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下册《木兰诗》教学设计

时间:2020-12-08 11:40:48 木兰诗 我要投稿

初二语文下册《木兰诗》教学设计

  篇一:

初二语文下册《木兰诗》教学设计

  一、明确目标:

  1、【知识链接】

  《木兰诗》出自《乐府诗集》。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祖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木兰诗》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满怀激情地记叙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千百年来,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

  2、【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借助注释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

  3.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这首民歌。

  3、【重点难点】

  文言词汇积累;理清故事情节。

  二、自主学习:

  (一)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节奏。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可汗 ( )( ) 鞍鞯( )( ) 燕山( )

  辔头( ) 戎机( )胡骑( ) 金柝( )

  朔气( ) 红妆( )战袍 ( ) 唧 ( )

  机杼( ) 倩 ( ) 溅( ) 啾( )

  姊( ) 云鬓 ( ) 著 ( ) 霍霍( )( )

  2.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二)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大意。

  1.疏通文意

  (1)参照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问女何所忆( ) 愿为市鞍马( )

  北市买长鞭( ) 胡骑( )

  万里赴戎机( ) 关山度若飞( )

  朔气传金柝( ) 策勋十二转( )

  课前查找资料,进行相应的补充。

  认真朗读,弄清本节课所要达到的目标。

  听课文朗读录音后,全班齐声朗读,务必做到不读错音,节凑分明。

  赏赐百千强( ) 著我旧时裳( )

  安能辨我是雄雌( )

  三、合作探究:

  1、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③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④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⑤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四、展示提升:

  1、按要求填空。

  (1)《木兰诗》中表现军情紧急、将士奔赴战场行军急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句子 (3)表现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家人喜迎木兰归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比喻的修辞赞颂木兰机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过关检测:

  展示你们的组风采,包括对问题的解决,声音的清晰度,洪亮度,小组的形象、气质。加油,争当最优小组

  争取默写,相信你能行!

  篇二:

  学习目标:

  1、感受诗歌的语言美、人物美、传奇美。

  2、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3、体会修辞手法的妙用。

  4、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

  重点:

  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难点:

  《木兰诗》主题思想。

  【知识链接】

  花木兰:是北朝时河南省虞城县营廓人。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凯旋而归,帝封官嘉奖,木兰不受,辞官回乡。唐初,追封为孝烈将军。人们为纪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祠内现存元代立《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和清立《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石碑,详细记载了花木兰的身世、籍贯、业绩及历代修祠情况。近年来,又修复了木兰祠大殿等一大批景点。花木兰祠已收入《中国名胜词典》。

  《木兰诗》简介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独学检测:

  概括情节

  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内容理解: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写木兰深明大义,代父从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战争激烈紧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描写边塞战地夜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味语言:

  1.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

  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详略分析:

  诗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言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从军缘由

  出征前的准备

  出征中的思亲心理

  关山飞度,征战沙场

  凯旋辞官

  家人迎接

  木兰改装

  好处:

  人物赏读: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体会诗歌:

  美在何处

  难点攻略

  探究主题:

  小结:

  练练笔

  填空:

  1、花木兰的故事源于《木兰诗》,《木兰诗》选自

  编的 ,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2、《木兰诗》讲述了木兰 ______________的故事。

  3、_____________ ,寒光照铁衣。

  4、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 。

  5、_________ _,对镜帖花黄

  选择

  1.对“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一句中的“大”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 )

  A.表明了可汗的积极性很高。 B.“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

  C.显现战争紧张、频繁、涉及范围广。 D.意思是非常、十分。

  2.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3.朗读下列语句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

  A.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D.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搜索

  你还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吗?

  请概括本诗主要情节

  一、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二、奔赴前线,十年征战

  三,还朝辞官,亲人团聚 四 、 比喻赞美,讴歌英雄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花木兰形象:美丽,勤劳,孝顺,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闻不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勤劳孝顺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情紧急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渲染临行 紧张气氛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黄河流水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女儿情怀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征途之遥 生活之苦 战斗之多 时间之长 战况之烈)—------勇敢坚强的 英雄气慨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渲染归家的欢乐气氛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渲染归家及回复女儿身的喜悦,突出女儿情怀。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机智、谨慎

  既有女儿情怀 更具英雄气慨 -------------古代杰出的巾帼英雄形象

  诗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言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从军缘由

  出征前的准备

  出征中的思亲心理

  关山飞度,征战沙场

  凯旋辞官

  家人迎接

  木兰改装

  1(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2(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6.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你能找出几个使用了“互文”修辞的诗句?

  1.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子。

  意思是跑遍了许多市集,购齐了出征所需之物,而不是在某一个集市上只买某一样东

  2.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坐坐,不是开了东阁门而不进去,却转身跑到西阁的床上坐着。 3.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意思是当着窗子,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篇三:

  一、目标定位

  l.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3.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二、课前预习

  字词疏通

  1. 读准下列加点字音:可汗(hán ) 鞯(jiān )胡骑(jì ) 戎机(róng )

  朔气(shu ) 金柝(tu )

  2.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 帖:tiē 贴,贴上。

  火伴皆惊忙 火:huǒ 伙,伙伴

  1. 积累词语:

  旦辞爷娘去 旦:早晨 愿为市鞍马 市:买

  东市买骏马 市:市场 木兰当户织 当:对着

  关山度若飞 度:过 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

  大意疏通

  1.《木兰诗》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作品时代怎样?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

  2.《木兰诗》按什么顺序安排故事情节的?全诗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都写了什么内容?以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的时间为序。诗的正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叙述木兰的身份,交代从军的缘由,以及写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工作和征途上的见闻、感受。第二部分(第4段),写木兰万里长征,十年转战凯旋的生活。第三部分(第5-6段)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功成不受赏,请求还故乡,以及爷娘姐弟迎接木兰、木兰和亲人团聚的情形。最后一段是附文,以兔为喻,赞美木兰。

  三、 课中探究

  重点讲解

  本诗写木兰从军的全过程,全诗共写了几件事?哪些详?哪些略?这样的详略安排突出了木兰哪些方面的思想品格?

  写了木兰决定代父从军,准备行装奔赴战场,12年征战生活,辞官还乡与家人团聚。其中代父从军、辞官与家人团聚是详写。详写这些内容突出了木兰深明大义,勇于献身,不慕功名,热爱祖国和家乡的中国女英雄的高尚品格。

  难点突破

  全诗结尾以兔作喻的原因是什么?

  结尾一段用兔比喻,说明在“十年征战”的生活中,识别不出木兰是女郎的原因。可以看出,木兰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不但巧妙地隐瞒了自己的女子身份,而且能同男子一样英勇无畏,为国立功,一个聪明勇敢的女英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四、课后巩固

  五步点击:

  认识一个字: 杼zhù

  ①筘②古代也指织布的梭:机梭。木部左右结构。注意与“抒情”的“抒”字区别。

  掌握一个词: 但

  ①仅;只是: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之水鸣溅溅②只是;不过。欧阳修《卖油翁》;无他,但手熟尔。③徒然;白白。班固的《汉书食代志下:民欲祭祀丧纪而无用者,钱府以所人工商之贡但赊之。④只管;尽管。《孔雀东南飞》: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品味一句话: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这两句诗渲染了军中悲壮,严酷的气氛,用环境描写烘托了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揣摩一个点: 情节曲折动人

  这首叙事诗充满传奇色彩,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富有戏剧性。比如,那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奇思、那十年征战浴血疆场的建功、那拒拒赏辞官还乡团聚的淳朴、那伙伴见木兰是女郎的惊忙,等等。这些情节结构扣人心弦,让人时而担扰,时而紧张,时而感叹不已,时而忍俊不禁,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背诵一联诗:自恨罗衣格诗句,举头空劳榜中名——晚唐诗人鱼玄机《游崇真观南楼睹新及第题名处》

  她并非无能之为“使一男子,必有用之才”(《唐才子传》可是,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只是给男子提供了发挥才智的机缘,而罗衣女子无论有何等才学,也不能够攀贵折枝,有所作为,无奈落得望洋兴叹。此诗表面上是怨恨自己不能身为男子而参加科举,内里却蕴含着对那个埋没女子聪明才智的社会现实的怨怒,其深刻的含义,一般围怨之作无可比拟。

  中考链接

  1.考题示例 根据下面各句的内容或提示,概括出相应的成语( )

  A.“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

  B.《扁鹊见蔡桓公》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蔡桓公的悲剧是由于_______________造成的。

  C.《桃花源记》结尾写刘子骥打算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后人据此概括出一个成语为____________________。

  D.《木兰诗》结尾:“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后人概括为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

  选自《2002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试题》

  2.考题分析:此题既考查了对词义的理解,又考查了成语积累,同时考查学生对学过的文言诗文的理解。

  3.考题答案 A项的成语是:三顾茅庐。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B项的成语是:讳疾忌医。C项的成语是:无人问津。D项的成语是:扑朔迷离(或迷离扑朔)。

  伴 你 练

  第一部分 基础锤炼(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可汗(kè hán)辔头(pèi)鞍鞯(jiān)B.啾啾(jiū jiū) 朔气(su)燕山(yān)C.云鬓(bìn)金柝(tu)铠甲(kǎi) D.红妆(zhuāng)穿著(zhuó)傍地(bàng)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4分)

  A.昨夜见军贴,可汗大点兵 B、万里赴戎机,关山渡若飞

  C.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D、双兔傍地走,安能辩我是雄雌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愿为市鞍马 市:买 东市买骏马 市:集市

  B.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 木兰不用尚书郎 不用:不愿作

  C.朔气传金柝 朔:北方 策勋十二转 策勋:记功

  D.军书十二卷 十二卷:十二本 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

  4.下列句子中没有用对偶手法的一项是( )(4分)

  A.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B、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D、策勋十二转,赏赐千百强

  5.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跨越飞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第二部分 课文精读(30分)

  阅读下面文段,然后答题。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6.按提示将下列类型的句子各选一句。(3分)

  (1)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排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分别用一句话概括选文三段各段的内容。(6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选文第一段共三句话,第一句写_____________,第二句写__________,第三句写________________(6分)

  9.选文第二段突出了木兰__________________高尚品格。(1分)

  10.选文第三段既是故事的___________________,又是 ___________,连用 四个“我”字,体现木兰的_____________之情,也写出了全家的_______________气氛。(4分)

  11.从选文看,文章略写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详写_______________,突出了木兰既有 ______________,又有 __________________的多重性格。(5分)

  12.解释加点词的含义。(5分)

  (1)朔气传金柝( ) (2)出郭相扶将( ) (3)著我旧时裳( )

  (4)对镜帖花黄( ) (5)出门看火伴( )

  第三部分 同文互读(30分)

  一、阅读下列语段,然后答题.

  晋平公问子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1)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2)安敢戏君乎?” 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

  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

  13.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①问于师旷:( ) ②安敢戏君乎:( ) ③如日出之阳:( )④臣闻之:( )

  14..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译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 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担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6.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列语段,然后答题.

  动筒(1)尝于国学(2)中看博士论难(3)云:“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动筒因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4) 几人未着冠 ”博士曰:“经传无文。”动筒曰:“先生读书,岂合(5)不解孔子弟子着冠有三十人,未着冠者有四十二人 ”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 ”动筒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 ”坐中大笑。博士无以对。

  注释:①动筒:人名。②国学:京师官学的通称。③论难:针对对方的论点进行辩。.④着冠:成年。⑤岂:怎么能。

  18.解释下列加横线的文言词语 (4分)

  ①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 )②达者七十二人( )③经传无文( )④博士无以对:( )

  19。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据何文,以知之 ________________(2)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___ ________

  20.动筒的说法为什么引人大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1.请举动筒或博士(任选)角度,谈谈给你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第四部分 语段仿写(40分)

  语段引用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特点提示 运用排比的句式,描写出家中欢乐的气氛,妙趣横生。

  语段仿写

  答案:

  1.B .2.C 3.D 4.D 5.C 6.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7.①概写木兰十年征战 ②木兰辞官 ③木兰回家,亲人团圆 8.木兰的矫健雄姿;边塞夜景;战斗激烈悲壮 9.不图功名利禄 10.高潮 结局 兴奋 欢乐 11.十年征战 ;还朝辞官;家人团圆的情景;英雄气概儿女之情 12.①北方的寒气 ②扶持 ③穿 ④同“贴” ⑤“伙” 13.①向②戏弄 ③明亮④听说。 14。抓住关键词"孰与""昧"可译句:(秉烛之明)比摸黑走路,谁(哪个)好(强) 15。前者“暮”为时间晚了,迟了。晋平公怕来不及学,学了没用了;16.后者“暮”指天黑,夜晚,师旷借题发挥,引出秉烛'之喻17。活到老,学到老;或学无止境,终身学习,受益终生等。18。①曾经·②贤达③文字记载④应对,回答.19。①根据什么文章知道的②成年者五六个人,孩童六七个 20。动筒把约数“五六(人)”当成相乘数去作乘法计算,因此闹笑话。 21。从动筒来说,读书不要望文生义,不要自作聪明;从博士来说,读书不能食古不化,不知变通,不要奉经书为至理,不敢质疑等。

  《木兰诗》知识点积累

  木兰诗

  1、第二节一问一答的解读。【反复修辞,突出问者的急切,对木兰的关心;二木兰性格沉稳而平静,说明木兰此时注意已定,准备替父从军。】

  2、木兰为什么叹息?她替父从军说明什么?【1、父老弟幼,无人为国出征2、出于对家人的关爱,讲孝道,深明大义;对国家的忠诚,初见巾帼英雄形象。】

  3、第三节前四句话为什么不以一句话表述:木兰准备装备?【铺陈写法,渲染木兰为出征准备装备的紧张、有序、周到。】

  4、第三节中,家中,黄河,黑山头地名的变化有什么作用?【显示征途遥远,行军神速。侧写军情紧急,突出木兰的豪迈气概。】

  5、“溅溅”,“啾啾”的作用是什么?【1、以拟声词烘托宿营地空寂荒凉之景2、渲染凄凉悲壮的氛围3、表现木兰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人物更加真实,细腻动人。】 6、“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解读。【木兰为国赴难,行军神速,军情紧急,英姿飒爽。】 7、“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解读。【概述战事频繁、激烈,岁月漫长。】

  8、为什么略写战斗经过?【本文的写作重点不在于表现木兰的英勇善战,驰骋沙场,克敌建功,而在于体现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孝道和对国家的忠诚,热爱生活、热爱和平,不贪图荣华富贵。】 9、“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的解读。【作者以接见地点、仪式的隆重,赏赐之多来说明木兰战功赫赫。】 10、“木兰不用尚书郎”的解读。【1、木兰男扮女装,不宜为官2、木兰不贪图荣华富贵,表现劳动人民的善良淳朴】

  11、为什么文章详写家人的迎接和木兰回家后恢复女儿装?【铺陈手法。1、突出全家欢迎木兰归家的喜庆、欢乐、祥和气氛2、木兰恢复女儿装的喜悦、激动,高兴,热爱生活。】 12、列举木兰机智聪明,女扮男装多年未被发现的句子。【1、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2、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成语: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识。】 13、木兰人物形象的概括。【1、勤劳、机智、勇敢、热爱生活和平2、不贪图荣华富贵3、爱国爱家4、深明大义,尊孝道。】

  篇四: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知识(重点的字、词、),了解本诗所运用的修辞。背诵全诗,理清思路。

  2.过程与方法:从整体出发把握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花木兰提炼诗歌主题。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知识(重点的字、词、),了解本诗所运用的修辞。背诵全诗,理清思路。

  2. 从整体出发把握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难点:

  文章详略的安排

  教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 整体感知

  1.我谈《乐府诗歌》

  2.自读课文,积累字词

  机杼() 军帖( ) 可汗( ) 戎机( )

  胡骑() 金柝( ) 同行( ) 云鬓 ( )

  3.翻译句子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二、课堂展示

  (一)预习检测

  (二)合作探究

  1.文中写了木兰的那些事迹,详略安排如何

  2.结合文章分析花木兰这一艺术形象,并说说作者塑造花木兰这一艺术形象有何作用?

  5.文章采用的是什么写作顺序,表达方式有哪些,开头写的是什么

  这样安排有何好处?

  4.结尾附文在文中有何作用?

  三、当堂检测

  1.通假字有:

  2.写出所有互文句:

  3.文中数词虚用的有:

  4.我还知道以下成语中数词的用法,如同上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 少写四个)

  四、课外延伸

  十五从军征

  作者:【两汉乐府】 年代:【汉】 体裁:【乐府】 类别:【未知】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思考:诗歌在写法上有何特点木兰诗与本文有何相同之处

【初二语文下册《木兰诗》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下册《木兰诗》教学反思10-03

《木兰诗》语文教学设计05-19

《木兰诗》 教学设计02-22

木兰诗-教学设计05-24

初中语文《木兰诗》教学设计12-22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学设计05-10

学习木兰诗的语文教学设计05-11

《木兰诗》教学设计模版08-05

课文《木兰诗》教学设计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