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 导学案

时间:2020-10-22 12:27:25 鱼我所欲也 我要投稿

鱼我所欲也 导学案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是怎样的呢?目前,“学案导学”的模式已经广泛运用于实际教学中,备受老师们关注。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鱼我所欲也导学案,欢迎大家阅读。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篇一: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3.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4.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5.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重难点】

  重点:目标1、3 难点:目标4、5理解文中的“义”“本心”的内涵,把握本文的主旨。

  【自主学习方案】

  第一课时

  资料链接:

  1、 作家作品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

  《孟子》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2、孟子名言

  尽信书,不如无书。²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²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²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²

  预习检测:

  1. 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出自《 》,作者 ,战国时期 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还学过他的文章有《 》《 》 (附“四书”:《 》《 》《 》《 》)

  2. 给加点字注音:

  (1)不为苟得也( ) (2)为宫室之美为之( 、 )

  (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5)、一箪食,一豆羹 ( 、 ) (6)、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 )

  3、 停顿示例: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4.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 故患有所不辟也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乡为身死而不受

  5、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苟得:________________)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避不也。(患:_____________ _)

  蹴尔而与之(蹴:________________)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________________)

  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________________)

  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_______________ )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_____________ _)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奉:_____________ _)

  是亦不可以已乎?(已:________________ )

  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________________)

  6、 辨析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2)、为: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3)、而: 呼尔而与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4)、于: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 )

  A、此之谓失其本心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8、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舍鱼而取熊掌也 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呼尔而与之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和( )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得之则生,弗则得死。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因得遍观群书。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译:

  (3、) 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译:

  【课堂导学方案】

  第二课时

  学生自读课文,结合预习及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1. 请学生概括本文大意

  明确: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2、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析]本题旨在从整体把握入手,抓住文章关键,同时初步了解作者说理的思路及其好处。

  [参考答案]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由此及彼,由浅人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3、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析]本题目的非常明显,就是要理解本文的论证结构,从而对本文的逐层深入的论证思路有一个较深刻的把握。

  [参考答案]提出“生与义不可得兼,则舍生取义”的论点后,首先从正面指出人之所以能“舍生取义”,是因为人皆有“欲生不为苟得,恶死有所不辟”的思想。然后再从反面说明,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么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出来;可是事实上,“义”超过了“生”,所以人能够不贪生,不避死。这种羞恶之心,人人皆有,贤者更能保存而不丧失。接着举例说明,人即使在饥饿时仍有羞恶之心,自古以来就有宁死不食“嗟来之食”的人。最后,文章陡然一转,“向为身死而不受”,现在“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又是为了什么呢?难道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先前为了“义”可以“舍生”,现在却为了高官厚禄和物质享受就舍掉了“义”,这种行为不是应该停止吗?

  总之,这段文章是说,能做到“舍生取义”是人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辩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这种行为是应该停止的。全文旨意就在这一劝勉上。

  4、简要分析本文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进行说理的?

  [析]论证方法是议论文三要素之一,好的论证方法,在说理中,可以起到事半工倍的效果,因此,阅读议论文,一定要揣摩其运用的论证方法。

  [参考答案]1、用类比论证法提出论点。文章一开头,就提出“鱼”和“熊掌”都是好吃的东西,但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那就舍鱼而取熊掌。接着,提出“生”和“义”两样都很贵重,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那就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进而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使读者心悦诚服。如:文章将两类不同的人,有的能保持本心,有的则失去本心,进行对比。第一部分中用假设的推理,第二部分中用前后两种不同的态度作对比,然后自然得出结论。

  5、《鱼我所欲也》一文在思想内容上有何进步性、局限性?

  [析]对待任何文化等遗产,都应坚持批判吸收的态度,既不能否定一切,也不能全盘吸收,设计此题,主要目的便是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古人、对待传统的文化遗产。

  [参考答案]《鱼我所欲也》的论点是“舍生取义”。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坏事来。他表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贪图享受、为利忘义的`人。这种思想显然有它的进步性。当然,孟子在文中阐发了唯心主义的性善说,说什么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不合事实的。此类局限,应予剔除。6.提问: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成果展示: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

  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一箪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说明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从而证明了“义”重于“生”,突出了主题。

  对比。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

  7.我心目中的孟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1:孟子本人是一个比较高傲的人,他不肯迁就,不肯趋炎附势。他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曾经在齐国任客卿,后来因为与齐王意见不合,便决定辞去齐卿回家,断然拒绝了齐王“万钟”的诱惑,这些言行都表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性格和气概。

  生2:仁义是最大的利益。有仁义,相关者都会有利益;无仁无义,所有人都不会有利益。“义”作为一种道德规范,约束一己之私欲,成就集体、民众的大利。孟子可谓高屋建瓴。

  生3:孟子是一个肩担天下的政治家、思想家。就孟子的人格而言,他有着“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宏愿伟志。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遭挫折而矢志不渝,表现出强烈的使命感和参与意识,展露出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

  生4:孟子是一个聪明机智、豪爽直率的沦辩家。他义正辞严,直言不讳,敢于抨击统治者,展示了一个狂放不羁、泼辣大胆、无私无畏的论辩家的形象。

  8、再质疑:

  9、课堂小结

  孟子以自己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面对散发着孟子生命气息的文字,我们的心中唯有崇敬。舍生取义,这是怎样的崇高与豁达,这是怎样的气魄与壮志;这是男儿舍身报国的壮志雄心,这是中华儿女报效母亲的赤胆忠心。让我们高吟《鱼我所欲也》,谱写生命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