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原文及翻译赏析

时间:2024-04-19 15:28:06 蜀道难 我要投稿

《蜀道难》原文及翻译赏析必备【11篇】

  《蜀道难》原文及翻译赏析 篇1

  蜀道难·其二 南北朝 萧纲

《蜀道难》原文及翻译赏析必备【11篇】

  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

  笛声下复高,猿啼断还续。

  《蜀道难·其二》译文

  巫山之长有七百里,巴水的水流弯曲,曲折颇多。行在巴水之上,不断有阵阵悠扬的笛声传来,声调时高时低,两岸的猿啼不断,断了还续。

  《蜀道难·其二》注释

  巴水:指巴地,在今天四川省。

  三回曲:水流弯曲,长江在四川一带曲折颇多。三,不是确数,是约数,很多的意思。

  《蜀道难·其二》赏析

  诗文所写场景扩大。用“巫山”和“巴水”二词描画出整个长江三峡。巴水:此处指三峡之水,所谓“三回曲”言其迂回曲折。郦道元《水经注·江水》说:“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水经注·江水》称三峡全长七百里,此为古人估测之数。解放后实测为一百九十三公里。

  后两句诗,在前面描画的场景之中,更是注入了声和情。江岸传来的笛声时低时高,悠扬婉转,猿声凄清,时断时续,山谷传响,长鸣不绝。点化古《渔者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句,意在抒写心中幽情,景、声、情三者融为一体,音律和谐,营造出—片清丽忧伤的新境界来,令人回味无穷。

  《蜀道难·其二》简析

  自汉魏以来,历代文人就在有关蜀道的'作品中对其加以描写渲染。萧纲的《蜀道难》写了巫山一带的险峻地势,诗歌短小而凝练。

  《蜀道难》原文及翻译赏析 篇2

  原文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

  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诗文解释

  啊!多么险峻,多么高!蜀道难走,比上天还难。蚕丛和鱼凫两个蜀王,开国的事情多么渺茫不清。从那以后经过四万八千年,才和秦地的人有交通。西边挡着太白山,只有鸟道,高飞的鸟才可以横渡峨嵋山顶。直到地崩山塌壮士都被压死,然后才有了天梯与石栈相互连接。上面有即使是拉车的六龙也要绕弯的最高峰,下面有冲激高溅的波浪逆折的漩涡。高飞的黄鹤尚且飞不过去,猿猴想过去,发愁没有地方可以攀援。青泥山迂回曲折,很短的路程内要转很多弯,盘绕着山峰。屏住呼吸伸手可以摸到星星,用手摸着胸口空叹息。问你西游什么时侯回来?可怕的路途,陡峭的山岩难以攀登。只见鸟儿叫声凄厉,在古树上悲鸣,雌的和雄的在林间环绕飞翔。又听见杜鹃在月夜里啼叫,哀愁充满空山。蜀道难走啊,比上天还难,让人听了这话红颜衰谢。连绵的'山峰离天不到一尺,枯松靠着陡直的绝壁倒挂着。急流瀑布争着喧嚣而下,撞击山崖使石头翻滚发出雷鸣般声响。就是这么危险,你这远道的人,为什么来到这里?剑阁高峻崎岖而突兀不平,一个人守住关口,万人也打不开。守关的如果不可靠,就会变成当道的豺狼。早晨要躲避猛虎,晚上要提防长蛇,磨着牙齿吸人血,杀的人数不清。锦城虽然是个安乐的地方,还是不如回家好。蜀道难走啊,比上天还难,侧过身向西望着,长长地叹息。

  词语解释

  噫吁戏:惊叹声。

  蜀道:一般指自陕西进入四川的山路。

  蚕丛、鱼凫:传说中古蜀国的两个国王。

  茫然:茫味难详。

  四万八千岁:极言时间久远。

  秦塞:秦地。古代蜀国本与中原不通,至秦惠王灭蜀,开始与中原相通。

  太白:山名,秦岭主峰,在今陕西省周至一带。

  天梯:上陡峰的山路。

  六龙:相传太阳神坐由六条龙拉的车而行,被高标所阻而回车。

  冲波逆折:激浪逆流。

  黄鹤:即黄鹄,一种高飞的鸟。

  猿猱:统指猿类。

  青泥:岭名,在今陕西省略阳县。

  萦岩峦:缭绕在山峰间。

  抚膺:抚胸。

  巉岩:险峭的山岩。

  号:聒噪。

  子规:杜鹃鸟。

  凋朱颜:容颜为之衰老。

  去天:离天。

  绝壁:陡峭的山壁。

  喧豗:轰响声。

  嗟:叹息。

  胡:何。

  峥嵘、崔嵬:高峻的样子。

  锦城:锦官城、今四川成都。

  咨嗟:叹息。

  诗文赏析

  本诗生动地描写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并且描写了蜀道上的奇异风光,壮丽景色。表现出诗人对山河的热爱。同时将人间险恶与蜀道难进行了有机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担忧。

  全诗豪情奔放,想像丰富奇异,极具夸张性,语言富于变化而且充满感情,有声有色,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

  创作背景

  对《蜀道难》的创作背景,从唐代开始人们就多有猜测,主要有四种说法:甲、此诗系为房琯、杜甫二人担忧,希望他们早日离开四川,免遭剑南节度使严武的毒手;乙、此诗是为躲避安史之乱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劝喻他归返长安,以免受四川地方军阀挟制;丙、此诗旨在讽刺当时蜀地长官章仇兼琼想凭险割据,不听朝廷节制;丁,此诗纯粹歌咏山水风光,并无寓意。

  这首诗最早见录于唐人殷璠所编的《河岳英灵集》,该书编成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由此可知李白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最迟也应该在《河岳英灵集》编成之前。而那时,安史之乱尚未发生,唐玄宗安居长安,房(琯)、杜甫也都还未入川,所以,甲、乙两说显然错误。至于讽刺章仇兼琼的说法,从一些史书的有关记载来看,也缺乏依据。章仇兼琼镇蜀时一直理想去长安做官。相对而言,还是最后一种说法比较客观,接近于作品实际。

  这可能是一首赠友诗。有学者认为这首诗可能是天宝元年至三年(742至744年)李白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测之手;也有学者认为此诗是开元年间李白初入长安无成而归时,送友人寄意之作。

  《蜀道难》原文及翻译赏析 篇3

  《蜀道难》原文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蜀道难》原文翻译

  噫,哎呀,好高啊好险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和鱼凫是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开国的事业何等茫然。从古到今四万八千年,秦蜀二地从不通人烟。西面太白山上只有鸟飞的路线,可以通往峨眉山巅。多少壮士在地裂山崩中死去,然后才有一条天梯似的栈道互相钩连。

  上有那驾着六龙的日车也要回头的高峰,下有那奔腾澎湃的激流也要倒退的迴川。连高飞的黄鹤也不得过啊,猿猴要过也无法攀援。青泥岭上路,盘旋又盘旋,百步九折绕山峦。抬起头来不敢出大气,手摸星辰头顶天。只好坐下来手按胸口发长叹:“西行的'人啊,你什么时候回来呢?这可怕的蜀道,实在难以登攀!”

  只听见鸟儿在古树上哀号,雌的跟着雄的飞绕在林间。又听见子规在月下哭泣:“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一声声,愁满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听一听也会使人失去青春的容颜。山峰连着山峰,离天还不到一尺远,千年枯枝倒挂在悬岩上边。激流和瀑布各把神通显,冲得山岩震,推着巨石转,好一似雷霆回响在这万壑千山。“蜀道是这样的艰险啊!可叹(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不知是为了什么?”

  剑门关气象非凡,但也格外高险。一人来把守,万人难过关。把关的人若是不可靠,他反而成为祸患。行人来到这里,早上要防备猛虎的袭击,晚上要警惕长蛇的暗算。它们磨快了牙齿,时刻要摆人肉宴。被它们杀害的人啊,密密麻麻,成千上万。“锦城虽说是个好地方,倒不如早早回家去!”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当我踏上归途回身西望,还止不住连声长叹。

  《蜀道难》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袭用乐府旧题,意在送友人入蜀。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至于本诗是否有更深的寓意,历代有各种不同看法。然而就诗论诗,不一定强析有寓意。但从诗中,“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看,却是在写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时,告诫当局,蜀地险要,应好好用人防守。

  诗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全诗感情强烈,一唱三叹,回环反复,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蜀道难》原文及翻译赏析 篇4

  整体评析

  这首诗是袭用乐府旧题,意在。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的雄伟壮丽。

  至于本诗是否有更深的寓意,历代有各种不同看法。然而就诗论诗,不一定强析有寓意。但从诗中,“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看,却是在写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时,告诫当局,蜀地险要,应好好用人防守。

  诗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全诗感情强烈,一唱三叹,回环反复,读来令潮激荡。

  整体把握

  这首诗大约是天宝(唐玄宗年后,742~756)初年,第一次到时写的。《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诗意图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从“噫吁嚱”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一个段落。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说蜀道的难行比上天还难,这是因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由秦入蜀,太白峰首当其冲,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缺处飞过。太白峰在秦都西南,是关中一带的最高峰。民谚云:“武公太白,去天三百。”诗人以夸张的笔墨写出了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阻,并融汇了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犹如一部乐章的前奏,具有引人入胜的妙用。下面即着力刻画蜀道的高危难行了。

  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使人听此凋朱颜”为又一段落。这一段极写山势的高危,山高写得愈充分,愈可见路之难行。你看那突兀而立的高山,高标接天,挡住了神的运行;山下则是冲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唯其水险,更见山势的高危。诗人意犹未足,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就难上加难了。以上用虚写手法层层映衬,下面再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

  青泥岭,“悬崖万仞,山多云”(《元和郡县志》),为唐代入蜀要道。诗人着重就其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捕捉了在岭上曲折盘桓、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困危之状如在目前。

  至此蜀道的难行似乎写到了极处。但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鸟空谷传响,充满哀愁,使人闻声失色,更觉蜀道之难。诗人,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然而,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光。自“连峰去天不盈尺”至全篇结束,主要从山川之险来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如果说“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接着平缓地推成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光变幻,险象丛生。在十分惊险的气氛中,最后写到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诗中那些动人的景象宛如历历在目。

  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驰走风云,鞭挞海岳”(陆时雍《诗镜总论》评七古语),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洲”的高大形象。

  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东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用了大量散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诗的用韵,也突破了梁陈时代旧作一韵到底的程式。后面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所以殷璠编《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

  关于此篇,前人有种种寓意之说,断定是专为某人某事而作的。明人胡震亨、认为,李白“自为蜀咏”,“别无寓意”。今人有谓此诗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逢踬碍的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迄无定论。[7]

  逐段分析

  第一段从开头到“相钩连”,用了四韵,为全诗定下豪放的基调,并用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蜀王本纪》中记载了一个关于蜀道的神话。据说当年秦惠王时,蜀王部下有五个大力士,称为“五丁力士”。他们力大无穷。于是秦惠王送给蜀王五个,蜀王就命五丁力士移山开路,迎娶美女。在回行路上,见一条大蛇蹿入山洞,五丁力士上前拉住蛇尾,用力往外拖,忽然地动山摇,山岭崩塌,压死了五丁力士。秦国的五个美女都奔上山去,化为石人。这个神话,反映着古代有许多人民,凿山开路,牺牲了不少人,终于打开了秦蜀通道。李白运用这个神话的母题,写了第五韵二句:“地崩山摧壮士死”,也可以说是指五丁力士,也可以说是指成千累万为开山辟路而牺牲的人民。他们死了,然后从秦入蜀才有山路和栈道连接起来。第一段诗到此为止,用四韵八句叙述了蜀道的起源。

  第二段共享九个韵,描写天梯石栈的蜀道。“六龙回日”也是一个神话故事,据说太阳之神羲和驾着六条龙每天早晨从西驰,直到若木。《蜀都赋》有两句描写蜀中的高山:“羲和假道于峻坂,阳乌回翼乎高标。”羲和和阳乌都是太阳的代词。文意是说:太阳也得向高山借路。而最高的山还使太阳回飞避开。“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这一句就是说:上面有连太阳都过不去的高峰。“高标”是高举、高耸之意,但作名词用,因而可以解作高峰。萧士赟注引《图经》云:高标是山名。这是后代人误读李白诗,或有意附会,硬把一座山名为高标。原诗以“高标”和“回川”对举,可知决不是专名。

  这两句诗有一个不同的文本。《河岳英灵集》、《极玄集》这两个唐人的选本、石室中发现的唐人写本,还有北宋初的《唐文粹》,这两句却不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而是“上有横河断海之浮云,下有逆折冲波之流川”。从对偶来看,后者较为工整,若论句子的气魄,则前者更为壮健。可能后者是当时流传的初稿,而前者是作者的最后改定本。故当时的选本作“横河断海”,而编定的集本作“六龙回日”。

  以下一大段又形容蜀山之高且险。黄鹤都飞不过,猿猴也怕攀缘之苦。青泥岭,在陕西略阳县,是由秦入蜀的必经之路。这条山路百步九曲,在山岩上纡回盘绕,行旅极为艰苦。参和井都是二十八宿之一。蜀地属于参宿的分野,秦地属于井宿的分野。在高险的山路上,从秦入蜀,就好似仰面朝天,屏住呼吸,摸着星辰前进。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旅程中,行人都手按着胸膛,为此而长叹。这个“坐”字,不是坐立的坐,应该讲作“因此”。

  以上是第二段的前半,四韵八句,一气贯注,渲染了蜀道之难。下面忽然接一句“问君西游何时还”,这就透露了赠行的主题。作者不像作一般送行诗那样,讲些临别的话,而在描写蜀道艰难中间,插入一句“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呀?”由此反映了来去都不容易。这一句本身也成为蜀道难的描写部分了。

  “畏途巉岩”以下四韵七句,仍然紧接着上文四韵写下去,不过改变了描写的对象。现在不写山高路险,而写的禽鸟了。诗人说:这许多不可攀登的峥嵘的山岩,真是旅人怕走的道路(畏途)。在这一路上,你能见到的只是古树上悲鸣的鸟,雌的跟着雄的在幽林中飞绕。还有蜀地著名的子规鸟,常在月下悲鸣。据说古代有一个蜀王,名叫杜宇,号为望帝。他因而死,死后化为子规鸟,每天夜里在山中悲鸣,好像哭泣一样。

  以下还有一韵二句,是第二段的结束语。先重复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接着说:使人听了这些情况,会惊骇得变了脸色。“凋朱颜”在这里只能讲作因惊骇而“色变”的意思,虽然在别处应当讲作“衰老”。

  第二段以下,韵法与章法似乎有点参差。依韵法来写,分为三段。但如果从思想内容的结构来看,实在只能说是两段。从“连峰去天不盈尺”到“胡为乎来哉”是一段,即全诗的第三段。从“剑阁峥嵘而崔嵬”到末句是又一段,即全诗的第四段,第三段前四句仍是描写蜀道山水之险,但作者分用两个韵。“尺”、“壁”一韵,只有二句,接下去立刻就换韵,使读者到此,有气氛短促之感。在长篇歌行中忽然插入这样的短韵句法,一般都认为是缺点。尽管李白才气大,自由用韵,不受拘束,但这两句韵既急促,思想又不成段落,在讲究诗法的人看来,终不是可取的。

  这一段前二句形容高山绝壁上有倒挂的枯松,下二句形容山泉奔瀑,冲击崖石的猛势,如万壑雷声。最后结束一句“其险也如此”。这个“如此”,并不单指上面二句,而是总结“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下的一切描写。在山水形势方面的蜀道之险,到此结束。此下就又接一个问句:你这个远路客人为什么到这里来呢?这又是出人意外的句子。如果从蜀中人的立场来讲,就是说:我们这地方,路不好走,你何必来呢?如果站在送行人的立场来讲,就是说:如此危险的旅途,你有什么必要到那里去呢?

  接下去转入第四段,忽然讲到蜀地的军事形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易于固守,难于攻入。像这样的地方,如果没有亲信可靠的人去镇守,就非常危险了。这几句诗完全用晋代的《剑阁铭》中四句:“一人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弗居。”李白描写蜀道之难行,联系到蜀地形势所具有的政治意义,事实上已越出了乐府旧题“蜀道难”的范围。巴蜀物产富饶,对三秦的经济供应,甚为重要。所以《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诗第一句就说蜀地“城阙辅三秦”,也是指出了这一点。李白作,虽然都用旧题,却常常注入有现实意义的新意。这一段诗反映了初唐以来,蜀地因所守非亲,屡次引起吐蕃、南蛮的入侵,导致生灵涂炭的,使三秦震动。

  这一段诗,在李白是顺便提到,作为描写蜀道难的一部分。但却使后世读者误认为全诗的主题所在。有人以为此诗章仇兼琼,有人以为,有人以为讽刺一般恃险割据的官吏,都是为这一段诗所迷惑,而得出这些结论。但是,这几句诗,确是破坏了全诗的统一性,写在赠友人入蜀的诗中,实在使人有主题两歧之感。然诗作本是诗人感情之流露:蜀中势力盘根错节,险要的地势更成为滋生割据野心的土壤,李白害怕友人误入是非之地,命丧宵小之手,故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之语。

  《蜀道难》原文及翻译赏析 篇5

  蜀道难·其二

  南北朝:萧纲

  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

  笛声下复高,猿啼断还续。

  译文及注释

  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

  巫山之长有七百里,巴水的水流弯曲,曲折颇多。

  巴水:指巴地,在今天四川省。三回曲:水流弯曲,长江在四川一带曲折颇多。三,不是确数,是约数,很多的意思。

  笛声下复高,猿啼断还续。

  行在巴水之上,不断有阵阵悠扬的笛声传来,声调时高时低,两岸的猿啼不断,断了还续。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巫山之长有七百里,巴水的水流弯曲,曲折颇多。行在巴水之上,不断有阵阵悠扬的'笛声传来,声调时高时低,两岸的猿啼不断,断了还续。

  注释

  巴水:指巴地,在今天四川省。

  三回曲:水流弯曲,长江在四川一带曲折颇多。三,不是确数,是约数,很多的意思。

  简析

  自汉魏以来,历代文人就在有关蜀道的作品中对其加以描写渲染。萧纲的《蜀道难》写了巫山一带的险峻地势,诗歌短小而凝练。

  《蜀道难》原文及翻译赏析 篇6

  【原文赏析】

  噫吁嚱,危呼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缘。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石冰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呼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注解

  1、蚕丛、鱼凫:都是传说中古蜀国国王。古代的蜀国本与中原不通,至秦惠王灭蜀(公元前三一六),始与中原相通。

  2、太白:山名,又名太乙山,秦岭主峰,在今陕西周至、太白县一带。旧说因其冬夏积雪,故名。太白山在当进京城长安之西,故云“西当太白”。

  3、鸟道:极言山路险窄,仅能容鸟飞过。

  4、地崩句:相传秦惠王嫁五美女与蜀,蜀遣五个力士迎之,回到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五人引其尾使出;结果山崩,五人皆被压死,五女上山化为石。

  韵译

  唉呀呀,多么危险多么高峻伟岸!蜀道真太难攀简直难于上青天。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嵋山顶端。

  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

  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纡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高飞的'黄鹄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

  可以摸到参、井星叫人仰首屏息,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坐下来长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可怕的岩山道实在难以登攀!

  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

  月夜听到的是杜鹃悲惨的啼声,令人愁思绵绵呵这荒荡的空山!

  蜀道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叫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

  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水石相击转动象万壑鸣雷一般。

  那去处恶劣艰险到了这种地步;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

  为了什么要来到这个地方?剑阁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

  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也难攻占。

  驻守的官员若不是皇家的近亲;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为非造反。

  清晨你要提心吊胆地躲避猛虎;傍晚你要警觉防范长蛇的灾难。

  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兽杀人如麻即令你胆寒。

  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

  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评析

  这首诗是袭用乐府旧题,意在送友人入蜀。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至于本诗是否有更深的寓意,历代有各种不同看法。然而就诗论诗,不一定强析有寓意。但从诗中,“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看,却是在写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时,告诫当局,蜀地险要,应好好用人防守。

  诗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全诗感情强烈,一唱三叹,回环反复,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蜀道难》原文及翻译赏析 篇7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呼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始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缘。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跹也豢膳省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石冰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呼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注解

  1、蚕丛、鱼凫:都是传说中古蜀国国王。古代的蜀国本与中原不通,至秦惠王灭蜀(公元前三一六),始与中原相通。

  2、太白:山名,又名太乙山,秦岭主峰,在今陕西周至、太白县一带。旧说因其冬夏积雪,故名。太白山在当进京城长安之西,故云“西当太白”.

  3、鸟道:极言山路险窄,仅能容鸟飞过。

  4、地崩句:相传秦惠王嫁五美女与蜀,蜀遣五个力士迎之,回到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五人引其尾使出;结果山崩,五人皆被压死,五女上山化为石。

  5、六龙回日:相传太阳神乘车,羲和驾六龙而驶之。此指高标阻住了六龙,只得回车。

  6、高标:立木为表记,其最高处叫标,也即这一带高山的标志。

  7、扪参句:意谓山高入天,竟至可以伸手摸到一路所见星辰。古以星宿分野,凡地上某一区域,都划在星空某一分野之内,并以天象所示来占卜地上属邑之吉凶。秦属井宿分野,蜀属参宿分里。胁息:屏气不敢呼吸。

  8、子规:杜鹃鸟,蜀地最多。相传蜀帝杜宇,号望帝,死后其魂化为子规,啼声悲凄。

  9、锦城:即锦官城,今四川成都市。

  10、咨嗟:叹息。

  译文

  唉呀呀,多么危险多么高峻伟岸!

  蜀道真太难攀简直难于上青天。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

  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

  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

  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嵋山顶端。

  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

  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

  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

  下有激浪排空纡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高飞的黄鹄尚且无法飞过,

  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

  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

  可以摸到参、井星叫人仰首屏息,

  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坐下来长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

  可怕的.跹疑降朗翟谀岩缘桥剩

  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

  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

  月夜听到的是杜鹃悲惨的啼声,

  令人愁思绵绵呵这荒荡的空山!

  蜀道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

  叫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

  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

  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

  水石相击转动象万壑鸣雷一般。

  那去处恶劣艰险到了这种地步;

  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

  为了什么要来到这个地方?

  剑阁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

  只要一人把守,

  千军万马也难攻占。

  驻守的官员若不是皇家的近亲;

  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为非造反。

  清晨你要提心吊胆地躲避猛虎;

  傍晚你要警觉防范长蛇的灾难。

  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

  毒蛇猛兽杀人如麻即令你胆寒。

  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

  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

  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

  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赏析

  这首诗是袭用乐府旧题,意在送友人入蜀。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至于本诗是否有更深的寓意,历代有各种不同看法。然而就诗论诗,不一定强析有寓意。但从诗中,“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看,却是在写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时,告诫当局,蜀地险要,应好好用人防守。

  诗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全诗感情强烈,一唱三叹,回环反复,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蜀道难》原文及翻译赏析 篇8

  阴铿《蜀道难》原文

  王尊奉汉朝,灵关不惮遥。

  高岷长有雪,阴栈屡经烧。

  轮摧九折路,骑阻七星桥。

  蜀道难如此,功名讵可要?

  阴铿《蜀道难》注释

  1、阴铿:南北朝时代陈超文学家。

  2、王尊,字于赣,汉朝忠臣,历任安定太守、益州刺史、东郡太守。出任益州刺史时,路经邛(qióng)峡九折阪。得知此地是前任王阳畏陷停留、托病辞官之地,便慨然曰:“驱之!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

  3、讵:读jù,意思同“岂”。

  阴铿《蜀道难》翻译

  王尊忠心于汉朝,不惧险阻人灵关。高高的岷山上长年积雪,阴翳的栈道上,屡经过战火。九折路上,再坚固的'车轮也会被摧折,七星桥上,再骁勇的骑兵也会被阻退。蜀地的道路如此险恶,功名还怎能去追求呢?

  阴铿《蜀道难》赏析

  杜甫赞曰:“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无敌,确也;不群,可商也。若以今人论之,乃先有阴铿之《蜀道难》,后有太白之随也,孰可曰“不群”?即“不群”,亦不可曰“不师”也。余以为,白之《蜀道难》,乃铿诗之扩写也。铿诗之思,于白诗之较,一也,皆为“言在此而意在彼”。

  岷山之高峻,兼千年之积雪,阴翳之栈道,复频仍之战火,邛峡九折阪,可“轮摧”,可“骑阻”,皆为“烘云”之笔,太白演而绎之曰“猿猱欲度愁攀援”“畏途?岩不可攀”;结句方为“托月”,铿曰:“功名讵可要。”白言:“难于上青天。”难矣,但不可轻弃也。“人生不得行心志,虽寿百年犹夭也”。“功名”不是坏东西,诈得之,骗取之,圣者不为也。

  《蜀道难》原文及翻译赏析 篇9

  作品原文

  建平督邮道,鱼复永安宫。

  若奏巴渝曲,时当君思中。

  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

  笛声下复高,猿啼断还续。

  作品注释

  ①巴水:指巴地,在今天四川省。

  ②三回曲:水流弯曲,长江在四川一带曲折颇多。三,不是确数,是约数,很多的意思。

  作品译文

  巫山之长有七百里,巴水的水流弯曲,曲折颇多。行在巴水之上,不断有阵阵悠扬的.笛声传来,声调时高时低,两岸的猿啼不断,断了还续。

  作品简析

  自汉魏以来,历代文人就在有关蜀道的作品中对其加以描写渲染。萧纲的《蜀道难》写了巫山一带的险峻地势,诗歌短小而凝练。

  作者简介

  梁简文帝萧纲(503年―551年),字世缵,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梁武帝萧衍第三子,昭明太子萧统同母弟,母贵嫔丁令光,南北朝时期梁朝皇帝、文学家。

  由于长兄萧统早死,萧纲在中大通三年(531年)被立为太子。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之乱,梁武帝被囚饿死,萧纲即位,大宝二年(551年)为侯景所害,葬于庄陵。萧纲因其创作风格,形成“宫体”诗的流派。

  《蜀道难》原文及翻译赏析 篇10

  蜀道难李白

  作者:唐, 李白

  蜀道难李白原文

  蜀道难

  李白 〔唐代〕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注释】

  ①噫吁嚱( xū xī):三个都是叹词。②蚕丛及鱼凫:蚕丛、鱼凫,传说中古蜀王名。③茫然:模糊难知的样子。

  ④尔来:从那时以来。这里指古蜀国开国以来。⑤秦塞:秦代的关塞。

  ⑥西当太白有鸟道:意思是,秦地西面有太白山阻隔了入蜀之路,山势高俊,只有鸟才能飞过。鸟道,人兽皆不能至的险峻山路。

  ⑦横绝:横越,飞越。

  ⑧地崩山摧壮士死:相传秦惠王想征服蜀国,知道蜀王好色,答应给他五个美女。蜀王派五个力士迎接。返回时路经梓潼(今四川剑阁南),看见一条大蛇钻入穴中,五个力士用力往外拽。结果,山崩地裂,力士和女子全被压死,山分为五岭,入蜀之路遂通。摧,毁坏,这里指崩塌。

  ⑨天梯石栈:天梯,指高险的山路。一说指木制的栈道。石栈,俗称“栈道”,在山崖上凿石架木建成的通道。

  ⑩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上面有迫使太阳神的车驾回转的高峻的山峰。六龙,传说太阳神的车由六条龙拉着,羲和是其御者。回,回转。高标,指高耸的山峰。

  ⑩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下面有使滚滚波涛倒流的回旋激流。逆折,倒流。

  ?黄鹤:即黄鹄,善高飞的大鸟。?猱(náo):猿的一种,善攀援。

  ?青泥:指青泥岭,在今甘肃徽县境内,是由秦入蜀的要道。?盘盘:盘旋曲折的样子。

  ⑩扪(mén)参(shēn)历井:意思是,山高入天,由秦入蜀的人在山上,可以用手触摸到星宿,甚至可以从中穿过。参、井,星宿名,分别是蜀和秦的分野(古人把地域与星宿分别对应,称为分野)。扪,摸。历,穿越。

  ?仰胁息:仰着头,屏住呼吸。胁息,屏住呼吸。?坐:空,徒然。一说坐下来。

  ①西游;指入蜀。

  ②巉(chán)岩:高而险的山岩。

  ③子规:即杜鹃,相传为古蜀帝杜宇魂魄所化,啼声哀婉动人。④凋朱颜;使容颇大变。凋,用作使动,使……凋谢。

  ⑤连峰去天不盈尺:绵延不断的山距天不足一尺。去,距离。盈,不足。

  ⑥飞湍:奔腾的急流。⑦喧(hui):喧嚣。

  ⑧冰(ping)崖转石万壑雷:(急流和瀑布)冲击山崖,使大石滚滚而下,千山万壑间响起雷鸣般的声音。,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用作动词,冲击的意思。转,使滚动。

  ⑨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你这远方的人为什么要来这里呢?嗟,叹词。①剑阁:指今四川剑阁北的大剑山和小剑山,群峰如剑插

  天,两山如门,极为险要。山间有栈道,即剑阁道,为诸葛亮所开辟,是秦、蜀两地间要道。

  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容剑阁易守难攻。

  ③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守关的将领倘若不是(自己的)亲信就会变成叛乱者。匪,通“非”。狼与豺,比喻叛乱为害的人。

  ④锦城:锦官城,成都的别称。⑤咨嗟:叹息。

  蜀道难李白拼音解读

  shǔ dào nán

  lǐ bái 〔táng dài 〕

  yī yù xì ,wēi hū gāo zāi !

  shǔ dào zhī nán ,nán yú shàng qīng tiān !

  cán cóng jí yú fú ,kāi guó hé máng rán !

  ěr lái sì wàn bā qiān suì ,bú yǔ qín sāi tōng rén yān 。

  xī dāng tài bái yǒu niǎo dào ,kě yǐ héng jué é méi diān 。

  dì bēng shān cuī zhuàng shì sǐ ,rán hòu tiān tī shí zhàn xiàng gōu lián 。

  shàng yǒu liù lóng huí rì zhī gāo biāo ,xià yǒu chōng bō nì shé zhī huí chuān 。

  huáng hè zhī fēi shàng bú dé guò ,yuán náo yù dù chóu pān yuán 。

  qīng ní hé pán pán ,bǎi bù jiǔ shé yíng yán luán 。

  mén cān lì jǐng yǎng xié xī ,yǐ shǒu fǔ yīng zuò zhǎng tàn 。

  wèn jun1 xī yóu hé shí hái ?wèi tú chán yán bú kě pān 。

  dàn jiàn bēi niǎo hào gǔ mù ,xióng fēi cí cóng rào lín jiān 。

  yòu wén zǐ guī tí yè yuè ,chóu kōng shān 。

  shǔ dào zhī nán ,nán yú shàng qīng tiān ,shǐ rén tīng cǐ diāo zhū yán !

  lián fēng qù tiān bú yíng chǐ ,kū sōng dǎo guà yǐ jué bì 。

  fēi tuān bào liú zhēng xuān huī ,pīng yá zhuǎn shí wàn hè léi 。

  qí xiǎn yě rú cǐ ,jiē ěr yuǎn dào zhī rén hú wéi hū lái zāi !

  jiàn gé zhēng róng ér cuī wéi ,yī fū dāng guān ,wàn fū mò kāi 。

  suǒ shǒu huò fěi qīn ,huà wéi láng yǔ chái 。

  cháo bì měng hǔ ,xī bì zhǎng shé ,mó yá shǔn xuè ,shā rén rú má 。

  jǐn chéng suī yún lè ,bú rú zǎo hái jiā 。

  shǔ dào zhī nán ,nán yú shàng qīng tiān ,cè shēn xī wàng zhǎng zī jiē !

  相关翻译

  哎呀呀,多么高峻,多么峭险!蜀道难走,比上青天还难!(传说中古蜀国的先王)蚕丛和鱼凫,开国的事迹多么邈远茫然。从那时至今四万八千年,秦蜀两地从不通人烟。(长安)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可以通往峨眉山顶端。山崩地裂,压死迎亲五壮士,这之后(秦蜀)两地才有一条天梯似的栈道互相通连。上有那迫使太阳神的六龙车掉头的山峰,下有那波涛滚滚的急流的回旋。连翱翔高飞的黄鹤尚且不能越过,攀缘敏捷的猿猱更一筹莫展。青泥岭的山路曲折盘旋,百步竟有九道弯绕着山崖转。伸手可触星辰,仰头望天,屏住呼吸,用手按住胸口空长叹。

  西行的游子啊,请问你何时回还?险道峭岩实在难以登攀!只看见那古树枝头鸟哀号,雄雌相随林间绕。又听到月夜杜鹃声声啼,悲声回荡空山响,愁难消!蜀道真难走啊,简直比上青天还难,听此话,叫人脸色怎么不突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不到一尺远;倒挂的枯松老枝,倚贴在绝壁悬崖边。瀑布飞泻急流涌,争相喧嚣响声急;冲山崖,巨石转,万壑如同鸣雷响。蜀道啊,恶劣艰险到了这种地步;哎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什么要来这个地方!

  剑阁关,高峻入云端,一人把守,万人也难攻占。守关的将领如果不是(自己的)亲信,变成叛逆人,酿成大祸端。早上躲避猛虎,傍晚防范长蛇的灾难。豺狼虎豹磨牙吮血,叫人不安;毒蛇猛兽杀人如同斩乱麻,令你胆寒。锦官城中虽说能享乐,(此地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蜀道太难走,比上青天还难;侧身向西望,令人禁不住感慨与长叹!

  相关赏析

  【内容解析】

  《蜀道难》是李白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初年,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蜀道难,是乐府古题。诗人袭用乐府古题,以“蜀道难”的“难”为核心,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雄健奔放的'笔调,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夸张的手法,着力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以展示蜀道之难。表达了对当时社会以及友人入蜀的隐忧微愁。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特点。

  诗的第一节,诗人感叹蜀道的高峻。李白不愧是“谪仙人”,诗歌的第一句“噫吁喊,危乎高哉!”就是神来之笔,“危”“高”二字同义连用,极力突出一个“高”字,气势豪迈,撼人心魄。在此基础上,诗人再抛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类似乐曲主旋律的主旨句,以极度夸张的语调为全诗奠定了宏大雄放的基调,令人为之一振。“西当太白有鸟道”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蜀道之难”不言而喻。然后,诗人以“五丁开山“六龙回日”的神话传说,写出了历史上蜀道的不可逾越之险阻,再以“黄不得飞度”“猿猱愁于攀援”的虚写,映衬人之行走难上加难。不仅如此,诗人还通过“手扪星展”“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神情、动作的摹写,写出了行人的步履维艰、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读到这里,我们对蜀道之“高”有了真切的感受,也约略感受到诗人送别的话题。

  诗的第二节,诗人感叹蜀道的险恶。“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点明了“友人入蜀”的话题。也有对友人入蜀的委婉劝阻之意。"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几句,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使人闻之失色,诗人采用借景抒情、侧面烘托的手法,有力地烘托出蜀道的艰险。至此,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第二次出现,也就显得水到渠成了。以下“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冰崖转石万壑雷”四句,诗人以其神奇的夸张和想象,生动描摹出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水之湍急,渲染出惊险的气氛,使人对蜀道之险有了真切的感受。铺垫到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的高呼也就合情合理,也自然彰显出诗人对西行入蜀友人的关切之情。

  诗的第三节,诗人感叹蜀中战祸的惨烈。在这里,诗人写到了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峭壁中断如山,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目的在于劝人引以为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是描写蜀道猛兽,又是映射政治黑暗的双关语句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为诗篇增加了现实的内涵、深厚的意蕴。于是,诗人再次对友人发出“不如早还家”的高呼,并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常咨嗟!”收束全诗,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绝佳效果。

  杜甫称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惊鬼神”,我们读李白的《蜀道难》,就会有真切的感受。

  鉴赏:

  李白在《对酒忆贺监诗序》中提到老诗人贺知章”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之事,后来也常在诗作中(如《玉壶吟》)以“谪仙”自诩:《唐书·李白传》王定保《唐摭言》亦载李白“天宝初,因吴筠被召,亦至长安,时往见贺知章”,“知章览《蜀道难》一篇,曰:子,谪仙人也!”二者相较颇为切近。据此可知,此诗实乃李白于天宝初年(742)始至长安时所作。

  李白写作此诗的主旨是什么?前人作过多种揣测。如说讽唐玄宗幸蜀之非者,为严武镇蜀放恣、危及房瑁杜甫而作者等等,但均与天宝初所作的时代背景不符。明人胡震亨断言:“白,蜀人,自为蜀詠也。”玩味此诗,揣摩其理,胡之所言,大致不差。李白袭用乐府古题,大写特写故乡蜀道之艰险,酣畅淋漓地歌咏了秦蜀道路上奇险壮丽的山川,同时也很自然地表达了对于心怀异志者可能恃险作乱的隐忧。诗中异境天开的描写,飞腾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悲壮迷茫的神话传说,纵横跳脱的满腔激情,不仅显示了诗人对故乡风土、对祖国山川的无限热爱,而且充分体现着诗人豪放飘逸的诗风。这就使得此诗能够成为诗人积极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并且为他赢得了“谪仙人”的美称。

  全诗按照自秦人蜀的路线铺写,以长安“秦塞”为立足点,瞩望太白山,拟度青泥岭,想象剑阁险,终叹锦城乐,这是构思全诗的主线。其中还交织着几条副线:由古及今,由己及人,由自然而及人事。所有这一切,全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紧扣诗题的主句三次反复,一以贯之,极力写出蜀道的险阻奇丽,使得全诗结构精严,逐层深化,又腾踔跌宕,摇曳多姿,呈现出交响乐般的雄伟气概和“谪仙人”式的瑰奇境界。

  按照诗人的思路和所写的情景,全诗大致可分三段:从关头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第一段,从历史上秦蜀阻塞的角度,极写蜀道开辟之难;从“黄鹤之飞尚不得过”至“使人听此凋朱颜”为第二段,从现实的山势高危的角度,极写蜀道度越之难;从“连峰去天不盈尺”至结尾为第三段,从未来的人事之险的角度,极写蜀地安居之难。其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作为全诗主旋律,在开头、中间、结尾三次出现,既是层次相对独立的标志,又是层次相互关连的枢纽,使得全诗前后照应,逐层深化,突出主旨,反复渲染,收到一唱三叹的奇效首段下笔,就以惊叹高呼之语,先声夺人,并且紧接着强调“危”、“高”两大特点之后,喷发而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就不仅气势磅礴、感情强烈地点明题旨,而且想出天外地奠定全诗雄奇的基调。然后直以富于悲剧美的神话传说,来写蜀道开凿的艰难。远古君王的想象,悠久岁月的夸张,险绝山川的点染,石破天惊的故事描绘,构成了充满神奇色彩的蜀道开凿图。让人从蚕丛、鱼凫的开国,一跃四万八千岁,而至秦惠王时的五丁开山这样巨大的时同跨度中,以及从秦塞、太白峰至峨眉巅这样巨大的空间跨度中,感受到历史的茫远、山川的险塞和诗人思绪的飞腾,不由得睁大惊奇的眼睛急于看下去。

  第二段由秦一跃千年而至盛唐,直写诗人从长安遥思蜀道度越之难。主体是写难在山高路险,而以“回川”之险加以衬托。山之高,竟能使“六龙回日”,明显是神话和夸张交用;“黄鹤”、“猿猱”之难以度越,则又是夸张和反村并举。如此虚写之后,再以实写青泥岭之高峻难行进层生发,其中虽从诗人实际感受的曲折高危作生动传神的描写,但仍多极力夸张的成分。最后更借“问君”之语,由己及人,绘声绘色地创造出一个古木荒凉、鸟啼夜月的凄清意境,令人在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交织的苍凉气氛中感受到畏途之难攀和旅愁之难耐,从而再次突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题旨,强烈表现了忧虑和畏惧的心理,同时在文势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三段由秦转到蜀,由当前山川转到未来人事,极写蜀道之险而蜀地难居,劝人早归。“连峰去天不盈尺”以下六句,先写山峰之高,绝壁之险,飞湍瀑流争喧之急,水激崖石声势之大,将上文所写山势之高危推向极顶;再以一“险”字加以绾结,并用“远道之人”与上文的“君”字前后照应,发出“胡为乎来哉”的慨叹。这样不仅将山势的高危进层深化到山川的险要,而且将自然之险不露痕迹地过渡到人事之险上。于是诗人笔势一转,从蜀中要塞剑阁的险要引出对蜀中政治形势的描写。他连用短句,音节急促,点化出“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西晋张载《剑阁铭》)的语意,表达了对蜀中像豺狼一样的心怀异志者可能恃险作乱的隐忧。“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既是照应上文,对“君”、“远道之人”发出了劝戒,又是对由秦人蜀的蜀道的归结,同时更以反衬手法突现出蜀道的艰难险阻。因此,最后再一次高呼“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画龙点睛,强调出诗人对奇险蜀道的嗟叹和对蜀地安危的关切,令人惊心动魄,回肠荡气。

  前人所作《蜀道难》,多为一韵到底的五言诗,简短单薄。李白则一变而为长篇巨制,多次换韵,奇词壮采,音情顿挫。在句式上,则以七言为主,而杂以三、四、五、八、九言乃十一言,还采用了一些散文句式,显得既大体整齐,又富有参差错落之美,令读者从诗人这种自由奔放、纵横挥洒的语言风格中,获得前所未有的快感。殷璠称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河岳英灵集》)我们从融贯全诗的浪漫激情、瑰奇想象和壮丽境界来看,确实感到李白不愧是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位顶天立地的浪漫主义大诗人,他这首诗也不

  愧是代表唐代乐府古题诗最高成就的杰作。 (李德身)

  鉴赏2:

  这首诗作于天宝初年。关于它的主题思想,说法不一,我们姑且认为是借写送友人入蜀之作,诗人极力描绘蜀地山川的险要,预示这样的地理条件,易为野心者所利用,以期唤起朝廷的注意,慎择守宰。因而诗中寄寓着作者的隐忧,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作者的这种预示,也为安史叛乱后蜀中多次发生的动乱

  所证实。李白写这首诗,是依据自己在蜀地生活多年的实际经验,驰骋想象,采用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运用高度的夸张,以雄健纵逸的笔调,生动形象的语言,抑扬顿挫的韵律,描绘出一幅惊险奇丽的蜀地山川的图画,具有波澜壮阔的意境,从而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积极浪漫主义的杰出的名篇,典型地反映了作者特有的艺术风格。唐人殷璠在其所辑《河岳英灵集》中惊叹此诗“奇之又奇”,说“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又孟榮《本事诗·高逸》载:“李白初至长安,贺知章往访,见此诗,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可见此诗艺术成就之高。

  全诗分为三段。自首句至“猿猱欲度”句为第一段,先连用两个惊叹句渲染气氛,接着发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紧扣诗题。下面以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具体地描写“蜀道之难”,在读者面前展现一幅极原始的蜀地山川的图景。又以黄鹤难飞、猿猱愁攀等巨大的夸张,给人以山川险峻,难以逾越之感。从“青泥何盘盘”至“胡为乎来哉”为第二段,进一步把蜀地山川的险恶,描绘得惊心动魄,并对友人西游入蜀表示惋惜之意。从“剑阁峥嵘”以下为第三段。在上两段的基础上,指出在如此险要的地方,如果“所守匪亲”,就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诗人不仅把自己的隐忧,在此暗示给了读者,而且也预示了蜀地将发生动乱,希望入蜀的友人不要留恋锦城之乐,再一次叹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同前面呼应,收束全诗,深化主题。

  作者介绍

  李白李白〈701—762久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并称“李杜”。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四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年少才情早著,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因性格不羁和一些令其郁郁不得志的因素,最终被賜金放还,虽然仕途难有得意,但他文学成就不容小觑,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详情

  《蜀道难》原文及翻译赏析 篇11

  原文:

  蜀道难

  唐代: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如此一作:也若此)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译文:

  噫吁嚱,危乎高哉!

  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了吧,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西边太白山高峻无路只有飞鸟可以飞过此山,直到蜀国的峨眉山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山崩地裂,埋葬了五位开山英雄壮士,这样以后高险的山路和栈道才相互勾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蜀中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青泥岭的泥路曲曲弯弯,百步九折萦绕着山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屏住呼吸仰头就可触摸参星和井星,紧张得透不过气来,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这蜀道的峭岩险道实在难以登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茂密树丛之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月夜又听到杜鹃凄凉悲啼,在空山中传响回荡,令人愁思绵绵无穷尽!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使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飞流撞击着巨石在山谷中滚动像万壑鸣雷一般。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如此一作:也若此)

  这样危险的地方,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什么非要来这里不可呀?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剑阁所在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难攻占。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驻守的官员倘若不是可信赖的人,难免要变为豺狼,据险作乱。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每日每夜都要躲避猛虎和长蛇,它们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蜀道难以攀越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注释:

  噫(yī)吁(xū)嚱(xī),危乎高哉!

  噫吁嚱:惊叹声,蜀方言,表示惊讶的声音。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fú),开国何茫然!

  蚕丛、鱼凫:传说中古蜀国两位国王的名字。何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何:多么。茫然:渺茫遥远的样子。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sài)通人烟。

  尔来:从那时以来。四万八千岁:极言时间之漫长,夸张而大约言之。秦塞:秦的关塞,指秦地。秦地四周有山川险阻,故称"四塞之地"。通人烟:人员往来。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diān)。

  西当:西对。当:对着,向着。太白: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长安西(今陕西眉县、太白县一带)。鸟道:指连绵高山间的低缺处,只有鸟能飞过,人迹所不能至。横绝:横越。峨眉巅:峨眉顶峰。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zhàn)相钩连。

  摧:倒塌。天梯:非常陡峭的山路。石栈:栈道。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高标:指蜀山中可作一方之标识的最高峰。冲波:水流冲击腾起的波浪,这里指激流。逆折:水流回旋。回川:有漩涡的河流。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náo)欲度愁攀援。

  黄鹤:黄鹄(hú),善飞的大鸟。尚:尚且。得:能。猿猱: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类。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yíng)岩峦。

  青泥:青泥岭,在今甘肃徽县南,陕西略阳县北。盘盘:曲折回旋的样子。百步九折:百步之内拐九道弯。萦:盘绕。岩峦:山峰。

  扪(mén)参(shēn)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yīng)坐长叹。

  扪参历井:参、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叫做“分野”,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参星为蜀之分野,井星为秦之分野。扪:用手摸。历:经过。胁息:屏气不敢呼吸。膺:胸。坐:徒,空。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chán)岩不可攀。

  君:入蜀的友人。畏途:可怕的路途。巉岩:险恶陡峭的山壁。

  但见悲鸟号(háo )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但见:只听见。号古木:在古树木中大声啼鸣。号:拖长声音大声呼叫。从:跟随。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子规:即杜鹃鸟,蜀地最多,鸣声悲哀,若云“不如归去”。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diāo)朱颜!

  凋朱颜:红颜带忧色,如花凋谢。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去:距离。盈:满。

  飞湍(tuān)瀑流争喧豗(huī),砯(pīng)崖转(zhuàn)石万壑(hè)雷。

  飞湍:飞奔而下的急流。喧豗:喧闹声,这里指急流和瀑布发出的巨大响声。砯崖:水撞石之声。砯,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作动词用,冲击的意思。转,使滚动。壑:山谷。

  其险也如此,嗟(jiē)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如此一作:也若此)

  嗟:感叹声。尔:你。胡为:为什么。来:指入蜀。

  剑阁峥(zhēng)嵘(róng)而崔嵬(wé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剑阁:又名剑门关,在四川剑阁县北,是大、小剑山之间的一条栈道,长约三十余里。峥嵘、崔嵬,都是形容山势高大雄峻的样子。一夫:一人。当关:守关。莫开:不能打开。

  所守或匪(fēi)亲,化为狼与豺(chái)。

  所守:指把守关口的人。或匪亲:倘若不是可信赖的人。匪,同“非”。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shǔn)血(xuè),杀人如麻。

  朝:早上。吮:吸。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锦城:成都古代以产锦闻名,朝廷曾经设官于此,专收锦织品,故称锦城或锦官城。今四川成都市。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ī)嗟(jiē)!

  咨嗟:叹息。

  赏析:

  整体评析

  这首诗是袭用乐府旧题,意在送友人入蜀。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至于本诗是否有更深的寓意,历代有各种不同看法。然而就诗论诗,不一定强析有寓意。但从诗中,“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看,却是在写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时,告诫当局,蜀地险要,应好好用人防守。

  诗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全诗感情强烈,一唱三叹,回环反复,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整体把握

  这首诗大约是天宝(唐玄宗年后,742~756)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从“噫吁嚱”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一个段落。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说蜀道的难行比上天还难,这是因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由秦入蜀,太白峰则是第一道屏障,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缺处飞过。太白峰在秦都咸阳西南,是关中一带的最高峰。民谚云:“武公太白,去天三百。”诗人以夸张的笔墨写出了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阻,并融汇了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犹如一部乐章的前奏,具有引人入胜的妙用。下面即着力刻画蜀道的高危难行了。

  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使人听此凋朱颜”为又一段落。这一段极写山势的高危,山高写得愈充分,愈可见路之难行。你看那突兀而立的高山,高标接天,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山下则是冲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唯其水险,更见山势的高危。诗人意犹未足,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以上用虚写手法层层映衬,下面再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

  青泥岭,“悬崖万仞,山多云雨”,为唐代入蜀要道。诗人着重就其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捕捉了在岭上曲折盘桓、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困危之状如在目前。

  至此蜀道的难行似乎写到了极处。但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杜鹃鸟空谷传响,充满哀愁,使人闻声失色,更觉蜀道之难。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然而,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自“连峰去天不盈尺”至全篇结束,主要从山川之险来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如果说“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接着平缓地推成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风光变幻,险象丛生。在十分惊险的气氛中,最后写到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李白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诗中那些动人的景象宛如历历在目。

  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驰走风云,鞭挞海岳”(陆时雍《诗镜总论》评李白七古语),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洲”的高大形象。

  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东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用了大量散文化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诗的用韵,也突破了梁陈时代旧作一韵到底的程式。后面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所以殷璠编《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

  关于此篇,前人有种种寓意之说,断定是专为某人某事而作的。明人胡震亨、顾炎武认为,李白“自为蜀咏”,“别无寓意”。今人有谓此诗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逢踬碍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迄无定论。?

  逐段分析

  第一段从开头到“相钩连”,用了四韵,为全诗定下豪放的基调,并用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蜀王本纪》中记载了一个关于蜀道的神话。据说当年秦惠王时,蜀王部下有五个大力士,称为“五丁力士”。他们力大无穷。于是秦惠王送给蜀王五个美女,蜀王就命五丁力士移山开路,迎娶美女。在回行路上,见一条大蛇蹿入山洞,五丁力士上前拉住蛇尾,用力往外拖,忽然地动山摇,山岭崩塌,压死了五丁力士。秦国的五个美女都奔上山去,化为石人。这个神话,反映着古代有许多劳动人民,凿山开路,牺牲了不少人,终于打开了秦蜀通道。李白运用这个神话的母题,写了第五韵二句:“地崩山摧壮士死”,也可以说是指五丁力士,也可以说是指成千累万为开山辟路而牺牲的劳动人民。他们死了,然后从秦入蜀才有山路和栈道连接起来。第一段诗到此为止,用四韵八句叙述了蜀道的起源。

  第二段共享九个韵,描写天梯石栈的蜀道。“六龙回日”也是一个神话故事,据说太阳之神羲和驾着六条龙每天早晨从扶桑西驰,直到若木。左思《蜀都赋》有两句描写蜀中的高山:“羲和假道于峻坂,阳乌回翼乎高标。”羲和和阳乌都是太阳的代词。文意是说:太阳也得向高山借路。而最高的山还使太阳回飞避开。“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这一句就是说:上面有连太阳都过不去的高峰。“高标”是高举、高耸之意,但作名词用,因而可以解作高峰。萧士赟注引《图经》云:高标是山名。这是后代人误读李白诗,或有意附会,硬把一座山名为高标。原诗以“高标”和“回川”对举,可知决不是专名。

  这两句诗有一个不同的文本。《河岳英灵集》、《极玄集》这两个唐人的选本、敦煌石室中发现的唐人写本,还有北宋初的《唐文粹》,这两句却不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而是“上有横河断海之浮云,下有逆折冲波之流川”。从对偶来看,后者较为工整,若论句子的气魄,则前者更为壮健。可能后者是当时流传的初稿,而前者是作者的最后改定本。故当时的选本作“横河断海”,而李阳冰编定的集本作“六龙回日”。

  以下一大段又形容蜀山之高且险。黄鹤都飞不过,猿猴也怕攀缘之苦。青泥岭,在陕西略阳县,是由秦入蜀的必经之路。这条山路百步九曲,在山岩上纡回盘绕,行旅极为艰苦。参和井都是二十八宿之一。蜀地属于参宿的分野,秦地属于井宿的分野。在高险的山路上,从秦入蜀,就好似仰面朝天,屏住呼吸,摸着星辰前进。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旅程中,行人都手按着胸膛,为此而长叹。这个“坐”字,不是坐立的坐,应该讲作“因此”。

  以上是第二段的前半,四韵八句,一气贯注,渲染了蜀道之难。下面忽然接一句“问君西游何时还”,这就透露了赠行的主题。作者不像作一般送行诗那样,讲些临别的话,而在描写蜀道艰难中间,插入一句“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呀?”由此反映了来去都不容易。这一句本身也成为蜀道难的描写部分了。

  “畏途巉岩”以下四韵七句,仍然紧接着上文四韵写下去,不过改变了描写的对象。现在不写山高路险,而写山中的禽鸟了。诗人说:这许多不可攀登的峥嵘的山岩,真是旅人怕走的道路(畏途)。在这一路上,你能见到的只是古树上悲鸣的鸟,雌的跟着雄的在幽林中飞绕。还有蜀地著名的子规鸟,常在月下悲鸣。据说古代有一个蜀王,名叫杜宇,号为望帝。他因亡国而死,死后化为子规鸟,每天夜里在山中悲鸣,好像哭泣一样。

  以下还有一韵二句,是第二段的结束语。先重复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接着说:使人听了这些情况,会惊骇得变了脸色。“凋朱颜”在这里只能讲作因惊骇而“色变”的意思,虽然在别处应当讲作“衰老”。

  第二段以下,韵法与章法似乎有点参差。依韵法来写,分为三段。但如果从思想内容的结构来看,实在只能说是两段。从“连峰去天不盈尺”到“胡为乎来哉”是一段,即全诗的第三段。从“剑阁峥嵘而崔嵬”到末句是又一段,即全诗的第四段,第三段前四句仍是描写蜀道山水之险,但作者分用两个韵。“尺”、“壁”一韵,只有二句,接下去立刻就换韵,使读者到此,有气氛短促之感。在长篇歌行中忽然插入这样的短韵句法,一般都认为是缺点。尽管李白才气大,自由用韵,不受拘束,但这两句韵既急促,思想又不成段落,在讲究诗法的人看来,终不是可取的。

  这一段前二句形容高山绝壁上有倒挂的枯松,下二句形容山泉奔瀑,冲击崖石的猛势,如万壑雷声。最后结束一句“其险也如此”。这个“如此”,并不单指上面二句,而是总结“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下的一切描写。在山水形势方面的蜀道之险,到此结束。此下就又接一个问句:你这个远路客人为什么到这里来呢?这又是出人意外的句子。如果从蜀中人的立场来讲,就是说:我们这地方,路不好走,你何必来呢?如果站在送行人的立场来讲,就是说:如此危险的旅途,你有什么必要到那里去呢?

  接下去转入第四段,忽然讲到蜀地的军事形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易于固守,难于攻入。像这样的地方,如果没有亲信可靠的人去镇守,就非常危险了。这几句诗完全用晋代张载的《剑阁铭》中四句:“一人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弗居。”李白描写蜀道之难行,联系到蜀地形势所具有的政治意义,事实上已越出了乐府旧题“蜀道难”的范围。巴蜀物产富饶,对三秦的经济供应,甚为重要。所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诗第一句就说蜀地“城阙辅三秦”,也是指出了这一点。李白作乐府诗,虽然都用旧题,却常常注入有现实意义的新意。这一段诗反映了初唐以来,蜀地因所守非亲,屡次引起吐蕃、南蛮的入侵,导致生灵涂炭的战争,使三秦震动。

  这一段诗,在李白是顺便提到,作为描写蜀道难的一部分。但却使后世读者误认为全诗的主题所在。有人以为此诗讽刺章仇兼琼,有人以为讽刺严武,有人以为讽刺一般恃险割据的官吏,都是为这一段诗所迷惑,而得出这些结论。但是,这几句诗,确是破坏了全诗的统一性,写在赠友人入蜀的诗中,实在使人有主题两歧之感。然诗作本是诗人感情之流露:蜀中势力盘根错节,险要的地势更成为滋生割据野心的土壤,李白害怕友人误入是非之地,命丧宵小之手,故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之语。

【《蜀道难》原文及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蜀道难原文,翻译,赏析07-28

蜀道难原文翻译赏析08-08

《蜀道难》原文、翻译及赏析04-30

蜀道难原文翻译及赏析01-31

《蜀道难》原文翻译及赏析11-18

《蜀道难》原文及翻译赏析02-25

蜀道难李白原文翻译及赏析04-03

《蜀道难》原文及翻译赏析4篇07-25

《蜀道难》原文及翻译赏析6篇07-31

蜀道难·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