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汤朝美司谏见和,用韵为谢》阅读答案

时间:2022-10-28 15:25:20 水调歌头 我要投稿

《水调歌头·汤朝美司谏见和,用韵为谢》阅读答案

  《水调歌头·汤坡见和用韵为谢》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是作者被弹劾罢官、闲居带湖时写的,上片对汤邦彦谪居蛮烟的遭遇深表同情,下片叙述自己罢官归来以后的寂寞处境和悲愤心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水调歌头·汤朝美司谏见和,用韵为谢》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水调歌头·汤朝美司谏见和,用韵为谢》阅读答案

  水调歌头·汤朝美司谏见和,用韵为谢

  辛弃疾

  白日射金阙,虎豹九关开②。见君谏疏频上,谈笑挽天回。千古忠肝义胆,万里蛮烟瘴雨,往事莫惊猜。政恐不免耳③,消息日边④来。

  笑吾庐,门掩草,径封苔。未应两手无用,要把蟹螯杯。说剑论诗余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颇堪哀。白发宁有种?一一醒时栽!

  【注】:①当时,南宋孝宗皇帝锐意远略,汤朝美议论英发,上心倾向之,称其“以身许国,志若金石”。淳熙二年八月汤朝美使金有辱使命,被贬新州,尝尽“蛮烟瘴雨”滋味。写此词时,汤朝美自广东亲州贬所量移江西信州(今上饶),二人相见,心有戚戚。辛弃疾时年42岁,赋闲江西。② “金阕”、“九关”均喻指宫廷。③用东晋谢安典故,意指将复出做官。④“日边”喻帝王左右。

  (1)请对“笑吾庐,门掩草,径封苔”一句中的“笑”进行赏析。(4分)

  (2)“白发宁有种?一一醒时栽!”将作者的悲哀刻画得淋漓尽致,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①词人用一“笑”字,反衬哀景(门被草掩,径被苔封),更添无限愁苦,这个“笑”是强作豁达的苦笑;

  ②这一“笑”强化了作者备受压抑、壮 志难伸的无奈和悲哀;

  ③与上阕最后两句汤朝美的“政恐不免耳,消息日边来”美好的期待形成对比,彰显自己仕途的黯淡和落寞。

  注:答出两点即可;一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2)①词人 42 岁的年龄正当壮年,壮年而生华发,是第一层悲哀。

  ②“白发”用一“栽”字,用拟物手法表达为国操劳之甚和仕途失意,这是第二层悲哀。

  ③国事不堪寓目,醉中尚可暂忘,醒来则不胜烦忧,白发是“醒时”栽种,是第三层悲哀。

  ④根根白发显示出词人人生道路上的风风 雨雨,隐然现出广阔的社会背景,这是更深一层的悲哀。 (①②答出任意一条 得 2 分,③④答出任意一条得 2 分;本小题共 4 分。)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淳熙九年(1182)闲居带湖时。辛弃疾交游唱和的'朋友中,也不乏彼此为政治对手的,比如汤邦彦与叶衡。回想当年汤邦彦任左司谏兼侍读之时,意气风发,论事慷慨,深得宋孝宗嘉许,以至于言听计从。其间包括汤邦彦奏右丞相叶衡诋毁皇上,直接导致叶衡罢相。但曾几何时,汤邦彦因为出使金国有辱使命,很快也遭别人弹劾,被贬到遥远的蛮荒之地新州,数年之后才移到信州。当时辛弃疾正在信州,也处在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上——罢官归隐。淳熙九年春,四十三岁的辛弃疾退居信州带湖之初,写了《水调歌头·盟鸥》,汤邦彦很快和了一首。辛弃疾又用原调原韵,写了这首词,作为答谢。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水调歌头·汤朝美司谏见和,用韵为谢》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水调歌头汤朝美司谏见和阅读答案12-26

《水调歌头追和》的阅读答案及赏析12-29

求谏阅读答案09-29

《水调歌头》阅读答案09-07

水调歌头阅读答案11-22

《水调歌头翠釜一朝裂》阅读答案及赏析12-28

《水调歌头 翠釜一朝裂》阅读题答案12-20

《水调歌头 平山堂用东坡韵》文言文阅读11-13

傅岩叟见和用韵答之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