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具哥”李商隐名人故事

时间:2020-12-15 09:59:34 李商隐 我要投稿

“杯具哥”李商隐名人故事

  佣书贩舂的小童工

  李商隐出生在河南,小时候他的父亲在浙江获嘉做县令(一说是幕府),一个卑微的小官。李商隐八九岁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他是家里的长子,所以要负起长子的责任。在后来的一篇文章《祭裴氏姊文》中他写道:

  “某年方就傅,家难旋臻。躬奉板舆,以引丹旐。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既祔故邱,便同逋骇。生人穷困,闻见所无。及衣裳外除,旨甘是急。乃占数东甸,佣书贩舂……”——他说,我八九岁,正是跟老师读书的年纪,家里就遭遇了灾难,而作为长子我要举着引魂幡把父亲的灵柩运回河南。四海虽大,却没有我的家;河南已没有我的家,亲朋没有一个可以依靠的。我把父亲埋在祖坟里,就成了无家可归的人了。那种贫穷卑贱的生活,是大家从来没有听说过的。

  “衣裳外除”,就是孝服,中国古人服丧三年,守孝的期间是不准工作的,但是等到丧服脱下来,吃饭的问题就变得重要了。中国用“旨甘”两个字绝不会指自己,而是指孝敬母亲的。父亲死了,母亲还活着,所以李商隐要赶快找个工作孝敬母亲。

  “乃占数东甸,佣书贩舂”,于是他赶快在东甸报了户籍。用什么养活母亲呢?“佣书贩舂”,佣书就是帮人抄写,也就是被人雇去做抄书的工作;“舂”就是舂米,“贩舂”就是他贩卖劳力给人舂米。这就是李商隐幼年时候所做的工作。

  而作为长子,李商隐不止要谋生,古人认为扬名声显父母、光宗耀祖,这才是做子孙的一个更重要的责任。我们从他辞藻丰富的文章中,就可以看出他的书读得好,文章也做得好。所以他读书也一定是很辛苦的。

  一波三折的“蚁男”

  李商隐十五六岁的时候,认识了一位叫令狐楚的人。唐朝时有一种风气,就是“行卷”,你把文章献给别人,能得到别人的欣赏就叫“行卷”。李商隐把文章献给令狐楚,令狐楚一看非常欣赏,觉得这个年轻人真是有才华,就叫他跟自己一起生活,让他跟自己的儿子一起交游。令狐楚有一个儿子非常有名,后来做了宰相,就是令狐绹,所以李商隐跟令狐绹也有很密切的关系。这个时候,令狐楚就对李商隐说,你不要写古文了,古文现在已经不流行了。当时唐朝流行的是骈文,对偶的骈四俪六的骈文,所以令狐楚就训练李商隐写骈文。李商隐到了十几岁,应该去参加科举考试了,令狐楚就资助他参加考试。

  李商隐接连考了三次都没有考中,前两次都没有考上,第三次因为生病没有去考。其间他跟随一位叫崔戎的人,崔戎很欣赏他的才华,把他带到兖海,也就是山东的沿海。可是李商隐很不幸,他们到了那里,崔戎就病了,第二年就死了。

  李商隐再度落魄,不得已回来了,于是参加了第四次考试。这次考试的主考官跟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是很好的朋友。当时的考官有生杀予夺的大权,所以他问令狐绹:你父亲的门下跟你交游的人中哪一个人最好?令狐绹说李商隐。过了一阵子,主考官又问他同样的问题,令狐绹还是说李商隐。如此反复,令狐绹四次推荐了李商隐。终于在这次科举考试中,李商隐考中了进士。

  这岂不是一个很大的转机?可是就在他考中了进士的那年冬天,令狐楚死了。前文有提:父母之丧当守孝三年。令狐楚死了,那么令狐绹就要守丧三年,这三年,李商隐要依附什么人呢?

  官场底层挣扎的草根

  很多人都误读了李商隐,认为他只会写爱情诗,其实不然。

  中国的读书人一向抱持的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当李商隐一考中进士,他所关心的不是自己的身价,而是国家的治乱。他写了《行次西郊作一百韵》,描述他经过当年被战乱洗劫、被剥削掳夺的农村的凄凉景象。他说,我经过很多村落,种田的农具都弃在道旁,牛饿死了,十家住户没有一个活着的,就算看到一个活着的人,他看到客人来了就转过脸去,因为身上没有衣服,没有脸面见客人……你看,这是什么样的政治,老百姓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我愿为此事,君前剖心肝”,李商隐说我愿意为国家把这样的灾苦告诉皇帝;“叩头出鲜血,滂沱污紫宸”,我愿意在皇帝的玉殿前叩头,头流出鲜血来。但是,“九重黯已隔,涕泗空沾唇”,君门九重,哪里是这么容易见到的?我滂沱的涕泪从眼睛流到嘴唇。他说现在的朝廷是“使典作尚书,厮养为将军”,没有道德、没有修养、没有能力的都做了将军。“慎勿道此言,此言未忍闻”,这个话我们千万不要传出去,这个话不能让人听见。但是,天下有传不出去的话吗?

  第二年,李商隐又去考试。据李商隐记载,博学宏词考试有很多考官,有两个考官把他录取了,录取名单报到中央,中书省里最有地位的人说“此人不堪”,所以把李商隐的名字抹掉了。这是他写《行次西郊作一百韵》的第二年,这首诗传出去了,他把这些当官的骂得狗血淋头,所以当然也就没有被录取。

  与粉丝未遂的艳遇

  后来,李商隐又考了一科叫“书判拔萃”,他考上了,被派到了弘农县做县尉的官。尉官只是县令手下供驱使的小官,没有职权。县大老爷要审案子了,李商隐就负责把犯人带上来;等到黄昏了,再把犯人带回去……《燕台四首》是李商隐笔下非常美丽、非常香艳的诗,是分成春夏秋冬四首来写的。

  那么《燕台四首》究竟说了些什么呢?前人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燕台”代表使府,节度使的幕府叫做燕台,认为这是爱情诗,说一定是李商隐跟使府后房的姬妾有一段恋爱的故事。第二种观点认为他可能是在学仙玉阳的时候写的,他所爱的这个女子是一个道士,这个女道士被人娶走了,所以诗中多引仙女故事。

  另外跟《燕台四首》相关的一个故事是柳枝。第一个被李商隐的诗所迷住的人不是我们,是当时一位叫柳枝的女子。

  李商隐曾写过《柳枝五首》,序言中说,柳枝是洛阳的一个女子,“生十七年,涂妆绾髻,未尝竟,已复起去”。这个女子17岁了,还不会好好把头发梳整齐,她喜欢“吹叶嚼蕊,调丝擫管,作天海风涛之曲,幽忆怨断之音”,所以邻居以为她是断断嫁不出去的。

  有一天,李商隐的堂兄弟让山,下马在柳枝家旁边吟诵《燕台四首》里的诗,柳枝听到,就问:“谁人有此?谁人为是?”这两句话问得,真是让人看到这个女孩子的动情之处。谁人有此者,谁人有此情——是什么人能写出这样的诗篇?什么人能有这样的感情?于是让山就告诉她,“此吾里中少年叔耳”。于是“柳枝手断长带”,打成一个结,请让山约李商隐来相见。次日,李商隐就和让山并排骑着马到柳枝家门口,柳枝这天把头发梳得很整齐,“丫环毕妆,抱立扇下,风鄣一袖”,说这是那个做诗的人吗?“说后三日,邻当去溅裙水上,以博山香待,与郎俱过。”说三天以后我们要有一个祓禊的节日,我要烧一炉博山香等着你来。

  回去后,李商隐的行李被偷走了,他没有办法就跟着朋友离开了,所以三天之后就失了柳枝的约。等到冬天下了雪以后,他的堂兄弟让山来见他,李商隐问起柳枝,让山说,柳枝已经被人娶走了……

【“杯具哥”李商隐名人故事】相关文章:

李商隐的名人故事07-12

才华横溢的李商隐名人故事11-26

李商隐名人介绍06-30

诗人李商隐的故事02-23

李商隐的故事分享02-12

才华横溢的李商隐故事07-14

励志人物故事之李商隐07-12

大诗人李商隐的故事集锦02-23

关于李商隐诗中的著名人生格言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