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陶渊明、孟浩然、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异同

时间:2022-03-15 11:58:41 孟浩然 我要投稿

比较陶渊明、孟浩然、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异同

  山水田园诗,古代汉族诗歌之一。源于南北朝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宋代杨万里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比较陶渊明、孟浩然、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异同,欢迎阅读与借鉴!

比较陶渊明、孟浩然、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异同

  比较陶渊明、孟浩然、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异同1

  内容摘要:诗如其人,欣赏山水田园诗,我们就要了解山水田园派诗人内心的精神追求。诗人人生境遇的不同,造就其思索问题的不同,面对同样的山水美景就必然引发不同的感慨。从诗人内心精神追求不同这个层面,去分析诗人所创作的诗歌风格的异同。

  关键词:山水田园诗;精神追求;异同

  山水田园诗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为作品主要内容的一个诗派。歌咏田园生活,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陶渊明诗歌淳朴,自然,富有韵味。他把自己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融入到诗作中来,开创了田园诗一体。孟浩然以山水隐逸为主要题材,风格恬淡孤清,但是他善于发掘自然中的美景,把自己的情感与自然山水融合在一起,努力做到情与景的结合,从而创造出了一种以清旷冲淡为主的艺术风格。王维把画意融入诗歌文章,画意与禅趣相融合,使其诗文既构成了“禅”的状态,又在山水景物中形成了极为冲淡空灵优美深邃的意境。他们歌歌风格的不同与其内心精神追求的不同有着必然联系。现在就他们的诗歌去分析精神追求的异同。

  田园诗起源于东晋陶渊明,至盛唐朝时王维、孟浩然诸人,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色彩雅淡,意境幽深,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唐代田园诗派,一直影响到后代。王维、孟浩然继承了六朝山水诗传统,艺术技巧又有发展,给后世山水诗带来较大影响。山水田园诗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艺术技巧较高。王维是该派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人,名篇有《山居秋暝》、《渭川田家》、《鸟鸣涧》等;

  孟浩然和王维齐名,名篇有《春晓》、《过故人庄》、《宿建德江》等。现在我们来谈谈陶渊明、王维、孟浩然这三个山水田园诗人之间的异同,看看他们所追求的精神境界是怎么样的。

  一、陶渊明入世的精神追求

  陶渊明大约生于东晋哀帝兴宁三年(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号“五柳先生”,私益“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他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后弃官归隐。后世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我国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喜欢陶渊明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他冲淡渺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陶渊明少年时受家统和儒经的影响,怀有兼济天下大济苍生的壮志。陶渊明的诗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因此,陶渊明有“田园诗人”之称,也是田园诗派的鼻祖。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他的田园诗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陶渊明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读者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大约作于南朝宋初年。它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表现了诗人对现存社会制度彻底否定与对理想世界的无限追慕之情。它标志着陶渊明的思想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陶渊明的田园诗,多方面的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农村生活,表现农村恬美宁静和悠然自得的心情。早期的田园诗在反映现实的时候,是以诗人实际的田园生活为基本素材,如《归园田居》第一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在诗人的笔下,农村是那么恬美、宁静;榆柳桃李的环绕中座落着几间茅舍,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袅袅轻烟;从幽深的小巷中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狗吠?这里的一切与喧嚣终日、凶险四伏的官场是多么的不同。使诗人像“池中鱼”“笼中鸟”一样的庆幸着自己“复得返自然”。这种生活虽然寂寞、清贫,但是经历了“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俯仰由人的仕宦生涯之后,诗人却领略其中悠然自得的情趣。

  陶渊明的田园诗对农村事物和恬静的环境给予由衷的赞颂,朴实自然毫无喧饰的充分表现了诗人的真实感受;同时将农村那宁静平和的生活表现得如仙镜般优美,令人神往。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未直接说出,而是通过草屋茅舍、榆柳桃李、远村炊烟、鸡鸣狗吠、山气飞鸟的白描,流露出对田园购物的由衷喜爱和深切依恋,表露出诗人那纯净的心地和平静的心境,与简朴恬静的田园风光交融为一体了。

  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之所以能够在人们的精神领域里占有重要的一席地位,不仅因为其所营造的田园氛围,所描绘的田园生活能够吸引我们;也不仅因为其所展现的澄澈、明净的风格,所流露的真切、自然的情感能够感动我们;更重要的是因为他还具有一种建立在诗歌内容和诗歌艺术特点之上的诗歌精神,那就是自由、随性的精神境界。

  二、孟浩然纯然的精神追求

  孟浩然(689~740)年轻时内心怀着积极的抱负。40岁前,他一直读书习文,为应举入仕作准备。开元十六年(728),孟浩然离开家乡,到长安去应举。然而事与愿违,他竟然落第了。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仍然仕进无门,开元十七年冬他返回家乡。开元十八年(730)他北上洛阳,又从洛阳南下游历吴越一带,直到开元二十一年仲夏,孟浩然才回到家乡。开元二十五年(737)阴历四月,诗人张九龄被贬荆州长史。张九龄到荆州后,将孟浩然请到自己的幕府中。但第二年立春后不久,孟浩然辞幕归家了。

  孟浩然出身贫寒,以功名改变家境既是动力又是压力,同时家世也影响到人际的交往,在古代尤其如此,这些或多或少影响到了他。当他考取功名不第时候,当他因诗触怒皇帝时候,当他连幕僚也做得不顺心时候,他能从哪里寻找安慰呢?儒家思想和现实的碰撞带给他的是痛苦,只有道家思想给他以安慰,所以后期的孟浩然,理当是道家思想的忠实粉丝。满怀失意的他南下吴越,寄情山水。时间长达三年之久,他的足迹遍布江东沿海一带的山山水水。一个纵情山水自得其乐的文士形象。他内心曾经怀着积极的抱负,但却没有施展才能的舞台。《岁晚归南山》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北阙休上书,南山归弊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面对仕进无望的残酷现实,他的诗句流露出了痛苦与郁闷。因此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直到碰了钉子才了结了求官的愿望。

  孟浩然晚年的诗都表现在一个“真“字,到了晚年他认为功名利禄已经不重要了,因此对隐居有了更深的理解与向往,在隐居中保持着人格的纯洁。如他的著名的诗篇《早发渔浦潭》:“东旭早光芒,渚禽已惊聒。卧闻渔浦口,桡声暗相拔。日出气象分,始知江路阔。美人常晏起,照影弄流沫。饮水畏惊猿,祭鱼时见獭。舟行自无闷,况值晴景豁。”作为一个盛唐诗人,孟浩然以高妙的笔力,将自然的生机复苏的意境诉诸于文字,以反映孕育于自己内心的时代精神。孟浩然的诗歌同时大多运用五言格律的形式写作去表现自己的精神追求,在当时已极富盛名,在他的诗中有壮阔山川景色的描绘,有山林隐逸者幽居情景的描写,有旅途情景的叙述,也有田园农家的生活的反映,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诗人从大处落墨,格调雄浑,气势磅礴,洞庭湖壮丽雄伟的景色得到了含蓄而有力的表现。如《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此诗写田家留饮的情景和宾主之间的淳真友情。“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与陶渊明诗“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口吻相似,但是孟浩然借以陶渊明的口吻抒发自己的坦荡襟怀,显得清新、飘逸阔达。“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这是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孟浩然在这里仿佛寻找到了一种皈依的感觉。对仗工稳二不纤巧,写景混成二不刻画,作律诗而知取法古体,学陶诗而有变化,故有创意。“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一联句,画龙点睛地勾勒出一个环抱在青山绿树之中的村落的典型环境。还有那一首妇孺能诵的五绝《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四句诗是孟浩然艺术境界和精神境界俱臻化境之作。孟浩然是幸福的,他把自己的人生境界由功利境界化到了天地境界,尽管这期间他甘苦备尝,但终于苦尽甘来。也是以天然不觉其巧的语言,写出微妙的惜春之情。

  总的来说,孟浩然诗的成功在于他善用奇绝而又自然的艺术,用独具特色的语言,把自己生活和内心的美,恰如其分的表现出来,给我们以美的享受;他的诗上承陶谢,下启王维,在中国山水诗史上的地位是无可否认的。因为孟浩然的山水诗大都在一片清幽之中即景会心,伫兴造思,将客观景物同主观情致相结合,开掘出被主观情志异化的自然美,以抒发自己的孤寂之情,韵味悠长。创造出了富有个性的悠远凄清的意境,形成了清幽淡雅的风格。孟浩然的山水诗创作奠定了盛唐山水诗派的基础,使盛唐山水诗沿他开辟出来的道路走向繁荣。

  三、王维超然的精神追求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开元九年(721)进士。王维的人生历程,可以“安史之乱”而分为两个时期。早期的王维系官僚贵族子弟,年少才高、诗艺杰出,开元初到长安就受到上层社会的青睐。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王维被叛军所拘,系于洛阳,迫受伪职。两京收复后,责授太子中允。历尽劫难,身心受辱,王维雅洁清高的自尊心受到致命一击。加之当时朝廷纲纪紊乱,君臣昏庸,因之更加消沉、苦闷。于是,王维回归自然、向往山林,自性内照、远离红尘,在随遇而安的自然和谐中,尽享恬适、雅致、平淡的人生。在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诗作中,表现出空寂、幽静的'境界,气象萧索,幽寂冷清,将自己与外物融在一起,体现出禅学的思想情绪。

  首先,从山水诗中看诗作中体现出的空静禅意。诗人寄身于空山寂林,并精研佛法,由禅入定、再由定生慧。因此在观察宁静的大自然时别具独特的慧眼,将禅的静默观照与山水审美体验合而为一,在对优美的山水描绘中,展现出空静的禅意。如《鹿柴》中: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空山”又“不见人”,在我们看来是何等的孤独寂寞啊!但诗人欣赏的却是寂寞时方能细察到的隐含自然生机的空静之美。气氛空静、冷寂,以空山传语、林中夕照衬出它的幽静,以简淡的笔墨,细致入微地展现出寂静幽清的意境,意境空灵,意味悠长,令人神往。又如《竹里馆》中: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人独自坐在深林中,弹琴歌唱,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只有明月相照。诗人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空寂的美的艺术魅力。表面上写空中的明月、茂密的竹林,幽静的氛围,独坐的弹琴人,其实暗合了佛家教义——解脱,表现出一种解脱后的所得之境——涅磐。还如《鸟鸣涧》中:“人闲桂华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在描绘自然景致的时候,带静而近似于空,幽而略带冷寂的感觉,表现为禅学上的空与寂的禅理。

  其次,让我们从田园诗中来看诗作中体现出的空静禅意。虽然王维的田园生活诗作中很少能找到这种体现禅意的诗作,因它多在山水诗作中体现,但试从下面的诗作中来看看田园诗中体现的空静禅意。如《破山寺后禅院》中: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声。

  清晨,初阳照在深林、古寺中,小路曲曲折折通向深处,寺院的花草茂盛。诗人走在幽静的后院,碧潭映影静化人的心灵,自然界的声音完全消失,在写美景的同时,也表现出一种享受孤独的心境。

  诗画大师王维就是这样,在准确的色彩里寄托悠悠情愫,在淡泊的诗意里吐露娓娓心音,如此的秀美空灵,如此的清香醉人,如果说美妙的诗句成就了“诗佛”王维的地位,倒不如说他对信佛参禅一种超然境界造就了美奂绝伦的诗句。

  由此看出,他们三人都是山水田园派的代表诗人,但人生境遇却有着极大的不同。所相同的是他们面对现实社会都选择了归隐田园的生活归宿,去追求自己内心的一种安静、淡泊。我们所看到的是归隐田园后他们的表现却是不同的:陶渊明是身归田园,心在现实,深受儒家思想积极入世的影响,更多的是表现出的是一种苦苦的挣扎;王维是身在现实,心系山水,深受佛学影响,更多表现的是一种超然;孟浩然是身处田园,心融田园,更多的是一种纯朴天性的表现。

  比较陶渊明、孟浩然、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异同2

  1、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同属“清派”,但孟浩然的风格更显清淡。孟浩然的山水诗创作,明显地受谢灵运和张九龄的影响,其清淡风格一脉相承。

  2、王维是南宗画派的宗师,其山水田园诗追求音律美和气韵美,孟浩然山水田园诗向人们展示的自然与人文之美,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

  3、王维晚年隐居嵩山和终南山,经营归隐的辋川别业,他诗中景物,多为山中之景。而孟浩然一生多次出游,而且偏爱水行,在乘舟漫游吴越水乡的时候遇景入咏。

  4、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蕴涵着意味深长的佛理禅趣,孟浩然诗中则禅趣全无。

  5、在抒情方式上,孟诗重主观抒情,王诗重客观描绘;在创作技艺上,孟诗重在诗法,平畅疏朗,王诗融汇诗画,精密雅致;在体裁上,孟诗重五言,王诗众体兼工;在风格上,孟诗更显疏淡、朴素,王诗则于冲淡之外别有精工秀丽。

  扩展资料: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1)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是诗情与画意的高度统一。苏轼曾评论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他善于发现和捕捉自然景物的形象特征和状态,以画家的绘画技巧去构图和选择色彩,并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及精神境界/融入到景物之中,创造出优雅秀美的艺术境界。

  (2)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其中有些诗在幽邃、寂静、空灵的艺术境界中,直接透入了禅宗佛理的观照,是禅意、禅趣在诗境中的艺术体现。

  (3)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既有陶渊明诗歌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也有谢灵运诗歌的细致精工的刻写。语言清新明快,洁净洗凝练,是朴素平淡与典雅秀美的完美结合。而且语言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1)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的风格大多是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饰,而又能超凡拔俗。沈德潜评论说:“孟诗胜人处,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唐诗别裁》)闻一多说:“淡得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唐诗杂论》)他的田园诗写得平淡自然、质朴真淳,富有生活气息,如《过故人庄》农家的淳朴生活和乡村的自然景色,在淡淡的笔墨中都表现得十分自然而亲切,深受陶渊明的诗风影响。但孟浩然的山水诗也有写得气象雄浑、境界阔大的,如《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2)孟浩然的诗歌语淡而味浓,正如沈德潜所论:“襄阳诗从静悟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他的诗歌善于运用平淡的语言,融入个人的主观感受和情感意蕴,创造出清远拔俗的艺术境界,蕴含了浓厚的诗歌情致韵味。

【比较陶渊明、孟浩然、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异同】相关文章:

王维孟浩然田园诗异同11-03

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精神追求的异同论文10-24

陶渊明和孟浩然的田园诗07-13

王维和孟浩然的田园诗11-04

关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12-06

王维孟浩然山水诗人11-03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都有哪些07-22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大全07-14

探究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美12-08

韦应物和柳宗元山水田园诗之异同论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