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译文及赏析

时间:2023-08-09 15:27:16 炜玲 王维 我要投稿

山居秋暝译文及赏析

  《山居秋暝》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山居秋暝译文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注释

  ⑴暝(míng):日落,天色将晚。

  ⑵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新:刚刚。

  ⑶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⑷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浣:洗涤衣物。

  ⑸随意:任凭。春芳:春天的花草。歇:消散,消失。

  ⑹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留:居。此句反用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意思,王孙实亦自指。反映出无可无不可的襟怀。

  鉴赏

  这首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息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像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的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创作背景

  这首写初秋时节山居所见雨后黄昏的景色,当是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别墅)时所作。

  名家点评

  宋代刘辰翁《王孟诗评》:总无可点,自是好。

  明代郭濬《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色韵清绝。

  明代锺惺、谭元春《唐诗归》:谭云:说偈(“明月”二句下)。钟云:“竹喧”“莲动”细极!静极!

  明末清初唐汝询《唐诗解》:雅淡中有致趣。结用楚辞化。

  明末清初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月从松间照来,泉由石上流出,极清极淡,所谓洞口胡麻,非复俗指可染者。“浣女”“渔舟”,秋晚情景;“归”字、“下”字,句眼大妙;而“喧”“动”二字属之“竹”“莲”,更奇入神。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凡使皆新,此右丞之似储者。颔联同用,力求切押。

  明末清初黄生《唐诗矩》:尾联见意格。右丞本从工丽入,晚岁加以平淡,遂到天成,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此非复食烟火人能道者。今人不察其渐老渐熟乃造平淡之故,一落笔便想作此等语,以为吾以王、孟为宗,其流弊可胜道哉!

  清代范大士《历代诗发》:天光工影,无复人工。

  清代王士祯《唐贤三昧集笺注》:写景太多,非其至者。顾云:翻案“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句,谓岂必春草思归。“随意”字着“秋”,“留”字着“山居”,澹适。

  清代沈德潜《说诗晬语》:中二联不宜纯乎写景。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景象虽工,讵为模楷?

  清代张谦宜《絸斋诗谈》:“空山”两句,起法高洁,带得通篇俱好。

  清代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陈德公曰:三四极直置,而清寒欲溢,遂使起二句顿增生致,不见为率。五六加婉琢矣。评:三四佳在景耳,景佳则语虽率直,不伤于浅。然人人有此景。人人不能言之,以是知修辞之不可废也。梅坤承曰:语语作致,三四是其自然本色。

  清代张文荪《唐贤清雅集》:语气若不经意,看其结体下字何等老洁,切勿顺口读过。

  清代刘文蔚《唐诗合选详解》:王翼云曰:前是写山居秋瞑之景,后入事言情,而不欲仕宦之意可见。

  清末高步瀛《唐宋诗举要》:随意挥写,得大自在。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人物生平

  才华早显

  少年王维

  王维于武则天时期出生在蒲州(今山西永济)。幼年聪明过人,才华早显。

  唐玄宗开元三年(715年),王维离家赴京城,希望得到达官贵人的举荐。由于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

  开元五年(717年),在长安,其间有时至洛阳。有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京城求仕

  开元七年(719年),在长安,七月应京兆府试。有诗《李陵咏》《西施咏》等。

  开元八年(720年),在长安,常从岐王李范等游宴。春,就试礼部,落第。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负责音乐、舞蹈等教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之用。然而供职仅数月,就因属下伶人舞黄狮子而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黄狮子舞是专供皇帝享用的,故伶人私自作舞为不敬,累及王维得罪贬官。赴济州途中作《宿郑州》等诗。

  半官半隐

  开元十四年(726年),离济州司仓参军任。

  开元十六年(728年),隐居淇上。

  开元十七年(729年),开始从大荐福寺道光禅师学顿教。冬,孟浩然还襄阳,行前有诗相赠。

  开元十九年(731年)前后,王维妻子去世。之后再没有续娶。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闲居长安,秋赴洛阳,献诗张九龄求汲引,隐居于嵩山。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官拜右拾遗,离嵩山至东都任职。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冬十月,随唐玄宗回长安。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赴凉州河西节度幕,为监察御史兼节度判官。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自河西回长安,仍官监察御史。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迁殿中侍御史。冬,因公务赴南方,自长安经襄阳、郢州、夏口至岭南。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自岭南北归,曾经过瓦官寺谒璇禅师。

  天宝元年(742年),在长安,转左补阙。

  天宝三载(744年),开始经营蓝田辋川别业。

  天宝四载(745年),迁侍御史,出使榆林、新秦二郡,曾经至南阳郡,遇神会和尚。

  天宝五载(746年),转库部员外郎。

  天宝七载(748年),转库部郎中。

  天宝九载(750年),春,母亲去世守丧,离朝屏居辋川。

  天宝十一载(752),三月初,守丧期满除服,官拜吏部郎中。当年吏部改为文部,为文部郎中。

  天宝十四载(755年),由文部郎中转给事中。

  战乱被俘

  天宝十五载(756年),仍任给事中。六月,安禄山叛军陷潼关,随之攻入长安,玄宗仓皇逃往四川,王维被俘。被俘后,他曾吃药取痢,假称患病,以逃避麻烦。但因其诗名太大,安禄山派人迎接他到洛阳,拘于菩提寺,硬委之以给事中之伪职。

  晚年生活

  乾元元年(758年),责授太子中允,加集贤殿学士,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

  上元元年(760年),夏,转任尚书右丞,这是他一生所任官职中最高的官阶,也是最后所任之职。

  上元二年(761年),仍官尚书右丞。春,上《责躬荐弟表》,请求削去自己全部官职,放归田园,使其弟王缙得以还京师。五月,进上谢恩状。七月卒。临终时,他仍作书向亲友辞别,完成后便安然离世。

【山居秋暝译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王维《山居秋暝》注释、译文及赏析06-17

《山居秋暝》古诗译文03-29

王维《山居秋暝》译文及注释08-09

王维山居秋暝赏析12-28

王维《山居秋暝》赏析10-21

王维《山居秋暝》原文及赏析01-24

王维《山居秋暝》古诗赏析12-08

王维山居秋暝原文及赏析03-01

王维《山居秋暝》翻译及赏析07-30

王维的《山居秋暝》赏析(精选6篇)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