努力思考应该怎么样教授,才能让孩子在短暂的课堂上明白这两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于是,边看书,边思考,就在自己手捧着课本想:这两个人的表现有趣极了,第一个人,看到自己田里的禾苗没有长高,好着急,于是自己认为想了一个“好”办法,“好”辛苦地将禾苗全部拔高,而自己认为的“好”结果却让禾苗全部枯死了,于是我们得出结论:这个人好愚蠢。哈哈,自己就用这几个好字,作为本节课的一条线,作为板书,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觉得学习好轻松啊!

  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划分《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故事的自然段,一共有4个自然段,按事情发展顺序讲明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我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用填空的形式:“宋国有的农夫,因为巴望禾苗___________,就把禾苗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帮助学生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并自然地概括了各部分的意思。

  然后自己提示学生,“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天边去看。说明他心里好——学生立刻会说焦急;我们接着分析课文,让孩子边读书边思考,当我写出“好”办法时,学生有不同意见了,于是我请同学们分析原因,有的同学说这个好办法实际上不好,因为禾苗都死了,有的同学说这是一个好办法,让禾苗长高了,于是我提醒学生注意好的双引号,很快同学就明白了是反语,是这个人自己认为这个办法好,而实际上办法并不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它问题都迎刃而解了。整节课在学生的激烈讨论中,在学生的哈哈大笑中度过,我们“好轻松”!

  第二篇寓言是《守株待兔》。这篇寓言故事对孩子很有教育意义,这是古人做的一件蠢事,对什么事情都存有侥幸心理,不会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夺。在学习中,我借鉴第一节课的良好效果,让学生用“真”来总结,部分学生很有悟性,从种田“真辛苦”到捡到兔子“真幸运”再到心里想:要是每天都能捡到一只兔子那该多好啊!“真敢想”到从此扔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真有耐心”再到天里长满了野草,庄稼全完了。“真可悲,真愚蠢”。我将课文交给学生自己,让他们一边读书一边总结,很快,学生就在一节课中度过了,我们就在这简洁的寓言中用简洁的语言总结故事,相信这节课一定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真是一节“真愉快真和谐”的课堂啊!

寓言教学反思5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赢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们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

  多媒体出示句子: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学生可能说:知道飞卫和纪昌都是射箭能手,知道纪昌是飞卫的徒弟,并且他能百发百中。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飞卫是怎样教纪昌的,使他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要想解开心中的疑问,我们就来读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我想,你不仅会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还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交流讨论,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相机指导读正确词句。

  2.汇报纪昌怎样学射的,指导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纪昌想学习射箭,向飞卫请教。飞卫让他练眼力,先练眼睛盯着一个目标,一眨不眨,后练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都照做之后,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3.讨论疑问和交流启示。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疑问:

  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可相机引导,让学生从多角度体会故事的寓意。

  (1)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

  小结: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一项本领,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领,就要先练眼力。要想掌握骑车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滑冰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操作电脑本领,就要……;要想掌握……,就要……。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2)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

  (3)有感情朗读。

  小结:看来,学习本领和好老师的指导与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读课文的2、3自然段。一是读好老师飞卫的话,要读得清楚明白。二是要读好纪昌的做法,通过“躺”“睁大”“注视”“每天”“聚精会神”“盯”等词语,读出他的认真和虚心。三是要读出纪昌练习眼力取得的非凡成绩──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要读出夸张的描写。

  五、识字、写字、写词

  1.识字:妻、虱。

  2.写字、写词。

  指导重点:“昌”不能写成“冒”。“妻”把上半部分与“女”连起来。“刺”左半部是“”不是“束”。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射箭能手纪昌,这节课再来认识一位古代名医,他是谁呢?

  多媒体慢慢播放故事或发下阅读资料,学生阅读,了解扁鹊其人:

  有一次,扁鹊和弟子子阳、子豹等人路过虢国,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很厉害,人们都以为他死了。为此,全国正举行大规模的祈祷活动,把国家大事都撂在一边。扁鹊得知后,前去为虢太子医治。扁鹊告诉国君,太子患的是“尸厥”(类似今天的休克或假死)。于是,扁鹊叫弟子子阳磨制针石,在太子头顶中央凹陷处的`百会穴扎了一针。过一会儿,太子就苏醒过来。接着,扁鹊叫弟子子豹在太子两胁下做药熨疗法。不久,太子就能坐起来。再服二十天的汤药,虢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

  生读短文回答:故事中主要讲的是谁,他是什么人?

  师: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啊。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并广为流传。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练习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3.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写下自己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

  三、交流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指导读好“蔡桓公、敷烫、骨髓”等词语和第6自然段中扁鹊说的话:“皮肤病用热水敷……”

  2.指名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交流讨论。

  (1)交流学生的疑问。

  学生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

  ①扁鹊是有名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

  ②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

  ③扁鹊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结合学生的疑问,结合讨论,体会蔡桓公根本没有觉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鹊的话;而扁鹊出于医生的医德才一次又一次去提醒蔡桓公治病,当他觉得自己无法治疗时,跑到秦国,是出于自己安全的考虑。

  相机指导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要结合揣摩他们的心理读好。扁鹊的话要诚恳耐心。

  如:扁鹊第二次来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他心里会怎么想?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他心里会想什么?

  “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蔡桓公会怎么想,怎么说?

  “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此时浑身疼痛的他,又会怎么想呢?

  (2)交流受到的启示。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相机点拨:蔡桓公本来患的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使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讳疾忌医,固执己见等道理。

  (3)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什么?也用一两句话写下来。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对话》。

  例文:

  跨越时空的对话

  我:蔡桓公,虽然你是国君,又快死了,我还是忍不住要说你两句:扁鹊是那样著名的医生,你怎么把他当庸医一样看呢?怎么怀疑他想显示自己的高明呢?他几次提醒你,你怎么就那么固执地认为自己没病呢?小病终于因没有及时治疗成了不治之症,这都怪你自己啊!我想你一定也在后悔吧!

  蔡桓公:唉,你批评得没错。我快死了,没别的愿望,只希望大家从我的事中吸取教训吧!那个词叫什么?对,叫“防微杜渐”吧!

  四、认读生字,抄写字词

  重点指导:

  对比记忆:“肠、烫、汤”的字形。

  蔡,“祭”的第五笔是“”,第六笔是捺。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29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一,寓言两则,希望对你有帮助!

寓言教学反思6

  《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寓言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这则寓言主要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养,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养,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南辕北辙》这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这个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这两篇课文要求学生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够用给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两则寓言故事并能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在教学过程中,我用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故事吗?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呢?”又提问同学都学过那些寓言故事呢,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同学们都踊跃发言,一个个小手举得很高,他们的积极配合令我心里暖暖的。

  第一次讲课才发现,学生就是我最好的老师,孩子的观察能力远在我们之上,这点我还需要向他们学习。他们能在我已经反复检查的课件中发现不足,比如我的课件中生字部分就漏掉了“悔”字,课件刚一呈现出来,孔令举等同学就很快的发现并举手示意我漏掉了字,而且我有一点没做好的是在同学指出“盘缠”课本上标注的拼音时二声而不是轻声,我由于脑子里在想教案的流程而没有及时告诉他们课本上标注的是字本身的读音,这点以后我会很注意,在第二课时一上课读生字词的时候补充上了“悔”字以及第一课时没有及时指导的读音。

  既然反思,我就仔细总结一下我的不足,以后着重注意:

  1、在转移话题时过渡衔接不太恰当,略微有些生硬,这点也是我日后需要着重研究的地方。

  2、讲课文有一段对话时有一个问题我在提出时由于思路没有理顺,问题表达不清楚,把学生弄得云里雾里,使我感到很惭愧。

  3、在叫同学发言时有些同学这两节课表现的非常积极,很感动,例如:祁继涵、朱琳、郭佳玥、孔令举、孔昕瑶、孔益铭,王俊伟等等许多同学这两节课几乎次次举手,但是由于课堂时间问题我没有办法全部叫到名字,还考虑到有些很内向的同学我也想把他拉入到积极地行列,即使有些没有举手,我也叫他们起来回答了许多问题,结果由于事前没有提前声明,有些同学以为是由于自己哪里表现的不好而产生了疑惑,经过与于老师交流,我在第二节课时说明了这一点,及时改正了。

  4、许是由于教案不够熟练,我在小组交流后漏掉了全班交流这一环节。

  5、第二课时在了解课文内容上浪费时间比较多,内容的学习就显得不充分,可能是临时换课,自己有些紧张造成。

  6、联系实际谈体会环节,学生谈得还较肤浅,没有做到进一步指导,使同学更深刻的联系实际。

  7、第二课时的评价比较多,但仅仅蜻蜓点水,没有具体的评价。而且在学生发言后的教师评价没有多样化,这点需要加强改进。

  课后,在我整理教案时,觉得自己第二节课讲课有些不稳当,正在懊恼时,郭佳玥来到讲台上鼓励我说:“姜老师,我觉得你讲的挺好的嘛~”当时的心情真的无法用语言来描述,觉得特别感动,真的很感谢在我实习期间能够有他们的陪伴。

  有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错后没有想要改正的心,今后在课堂上我保证自己有十足的信心,总结之前的不足认真改正,认真仔细地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在接下来的课上,一定努力做到表现出色!

寓言教学反思7

  教材分析:

  本课选编了两则古代寓言,这两则寓言都是以短小有趣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的某些荒唐可笑的现象,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刻舟求剑》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入江中,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郑人买履》则借一个宁可相信自己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讽刺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两则寓言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都是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学情分析:

  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和实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这两则寓言虽然是文言文,但是有译文可供借助,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因此,和现代文的教学一样,仍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但是不讲语法。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学习、总结学习寓言故事的一般方法:读故事—明道理—受教育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和译文对照(或查字典验证)弄懂字义。

  2.让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为以后的学习打一点基础,同时,引导学生从这两则寓言中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3.继续了解古今汉语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4.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文言文。

  5.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重、难点与关键:

  能借助释文理解古文,初步领悟寓言所讲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课件)

  我们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荒唐、可笑的事,比如自己手里拿着笤帚却去放笤帚的地方找笤帚;正在玩电脑时突然停电了,心想既然玩不成电脑就看电视吧等等。今天,我们来读两个故事,其中的人所做的事更荒唐。(板书:刻舟求剑)

  二、学习《刻舟求剑》

  1.自由朗读寓言后指名朗读。

  2.教师范读,让学生对比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这个教学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不同,因为学生不是初次接触文言文,所以在读法上需要纠正的地方不多。如朗读这课中的“遽契其舟”时,其中的“遽”和“契”是两个词,朗读时要当作两个词语来读。)

  3.师再次朗读,要求学生画出课文中停顿分隔符号“/”。

  4.学生按照分隔符号再次朗读寓言。

  (这个教学环节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正确的朗读整体感知这则故事的意思,文言文的理解必须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进行。)

  5.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

  生:有个楚国人过江把剑掉入江里了,他在船边做了个记号,等到船停了,他去捞剑,没有捞上。

  生:我认为他没有把做记号的地方讲清楚。(教师立即表扬他听地认真并鼓励他讲一讲。)

  生:有个楚国人过江的时候把剑掉入江里了,他就在掉剑的船边做了个记号,等船停了,他去捞剑,没有捞上。

  生:我再补充一点:他这样做是捞不到剑的,因为船走了但是剑没有动。

  师:同学们讲的很好,看来下面的译文对我们学习这则寓言故事帮助很大。如果没有译文怎么办?我们先来看看句子中主要字的意思,理解了主要字的意思,理解句子、理解全文就容易了。

  6.对照译文说说你如何理解下列字的意思:涉、自、坠、遽、契、止、求、行、若此、惑。(这个教学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只有理解了句子中主要字的意思,才能理解句子的意思,也就能通顺地理解整个故事的意思了。)

  7.共同交流以上字在句子中的意思。

  8.根据对句子中重点字的理解说说寓言中每句话的意思。

  9.每一位同学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然后讲给同桌听。

  10.讨论问题:求剑的人为什么求不到剑?(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用文言文中的话说或者是用自己的话说都行。)

  11.有语气的指导朗读练习。

  12.朗读后说说这则寓言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我认为这则寓言是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太死板。

  生:这则寓言中的那个人做事不动脑子,他就不想想剑是在哪里掉的?他却在另一个地方捞,肯定是捞不到的。说明我们平时做事要多动动脑筋。

  生:我认为这则寓言是告诉我们做事要看到事情的变化,然后根据事情的变化来选择做事的方法。

  师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物会变化的人。假如你的剑掉入江里你怎么办?

  生:我会立即跳下江里把它捞上来。

  生:我会在掉剑的地方插一根长杆子,然后再下去捞。

  生:如果你不会游泳怎么办?江水很深呢?

  生:如果是一把宝剑,我就想办法去捞,如果是一般的剑,我又不会游泳,我就不捞了。

  三、拓展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有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

  板书设计:

  刻舟求剑

  从刻记号的地方

  楚人: 跳

  找不到

  找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说说通过《刻舟求剑》说明了以什么道理。

  二、导入新知

  1、过度:楚认刻州求不到剑,而这位郑人上市却买不到履,让我们来看看这到底是什么。

  2、板书课题:郑人买履。

  三、学习《郑人买履》

  1.请学生先读这则寓言的译文。

  2.学生根据译文试读文言文,看看读寓言时哪里应该停顿。(教师纠正个别停顿不对的地方。)

  3.再次朗读寓言故事,并说说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画出自己不懂的字,并对照译文试着理解。

  5.相互交流。

  6.试着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并进行交流。

  7.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

  8.买履的郑人为什么买不到履?

  9.有语气的指导朗读练习。

  10.朗读后说说这则寓言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我觉得那个人太死板了,他不会用他的脚去试,用自己的脚去试买到的鞋不是更合适吗?这个故事说明我们做事要灵活一些。

  生:我认为这则寓言是想让我们明白做事情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

  生:我补充:我们做事时要根据事情的变化选择方法。

  (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那种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

  四.拓展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有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

  生:有一次妈妈让我去买一斤辣子,给了我两元钱。我来到菜摊一问一斤辣子要两元六角,我只好回去问妈妈再要六角钱。回到家妈妈听后说:你不 会 先买 来回来,还要再跑一趟。

  ……

  五、对照文言文和现代文说说它们的异同

  板书设计:

  郑人买履

  忘持度

  反归取之 宁信度,无自信也

  市罢不得履

  教学反思:

  1.教学中要突出以读代讲的特点。文言文的教学和现代文一样,仍然要坚以读为主,重在感悟,尤其是课本中提供了译文,对照译文学生学习起来并不困

  难。但是,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略有不同,如果读句过程中停顿的地方有错误,

  会给理解句子的意思带来困难。因此,教学中我在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之前,首先带领学生解决朗读问题。

  2.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结合译文理解重点字的

  意思,再尝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直到将整个故事连成一段通顺的话。特别是在

  教学第二则寓言时,我基本上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的。

  3.我认为教学寓言时,总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当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讲出寓

  言故事的内容,讲故事中揭示的道理,教师会以为他们已经理解的很好了,可是,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谈感受时,却常常说的那么牵强。这是因为他们不理解故事的寓意呢?还是因为他们的生活经历太少呢?而难以恰当地表述相对应的实例呢这需要教师们进一步思考。

  自问自答:

  这两个成语故事,说的是生活中的那种人?

  这两个故事都讽刺了不讲究方法的人,讽刺他们愚蠢。不只事物会变化的人,从而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寓言教学反思8

  第七单元第三篇课文是两则寓言。寓言能通过一个内容简短明白易懂的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奥的道理。因此,课堂上如何结合“寓言”特点,让学生学文体会道理很重要。

  在上课伊始,我出示课题——寓言,让学生说说对寓言的了解,通过与神话传说、童话的比较,引导学生了解寓言“小故事 大道理”的特点。

  在具体学习《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时,我基本采用相同模式。

  首先,在通读全文、解决生字的基础上,以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小故事”为题 ,让学生根据插图,用自己的话介绍故事的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课上,学生的概括存在一定的问题:语句太啰嗦、对故事概括不完整等,在我出示一些关键词帮助引导后,内容基本概括完整。

  其次,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心理。如“巴望、天天、焦急”等让学生从中体会种田人焦急的心情,抓住“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一句中“一天,两天,三天”时间的叠加,让学生体会时间的漫长,种田人的焦急,并结合课后“读读想想”,问学生“去掉句子中的‘好像’一词可以吗?”让学生明白禾苗不是没长,只是看不出来,从而更突出种田人焦急的心情;“筋疲力尽”一词的理解,我让学生学着种田人的动作“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让学生体会辛苦,自然就能明白“筋疲力尽”的意思,比直接出示词语意思更能让学生记住。《守株待兔》中的“乐滋滋”、“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等,通过反复地读,让学生体会到了人物白捡了一只野兔后高兴的心情,更看出他心存侥幸的内心。

  寓言中的道理的理解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反复说教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我注重在理解课文时对寓意的理解渗透,让学生在课文中通过对关键词句的体会和朗读,认识到寓言中人物的愚蠢和可笑,再抛出问题——“种田人可笑在什么地方?”学生自由发言,我从旁引导,从而让学生明白《揠苗助长》中种田人违反了植物的生长规律、《守株待兔》中种田人指望不劳而获的可笑……

  总觉得,课堂缺憾还有很多:词语找出来,但朗读指导还不够到位,练得还不够,只是叫了一两个读,就齐读了;在思维拓展时,我没有事先准备事例,因而让学生说说身边类似的事例时,学生说不上来,有些冷场,课堂上只能跳过。

  看来,准备充分,贴近学生实情,抓住课堂的闪光点,是今后我的语文课堂努力的方向。

寓言教学反思9

  寓言这种文体主要通过一个简短而生动的故事,来告诉大家一个深刻的哲理。之前已经学习了《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以及一则中国寓言《智子疑邻》,学生对这种文体已经较为了解。所以,学习《塞翁失马》主要的教学思路我和孩子们都非常清晰,主要把新课改和班情有机的结合起来,选取最佳结合点,宗旨是:全员参与、积极展示、张扬个性、快乐学习。用以下6个环节:展示文学常识、展示朗读、展示课文字词及内容收获、串联重难点,融会贯通、知识反馈、情景再现来展开的。因此,整个过程进行得也非常顺利。

  但不足如下:

  1、展示朗读部分,四位同学声音不够响亮,节奏感不强,情感不够丰富。多读的环节显示的不够突出。

  2、由于学生过于紧张,课堂气氛不够热烈。

  3、学生回答完问题,没有及时点评。

  整改措施:

  1、在学生的字体及朗读上加强指导。

  2、鼓励学生展示自我的勇气。

  3、用心领悟新教法,大胆放手!

  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份付出,一分收获。

寓言教学反思10

  寓言本来内容浅显,但含义深刻。南辕北辙的故事学生一看就能懂。所以教学中让学生粉橘色朗读表演,将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及故事的情节了解得清清楚楚。这样一来,学生读书、思考的积极性就自然产生了,对课文内容也就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次次的尝试表演中,对课文内容熟悉、理解一次次加深,也就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寓意是本课的难点,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创设环境,引导学生自学讨论、在遇到学生单独解决问题比较困难时,小组合作比较有效、上课时我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归纳寓意、

  在教学寓言《南辕北辙》时,以理解课题中的“辕”和“辙”入文,然后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点出“南辕北辙”的意思的两个句子,读读体会,对这则寓言有了整体的了解。

寓言教学反思11

  教学《寓言两则》这一课使我感想颇多。过多的教学内容,过多的环节设计,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想要达到面面俱到,恐怕是做不到的,所以要有所取舍。应当认真地研究教材,研究新课标,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更好地把握教材,做到有的放矢。对于一篇文章,它所包含的信息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其中包括字、词语的认读理解及积累,文章的篇章结构,文章的构思修辞,文章的表达方式,文章内容的情节、人物、故事要反映的中心,还有每个阅读着对于文章的不同理解,受到的不同启示。如此多的内容,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时,教学设计要有所侧重,要有比较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对于四年级学生应是以字词的认读理解为重点,贯穿朗读的训练,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抓好积累,和阅读兴趣。在教学环节设计上在保障以上教学目标的完成的前提上,再加入对文章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加入一些由文章引发开来的思考。

  通过对这节课的反思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在将来的教育教学中我会更关注学生的年龄年级特征,更关注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更好地确定教学目标,较好地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

寓言教学反思12

  【教材分析】

  四则寓言有两则是选自《伊索寓言》,另外两则选自《韩非子》。前两则极具讽刺意味,作者已点明寓意:希望和结果的矛盾,是《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讽刺性之所在;《蚊子和狮子》讽刺了战胜强大敌人却撞在蜘蛛网上的蚊子。《智子疑邻》说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身份不同遭到不同对待。《塞翁失马》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但本课更在于灵活地分析寓意,允许从不同角度作概括。

  【教学目标】

  1、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2、分析故事情节,学习改写、编写寓言。

  3、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结合注释疏通字句。

  老师预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寓言总是很受孩子喜欢,这个学期我们学过寓言吗?什么是寓言呢?

  读“课前导语”。

  二、朗读寓言,分析故事情节

  1、朗读《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读出人物的语气。

  思考:

  ⑴ “赫尔墨斯又笑着问道”的“笑”你认为是一种怎样的笑?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态?

  ⑵ 赫尔墨斯为什么先问宙斯、赫拉像的价钱如果首先问自己的雕像的价钱,结果会怎样?

  ⑶ 一个银元是贵还是便宜?

  ⑷ 如果蚊子不先发表“挑战宣言”就去进攻狮子,结果仍然是战胜了狮子,这对故事情节会有怎样的影响?

  2、根据情节,归纳寓言寓意。

  三、改动寓言情节后让学生讨论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学生讨论,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蚊子和狮子

  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的赫耳墨斯打听到宙斯和赫拉的雕像的价格后,为什么一言不发,悄然离去了?他心里这时是怎么想的?显然,原文中讽刺缺少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人的寓意也要改变了。改动后的《蚊子和狮子》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这两个情节,那么原文中讽刺蚊子的骄傲之意便不存在了。

  所以寓言的寓意,是从故事情节中得来的,如果改动情节,那寓意相应也有变化。并且作者依据现实生活想像创造的,阅读寓言故事,首先要分析故事情节;而创作寓言,更不能忽视对情节的具体想像。

  四、联系实际,深入探究

  1、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人吗?

  2、你觉得这两个故事还适用于哪些人呢?

  五、布置作业

  1、自编寓言故事,注意考虑情节是否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种生活道理。参考题目:

  ⑴ 嘴和眼的对话

  ⑵ 树和斧子

  2、预习《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昨天,我们学的是古希腊的寓言,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国古代寓言两则。中国古代有许多这样的寓言,它们就像珍珠一样散布在古代思想家的作品中,它们作为论据来阐明事理,非常具有说服力。如:《智子疑邻》选自《韩非子》。《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

  二、疏通课文

  1、学生朗读,自主探究。

  2、四人小组相互交流探究。

  3、小组提出无法解决的字词,全班讨论。然后教师打出课件,学生解释加点的字。

  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不筑,必将有盗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马无故亡而人胡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数月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家富良马

  其子好骑

  堕而折其髀

  胡人大入塞

  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

  这个环节一定要落实,这些加点词语中有的属于古今异义,有的属于一词多义,有的属于词类活用,不需要给学生分类,但一定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把意思讲对,这也是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基础。

  三、复述故事情节

  在读懂的基础上,让学生复述,加深理解。

  四、多角度归纳寓意

  1、先引导学生读课本204页钱钟书伊索寓言新解,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发表见解。

  ⑴ 《智子疑邻》:

  积极方面: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消极方面:要注意自己与听话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

  ⑵ 《塞翁失马》:

  这位失马的塞翁,不以众人之“吊”为忧,不以众人之“贺”为喜,在复杂的现实面前,沉着冷静,方寸不乱,既看到了“祸福同门,利害相邻”,也看到了“祸福相转而相生”,充分地体现了道家“淡泊无为,蹈虚守静”的心态。这种祸福相依、利害相伴、且能“转而相生”的观点是符合辩证法的。但这种随缘自适、随遇而安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及相对主义观点,否定了衡量事物的客观标准,是不够科学的。同时,文末以“丁壮者……死者十九”来反衬塞翁之子以跛独存,格调也较低。

  2、如果学生觉得难,可提些问题进行启发。同时也指导学生尽可能把话表述得简洁、准确。如:讨论《智子疑邻》时,可问:对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对待别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

  学《塞翁失马》,可以问:好事坏事能转化吗?必然转化吗?举例说说好事、坏事在什么条件下转化?

  福与祸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不能让学生误解成福与祸的转化是必然的。如,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困境,这是祸,但如果能从容、镇静,在困境中拼搏、奋起,那么,这又不失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气,那么,这祸就只能是祸了。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转化的点、条件。

  五、扩展阅读

  课件打出成语:郑人买履、买椟还珠、画蛇添足、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等,让学生讲讲这些故事及寓意。

  六、布置作业

  1、翻译文言文。

  2、课外读《伊索寓言》《中国古代寓言选》

  【教后反思】

  1、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寓言都适合多角度解读,如《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其明白的寓意已经很难再有想像的余地,一定要改变故事情节反而生硬。

  2、确实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简短深刻的文言寓言,既积累了一些成语,又提高了学生文言阅读的能力。学生也很感兴趣。

寓言教学反思13

  本册的《寓言两则》,一则是《揠苗助长》,一篇是《鹬蚌相争》。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充分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中感悟人物性格,在朗读中体会寓意。

  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地方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如教学初始,我让学生自由读,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因为课文内容比较浅显,所以学生对主要内容的把握不是很难。通过交流,学生了解了课文主要讲了古时候那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孩子能够把句子读得有感情,读出语文味,这个过程,就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品味、消化、吸收,我让学生品读《揠苗助长》表现农夫急性子的语句,学生读得比较有味道,说明他们能体会当时的农夫的心理。最后,我让学生进行表演读,通过表演读,再次感受人物的心理、性格特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寓意就不会显得难了。

寓言教学反思14

  为了更快地提高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尽快适应新形势下新教材、新教法和更为人性化的教育方式的发展,在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指导帮助下,我于 9月16日的教研活动上主讲了《白兔与月亮》的公开课,特总结如下:

  一、能够较好地落实新大纲“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从备课到讲解,我从多方面去把握新大纲的精神,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寻求新大纲精神的着手处,力求做得更好。如在备课过程中,为了问题的设置更合理,更能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我向同事、同行讨教以及从网络传媒方面交流不同的看法和意见。问题“诸神之王为何将月亮赐给白兔”,一方面引导学生把握课文,能用课文语言来回答;另一方面却是给学生更大自主的空间,和我们的实际生活有所联系,从而进行一种合理的探索,使课文主题得到深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能力、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培养。

  二、能对课文进行一定层次的拓展和深化。对于初一的学生,课文的把握是比较重要的,但是也要培养一定的拓展性思维和联想能力,问题“如果你是白兔,你会怎么做?”正是基于此才提出来的,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同学较好的交流意见,才能做出较成熟的看法和意见。

  三、能很好的把握课文内容,教案设计较为合理。作为公开研究课,不仅仅要展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能力,更要提出新的问题,运用新的手法,因地制宜设计出符合实际的教案,才不失为一节合格的公开研究课。要本教案的设计中,我以问题相连式导入,通过环环扣住,形成一条链式体例,从一而终贯彻教学内容。这种设计既符合特区学生好动好想的特点,也是当前教学中较为流行的做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四、存在的不足和缺点。由于教案设计问题多,导致学生交流互动的时间过少,不利于学生的合作学习;没有很好的运用多媒体设备,生动展示教案的内容;对课堂进程的把握也因教学经验不足而没有老教师老到、成熟。今后我将多听课、多请教老教师们,多和学生交流,努力充电,改进不足。

寓言教学反思15

  《塞翁失马》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寓言四则》的最后一则,选自《淮南子》。

  在教学时,以朗读为主,在朗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这则课文的理解。

  这则课文的内容不是很晦涩,学生可以通过课本注释,自行翻译。只有一句 “此何遽不为福(祸)乎?”较难翻译,教师可以通过解释“何遽”,使学生能自行翻译这句。

  在翻译课文的时候,学生可能会将“其父”翻译错,“其父”指的是“善术者”,而不是“善术者”的父亲。

  在讲解这课时,我采取的是和学生合作一起翻译课文,学生翻译有困难时,先互相帮助尝试着翻译,出现问题时,教师纠正。可是,在最后一点翻译时,还是陷入了教师为主这个泥潭,出现了失误。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是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寓言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寓言》教学反思11-11

《寓言》教学反思09-16

寓言教学反思06-25

伊索寓言的教学反思06-26

《人生寓言》教学反思11-05

《伊索寓言》教学反思06-10

《伊索寓言》教学反思10-21

寓言教学反思03-26

《寓言两则》教学反思09-26

寓言《揠苗助长》教学反思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