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诺奖演讲以唐诗收尾

时间:2020-10-25 16:34:35 唐诗 我要投稿

屠呦呦诺奖演讲以唐诗收尾

  当地时间7日下午,应瑞典诺贝尔奖委员会邀请,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在瑞典卡罗琳医学院用中文发表题为《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的主题演讲,向世界十次提到“中医药”。

屠呦呦诺奖演讲以唐诗收尾

  屠呦呦以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雀楼》结束演讲,称“请各位有机会时更上一层楼,去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发现蕴涵于传统中医药中的宝藏”。

  “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

  12月7日下午1点,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医学礼堂举行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演讲,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和美国爱尔兰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分别就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演讲。

  据媒体报道,数百名华人提前3个多小时就在冬日寒风中排队等候入场。他们中有医学院的留学生,也有教师员工。屠呦呦在丈夫李和女儿等陪伴下,缓步走到会场正中的座位坐下。今年84岁的屠呦呦身穿宝蓝色上衣,演讲时声音洪亮,显得精神

  屠呦呦在演讲中首先向诺贝尔奖评委会表示感谢,她说,“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2015年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她讲述了40年前在艰苦的环境下,中国科学家努力奋斗从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并特意谈到中医药,说这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屠呦呦说,“最后,我想与各位分享一首我国唐代有名的诗篇,王之涣所写的《登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请各位有机会时更上一层楼,去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发现蕴涵于传统中医药中的宝藏!”

  我国两位诺奖得主的演讲

  屠呦呦: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时间:2015年12月7日

  演讲题目:《青蒿素的发现 :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

  字数:3883字

  主要内容:回顾了青蒿素的发现及临床实验与制药历程,并展望当下疟疾的治疗仍然责任重大。结尾谈及中医,并以唐诗《登雀楼》收尾。

  引用金句:“化学家路易·帕斯特说过‘机会垂青有准备的人’。古语说:凡是过去,皆为序曲。然而,序曲就是一种准备。当抗疟项目给我机遇的时候,西学中的序曲为我从事青蒿素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准备。”

  莫言: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时间:2012年12月8日

  演讲题目:《讲故事的人》

  字数:8315字

  主要内容:回顾个人成长经历及作品创作过程,用三个故事作为结尾。

  引用金句:“就像中国的先贤老子所说的那样:‘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我童年辍学,饱受饥饿、孤独、无书可读之苦,但我因此也像我们的前辈作家沈从文那样,及早地开始阅读社会人生这本大书。”

  登雀楼原文--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文解释】

  夕阳西沉,渐渐没入连绵的群山,黄河奔腾,汇入浩的大海。虽然眼前一片壮阔,但要打开千里视野,看得更清更远,那还须再登上一层层高楼。

  【词语解释】

  尽:沉没,消失。

  穷:尽,达到极点。

  更:再。

  【赏

  黄昏时分登上鹊楼,万里河山,尽收眼底;夕阳也在遥远的天际渐渐沉落。首二句诗「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苍茫壮阔,气势雄浑。末二句是境界的升华,出人意表、别有一番新意,既有高远瞩之胸襟,又寓孜孜进取之深意,有情有理。有人说“诗忌说理”,应当说,诗歌不要生硬枯燥抽象地说理,而不是说诗歌不能宣扬哲理。在这首诗里,诗人把道理和景物、情事自然贴切地融合在一起,使人感觉不到它是在说理,而是理在其中。

  全诗四句二联,对仗工整、气势连贯、厚重有力。为唐诗中之不朽之作。

【屠呦呦诺奖演讲以唐诗收尾】相关文章:

读莫言诺奖演讲节选有感09-20

从莫言获诺奖谈企业如何借势营销12-29

诺奖作家阿列克谢耶维的励志人物故事07-16

莫言诺贝尔奖演讲稿09-12

灵隐寺唐诗12-14

《月夜》唐诗12-07

唐诗:野望12-07

《风雨》唐诗11-16

《无题》唐诗11-14

杜甫的唐诗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