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集卷之二诗五言《游斜川并序》

时间:2020-10-23 18:26:29 陶渊明 我要投稿

陶渊明集卷之二诗五言《游斜川并序》

  引导语:《游斜川》是晋宋时期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此诗在赞美斜川一带自然风光的同时,抒发了诗人晚年苦闷的心境。其中虽然流露出及时行乐的消极不满情绪,但诗人那种孤高不群、坚贞挺拔的情操,却卓然可见。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这首诗的原文以及并序,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陶渊明集卷之二诗五言《游斜川并序》

  〔说明〕

  此诗写于宋武帝永初二年(421),陶渊明五十七岁。诗歌在赞美斜川一带自然风光的同时,抒发了诗人晚年苦闷的心境。其中虽然流露出及时行乐的消极不满情绪,但诗人那种孤高不群、坚贞挺拔的情操,却卓然可见。此诗的序文是一篇精美的山水游记,言情并茂,充满诗情画意,与诗歌交相辉映,自然浑成。

  辛丑正月五日(1),天气澄和(2),风物闲美(3),与二三邻曲(4),同游斜川(5)。临长流,望曾城(6)。鲂鲤跃鳞于将夕(7),水鸥乘和以翻飞(8)。彼南阜者(9),名实旧矣(10),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11),独秀中皋(12),遥想灵山(13),有爱嘉名(14)。欣对不足,(15),率尔赋诗(16)。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纪、乡里(17),以记其时日。

  开岁倏五日,吾生行归休(18)。

  念之动中怀,及辰为兹游(19)。

  气和天惟澄,班坐依远流(20)。

  弱湍弛文纺,闲谷矫鸣鸥(21)。

  遇泽散游目,缅然睬曾丘(22)。

  虽微九重秀,顾瞻无匹侍(23)。

  提壶接宾侣,引满更献酬(24)。

  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25)?

  中筋纵遥情,忘彼千载忧(26)。

  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27)。

  〔注释〕

  (1)辛丑:指宋武帝永初二年(421)。按录钦立本“丑”作“西”。

  (2)澄和:清朗和暖。

  (3)风物:风光,景物。闲美:闲静优美。

  (4)邻曲:邻居。

  (5)斜川:地名。据骆庭芝《斜川辨》,斜川当在今江西都昌附近湖泊中。

  (6)曾城:山名。曾同“层”。一名江南岭,又名天子鄣,据说上有落星寺,在庐山北。

  (7)鲂(fang房):鱼名。

  (8)和:和风。

  (9)南阜:南山,指庐山。

  (10)名实旧矣:旧与新对应,有熟悉之意。这句意思是说,庐山的美名和美景、我久己熟悉了。

  (11)傍无依接:形容曾城高耸独立,无所依傍。

  (12)独秀中皋(gao高):秀丽挺拔地独立在泽中高地。皋:近水处的'高地。晋代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说:鄣山“基连大岭,体绝众阜,此虽庐山之一隅,实斯地之奇观”。(13)灵山:指昆仑山最高处的曾城,又叫层城。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为西王母及诸神仙所居,故曰灵山。《水经注》载:“昆仑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阆风;上曰层城,一名天庭,是谓太帝之居。”所以,灵山又称层城九重。这是诗人游斜川时,由目前所见之曾城,而联想到神仙所居的昆仑曾城,故曰“遥想灵山”。

  (14)嘉名:美名。眼前之曾城与神仙所居之曾城同名,因爱彼而及此,故曰“有爱嘉名”。

  (15)欣对不足:意思是说,高兴地面对曾城山赏景,尚不足以尽兴。

  (16)率尔:本是形容贸然、轻率的样子,这里作“即兴”解。

  (17)疏:有条理地分别记载。乡里:指籍贯。

  (18)开岁:一年开始,指元旦。倏(shu书):忽然,极快。行:即将,将要。休:生命休止,指死亡。

  (19)动中怀:内心激荡不安。及辰:及时,趁着好日子。兹游:这次游赏,指斜川之游。

  (20)气和:天气和暖。天惟澄:天空清朗。班坐:依次列坐。依:依傍,顺着。远流:长长的流水。

  (21)弱湍:舒缓的水流。驰:快速游动。文鲂:有花纹的妨鱼。闲谷:空谷。矫:高飞。鸣鸥:鸣叫着的水鸥。

  (22)迥(jiong窘)泽:广阔的湖水。迥,远。散游目:纵目远望,随意观赏。缅然:沉思的样子。睇(di弟):流盼。曾丘:即曾城。

  (23)微:无;不如。九重:指昆仑山的曾城九重。秀:秀丽。顾瞻:即瞻前顾后,放眼四周。匹俦:匹敌,同类。

  (24)壶:指酒壶。接:接待。引满:斟酒满杯。更:更替,轮番。献酬:互相劝酒。

  (25)从今去:从今以后。不:同“否”。

  (26)中筋(shang商):饮酒至半。纵遥情:放开超然世外的情怀。千载忧:指生死之忧。《古诗十九首》之十五:“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27)极:指尽情。

  [译文]

  辛丑年正月初五日,天气晴朗和暖,风光景物宁静优美。我与两三位邻居,一同游览斜川。面对悠然远逝的流水,眺望曾城山。夕阳中,鲂鱼、鲤鱼欢快地跃出水面,鳞光闪闪;水鸥乘着和风自由自在地上下翻飞。那南面的庐山久负盛名,我已很熟、不想再为它吟诗作赋。至于曾城山,高耸挺拔,无所依傍,秀丽地独立于平泽之中;遥想那神仙所居的昆仑曾城,就更加喜爱眼前这座山的美名。如此欣然面对曾城赏景,尚不足以尽兴,于是即兴赋诗,抒发情怀。岁月流逝不返,使我感到悲伤;美好的年华离我而去不再停留,使我内心哀痛。各位游伴分别写下年龄,籍贯,并记下这难忘的一天。

  新岁匆匆又过五日。

  我的生命终将止休。

  想到这些胸中激荡,趁此良辰携友春游。

  天气和暖碧空如洗,依次列坐偎傍溪流。

  缓缓流水鱼儿驰游,静静空谷高翔鸣鸥。

  湖泽广阔纵目远眺,凝视曾城沉思良久。

  秀美不及曾城九重,目极四周无与匹涛。

  提起酒壶款待游伴,斟满酒杯相互劝酬。

  尚且不知自今以后,能否如此欢乐依旧?

  酒至半酣放开豪情,全然忘却千载忧愁。

  今朝欢乐姑且尽兴,明日如何非我所求。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这诗真实记录了作者刚入半百之年的一时心态。

  诗开头四句写出游的缘由。张衡《思玄赋》说:“开岁发春。”随着新岁来临,诗人已进入五十之年(有的刻本“五十”作“五日”,未可从)。古人说:“人上寿百岁。”(《庄子·盗跖》)由此常引出人们“生年不满百”的慨叹。进入五十,正如日已过午,岁已入秋,是极足警动人心的。孔融就曾说过:“五十之年,忽焉已至。”(《论盛孝章书》)首句用“倏”,意也正同,都表现出不期其至而已至、亦惊亦慨的心情。五十一到,离开回归空无、生命休止的时候也不很远,(《淮南子·精神训》:“死,归也。”《说文》:“休,止息也。”)要“念之动中怀”了。于是,在初五那天景气和美的良辰,他作了这次出游。

  次节“气和天惟澄”以下八句,充分就“游”字着笔。在一碧如洗的天幕下,游侣们分布而坐。山水景物,一一呈献在眼前:近处是微流中的彩色鱼儿在嬉游,空谷中鸣叫着的鸥鸟在高飞。作者用较华采的笔墨着意写出游的、飞的都那样自得,空中、水底无处不洋溢着生机,这其中自然也含着他的欣喜和向往。再放眼远远望去,湖水深广,曾(通“层”)丘高耸,也构成佳境,令人神驰意远。特别是这曾丘(指庐山边上的鄣山),不仅使人联想到昆仑灵山的峻洁(《后汉书·张衡传》注引《淮南子》说:“昆仑有曾城,九重,高万一千里,上有不死之树在其西”);而且它“旁无依接,独秀中皋”(尽管它不如昆仑山曾城的真有九重),顾瞩四方,无可与比拟者,也足以对人们的人格修养有所启示。序中说:“欣对不足,率共赋诗。”因为这曾丘的诱发,才给人间留下这好诗。

  三节“提壶接宾侣”四句,写出好景诱人,邻里欢饮,使诗人不禁兴起“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否”的感念。这是对人生、对美好事物——诗中所写的风物之美、人情之美、生活之美无限热爱、执着的人自然会产生的想法,作者把人们心中所有的感念,以朴素自然的语言真率地吐露了出来。

  结尾四句,写出酒至半酣,意适情遥的境界。古人说:“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古诗十九首》)而作者却以高昂的意气唱出“忘彼千载忧”,他的人生观是超脱的。他又说:“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这是本有旷达胸怀、又加以“中觞纵遥情”的作者所发出的对良辰、美景、佳侣、胜游的热情赞叹,和“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的颓废之歌是迥然异趣的。

  名家点评

  当代文物鉴赏家、天津佛教协会原名誉会长龚望:叙事伟丽。“弱湍”、“闲谷”,造语奇。只句格则不免六朝口吻。(《陶渊明集评议》)

  【后世影响】

  鲁迅的遗墨中,有书赠“广平吾友”的这首诗的手迹(见《鲁迅诗稿》“附录”),虽没署写时日,但应和他发表有关评陶的若干名论的时间相去不远,是20世纪30年代初所写的。鲁迅书法流落民间甚少,于此可见他对此诗的喜爱;而从鲁迅对此诗的喜爱、肯定态度这一端,亦足以窥见此诗对后世人们的影响。

【陶渊明集卷之二诗五言《游斜川并序》】相关文章:

游斜川_陶渊明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04

陶渊明《闲情赋并序》原文和翻译12-17

《滕王阁序并诗》复习方案11-11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赏析07-23

《陶渊明集序》阅读答案03-10

《陶渊明集序》阅读题及答案11-03

萧统陶渊明集序阅读理解11-23

《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全诗赏析05-05

饮酒诗陶渊明11-16

《饮酒诗》陶渊明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