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案

时间:2022-06-12 12:45:45 陋室铭 我要投稿

《陋室铭》教案范文合集九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陋室铭》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陋室铭》教案范文合集九篇

《陋室铭》教案 篇1

  一、文学常识

  1. 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

  2.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二、理解性默写

  1. 文章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 隐喻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 统领全篇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 文中渲染陋室的清幽、雅致的环境的句子(室外环境之优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 文中比喻交友之妙境的句子(室中人交往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 写作者生活清闲、高雅脱俗,表现作者不为琐事萦绕的句子(室中事的情趣之雅):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 写出了作者不受世俗、官场的干扰,厌倦世俗生活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 文中应用虚实结合手法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其中,实写的部分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虚写的部分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 从居室环境的角度描写陋室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9. 从交往人物的角度描写陋室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0. 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描写陋室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1. 作者使用类比手法,与仙人进行比较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彻底否认“陋室之陋”,起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简答题

  1. 概括本文主旨:

  作者通过描写陋室环境,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2. 将本文分成三层(见原文),并分别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第一层——点明全文主旨,陋室值得铭颂是因为深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第二层——从陋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描写陋室,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第三层——总结全文,照应开头,说明“陋室不陋”。

  3.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句起了什么作用?

  引起下文,说明具有美好德行的室主人使陋室不陋。用类比、比兴手法,强调陋室也有名、灵的性质。

  4. 作者写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的目的是什么:作者以此自比,表明他以古代贤者为榜样的志向及抱负。

  5. 文章最后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彻底否认“陋室之陋”,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警策有力,引人深思,强调了“陋室不陋”。

  6. 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不陋。这个屋子从构造布局来讲是简陋的,但因为室主人品德高尚,这就不显得简陋了。

  7.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可取: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不可取: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8. 本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涉及到“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本文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例一:我认为对朋友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选择那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例二: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受到好的影响而不断提高。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就如商一定会在贤于自己的朋友的影响下成长一样。

  例三: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的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多与“善人”、“鸿儒”交往,有助于修身养性。

《陋室铭》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A层:借助注解了解课文大意

  B层: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C层:理解课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2、诵读要求

  A层: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B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C层:背诵课文

  二、教学设想:

  1、学习文质兼美的古文,不宜琐碎地串讲字词,以破坏其美感。可通过听说读等多种方式,利用实物投影录音机电脑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来促进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及深入学习。

  2、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要求学生对照注解读通课文内容,并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认识画一幅画。

  3、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设计:我国古代的名士文人常常喜欢借物来抒情言志,例如,他们借梅花来表现自己纯洁坚定的品格和高雅的志趣,借竹来写出自己坚守节操,借莲来表现自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行。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一篇古代散文中的名篇,它同样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请大家翻开书P176页。

  (二)初步感知课文

  1、问题设计:⑴、从课题可看出作者写的对象是什么?(陋室。)

  ⑵、“铭”是什么?(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通常都是用韵的。)

  2、过渡语:我国古代的诗文有很多都是用韵的,这些文章往往读起来琅琅上口,极具音乐美,让我们齐声朗读,共同感受。

  3、全班朗读课文。

  教师点评并过渡:若要读出其中的情味,还要靠我们深入学习,请大家看我们的学习任务。

  4、[电脑屏幕:教学目标]

  (三)整体把握课文,检查A层目标的达成情况

  1、问题设计:⑴、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主要写的是什么?(陋室。)

  ⑵、什么是陋室呢?(室名,简陋的房子。)

  ⑶、是谁给它起的名字?(刘禹锡。)

  ⑷、他是何许人也?(唐朝的诗人哲学家。)

  ⑸、古代文人总喜欢给自己的房子起一些优雅的`名字,如“潇湘馆”“含芳阁”等,那作者为什么要给他自己的房子起名叫“陋室”呢?难道他的房子真的很简陋吗?请大家阅读课文,将与陋室有关的内容用括号括起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如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让学生朗读描写陋室的句子。

  3、过渡语:刚才我们朗读了刘禹锡先生描写他的陋室的语句,我想,每个同学的头脑里都会浮现出了不同的画面,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给大家描绘一下你想象的陋室呢?描绘时可用上这样的句式

  4、[板书:陋室的很,你看。]

  5、过渡语:陋室是什么样的呢?我想经过这些同学的一番描绘,大家头脑里的画面更加清晰了。然而我觉得介绍陋室单靠嘴巴来说不够形象也不够生动,要是能看到陋室那该多好啊。幸好我们的同学已经在课前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自己的想象把陋室画下来了,让我们来欣赏欣赏。

  (四)深入品味课文,达到B层目标

  1、[投影:五幅学生的绘画作品]

  2、分层要求:A层:

  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四》,来自网!

  观察并指出画面上的内容

  B层:描绘画面内容并指出其绘画所依据的课文上的语句。

  C层:指出画面中较有创意的地方,点评绘画者的想象是否合理

  3、针对每一幅画,教师可提供思考的问题:

  ⑴、请仔细观察,画面上的东西哪些是课文里提到的,哪些是通过想象加上去的?

  ⑵、画中桌上放的是什么?架上摆的是什么?是公府文案吗?

  ⑶、这幅画的主色调是什么?它给人一种什么感觉?作者为什么不把陋室画在繁华的街上而是放在竹林里?

  ⑷、这画比较有创意的地方在哪里?画上的人是刘禹锡本人还是他的农民朋友?

  ⑸、画里的人都挺高兴的,他们的身份是什么?在干什么?

  4、小结并过渡:通过作者的描绘和大家的图画,我们可清晰地看到这么一幅画面:青苔使陋室的台阶生绿,碧绿的草由于光的映照透过陋室的帘笼使屋内呈现青色,这真使人悦目;室主人或邀客谈笑,或窗下抚琴,或展卷读经,可以乐而忘忧,舒胸吐臆,寻求那超凡脱世的真谛,这使他爽心。陋室有如此悦目的美景,又有许多可以畅怀的知音与爽心的雅事,这真让人喜爱呀。

  如果你是刘禹锡先生,你将以怎样的口吻来向别人介绍你的陋室呢?(怀得意喜爱之情)请大家听录音感受文章的感情。

  5、[放录音:陋室铭]

  6、让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总结提高,达到C层目标

  1、问题设计: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陋室?(环境人物室中事)

  ⑵、从作者的描绘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他的房子是“陋”还是“不陋”?(不陋。)

  ⑶、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来回答。(惟吾德馨)

  ⑷、像这样的房子在达官贵人的眼里是“陋”还是“不陋”?(当然“陋”。)

  ⑸、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嫌其陋,居于陋室却不失其雅致的生活并能充满感情地描绘陋室,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高洁傲岸安贫乐道之人。)

  ⑹、课文开头的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它们与陋室有什么关系?(用有仙之山和有龙之水与陋室类比,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⑺、“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又是什么意思?它们与陋室有什么关系?作者这么写有什么作用?(用诸葛庐和子云亭与陋室类比,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的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境界上颂扬了“惟吾德馨”,说明陋室不陋。)

  2、总结:作者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我们平时写作时也可以通过对自己的居室情景的描绘,形容其特征,表达出你的心志和情趣。

  (六)回顾所学,背诵课文

  1、[电脑屏幕:课文板书]

  2、让各层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学习要点。

  3、指导学生依照板书的提示背诵课文。

  4、先齐背,后抽背。

  (七)布置作业

《陋室铭》教案 篇3

  一、 教材分析

  (一)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

  《陋室铭》是编排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是讲读课《短文两篇》中的一篇,另一篇是《爱莲说》。本教材从这一册开始,文言文采用集中编排方式(七年级是分布在各单元中的),这个单元课文还有借虚构的故事表现作者的社会理想的《桃花源记》,有介绍表现古人高超技艺的《核舟记》,有描述理想社会,引人深思的《大道之行也》,以及杜甫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望岳》、《春望》和《石壕吏》。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二)本课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2、技能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课文的篇幅短小,语句读起来琅琅上口,一方面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又可达到在多次诵读之后能基本了解课文大意,因而我把多形式诵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短文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述了作者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对正在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初二学生而言很有现实意义,因此我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对象分析

  (一)学情分析:我班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但由于本单元文言文首次采用集中编排方式,且所有的课文都有背诵要求,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及成就感成为必要。

  (二)相应对策:教师示范背诵,形成师生竞赛;通过互动板书设计,指导学生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养成良好的诵读文言文的习惯;用游戏法来进行背诵竞赛。

  (三)学法指导: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当堂背诵短文,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2、一对一互译课文;

  3、设计板书表现课文,理解文章寓意。

  三、教学方法的采用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提问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此外还利用多媒体展示辅助教学,利用游戏巩固背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提问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的把握能力,我设计了若干个问题在学生反复朗读中适时抛出,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最后又通过互动设计板书表现出来。

  练习法: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我设计一些课堂练习,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及游戏的运用主要是起到一个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四、教学设计

  一、 导入

  1、 教师吟诗《竹枝词》让学生猜猜它的作者: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头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首诗大家熟悉吗?它的作者是谁呢?(刘禹锡)关于他的诗我们还学过哪些?(《秋词》)那么大家一起试背这首诗。

  刘禹锡他不仅诗写得好,而且文写得也不赖,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流传千古的名篇,它就是《陋室铭》。(板课题)

  2、题解

  “陋室”好理解吧?那么谁来告诉我什么是“铭”?

  (看课文注解)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了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二、 作者简介

  1、 对于刘禹锡,同学们除了以上的了解以外,还了解他什么呢?

  2、 学生介绍。

  3、 师点拨重点文学常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自称为汉代中山王刘胜的后人。唐朝贞元九年进士,官至察御史。永贞元年,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的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刺史,官至检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刘禹锡不仅是一位政治改革家和哲学思想家,也是一位有着独特成就的出色诗人。他的诗与白居易齐名,时称“刘白”白居易称他为“诗豪”

  三、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 个别朗读—学生评读(重在读准)

  2、 我们在读古文时,不仅要把它读准来,而且更重要的要将它的节奏读出来。师展示范读录音,并请学生把课文朗读的节奏标注出来。

  3、 集体朗读,读出节奏。

  四、 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参考书、工具书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读课文并合作理清每个字词句的意思,整体理解课文。如果疑难之处小组无法解决,就请大家作好记号待我们一起解决。(教师巡视,解决疑难。)

  2、学生质疑,师引导学生解决。

  名:著名、闻名天下 灵:灵性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鸿儒:知识渊博的人。 白丁:平民,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素琴:没有经过任何修饰的琴,指那种自娱自乐的弹琴。 丝竹:指宫廷中那种音乐,是歌舞生平的靡靡之音。何陋之有:有何之陋指没有什么简陋的。(这些作好准备)

  3、让一名学生翻译课文。

  五、理解分析

  1、 对课文内容,我们已大致有了了解,现在我们一起看看,课文中的“陋室”真的“陋”吗?从课文哪句可以看出来?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2、 (如何理解这句话?)在这句话中“陋室不陋”关键的理由是什么?

  (这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只是因为我的品德高尚所以陋室就不显得简陋了。)

  (德馨,就是品德高尚,那有怎样的高尚品质呢?下面若学生以归纳出了就顺水推舟说:有这样的'高尚品质陋室就不陋了,但接下面3;若学生未说出来,可以说:虽然我们一下子没有归纳出来,没事,课文中应该有我们可以找答案的地方吧?在哪里?(后几句)那留着我们待会再归纳,现在先来看看,接下面)——(板书)

  3、 课文一开始就没写“德馨”而是写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写这些有什么作用?

  (以山和水做比兴引出了德馨,如果把山和水看成是陋室的话,那么仙和龙就是德馨了)——板书(山(仙)水(龙)——比兴)

  4、齐读这两句,试背这两句

  5、既然陋室不陋是因为德馨,那么课文哪些句子具体描述了“德馨”呢?它是从哪几方面来描述的呢?试分析一下(板:具体描述)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从青的角度写,写出了环境之雅。这里这种相接的句子,字数相同,意思相对,这种句式称为骈句,修辞上又称为对偶句。(板书:环境优雅)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从交友的角度写,他交的朋友多不多?(不多)从哪里看出来?(上句)交哪些朋友?只限于学识渊博之士。这里写出了交往文雅(板书“交往之雅”)

  师补充:在刘禹锡写此文时,唐朝正一天天衰弱下去,

  C、“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情趣角度写,写出了情趣之雅(板书:情趣高雅)

  “我”的品德高尚,刘禹锡从环境、交往、情趣三个方面具体进行了描述。其实这篇文章在写作时有他的写作背景的据说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刺史。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县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于是便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而刘禹锡写此文时,唐朝正一天天衰落下去。当时朝廷宦官当道,其中牛、李两党互相倾轧不已,妒贤害能,任人唯亲。象刘禹锡的被扁就是深受其害(展示被贬时做的诗)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士大夫阶层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刘禹锡对此忧虑不已,但却回天乏术,只得采取消极的办法独善其身,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无丝竹之乱耳”写出了他对于这些庸俗的官僚灯红酒绿的生活的鄙视,而“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把自己的“陋室”写得跟与世隔绝一样,“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交友的限制更加深了那一点味道,而“无案牍之劳形”则明显的表现了与唐朝士大夫中入世的思想相背的出世的消极情绪。

  好,讲了这么多,下面我们读这几句,再看板书的关键词试背这几句吧。

  6、 后几句“南阳——何陋之有?”是不是具体写陋室的?那有什么用呢?它是不是画蛇添足之笔呢?

  (不是,它以古代圣贤例子类比自己,表现了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最后,又引用孔子的一个典故,这里的“何陋之有”语言发生了倒装应该是“有何之陋”,实际上这句话的原句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君子居住在里面,房子有什么简陋呢?作者这里就将君子类比自己了,那种高洁傲岸的情操朝露无疑。君子甘愿住在这个简陋的房间中且不感觉简陋,可看出他有什么样的高尚品质呢?(安贫乐道)这么说来,它不是画蛇添足反而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呢!)(板书:诸葛庐、子云亭、孔子何陋之有、自比言志)

  试背这两句

  小结:课文中作者以正面描述和侧面反正“有德者居之,陋室不陋”的观点,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五、 评价

  你是如何看待作者的情操和情趣的?谈谈你的看法。

  六、 总结

  本文作者借助陋室为文,寄托了自己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种借助一事物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情感的写法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课文中作者的思想在现代社会既有它积极的地方也有消极之处,希望我们能一分为二的看待这个问题,让精华为我所用。下面请再让我们好好的读读课文吧。

  七、 齐读课文,试背课文。

  八、 板书

  陋室铭

  引出主题 山(仙)、水(龙) 比兴 德 馨

  具体描述 环境优雅 托

  交往文雅 陋室不陋 物

  情趣高雅 言

  总结全文 诸葛庐 类比 君子居之 志

  子云亭 何陋之有

《陋室铭》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4、认识作者所表达的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情趣。

  学习重点

  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情趣

  学习过程

  一、预习 自学

  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惟吾德馨( ) 谈笑有鸿儒( ) 无案牍之劳形( )

  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吗?

  谈笑有鸿儒( ) 往来无白丁( )

  可以调素琴( ) 阅金经( )

  二、研讨 学习:

  (一)介绍作者有关知识。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谁能找出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

  2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作者的“惟吾德馨”的。

  3铭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4铭文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呢?

  5.学生根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

  6、探究思考在充分领略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后,请同学们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情怀?这种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在当今有什么意义呢?

  三 小结

  四 巩固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 )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 )

  ⑶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德馨: )⑷无丝竹之乱耳(丝竹: )

  ⑸无案牍之劳形(劳: )

  2、文中提挈全篇的句子是( )。

  3、下列各句不属于骈句的一项是( )

  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孔子云:何陋之有?

  4、课文的前两句有什么作用?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 ,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 。

  6、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哪一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用原文回答下面各题:

  ⑴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

  ⑵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译句:

  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⑵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B、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表现了身居陋室而怡然自得的心情。

  D、表明了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态度。

  5、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 ,虚写的是 。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 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 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 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6、下列说法有误的项是( )

  A、①②句以山水作类比,“山”和“水”其实都是暗寓道德高尚的人。

  B、④句渲染了恬静的气氛,也反映了室主人的淡泊心境。

  C、⑦句虚写,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D、⑧句以古庐、亭作类比说明陋室不陋,也表达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意思。

  22《陋室铭》答案(四)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周围景色:“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写环境清幽宁静;往来人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与人交往高雅脱俗;生活内容:“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室内活动欢畅无虞。

  3采用比喻和类比的方法,一方面引出文章的中心,一方面表明即使陋室也有名,也有灵。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4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喻,表现了高雅的志趣。

  四巩固练习1、⑴著名,出名⑵灵异,有了灵气⑶品德高尚⑷这里指奏乐的声音⑸使……劳累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D

  4、写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是设喻引题,颂扬陋室。

  5、诸葛亮;杨雄

  6、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2.B

  1、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⑵惟吾德馨。 2、D 3、略 4、A 5、山、水;仙、龙;德馨;陋室;作者 6、A

《陋室铭》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熟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背诵文章。

  2、积累文言词汇及句式,疏通文意。

  3、理解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作者的高洁志趣。

  【学习重点】

  1、积累重点词汇,把握文章的主旨,欣赏骈句的句式特点。

  【学习难点】

  2、理解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作者的高洁志趣。

  【学习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

  一、预习交流

  【活动一】读写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陋室铭xxxxx惟吾德馨xx苔痕xxx

  谈笑有鸿儒xxx案牍之劳形xxx诸葛庐xx

  2、参照注释,解释字词。

  有仙则名xxx有龙则灵xxx斯是陋室xxx惟吾德馨xxx往来无白丁xxx无丝竹之乱耳xxxxxx无案牍之劳形xxxxxx何陋之有xxx

  谈笑有鸿儒xxxx

  3、重点句式何陋之有?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活动二】预习材料交流。

  1、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xx,有xx之称。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本篇是他被贬后写的。

  2、了解“铭”这种文体的特点。

  “铭”原来是古代刻在xx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中文体。这种文体xx、xxx、押韵,内容上多有颂扬或鉴戒。

  4、预习心得交流

  二、合作学习

  【活动一】引导学生阅读

  步骤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读音、断句、语气。

  步骤2、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指出问题。全班齐读。

  步骤3、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句式的特点。这种句式叫骈句。

  【活动二】整体感知

  步骤1、结合注释,小组合作探究,翻译文章。

  注意重点句式、词汇。教师巡视指导。

  重点句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孔子云:“何陋之有。”

  步骤2、圈点勾画出文中写了陋室的哪几方面?

  【活动三】精读突破

  步骤1、文章开头为什么写山和水?

  步骤2、文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哪句?

  xxxxxxxxxxxxxxxxxxxxx

  步骤3、作者为什么在结尾提到诸葛庐、子云亭?

  xxxxxxxxxxxxxxxxxxxxx

  步骤4、文章结尾“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xxxxxxxxxxxxxxxxxxxxx

  步骤5、作者借陋室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怀?这种写法叫作?

  xxxxxxxxxxxxxxxxxxxxx

  【课堂小结】我学习,我总结。

  重点文言词汇、文章的写法、骈句。

  【巩固提升】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xxxx,xxxx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xxxx,xxxxxx。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句子是:xxxxxx,xxxxx。

  文章的主旨句是:xxxxx,xxxxxxx。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1)学,不营(2)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3),意怡如(4)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5)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6)

  注释:(1)耽:非常爱好。(2)谋求(3)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4)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5)哂笑:讥笑(6)通儒;指贯穿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

  1、其妻患之xxxx2、常丐食诵诗xxxxx

  翻译句子:

  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xxxxxxxxxx

  2、王欢与妻子的对话有什么作用?

《陋室铭》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3、当堂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引导学生完成当堂背诵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文章精妙新颖构思的分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师:提一个问题让大家选择一下:设有一个王公大厦,要得到它,须说若干句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若干件伤天害理的事;设有一简陋室,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你要哪个?

  2、简介作者、解题,揭示目标:

  铭文体的初步认识,作者介绍,找寻压韵

  二、初读课文,要求大声朗读,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停顿。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注意正音、句读)。

  3、教师范读。

  4、齐读。

  三、理解课文内容,能粗译课文。

  1、自由读课文或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遇到疑难,互相讨论。时间:5分钟。(教师巡视,解决疑难。)

  2、学生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解决。

  3、指名粗译课文(分组译文,最后一句教师承包)

  4、齐读课文,形成完整印象。

  师:陋室陋吗?

  生:不陋。

  5、师:那么,本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

  2.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大声朗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陋室铭

  刘禹锡

  山水 比兴引陋室 —馨

  对偶 拟人描环境——青

  衬托 对仗夸朋友——雅

  实 对比话生活——静

  类比 暗含立志向——高

  引经据典表态度——乐

  ③小结写法: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

  投影: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4、齐读,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五、集体背诵。

  学生互相背诵

  师生竞赛

  学生齐背

  六、总结(略)

  七、赠言和练习

《陋室铭》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以声入情,因声求义,以此感受作品思想内容和韵味情调

  2、注意语言的音律节奏,反复朗读,直至能够背诵,努力做到传情达意

  3、了解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

  通过品味富有韵律的语言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设计

  (一)导入:有句俗话叫做“金屋,银屋,不如自己的草屋。”自己的草屋尽管再破也是最好的。唐朝诗人刘禹锡也自称他的屋子是陋室,那我们今天就来参观一下——

  (二)师范读课文,并提醒学生注意读音和停顿

  (三)生朗读课文

  (四)介绍作者及铭(见课文)

  (五)同桌间借助工具书以及课后注释翻译课文,请同学说说课文意思,老师应进行必要的指导

  在(在乎) 名(著名) 灵(灵气,神气)

  斯(这) 惟(只) 德(品德)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鸿(大) 儒(有学问的人)

  白丁(原意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调(调弄)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 劳(使。。。。。。劳累)

  行(形体,身体) 云(说) 何(什么)

  倒装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绿上阶,草色青入帘

  何陋之有——有何陋

  (六)再次朗读课文,并注意停顿

  (七)背诵课文(可以以游戏接龙的方式进行)

  (八)作者开头说自己的屋子是陋室,为什么到最后又说何陋之有呢?这不是矛盾的吗?请大家一起来讨论,到底是否矛盾?

  (陋是针对房子本身的简陋讲的,而不陋是说主人的精神品质高尚的话就不觉得陋了。陋是指物质上的,而不陋是指精神上的。正如文章开头第三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正是文章的中心句,后面的文章都是围绕这一句话展开的.。)

  1、请找出表现不陋的语句

  (谈笑有鸿儒,往来不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作者从交往,愉悦,学习几方面描写出主人追求之不陋,鸿,素,金三字又可以突出主人精神生活的内涵丰富,与陋无缘)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行。突出作者不被荣华富贵,功名利禄所累,这不是他所追求的,可见他的志趣高雅)

  2、除了这些语句表现了陋室的不陋,其他语句呢?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周围景色虽然不是很美丽,但可见作者安贫乐道,恬然自适的生活情趣)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把陋室比作诸葛庐,子云亭意在自勉,希望自己也像他们那样虽然居住的屋子简陋,但品德受人景仰)

  (孔子云:何陋之有?以孔子的话作结,再次表明自己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品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为全文奠定不陋基调。仙,龙是为山,水增色,他们才是最重要的,这里暗指居室的主人。)

  3、身居陋室,却不以为陋是因为室主人有着高尚的品德,作者想借陋室表达他的什么愿望呢?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板书:安贫乐道)

  4、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在当时是值得称道的,在当今有什么意义吗?

  (学生讨论,各抒已见,教师作正确引导)

  (九)归纳艺术手法,课内外相结合

  文章一开头以山、水类比,引出陋室,接着描写陋室,暗示陋室不陋的特点,最后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作者借写陋室表达了安贫乐道的情趣,这种写法叫什么?(托物言志)

《陋室铭》教案 篇8

  一、解题

  1.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二、作者简介(板书:刘禹锡)

  刘禹锡,是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赏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板书:学习目的:赏析.写作特色)

  三、课文分析

  1.出示胶片(与本文有关的山水画),齐读课文两遍。

  2.提问: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

  回答: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山不在高一惟吾德馨”;第二层:“苔痕上阶绿一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南阳诸葛庐一孔子云:何陋之有?”我们一层层讲解。(出示与第一层意义相吻合的山水画胶片)

  3.教师讲解 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呢?

  回答:山水写起。

  4.教师讲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丁。“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显灵。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古代传说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龙隐现,兴云作雨,所以人们认为水中有龙就会显示神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因为我品德高洁而芳香四溢。“馨”本意是发散很远的香‘乙这里比喻道德高尚,名声传播很远。

  5.提问: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呢?山和水来比?

  (回答)室。

  用“不在高”“不在深”来比 ?

  (回答)陋。

  用仙和龙来比 ?

  (回答)德。

  用名和灵来比 ?

  (回答)馨。

  6.教师讲解 作者的目的是要写陋室(板书陋室),却用山水(板书山水)作比喻,引出要写的内容,这种方法叫比兴(板书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方法,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章波澜起伏耐人寻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臼的主人之德是否高尚。也就是说,尽管这房子的确是个陋室,但只要主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觉得陋,反而处处可见其高雅明亮,“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文章先用山水起兴,暗暗施墨,徐徐点题,如小溪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引出主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那么,陋室究竟是怎样的陋,而主人又是如何不觉其陋呢?请看下文(出示与“草色入帘青”相吻合的山水画)。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台阶上已经长满了绿苔——可见房子常年失修,极为简陋;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这是写陋室的环境(板书环境)。作者写陋室的环境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呢?

  回答:对偶。(板书:对偶)

  7.提问:苔痕 相对?

  回答:草色。

  提问:阶绿 相对?

  回答:帘青。

  提问:上相对?

  回答:入。

  除了对偶还用了什么方法呢?

  回答:拟人。

  8.教师讲解 “上、入”采用拟人的方法以动写静(板书:拟人):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春意正浓,生机盎然。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陋室的环境宜人,而与陋室主人来往的都是什么人呢?(出示占人弹琴图胶片)

  9.教师讲解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陋室的人物。鸿儒,大学问家。白丁,原指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在这个陋室里.常有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鸿儒谈笑风生,高谈阔论。

  这两句也是工整的?

  回答:对偶。

  10.提问:谈笑相对 ?答:往来。

  有相对 ?回答:无。

  鸿儒相对 ?回答:白丁。

  11.教师讲解 作者并没有写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写与他交往的朋友(板书:朋友)。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这就是说,要想知道他的为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因此,我们便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这两句在于衬托(板书:衬托)。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时有鸿儒来往,常同高朋谈笑,可以推想陋室主人的才德。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说的是主人的生活情趣(板书:生活)。调,弹奏;素琴,没有装饰的琴;金经,佛经;丝竹,管弦乐器,这里指代不健康的音乐;案牍,指官府的公文。这几句是说,在陋室里,兴致所至,可以弹弹古琴,看看佛经,没有不健康的音乐扰乱,也没有繁冗的公文劳累身心。这两句用了正反虚实(板书:正反虚实)的写法。

  12.提问:哪些是正面描写?是实写?回答:“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提问:哪些是从反面描写?是虚写?回答:“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提问:“可以调素琴”与哪一句相呼应?回答:“无丝竹之乱耳。”

  提问:“阅金经”与哪一句相呼应?回答: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呼应。

  13.教师讲解 这样,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现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总之,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实不陋。这一切又是为了陪衬“惟吾德馨”,呼应开头。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经过作者反复描写陪衬,文章主旨已经突出,意思似乎已经写尽,可是毕竟作者是大手笔,再用另外的.写作手法向深处开拓主题。(出示南阳诸葛庐图)

  14.教师讲解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诸葛庐就是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南阳隆中时居住过的草庐;子云亭是指西汉学者扬雄住过并.写作《太玄经》的亭子。这两句话是说我这个陋室正如南阳诸葛庐的草庐,又像四川扬子云的亭子。作者采用的是类比的写法(板书:类比),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原来也是陋室,由于他们的主人德才兼备而闻名天下,那么我的陋室不也会如此么?

  15.提问:作者在这里用草庐和玄亭比陋室,其用意还是在说明陋室不陋吗?

  回答:不是,而是已隐含着自己远大的志向。要做一个像他们一样的人。

  教师肯定:很对。(板书:暗含、志向)

  16.教师讲解 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我这个陋室将与诸葛亮的草庐、扬子云的亭子一样被后人所称道;我本人也要像诸葛亮、扬雄一样被后人所敬仰。文章添了这么一笔,再生一层波澜,内容更丰富,主题更鲜明。写到这里,我们感觉到作者的意思已经表达得够完美了,可以收笔子。

  但是作者是一个弄墨的高手,在全文最后一笔,引用孔子的话结束,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推向高峰:“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话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回应“德馨”言尽而意无穷。孔子这句话是一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话讲得很坦率,而刘禹锡只引用孔子的后一句“何陋之有”。

  17.提问:刘禹锡为什么隐去前一句“君子居之”呢?

  回答:其意却正在前一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18.教师肯定:回答正确。

  这是作者有意设置的弦外之音。明眼人——看便知,十分明白,自己正是孔子一类的君子,自己的生活态度正如孔子一样(板书:态度),安贫乐道,君子固穷,这就更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结语引经据典(板书:引经据典),力发千钧,托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

  四、学生教师共同完成板书

  19.根据老师的板书,请在横线上填一个字,表明作者运用修辞力法的目的。学生上台给板书填空。

  陋室铭

  刘禹锡

  山水 比兴 引 陋室

  对偶 拟人 描 环境

  衬托 对仗 夸 朋友

  虚实 对比 话 生活

  类比 暗含 立 志向

  引经据典 表 态度

  20.学生齐读板书。

  21.在板书的每一句后面,再填写一个确切的字,体现本句的中心填写中心词。

  陋室铭

  刘禹锡

  山水 比兴引陋室 —馨

  对偶 拟人描环境——青

  衬托 对仗夸朋友——雅

  虚实 对比话生活——静

  类比 暗含立志向——高

  引经据典表态度——乐

  22.学生齐读。

  五、.总结全文

  23.教师.总结。

  通过对陋

《陋室铭》教案 篇9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并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分析与评价。

  教学重点

  1、 了解与认识作者情操

  2、 文言词语的积累

  3、 语言优美、音调铿锵的铭体文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与教室或自己的书房、卧室日日相处,它们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说起。

  二、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

  三、生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与自己的前后桌同学讨论。

  四、几个问题引起学生思考,进而了解文章内容,同时辅之以朗读、诵读。

  1、 在读完以后,你对全文的印象如何?学生在这里可能有三种答案:陋、不陋、陋而不陋。如果答“陋”则以下设计2、3暂时不讲,如答“不陋”与“陋而不陋”可顺次展开。

  2、 为什么(陋而)不陋?这里哪两个字是最为关键的?

  3、 作者的德馨体现在何处?

  如果学生一下不易答出,可提出以下问题作为提示:与他交往的人多吗?都是哪些人?为什么要写这些人?

  这里顺便交代,刘禹锡曾与韩愈、柳宗元、白居易等人交好,并有大量诗文传世,如我们非常熟悉的<<逢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 由此可见,室主人的志趣如何?

  5、 作者为何又写了诸葛亮的草庐、扬子云作用何在?

  6、 由此可见,室主人是什么样的人?

  7、 由此可见,文章最后一句是不是“添足”?

  五、品评、讨论文章写作目的。

  1、 介绍.写作背景:刘禹锡在和县的'经历。

  2、 回忆刘禹锡的其他诗文,并回忆、品评其中思想 。

  3、 读文中用典,了解典故意义。

  4、 小结。

  六、再次诵读全文,赏析.写作特点

  结合注释一中对铭的介绍,师生共同讨论文中押韵、对偶、比兴等方法。

  课堂讨论与练习

  1、 如今物质生活高度丰富,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2、 我们在电视中常看到则广告:“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礼不在多,贴心才行;中脉蜂灵,正在流行。”请品析此广告,并仿写一则。

  小结

  板书设计

  景 环境清幽

  陋 友 交往不俗 不陋

  趣 情趣高雅

【《陋室铭》教案】相关文章:

《陋室铭》教案07-21

《陋室铭》教案07-11

陋室铭教案08-25

关于《陋室铭》教案06-10

陋室铭教案【精】12-12

《陋室铭》教案模板12-13

【推荐】陋室铭教案02-15

陋室铭教案【推荐】02-15

【热门】陋室铭教案02-16

陋室铭教案【热】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