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齐风·著

时间:2020-11-23 09:03:33 诗经 我要投稿

诗经·国风·齐风·著

  原文:

诗经·国风·齐风·著

  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

  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

  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

  注释:

  1、(寺sì):等。著(注zhù):古代正门内两侧屋之间。《毛传》:“,待也。门屏之间曰著。”

  2、乎而:语气词连用。

  3、充耳:古代贵族冠冕两旁悬挂的玉,下垂至耳,塞耳蔽听。

  4、素:与下文“青”、“黄”皆指美玉之色。

  5、尚:加在上面。《集传》:“尚,加也。”

  6、琼华、琼莹、琼英:皆为美玉之名。姚际恒《诗经通论》:“琼,赤玉,贵者用之。华、莹、英,取协韵,以赞其玉之色泽也。”

  译文:

  等我就在屏风前哟,帽垂丝带在耳边哟。加上美玉多明艳哟。

  等我就在庭院里哟,帽垂丝带在耳际哟。加上美玉多华丽哟。

  等我就在厅堂上哟,帽垂丝带在耳旁哟。加上美玉多漂亮哟。

  诗经故事:

  出嫁的头天晚上,董方君是哭了嫁的;

  太阳西斜时,下书先生就到了家,过了三色礼、离娘肉,说了迎娶的时辰和安排,村中的几个小姐妹就都来到了方君的闺房中,两个嫂嫂也来陪着,大家就长一声、短一声的哭了开来,两个哥哥在外面听的久了,心中未免觉得潮乎乎,围着妹妹的嫁妆,转了两圈后,又各自跑自家里,拣了些贴已的贵重之物,把来交与娘,塞进了那口樟木大箱中。

  哭到鸡叫头遍时,娘发话了:“行了,行了,一大早迎娶的就来了,也该歇歇了,姑娘们都在床上靠靠,老大老二家的回自家屋里打个盹就过来。别误了烧饭。”

  笙、萧之声把一屋的几个姑娘吵醒时,日光已透过窗洒在床上;娘头天晚上就把嫁衣放在了床前,几个姐妹忙手忙脚的为方君打扮起来,二婶子来为方君绞开了面,盘起了发,里外新衣都换好,再把嫁衣外面罩,忙合一阵后,就把一个毛头丫头变成了一个光彩照人的新娘子。

  堂屋中的酒饭毕后,大哥进来把方君背上了肩,临出门时,娘递给她热乎乎的一包荷叶鸡蛋饼,让她揣进了怀中,悄声别言传。

  出了门就上了车,方君的那个他,挥起长鞭,叭叭叭抽了三响,大车在院中转了三圈,把长鞭递给了同来的车手,自已跳上另一挂车,急匆匆的先朝回跑去了。

  董方君的车子在笙萧声中慢悠悠的走着,后面跟着拉嫁妆的五辆大车,二三十个小伙子使劲的唱着笑着,还时不时的掀天车帘问方君:“新嫂嫂是想快走?还是想这样慢慢的悠?”却又都不等回话的缩了头去,接着就爆出一阵爽朗的笑来。

  走的在慢也有个到的时候,太阳西斜时车也到了大宅前,虽说是宅里宅外站满了人,董方君还是第一个感觉到了,在车上只看见了一个高大的背影的他,正静静的立在大宅门口的屏风前,扶她下车时,她斜视中只看见了他帽子上坠着的那块玉石耳充在放着光,光闪着似乎是块白玉呢。还没看清周围的笑声一起,吓得赶忙低下了头来。

  进大厅时,她忍不住又看了一眼,目光却还是落在了那块玉耳充上,却惊讶的发现那玉摇摇晃晃的放着青光了,“小心脚下!”他温和低声的提醒了她,方君忙又低下了头。

  大堂中的烛光飘飘,司仪大声的唱着颂词,把主人的心意说给众位亲友,也把亲友的祝福,唱给两位新人。

  方君在吵嚷声中,还是忍不住又看了他的的侧面,一之中,她看见那耳充变黄色的了,回闪着烛光,一跳一跳的,似是两粒金豆,挂在那人的两耳之下,这是个什么宝贝呢?

  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

  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

  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

  鉴赏:

  此篇《毛诗序》、郑玄笺皆以为是刺诗,孔颖达疏申述云:“作《著》诗者,刺时也。所以刺之者,时不亲迎,故陈亲迎之礼以刺之也。”姚际恒不以为然,他说:“此本言亲迎,必欲反之为刺,何居?……此女子于归见婿亲迎之诗,今不可知其为何人,观充耳以琼玉,则亦贵人矣。”(《诗经通论》)姚说可取。揣诗意,此当是女子回想出嫁时夫婿迎亲情景的。据《仪礼·士昏礼》,新郎到女家迎亲,新娘上车后,新郎得亲自驾车,轮转三周,再交给车手驾御,而自己则另乘车先行至自家门口等候,然后按照规定以次将新娘引进洞房。此诗把这一古老的结婚仪式写得饶有情趣。

  全诗三章九句,皆从新娘眼中所见来写,戴君恩《读诗评》谓其“句法奇怪”,吴生《诗义会通》引旧评称其“句法奇”。奇峭就在于九句诗中全不用主语,而且突如其来。这一独特的句法,恰切而传神地表现了新娘此时的心理活动。当她紧随着迎亲车辆踏进婆家大门的那一刻,其热闹的场面是可想而知的,在场的左邻右舍,亲朋好友,谁不想一睹新娘的风采,然而新娘对着这稠密涌动的人丛,似乎漠不关心,视而不见,映进她眼帘的唯有恭候在屏风前的`夫婿——“我于著”,少女的,使她羞于说出“他”字,但从“我”二字却能品味出她对他的绵绵情意和感受到的幸福。下两句更妙在见物不见人。从新娘的心理揣测,她的注意力本来全集中在新郎身上,非常想把新郎端详一番,然而在这众目睽睽之下,她不敢抬头仔细瞧。实际上,她只是低头用眼角瞟了一下,全没看清他的脸庞,所见到的只是他帽沿垂下的彩色的“充耳”和发光的玉。这两句极普通的叙述语,放在这一特定的人物身上,在这特殊的时刻和环境中,便觉得妙趣横生、余味无穷了,给人以丰富联想和审美的愉悦。

  这首诗风格与《还》相近,也是三章全用赋体,句句用韵,六言、七言交错,但每句用“乎而”双语气词收句,又与《还》每句用常见的“兮”字收句不同,使全诗音节轻缓,读来有余音袅袅的感觉。在章法上它与《诗经》中的典型篇章是那么不一样,而又别具韵味,无怪乎清代学者牛运震要称它是“别调隽体”(《诗志》)。

【诗经·国风·齐风·著】相关文章:

[诗经] 国风·齐风·东方未明介绍12-06

《诗经》 国风·郑风·羔裘12-14

诗经郑风国风全集12-13

《诗经·国风·陈风·月出》赏析10-01

诗经《国风·邶风·旄丘》12-14

诗经:国风·郑风·褰裳12-14

诗经国风之邶风12-01

《诗经·国风·卫风·氓》全文欣赏09-16

《诗经·国风·卫风·氓》的原文09-16

《诗经·国风·卫风·氓》的全文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