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教案

时间:2024-04-25 10:20:26 晓丽 雨巷 我要投稿

《雨巷》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雨巷》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雨巷》教案(精选15篇)

  《雨巷》教案 1

  一、内容说明

  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第二课。新课标特别强调语文学习的人文性,在诗歌方面,对学生而言,无疑是对其认知体系以及情感、想象力所进行的一次美的洗礼。我们的教学设计应立足于诗歌的审美和情感这一维度,覆盖到从内容到形式的方方面面。《雨巷》的教学设计也是围绕这个教学主旨,拟探讨以下两个大层面的问题:一是从诗歌的忧郁情怀中去感悟诗人情感个性的几种具体体现,如孤独、幽怨、迷惘和执着的追求等。二是分析诗歌形式的独具匠心,如意象选择的朦胧伤感、意象构成的独特性和语言的形象生动、含蓄蕴藉等特点,最后可以组织学生就诗歌的深层内蕴进行讨论,让学生从内容到形式全方位体会诗歌的美,并学会一些基本的鉴赏方法。

  二、学生情况

  对于贫困地区普通高中的高一学生来说,虽然基础差,但在中国古代诗歌方面,基本上也有一定程度的积累,一些脍炙人口的名篇多半学生还是知道的。他们对中国现代诗歌也并不是一点不知道。部分学生对一些时下流行的美抒情歌曲也有所偏好,这些可以作为《雨巷》教学和激发学习兴趣的的基础。《雨巷》的古典意境美和格式音韵的和谐美,学生在诵读及教师的点拨下应该有一定程度的领会,但对于《雨巷》意

  象的朦胧隐曲以及深层意蕴的理解,可能会因学生的情感禀赋和语文基础的差异出现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这部分内容在教学设置上应该灵活开放一些,可创设各种情境,利用相关资料进行印证融通,多角度多方位地引导学生置身其间,疏通学生的思维路径。能理解多少是多少。

  三、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诗象征性意象的内涵和虚实相生的意境。

  2、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以及诗歌主题。

  四、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意象领悟意境的现代诗歌鉴赏方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语

  江南多小巷,一条石板街,两排古朴的老屋,显得寂静而幽深。在一个细雨蒙蒙的春日,一位青年独自撑着油纸伞,走在这样的一条小巷,他的心里又会荡起怎样的涟漪,我们又会感知到这青年怎样的情怀呢?让我们随着录音一起走进《雨巷》,走近戴望舒。

  2、品读入境

  (1)教师真情范读

  (2)自由大声朗读。

  (3)有感情地小声读,读完之后纸上写下你听读后的感受。感受:忧伤、惆怅、凄婉、寂寥和朦胧的美。

  (4)你是如何获得这种感受的?

  明确:诗歌内容,具体说是语言。

  3、课件展示:现代诗歌朗读要领

  (1)确定情感基调

  (2)确立语速

  (3)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

  (4)确定诗句的停顿

  (学生揣摩朗读,教师作适当指导)

  4、请学生朗读,教师评点,择取部分进行范读。

  5、研读诗歌,把握意象。

  (1)我们的忧伤、惆怅等感受来自语言,作者并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意象来表现某些情感。说说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特征是什么?(小组交流)

  明确:意象、特征

  雨巷、悠长、寂寥

  油纸伞、古朴

  丁香姑娘、美丽、惆怅、寂寥

  篱墙、颓圮

  (2)这些意象中哪个意象是主意象?共同探讨作者选择丁香姑娘这个意象的作用。

  a、作者为何选择丁香来描写姑娘?

  明确:丁香的特点是高洁、美丽,古人常用丁香来表现愁思(思考和联系二),而本诗开头就定下了这样凄凉、忧伤的基调。b、读完全诗,你认为丁香姑娘存在吗?哪里看出?

  明确:不存在。开头“我希望逢着”,结尾“我希望飘过”,表明丁香姑娘并未出现,她只存在于作者的心中,存在于他的想象中。c、这种并未在诗歌中实际出现的意象我们一般称为虚笔,这种手法称作象征,那么什么是象征呢?

  补充象征主义的知识(略)。

  d、那么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到底是什么呢?(此问题让小组讨论)介绍作者戴望舒:原名朝寀,1905年3月5日出生于杭州大塔儿巷11号,上小学和中学都要走过好几条长巷,少年时期的生活为他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1927年他创作了这首《雨巷》,成为他的成名作,他也因此获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当时他才22岁。丁香”姑娘。诗人化用古典诗词“芭蕉不展丁香结”(李商隐《代赠》)、“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浣溪沙》)中的“丁香”形象。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我们看到,由单纯的丁香结作愁心的借喻,变成了一个含着忧愁的美好形象的化身,这个形象包含了作者对生的美感意识,这正是唯有哀伤可以安慰哀伤,唯有忧愁可以理解忧愁。“丁香”姑娘虽然“象梦一般地”飘过,“凄婉迷茫”,又“在雨的哀曲里”消散了她的芬芳和惆怅,但她的忧愁短暂地安抚了诗人的心灵。

  明确:丁香姑娘的特征是美丽、惆怅、寂寥,与“我”相近,又显

  得虚无缥缈。因此通过她表现了诗人自身孤独寂寞又愁苦,有所追求又迷茫无奈的心境。

  丁香姑娘象征了作者追求的恋人、理想(进步知识分子对前途无望的苦闷之情)、人生(小知识分子青春期的孤独忧郁或多愁善感)。

  6、再读诗歌,领悟意境。

  (1)再读诗歌,尽力读出丁香姑娘的特点,也读出作者的心境。思考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怎样的意境呢?(学生齐读,有愿意单独朗读的更好)

  提示:所谓意境是指一个个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的一种整体境界,它包含了诗歌的整体氛围、作者抒发的情感。

  明确:孤独、寂寥、凄婉、惆怅、朦胧的意境。

  (2)归纳:怎样鉴赏现代诗歌?

  明确:以意象为抓手,分析意象特征,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3)在此基础归纳本诗主题。

  通过丁香姑娘、雨巷、油纸伞等意象的,营造了一种孤独、凄婉而惆怅的意境,抒发了诗人追求理想中的情人而不得的苦闷惆怅之情。(这是一个主题)

  六、总结本课,拓展延伸

  总结:这堂课我们主要通过意象的分析,学习了《雨巷》这首诗。而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请听歌曲《丁香花》,体会一下王磊心中的你又是位怎样的姑娘?

  结束语:据说这首歌的创作就受到了《雨巷》的影响。同时,这首歌的背后还有一个凄美的故事,同学们课外可去查资料了解。

  七、作业

  (1)背诵《雨巷》

  (2)搜集戴望舒其他诗作,以《我看戴望舒》为题写一篇短论,字数400字左右。

  《雨巷》教案 2

  教学目的:

  1、通过分析戴望舒的代表作品《雨巷》,初步体会戴望舒诗歌的特点。简单了解现代派诗歌的特点

  2、分析《雨巷》所描写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体悟作者的情感。

  3、提高学生鉴赏现代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雨巷》中意象的选取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作者的情感;知人论世,了解时代与文学的关系

  第一节

  一、导入:

  课前放唐磊的《丁香花》

  每次听唐磊的《丁香花》这首歌,在它淡淡的哀愁中总能想起一位诗人,他也曾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希望缝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他就是——戴望舒。

  二、诗人简介:

  戴望舒,浙江杭县【今余杭】人,中国现代派代表诗人。他成名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是继徐志摩之后,我国诗坛上又一颗璀璨的明星。他前期的诗风轻盈流丽,重象征、意象,追求诗意的朦胧含蓄。后期的诗,因受抗战激发的影响,诗风变得厚重、刚健,语言也更为洗练纯朴。《雨巷》是用象征手法写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三、预习检查:

  1、读准下列词语并解释。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寂寥:寂静,空旷。

  彳亍:走来走去。

  颓圮:坍塌,破败。

  四、诵读感知:

  1、我们常听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今天我们也来做一回现代古人,集体朗读,熟悉诗歌内容。诵读时请大家注意诗行中诗人流露出的感情。

  2、读完这首诗后,你体会到诗人在诗行中流露出怎样的情感?诗中有没有相应的词语?

  忧伤、低沉幽怨。

  愁怨、忧愁、哀怨、彷徨、冷漠、凄清、惆怅、凄清迷茫。

  3、怎样才能读出这种忧伤、低沉幽怨的感情?

  语速缓慢,语调低沉。

  4、指定学生或要学生推荐同学朗读,教师评点。

  第一节

  “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悠长”,重叠运用,舒缓悠扬的节奏。这个词,要读出江南雨巷幽深、绵延、空蒙的特点。

  “我希望逢着。”“希望”,应满含深情地读,读出希冀、企盼、向往的感情。

  第二节、第三节

  “丁香一样的。”丁香,散发出幽微的芳香,仿佛诗人正以鼻嗅之,读出心驰神往的情态。

  “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哀怨”、“彷徨”,重叠运用,读时声音低沉舒缓,要读出诗人哀怨而又彷徨的心境。

  “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回环复唱,诗歌的节奏巧妙地拉长,读时也要尽量拉长声音。

  第四节、第五节

  “她静默地走近。”“静默”,仿佛姑娘迈着轻巧缓慢的步履,向你走来,要读出这份悄无声息中的“静默”色彩,声音要低要沉。

  “走过,走近”,仿佛姑娘正向你走来,你热切地注视着,眼神充满期盼和渴望,要读出这种惊喜。

  “你梦一般的,你梦一般的凄婉迷茫。”“你梦一般的”,妙用复沓句式,形成诗歌回环往复的效果,要读出“梦”的飘忽、迷离。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远了”,读的声音要越来越轻,读出怅然若失,读出迷茫失落。

  5、教师范读或听磁带诵读。

  6、诗文写作、背诵思路。

  ① 悠长寂寥的巷子,绵绵不尽的细雨,在灰蒙蒙雨帘中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的抒情主人公“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② ③“我” 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究竟是怎样的姑娘?姑娘有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像诗人一样冷漠、凄清、惆怅。

  ④终于,诗人期待的姑娘梦幻般地出现,带着太息般的眼光。

  ⑤⑥姑娘梦幻般地飘逝,走进雨巷。

  ⑦“我”希望再次遇到丁香般的姑娘。

  7、熟读按诗文思路力争课堂背诵。

  第二节

  一、 这首诗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这首诗写得比较朦胧,诗里我们看到的不是具体鲜明的景物和人物,一切都是朦朦胧胧、飘忽不定的,但我们可以从诗里看到许多意象,并感觉那朦胧飘忽的,忧伤、缠绵哀怨的意境。

  二、 作者为了能营造“低沉、孤独、惆怅、失落、无奈、伤感”的情调,表现“纤细朦胧的凄美”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说是景物)和人物形象? 意象:

  第一个是油纸伞: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入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第二个是雨巷:雨巷是由“雨”和“巷”两个意象构成的。这时的“雨” 应该是怎样的“雨”?当然是细雨,细雨迷蒙,天色阴沉就易使人产生伤感。诗中用什么样的词来形容“巷”呢?作者用“悠长、寂寥”来形容“巷”。“悠长”写出了小巷的幽深;“寂寥”表明了这是一条空寂的小巷。小巷里又有“颓圮的篱墙”,“颓圮”写出了小巷的残破;还有让人怀旧的具有隐蔽和遮挡作用的油纸伞,再加上蒙蒙的细雨,阴暗潮湿,青砖灰瓦青石路面,色调阴冷,这几个意象构成了一个阴冷、迷蒙、破败、空寂的背景。

  第三个是丁香: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愁怨,说丁香是愁品。开的花为淡紫色或白色,颜色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

  第四个是篱墙:这个篱墙是颓圮的,就让人有种哀怨、凄凉、衰败的氛围。人物形象:

  丁香姑娘:哀愁、淡雅、轻盈、美丽的姑娘

  a、作者在诗中如何描绘她?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b、作者为什么反复地用“丁香”来形容修饰姑娘呢?

  丁香在古典文学当中是个“愁品”, 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丁香姑娘当然就是哀愁、淡雅、轻盈、美丽的姑娘 。

  三、 西方有一句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确实,诗歌的鉴赏就是欣赏者通过艺术想象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同学们对诗歌的主题有几种理解? 首先让我们结合创作背景、作者的经历来加深对它的理解。

  1、 失恋的痛苦:

  在爱情上,戴望舒第一次的恋爱在1927年,他爱恋着同学施蛰存的妹妹,后来恋爱失败了,戴望舒十分痛苦。《雨巷》表达诗人对爱情的追求,而恋爱失败后的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痛苦。

  2、 现实的黑暗: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望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戴望舒就是他们中的一分子。他《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一年多以前,他与同学杜衡、施蛰存、刘呐鸥一起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的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在江苏松江的朋友家中,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一诗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感。

  3、 主题的理解:

  "雨巷"象征了黑暗压抑的现实。

  "雨巷"象征了大革命失败后,革命事业陷入低谷。

  "雨巷"象征了人生际遇上的低谷。

  "我"是一个心事重重的知识分子形象。

  "我"是一个苦闷的、人生的追求难以实现的知识分子形象。

  "我"可理解为一个失恋者的形象,这是一首爱情诗,表现了"我"失恋后仍苦苦追寻的执著情感。

  "丁香般的姑娘"象征了诗人在大革命失败后苦苦追求的革命前景和希望。 "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为诗人理想中的恋人形象。

  "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为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如美好的人生理想等等。 "丁香般的姑娘"就是作者自己的真实写照。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渴望遇上与自己有同样思想和感情的友人的心情。

  整首诗可理解为诗人在革命遭受挫折后,找不到出路,但不甘沉沦的精神痛苦与迷茫。

  整首诗还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生活中美好理想的追寻的心路历程。

  四、 从形式美的角度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叶圣陶先生曾经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如果我们从音乐性的角度来欣赏这首诗,你有什么美的享受?

  ①读起有一种一唱三叹、迂回反复、回肠荡气的感觉。

  ②听起来悦耳、和谐,读起来像一首轻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2、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呢?

  ①从全诗看,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飘过”之外,其它语句完全一样,这样,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起结复见,首尾呼应,不仅加重了诗人彷徨苦闷的心境,也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性。

  ②全诗从头至尾没有换韵,每一节共六行,每节押韵两次到三次,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韵脚,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等,有意地使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

  ③另外,语言上用反复,如“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迂回往复,悦耳和谐,一个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复回响,萦绕在我们的心头。

  五、 背诵诗歌

  《雨巷》教案 3

  教学目标

  1、通过掌握意象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2、体会丁香姑娘的象征义

  教学难点

  重点

  1、学习象征的用法

  2、体会本文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式:感悟法、朗读法、启发式

  一、导入

  我们在在前阶段的学习中先后学习了闻一多的《发现》、郭沫若的《太阳礼赞》。这两首诗歌都是属于感情激烈奔放的爱国诗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风格截然不同的诗歌戴望舒的《雨巷》。

  二、作者介绍

  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雨巷》写于1928年,是诗人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三、朗读此首诗,读完后谈谈对这首的初步印象,可以结合前两首诗来谈。

  这首诗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明确:朦胧。整首诗都笼罩在朦胧的意境之中。作者为了能营造成这种朦胧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说是景物)?

  明确:一共是6个,主要是三个意象(景物)。

  第一个是油纸伞。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第二个是雨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结合自身住在胡同的经历)

  第三个是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为什么要选用丁香?

  明确: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雨巷》中写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源于古诗李景词丁香空结雨中愁(《摊破沙

  浣溪沙》)全词是: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碧波三峡望,接天流

  李商隐有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独自愁。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

  诗中另外的物象还有篱墙。这个篱墙是颓圮的,就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另外的意象就是我和姑娘。除了6个意象外,其他都是表情绪、动作、物态的词。这些意象一起构成了全诗迷离飘渺的超然意境。

  四、分析姑娘的象征含义

  在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重要的一个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等意象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形象而服务的。那么诗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着什么?

  明确:诗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的一个姑娘,但这个姑娘同时又带着淡淡的忧愁,正如作者所说的丁香一样的忧愁她的心境和我的心境有相同的地方,仿佛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时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但是连这最后的一点希望也消失了。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而我仍旧彷徨在这雨巷,仍旧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诗人将丁香般的姑娘写得那般清雅,凄美、飘渺、哀怨,使这个雨巷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雨巷》是诗人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诗人把美好生活虚拟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诗人明明看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象梦一样来,又象梦一样地飘逝。

  五、艺术特色

  1.变幻文法结构,经过巧妙组合,实现由散文到诗的转化。

  《雨巷》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作者绝妙地切割散文式长句而又浑然天成组成了现代诗的神形兼备的能力。以第一节为例: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寞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如此排列即成了散文。诗人写诗手段是打破散文的文法结构,诗歌可以自由切割,原本相对完整的语意组合,以某种诗艺标准做原则。此诗中诗人遵循的原则是语音,强调语音的节奏和音调,节奏有长短停顿,诗歌更注重语音的结构。

  2.《雨巷》的音节特色可以说《雨巷》在音韵,节奏方面所达到的神奇效果是这首诗最为突出的成就。总体节奏:舒缓悠扬

  ①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加上诗歌语言的音质配合,因此读起来有舒缓悠扬的效果。

  ②单字顿都设置在诗行的的行首。韵律诗停顿时值需基本一致,而诗行间停顿稍长,节与节之间停顿更长,《雨巷》单字顿放行首,一开始就拉长了这个字的韵尾,起着一种强调、舒缓的效果。

  ③复沓句式的妙用。以第三节为例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第四节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等连贯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复沓艺术运用的最好的是戴望舒的第二本诗集《望舒草》中的代表作《寻梦者》如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旱雪吧复沓也表现在《雨巷》首尾两节上,从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

  ④词的重叠运用。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

  词的重叠把时值相同的顿复沓化了,从而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雨巷》在音节运用上又是灵动、变化而富有生命力的。

  2.诗歌的押韵

  《雨巷》共7节,每节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悠长的旋律,这样的音质就同诗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情调很好地融合起来。这也是音节要舒缓悠扬的原因所在。诗歌的外在形式是要为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和内容而服务的。

  3.不但使用ang的韵尾、用音节的舒缓悠扬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而且在修辞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句是排比。这几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表现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难以实现的惆怅。同时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蒙的意境。

  3.诗歌的用词。

  《雨巷》在用词上也别具特色,用了大量很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双音词,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颓圮,忧愁等借以表达诗人朦胧而又感伤的诗情。

  彷徨、芬芳、惆怅这些双声叠韵词本身就代表着音韵和节奏,把它们巧妙地放在诗行中,形成了精巧优美,舒缓涌动而又迷蒙空灵的意境。

  《雨巷》教案 4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感受戴望舒诗歌的音韵美。

  2、品味意象,体悟诗歌朦胧幽婉的意境美。

  3、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教学重点】

  分析理解诗中“姑娘”、“我”等意象,及其象征意味。

  【教学难点】

  对作品中“姑娘”含义的解读及作者身上体现的执著美。

  【教学方法】

  诵读法、问题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北方的胡同,满目尘土,风起处刮着弥天的黄沙,上海的里弄,鳞次栉比的人家,拥挤得喘不过气,江南的小巷悠长而又寂寥

  走过雪月风花,走过杏花春雨,走过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有过梦,有过泪花,更有着怒放的红芍药。江南的小巷是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来体味江南巷之美,诗之美。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诵全诗,正音:

  彷徨(páng huáng) 彳亍(chì chù) 颓圮(tuí pǐ) 寂寥(jì liáo) 惆怅(chóu chàng)

  2、现在请大家再放声朗诵一下这首诗歌,请注意感情和节奏的把握。

  3、提问:应该用什么语调来读?

  幽怨、低沉。

  教师总结: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清丽明快,而是笼罩着一种淡淡的忧愁。

  4、再请一位学生读首诗。

  5、朗读指导:现在请大家欣赏一下全诗的朗读,也随着朗读来看一看怎样的江南雨巷。

  注意:朗读节奏、重音、语速。

  (课件播放配乐朗诵)

  三、赏美品美

  1、品读意象,体意境之美:

  (过渡)舒缓的旋律,淡淡的忧伤,把我们带到了迷蒙的江南,如烟的雨巷。大家想一想,当你沉浸在忧伤之中时,是否想过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它的忧伤之美?

  ⑴ 请再放开声音朗读,边读边思考。有想法和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⑵ 学生自由发言:

  点拨:丁香花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白色或紫色,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

  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在我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愁怨。如李商隐的诗“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璟的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归纳学生发言,幻灯片:

  油纸伞:复古、怀旧,迷蒙。

  雨巷:悠长、寂寥、迷茫。

  颓圮的篱墙:破败、荒凉。

  丁香:美丽、高洁、愁怨。

  教师总结:看到油纸伞我们会想起断桥,想起白娘子与许仙相会的旖旎传说,想起丹青绘就的江南烟雨,想起少女玲珑的舞姿,想起歌曲动听旋律。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淅淅沥沥的春雨滴落在油纸上,想起寂寥的音响,自在飞花、无边丝雨之中

  一个长发披肩的女子从颓圮的篱墙边袅袅走来,携着一缕丁香花的幽香,载着一怀焉然极致的心事,有叹息,但不哀伤

  有顾盼,但不凄然。我们仿佛置身于江南雨巷中,感受到一种幽深空蒙、迷离缥缈的意境美。

  2、诵读诗歌,感音韵之美:

  (过渡)有人说,诗是情感的铀,语言的钻石。的确,诗就像一条流淌的河,像一首绕梁的歌

  当我们沉浸在“雨巷诗人”为我们营造的忧郁凄美的意境中时,是否感受到另一种美呢?

  ⑴ 指名朗读,读出情感。

  ⑵ 提问:我们感受到诗的总体节奏是舒缓悠扬的,诗人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处理造成的呢?

  明确:

  ①、每行三顿。

  ②、单字顿都设在行首。

  ③、复沓手法的运用。

  ④、叠词的`妙用。

  ⑤、诗的押韵,每节押“ang”韵二、三次。

  ⑥、使用排比。

  ⑦、大量带有很浓情绪色彩的词: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颓圮、忧愁。

  ⑧、双声叠韵词:芬芳、彷徨、惆怅。

  教师总结:这些手法的运用形成了一种悠长舒缓、低沉徘徊的旋律,营造了一种凄婉迷茫的意境,加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形成了一种音韵美。

  3、探究意象,悟情境之美:

  (过渡)文学欣赏中有一句经典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对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有不同的理解。

  这首诗中抒情主人公“我”彷徨在寂寥、悠长的雨巷就是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姑娘有何含义呢?

  讨论:《雨巷》是一首含蓄的诗。人们对这首诗中的“姑娘”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姑娘”就是“我”

  有人认为“姑娘”相当于“我”心中的理想,还有人认为,“姑娘”就是姑娘,没有其他意思。你有什么看法?

  点拨:

  ⑴ 根据本文故事情节看:

  爱情诗。

  ⑵ 从诗歌传统角度看:

  理想。

  屈原《离骚》“香草美人”象征高贵的爱国精神;

  郭沫若《炉中煤》“年轻女郎”意象象征祖国。

  ⑶ 知人论世,课件显示背景(“我”的补充──另一层面的“我”,将来的“我”)

  教师总结:无论怎样理解姑娘的形象,我们看到诗人最终都没有放弃对姑娘的期望,没有放弃对美与理想的孜孜追求

  尽管在诗人求索的过程中有惆怅、迷茫、失落和感伤。所以,有人说戴望舒是一名略带着一丝忧怨的寻梦者,在他身上体现着一种苦苦追梦的执著美。

  四、结语

  美是丰富多彩的,清丽明快是一种美,隐逸旷达是一种美,同样舒缓低沉、忧郁凄凉也是一种美,戴望舒的雨巷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种别样的美。

  最后,让我们再次走进戴望舒,走进他的雨巷。

  (课件播放朗诵)

  五、作业

  试依照《雨巷》一诗的情境,展开合理的想象,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

  《雨巷》教案 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诗人戴望舒。

  2、品味揣摩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并分析其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教师范读,指导学生反复读,品味诗歌舒缓悠扬的节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人论世,体悟作者情怀,引发共鸣,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诵读与鉴赏

  【教学难点】

  意象的把握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法、比较法、交流式

  【教学用具】

  课件、mp3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丁香花》,学生谈谈听后感受,引入丁香花。

  (出示图片,了解丁香花: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花为淡紫色或白色,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丁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浣溪沙》)它不仅是美的象征,也代表了高洁、愁怨。所以说,丁香总是和“愁”联系在一起,而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作品《雨巷》也成功的运用并发展了丁香花意象。《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二、研读课文

  (一)、走进雨巷——泛读,了解作者、理清思路

  (出示图片)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5年入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法国象征派影响。1928年开始创作现代派诗歌。著有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影响,意象朦胧、含蓄。代表作是《雨巷》。后期(抗战爆发后)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情感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积极、明朗。代表作是《我用残损的手掌》。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分析作品思路。(学生讨论)明确:

  第1节:“我”独自彷徨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第2-6节:想象中的丁香般的姑娘从雨巷穿过,从“我”身旁飘过。

  第7节: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写出“我”的希望。

  飘过过程:默默走近、走近-远去-消失在尽头

  (二)、驻足雨巷——研读,感受意象、探究情感

  1.诗中有哪些主要的意象?它们各有怎样的特点?(学生讨论)明确:

  油纸伞:复古、怀旧、神秘、迷蒙

  雨巷:悠长、寂寥、下着雨

  丁香:美、高洁、愁怨

  篱墙:哀怨、凄凉、衰败

  丁香般的姑娘:美丽、高洁、愁怨

  我:彷徨、迷茫、寂寞

  2.“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呢?联系全诗,找出描写“我”心情的词语。(学生讨论)

  明确:独自、彷徨、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这些词语写出了“我”是一个忧伤、迷茫的独行者,但同时也有所追求,因为“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3.(出示图片)介绍本诗的创作背景。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二岁。一年多以前,他与同学杜衡、施蛰存、刘呐鸥一起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的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

  4.结合诗中情节及雨巷、丁香般的姑娘、“我”三者的关系,你认为作者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思考其象征意义。(学生讨论)

  明确: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构成一种象征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又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表层上是在写对美好爱情的期待。深层上,是个人乃至一代青年人内心复杂情绪的象征,一种美好理想得而复失的苦闷与彷徨。

  (三)、流连雨巷——朗读,品味语言、赏析技法

  播放名家朗诵,用视听的手段来展示诗歌意境,将诗歌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对诗歌的主体感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品味语言,理解诗人当时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交织在一起的心情,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本诗的意象。

  1.(出示图片)这些词语是表示动作、情绪、物态的,选出你认为用得很好的来说说。

  我:独自、彷徨、希望、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

  雨巷:悠长、寂寥、颓圮、哀曲、

  丁香姑娘:结着愁怨、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哀怨、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太息一般的眼光、走近、飘过、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到了、走尽、消散了……

  (举例分析)

  “希望”,写出了作者是有所追求的人。

  “结着愁怨”,说明作者和丁香姑娘一样,有着忧愁,是为理想不得实现而忧愁。

  “悠长、悠长”写出了道路的漫长,“独自”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彷徨”写出了诗人在那个年代的迷惘。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写丁香姑娘外表的美丽,气味的芳香,象征着诗人理想的美好、高洁。

  “走近”“飘过”“到了”“走尽”“消散了”等词语,写丁香姑娘飘然而来,又飘飘而去,象征着理想的缥缈、空虚,由此可知诗人的伤感、迷惘。

  2.(出示图片)结构特点:共七个诗节,每节七行,每行长短不一;押韵位置错综变化;似断实连的分节跨行。这样写的效果是什么?(学生讨论)明确:

  使全诗回荡着一种深沉而优美的旋律,细腻而传神的暗示了诗人低回、迷茫的心境。

  3.思考探讨雨巷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明确:

  ①象征手法,意蕴深远。表面上写对一个少女的追慕和美好理想破灭后的惆怅,实际上却象征着当时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

  ②音节和谐,节奏优美。全诗7节,每节6行,尽管句子有长有短,但诗句停顿很鲜明。

  ③诗中运用叠句、复沓、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气氛。

  因此叶圣陶盛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三、延伸拓展

  走出雨巷——选读,比较阅读,提升能力

  都说《雨巷》这首诗美,音节美、意象美、意境美,在我看来,它的作者戴望舒本身就是一种美,在它身上体现着一种略带着一丝忧怨的,苦苦追梦的执著美。

  (出示图片)比较:赏析《雨巷》与《浣溪沙》的异同。

  浣溪纱【南唐】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提示:从意象、意境、主旨、表现手法这几个角度去比较。

  相同点:都将丁香花作为主要意象;意境朦胧;都抒发内心的忧愁与惆怅;都运用象征、比喻。

  不同点:除了丁香花外,《雨巷》还选了“油纸伞”“雨巷”“姑娘”,《浣溪沙》还选了“落花”“青鸟”“绿波”;意境:《雨巷》以清幽为主,《浣溪沙》结尾气象雄伟壮阔;主旨:《雨巷》主要抒发个人的忧愁与惆怅,《浣溪沙》主要表达作者对南唐国运的忧愁与感慨;表现手法:《雨巷》除象征、比喻,还运用了排比,《浣溪沙》除象征、比喻,还运用了拟人。

  四、课堂小结

  回首雨巷——熟读,复习巩固,达到背诵

  有人说,这诗如中国的水墨写意,只尽情地渲染情感,发散着自己忧愁与迷惘,“我喜欢你彷徨中的美丽,我铭骨你遗憾时的忧伤”。当你彷徨迷茫的时候,请一定想起戴望舒的《雨巷》,记得在那发黄的诗中,有一位美丽而忧伤的姑娘等着你。

  布置作业:请复述一下“我”和“丁香姑娘”之间的故事梗概,注意环境、景物、动作、肖像、心理等描写方式的运用,不超过200字。

  板书设计

  雨巷

  戴望舒

  意象感受

  油纸伞复古怀旧神秘迷蒙

  雨巷幽深寂静

  丁香美、高洁、愁怨

  篱墙哀怨凄凉衰败

  丁香般的姑娘美丽高洁愁怨

  “我”彷徨迷茫寂寞

  李华民

  《雨巷》教案 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能力目标

  通过诵读、欣赏增强对诗歌的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

  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4、教学重点

  诵读、意象分析、感情把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近雨巷,留神初读

  1、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再别了康桥,熬过了《黑八月》,现在,让我们走进江南的雨巷,体验诗人戴望舒独自在雨巷彷徨的情景,然后走进中央电视台转播大厅,聆听《雨巷》诗朗诵。

  2、播放视频:江南雨巷、《雨巷》诗朗诵

  3、齐读课文,留心下边三个问题:

  ①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

  ②诗中写了哪几个“意象”?

  ③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句诗?

  4、讨论明确:

  ①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

  生1:这是一首爱情诗。

  生2:这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

  屏幕显示作者简介:戴望舒,现代派诗人。前期的诗轻盈流丽,重象征、意象,追求诗意的朦胧、含蓄。后期的诗,因受抗战激发,诗风变得厚重、刚健,语言也更为洗练纯朴。

  《雨巷》是用象征手法写的一首抒情诗。

  ②诗中写了哪几个“意象”?

  学生回答后,屏幕显示:

  诗中写了油纸伞、我、雨巷、 丁香花、丁香姑娘、篱墙等意象。

  ③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句诗?

  生1:我喜欢“她是有 / 丁香一样的颜色, / 丁香一样的芬芳, / 丁香一样的忧愁, / 在雨中哀怨, / 哀怨又彷徨;”这句诗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写出了丁香姑娘美丽的外貌、高尚的品格,忧愁的心境。“彷徨”写出了诗人在黑暗的现实中对理想的憧憬和追求。

  生2:“撑着油纸伞, 独自 / 彷徨在悠长、悠长 / 又寂寥的雨巷 / 我希望逢着 / 一个丁香一样地 / 结着愁怨的姑娘。”“我希望飘过 / 一个丁香一样地 / 结着愁怨的姑娘。”前后呼应,富有音乐感、节奏美。

  生3:“到了颓圮的篱墙, / 走尽这雨巷。”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背景是黑暗的。

  二、徜徉雨巷,品味精读

  1、 理清思路学生口头回答,屏幕逐步显示下边内容:

  我 希望逢着 丁香姑娘 走近 我

  (追求) 飘过 我身旁

  到了 篱墙

  (照应)

  走尽 雨巷……

  我 希望飘过 丁香姑娘

  (继续追求)

  讨论后归纳:我是一个有所追求的青年。

  2、 品味语言。屏幕显示下边词语:

  我: 独自、彷徨、希望、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

  雨巷: 悠长、寂寥、颓圮、哀曲、丁香姑娘: 结着愁怨、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哀怨、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太息一般的眼光、走近、飘过、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到了、走尽、消散了……

  教师口头提示:这些词语是表示动作、情绪、物态的,选出你认为用得很好的来说说。

  学生答问:

  “希望”,写出了作者是有所追求的人。

  “结着愁怨”,说明作者和丁香姑娘一样,有着忧愁,是为理想不得实现而忧愁。

  “悠长、悠长”写出了道路的漫长,“独自”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彷徨”写出了诗人在那个年代的迷惘。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写丁香姑娘外表的美丽,气味的芳香,象征着诗人理想的美好、高洁。

  “走近”“飘过”“到了”“走尽”“消散了”等词语,写丁香姑娘飘然而来,又飘飘而去,象征着理想的缥缈、空虚,由此可知诗人的伤感、迷惘。

  3、把握特色学生讨论后,屏幕显示参考答案:

  ①朦胧、含蓄

  《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②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三、走出雨巷,拓展研读

  1、说说丁香姑娘形象

  学生回答:

  生1:丁香姑娘是作者塑造的一个形象,既是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也是作者驰骋艺术想象所产生的.艺术形象。

  生2:作者描写她的颜色、芬芳,希望丁香姑娘的外表和内心都是很美丽的,作者对未来的憧憬,就是要像丁香姑娘一样的美好。

  生3:“寂寞”、“走尽、“像梦一样的飘过”,说明丁香姑娘就像美好的理想难以实现,缥缈、迷茫。

  生4:丁香姑娘是一种象征性的。“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人就把丁香作为愁心的象征。丁香姑娘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愁心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教师归纳,屏幕上显示下边的文字:

  她美丽,高洁、飘缈、哀怨,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仅供参考)

  2、布置作业

  题目:《雨巷》已谱成歌曲,改成歌词的文字与原诗略有不同,欣赏歌曲之后,找出改动的地方,书面写出对此改动的看法。(课内欣赏歌曲,课后写到语文作业本上)

  3、学唱歌曲

  播放视频:《雨巷》歌(刘天华作曲,罗京、虞梦唱),学生跟随着吟唱。

  4、小结

  这节课我们阅读欣赏了戴望舒的《雨巷》,初读课文,了解了它是一首有象征意义的抒情诗,写了六个意象;进一步品味精读,理清了作者的思路,品味了诗歌的内容,把握了诗歌的特色;同学们联系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经历来分析丁香姑娘形象,最后,同唱《雨巷》歌,得到了美的享受。通过练习和课外阅读,我们的学习会进

  一步拓展延伸。今后阅读欣赏时歌时可按照“初读、精读、研读”这三个步骤来进行。

  四、布置作业

  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雨巷》教案 7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熟读,教师的讲解以及学生自己的理解,把握全诗的情感基调。

  2、了解作家作品。

  3、理解全诗的意象,初步学会鉴赏诗歌。

  【教学重点 难点】

  对诗歌情感基调的把握,理解全诗的意象。

  【教学设想】

  以朗读为主,在熟读基础上背诵全诗,在讨论与交流中,结合教师的分析解说,学生能够把握诗的情感,理解诗歌的意象。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投影几首现代诗《天上的街市》、《偶然》、《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迹。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也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些诗有的是大家以前学过的,有的是我们没听说过的,还有我们听说过但还没真正接触的。提起中国的新诗,我们不能不提起这些诗作的作者,郭沫若徐志摩、海子当然还有很多诗人,这些诗人就像明星一样的璀璨夺目,他们的诗作到今天读来都让我们觉得意韵悠长。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戴望舒的《雨巷》,说起戴望舒,就会把他和雨巷联系在一起,的确,因为写了《雨巷》,当时年仅22岁的`戴望舒就被冠以雨巷诗人的美誉。

  戴望舒,原名戴梦鸥,浙江金华人。中国著名的现代诗人,他的代表作还有《我用残损的手掌》,诗集《望舒诗稿》《望舒草》《我底记忆》。

  戴望舒的诗深得中国古典诗词婉约诗风的遗韵,又受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因而诗作呈现出孤独抑郁、消沉的特点。

  (讲述戴望舒的《雨巷》发表的故事,简单介绍诗歌鉴赏的几个方面)

  二、课文分析

  1、这篇课文大家应该很充分地预习了,那么请大家来说说看,这首诗说了个怎样的故事?

  (思考并回答)

  (总结回答)同学们都回答得很好,但是大家也发现了这么一个问题,一首诗我们要说出它的内容总是显得比较困难,但是如果我们要想说出诗的感情就比较容易了。的确,我们学诗,读诗,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住诗的情感基调。

  2、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什么感情?

  (思考回答)

  朦胧 愁怨 凄清的等等。(答案不限)

  (引导学生具体地说出这些情感,比如本诗写了怎样的人和事)

  3、听歌:《雨巷》(江涛)

  注意结合自己的理解,体会诗的感情特征。

  4、学生自读划分节奏,可以选择一个小节划分节奏。

  5、准备下节课表演背诵。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作者、作品、鉴赏的方法、诗歌的音乐美、结构美。

  二、检查朗读以及背诵

  (每一小组推荐一个人上台表演,教师给予点评,富有情感,声情并茂。)

  三、理解诗歌的意象

  1、所谓的三分文章七分读,在诵读中我们能够不断地与作者进行对话,体会作品的情感意味,常读常新,不断获得新的,全面的体验。

  (学习方法:本单元的诗歌学习也是以诵读为主。)

  (补充诗歌的音节美,结构美)

  2、诗歌除了情感以外,它带给我们的还有许多融入了作者感情的意象。而这些意象就构成了我们诗歌的意境,构成了诗歌的情感之美。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情感的东西。就是指那些客观的具体的事物带上了人的痕迹,烙上了人感情印记。一句话,意象就是融合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鉴赏时,必须先明确作者是要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的。

  3、本诗中有哪些主要的意象?

  (学生回答,点评)

  雨巷、丁香:

  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阴沉潮湿,两边是寂寞的人家,间或有人匆匆走过,这一形象有很强的视觉冲突,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虚化为追求之路,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不前,让人不禁发问,我的追求在哪里?

  丁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投影图片)丁香花白色或紫色,一直以来就是纯洁、高贵的象征,丁香花颜色淡雅但不轻佻,姣好可惜花期比较短,容易凋谢。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丁香花倾注了许多情感,但是丁香总是和愁联系在一起。(看课后的练习四,齐读课后诗与词,明确丁香与愁的关系。在诗歌当中,固定的景物或者事物都有其比较固定的含义,比如梅花象征高洁真情像梅花开遍,冷冷冰雪不能掩没;松柏竹菊象征坚强;云象征游子;)

  4、丁香与姑娘联系,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要将姑娘与丁香联系起来呢?丁香般的姑娘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呢?

  (思考,讨论)

  联系姑娘和丁香,是因为我心目中的姑娘具有丁香般的气质,有丁香般的忧郁、高贵和超凡脱俗的感觉。

  姑娘的象征意义可以有很多理解,可以指现实中的姑娘,她是我邂逅的女子;也可以是我的理想,在风雨飘摇的年代里(1927年张作霖的北洋军阀的统治),我的追求。甚至也可以是我自己。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仔细阅读课后练习四,思考并回答问题,这几首关于丁香的诗词有哪些共同及不同之处。预习《再别康桥》

  【板书设计】

  雨巷:悠长、寂寥、雨的哀曲

  丁香:愁怨、(颜色、芬芳、忧愁)、惆怅

  姑娘:(颜色、芬芳、忧愁)、哀怨 彷徨、默默、

  彳亍、冷漠、凄清、惆怅、静默、凄婉、迷茫

  我:独自、彷徨

  《雨巷》教案 8

  《雨巷》在历年教师考试里经常遇到,很多考生和学员经常不知道在深入研读环节如何进行提问,对于某些现代诗歌的知识也不知道如何进行讲解,所以中公教师为大家准备了关于《雨巷》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优化自己的试讲内容,以防于未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讨,掌握学习现代诗歌的方法,锻炼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起对作家的尊重、对作品喜爱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受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

  【难点】

  体会文章深邃的寓意。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设置情境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播放《丁香花》,并顺势导入新课《雨巷》。

  (二)知人论世,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2.教师配乐范读全文,同学听读,初步感知文意。要求学生理解生字词,体会语气。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指导学生如何断句。

  4.感知本文的情感基调以及主要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学生按语文兴趣小组分组讨论PPT展示的问题串,10分钟时间后,指名学生具体分析问题的答案。

  1.本文描写了哪些意象?创造了怎样的意境?选取这些意象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姑娘象征着什么?

  3.本首诗歌的情感主题是什么?

  4.赏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再一次一起聆听《雨巷》。

  (五)小结作业,巩固提高

  1.师生共同总结。

  2.举办诗朗诵比赛。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雨巷》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组第2课《诗两首》的第一篇,本首诗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全诗没有直白的“情语”,只有委婉的“景语”,是一篇象征意味很浓、抒情色彩浓烈的现代诗歌,这给学生感知、体验、认识带来了困难。

  学生之前也有学习过一些现代诗歌,对于鉴赏现代诗歌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仍需要老师进一步的指导和引领,所以,在深入研读的环节我会设置一系列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旨在引领学生解决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并且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进行小组讨论,锻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并且引导他们掌握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雨巷》教案 9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学习《雨巷》,体会典型意象所营造出的优美意境,同时巧妙的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实现多方位情感的体验,从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目标

  ⒈、知识和能力目标:

  朗读品味,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

  了解背景,咀嚼诗歌意象,把握中心意象,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整体基调,深入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多方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探究诗歌内涵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②提供不同的情境下建构知识、运用知识、表现自我的多种机会,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形成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反馈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雨巷》,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理解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树立起对诗人的正确认识,对作品的共鸣。

  三、教学重(难)点

  ⒈、通过朗读与鉴赏,领略诗歌的音乐美和整体基调;

  ⒉、分析意象,在把握意象的基础上了解其象征意义,提高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感悟诗歌意境的能力。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

  ①.情景导入法:情景的创设一直以来都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倡的一种手段,它能拉近读者与文本的时空距离,也为教学的开展做感情上的铺垫,尤其是诗歌的教学,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方法。

  ②.朗读感悟法:诵读是诗歌教学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即可让学生深入文本体会诗歌的情感又可以让学生充份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③.交流探讨法: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和创新,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学生在小组的交流与讨论中,就能很快突破难点,在意象和象征意义中寻找到沟通两者的桥梁。

  ④.拓展迁移法:通过拓展与迁移,指点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动手得到更深刻的审美体验,强化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学法

  ①.自主诵读法:诗歌是一种凝炼的艺术,是情感的载体。只有通过反复的诵读才能领略诗歌的音乐美和情感美。

  ②.联想与想象法:《课标与教学要求》中指出:“在品读中,要注意诗歌的情与景,境与情的不同层次的理解,重视联想,想象在意境理解中的作用”。

  ③.合作和探究法:诗歌是隐喻性很强的艺术,由于阅读个体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结构等诸多因素限制,个体有时无法正确的解读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情感。小组的合作与探究正好弥补了个体的不足,引导学生到学习小组中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是个有效而简单的方式。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⒈同学们,上课开始之前,我们听一首歌吗?

  播放《丁香花》

  这首凄美的歌以其忧愁的音乐与塑造了一位丁香般的姑娘而闻名大江南北,而在20世纪20年代,一位优秀的诗人同样因一首塑造了“丁香般的姑娘”的诗歌而享誉诗坛。

  (二)走进诗人戴望舒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他的诗深得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诗风的遗韵,又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因而他的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后期的诗,因受抗日战争激发,诗风变得厚重刚健,语言更为洗练纯朴。《雨巷》写于1927年夏,那年诗人22岁。

  (三)走进雨巷,初读感知

  ⒈、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感知文本的意思,不明之处,举手提问

  注意:读音、节奏、语调、情感

  2、学生首次朗读。播放《雨巷》配乐朗诵让学生对比感知

  欣赏完了这篇诗歌的朗诵,你觉得这首诗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呢?或者说,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节奏又是怎样的呢?

  感情基调是:低沉幽怨伤感的。节奏是:舒缓的。

  ⒊、品象征诗三部曲:明背景、索意象、析感情

  知人论世及品析意象两种鉴赏方法的基本知识介绍

  (四)走进雨巷,再读解意

  1、背景资料介绍

  戴望舒是20世纪30年代现代诗派独具特色、颇有影响的诗人,是共产主义团员,左联成员,曾被日本宪兵拘捕入狱,曾对大革命寄以美好的愿望。

  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汇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⒉、同学们,我们知道诗歌是由意象组成,一个个特殊的意象营造出诗歌特有的意境,《雨巷》也不例外。让我们回到课本,走进《雨巷》的情节里,找出这首诗的主要意象,并说出这些意象给人的感受和象征意义。各个小组内部成员进行讨论,派出一名同学对小组的观点进行总结。

  小组讨论完毕

  ⒊、两个小组的代表把他们的观点写在黑板上,其他小组指出这两小组讨论中疏忽、遗漏的部分。

  生答:明确意象有六个:雨巷、丁香、我、姑娘。

  (1)“雨巷”,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更显迷茫。象征黑暗沉闷的社会环境,也表达了作者当时迷茫的心情。

  (2)“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为什么要选用丁香?这是源于中国人的“丁香情结”。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

  (3)“姑娘”,诗人心目中恋人,理想的化身。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美丽的。但这种理想如丁香或姑娘一样,稍纵即逝,不可把握,给诗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却是永久的怀恋和无限的惆怅。

  (4)“我”,诗人自己的化身。有美好追求,因理想的破灭陷于迷茫、惆怅中,却仍带着希望。

  走进雨巷,三读回味

  在理解全诗的内容与情感的前提下,朗读本词,想想如何把握词的语调与情感。

  (抽取两位同学单独朗诵,以朗诵巩固所学)

  《雨巷》教案 10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3、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鉴赏诗歌的方法:一、知人论世。二,体会诗人的情感。三、抓住意象

  意象:诗歌中蕴涵着诗人思想情感的景象或物象。

  意境:由意象营造出的客观景物和主观情 感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或氛围。(幻灯)

  在诗歌中,由一个或几个意象所形成的氛围,这个氛围有一个特定的名称:意境。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营造了一个宁静,幽深,略带感伤的意境。

  二、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5年入上海复旦大学学习发文,开始受法国象征派影响。1928年开始创作现代派诗歌。著有诗集:《我的记忆》(《雨巷》收入其中)《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影响,意象朦胧、含蓄。代表就是《雨巷》。后期(抗战爆发后)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情感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积极、明朗。代表作是《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短暂的一生,很不平静。小时候一场天花,在他脸上留下疤痕,生理上这种缺陷,常常使他变成别人奚落的.把柄,即使后来在诗歌上取得一些成就,但还是常常受到来自同行的嘲笑。文学上刚有点成就时,他喜欢上好友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平,但并没有得到回应。戴望舒以跳楼相要挟,最后勉强答应和他订婚,但要结婚条件是:要他出国留学,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迫于无奈,1932年他去法国,当时生活很困难,靠翻译生活。三年后听到施绛平移情别恋的消息,他匆匆回国。结束了他近八年的恋情。第二年,1936年,与小他12岁的穆丽娟结婚,这场婚姻仅维持四年。1940年俩人离婚。两年后,戴又与小他21岁的杨静结婚。生了两个女儿,到1948年又以离婚结束。建国后戴望舒被安排到国家新闻出版署工作,负责法文翻译,但此时他哮喘病非常严重。1950年二月去世。)

  被誉为"雨巷诗人"的戴望舒,以短暂而传奇的人生,代表了一代中国抒情诗人的内在品质,以至在他离世50多年后,诗歌依然名重诗坛,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做能代表他的人,最能代表他的成就的《雨巷》。

  三、赏析全诗

  (一)听朗诵,正字正音(幻灯)

  彷徨(páng huáng)

  彳亍(chì chù)

  颓圮(tuí pǐ)

  寂寥(jì liáo)

  惆怅(chóu chàng)

  (二)学生自读诗歌,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谈谈自己的初读体验。整体感受诗歌。

  师引导:你觉得这是一首什么诗,你认为它美吗,美在何处?

  (意象美、意境美、音节美,至少要说出音节美:押韵、复沓、重叠)

  (目的,引导学生自读习惯,自己理解诗歌。)

  (三)再读本诗(找学生读)

  1、说说你所感受到的《雨巷》的氛围。

  诗歌是依靠形象来传达思想感情的,雨巷是如此的凄清、哀婉,是哪些意象共同组成了这一情境呢?你能否展开想象勾勒一幅“雨巷”中的图景?

  2、 同桌交流,找出本诗的意象。(幻灯)

  明确:丁香、雨巷、油纸伞、篱墙

  3、首先看题目,这首诗最明显的意象就是“雨巷”:

  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细雨,两边是静默的人家,偶尔有人匆匆走过,意境充满了朦胧美。可以“虚化”为一条“追求之路”,希望渺茫,徘徊不前。

  我们再看油纸伞,有一种古典,神秘,怀旧的感觉。还有颓圮的篱墙,更有一种破败,凄凉。这两个意象和雨巷一起构成一个凄清,破败,空寂的意境,是这个故事发生和主人公出现的一个大的背景。

  4、诗中一个重要的人物是:“丁香姑娘”,(幻灯)

  5、作者为何“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为什么不是国色天香的牡丹? 不是不胜凉风的娇羞的水莲花? 不是一支春带雨梨花?而非要是丁香呢?

  丁香花,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白色或紫色,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在我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愁怨。如李商隐的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璟的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等等。

  6、丁香姑娘的形象?

  明确:美丽,高洁,结着愁怨,彷徨; 冷漠, 凄清,又惆怅;太息,凄婉迷茫;静默,消散

  (四)主旨理解

  1、诗人对“丁香姑娘”是怎样的感情?

  明确:追求,向往

  2、那么,这个“姑娘”代表什么呢?结合下课后第二题。

  明确:

  (1)根据诗歌内容,姑娘就是姑娘,诗人当时22岁,说他沉醉于爱情,这是首爱情诗。

  (2)结合时代背景,姑娘是我心中的理想。

  《雨巷》教案 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有选择地品读诗中意象和象征意味;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诗内走向诗外,或展读或创作。

  过程与方法:美读法、比较法、探究法、体验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内涵美,培养审美力。

  教学重难点

  品味本诗的情感与意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语

  导语一:戴望舒的《雨巷》,是中国现代诗歌中最美的一首,作者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我初见《雨巷》,便被其诗意诗境诗情惊艳,爱不释手,时时读之背之思之写之,深入骨髓再也忘不了。这节课,我将带领你们走进《雨巷》,开启一段唯美的诗歌之旅(板书课题)

  导语二:要了解古代诗歌,我们不能不读唐诗宋词;而要了解现代诗歌,我们不能不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去一探究竟。(板书课题)

  导语三:随机应变,应景导入。(板书课题)

  一、美读 走进雨巷

  1.教师范读,营造氛围;学生静静聆听,静静感受。

  2.你听出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明确感情基调:凄美、感伤)

  可以用这样的句子表达:“我听出了雨巷的-------之美”

  3.学生试读:挑你最喜欢的一节来朗读一下。

  (个读,生评,师评)(注意节拍押韵,注意语调高低、语速快慢、语气轻重)

  4.配乐朗读。

  小结:化我入境,通过声音读出字的质感、句的情感、篇的美感,做到 “声情并茂” (板书)。

  二、品读 感悟雨巷

  1.请你找一找:这首诗中作者描绘了哪两个主要意象? (雨巷 丁香或丁香一样的.姑娘)

  2.请你换一换:在描写丁香般的姑娘这一意象时,能不能用别的'替代丁香?

  可不可用莲花替代?(没有愁怨)

  可不可用芭蕉替代?(没有高洁)

  插入:丁香在古诗中的含义(美丽、高洁、忧愁)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浣溪沙》

  含春雨。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王十朋《点绛唇 素香丁香》

  小结:因此,选择意象时,一定要做到“象情并茂”(板书)。

  3.请你想一想:为什么要让“我”与“姑娘”在“雨巷”中而不是别的什么地方邂逅?“雨巷”象征了什么?

  “雨巷”换成车水马龙的大街如何?(太快)

  “雨巷”换成灯红酒绿的ktv如何?(太闹)

  小结:由此观之,“雨巷”是一种意象,更是一种意境,这种意境有利于作者抒发感情,达到“境情并茂”(板书)。

  4.请你猜一猜:老师会把上面的板书勾勒成什么?(一把雨伞或者一个雨字)

  5.请你议一议:《雨巷》,有人说它是爱情诗,有人说它是政治诗,还有人说它是哲理诗?你的观点呢?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读者,不同的解读,期待你的个性解读……

  姑娘==姑娘 爱情诗;姑娘==我 政治诗; 姑娘==理想 哲理诗

  插入: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学生讨论探究,言之成理即可,不求好答案,只求会思考。

  6.请你写一写:

  ①请你根据《雨巷》内容,改写《青玉案·元夕》最后一句“灯火阑珊处”。

  ②描述你心目中的“丁香般的姑娘”的形象。

  ③从“雨巷、丁香、油纸伞、篱墙”4个意象中选择一个,写一首诗。

  (任选一个,此处机动处理)

  插入片段作文:《丁香般的姑娘》(吴品云)

  《丁香般的姑娘》(邓桃芳)

  三、展读 领取雨巷

  《雨巷对话版》(吴品云)(朗读此诗 机动)

  《泪中雨巷》(吴品云)

  《邂逅雨巷》(赖广祥)

  《走过人生的雨巷》(赖广祥)

  《丁香花》(歌曲 唐磊演唱)

  结语

  湿漉漉的天气,湿漉漉的雨巷,湿漉漉的心情,撑着油纸伞的我,丁香一样的姑娘……

  戴望舒的雨巷,美丽而浪漫,朦胧而忧伤,让我们回味绵长,久久难忘……

  配乐诗朗诵视频欣赏:《雨巷》吴品云朗诵(机动)

  《雨巷》教案 12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⑴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⑵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情感目标

  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3、潜力目标

  透过诵读、欣赏增强对诗歌的分析潜力。

  教学重点:

  诵读、意象分析、感情把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细雨如丝的江南,悠长寂寞的小巷,一把孤寂的油纸伞和着雨的叹息,撑出了一个青年诗人哀婉的心曲。这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戴望舒,与诗人一道去领略雨巷的风景,去追寻丁香姑娘的芬芳。请大家合上书本,闭上眼睛,我们先一起来聆听这一段录音。

  二、整体感知,确立诗歌感情基调

  1、好,听完录音了。这首诗歌叫什么名字呢(《雨巷》)(教师板书)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刚刚在听得时候,这首诗歌给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它是欢欣鼓舞、斗志昂扬、激动人心的,还是忧愁哀伤的。没错了,这首诗歌从头到尾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用什么样貌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教师板书:基调——忧郁、哀怨),那么我们读的时候要用什么速度来读阿(生回答),对了,一般来说,如果是表达比较热烈奔放的感情,我们读的时候语速要稍快一点,但是如果是表达这样一种忧郁、哀怨的感情(手指黑板),我们读的时候要用比较缓慢的语速来读。好,请大家翻到课本45页,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试试看,朗读一下这首诗歌的前两节,请哪位同学呢我们班哪位同学是朗诵高手(生朗诵)

  2、读得怎样样(好)掌声鼓励。

  读诗歌我们主要是注意一些节奏停顿。在一些你觉得需要重点突出的地方,就就应适当地加以停顿或者是读重音,这样就会使得这首诗歌更加地有韵味,我来试试看,好不好好,接下来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必须要放开声音来读,想象一下,你就是诗歌中的“我”,此时此刻,下着淅淅沥沥的雨,而你正撑着伞,走在青苔斑斑的石板路上。

  三、品味诗歌意象

  1、好,时间到。我们已经完整地读完这首诗,大家找找看,这首诗里边,总共描述了多少位人物(两位)分别是谁呢(“我”和“姑娘”)没错了,那我们在讲前边的诗歌时,用了一个专门的术语,我们说这个术语是用来形容诗词中所描述的具体事物,这个术语是什么呢(意象)(板书),所以,这首诗歌中出现的意象,从人物方面来讲,就有“我”和“姑娘”(板书),那在诗歌中,“我”和“姑娘”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我”在悠长的雨巷中彷徨,是为了什么呢是期望逢着姑娘。说明“我”是想要追寻这个姑娘。请大家找找看,诗歌中用了哪些语句来描述这个姑娘待会我请同学来回答。一节一节地找。

  2、好,请一个同学来找出诗歌中描述姑娘的语句。

  第一节: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第二节:她是有/丁香一样的色彩/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哀怨/彷徨;第三节:彷徨/撑着油纸伞/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第四节:静默地走近/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像梦一般地飘过(“太息”什么意思阿叹息的意思);第五节:静默/走尽这雨巷;第六节: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第七节: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

  3、我们从刚刚同学的回答能够看出,诗人用了超多的篇幅来描述姑娘,描述姑娘的动作,描述姑娘的情绪,他还用了许多别的'意象来衬托这个姑娘,首先他写到,姑娘是出此刻一个什么地方(雨巷)好,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细雨朦胧中,你走在这条悠长悠长又寂寥的巷子里,那里远离尘嚣,远离热闹,你的脚下,踩着幽暗的、湿漉漉的青石板,透着寒气,透着冷清。在这样的一条雨巷中,你感觉到了什么你的情绪怎样样(朦胧的、阴沉的)所以,雨巷这个意象,首先给我们规定了这个姑娘出现时候的大环境,是朦胧的、阴沉的。

  4、我们也明白,这首诗歌用了超多的篇幅来描述姑娘,但是,我们从这些描述中,是否看到了姑娘的样貌,她是大眼睛呢还是丹凤眼,她是圆脸呢还是瓜子脸,我们看得到吗(看不到)。不仅仅我们看不到,诗人也看不到,为什么呢因为她撑着一把油纸伞。请同学们注意这把油纸伞。在你的印象中,你在哪里见到过油纸伞。(电视中),对了,而且往往是一些以古代人们生活为题材的电视剧,因此呢,油纸伞具有复古、怀旧在特点(单独提问),这样一把伞出此刻姑娘的肩上,更加给这个姑娘增添了一层神秘、朦胧的色彩。

  5、而在首诗歌里边,诗人还多次用了同样一个比喻来形容姑娘,他将姑娘形容成什么呢丁香,她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她有着丁香一样的色彩,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所以丁香也是我们这首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意象(板书:丁香)。丁香是一种(花),没错了,丁香花。那假如这样,我换成别的花,牡丹花、玫瑰花,行不行阿(不行)为什么不行阿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务必先了解丁香这个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含意。

  丁香一般是开在暮春时节,花的色彩主要有两种,淡紫色和白色,开花的时候有一种淡淡的芬芳,它给人一种柔弱、纯洁、素净的感觉。所以,在古典诗词中,丁香一般象征着秀丽、高洁。另外一方面阿,我们刚刚讲了,丁香是开在暮春时节,也就是春天快要结束的时候,再加上它虽然娇美,但是十分容易凋谢,所以古人对着丁香,容易伤春,因此,丁香又能够用来象征愁怨。

  在我国的古典诗词中,就有不少有关诗句涉及到丁香,比如说李商隐的《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还有南唐李璟的《浣溪纱》中的“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些诗句阿,都是将丁香和愁怨联系在一起。

  回到我们这首诗歌中,丁香般的姑娘并不仅仅仅指这个姑娘有着丁香一样的愁怨,还说明了这个姑娘有着丁香一样地秀丽,丁香一样的高洁,丁香容易凋谢,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不见离去的。

  《雨巷》教案 13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2、了解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家作品

  教学重难点:

  分析“雨巷”、“我”、“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象征意义。

  教学设想: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此境地中,描写了抒情主人公“我”对“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具有时代特点的心路历程。

  这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更深刻地融入诗歌的意境。教学中,打破“先介绍作者、背景,再了解作品”的传统方式,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赏析诗中的三个重要意象,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再结合诗人经历、时代背景,理解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至于本诗的语言特点,将作为背诵的要求留待下节课品味。

  教学准备:

  多媒体,朗诵片段,雨巷、丁香花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几首新诗《偶然》、《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爱这土地》、《雨巷》)这个单元我们学习的是中国的新诗,提起新诗,我们不能不提这样的一些作者,徐志摩、海子、艾青、戴望舒,当然还有很多诗人,这些诗人就像明星一样的璀璨夺目,他们的诗作到今天读来都让我们觉得意韵悠长。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戴望舒的《雨巷》。说起戴望舒,人们就会把他和雨巷联系在一起,的确,因为写了《雨巷》,当时年仅22岁的戴望舒就被冠以“雨巷诗人”的美誉。

  二、朗读诗歌

  1、学生集体朗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情感基调

  [思考]读完全诗,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

  [参考答案]忧愁的、哀伤的(意思相近即可)

  [分析]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慷慨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轻快明丽,而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淡淡的哀伤。因此,我们应读得低沉一点,感伤一点。

  [思考]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

  [参考答案]低沉的,感伤的

  2、指定一学生再次朗读

  [诵读指导]感情基调把握准确,要知道忧伤并不等于无力,不能让人觉得软绵绵的,要从内心体会。语调节奏轻重处理:如第一节最后的“姑娘”,第二节“哀怨又彷徨”,第三节“彳亍”,第四节的“飘过”等等地方要重读,声音要舒缓,不要急。

  3、听示范朗读片段 感受一下他是如何处理的,大家可以小声跟读

  播放这首诗穿插着flash动画的配乐朗诵片段(课件展示),用视听的手段来展示诗歌意境,将诗歌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对诗歌的主体感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理解诗人当时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交织在一起的心情。

  三、研读诗歌,探究意象

  通过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的学习,我们知道诗歌中有许多融入了作者感情的“意象”。而这些意象就构成了我们诗歌的意境,构成了诗歌的情感之美。

  [思考、讨论]本诗中有哪些主要的意象?

  [学生回答,点评]

  [参考答案]雨巷我丁香般的姑娘

  [具体赏析]

  1、雨巷:由“雨”和“巷”两个意象构成的。

  [思考]这时候的“雨”应该是怎样的雨?

  [学生讨论,回答]

  [参考答案]雨是细雨

  [分析]“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细雨迷蒙,天色阴沉就易产生伤感(诗歌用“哀曲”来形容“雨”这一意象)。

  [思考]如何理解“巷”这个意象?诗中用什么样的词来形容“巷”呢?

  [分析]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巷”可以说是他很熟悉的景。作者用“悠长、寂寥”来形容“巷”:“悠长”写出了小巷的幽深;“寂寥”表明了这是一条空巷。小巷里又有“颓圮的篱墙”,“颓圮”写出了小巷的残破;还有让人怀旧的.具有隐蔽和遮挡作用的油纸伞,再加上蒙蒙的细雨,阴暗潮湿,青砖灰瓦青石路面,色调阴冷,这几个意象构成了一个阴冷、迷蒙、破败、空寂的背景。(出示“雨巷”图片)

  2、我:[思考]“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呢?联系全诗,找出描写“我”心情的词语。

  [参考答案]独自、彷徨、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

  [分析]这些词语写出了“我”是一个忧伤、迷茫的独行者,但同时也有所追求(者),因为“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3、丁香一样的姑娘:

  [思考]湿漉漉的天气,湿漉漉的巷道,“我”的心情同样也是湿漉漉的,然后“我”却“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为什么是“丁香一样”呢?

  [教师引导](出示“丁香”图片)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它不仅是美的象征,也代表了高洁、愁怨。丁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浣溪沙》)“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所以说,丁香总是和“愁”联系在一起,而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

  [思考]诗中如何描绘“姑娘”和“丁香”之间“一样”的地方?

  [参考答案]“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思考]哪些地方体现姑娘的忧愁呢?

  [参考答案]“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静默地走近”、“叹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充满忧郁、哀伤

  四、结合诗人的经历、时代的背景,理解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

  在如此幽深空寂的“雨巷”里,“我希望逢着”这样的一个“丁香姑娘”,果然,“我”遇到了,姑娘“静默地走近”了“我”的身旁,然而仅此而已,紧接着就“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地飘过去了……此时,我们仿佛听到了诗人发自内心的对姑娘的呼喊,但姑娘“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思考]丁香般的姑娘是写实的还是有象征意义?

  学生可能有如下两种答案:

  A:诗人笔下的丁香姑娘是写实的,诗中丁香般的姑娘就是他喜欢的对象。

  B:丁香般的姑娘不存在,是诗人虚构出来的,用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教师引导]戴望舒的这首诗有些人确实把它当作爱情诗来解读,诗中丁香般的姑娘就是他喜欢的对象,但更多的人是把它当作政治诗来解读。我想不管是政治诗还是爱情诗,我们都要知道诗人笔下的意象有它的特殊含意,不是凭空而来。有句话说“诗言志”,诗往往抒发的是诗人的内心情感和自我追求,诗人的生平经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对生活的感悟都在诗歌中有反映。那么,这个时候的戴望舒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1、作者简介

  戴望舒,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州人,中国著名的现代诗人,代表作《雨巷》、《我用残损的手掌》,诗集《望舒诗稿》、《望舒草》、《我的记忆》。

  戴望舒曾在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期间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从中汲取了朦胧的意象和阴郁的情调,以及表现潜意识的隐喻、暗示、通感等艺术手法。《雨巷》是他这个时期的代表作,诗中营造了一种朦胧而幽深的意境,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诗人也因此赢得了“雨巷诗人”的美誉。

  2、背景材料

  此诗写于1927年的夏天,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们在黑暗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雨后绚丽的彩虹。戴望舒也是些革命青年中的'一个,他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因此,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

  3、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

  诗中所描写的一切都是飘忽朦胧的;悠长寂寥的雨巷,颓圮的篱墙,一切都是那样“凄婉迷茫”。在这样的一种情境中,“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这里的雨巷应该是当时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的象征;丁香一样的姑娘,正是诗人在黑暗的现实和孤寂的生活中一种美好而又朦胧的理想的象征,诗人明明看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象梦一样来,又象梦一样地飘逝,不过是个幻象而已。《雨巷》再现了当时一部分青年心灵深处的声音,我们分明可以看到青年人在理想幻灭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

  五、拓展训练

  请两位同学分别用第一人称、散文的形式、诗的语言简单的为我们复述一下“我”和“丁香姑娘”之间的故事梗概,注意环境、景物、动作、肖像、心理等描写方式的运用,不超过200字。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阅读欣赏了戴望舒的《雨巷》,把握诗中具有深层象征意义的意象,理解诗人在迷茫中不放弃追求理想的执著。当你彷徨迷茫的时候,请一定想起戴望舒的《雨巷》,记得在那发黄的诗中,有一位美丽而忧伤的姑娘等着你。

  七、作业

  1、课后完成诗歌背诵(为下节课品味诗歌语言特色做准备)

  2、比读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拓展:这是戴望舒后期诗歌的代表作,诗歌的风格有很大的改变,请同学们把它抄到摘抄本上,课外查阅一下这首诗的内容、写作背景,体会它的情感。

  八、板书

  《雨巷》教案 1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雨巷》的作者戴望舒及其诗歌风格,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语言特色。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象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雨巷》的意象和主题,体会诗人的情感世界。

  难点: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把握诗歌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雨巷的图片或播放相关音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走过的雨巷,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2、自主学习

  要求学生自主阅读《雨巷》,初步理解诗歌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或图书馆等渠道,收集有关戴望舒及其诗歌风格的信息,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3、朗读欣赏

  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教师示范朗读,并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停顿等技巧。通过朗读,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4、分析探讨

  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主题。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雨巷”、“丁香”、“姑娘”等意象,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同时,探讨诗歌所传达的主题思想,如孤独、迷茫、追求等。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押韵、对仗、象征等手法,分析它们对诗歌意境和情感表达的作用。同时,欣赏诗歌中优美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5、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诗歌中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背景。引导学生思考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生价值,如现代都市人的孤独与迷茫、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等。同时,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6、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象、主题、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知识点。同时,肯定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7、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背诵《雨巷》,并撰写一篇读后感。读后感应包括对诗歌内容、语言特色、主题思想等方面的分析和评价,同时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通过作业,巩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兴趣,创造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雨巷》这首优美的诗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雨巷》教案 1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雨巷》,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了解戴望舒的诗歌风格。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雨巷》,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敏感和欣赏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体会人生中的孤独与追求。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2、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语言魅力。

  三、教学难点:

  深入体会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

  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复杂情感。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雨巷的图片或播放相关音乐,营造氛围,引出课题《雨巷》。

  朗读诗歌: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停顿等,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分析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情感,探讨诗人在雨巷中寻找什么的象征意义,以及诗中所表达的孤独、迷茫和追求等情感。

  赏析特色: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象征、隐喻、意象等手法,以及诗歌的押韵、对仗等语言特点,感受诗歌的独特魅力。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讨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分享自己的见解和体会,增强课堂互动。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寻找与诗歌中相似的情感和意象,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课堂总结: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意义,鼓励学生多读诗、欣赏诗,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五、布置作业:

  背诵《雨巷》全诗。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赏析并写下自己的感悟。

  六、教学反思:

  在课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雨巷》教案】相关文章:

《雨巷》 优秀教案03-25

《雨巷》教学教案06-21

《雨巷》高中教案06-17

高中《雨巷》教案12-23

雨巷高中教案01-17

《雨巷》 教案(精选10篇)11-08

《雨巷》教案案例分析05-14

《雨巷》教案(精选14篇)06-21

戴望舒《雨巷》优秀教案10-27

《雨巷》语文教案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