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情怪异的文人王安石

时间:2022-05-22 10:30:05 王安石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性情怪异的文人王安石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文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主持熙宁变法的王安石,大名鼎鼎,无人不知。这个人的脾气性格颇为古怪,真不知该赞赏还是该讥嘲,举几个例子,读者自行品评。

  一曰不讲卫生。叶梦得《石林燕语》里记载一则故事,说“王荆公性不喜修饰,经岁不洗沐,衣服虽敝,亦不浣洗。”一年都不洗一回澡,够邪乎了!接着说他在群牧司当判官时,和韩维、吴充等人关系不错,韩、吴对他的肮脏实在看不过去,和他相约,每两个月到定力院洗一回澡,新衣由韩、吴等人轮流供给,当时号称“拆洗王安石”。

  王某人毫不介意,“见新衣辄服之,亦不问所从来也。”真有个性!

  司马光原来和王安石也算是朋友,有一回王安石写了首诗,请司马光唱和。司马光一看,原来是首《烘虱》。诗里有几句话颇有意思:“施施众虱当此时,择肉甘于虎狼饿。时时对客辄自扪,十百所除才几个。未能汤沐取一空,且以火攻令少挫。踞炉炽炭已不暇,对灶张衣诚未过。飘零乍若赴灯,惊扰端如蚁旋磨。犹残众虮恨未除,自计宁能久安卧?”说这些虱子像虎狼一样到处咬,使自己在客人面前不得不时时抓挠,怎奈虱子太多,这么抓能消灭几个?干脆,把衣裳脱下来放在火上烤!但见成堆的虱子劈劈啪啪像飞扑火,没掉进火堆里的也慌得像蚂蚁转磨儿。这么一烤,大部分虱子都被消灭了,残存的几个,看它还能猖狂几天!

  司马光看罢,凑趣和道:“腥烟腾起远袭人,袖拥鼻端时一唾。初虽快意终自咎,致尔歼夷非尔过。体生鳞甲未能浴,衣不离身成脆破。但思努力自洁清,群虱皆当远迩播。”说火烧虱子的气味可真难闻,用衣袖捂着鼻子,还是禁不住打几个喷嚏。虱子呀虱子呀,遭此歼灭本不是你们的过错,是因为人身上得长了鳞甲都不洗澡!如果人能经常洗澡,虱子自然就不会和人如此“亲近”了。看来王安石生活上的遢是出了名的,苏《辨奸论》说:“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说的也是王安石。

  二曰思维偏执。和王安石有交往的人都承认他读书很多,不过有时他的奇思妙想,也着实让人哭笑不得。《诗经·风·七月》里有句诗说:“八月剥枣,十月获稻。”古人解释说:“剥”是个通假字,当“扑打”讲,剥枣就是打枣的意思。王安石认为不对,应该是“剥其皮而进之养老也。”(见《容斋随笔》)后来在金陵碰见一位老太太,问她老伴儿干什么去了,老太太回答说:“扑枣去了。”王安石这才觉出自己的解释太离谱儿。

  《高斋漫录》里的一则故事更有意思:“荆公曰:"坡乃土之皮。"(一说"波乃水之皮")东坡曰:"然则滑乃水之骨乎?"”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看来王安石玩汉字确实玩过了头儿。这种偏执的思维模式作为一个文人算不得什么,做了宰相,可就有点儿麻烦了。

  三曰过于刚愎,不能容人。宋人王记》中说:王安石中了进士,枢密使晏殊很欣赏他,推心置腹地对他说:咱们都是江西老乡,送给你八个字:“能容于物,物亦容矣。”王安石回到客舍,颇为不屑地说道:“晏公为大臣而教人者以此,何其卑也!”此后一直看不起晏殊,讥笑他说:“为丞相而喜填小词,能把国家治好吗?”

  王安石做的第一任官是扬州签判,当时任扬州知州的是前参政韩琦。有人问韩琦一个生僻字,韩琦不认得,随口说:“王安石颇识怪字。”王安石闻知后,认为韩琦在嘲笑他,以后一直对韩琦耿耿于怀,他当政后,立即把当着宰相的韩琦贬出了汴京。

  欧阳修对王安石的揄扬可谓不遗余力,然而王安石对欧阳修却冷若冰霜,根本没放在眼里。《东皋杂录》中记载说:“神宗问荆公曾看《五代史》否,公对曰:"臣不曾仔细看,但见每篇首必曰呜呼,则事事皆可叹也!"”《五代史》是欧阳修的得意之作,王安石这么说,显然是在贬抑欧阳修没有文采。熙宁二年正月他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参知政事,次年升任宰相主持变法,更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把提携他的老一辈富弼、欧阳修等,同事司马光、苏轼等统统赶出了汴京。

  按说王安石本不具备做宰相的素质,当时很多老政治家都有类似的说法。比如三朝老臣韩琦就意味深长地告诫神宗:王安石是个出色的翰林学士,但不会是个出色的宰相。然而历史为什么偏偏选择了王安石呢?《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六十九有这样一段话:“苏轼曾从容责曾公亮不能救正朝廷,公亮曰:"上与安石如一人,此乃天也!"”曾公亮也是极力提携王安石的一位老丞相,只因他没有卖力追随王安石,被王安石挤兑得过不下去,连连请求退休。不过曾公亮心里明白神宗和王安石“如一人”的原因所在:神宗即位的时候,是个十七八岁的热血青年,一心想收复西夏和被契丹占领的北方十六州,做个大有为的千古圣君。打仗需要钱,钱从哪儿来呢?王安石的变法思路,恰好给他注射了一支高浓度的兴奋剂,难怪他对王安石百依百顺,言听计从。

  然而王安石毕竟不是个有远见的政治家,他主持的熙宁变法,无非是加重全体国民的税赋而已。历史上任何变法,如果不把改善民生放在首要位置,肯定是没有出路的,所以王安石根本不可能给神宗开出什么救国的良方。而他一手栽培起来的吕惠卿、确等势利之徒,倒是很快就把他排挤到江宁府,做他的半山老人去了!

【性情怪异的文人王安石】相关文章:

王安石--《江上》07-03

王安石的故事03-17

王安石梅花08-24

《梅花》王安石10-24

王安石的《梅花》05-05

王安石古诗11-17

《梅》王安石10-21

十五王安石03-10

王安石的诗集07-03

经典文人的对联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