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读后感

时间:2021-07-06 11:30:49 三字经 我要投稿

三字经读后感(合集15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字经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字经读后感(合集15篇)

三字经读后感1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几句话一年级小朋友都知道,这就是三字经的经典“台词”。

  背诵三字经,人人都会,可谁又知道其含义呢?我闲来无事,随手拿起了三字经全解。三字经主要是写人的善、恶、学、孝、礼、仪,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的传统美德。

  从最经典的几句开始:“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格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其实我觉得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的,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从这几句一直到“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直是告诉我们应好好学习,亲近老师和同学并且要不耻下问。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是做人的基础。

  今天读了三字经我学到了很多,在我们的生活中,显现出我们这方面的不足,比如:在公交车上,一个孕妇上了车,两位老大爷因为争着让座吵了起来,其他人像看热闹一样,有的还起哄。结果出来了,但孕妇到站了,她为了知道结果还多坐了一站,但她还是很谢谢两位老人。司机转头说:“我看在座的大都是年轻人,两位大爷虽然为谁让座而争吵,但至少他们有这个想法,为什么除了两位老大爷,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让座呢?”车上的人听了都默不作声,慢慢地低下了头,车内一片寂静。

  这一个简单的例子就说明了我们不懂礼让,虽然每个人都知道为老孕幼残让座,可谁有动于衷呢?

  我们应从尊敬兄长和长辈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不应该计较自己的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和喜爱,也会感受到他人的温暖。

  21世纪,独生子女有很多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而《三字经》教导人们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书中说“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如果我们的教育从小学开始,经常给孩子讲“汉代的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夏天为父母摇扇子,冬天以身体为父母温暖床席。孔融四岁的时候,就懂得谦让尊长,吃梨时挑小的,大的让兄长吃。”那这个社会还会出现那么多不和谐的现象吗?

  赶快拿起《三字经》,相信你的收获比我更多哟!

三字经读后感2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想必大家对这几句已是倒背如流了吧。《三字经》可以说是一本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并且老少皆宜,虽然它由三个字组成,却蕴藏着许多道理,简单的叙述所要表达的意思,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里面所讲孝顺父母、礼貌待人、勤奋好学、尊老爱幼等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小时候觉得这本书读起来像唱歌一样,却不知何意,如今回看一遍,却悟出了极多深刻的道理,比如我最喜欢的一句“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这句的意思是: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真不如小动物,我们要在幼年时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才能学以致用,每读到这一句就让我想起一句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正是这样,我想起自身的经历:幼时我的母亲总会为我报许多的兴趣班,唱歌、舞蹈、书法、电子琴等霸占了我的业余时间,而且还非常的辛苦,当时我非常的抵触。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少有时间去接到这些爱好了,陪伴的只有一门门功课,但值得庆幸的是那些本领没有丢失,随时可信手拈来,必竟“艺多不压身”,而且还能让人“艺高人胆大”,可以让我在同学们面前自信的秀出来,我才理解了母亲的用意。当然,单有才艺是不行的,学习也得强,也正是有了小学时的奥数那种“拨云见山”的感觉,让我对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所以才有了现在的优异成绩。想想如果当初我像淘气包一样,拒绝了所有的兴趣班,没有当初的努力付出,现在会是怎样的后果——我将会一无是处,估计连学习的心情都没有。所以说孩子要从小培养,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不要让自己后悔一辈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想必这一句是脍炙人口。一块美玉若不经雕琢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精致的玉器。人也相同,若不认真学习,就永远不可能知道其中的道理,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所以说我们要有一个远大的理想,朝着它前进,在此过程中不断的增加自己的知识量,不断的磨砺自己,努力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终有一天会学有所成。

  说到这,想必大家对《三字经》有深入一点的了解了吧,如果我们将《三字经》中的精髓悟透,那将是获得一笔巨大的财富,慢慢地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视野会变得更广阔,自己的能力会得到一个质的飞越。所以让我们好好的学习,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将所有的“宝藏”装进大脑,这样我们才能走上人生巅峰!

三字经读后感3

  我的书房中多了一个新成员:《三字经》,那是我特地去新华书店买来为自己”补课“之用的。闲暇之时,随手翻阅,细细品味,其味无穷。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寒假回家,看到读小学的侄儿正在背诵《三字经》,便随手翻阅起来,读后竟爱不释手,感叹自己幼时没能阅读之,真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三字经》让我对先人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对作者广博的学识、高深的概括能力和宏观把握能力肃然起敬,为古代教育者独特的教育方法深深折服。

  吸取全面的知识营养,方能成就全面发展的人。从这个角度而言,《三字经》可谓是一块”全营养饴糖“。说它”全营养“,是因为《三字经》仅一千多字,语言极其简练,内容却非常丰富,包括人生哲理、教子、劝学、常识、道德、礼仪、经书和借鉴等,择其要而去其枝叶,勘称”袖珍而浓缩的百科全书“。比如常识篇,天文地理历史自然艺术生物等等,几乎囊括了当时人们已认识的各类主要知识。说它是”饴糖“,一是指其”口感“舒适,全文结构谨严,文笔自然流畅,深入浅出,讲求押韵,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儿童包括成人背诵识记;二是指其具有”缓释“功能,对儿童而言,识记后未必能全面理解,却能指导其日后的学习,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识的增多逐步理解它;三是指其具有回味丰富的功能,()即使对于理解了其内容的成人而言,也是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三字经》虽然重在传道,但是并非枯燥说教,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黄香孝父,孔子拜师,赵普读《论语》,公孙弘抄书,孙敬头悬梁读书,苏秦锥刺股读书,孙康映雪读书等。这让人在学习中添了不少乐趣,也让读者理解为人、处事、求学、交友等的道理有了更为直观的体验。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三字经》还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全面均衡的知识是一个有机整体,割裂开来教授,其作用往往大打折扣;掌握知识的精华,因材施教,并以独特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问。相信你在阅读之后,会比我有更多独到的见解和体会。

三字经读后感4

  “人之初,性本善······”相信所有人都耳熟能详吧。这就是《三字经》。这本书让我对中华民族上千年的灿烂文化有了崭新的认识,为作者如此精湛的才艺而佩服;也信服于古代教师独特得道的教育方法。

  中华民族自古就被称作“礼仪之邦”。古代人民一直就有知书达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每个人都应具有这样的美德,这是最基本的。这些美德在孔融、黄香的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我们都应该去学习。虽然这些都是小事,但是能反映出一个的人品德是否高尚,修养是否得体。时代在发展,社会也在随之发展着,但是脚步却变得越来越快,丝毫不会停下来休息一会或者放慢脚步,在这快节奏的生活中,便会忽略很多,例如友情甚至亲情。寻找那丢失已久的亲情是任何一个遗失亲情的人所应该做的,这起因便是源于人们内心对亲情的渴望。一个完整的大家庭,我们做子女就应该孝敬长辈,不仅仅是孝敬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我们都应该孝敬。这样一来,这个大家庭便充满孝敬与感恩,为这个家庭增添了许多乐趣与温暖。但是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有么?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是又能有多少呢?!估计扳着手都能点的清。现在许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子女,父母大都数是很宠爱子女的,是的子女都养成了“唯我独尊”的心理,让他们懂得孝敬是十分重要的。

  《三字经》中也讲到读书。读书使人明智,有一句话说得好“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许多人多读书后不都成功了吗?像欧阳修枕上读书,马上读书,甚至是厕上读书,使得他成为了唐宋八大家之一。但是仅仅喜欢读书也是不够的,还要读好书。作者在书中就提到了许多好书。好书能引领你走向光明;反之,坏书则会让你陷入黑暗。读好书还是坏书最终取决于自己。

  中华民子是个强大而繁荣的民族,我们身为炎黄子孙,就应该对中国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三字经》仅用简短的语言讲述了各个朝代的兴衰。以史为鉴,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错误,因为有时一个小错误可能会带来一生的遗憾。

  这本书交给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我们要拥有良书,拥有一颗纯洁的心灵。用自己最真实的内心去了解与理解别人,更加亲近这个世界。

三字经读后感5

  随着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节目中讲解《三字经》,学习国学的热潮也悄悄兴起。于是,我对照讲解,开始认真阅读起《三字经》这本古老却经典的著作。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我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成书大约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三字经》一经问世,即广为流传,实际上成为全国通用的儿童教材,在和《百家姓》、《千字文》合称的“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经》被尊称为“经”。三字经植根于传统文化,以我国历史为素材,讲述了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今天学习《三字经》对于我们来说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即学知识之前必先学道理。反映在今天的学习中,成绩固然重要,德育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三字经》采用叙事和论理并举的方法,运用大量的历史典故,蕴涵了我国古代人伦道德的许多精华,是一本学习中华文化不可多得的书。这本读物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含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物、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传说,广泛深动而又言简意赅。

  《三字经》也启发了我们,当今家庭都只有一个独生子女,很多青少年社会问题的出现都是家庭教育不良或不严而造成的,《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还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等都说明了为人父母为人师的责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的重要性。另外,现在的独生子女有很多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而《三字经》教导人们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书中说“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现在好多家长只看重学习成绩,而忽视了教导孩子如何做人。如果我们能从小好好学习《三字经》,那么我们是否能更好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读了《三字经》,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加深了,进行我国经典文化的教育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弘扬正气,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觉得读《三字经》、习《三字经》,把《三字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课堂中是非常有意义的,它既是民族知识的传承、又是民族精神的发扬。

三字经读后感6

  从我有朦胧的记忆起,就记得妈妈常常给我诵读《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随着我渐渐长大,经文中句意我也渐渐理解了,并且也有了一定的感悟。

  我记得有一段经文是这样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的是:孟子的母亲看到不同的生活环境对小孟子的言行有着不同的影响,为了使小孟子成为正人君子,孟子的母亲三次搬家,最后把家搬到学宫傍,小孟子学到礼仪和待人接物的细节,孟母才定居下来。但是小孟子并未体会到母亲的苦心,他在外求学时,一天因疲倦逃学回家,正在织布的孟母,举刀砍断了布匹,并严厉责斥儿子说,读书就像织布一样,织丝成寸,积寸成尺,于是成丈匹。半途而废,最终将一事无成。这就是被历代传为美谈的“孟母三迁”和“孟母断织”的故事。孟子领悟了母亲的教诲,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

  其实,我们的妈妈对孩子的爱也像孟母一样,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且不说上学送放学接,一日三餐嘘寒问暖,甚至陪读陪学,给孩子请家教报辅导班,把孩子的生活安排的满满当当、丰富多彩,对孩子的关心是无微不至,为了让孩子成才,几乎是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但我们作为孩子,似乎没有像孟子一样及时领会母亲对我们的爱。我就不止一次地让妈妈感到失望。我能够体会到妈妈对我的期望和付出,但我在学习上总是出现因为马虎而发生的错误,而且屡屡发生并且反反复复。妈妈每次发现我的错误后总是很有耐心地给我讲解,我却是总是很不耐烦地告诉她我本来就会作,只是看错题了。之后便再次犯同样的错误。久而久之,马虎似乎成了我的影子,总是与我形影不离,我的学习成绩也日渐下降。妈妈虽依然像原来一样对我关心,但却多了一些思考,在妈妈的脸上我看出了这些思考,一定是在想办法让我更细心一些,更耐心一些,更坚强一些,更自信一些……这些都是我一直无法克服的毛病,妈妈没有嫌弃我,一直在鼓励我,教导我,这就是母爱,最无私、最伟大、最纯朴,永不停止的爱。我希望自己尽快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让妈妈为我感到骄傲。我要继续努力!加油!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幼时背过的三字经还萦绕在梁,那么,读完三字经有什么感想吗?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几篇三字经读后感演讲稿,希望能帮到你哟。

三字经读后感7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几句话一年级小朋友都明白,这就是三字经的经典“台词”。

  背诵三字经,人人都会,可谁又明白其含义呢?我闲来无事,随手拿起了三字经全解。三字经主要是写人的善、恶、学、孝、礼、仪,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的传统美德。

  从最经典的几句开始:“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格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其实我觉得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的,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从这几句一向到“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向是告诉我们应好好学习,亲近教师和同学并且要不耻下问。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是做人的基础。

  今日读了三字经我学到了很多,在我们的生活中,显现出我们这方面的不足,比如:在公交车上,一个孕妇上了车,两位老大爷因为争着让座吵了起来,其他人像看热闹一样,有的还起哄。结果出来了,但孕妇到站了,她为了明白结果还多坐了一站,但她还是很多谢两位老人。司机转头说:“我看在座的大都是年轻人,两位大爷虽然为谁让座而争吵,但至少他们有这个想法,为什么除了两位老大爷,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让座呢?”车上的人听了都默不作声,慢慢地低下了头,车内一片寂静。

  这一个简单的例子就说明了我们不懂礼让,虽然每个人都明白为老孕幼残让座,可谁有动于衷呢

  我们应从尊敬兄长和长辈开始,培养自我的爱心。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不应当计较自我的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和喜爱,也会感受到他人的温暖。

  21世纪,独生子女有很多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而《三字经》教导人们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书中说“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如果我们的教育从小学开始,经常给孩子讲“汉代的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夏天为父母摇扇子,冬天以身体为父母温暖床席。孔融四岁的时候,就懂得谦让尊长,吃梨时挑小的,大的让兄长吃。”那这个社会还会出现那么多不和谐的现象吗?

  赶快拿起《三字经》,相信你的收获比我更多哟!

三字经读后感8

  《三字经》是我国古老的启蒙教育书本,它的每一个字,都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每一行字,都讲述着一个个人生哲理。它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去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我们就必须去透彻理解它们的意思,这样才能更完美。

  每一次拿起《三字经》时,我都被深深的吸引,被里面一个个小故事打动。如“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就说的是汉代有个叫黄香的人,当时他才九岁就知道孝顺父母,夏天为双亲扇扇驱蚊,寒冬天,以自己的身体为父母温暖被褥,这就是中国传承千万年的孝心。“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呢!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叫西莉斯的女神,她送给地球一个能使大地生机,万物生长的礼物。可是不幸的是,她的女儿被地狱之王抓走了,在女神苦苦哀求下,地狱之王才答应给她们偶尔见面的机会,于是每次母女见面时,大地便万物复苏,回去时便冰天雪地,从此这个世界有了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瞧,这些故事多有趣!

  《三字经》还告诉我们一个个做人、刻苦学习的道理呢。“幼不学,老何为”就是让我们珍惜现在读书机会,勤奋好学,要不待白了少年头就一事无成了,真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人在少年时,应该多亲近良师益友,跟他们学做人的礼节和道理,提高自身修养,增长学问,作为立身之本。“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值得我们去深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勤奋努力地学习,一定会获得成功,而天天玩乐、懒惰是没有益处的。我们要引以为戒,应该勉励自己努力去学习。它告诉我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可浪费光阴,珍惜现在宝贵的学习机会。学习时一定要改掉懒惰的坏毛病,要认认真真的学习,不断提高学习效率,最后才能取得成功。去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报答老师的谆谆教诲,为祖国更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三字经》里面还有许多精彩词句,美丽的故事,值得我们去诵读,去深思。每天翻一翻,可以陶冶情操,舒缓心情,也可以不断的鞭策自己,不断的超越自己,让我们离成功更近,朋友们,我们一起努力吧!

三字经读后感9

  利用十天的时间,已经看完了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解读的《三字经》,看完以后我真是受益非浅。原来对古代文学不是很感兴趣,对于《三字经》的了解也就是只会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还是在看电视连续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的时候学会的,所以对于《三字经》的了解只能说是知之甚少,前段时间看中央二套的节目,是王小丫主持的,三、四岁的小朋友就能流利的背出一千多字的《三字经》,我当时看到那几个小朋友真是太震惊了,这么小的孩子就能倒背如流,我做为一个大人,也不能落后,也要为下一代打好基础,做好准备,所以就看了钱文忠教授讲解的《三字经》,看到第一集的时候我就被《三字经》内容的博大精深,三字一句短小精悍的`语句所深深的吸引了。所以一气呵成,整部四十三集全部看完了。

  《三字经》虽然只是一个儿童启蒙读物,但它文字精练,里面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包括要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孝顺父母,尊师爱友,礼貌待人、勤奋好学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中文章中有一句话使我的印象最深刻“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惟一经”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般人留给子孙的是满箱的财宝,我却不同,只有一部三字经,用来教导子孙好好读书,明白做人处事的道理。(经不一定理解为三字经,也可理解为知识)。现在我们的父母省吃俭用,为我们挣钱,攒钱,希望能给我们留点什么,希望我们和我们的子女生活要比他们过得更好,所以头发花白还在为我们操心,受累。现在社会上有多少“啃老族”,一旦父母不能资助他们,他们自己的日子都过不下去,依靠父母,依赖父母,父母的钱总有一天是会花完的,所以我们还是得依靠自己才行,父母已经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我们也应该用自己的勤奋,自己的努力使我们的生活变好,去孝顺父母,让他们颐养天年才对,这些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文章还通过二百多字的描述讲解了中国的历史,举出大量的中国历史人物的历史故事,古今贤文,来解读文章中的深刻道理,每一字每一句都简明扼要,含义深刻,使人一读就懂。所以《三字经》作为儿童的启蒙读物是非常必要的,古人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并继承和发扬下去。

  通过钱文忠教授的讲解,我们可以把《三字经》为分三个部分,这样理解背诵起来会更快一些。

  第一部分:讲教育的必要性和应该学习的内容。

  第二部分:讲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

  第三部分:以众多勤学的例子,强调了努力学习的重要意义。

三字经读后感10

  “人之初,性本善”,耳边仿佛回荡着几百年前,私塾里的学童正咿咿呀呀地诵读声,我就情不自禁地拿起书,有滋有味地看起来。

  读到“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话时,我仿佛看到了一块刚掘出的碧玉,经过工匠长年累月地精雕细琢,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玉器。人也是这样,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磨炼、学习、持之以恒,才能成功。可我有时候也不能坚持到底,有些计划实行一两个星期就以失败告终。有一次,我计划每次写完作业就要检查,提高正确率。开始时我还认认真真从头到尾看一遍,检查出些小问题。三四天后,就没耐心了,草草地瞟一眼,看两下,就做别的事去了。凑巧“屋漏又逢连夜雨”,有几天作业特别多,我一写完连看也不想看了,热情从沸点降到冰点。后来几天又偷懒,隔两天检查一次,最后还是没能持之以恒。

  《三字经》最后的“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值得我们去深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勤奋努力地学习,一定会获得成功,而天天玩乐、懒惰是没有益处的。我们要引以为戒,应该勉励自己努力去学习。这可以说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它告诉我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可虚度岁月,蹉跎光阴。我们是小学生,爱玩是我们的天性,但我们也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劳逸结合,不要整天沉迷于游戏。学习时也要改掉懒惰的毛病,要一丝不苟、认认真真的学习,不断地提高学习效率,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回想以前,真是惭愧。有一次,我在做一些奥数题,每一道题就像一座座迷宫,让人看得一点头绪都没有。于是,我就懊恼的丢下它们去看电视了。然而,我的脑海里却一直没有丢下那一座座迷宫,心情焦燥不安。可是,引人入胜、趣味横生的电视节目,不久就把我的思绪带到九霄云外去了。直到晚上,我才记起奥数题还没做,心中一阵紧张,没办法,只能挑灯奋战把它们做完了。后来,我才发现其实题目很容易解答,早上却因为偷懒没有认真思考。看来真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啊!学习不就在于勤吗?要是学习不勤奋,再聪明也没用。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人的一生能有几个明天呢?懒惰是我们学习中最大的敌人,我们一定要战胜它,并要持之以恒,不断的超越自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三字经》里面还有许多精彩词句,值得我们深思。每天读一读,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不断的鞭策自己,让我们离成功更进一步!

三字经读后感11

  听我爷爷说,我的太爷爷的那个年代私塾先生都很有文化。太爷爷那个年代还没有我,所以他们不能教我读书认字,可是生活在现在的社会我也可以做像他们那样的有文化人,那就是我也要读很多书。

  这天我翻开一本叫《三字经》的书,里面每句话都是三个字的短句,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以前我都是在电视上听到过,今天我也读了这本书,很有用,里面有很多为人的道理,还有历史故事,比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就是讲的孟母三迁的故事。还有“融四岁,能让梨”就是说孔融让梨的故事。里面还有很多关于要我们好好读书的话,爸爸要我向里面的人学习,这样以后才有出息,爸爸还说:“玉不琢,不成器”、这也是《三字经》里面的句子,真是太有用了,看到这本书我真的很高兴,我在里面学到太多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比我弟弟看那些动画片的书更有好处,我要好好的读这本书,等以后我会了也要跟爸爸一样教教我弟弟读《三字经》这本好书,让他也学习更多有用的知识。

  爷爷说以前这本书是教学生的。大家都很喜欢《三字经》,我也很喜欢这本书。

  我还要继续努力看这本书,要读会,因为里面有好多字我还不认识呢。也有很多话我看不懂,要爸爸和妈妈告诉我才知道,我要自己读会这本书,就不会占有爸爸妈妈的时间也不会影响他们的工作了。

  平时我们做家长的工作忙,没有时间和自己的孩子沟通,这回通过这样的一个跟孩子一起读书的机会,我们也感受了很多,也对做家长的教育子女有一些感悟。

  这次我们家的汪欣褀要我教她读《三字经》,其实在教她的过程中也在教育咱们做家长的,《三字经》里讲到五代“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我们做父母的哪个有不是这样的想法呢?人家五个孩子尚且教育成才,更何况我们两个呢?这是我们做家长思考的问题,在日后教育小孩这个问题上是否要好好的反思了。

  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就是一个共同学习和互相交心的机会,也可以获取孩子们成长的信息,最后感谢老师们给我们这次机会。

三字经读后感12

  在我牙牙学语之时,妈妈就经常在我面前念叨《三字经》,久而久之,我也能有模有样﹑摇头晃脑地背诵其中的内容;上了幼儿园,妈妈经常给我讲《三字经》里的小故事:《孔融让梨》﹑《孟母三迁》﹑《黄香温席》……这些故事至今我还记忆犹新,受益匪浅;上小学之后,我识的字多了,自己读起了《三字经》,对这本经典巨著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字经》是我国一部经典的蒙学著作,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精华。它三字一句,两字一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它内容丰富,有历史故事,有自然常识,有道德规范,也有人生哲理。它不仅教会我们知识,还教会我们做人做事,更教会我们要认真读书和如何读书。《三字经》运用事理并举的方法,以大量的典故故事阐述了丰富的人生哲理:有倡导尊敬师长宽厚待人的,有颂扬勤劳节约清正廉洁的,有劝诫谨慎持身回国改错的,有爱国爱民弘扬正气的,有激励李志勤学发愤图强的。

  当我和弟弟妹妹争抢东西的时候,“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闲置”让我感到脸红羞愧,我竟不如四岁的孔融谦逊,更没有做到哥哥的友爱关心。

  当我和爸爸妈妈顶嘴吵架的时候,“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让我倍感心灵震撼,小小的黄香能如此体恤父母,而我却无视父母的关爱,还经常惹他们生气,惭愧!惭愧!

  当我在学习上松懈偷懒的时候“古圣贤尚勤学”就会提醒我我:像孔子这样伟大的圣贤都不忘勤学,作为在普通人的我更应该刻苦努力地学习。“头悬梁锥刺股”则给我做出了刻苦求学的榜样。

  当我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临阵退缩的时候,“玉不琢不成器”则会告诫我:玉不经过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不经过苦难磨练,是成不了大器的。

  “幼习业壮致身上匡国下利民”更是为我指明了人生的方向: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能够学以致用,替国家效力,为人民谋福利。

  《三字经》是我人生路上的良师诤友,就像一粒思想的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它将伴随着我,成就我的梦想,完美我的人生。

三字经读后感13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就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三字经》。

  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家喻户晓的《百家姓》与包罗万象的《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俗称“三百千”。《三字经》虽然成书年代最晚,但它的字数内容之长,覆盖读者之广,教育作用之深使它后来居上,因而被人们称为“蒙学之冠”就是自然而然的了。《三字经》不但是“蒙学之冠”,还是“国粹之宝”,它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短小精悍,朗朗上口的《三字经》蕴含了历史、地理、道德、传说等内容,其核心思想包括了“仁、义、诚、敬、孝”,可真是“熟读《三字经》,便知天下事”呀!怪不得它会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读了《三字经》后,我得益匪浅,明白了许多道理。比如:“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要厚道,有意志力和奋斗力,要有高尚情操,同时要增广见闻,学习知识,明白数理变化,要通过研读各类文章来提高自己的修养……”。

  当我读到:“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时,非常感动,黄香在四岁时,就懂得给暖被褥;孔融四岁就能把大梨让给哥哥,自己拿小的。这种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德行,不是每个人从小就有的,需要通过努力学习才行。而我从出生到现在,竟然从来没有给长辈让过“梨”,说来惭愧,吃玉米时我挑最大的;买物品时我挑最贵的;甚至在我盛饭时,总把自己一碗盛得满满的,给爸爸、妈妈一碗盛得很少。记得有一次,爸爸给我和妈妈做了二碗香喷喷的炸酱面,当爸爸问我要哪一碗,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大的一碗。吃着吃着,我发现妈妈从面条里夹出一个荷包蛋。哈哈,有荷包蛋,太好了,但是我把碗里的面条翻了一个底朝天也没发现荷包蛋的踪影。我眼巴巴地看着妈妈津津有味地吃着荷包蛋,心里想着:一大碗的面条也没有一个荷包蛋好吃呀!都怪自己不孝顺。如果能像孔融一样,把大的一碗让给妈妈,我就能吃到荷包蛋啦。我感到惭愧呀!这是爸爸对我的教育啊,使我懂得了“谦让、孝顺”这个做人的基本道理,同时也知道了,凡事不能只看表面而做出判断,而要深刻理解其内涵后才能下结论。

  通过读《三字经》,使我下定决心: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认真读书,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三字经读后感14

  几天前我读了《三字经》这本书,这本书内容非常丰富,不论是天文地理、社会家庭,还是历代兴衰、文化变迁,都在其中;书中更是包含了传统伦理道德的精华,阐述了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我在三字经中看到了几段印象深刻的段落。

  例如这段话:“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它的大意是:狗能在夜里替人看守家门,鸡会在每天早晨天亮时报晓。人如果不用心学习,迷迷糊糊过日子,有什么资格称为人呢?蚕能吐丝以供人们做衣料,蜜蜂可以酿制蜂蜜,供人们食用。人如果不努力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那还真不如这些小动物呢。

  还有这个段落也很好:“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意思是:车胤捉来萤火虫放在纱袋里,用它来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他们两人虽然家境贫苦,却能在艰苦的条件下继续求学。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柴边读书。隋朝的李密,放牛时把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间就读。他们虽然很劳累,但仍坚持读书,意志超过了常人。这段话有一个相关的故事,讲的是东晋大臣车胤从小就爱读书,但他家里很穷,穷得连买灯油的钱都没有。这可怎么办呢?夏天的一个夜晚,车胤看见许多萤火虫在空中飞舞,发出一闪一闪的亮光,就灵机一动,捉了许多萤火虫,放在纱布袋里,挂在自己的书桌上方。小车胤就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光亮来读书。车胤勤奋读书,长大后成了令人尊敬的大学者。

  读完了《三字经》这本书,我受益匪浅。我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本领,要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凡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所成就;而只顾嬉戏玩耍,浪费了大好时光,是毫无益处的。所以我们要在年少时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就能学以致用,替国家效力,为人民谋福利。

  《三字经》是古代启蒙教育的著名教材,影响极其深远。全书三字一句,两句一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诵易记,值得我们去阅读。

三字经读后感15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我喜欢读《三字经》,不仅因为它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陶醉在古文化的海洋里,更因为它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

  《三字经》的第一个句子,第一行字,都在讲述着一个个人生哲理。“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让我明白少年时代要懂得珍惜时间,发奋学习,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亲师友,习礼仪”是我们做人的基本道理,要知道尊敬亲人,老师和朋友要必须要敏而好学。

  古人常云:百善孝为先。只有在家能恭敬地侍奉父母,尊敬长兄,在外才能尊师重教,诚待友人。古往今来,凡是孝子,莫不受人尊敬。所以《三字经》里就有这么一句:“首孝悌,次见闻”。虽然我现在还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但我相信随着年龄的一天天增长,它将影响我的一生。

  《三字经》里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因为这里面讲了两个非常有名的典故: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

  孟子从小丧父,全靠母亲仉氏一人织布,挑起生活重担,但孟母非常重视对孟子的教育。他们原来居住在邹城以北马鞍山下,附近有一块墓地,年幼的孟子便时常跟着别人埋坟头、哭丧,跟着丧葬队伍玩闹。仉氏认为在这样的环境,孟子很难成才,便搬家到城西的庙户营。这里离闹市近,年幼的孟子无心学习,整日受商贾影响。孟母认为这样下去,依然无法让孟子成才,于是再次携带孟子搬家。这次他们搬到了学堂附近。每月初一,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孟子也依样模仿,学习礼节。孟母见了,心下宽慰,把孟子送入学堂读书。

  可是有一天,孟轲逃学了。孟母知道后非常生气,她当着孟子的面,拿起剪刀把已经织好一半的布匹剪断,并对孟子说:“你荒废学业,就如同我剪断织布。布要一线一线地织才能连成一寸,继而才能一尺,才能一丈。学习也要日积月累,只有坚持不懈,方能成才。你今日如半途而废,就像这被剪断的布匹,成为无用的东西。”孟子听后,猛然觉醒。他羞愧之余,发奋苦读,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人尊为“亚圣”。

  这两个典故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长环境是多么的至关重要,而孟母教子有方是多么令人尊崇。

  熟练《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三字经》将伴随着我快乐成长!

【三字经读后感(合集15篇)】相关文章:

1.《三字经》读后感(合集15篇)

2.三字经读后感合集15篇

3.《三字经》读后感合集15篇

4.《三字经》读后感(合集10篇)

5.《三字经》读后感合集10篇

6.《三字经》读后感悟

7.★《三字经》读后感

8.《三字经》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