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诗经·周南桃夭》

时间:2022-09-13 11:44:38 诗经 我要投稿

解读《诗经·周南桃夭》

  《国风·周南·桃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解读《诗经·周南桃夭》,欢迎大家阅读!

解读《诗经·周南桃夭》

  一、《诗经》及《桃夭》介绍

  《诗经》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古典诗歌的收录文本,在时间起始上,它主要包括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经典作品;在数量上,由于现今保留下来的大致有305篇,因此《诗经》又叫做《诗三百》;在内容形式上,由于我国自西周到春秋中期之间经历了大约五百多年的历史,朝代更迭也时有发生,不同地区不同朝代又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形式,因而在收录过程中,《诗经》里诗歌及其他作品的形式也多有不同。《桃夭》是收录在《诗经》中极为有名的一篇,或许有人不知它的诗名或全篇内容,但“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句千古流传的名句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桃夭》通篇借助“桃”这一意象,歌唱了当时年轻女子出嫁时的良辰美景以及出嫁女子的美好品质。

  二、《桃夭》内容赏析

  《桃夭》全篇分为三层,也一般说分为三章,虽然每章只有两句话,但在言语表达以及意象比喻上都十分到位,也十分恰当。第一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句话诗人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鲜艳美丽的桃花比喻成待嫁女子的青春靓丽。试想一个适龄待嫁的娇小女子,原本就长得漂亮,再经过精心的打扮,两颊粉红,笑颜如花,犹如一朵鲜艳欲滴的桃花,诗人在这里以桃花为喻并非毫无道理。就算是在现今社会,人们也常常以“桃花”

  来代表美好的姻缘,表达了人们心中对美好姻缘的赞美。如果美丽待嫁女子跟随其夫嫁过去,那必然也是家中的一道风景。在这一层中,诗人主要是以桃花为喻,赞美女子美丽的容颜以及娇媚的姿态。

  第二层“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在这一层中,诗人依然以“桃”为喻,只是这里比喻的不是美丽娇艳的桃花,而是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的桃树。既然是果实累累,那必然是比喻有孕女子。在我国古代,人们都有家大业大,希望家里儿孙满堂,期待女子能够开枝散叶,诗人想必也是这种寓意。诗人希望以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的“桃树”比喻能够为家庭开枝散叶的女子,果实累累就寓意着能够子孙满堂。表达了诗人以及古人对幸福家庭生活的期盼和美好祝愿。后一句中,诗人依然采用上层的模式,如果能够开枝散叶的女子嫁过来,那必然是对家庭极其合适的。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一层的最后一句中诗人用了“室家”,但是在这一层的最后一句中诗人却用了“家室”,乍一看可能觉得这是两个不同的词汇,但实际上经过考证,这两个词汇在实际应用时是没有过大区别,诗人在这里将其进行置换,可能更多的是意义上的一种递进或者追求押韵,毕竟在古写作指导词作歌,学者大多讲究押韵平仄,注重对用词的多重琢磨。中国论文服务网是学生经济论文快速写作,管理职称论文发表,管理论文范文参考首选网站。

  第三层“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在最后一层中,诗人主要是对新娘婚后品行和持家的描述。前两层,诗人描写了作为待嫁新娘时女子的美丽娇艳,以及嫁人后对女子早日开枝散叶,早生贵子的美好祝愿,那么最后,在结婚生子之后,女子的主要任务就变成了勤俭持家,温婉对待家人,表达了诗人对女子温婉持家、繁荣兴旺家族的美好祝愿。在古代家庭中,女子以三从四德为美,出嫁后尤其是“四德”更是彰显我国古代妇女德行的重要尺度,包括“妇工、妇容、妇言、妇德”,诗人在这里其实主要就倾向于最后对“妇德”的赞美。一个女子能够勤俭持家,善待家人,对家庭的兴旺发达极其重要。毕竟只有“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家不和何以报国家。最后一层的最后一句,诗人又用了“家人”代替了前两层的“室家”和“家室”,这里要提出一点就是,“家人”与“家室”是相对的,这可能也是诗人在第二层使用“家室”

  的原因之一。总而言之,诗人在最后一层表达的主要是婚后对女子妇德的考察,以及祝愿家族兴旺繁荣的美好愿景。

  《桃夭》通篇以“桃”为引,在三层之中,又分别以“桃花”“桃子”“桃叶”为喻,比喻女子在待嫁之前的娇艳、嫁后开枝散叶以及婚后持家有道家族兴旺的景象,分别代表诗人对待嫁女子的容颜的赞美、嫁人后人丁兴旺的祝愿以及婚后家族繁荣、家大业大的祝福。“桃”作为贯穿全篇的意象,集中代表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与憧憬。就算在当代社会,“桃”作为喜庆的代表,也深深被人们寄予了美好的愿景,这与古代流传下来的传统意义是分不开的。

  三、结语

  整体而言,《桃夭》全诗共三章,每一章诗人都以桃起兴,以家为终,在中间部分,诗人更是以“桃”的生长顺序为线索,先由开花,再到结果,最后到茂盛,一层一层比喻下来,既有层次感又有递进性,使得整首诗篇的寓意也愈来愈深,读者读起来不仅没有分裂感,反而更觉得衔接紧密,浑然天成,寓意深远。

  基本信息

  《周南·桃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全诗三章,每章四句,通篇以桃花起兴,以桃花喻美人,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全诗语言精练优美,不仅巧妙地将“室家”变化为各种倒文和同义词,而且反复用一“宜”字,揭示了新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

  原文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

  ⑴周南:《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十一篇。

  ⑵夭夭:花朵怒放,茂盛美丽,生机勃勃的样子。

  ⑶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闪耀的样子。

  ⑷之子:这位姑娘。指出嫁的女子。之,此,这。

  ⑸宜:和顺、亲善。

  ⑹有蕡:即蕡蕡,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蕡,果实硕大的样子。

  ⑺蓁蓁:树叶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⑻家人:与“家室”义同。变换字以协韵。

  译文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甜。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随风展。这位姑娘要出嫁,夫家康乐又平安。

  创作背景

  关于《周南·桃夭》的意旨,《毛诗序》说:“《桃夭》,后妃之所致也。不妒忌,则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国无鳏民也。”以为与后妃君王有关。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对这种观点进行了驳斥,认为“此皆迂论难通,不足以发诗意也”。

  现代学者一般不取《毛诗序》的观点,而认为这是一首祝贺年青姑娘出嫁的诗。据《周礼》云:“仲春,令会男女。”周代一般在春光明媚桃花盛开的时候姑娘出嫁,故诗人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其性质就好像后世民俗婚礼上唱的“催妆词”。

  有人提出了新的说法,认为这首诗是先民进行驱鬼祭祀时的唱词,其内容是驱赶鬼神,使之回到归处,并祈求它赐福人间亲人。

  赏析

  《周南·桃夭》全诗分为三章。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桃之夭夭”,以丰富缤纷的象征意蕴开篇,扑面而来的娇艳桃花,使诗歌产生一种强烈的色彩感。“灼灼其华”,简直可以说桃花已经明艳到了极致,靓到能刺目的程度了。从比喻本体和喻体的关系上看,这里所写的是鲜嫩的桃花,纷纷绽蕊,而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兴奋又羞涩,两颊飞红,真有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诗中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股欢乐热烈的气氛。这种场面,即使在今天还能在农村的婚礼上看到。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桃花开后,自然结果。诗人说桃树果实累累,桃子结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着新娘早生贵子,儿孙满堂。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发达。以桃树枝头的累累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成荫,来象征新嫁娘婚后生活的美满幸福,堪称是最美的比喻,最好的颂辞。

  朱熹《诗集传》认为每一章都是用的“兴”,固然有理,然细玩诗意,确是兴中有比,比兴兼用。全诗三章,每章都先以桃起兴,继以花、果、叶兼作比喻,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

  诗人在歌咏桃花之后,更以当时的口语,道出贺辞。第一章云:“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也就是说这位姑娘要出嫁,和和美美成个家。第二、三章因为押韵关系,改为“家室”和“家人”,其实含义很少区别。古礼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男女结合才组成家庭。女子出嫁,是组成家庭的开始。朱熹《诗集传》释云:“宜者,和顺之意。室谓夫妇所居,家谓一门之内。”实际上是说新婚夫妇的小家为室,而与父母等共处为家。今以现代语释为家庭,更易为一般读者所了解。

  此篇语言极为优美,又极为精练。不仅巧妙地将“室家”变化为各种倒文和同义词,而且反复用一个“宜”字。这个“宜”字,揭示了新嫁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这个“宜”字,掷地有声,简直没有一个字可以代替。

  后世影响

  《周南·桃夭》在历史上影响很大。当代《诗经》研究者陈子展说:“辛亥革命以后,我还看见乡村人民举行婚礼的时候,要歌《桃夭》三章。”女作家王安忆有一部小说,名字便叫《桃之夭夭》。

  此诗开篇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不仅是“兴”句,而且含有“比”的意思,这个比喻对后世也有很大影响。人们常说,第一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天才,第二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庸才,第三个用花比美人的是蠢才。《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所以说这里是第一个用花来比美人,并不为过。自此以后用花、特别是用桃花来比美人的层出不穷,如魏晋阮籍《咏怀·昔日繁华子》“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唐代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北宋黄庭坚的《诉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满江南。北宋陈师道《菩萨蛮·佳人》“玉腕枕香腮,桃花脸上开”。他们皆各有特色,自然不能贬之为庸才、蠢才,但他们无不受到《周南·桃夭》这首诗的影响,只不过影响有大小,运用有巧拙而已。

  古代文学作品中形容女子面貌姣好常用“面若桃花”“艳如桃李”等词句,也是受到了这首《周南·桃夭》的启发,而“人面桃花”更成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种经典意境。

【解读《诗经·周南桃夭》】相关文章: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11-13

诗经周南桃夭全文11-11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赏析09-11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11-28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赏析09-29

桃夭(诗经)10-29

诗经桃夭10-29

诗经《桃夭》08-23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作者及翻译赏析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