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阅读答案

时间:2022-05-12 09:55:18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阅读答案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阅读答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

  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漏:指更漏,古人计时用的漏壶。

  沙洲:江河中由泥沙淤积而成的陆地。

  问题

  10.请简析词的上阕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氛围?(2分)

  11.请赏析“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2分)

  参考答案

  10.(2分)词的上阕通过对月、桐、人声、鸿等意象的描写(1分),营造了一种凄清孤寂(悲凉)的氛围(1分)。

  11.(2分)运用了象征(或拟人)的手法(1分),通过描写孤鸿选求栖息处的情景,表达了作者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不同流俗清高自许)的人生态度(1分)。

  拓展:赏析

  苏轼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他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在漏壶水尽,更深人静的时候,苏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这是一个非常孤寂的夜晚。月儿似乎也知趣,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像是挂在枝桠间。这两句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来的两句,“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周围是那么宁静幽寂,在万物入梦的此刻,没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正像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物我同一,互为补充,使孤独的形象更具体感人。

  下阕,更是把鸿与人同写,“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这是直写自己孤寂的心境。人孤独的时候,总会四顾,回头的寻觅,找到的是更多的孤独,“有恨无人省”,没有谁能理解自己孤独的心。世无知音,孤苦难耐,情何以堪?“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这首词的境界高妙,前人谓“似非吃烟火食人语”。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创作背景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十二月或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县东南,又作定惠院,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苏轼因所谓的“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自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至黄州,至公元1084年(元丰七年)六月移汝州,在黄州贬所居住四年多。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宋词鉴赏10-29

宋词三百首·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03-18

《慧语》阅读题及答案12-08

《新年作》阅读答案09-03

刘长卿《新年作》阅读答案08-23

新年作 刘长卿阅读答案09-30

《范仲淹作墓志》阅读答案11-08

卜算子慢柳永阅读答案10-25

《范仲淹作墓志》的阅读答案11-20

小议淡定的阅读答案范文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