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赠曹光州苏轼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时间:2022-09-13 14:04:06 诗词 我要投稿

渔家傲·赠曹光州苏轼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全词名为赠词实是慰语,反映了官场生活原本是一场游戏,从而体现出苏轼淡然恬静的人生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渔家傲·赠曹光州苏轼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渔家傲·赠曹光州苏轼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渔家傲·赠曹光州

  宋代苏轼

  些小白须何用染。几人得见星星点。作郡浮光虽似箭。君莫厌。也应胜我三年贬。

  我欲自嗟还不敢。向来三郡宁非忝。婚嫁事稀年冉冉。知有渐。千钧重担从头减。

  译文

  细小白须用不着染黑,多少人都见是鬓发花白。作知州事时光如箭地过去了,你莫埋怨,应当说比我三年贬居生活强。

  我自叹还没有时机回朝,想起来官于三州无非是不称职。男婚女嫁风俗事看得少了,意识到自己年岁慢慢衰老了。我知有此时刻,极重的负担从思想上卸掉。

  注释

  渔家傲:词牌名。曹光州:名九章,字演甫。其子曹焕系苏辙之婿。曹光州时为光州(今河南光山、满川)太守,与苏轼书信往来密切。

  些小:细小。

  几人:很多人。星星点:言鬓发花白。

  作郡:任知州事。

  厌:厌烦。

  胜我:比我强。

  不敢:不敢行动,没有时机。

  三郡:苏轼知密州、徐州、湖州后贬黄州。宁:安宁。非忝:不惭愧,意即还顺心。

  冉冉:慢慢的样子。

  有渐:有慢慢衰老时刻。

  千钧:古代30斤为一钧。这里言其极重负担。从头减:从根本上消失。卸掉:实指死亡。

  创作背景

  《渔家傲·赠曹光州》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六月。王适和曹焕来访苏轼。苏轼作此词,让曹焕转交其父光州知州曹九章,相互慰藉。同时作《归来引·送王子立归绮州》词安慰被罢官的王适。

  赏析

  上片,作者从时光的易逝来看官场游戏生活,与曹九章相互安慰。这是一种感觉性的`审美心理。感觉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列宁说:“不通过感觉,我们就不能知道实物的任何形式,也不能知道运动的任何形式。”从须鬓慢慢斑白感觉时光的流逝,暗叹自己老了;从“白须”上联想到曹光州官涯生活如“箭”飞过。这是自然规律。曹九章须埋怨,苏轼已过了三年贬居生活,比你差多了。“君莫厌”三字隐含着曹光州的满腹牢骚,“胜我三年贬”五字,表白了作者的坦然胸襟。彼此彼此,如此而已。

  下片,从苏轼自身的官场沉浮、世事变迁的体验来谈看穿人生。“我欲自磋还不敢,向来三郡宁非忝,苏轼自叹回朝无望,回首三州知官事又不顺心如意,难免内心郁郁不平。最后三句,再看婚嫁世事与年岁渐衰,得知人生“千钧重担”也无意义地“从头减”了。从“自磋”、“非忝”、“冉冉”、“从头减”,这一认识过程的矛盾、变化,去领略人生的真谛,苏轼还以全身心去体验痛苦,感悟生命,抗争苦难,昂扬悲剧精神。

  全词名为赠词实是慰语。从中可以看出两人遭际相似,个性相近,相互慰藉,忘却前非。词从“白须”、“浮光”、“婚嫁”等的具体人事侧面,反映了官场生活原本是一场游戏,从而隐示苏轼淡然恬静的人生观。不过,现实中存在的悲剧,经常迫使苏轼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这就是苏轼被贬黄州后不去为僧、不去投江的原因。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长子。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颖州等。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以谤新法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还。卒于常州。追谥文忠。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有《苏轼七集》、《苏轼词》、《苏轼易传》、《苏轼乐府》等传世。

【渔家傲·赠曹光州苏轼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相关文章:

《赠刘景文》苏轼原文注释翻译赏析04-12

渔家傲·送台守江郎中_苏轼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08-04

渔家傲·临水纵横回晚鞚_苏轼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08-03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_苏轼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08-03

南乡子·自述_苏轼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08-03

浣溪沙·荷花_苏轼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08-03

苏轼《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04-14

南乡子·集句_苏轼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08-03

虞美人·琵琶_苏轼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