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童蒙教育思想刍议

时间:2022-06-10 22:46:15 三字经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字经》童蒙教育思想刍议

  《三字经》作为家喻户晓的儿童启蒙读本,自问世以来就被视为儿童蒙学教材的典范之作而广为流传。

《三字经》童蒙教育思想刍议

  我国传统国学经典《三字经》,自问世以来就作为儿童必不可少的启蒙读物而备受推崇。《三字经》之所以受到如此礼遇,是因为它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既有中国传统的文学、历史、哲学、人伦义理、忠孝节义以及民间传说等诸多文化知识,又有自然、农业、天文、地理、气象等科学知识。因此,很多人将其视为儿童教育领域的“蒙学之冠”,可见其在童蒙教育方面的重要价值。

  目前,《三字经》有着包括英文、法文等多个译本,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推广。研究《三字经》,对解决当今的童蒙教育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那么,到底《三字经》这本传统的经典素材对童蒙教育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和意义?本文试从以下五个方面对《三字经》中的童蒙教育思想进行分析并梳理其对当今教育的借鉴价值。

  一、教育重要性思想

  《三字经》开篇便引用孟子的性善论思想,告诉懵懂的儿童“人之初,性本善”,这样做是为了强调道德修养的自觉性,而非“性恶论”所强调的教育的必要性。接下来引用孔子的观点“性相近,习相远”。强调要让先天的“性”和后天的“习”相结合。认为儿童先天的条件几乎没有差异,差异的显现主要是因为后天的教育所致,强调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作者开门见山地运用至圣先师孔子和亚圣孟子的言语来阐释人的本性问题,以这样的观点为基础,才使作者有了“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的认识。紧随其后,作者又运用“孟母与窦燕山教子”的两个故事来进一步阐释自己的观点。教与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辩证地统一于一体,所以,儿童成长过程中“学”更是一个不得不提的问题。以“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来强调教育者的重要性;以“子不学,非所宜。人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来讲述学习的重要性,也就是为什么而学习。

  《三字经》从强调道德修养到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对当今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2016年,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教育问题强调:

  1、从家庭到学校,从政府到社会,都要担起教育的责任来;

  2、教育质量放首位,要让孩子上好学;

  3、农村教师提高待遇,乡村教师有盼望;

  4、贫困高中家庭免除学杂费,用心都能上好学;

  5、拓宽贫困家庭子女纵向流动通道;

  6、居住证含金量高,进城上学有凭靠。同时指出“十三五”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等工程,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0、23年提高到10、8年。[1]这一切的实质是要把教育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上,强调教育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二、教育有效性思想

  《三字经》中“教之道,贵以专”是对教育有效性的总结,这句话的核心思想浓缩于“教”与“专”二字。其中的“教”既指道德修养的培养,又指知识的教育。而“专”可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辩证地来理解,纵向从时间维度上来理解是指“教”的持续性,教育者要穷其一生来完成这项工程;而从横向来理解是指在学习的时候,要有一种良好的、积极的态度。可以说,作者将学习看作是伴其生命行走的经历。

  具体到学习的方法,文章从“口而诵,心而惟”到“戒之哉,宜勉力”,介绍了学习的方法路径,列举了历代刻苦学习的实例,像仲尼师项橐、赵普读《论语》、路温舒与公孙弘抄书、孙进悬梁、苏秦刺骨、车胤囊萤、孙康映雪等众多实例。全书事理结合,娓娓道来,犹如清风徐来,给人以美的感受,儿童容易掩卷深思,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三字经》中关于学习有效性的思想对当今教育提供的借鉴意义在于,要把教育当作一生之经历。对于教育者来说,要把教育作为从一而终的事业;对于受教育者来说,要强调正确而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是终生之事,不可在学习过程中投机取巧,要格物致知,追求真理。同时,学习时要注重道德的培养,正确地使用知识,不可误入歧途。

  三、循序渐进思想

  《三字经》的编写遵循着循序渐进的教育思想,它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做出的行文安排。具体来说是依据儿童的发展规律,身心从低级到高级,从量变到质变;思维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记忆从机械记忆到理解记忆。针对以上这些特点,《三字经》在编写的思路上,就遵循了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对儿童循循善诱。《三字经》中对学习的路线也做出了具体的规划,作者认为:在启蒙教育阶段,儿童要先“知某数”,接下来“识某文”,其次“详训诂,明句读”。孩童的学习是从最基本的小学开始,根据既定的教育规律,循序渐进、日积月累,而不是采用揠苗助长、凌节而施式的教育路径。

  实际上,《三字经》当中已经为孩童规划了终极的读书路径:“小学终,至四书”→“孝经通,四书熟”→“经即明,方读子”→“经子通,读诸史”。[2]

  儒家学派认为学习如同植物生长,要注重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可中断,亦不可本末倒置。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往往违背了由此及彼,循序渐进的教育思想,小学阶段忽视对儿童性格的养成及道德的培育,只重视掌握知识理论,对儿童的成长将产生不可逆的负面影响。我们需要从古人的教育思想中汲取营养,反思自我。

  四、全面教育思想

  《三字经》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多种学科知识囊括其中,既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学,哲学,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诸多内容,还有自然,农业,天文、地理,气象等科学知识。可以说,《三字经》从内容上着重于对儿童知识系统全面性的培养。在注重知识系统全面性的同时,作者侧重于两个方面的内容阐述:一是重要典籍作者和内容的重点介绍,如《孟子》“讲道德,说仁义”;《春秋》“寓褒贬,别善恶”等。二是对古代历史的发展演变及脉络进行了重点叙述。对王朝历史更迭的掌握,从而对整个古代历史的整体架构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进而达到“以史为鉴”“知兴替”的目的。除此之外,《三字经》记述的古代圣贤故事所传达的一些人生哲理,对儿童“三观”的树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当今教育,“功利”思想突出。童蒙教育过度注重应试教育,而忽视了知识的丰富性和全面性,导致学生的知识面狭窄,人文素养方面的熏陶缺失。自1999年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被提上议事日程并成为我国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

  五、综合教育思想

  这里所说的综合教育思想是指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结合当时的特定条件,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进而形成教育合力,最终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字经》把教育分为“学”和“行”两个方面。幼年学习儒家经典,“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3],成人后学以致用;《三字经》认为“行”的主要内容是“上至君,下泽民”,通过实践法将所学内容付诸实践,身体力行。由此可见,《三字经》的综合教育思想强调,要将书本知识的学习与身体力行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来提高教育质量。以目前的教育现状观察,教育的主要形式依旧是以书本知识教育为主,学生缺乏更多的自主性、自觉性和实践性,教育忽视了教育者的主体性、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和多种形式交替使用的综合教育思想理念。

  当今儿童思想的复杂性,是需要采用综合教育思想的重要原因,思想属于意识形态,一定时期的意识形态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的产物。当前社会的复杂性,导致了儿童思想的复杂化。单一的教育方式只能解决单方面的问题,不足以应对当前的教育现状。

  如今,要使儿童得到更好的成长,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需要教育者采取多种形式交替使用的综合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只有找到适合特定时期特定个体的教育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教育的范围不应局限于学校,教育者不局限于教师,教育内容不局限于书本,使其扩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从而形成教育的合力。

  六、结语

  《三字经》作为儿童的启蒙读本使用已有数百年之久,其自身蕴含的丰富的教育思想对当代童蒙教育所提供的借鉴意义和价值,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认为后天的教育是儿童差异化的关键因素,教育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有着关键性作用,是对教育本质的理解。

  2、对有效学习方法的借鉴。教育是“教”和“学”两个方面的结合体,教育的发展需要“教”和“学”的协同作用。同时,在方法论方面,“教”和“学”都“贵以专”,教育者要认识到施教是其一生的事业;受教育者要有学无止境的信念。另外,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循序渐进的。

  3、对全面教育理念的认识。全面的教育是教育回归本质的路径,教育的本质是推动人的进步和发展,而人的进步和发展必须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

  4、教育内容的多样化和受教育者的复杂化,使得我们为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而采用多种不同的教育方法。多种形式交替教育,以形成教育的合力。

  因此,《三字经》中蕴含的丰富的教育思想,对当今的教育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三字经》童蒙教育思想刍议】相关文章:

《三字经》的教育思想02-10

韩愈的教育思想12-15

韩愈《师说》中的教育思想07-29

详解韩愈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09-29

《三字经》的核心思想为何来自孟子06-06

韩愈的教育思想之《进学解》10-24

《三字经》的现代教育意义05-10

浅议三字经语文教育意义12-29

三字经翻译:教育和学习篇04-15

《三字经》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