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礼仪三字经

时间:2022-03-21 11:25:53 三字经 我要投稿

中国文明礼仪三字经

  我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称。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也创造出极其绚烂的精神文明。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文明礼仪三字经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中国文明礼仪三字经

  中国文明礼仪三字经

  校园礼仪

  到校时,抖精神,骑单车,摆放正;穿校服,行得体,早读间,书声起。

  爱公物,护花草,节水电,省资源;忌烟酒,拒毒品,禁吧厅,惜己身。

  上下课,鞠躬立,课间到,不追闹;课堂上,开动脑,互合作,效率高。

  讲诚信,树榜样,立美德,爱母校;学规范,懂礼仪,树校风,遵校纪。

  我中华,礼仪邦,不学礼,无以立;新时代,承传统,立大志,终身益。

  八礼四仪

  仪表礼,重细节,穿和戴,要适宜;扬俭朴,避攀比,勤洗澡,常换衣。

  男同学,留短发,不染烫,手指甲,勤修剪;衣整洁,无纹身,阳光型。

  女同学,并拢膝,莫搭背,不化妆;坐姿端,头容正,仪表美,气质佳。

  公共处,挖耳鼻,穿背心,拉拖鞋,戴项链,配耳环,戴戒指,均不宜。

  餐饮礼,食文化,善节约,勿大意;用餐前,手先洗,候家人,齐用餐。

  用餐时,先长辈,客人坐,再动筷;口含食,不言语,吃饭时,嘴不响。

  忌喧哗,不追嬉,夹菜时,身不起;上新菜,用公筷,适量取,勿挑拣。

  就餐后,物归位,有剩菜,记打包;提前走,要有礼,打招呼,然后离。

  言谈礼,心中记,文明语,十四字;请和您,最常用,接电话,说再见。

  致歉意,贵心诚,表谢意,话先行;待师长,有礼节,有话说,举手言。

  谈话时,神专注,语速匀,不高论;言简短,语谦恭,听人讲,莫插话。

  普通话,讲规范,巧用语,不伤人;别人事,不打听,脏谎话,定离弃。

  待人礼,须留意,父母情,比海深;其生日,表心意,与人遇,微笑随。

  敬师长,记心上,师生貌,不评议;民族情,重其义,国际礼,尊其习。

  访亲友,须预约,回信件,应及时;他人物,不乱动,上网时,需谨慎。

  借钱物,还及时,帮别人,力能及;进人房,先敲门,宽待人,严律己。

  学生时代

  行走礼,遵交规,助别人,合情理;人行道,慢步行,隔离栏,不翻越。

  骑车时,守规则,进出校,推车行;不逆行,勿横骑,为安全,懂谦让。

  乘公交,按次序,不插队,勿翘腿;坐车内,不进食,让残孕,助老弱。

  上下楼,靠右行,乘电梯,靠右立;路上行,不交谈,遇事故,不围观。

  观赏礼,忌随意,讲专心,少嬉戏;看演出,准时去,入座静,益邻己。

  不喧哗,粗口抑,摘帽观,重心低;对演员,要尊重,鼓倒掌,行为忌。

  携手机,主动闭,重要事,轻声语;未经许,不拍摄,慎言行,视听逸。

  若早退,趁间隙,剧终结,有序离;赏艺术,着正装,观比赛,抑情绪。

  游览礼,需谨记,跟团游,不掉队;护公物,不刻绘,珍稀物,不追打。

  咳出痰,纸巾里,口香糖,扔进箱;有垃圾,请带离,住酒店,慎乱用。

  景点游,勿急躁,警示线,素质比;坐长椅,躺卧弃,遇人潮,让座起。

  闪光灯,视标记,若令止,则关闭;需照相,询问许,尊风俗,重信仰。

  仪式礼,常经历,成人礼,应自立;升国旗,注目礼,唱国歌,要肃立。

  青春礼,见活力,毕业礼,惜情谊;入团礼,穿整洁,有集会,守时间。

  春节至,祝福记,清明衣,不华丽;重阳节,敬长者,端午节,思史意。

  恩师情,心中铭,逢节日,祝福送;中学生,懂礼仪,二中人,德行懿。

  拓展阅读:中国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程门立雪

  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张良拜师

  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

  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

  千里送鹅毛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

  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汉明帝敬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中国文明礼仪三字经】相关文章:

安全三字经07-26

读书三字经心得10-23

《三字经》教学随笔08-05

阅读《三字经》有感01-16

读《三字经》有感11-14

三字经读书心得11-26

读《三字经.》有感08-19

三字经拼音全文08-07

佛学三字经全文08-11

夏季养生三字经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