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鲁迅先生》阅读答案

时间:2022-09-06 13:43:59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怀念鲁迅先生》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某一知识点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怀念鲁迅先生》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怀念鲁迅先生》阅读答案

  《怀念鲁迅先生》阅读答案 篇1

  怀念鲁迅先生

  林宇星

  初识鲁迅,是在初中课本的《故乡》一文中,鲁迅笔下的少年闰土戴着银项圈在月光下刺猹的一幕像画一样刻在我的心里,直到现在回忆起来仍然备感亲切。那时学习的多是鲁迅的散文,我读到了一个漂泊的人对乡土、对童年的追忆与依恋,乌篷船、罗汉豆、纸风筝、闰土,简单随意的笔调里面流露出的是岁月流逝的依稀伤感,对物是人非的无可奈何。

  继而学习鲁迅的杂文和小说,先生的杂文笔调素来犀利,那是一个“铁屋子”里“醒着的人”向世界发出的猛烈的呐喊。有人认为他过于刻薄,可他的刻薄,是基于对群众的同情,对国运的担忧,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和反抗。

  “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校园里流传着的这句顺口溜正反映了阅读鲁迅作品的尴尬现状。对于很多人来说,鲁迅似乎成了一个冰冷严肃的符号,是“孤愤、激昂、单枪匹马、永远翻着白眼”的战士,有些人说鲁迅的文章晦涩难懂、不好学,因此“鲁迅过时了,不适合再放到中学课本中去”了。学者陈丹青就这样说过:“鲁迅的独立精神与批判意识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今天没有人能够学得了。如果要学非得有两条以上的性命才可以。”

  设想一下,如果中国历史的天空,从来没有出现过像孔子、孟子、庄子、屈原、陶渊明、司马迁、苏轼、曹雪芹这样的人,会是怎样的情形呢?想必是一个没有太阳、没有月亮、没有星星、甚至连萤光都不存在的黑暗世界,自然,居于这样黑暗世界的民族绝对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作为一个优秀的民族,一定有支撑起民族骨架的灵魂。

  伟大的鲁迅,是我们民族之魂。如果没有产生鲁迅及其文风,黑暗的时代除了黑暗,将增加一个罪恶,那就是虚假。他正是以那样的文风忠实暴露了那个时代的黑暗。反过来,现在读林语堂,读梁实秋,你还能想象就在如此隽永清淡的文字边上,发生过“三·一八”血案,有过“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吗?

  读鲁迅,先生会告诉你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他会让你明白该如何坦然面对人生的黑暗和挫折,如何学会坚韧和乐观地生活,如何珍惜有限的生命;他可以让你知道什么是正义,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丑恶;他会让你明白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堂堂正正、大写的人。

  鲁迅的文字,无论是思想的深刻程度,还是作品背后做人的真诚、对民生和社会的关注、对现代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都是常人或常文难以望其项背的。对于正处于世界观形成阶段的中学学子来说,这无异于一剂猛药,虽然有些苦涩,却是不可缺少的成长营养品。

  回看我们的教育,孩子们不爱学鲁迅的文章,是不是教育本身出了问题呢?如果一个学生一接触鲁迅的文章,就被老师要求记住里面“描述了、揭露了、批判了、揭示了、反映了”的东西,这样学习鲁迅,又怎能不产生逆反心理,又如何能理解先生博大的胸怀,从而完整地认识鲁迅的作品呢?

  郁达夫说:“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在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之际,谨以此文,表达我对鲁迅先生深深的怀念,愿远方的鲁迅先生,一切安好。

  (选自《羊城晚报》2011-09-30)

  1.词语理解。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两个加点词的意义。

  (1)物是人非:

  (2)望其项背:

  (思路提示:从词语本义出发,结合上下文理解解释)

  2.局部分析。少年闰土戴着银项圈在月光下刺猹的形象,为什么会一直刻印在本文作者及许多读者的心里?

  (思路提示:根据《故乡》全文中闰土形象的前后对比分析。)

  3.内容探究。为什么说,“伟大的鲁迅,是我们民族之魂”?

  (思路提示:从鲁迅所处的时代及其鲁迅的伟大贡献方面来探究。)

  4.感受延伸。除文章中所说的教育本身的问题之外,你认为中学生不喜欢学鲁迅文章的原因还有什么?

  (思路提示:根据自己及同学的学习实际,解答其原因。)

  5.写作拓展。学过不少鲁迅文章,再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是不是对鲁迅有了更多的了?请以“我眼中的鲁迅”为题,写一篇作文。

  《怀念鲁迅先生》阅读答案

  1.(1)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文中用于表达鲁迅回到故乡后已经事过境迁,因而怀念故人,感慨万千。

  (2)能够望见他的颈项和背脊,表示差距不大,赶得上或比得上。文中是说常人或常文难以赶得上或比得上鲁迅文章的。

  2.少年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少年英雄形象,与老年闰土木呆判若两人,因而更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3.鲁迅对群众的同情,对国运的担忧,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和反抗,是那个黑暗时代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发出的最猛烈的呐喊。因而,伟大的鲁迅,是我们民族之魂。

  4.示例:鲁迅文章内容离现代社会时代较远,文字隐晦难懂等,是现在中学生不喜欢学鲁迅文章的主要原因。

  5.略

  《怀念鲁迅先生》阅读答案 篇2

  ①四十五年了,一个声音站终留在我的耳边:“忘记我。”声音那样温和,那样恳切。那样熟悉,但它常常又是那样严厉。我不知对自己说了多少次:“我决不忘记先生。”可是四十五年中间我究竟记住一些什么事情?!

  ②四十五年前一个秋天的夜晚和一个秋天的清晨,在万国殡仪馆的灵堂里。我静静地站在先生灵柩前,透过半截玻璃棺盖,望着先生慈祥的面颜,紧闭的双眼,浓黑的唇髭,先生好像在安睡。四周都是用鲜花扎的花圈和花篮,没有一点干扰,先生睡在香花丛中。两次我都注视了四五分钟,我的眼睛模糊了,我仿佛看见先生在微笑。我想,要是先生睁开眼睛坐起来又怎么样呢?我多么希望先生活起来啊!

  ③我还记得在乌云盖天的日子,在人兽不分的日子。有人把鲁迅先生奉为神明,把他的片语只字当成符咒;他的著作被人断章取义、用来打人,他的名字给新出现的“战友”、“知己”们作为装饰品。在香火烧得很旺,咒语念得很响的时候,我早已被打成“反动权威”,做了先生的“死敌”,连纪念先生的权利也给剥夺了。在作协分会的.草地上有一座先生的塑像。我经常在园子里劳动,拔野草,通阴沟。一个窄小的“煤气闸”充当我们的“牛棚”,六七名作家挤在一起写“交代”。我有时写不出什么,就放下笔空想。我没有权利拜神,可是我会想到我所接触过的鲁迅先生。在那个秋天的下午我向他告了别。我同七八千群众伴送他到墓地。在幕色苍茫中我看见覆盖着“民族魂”旗子的棺木下沉到墓穴里。在“牛棚”的一个角落,我又看见了他。他并没有改变。还是那样一个和蔼可亲的小小老头子,一个没有派头、没有架子,没有官气的普通人。

  ④我想的还是从前的事情,一些很小、很小的事情。

  ⑤我当时不过是一个青年作家。我第一次编辑一套《文学丛刊》。向先生约稿,他一口答应。过两天就叫人带来口信,让我把他正在写作的短篇集《故事新编》收进去。《丛刊》第一集编成,出版社刊登广告介绍内容,最后附带一句:全书在春节前出齐。先生很快地把稿子送来了。他对人说:他们要赶时间,我不能耽误他们(大意)。其实那只是草写广告的人的一句空话,连我也不曾注意到。这说明先生对任何工作都很认真负责。我不能不想到自己工作的草率和粗心。我下决心要向先生学习,才发现不论是看一份校样,包封一本书刊,校阅一部文稿,编印一本画册,事无大小,不管是自己的事成者别人的事,先生一律认真对待,一丝不苟。他印书送人,自己设计封面。自己包封投邮,每一个过程都有他的心血。

  ⑥我开始写作的时候,拿起笔并不感到它有多么重,我写只是为了倾吐个人的爱憎。可是走上这个工作岗位,我才逐渐明白:用笔作战不是简单的事情。鲁迅先生给我树立了一个榜样。我勉励自己讲真话,卢梭是我的第一个老师,但是几十年中间用自己燃烧的心给我照亮道路的还是鲁迅先生。我看得很清楚:在他,写作和生活是一致的,作家和人是一致的。人品和文品是分不开的。他写的全是讲真话的书。他勇于解剖社会,更勇于解剖自己;他不怕承认错误,更不怕改正错误。人们说他的笔像刀一样锋利,但是他对年轻人却怀着无限的好心。一位朋友在先生指导下编辑一份刊物,有一个时期遇到了困难,先生对他说:“看见你瘦下去,我很难过。”

  ⑦“忘记我!”这个熟悉的声音又在我的耳边响起来,我又想起四十五年前的那个夜晚和那个清晨,还有自己说了多少遍的表示决心的一句话。说是“决不忘记”,事实上我早已忘得干干净净了。但在静寂的灵堂上对着先生的遗体表示的决心却是抹不掉的。我有时感觉到声音温和。仿佛自己受到了鼓励,我有时又感觉到声音严厉,那就是我借用先生的解剖刀来解剖自己的灵魂了。

  ⑧二十五年前在上海迁葬先生的时候,我做过一个秋夜的梦,梦景至今十分鲜明。我看见先生的燃烧的心,我听见火热的语言:为了真理,敢爱,教恨,敢说,敢做,敢追求……但当先生的言论被利用、形象被歪曲、纪念被垄断的时候,我有没有站出来讲过一句话?我被关在“牛棚”里除了唯唯诺诺之外。敢于做过什么事情?

  ⑨“忘记我!”经过四十五年的风风雨雨,我又回到了万国殡仪馆的灵堂。正因为我又记起先生,我才有勇气活下去。正因为我过去忘记了先生,我才遭遇了那些年的种种的不幸。我会牢牢记佳这个教训。

  ⑩若干年来我听见人们在议论:假如鲁迅先生还活着……当然我们都希望先生活起来。每个人都希望先生成为他心目中的那样。但是先生始终是先生。

  如果先生活着,他决不会放下他的“金不换”。他是一位作家,一位人民所爱戴的伟大的作家。

  (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写了“我”记忆中的鲁迅先生的几件小事,语言朴实无华,但情感充沛。

  B.第⑧自然段将“我”和鲁迅的行为对比,一方面赞扬了鲁迅先生,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我”勇于反思的精神。

  C.鲁迅要求“忘记我”,巴金表示“决不忘记”。尽管鲁迅曾关照过他,但他最终还是背叛了鲁迅。

  D.第②自然段划线句运用肖像描写的手法展示了鲁迅先生的遗容,传神地勾勒出鲁迅先生宁静而安详的样貌。

  8.请概括本文中鲁迅先生的形象特点。(4分)

  9.文中多次提到鲁迅先生的遗言“忘记我”,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

  7.C “他最终还是背叛了鲁迅”错误。从“借用先生的解剖刀来解剖自己的灵魂”“正因为我又记起先生,我才有勇气活下去。正因为我过去忘记了先生,我才遭遇了那些年的种种的不幸。我会牢牢记佳这个教训”可知,作者“决不忘记”是为了记住鲁迅先生的精神。

  8.①和蔼可亲的小小老头子,普通人;②关爱青年;③做人处事认真负责;④追求真理(讲真话),言行一致。

  9.①鲁迅先生希望被忘记,是因为他不愿意死后被“奉为神明”,著作被人利用;同时他也期待新人应有新的生活。②体现了巴金对鲁迅深切的怀念和自责。③前后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强化文章情感。

【《怀念鲁迅先生》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悼鲁迅先生》阅读答案10-15

悼鲁迅先生阅读答案12-04

《回忆鲁迅先生》阅读答案09-12

《鲁迅先生记》阅读答案09-23

《鲁迅先生记》的阅读答案09-23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阅读答案09-21

《鲁迅先生的生活情趣》阅读答案10-16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阅读及答案12-04

《回忆鲁迅先生》阅读习题及答案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