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集卷之六记传赞述《管鲍》

时间:2020-11-01 13:59:02 陶渊明 我要投稿

陶渊明集卷之六记传赞述《管鲍》

  引导语:管鲍,典故名,即管仲和鲍叔牙,典出《史记》卷六十二《管晏列传》。两人相知很深,交谊甚厚。下面是小编收集的陶渊明的记传赞述《管鲍》,欢迎大家阅读与学习。

陶渊明集卷之六记传赞述《管鲍》

  管鲍(1)

  知人未易,相知实难(2),淡美初交(3),利乖岁寒(4)。

  管生称心,鲍叔必安。

  奇情双亮(5),令名俱完(6)。

  [注释]

  (1)这一章述评管仲与鲍叔牙,赞美二人相互知心,亲密无间的友情。管:指管仲,名夷吾,字仲,春秋时齐国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鲍:指鲍叔牙,春秋时齐国大夫,与管仲相友善。管仲与鲍叔牙同处于齐,二人甚相友善。管仲事公子纠,鲍叔牙事公子小白。小白继立为齐桓公,杀公子纠,囚禁管仲,鲍叔牙力谏桓公释放管仲,以为管仲可以辅成霸王之业。桓公遂召管仲,使之位于高国之上,鲍叔牙以身下之。任以国政,号曰仲父,桓公遂成霸业。管仲曾说:吾与叔牙分财多取,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谋事困穷,不以我为愚,知时不利也;二仕三退,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也;三战三走,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事见《列子。力命)、《史记。管晏列传))

  (2)相知:相互知心。

  (3)淡美:指君子之交,以淡泊为美。《礼记。表记》:“故君子之接若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

  (4)利乖岁寒:是说即使利益相违背,仍保持坚贞不渝的友谊。乖:违背,冲突。岁寒:借指坚贞的松柏。《论语。子罕》:“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5)奇情:谓世间罕见的友情;双亮:交相辉映。

  (6)令名:美名。充:完美无缺。

  [译文]

  了解别人已不容易,能获知音实在困难。君子之交淡泊为美,利益相违友情不变。只要管仲能得称心,鲍叔无怨必定心安。罕见友情交相辉映,完美名声永远流传。

  程杵(1)

  遗生良难(2),士为知己(3)。

  望义如归(4),允伊二子(5)。

  程生挥剑,惧兹余耻(6)。

  令德永闻(7),百代见纪(8)。

  [注释]

  (1)这一章述评程婴与公孙杵臼(chūjiù楚旧),颂扬他们为知己而重义轻生的行为和品德。程杵:即程婴与公孙杵臼,二人皆春秋时晋国人。程为赵朔之友,公孙为赵朔门人。时赵朔为司寇屠岸贾所杀害,并要灭其族。赵朔妻遗腹生一儿,屠岸贾仍准备加害。程与公孙设计,由公孙抱别人的婴儿隐藏于山中,而由程去屠岸贾处告发。于是屠岸贾派人到山中将公孙杵臼和假婴儿杀害。程婴则抱着赵朔的遗孤隐藏于山中。后赵朔遗孤长成,即赵武,攻灭了屠岸贾。程婴为报公孙杵白之大义,遂亦自杀。(事见(史记。赵世家))

  (2)遗生:舍弃生命。良:实在。

  (3)为知己:谓为知己者而死。

  (4)望义如归:为义而死,视死如归。

  (5)允:诚信。(诗经。小雅。车攻):“允矣君子。亦谓诚然,信然。《尚书。益稷):”庶尹允谐。“

  (6)惧兹余耻:谓如果活下去则是一种耻辱,所以内心不安。是说公孙杵臼为义而死,自己亦当以死相报,否则便对不起公孙杵臼。

  (7)令德:美德。

  (8)百代:指百代以后。纪:记载。

  [译文]

  舍弃生命实在不易,君子献身甘为知己。为义而死视之如归,程婴杵臼确实如此。程婴赴义挥剑自尽,只怕独存视为羞耻。二人美德永远传扬,百代之后可见所记。

  管鲍相关阅读:

  “管鲍”,是指公元前7世纪中国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鲍叔牙,他们俩是好朋友。管仲比较穷,鲍叔牙比较富有,但是他们之间彼此了解、相互信任。管仲和鲍叔牙早年合伙做生意,管仲出很少的本钱,分红的时候却拿很多钱。鲍叔牙毫不计较,他知道管仲的家庭负担大,还问管仲:“这些钱够不够?”有好几次,管仲帮鲍叔牙出主意办事,反而把事情办砸了,鲍叔牙也不生气,还安慰管仲,说:“事情办不成,不是因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为时机不好,你别介意。”管仲曾经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罢免,鲍叔牙认为不是管仲没有才能,而是因为管仲没有碰到赏识他的人。管仲参军作战,临阵却逃跑了,鲍叔牙也没有嘲笑管仲怕死,他知道管仲是因为牵挂家里年老的母亲。  后来,管仲和鲍叔牙都从政了。当时齐国朝政很乱,王子们为了避祸,纷纷逃到别的国家等待机会。管仲辅佐在鲁国居住的王子纠,而鲍叔牙则在莒国侍奉另一个齐国王子小白。不久,齐国发生动乱,国王被杀死,国家没有了君主。王子纠和小白听到消息,急忙动身往齐国赶,想抢夺王位。两支队伍正好在路上相遇,管仲为了让纠当上国王,就向小白射了一箭,谁知正好射到小白腰带上的挂钩,没有伤到小白。后来,小白当上了国王,历史上称为“齐桓公”。

  齐桓公一当上国王,就让鲁国把王子纠杀死,把管仲囚禁起来。齐桓公想让鲍叔牙当丞相,帮助他治理国家。鲍叔牙却认为自己没有当丞相的能力。他大力举荐被囚禁在鲁国的管仲。鲍叔牙说:“治理国家,我不如管仲。管仲宽厚仁慈,忠实诚信,能制定规范的国家制度,还善于指挥军队。这都是我不具备的,所以陛下要想治理好国家,就只能请管仲当丞相。”齐桓公不同意,他说:“管仲当初射我一箭,差点把我害死,我不杀他就算好了,怎么还能让他当丞相?”鲍叔牙马上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是不记仇的。更何况当时管仲是为王子纠效命。一个人能忠心为主人办事,也一定能忠心地为君王效力。陛下如果想称霸天下,没有管仲就不能成功。您一定要任用他。”齐桓公终于被鲍叔牙说服了,把管仲接回齐国。

  管仲回到齐国,当了丞相,而鲍叔牙却甘心做管仲的助手。在管仲和鲍叔牙的合力治理下,齐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齐桓公成为诸侯王中的霸主。

  鲍叔牙死后,管仲在他的墓前大哭不止,想起鲍叔牙对他的理解和支持,他感叹说:“当初,我辅佐的王子纠失败了,别的大臣都以死誓忠,我却甘愿被囚困,鲍叔牙没有耻笑我没有气节,他知道我是为了图谋大业而不在乎一时之间的名声。生养我的是父母,但是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

  香我不须花注:这段有问题,我记得管仲死在鲍叔牙前面。其中还有一段佳话,齐桓公问管仲,死后能不能任用鲍叔牙为相,管仲说鲍叔牙性格不合适,后来有人告诉了鲍叔牙,鲍叔牙没有生气,反而说了解他的是管仲啊。

  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陶渊明集卷之六记传赞述《管鲍》】相关文章:

《陶渊明集》之桃花源记的原文及翻译12-16

陶渊明饮酒诗之五11-12

陶渊明的饮酒之五11-12

陶渊明诗饮酒之五11-08

述酒_陶渊明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03

语文知识积累之陶渊明归隐原因11-22

饮酒陶渊明其六11-13

《陶渊明集》读有感11-22

语文知识积累之陶渊明历史评价11-20

陶渊明《拟古·其六》赏析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