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雨巷》导学案 高中

时间:2020-08-25 13:06:12 雨巷 我要投稿

戴望舒《雨巷》导学案 高中

  导语:《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对于学习《雨巷》这首现代诗,小编提供《雨巷》导学案,以帮助同学们学习。

  《雨巷》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戴望舒的生平经历及写作背景。

  2、品味揣摩诗歌意象并把握其象征意义。

  3、把握诗歌意蕴,体味诗人情感。

  学习重点:

  品味揣摩诗歌意象及象征意义

  学习难点:

  把握诗歌意蕴,体味诗人情感。

  方法指导:鉴赏诗歌要具备“读、品、悟”三个环节,读是必要环节也是首要环节,通过朗读可以把握大意;品味诗歌要从意象入手,意象是品诗的钥匙;而悟就是要探究诗歌的思想内涵。

  知识链接:

  1、走近大师 走进雨巷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市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雨巷》是诗人早期诗歌的成名作,影响很大。被誉为“雨巷诗人”。代表诗作是《雨巷》、《我用残损的手掌》。

  他的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诗风明朗、真挚。

  他属“现代诗派”诗人,其流派作品主要写个人的情感,表现现实社会带来的痛苦与烦忧,有时充满颓废气息;艺术上,不注重韵和整齐的字句,回环往复,具有音乐美;善于选取意象,运用象征手法,具有含蓄美。

  2、时代背景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当时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许多热心革命的青年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

  “四,一二”政变后,戴望舒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望舒草/序》)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再现了处于迷惘时期的青年心灵深处典型的声音。

  教学过程:

  (一) 自由朗读

  1、 简要概括诗歌的内容

  2、全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学生试读、师生评价)

  (二)美读诗歌

  (提示:注意节奏、重音和语调)

  (三)品读意象

  边读边感受形象美:

  1、作者为了能营造成这种朦胧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他们具有什么特点?

  2、请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你最喜欢的意象。

  3、引导学生探讨丁香花文化内涵:

  (1)、知识补充:丁香

  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

  (2)、丁香情结:

  《雨巷》中写“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源于古诗李璟词“丁香空结雨中愁(《浣溪沙》)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浣溪沙》

  (青鸟这个信使已经不传送消息了,想得到所思念的人的音信而不得,于是有“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叹息。)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二首》

  (芭蕉顶部的叶子还未展开,丁香仍含苞待放,它们在冷艳的春风里各自怀有心事,愁眉不展)

  丁香花文化内涵:

  4、《雨巷》中写到希望逢着“一个撑着油纸伞”“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位姑娘是一个什么样的姑娘?她为何如此伤感?

  (四)体会情感:

  启发思考:本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1、诗中“雨巷”和“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着什么?

  2、“我”情感的变化怎样?“我”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3、本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诗中的作者到底在寻找什么?

  (五)鉴赏评价艺术特色

  《雨巷》美不美?美在哪里?

  当堂练习:同学们发挥想象,描绘一下诗中的画面。

  课堂小结:

  学习反思:

  《雨巷》诗意赏析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汇总,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汇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虽然是受古代诗词中一些作品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如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南唐李璟更是把丁香结和雨中愁怅朕在一起了。他有一首《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在谁是主?思悠悠闲!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这首诗里就是用雨中丁香结做为人们愁心象征的,很显然,戴望舒从这些诗词中吸取了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来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这种吸收和借鉴是很明显的,但是能不能说《雨巷》的意境和形象就是旧诗名居“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的扩充和稀释呢?我认为不能这样看。在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时,诗人既吸取了前人的果汁,又有了自己的创造。第一,古人在诗里以丁香结本身象征愁心,《雨巷》则想象了一个如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瞬忽即失的形象,与古典诗词中套用陈词旧典不同,也与诗人早期写的其他充满旧诗词调子的作品迥异,表现了更多的新时代气息。“丁香空结雨中愁”没有“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更能唤起人们希望和幻灭的情绪,在表现时代忧愁的领域里,这个形象是一个难得的创造。第二,在古代诗词里,雨中丁香结是以真实的生活景物来寄托诗人的感情的。诗人依据生活的经验而又加上了自己想象的创造。它是比生活更美的艺术想象的产物。


【戴望舒《雨巷》导学案 高中】相关文章:

《雨巷》导学案附答案11-13

戴望舒的雨巷11-03

戴望舒《雨巷》点评09-13

雨巷戴望舒诗歌12-25

戴望舒《雨巷》教学赏析12-25

戴望舒的《雨巷》诗歌12-22

戴望舒《雨巷》教学反思11-13

《雨巷》学案12-11

戴望舒《雨巷》赏析(12篇)12-14

戴望舒《雨巷》赏析12篇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