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时间:2020-10-06 09:45:32 易经 我要投稿

易经: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易经: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要注意这个“王”字,姓王的王字,右上边有个圈点。我们过去读书是以圈点来读音的,现在叫做破音字。这个王字就念成“旺”,与姓王的王一个字两个音。

  “古者包羲氏”,包字也要注意,包字左角下面打个圈圈,也是破音字,不念“bào”念“pào”。包羲氏是我们的老祖宗,另外大家又称为伏羲氏。

  在古时的王字不是当皇帝的意思,王是代表文化的兴起,文字的开始。《易经》叙述我们的文化是怎么来的呢?是“观象于天”,根据天文的法则而来。古代这个天文的“天”,包括了太空、气象等等的法则。“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仰头一看,观察天文。

  观字要特别注意,由于老祖宗多少年代的观察,得到了科学的道理,使我们知道许多的科学知识,都是由天体的现象观察而来的。下面是“观法于地”,这个法字是指地球物理的法则而言。拿现在的观念来讲,就是观察地球上各种物理的法则。

  上观天文,观察天体的现象,下察地球物理各种不同的法则。以及“观鸟兽之文”,再看动物的世界,譬如说老虎身上的花纹,毛是怎么长的,这是对动物的研究。

  “与地之宜”,上面这个地(观法于地的地),是观察地球的物理法则。下面“与地之宜”的“地”,是讲土地平面上的各种现象。

  “宜”包括了很多学问,从地球物理到动物与人乃至地平面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因为生长的地方不同,便有很大的差别。

  如南方人与北方人绝对不同,长江南跟长江北的人也不同;过了新竹以南的壁虎会叫,新竹以北的.壁虎不会叫;北部长的植物与南部长的植物统统不相同,同一种植物,也以生长地区的不同而有差异。

  因此,军事家带兵,对每一个地方的人性,都要搞得非常清楚。山东的兵怎么带?广东的兵怎么带?南方的人聪明,但聪明人很滑头,聪明人跟滑头是同一个符号;北方人老实,但老实跟笨是同一个符号。

  弄清楚了这些,才知道如何善于运用。哪个地方人脾气大,哪个地方人脾气小……人性与生长的地区的确有关系,所以做一个领导人很不容易。

  “与地之宜”,古人一句话四个字,假使对这句话作更宽广深入的研究,那就包括很多的学问了,如地缘政治、地质的关系、人性与地域的关系等。

  就以本省来说,我刚到台湾有很多老朋友告诉我,中南部人看不起北部的人。我问他为什么?他们说北部人很滑头,南部人老实常受欺侮,所以他们看不起新竹以北的人。

  但是新竹以北的人又看不起他们北部的。他说像文山区的人很凶悍,喜欢打架……这些在历史上也可以找到证明。又譬如日本人把彰化叫恶化。当年日本人统治台湾时,起来抗日的以嘉义、彰化人为最多。日本人对彰化人恨死了,所以就叫它“恶化”。

  “与地之宜”就是人性跟土地的关系。如果我们观察宇宙,人也是宇宙间一种东西,跟一棵树、一头牛一样。所以中国道家称人为裸虫,人却自己吹牛,称自己是万物之灵。

  站在万物的立场看,人是万物里边坏蛋中的坏蛋,人什么都吃,是万物中最凶狠的。人一丝不带光光地来到这个世界,吃尽了这个世界,然后拍拍手光光地就走了。

  把“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范围缩小,缩小到从人身体生命开始,再扩大观察天地万物,最后把它归纳成为文化精神的结晶。

【易经: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相关文章:

易经讲解:鹤鸣九皋声闻于天10-15

易经讲解:藏器于身待时而动10-24

谈谈易经中的天、地、人三道10-29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阅读答案04-24

寄思于夜作文11-15

《聊斋·于成龙》阅读答案11-21

有于美食的好句08-22

《诗经:君子于役》翻译赏析10-05

《隋书于仲文传》阅读答案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