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弥留千古芬芳散文

时间:2022-05-09 11:52:16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国画,弥留千古芬芳散文(通用28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散文吧?散文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相信很多人都觉得散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国画,弥留千古芬芳散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画,弥留千古芬芳散文(通用28篇)

  国画,弥留千古芬芳散文 篇1

  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赏一幅国画,如品一口香茗,清香在舌尖缭绕,细细感受它带给我们的韵味,清幽淡雅,令人回味无穷……。

  国画主要分为两种,分别是写意与工笔。写意,用笔洒脱豪放,十分随心所欲,看到什么便直须画下,画出的山水也极为壮观,毫无拘束。颜色也是又淡又薄,作画或赏画时心情也是轻松的。而工笔,却需要一定扎实的功底与十足的耐心。因为无论是勾勒的线条还是鲜艳的'色彩,都需要精益求精,虽然过程很麻烦,但当你仔细端详成品时,那些汗水将荡然无存!这是国画独有的特色。

  国画,它不像书法,刚劲有力,一字成一韵,用文字叙述人世常情。但它却用一支笔,绘出古色古香的江南山水,用水墨渲染人间美景;用线条勾勒出太阳的轮廓;用色彩定格下须臾的青浅岁月。当你细细观赏它时,便犹如身临其境般走进了画中,让心灵静静的淋浴那和煦的阳光,让眼睛尽情的停驻在几分旖旎,几分迷离的世外仙境。国画,也是一篇唯美的文章,好看的书法。

  国画,它亦不像乐曲,将千千万万细腻的情感融入轻松欢快的小令中;融入抑扬顿挫的唱腔中,融入婉转压韵的词句中。画,它是无声的,只可从笔锋转折处,感受到执笔挥墨者的淡淡思绪。但当你手捧一幅画,静下心,闭上眼,伴着缕缕墨香。也仿佛能隐约听见牧童扬笛的瑟瑟笙歌,小桥流水的“叮咚”奏乐,鸟儿清脆婉转的啼鸣。国画,也是一首美妙的乐曲。

  现在国画已经被人们渐渐淡忘,人们手中更多的是西方的油画、漫画。可能在几十年后,它已经烟消云散,不复存在了。所以,我们要始终铭记着这传统文化的瑰宝,将它传承下去。将大量与电脑为伴的时间抽出来。赏一幅国画,让心灵被它洗涤……

  国画它如明月般优雅美好,又如鱼儿般灵动有趣,这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芬芳终究弥留千古,永不褪色!

  国画,弥留千古芬芳散文 篇2

  对于一般人来说,能否欣赏一幅绘画作品常常是能否“看懂”,他们的欣赏步骤是:画的是什么?画得像不像?画家画这种形象的寓意是什么?如果都回答出来了,便认为是看懂了,如果回答不出来,便认为是看不懂。这种方法就是一种传统的讲“故事”的方法,他们对于绘画作品的欣赏往往过多借助“文学性”的描述。那么,用这种方法来欣赏中国画,一般来说,工笔的、写实的作品就容易欣赏,因为它是具体、真实,看得懂。

  但如果是粗放的。写意的作品,尤其是水墨写意的作品,就较难欣赏了,因为它不写实,形象不具体,就看不懂,而且更无从知道作者的寓意了。当然,一般人用这种方法欣赏绘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画得像,看得明白,才容易引起联想、产生共呜。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一幅绘画作品的好坏,却不是以“像”或“不像”来衡量的。

  就艺术而论,我们衡量一件绘画作品的好坏,或我们欣赏一件绘画作品,首先不在于它像或不像,而在于绘画作品的主题,或者说绘画作品中所辐射出的某种观念、某种思想、某种情绪,能否紧紧地抓住观赏者的心弦,能否给人以充分的艺术审美享受,并使人从中获得某种启迪和教育。应该说,这才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真正目的。像与不像仅仅只是作品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因此像与不像就不能作为衡量作品的好坏或欣赏作品的标准。

  那么,画家们是怎样来看画的呢?就国画而言,内行人看画一般是看画面的整体气势,用美术术语来说就是先体味其“神韵”,或者“神似”,然后再看它的笔墨趣味,构图、着色、笔力等。最后才看它的造型,即像不像或“形似”。内行人的'这种抓“神韵”的欣赏方法当然是抓住了实质,因为“神韵”就是一种高的艺术审美享受,常常是中国画家们的追求达到的目标。

  当然,一般的人要从画中去体验到一种“神韵”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不但需要一定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绘画方面的基本知识,特别是通过绘画而训练出来的一种“感觉”。所以要很好地欣赏绘画,还得具备多方面的才能和艺术修养。

  但是,如果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欣赏绘画作品也许更能理解一些。有人提出,艺术的欣赏需要经过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三个阶段,那么从这样三个方面去欣赏绘画作品是很有道理的。

  审美感知就是要求我们直观地去感知审美对象,即艺术作品本身,我们可以去感知作品上画的是什么?画得像或是不像,色彩是鲜明的或是灰暗的,线条是流畅的或是笨拙的,表现手法是工笔的或是写意的等等,总之要自己亲自地平心静气地进行直观的感受。第二步,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审美理解。即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和思考,把握作品的意味、意义和内涵。这种理解包括对作品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的理解;对作品表现的内容和表达的主题的理解;以及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精神的理解等等,这就需要充分调动我们的思考能力。

  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地想下去:作品画的内容要表现什么?是怎样表现的?所采用的艺术手段是否恰当?能否充分地表达出主题?同时,透过作品的画面,猜测作者的心思,是热情地歌颂或是辛辣地讽刺;透过画面的气氛,体验画面的情调:是深沉或是豪放,是乐观或是悲伤。再还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结合作者的身世、创作特点和所处的时代背景等进行分析。

  到了这一步,艺术的审美欣赏并没有完结,还有一个审美创造阶段。就是通过审美的感知和审美的理解后,在对作品审美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通过自己积累的审美经验、文化知识、主活阅历等进行丰富的联想、升发开去,再创造出一个新的意象来。这样,你才真正获得了启迪和教育,欣赏绘画才获得了真正的意义。青少年朋友们不妨用这种方法去欣赏中国画(或其他绘画),认真试一试,看能否有所收获。

  国画,弥留千古芬芳散文 篇3

  大学的时候开始系统的学习美术,刚开始学习素描,后来学习水彩和水粉。一直很少接触国画山水。出来工作后,发现很多领导的办公室都喜欢挂一副国画山水在墙壁上。很显大气,很能体现收藏者对事物宏观的看法,并且能提升档次。随着我国在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一些国粹文化也陆续受到国外一些人士的关注。

  国画山水也是我国的重要的历史文化之一。是中国画的一种,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所以,我渐渐的也开始对中国画有一定的了解,并开始自学,希望能有一天能自己画一幅挂在墙壁上或赠送给别人。

  我刚开始时自己买一些书籍回来学习,后来就去一些画廊上多看,并请教大师。国画山水最能体现的是山、水的美丽,而正因为这样,如果我只是闭门造车那是不可能传神的`画出很好的国画山水的。后来,我就自己跑到一些高山上取景,有时候很早的时候出发,摆好桌子后边立刻研磨作画。

  刚开始会有些游山人士看,并且给写指导建议,我都一一加以修正。但后来发现一件事情,国画山水如果没有自己的一个特色,很难把你想要表达的东西呈现出来。我便放弃了现场写生的事情,而是躲在家潜心研究,锻炼出自己的一套画法出来。不管是简笔山水、浅绛山水、青绿山水、小青绿山水、水墨山水甚至雪景我都描绘了很多遍,这样一个训练下来,我确实掌握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画法了。

  国画,弥留千古芬芳散文 篇4

  中国的传统书画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竹子很早便进入了画家们的视野而成为了中国绘画的传统题材。千百年来中国人写竹、画竹,并且把这一富有审美情趣的艺术创作过程升华为观照社会与民生、塑造精神与品格的过程。

  据现有史料记载,竹子成为绘画题材进入到中国传统绘画领域最早是在唐朝,唐朝著名的文学家、诗人王维就非常喜欢竹子,也喜欢画竹。虽然时至今日我们已经寻不到唐代竹画的真迹,但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可以让我们对当时竹画作品水平之高有所了解:“不从根生从意生,不自笋成自笔成,抬头猛看不似画,低头静听你有声。”

  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画竹的最早真迹是宋代的,其中以著名的画家文同为代表,文同在中国画竹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这样说,他画竹的风格影响了以后几百年直到现在人们画竹的风格。

  画竹在每一个时代都有画家自己的精神的烙印,这精神的烙印也是时代的烙印。例如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是一位清官,非常体恤百姓的痛苦,所以他画竹也表现出这种思想,有一开很小的册页,我们已经见不到它了,它上面据说只有两三片竹叶,而上面那首诗却恰恰给这两三片竹叶做了最好的诠释。他的`这首诗是这样写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诉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什么意思呢?我在衙门里头休息,听到窗外竹子“沙沙沙沙”响,好像是老百姓在跟我诉苦,可是我芝麻大的小州县吏,我怎么能给他们解决这么多的切身的问题呢?不过即便如此,他们的一点点疾苦都是连着我的心的。“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话太好了,郑板桥这样一位有着民本思想的清官,他通过画竹来体会民情的苦难,在历史上实在是值得大书一笔的。

  竹画虽美,但还要会欣赏。首先要看画中竹子的整体资质和造型,在中国传统水墨画中,那是一种剪影美、轮廓美,是一种气势和神韵的美;其次,在画界人们习惯将画竹称作写竹,这是因为在竹画作品中汉字书法的笔趣和妙意随处可见。比如画它的竹竿,要表现它的刚中有柔,一般来说要用隶书或者是楷书来画竹竿,大的竹竿、竹节,要用隶书来画,竹的小枝用行草,行书草书之间的那么一种书法,这样显得很挺拔,而画竹叶一般来说要用楷书,一笔是一笔,笔笔送到家。中国的写意画在画竹这种题材的绘画中间,表现书法笔趣,应该说是淋漓尽致,反过来说如果不具备书法审美的那样一种观点,你来看画竹,恐怕就难以体会到这一层的美学意蕴。

  具体画法上,老干要刚健有力,节大而枯瘦,用笔要“力透纸背”,用墨要干枯;嫩枝则要柔美流畅而婉顺,节小而肥滑。

  竹子小枝的生长规律是“互生”,小枝下笔须流畅挺健,不可迟缓,这样才能遒健圆劲,生意连绵。画小枝时还要考虑到叶片的多寡,叶多则低垂,叶少则昂扬,同时还要根据风、雨、雪等自然气象变化而描绘。

  诗言志,画传情,当代中国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影响着画家的思想心胸,改变着竹画的风格气质和内涵。著名国画大师李苦禅生前应邀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绘制的巨幅竹画气势恢弘,散发着强烈的时代气息,这样的竹画作品早已脱离了传统文人画对竹子一枝一叶的描摹和对个人情怀的抒发,而具有了更加开阔的视野和博大深刻的主题。

  著名画家崔惠民师从国画大师董寿平,在继承先师艺术精髓的同时,他在竹画创作上潜心钻研,博采众长,独辟蹊径地走出了一条个性之路。画案前的崔惠民未曾下笔,已是胸有成竹,画笔落处可谓笔随心行,心随神往,心力所至,一气呵成。所以崔惠民创作的墨竹,气韵生动,栩栩如生,堪称竹画中的上乘之作。

  崔惠民说,古语有句话“半生画兰,一生画竹”。画竹子“画到生时是熟时”,所以作者越不敢下笔,但是到了这一步,画技也好,作者的思想也好,就逐步又提高了一个境界。我想我这辈子在竹子上面还是学不完,画不完。

  是的,竹从古到今它的自然生态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是由于时代变化,因此画竹也有时代的印迹,有很大的变化,的确是学不完,画不完的。

  多少年来中国人从未停止过亲近竹子,赞美竹子,竹子更是成为了中国绘画常画常新的不老题材。

  国画,弥留千古芬芳散文 篇5

  不可否认,吴冠中先生称得上是中国乃至世界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他对中国绘画艺术的贡献有目共睹。但有一点我始终认为,吴冠中先生的伟大不在于他技巧层面上领先于同时代其他艺术家,毋宁说是他真正意义上把西洋的绘画技法同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新的绘画形式和表现语言。尽管林风眠先生此前也曾做过尝试,但并没有走出一条西洋艺术民族化的路来。

  就绘画技法上来说,不管是在纯粹的中国艺术,还是西洋绘画的把握上,吴冠中先生称不上那个时代最突出者。或许吴冠中先生明白,不管是走纯粹的传统的路子,还是接受西洋画法(像现在诸多从事西洋绘画的艺术家一样),他都不可能真正超越前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师。因此,他必须走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子,只有形成自己的个性的绘画语言,他才能在中国画坛占据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其一,中国传统绘画发展到近代已经在浪尖的位置,走传统的路子,超越前人是非常困难的;其二,对于一个学习西洋绘画不过半个多世纪的国家,要想“师夷长技而胜夷”更是难上加难。二十世纪的中国,是文化冲撞最为剧烈的世纪,亦是知识分子思想最为矛盾迷惘的世纪。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信任感在不断加剧,甚至达到排斥的地步,致使知识分子容易走入盲目崇拜、模仿西方文化的泥潭。当时国内学习西方绘画的艺术家,大多以为只要学好西洋绘画的写实技巧就万事大吉了,而对现代艺术所表现的情和美却缺乏深刻的体会(今日中国诸多艺术家亦仍停留在这样的认知上)。吴冠中先生能在这样的文化境遇中抽离出来,并勇敢地走一条布满荆棘的荒芜之路而不退却,正是他的高明之处。这不仅仅是勇气、果敢,更是智慧的集中体现。

  纵观吴冠中先生的绘画作品,“空灵”是其最本质的艺术特征。这一艺术涵养俨然是对中国古典艺术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神使然,而西方文化素来以追求科学、严谨、实用为第一要务。不管是在历史题材,还是肖像画,抑或风景作品中,西洋绘画的技术性因素和“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体凸显永远占据主导地位,这样的文化背景下的艺术思想是不会出现“空灵”的境界的。诚然,我们不是在对比中国艺术与西洋艺术的优劣,这并没有可比之处。中西文化的差异必然造就不同的艺术精神。吴冠中先生俨然深知这一点。

  在法国留学期间,吴冠中先生几乎拜访过所有的博物馆,并积极参加各种沙龙展。每日面对着似浩瀚大海的西洋艺术作品,吴冠中先生除了兴奋激动,更多的是沉思,他感觉自己虽置身于其中,但心却在其外。他感觉心中有一股异流在蠕动,这是一股怎样的异流——传统的、西洋的,还是中西结合的——他还不是十分明确。但可以确定的是,正是有这样的文化认知,使吴冠中先生的艺术最终回归民族文化之情怀。而大师梵·高曾经说过的话更坚定了他最初的想法。梵·高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你是麦子,你的位置在麦田里,种到故乡的土里去,将于此生根发芽,别在巴黎人行道上枯萎掉。”吴冠中先生的艺术之民族情结得到了他的老师苏弗尔皮教授的认可。而当时巴黎的条件是每个艺术家——尤其是中国留学的艺术家——梦寐以求的,吴冠中先生却选择了放弃,回到那生养他的故地——“麦田”——中国。

  创新不是口头上的说教,它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和胆识,亦不是单纯的技巧能胜任,毋宁说更需要深厚的文化修养做后盾。吴冠中先生在探索油画民族化和国画现代化的路上风雨兼程,跌跌碰碰,但始终没有改变过自己的初衷。他在油画创作中结合了中国文化的情意和民族甚至不同人群的审美情趣,这样便在表现形式上不自觉地安排了传统艺术的线造型和国人喜闻乐见的色调。吴冠中先生的诸多油画作品强调黑白对比,追求单纯和韵味,这一点极接近水墨之门庭。因此,上世纪70年代,吴冠中先生主要以画油画为主,辅于国画;而到了80年代,水墨成为其创作的主流,油画变成辅助。90年代,吴冠中先生的创作开始油画和水墨并头齐驱。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水陆两路交替前进。

  选择、追求、探索、挣扎、融汇,民族的情感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错,最后汇聚成色彩斑斓的艺术之河。吴冠中先生终于在探索油画民族化和国画现代化的荒漠上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中,亦不同于西的尽管艰难崎岖,但亦是春意盎然的道路。吴冠中先生的油画作品常常给人以水墨设色的感觉,从技巧到情意,都彰显着中国元素。而正是这种以往不曾有的不中不西的“异类”,形成了他的作品的独特风貌——一种“吴氏绘画语言”。

  吴冠中先生作画,以表现思想感情为主。对于笔墨、颜色,他认为不过是表现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他曾这样说道:“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值得强调的是,我们不能断章取义,认定他是反对或者排斥技巧的,而必须站在特定的语境下来理解他的话。创新是艺术的灵魂。伟大的艺术家须做到抛开成见,挣脱笔墨(技巧)的`束缚,因为笔墨(技巧)是随着思想感情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的。技巧不过是感情思想的奴才,感情、思想领先,则题材、内容、境界全新。

  吴冠中先生无疑是伟大的,他俨然20世纪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的外交大使、形象代言人。他亦是中国在世画家中成功在世界各国、各地区举办画展最多也是最成功的艺术家之一。世界艺坛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巴黎《国际先锋论坛报》——的艺术主管、著名评论家梅利柯恩在观看吴冠中先生在英国的画展后,撰文《开辟通往中国新航道的画家》这样评价他:

  发现一位大师,其作品可能成为绘画艺术巨变的标志,且能打开通往世界最古老的文化的大道,这是一项不平凡的工作。也许为此才促使东方文物部的负责人罕见地打破大英博物馆只展文物的不成文规例。

  凝视着吴冠中一幅幅从未在欧洲展出过的画作,人们必须承认,这位中国大师的作品是近数十年来现代画坛上最令人惊喜的不寻常的发现。

  赞叹、钦佩之情溢于言表。梅利柯恩还评点了吴冠中先生的《双燕》、《高昌遗址》、《长城》、《江南人家》等部分作品,并指出“仅以上述及的十件作品便足以使这位七十三岁的画家屹立成为近半个世纪以来画坛上的巨人”。

  一个认为人生只有一次选择,坚定方向便不再退宿,即便误入歧途亦不大哭而归,哪怕错到底亦为前车之鉴的艺术“叛徒”,因其不可动摇的执着和坚持,终于爬到了世界艺术大夏的顶楼。

  国画,弥留千古芬芳散文 篇6

  刚开始,我们学的都还是一些儿童画、写意画,就是画画水果、画画植物,注重的是色彩搭配、下笔稳,这些东西根本就不需要反复练习。

  虽然说简单是简单,但是要打好国画的基础,我们也练了两年。后来,我们慢慢的开始了学工笔画的“漫长旅程”。

  因为工笔画相对于写意画来说,它的笔法会更加细致,如果不每天练那很快就会忘,但那个时候我已经五年级了,从中段变成了高段,学业繁忙起来,原来每天晚上写好作业后我都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去练习国画和书法,但是现在呢?作业一大堆,就算全部写完了,还有很多课外作业,熬到十一点也不见得可以画一会儿国画。

  国画老师那边规定我们一星期至少画两张,怎么办?那只能早点写作业咯。现在是暑假期间,时间自然很充沛,白天写好作业后,晚上就可以看看书,画画国画,不过一旦开学后,时间又要很紧张了,我能否再为国画留点时间?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因为没有时间而耽误了我们喜爱的东西,在百忙中挤出时间来留给爱好,才不会被作业压得喘不过气。

  国画,弥留千古芬芳散文 篇7

  考级,一个只要是参加过兴趣班的孩子都认识的词,也是一个对这些孩子们压力很大的一个词。我也不例外,无论是钢琴还是国画,每次考级对本姑娘来讲都是一次天大的磨砺。

  面对家长的催促还有“高额工资”以及一顿香味沁人心脾的`大餐,我决定和十级考级赌一把!“到了考场别着急,正常发挥,锦鸡画活点儿,添几只蜜蜂……”“哎呀,知道了!”听!我这一堆“唐僧”又开始念紧箍咒了。

  一到考场,我瞬间放松,这不正是二校区的布置节构吗?还是五班,嗯!不错!我自信地拿起笔,调好颜色,在纸上画着,马上就要完成了!外面的家长看着我的画,有的对我竖起了大姆指,有的微笑着评论着我的画。突然,一个声音传入了我的耳旁:“小姐,快画吧,人家都画两张了,你这叶子还没画完呢!”我转头看过来,还未等顶嘴,就看见原来雪白的纸上面滴上了一个小墨点儿,乌黑扎眼,简直要把画毁掉,我仔细琢磨:小黑点儿?对呀,蜜蜂的头是黑色的,把它改成蜜蜂呀!我想着想着,一阵嗒嗒的高跟鞋踏地的声音传入我的耳朵里,啊!是考官来了,女教官用严厉的眼神看着我们,点了点头,转身而去。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考级,不管怎样,到底是考没考上,总之,努力做到最好就好。

  国画,弥留千古芬芳散文 篇8

  我们院里有一位老人,画的国画特别漂亮,她告诉我,她十几岁就开始学国画了下面我来介绍一下她画的画吧。

  我在观看她的画时,宛如身临其境:那层层叠叠的高山、郁郁葱葱的森林,隐隐约约地倒影在湖水里,我正看的入神,突然,两只美丽的.喜鹊轻点湖面,荡起一圈圈涟漪,又展展翅膀走走了。远处,一叶小舟向我飘来,一阵微风吹过,从天空飘下来一片片红色花瓣……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李白的一首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除了风景画,她画的动物也是一绝,鲤鱼戏水、猫咪戏蝶、公鸡鸣唱、鸭子斗嘴……每一个动物都是栩栩如生,感觉像从画中走出来一样,你看,那两只斗嘴的鸭子……,还有那只戏蝶的小猫……

  不仅动物画的妙,植物也一样,荷花粉淡相宜,竹子清秀挺拔……我不禁感叹:这位老人的功底是多么的深厚,她告诉我,她十几岁就开始学国画了,曾经为了学画……

  国画是国粹、也是国家的骄傲,我爱国画,更爱老人那独特的魅力给人的感觉!

  国画,弥留千古芬芳散文 篇9

  今天,我和学校的老师一起参加了画国画培训。教老师们画国画的老师就是一直教我画国画的黄老师。黄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中国美术史,他用ppt向我们展示了从原始陶器时代一直到近代的名师名画,其中有个唐代的画家(他身为宰相,还画了一手好画)画得《历代帝王图》,有清朝四个姓王的大画家(他们本是大官,因国家灭亡而出家),有沈周画得山水画,有郑燮(郑板桥)的山水画,还有许多名画家,我实在记不住了。接着,黄老师又向我们介绍了画国画的基本材料与绘画过程,以画荷花为例子,具体为我们演示如何握笔,如何下笔,下笔轻重快慢的'不同效果,笔画的不同(有侧笔画、直笔画),如何着色……

  然后,我们开始绘画了。这次黄老师让我们勾线,我勾的是牡丹花,勾得线要越细越好,可是我由于没掌握好力气,勾得线有粗有细,有深有浅,手还不停地抖。不过,我始终很认真,有些老师还请我帮忙呢,这使我暗暗得意。最后,我们开始上色。我先用花青为叶子的右半部份着色,接着再用钛白加曙红混合成粉红色,为花朵上色,我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按老师的要求做。尽管,今天没有把这幅画完成,但我很快乐!

  国画,弥留千古芬芳散文 篇10

  今天下午我们上了两节校本课程。我呢是国画小组的成员,叫我们的老师姓刘,他是一个绅士。

  国画课是是一个画画的课程,我害怕自己画错了画,在昨天晚上的'时候就准备好了两张宣纸。下午我带好东西进了学校,从已进学校的那一刻起,我就希望时间过得快一点,好让我赶快上校本课程。果然一切如我所愿,我刚到班里不到三分钟的时间,第一节课的上课铃打响了。我拿起东西和我们班的几个伙伴去国画教室。我们走进教室居然发现班里只有两个人,我们想到我们今天回来的这么早,或许我有些太兴奋了我跳了起来,结果......结果我就摔倒在了地上。

  过了十几分钟,国画舍得人差不多都到齐了,我也把上课用的东西都摆到了桌子上,在桌子上铺了一张纸后,我又在旁边放了一张纸。我想终于快上课了。这 时,一个五年级的男孩跑到我的面前对我说:“你能借我一张纸吗?我今天忘带纸了。”我抬起头望了望他那无助的表情,不由自主的把放在桌子上的一张纸递给了他。

  很快,两节课就过去了。我收拾好东西,和同学们回了班。

  国画,弥留千古芬芳散文 篇11

  八岁那年,我在美术学校学习国画。

  第一次课,老师教给我画大公鸡,用的是横构图。老师教我先画红红的鸡冠,再点上黑黑的眼睛。老师说:“要把大公鸡的羽毛画得有的'深,有的浅。”我问老师:“怎么样才能画出深浅呢?”“水放多了就浅,水放少了就深。”原来这么简单呀!我很快就画完了,老师把我的画挂在墙上,让我妈妈欣赏。

  后来,我又学了画丝瓜、石榴、螃蟹、小鸟、老鹰……画的最多是鱼,有漂亮的锦鲤,有灵巧的龙睛,还有胖胖的热带鱼。

  有一堂课上得很奇怪,老师选了一张很长很长的纸,原来要画小猴子,小猴子又高又瘦,我一边画一边哈哈大笑。还有一堂课,来了一位大师,他教我画山水,先画大山,山色深深浅浅,再画小亭子,大师说:“可以画各种各样的小亭子。”我就画了小亭子。大师说:“小亭子前面有一条河。”我又画了河。大师又说:“上小亭子必须过桥。”我又画桥。他又教我画树,哇,这张画真漂亮,画出了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课程结束了,老师给我发了一张奖状,上面写着“张天琪同学国画优秀奖”,我很高兴。老师说国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我要好好学习国画,让中华传统文化流传下去。

  国画,弥留千古芬芳散文 篇12

  这个暑假,我报了画画的兴趣班,我学画画已学了好几年了,这个暑假我开始学国画了。第一堂课学完国画,老师布置我们回家也要画一幅国画。回到家,我马上拿出画国画的工具,准备完成这一次的作业。

  我按画画老师教的步骤,我先把墨水倒到调色盘里,再把毛笔放到小水桶里浸湿,添了点墨水,这样,就可以开始画啦!

  我照着样纸,一步一步画起来。我先画了一个圆圈的头,再画上头发、眼晴、鼻子和嘴巴,然后画上一个瘦瘦的.身体和两只手,最后再画两只脚。这样,一个人就画好啦!

  画完每个人后,我又开始画第二、第三个人,不一会儿,人物全画好了,我就开始画背景了。

  我先把毛笔放在水桶里,洗干净,添上很多墨汁,画了一根粗粗的树干,再放在水里吸干水,添一点墨汗,画了十几根大小不同的树枝,最后,我又在后面画了几座山,这样背景也画好啦!

  最后,我就开始上色了,我先把需要的颜料挑出来放到染色盘里,这样,就可以开始涂颜色了。我先涂人的衣服和裤子,涂好后,再在树上点上一点一点表示树叶。最后,把山和地涂起来,一幅画就完成啦!

  小朋友,你们说我的画美不美呢?我发现我爱上画国画了。

  国画,弥留千古芬芳散文 篇13

  从三年级开始,我新报了一个兴趣班——画国画。

  一开始我画画非常粗心,还经常把画搞得一团糟,不是水太多了,就是水放少了,总是掌握不好。有一次,我在画枇杷,总是把枇杷画得不是左边大了就是右边小了,还把它画得东倒西歪,枇杷的点对不上杆,那杆子不是太粗就是太细。这时老师对我说:“你只要把枇杷的主杆画粗,把生果实的杆画细点,还要把枇杷画密点,这样你的画会更好。”我听了老师的话,画了一张又一张,照着画册画,照着老师画,到现在慢慢地画得越来越好了。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现在我好像突然开了窍,画什么都得心应手起来。有一次我正在画“南瓜青瓜萝卜”时老师走过来看了看我的'画,愣了愣,然后轻轻地拍了拍我的头说:“小子,画得还挺好的!”说着,就把这幅画挂了起来给大家看。接着我又画了一幅还是被挂起来了。在检查家庭作业的时候,老师又把我三张中的其中一张挂了起来。那天放学我非常高兴,不用说是因为我一天就挂了三张画,我的努力终于有小小的结果了,以后我对国画有了更大的兴趣,但还要坚持不懈继续努力。

  国画,弥留千古芬芳散文 篇14

  今年暑假爸爸为了能让我增加艺术修养和了解中国古代传统的东西,便带我去他公司学画国画。

  暑假第一天,我带着新买的毛笔、毛毡、洗笔筒和颜料和爸爸一起去了他公司。到了上课的'教室,我先把颜料挤到调色盘里并且把洗笔筒里灌满水,接着把毛笔放在水中泡软做好了准备工作。

  上课了,老师说今天学画树叶。老师让我们先把绿色的颜料挤在调色盘里,然后用画笔沾上水把颜色调开,再用画笔沾上绿色在画纸上左边画一弯,右边画一弯,再画一个叶柄,这样叶子的轮廓就画好了。接下来用深绿色涂满叶子,接着用钛青蓝画叶脉。当叶子画好之后,老师说接下来要画树枝。老师让我们把焦茶、曙红和墨混合在一起就成了暗红色。画树枝的时候先画主干再画分叉。还在空白的地方画上果子来装饰。当我第一次画完时,我觉得画得不像叶子而像葡萄架上挂着葡萄。在第二次画的时候,我小心地排列了叶子和树枝的顺序,终于画成功了。

  这次暑假里的国画课令我记忆犹新,印象深刻。因为它让我知道了很多关于中国古代的事情,也让我学会了怎样画国画并且提高了我的艺术修养。

  国画,弥留千古芬芳散文 篇15

  有一种画,它不像水彩画一样,有着各式各样的颜色;也不像动漫一样,有许多生动可爱的造型,这种画只有黑、白、灰这三种简单的人简单的颜色,却能表达出一种朴素淡雅的美,这,便是国画。

  这幅国画放在我们国画老师家中,画面虽小,表达的事物却很多。

  在这幅画中,有气势磅礴的高山,有汹涌澎湃的江河,有展翅高飞的鸟儿,还有潺潺的山涧和蒙蒙的薄雾。

  站得远处些看这一幅画,展现在你眼前的便是一做高耸入云的山峰;山峰旁是一片云海,隐隐约约看得见瀑布飞流直下。走近一点,你就会发现,山峰上有几颗星星点点的树木,几只鸟儿在山峰边盘旋。半山腰处有一座凉亭,两三个游人在里面悠闲的谈话,亭子旁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山泉,细看那股清泉,你会怀疑水是否在那里游动。

  山角下那轻纱似的薄雾中,似乎藏着一小片树林,在隐约中显现。画中这一片景色,形成的对比非常强烈,但合在一起却非常的自然,没有一点怪异之处,反而显得更加和谐。

  这便是中国的国画,虽然没有亮丽的色彩,虽然颜色单调,但能表达的却有很多很多。

  国画,弥留千古芬芳散文 篇16

  我是一个特别喜欢画画的女孩。听妈妈说,我从两岁起就拿起笔信手涂鸦了,妈妈走到哪儿都给我带上纸和画笔。我一有空就画画,在家画,在学校画,在火车上画,甚至还在餐馆画画。今年春节后,我又迷上了我们国家独特的艺术——国画。

  成老师说过很多次的话是:“拿笔的正确方法是:捏、钩、顶住、手腕有力,脚略分开。”我画竹报平安是这样的:笔洗净,水去掉,笔尖蘸点浓墨再快速推上去画竹干。接着用三次蘸墨法用侧锋画出竹叶。一会儿我的竹报平安就画好了。我专心致志地练了一遍又一遍。终于有一天成老师让我用宣纸画我的第一幅作品了,我可得意了。我熟练的画了起来,不一会儿,我就画好了,看着我的第一幅作品,我欣喜若狂地嚷着:“快看,快看,我的作品出来了!

  这周我又学习了用淡墨、浓墨、侧锋画鸟的技巧。一只只呼之欲出的.小鸟就在我手中诞生了,我自己都不敢相信这是出自于我之手。

  国画就是这么奇特,用不同的笔法,墨法就能画出生动的形象。这就是我喜欢国画的原因。

  国画,弥留千古芬芳散文 篇17

  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我国的艺术文化也是名扬中外的。我国的艺术文化分为美术、书法、雕刻、戏剧、戏曲、音乐、舞蹈等等。美术中的“国画”是最值得一提的。

  今天,我就要给大家讲讲我国美术瑰宝——国画。

  国画是中国绘画的泛称,是我国独有的绘画艺术。国画的基本特点是:注重形象的内在神韵,用线条的粗细、着墨的虚实变化来表达意境。国画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风格多种多样。国画的技法分为“笔法”和“墨法”,讲究“笔法”的是工笔画,讲究“墨法”的是写意画。

  人物画是用婉转延绵的线条勾画出人物的.形态、衣裙和飘带,让人感受到画中人物的神韵。

  山水画是分为南派和北派的,南派表现南方山水的草木葱郁、烟云迷茫;北派描绘北方风岭的雄浑气势。

  花鸟画善用精细的工笔刻画,所以常常被称为“工笔花鸟”。花鸟画主要表现了花、鸟、鱼、虫等动物或植物。

  在我国古代,有着许多有名的画家,如东晋时期的顾恺之,盛唐时期的吴道子和阎立本,明代的唐伯虎等。除此之外,近代也有像齐白石,徐悲鸿,吴昌硕等国画大师。

  我从小喜爱美术,现正在学习国画。我相信,国画瑰宝定能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国画,弥留千古芬芳散文 篇18

  在一张雪白而又柔软的宣纸上,毛笔正在上面舞动:它时而画出一位老翁端坐在湖边垂钓的情景,时而舞出一棵松树在风雪中傲然挺立……这就是中华文化精髓——国画独特的魅力!

  我开始学习国画是在一个暑假,走进国画,我便被它迷住了:当我的毛笔轻触到宣纸的刹那,恬静一下子将我包围,夏日炎热与烦躁统统离我而去,那种感觉,真是如同一个无比饥饿的人扑在了面包上,我爱上了国画。一个暑假,我一节课也没落下过,我的画技飞速提高,我学会了用无声的画笔表达自己的想法:当我烦躁不安时,我便浓墨重彩;当我想抒发感情时,我就工笔细描;我用画笔倾述我内心的'想法,用画寄托我内心的感受;在国画的世界里,我自由翱翔。

  来吧,和我一起走进国画吧!在国画中,你会感受到山的峰峦雄伟、重峦叠嶂;水的清澈宁静、活泼自由;花的五彩缤纷、色彩丰富;树的泻碧流翠、枝繁叶茂。当你郁闷时,不妨拿起一幅国画欣赏,用恬静消除内心的不安;当你快乐时,不妨提笔画上一幅国画,与它一起分享喜悦……

  国画,已经成为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瞧,我这又拿起了画笔……

  国画,弥留千古芬芳散文 篇19

  我喜欢洁白的宣纸,我喜欢握着毛笔,肆意的在画纸上勾勒,我喜欢国画。

  墨汁滴在宣纸上,渲染出一片片美丽的晕花,渲染出一万种风情。静静研墨,轻轻移动毛笔,留下浓浓墨香。

  这世界本来是五光十色,在国画中却只剩下了平淡无奇的黑色和白色,仿佛所有繁华杂乱都如同河流般,在雪白的画纸上静静的流淌。

  国画内容十分广泛,风雪雨露,山水日月,都能用这只毛笔活灵活现地展现在纸上。画里会有芳香四溢的菊花,生机勃勃的翠竹,幽静淡雅的兰花,迎霜傲雪的梅花。有成群的威武的`大虾,有膘肥体壮的狂奔的骏马,有秀美的千山万水。墨水散发出阵阵幽香,韵味十足,恰如其分。

  当你用心去画一幅意境优美的国画时候,就仿佛自己也身临其境,听到了画中潺潺的流水声,闻到花儿散发出的袅袅香味……当毛笔浸泡在墨水中,笔头立刻如一朵睡莲缓缓的绽放开,真是心灵上的美好享受,它使我陶醉,使我更热爱大自然,更热爱世界,也爱上了我们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文化。

  一石墨砚,一根毛笔,一匹白宣,就构成了这光辉灿烂的文化。我爱你!国画!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千百年的精华。中国的国画之河,将奔腾不息,源远流长!

  国画,弥留千古芬芳散文 篇20

  我从三年级开始爱上了国画,经为这段时间的国画学习,我的知道丰富了不少呢。国画又称中国画,历史十分悠久。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南了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在这之前又有原始岩和彩陶画。这些早期绘画奠定了后世中国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础。

  我以前学学国画时我也爱国画,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老师来教我画国画。一天,我发现同班同学在学国画,于是我就去他那儿寻问了在哪学在跟哪个老师学国画,问到后就央求妈妈帮我报名,然后就去青少年活动中心跟着赵老师学国画。

  老师先教我画菊花,一开始我怎么画也画不到自己满意,经常想放弃,但最后我都坚持了下来,一直到现在。现在我什么都会画了,自我感觉良好。老师常说,自然的景物不一定要和老师画得一样,如果一模一样的画,那就白叫自然景物了。我以前一直有明白老师说的是什么意思,只想着一定要画得和老师一样老。现在我终于明白老师的意思了,世界万物都有千姿万态,即便是同一些东西也不一定一模一样,自从明白这个道理后我的画画水平也提高了不少。

  我爱老师,更爱国画。我与国画的感情已经十分深厚,画国画能让我修身养性,能让我安静下来,在画画中体会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

  国画,弥留千古芬芳散文 篇21

  两年前,妈妈看我周末在家闲来无事,便给我报了一个国画班。

  刚开始,我对国画一点兴趣都没有。可是到后来,我发现国画的绘画技巧千变万化,所以我也慢慢地喜欢上国画,现在更是爱上了画国画。

  在所有的课外兴趣中,国画在我的心目中排在第一位,而且我每次画国画的时间都会在两小时以上,每一副作品都会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大力称赞。妈妈说我画的动物生动活泼,画的花儿美丽至极。老师则说我画的国画构图非常巧妙。

  我在绘画技巧上逐步得到了提高,从最早寥寥数笔的小鸡画起,然后是白菜、麻雀、篮子、梅花、凌霄花、菊花……绘画的'内容在不断增加,画面也变得更加丰富。

  有时,画国画还会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快乐。有一次,因为一不小心把墨汁滴到画纸上,看到快完成的画作因此就要废掉,心里懊恼不已。但我灵机一动,在墨汁上稍稍加了两笔,一片栩栩如生的树叶跃然纸上,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我从画国画过程中获得了快乐,每完成一幅画是一种快乐,每得到一次肯定也是一种快乐。国画已经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永远也不会放弃它的!

  国画,弥留千古芬芳散文 篇22

  笔墨千秋,墨染进入心底,一笔、一黑、一清水,勾画出无限意境。

  题记

  中国画,顾名思义,就是中国专属的绘画。几千年来,中国画师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创新,形成了一套完美的,导于西方绘画的,融汇中华人民传统哲学观的绘画体系。每一幅中国画都有着独特深久的意境。

  墨中调水分的多寡,轻坠在画卷之上,一朵朵淡黑色的`玫瑰竞相开放如果水分过多,那么墨汁就会在纸上晕染扩散,渐渐成为一个墨色的大污点。所以调水这个环节也是相当的重要啊!

  毛笔沾上一些清水,与墨结合,画竹竿时下笔比较重,承接上下竿节点。画竹叶时,从提案控制笔锋画出竹叶的不同形状,实按虚起,一抹而过,像一片羽毛,如一片扁舟,这是竹的绘画。竹与石相称,使“竹石图”有着一种淡雅的意境,竹石是坚强,永不放弃的象征。“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中国也如同竹石一般。

  这就是中国画,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一幅幅中国画蕴含着无限的意境,就像中国有着无限的力量

  国画,弥留千古芬芳散文 篇23

  我爱国画,过话让我感到的不仅仅是山的雄壮,水的清澈,而且更让我感到中国人民源源不断的才艺。

  二年级的一天,我在网上无意中发现了一幅国画,这是一幅山水画,画上的事物栩栩如生,林中隐隐约约住着几户人家,景色秀丽宜人。我心中暗想,要是我也能画出如此的著作该多好啊!于是,我让妈妈带我去学国画,从此,我与国画交上了朋友。

  我的基础很好,当老师知道我才是一位二年级的'小学生时,对我赞不绝口,记得我第一次国画满分时,我的心情是多么激动,用句俗点的话来说,就像吃了蜜一样甜!

  你知道吗,当静下心来画一幅美丽的国画,就仿佛自己也置身于美景之中,陶醉于如诗如画的情境之中,真是一种心灵的享受,这种感受令我陶醉,也使我回味无穷,更加热爱美丽的大自然。

  现在,我已经保存了好多张满分,国画也考过五级了,对自己的小成功感到微微的骄傲。当然,我深知,只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国画就像一篇无字的文章,画中会有牡丹芬芳扑鼻,会有雄鹰展翅翱翔,会有翠竹生机勃勃,会有梅花迎霜傲雪……国画,我不能没有你,你让我感受生活的美,体会做人的品格。让我知道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哦,国画,你给我快乐,让我陶醉,我爱国画!

  国画,弥留千古芬芳散文 篇24

  炫丽的色彩,复古而又不枯燥、单调。稍稍触动笔尖,轻轻地在纸上旋转、跳跃。国画无非四点要求“勾、圈、点、染”掌握以上四点,便可领略国画要点。

  从小我就对画画情有独钟,尤其是国画,国画中的人物姿态万千、栩栩如生;国画中的柳条婀娜多姿、细长柔美;国画中的花儿彩鲜明、线条柔和;我最喜欢画的花儿就数梅花了,喜欢不但来自它的美,也源于它自身散发出的品格。正所谓“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梅花这种默默无闻的精神不正值得我们学习的吗?为了能熟练地画出一朵美丽的独一无二的梅花,我必须反反复复地“画梅骨、勾花朵、上色、点花芯”有时候我都想放弃了,可每当我想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诗时,我就会振奋精神,坚持到底。终于!老天不负有心人,一张张漂亮的梅花图就在我手中诞生了!

  我们的`国画老师曾经说过:“国画嘛!讲究的不就是线条有致;颜色均匀、鲜明;要画好一幅画其实很简单,可是重点在于你是否有那个决心和毅力。”我爱国画,爱它那柔美的线条;我爱国画,爱它那炫丽、鲜明的色彩;我爱国画,爱它那如诗一般的完美境界;感谢我的启蒙老师因我进入国画的大门,让我在里面尽情遨游,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国画,弥留千古芬芳散文 篇25

  我本人十分喜欢画画,什么素描、水彩、油画这些都喜欢,但我最爱的还是国画。

  国画很有讲究,就是选纸、笔、颜料也要很重要,一幅好的国画要用很长时间来完成。还有一点就是要有耐心和要细心。记得我第一次接触国画的时候,别提有多糟了。我画的是一幅“荷塘夏景”起先要勾勒出荷花的边,我一开始勾得还不错,但5、6分钟我就不耐烦了,便乌七八糟地勾了一通,导致线条有粗有细。勾好线条就上色了,老师说:“先涂上原色在用水色把原色扩散开。”然后看了老师的示范我已经胸有成竹了,谁知,我总不能用水色把原色扩散开,哎呦!把我急得呀!接着,我实在是画不好,又心急,草草上好色,就了事了。好好的一副国画就被我给毁了,唉!后来,我又在次画国画了,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好好的勾线,再怎么无奈也接着好好的勾,而且我每一个步骤都很认真,上色也不像上次那样毛毛草草细心的'扩散了原色。结果我花了3个小时多的时间完成了一幅国画。

  从那以后我爱上了国画,爱上国画的传统,爱上国画的色彩。

  国画,弥留千古芬芳散文 篇26

  我爱国画提起中国的传统文化,首先映入我脑海的便是国画:浓浓的墨香,淡淡的水彩,薄薄的宣纸,黑黑的砚台。

  这一切都是我深深地喜欢上了国画这门艺术,并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从第一次抓起毛笔,在宣纸上开始涂鸦,到反复描画,勾勒出几朵可爱的小花,国画已经陪我走过了两个春秋。通过学习国画,我已经从原来那个调皮的小男孩,渐渐养成现在收放自如的性格,戒骄戒躁,善于思考。每当静下心来,我都会铺开宣纸,用沾满墨汁的毛笔把头脑里的美丽风景或可爱的动物画在纸上。看着手中略显笨拙的画卷,我能享受到画画给我带来的愉快和成就感。

  可以说,国画是一位出色的老师,它不仅教会我如何在纸上描绘人物、山水、花鱼、鸟虫,更让我看到了雄壮的山脉、清澈的溪水之外那种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我爱国画,爱徐悲鸿《奔马图》中万马奔腾的磅礴气势;我爱国画,爱齐白石《群虾图》中众虾戏水的欢乐场景;我爱国画,爱潘天寿《松鹰图》中松鹰山石的回还气脉。

  ·真希望将来有一天,我能站在国际的舞台上,用手中的画笔,向世界各国展示国画——这种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国画,弥留千古芬芳散文 篇27

  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极其悠久的国家,唐诗、宋词历来被人传诵、《长恨歌》、《离骚》等古代著名诗篇也世世代代让人铭记,而国画则具有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国画在中海内外都享有盛誉,一幅栩栩如生的《清明上河图》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如今,国画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他们将中华民族的独特情感融入了国画里,使原本就呼之欲出的画显得更加惟妙惟肖。国画就像一本无字天书,让你怎么读也读不透,但只要你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其中的.无限奥秘。

  我便是如此,刚开始学画画时,我觉得并不难,正好碰上了画画比赛,我便自告奋勇地画了一幅图交上去。可是等了好几天也没有音讯,这令我十分沮丧。但我知道,人并不能一步登天。古代著名画家齐白石也是经过刻苦训练、细心观察生活,才得到了今天这么辉煌的成就的。于是,我振作了精神,又重新踏上了画画之旅。我爱国画,并不只是因为被它那栩栩如生的画面所震憾了,而是因为国画向我们展现出的,是最真实的一面,具有中国独特的艺术魅力。

  国画,弥留千古芬芳散文 篇28

  国画班开学第一课,国画老师就告诉我们。国画也称中国画,起源于汉代,博大精深,是中国的传统的绘画形式,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感受国画之美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对国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看了知名国画家的作品,心中对国画的兴趣更浓厚了,逼着妈妈给我报国画班,当然,我如愿以偿。

  体会国画之难

  画国画的要求之一,就是作画时不能心浮气躁。上了国画班才发现,我的.心静不下来。特别是夏天,天气闷热,整个人身体和心都在烦躁,根本静不下来,所以画出来的画就犹如一条条蚯蚓一般。我对能画成国画的信心在动摇,甚至想要逃离国画课!

  感悟国画精髓

  在妈妈以及国画老师不断地鼓励下,我的心渐渐恢复平静。潜心体会老师画上每一笔的轻重、大小和含义。然后,将自己的每一笔一画调整得跟老师一样轻重大小。所以,画得越来越好,甚至选送去参展!

  在学国画过程中,我逐渐了懂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它的魅力等待着我们进一步去挖掘、探索。

【国画,弥留千古芬芳散文】相关文章:

慢活红尘中的芬芳禅意的散文随笔(通用20篇)09-17

千古绝对的对联12-30

苏轼千古名句05-18

千古经典对联摘抄12-05

千古好对联01-22

千古流传的情诗10-29

经典对联千古绝对04-20

陶渊明的千古名句03-23

关于白居易千古佳句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