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的《心无挂碍》原文

时间:2022-07-25 09:20:57 林清玄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林清玄的《心无挂碍》原文

  林清玄,台湾高雄人,著名散文家,连续十年雄踞“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榜单,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林清玄的《心无挂碍》原文,希望大家喜欢!

  《心无挂碍,无有恐惧》文 | 林清玄

  朋友来喝茶聊天,问我说:“你觉得什么样的生活最好?”

  我说:“无事最可贵。”

  朋友不明其意,说:“既然无事最可贵,又何必忙着写文章、读书、讲演呢?”

  这倒使我沉吟了,无事并不是不做事、不生活,而是做事与生活都没有牵挂,也没有变生肘腋、措手不及的事情发生。

  我把茶倒满,闻到今年春茶的香气,深呼吸,让茶香清洗我的胸腔,我说:“能这样无事喝一杯茶,真是人生里幸福的事呀!”

  朋友终于懂了,微笑着喝茶,那专注的神情,使我感到无事的欢喜。

  唯有活在当下的人才可以无事,每一刻都尽情地、充实地、没有挂虑地去生活,活活泼泼、欢欢喜喜、全心全意。

  一刻无事一刻清,一日无事一日好。

  可叹的是,我们总是花时间去找事来烦,一清早,找份报纸来烦恼;上了班,在人事里烦恼;晚上,找台电视来烦恼;躺在床上思前想后,思念十年前的情人,猜测明年公司的方针。

  饭吃得没有滋味,是没有全心地吃饭;工作做得没有力气,是没有欢喜地工作;睡眠不能安枕,是没有无心地睡眠。

  吃饭无事,工作无事,睡眠无事。

  真的,无事最可贵。

  我刚学说话时,唱过一首台湾童谣。

  “食饭也未?食饱也未?食饱紧去做工作。做工作也未?做好也未?做好紧

  去困棉被。困好也未?困饱也未?困饱紧去食碗@。”

  我唱这童谣给朋友听,唱歌配茶,觉得茶的味道真好。

  吃饭是重要的,但吃饱饭就应该去工作,工作做好就去睡觉,我喜欢这童谣那种无心的态度,所以无事人并不是闲杂的人,反而是专心的无杂之人。

  在禅宗里,把“无”当成圣旨一样,《无门关》里的第一则,就开宗明义讲“无”:

  有一个和尚问赵州从谂禅师:“狗子还有佛性也无?”

  赵州说:“无!”

  无门慧开禅师的注解是:“参禅须透祖师关,妙路要穷心路绝。祖关不透,心路不绝,尽是依草附木精灵,且道,如何是祖师关?只有一个无字,乃宗门一关也……

  将三百六十骨节、八万四千毫窍,通身起个疑团,参个无字,昼夜提撕,莫作虚无会,莫作有无会。”

  无门禅师的意思是,“无”这个字是禅宗最重要的一个字,应该以全身的力量(包括每一个骨节毛孔),日夜地去参,却千万不要把“无”当成是“虚无”的无或“有无”的无。

  无,是执着的破除与思虑的止息,而不是闲散的人。

  无,是无心,是离开妄念的真心,是远离了分别、执着的自由境界,“若不起妄心,则能顺觉。所以云,无心是道”。

  无,是无往,是不住留、执着一固定的实体,诸法念念不住,即得解脱。“无所住故,则非有无,非有无而为有无之本。”

  心无,是无我,是一切万法因缘生、因缘灭,没有一个固定的主体,破除我执,则得自在。

  无,是无念,是虽修万行,觉诸相空,心自无念,念起即觉,觉之即无。“一念不起,即十八界空,即身便是菩提华果,即心便是灵智。”

  无这个字是那么高超,那么伟大,几乎是凡夫所不能企及的。我们或者难以进入那么高的境界,但在生活中体会无事的可贵也不是那么难的。

  我端起一杯茶来对朋友说:“现在,让我们全心地来品味这杯茶,过去的烦扰已经过去了,未来的烦恼尚未发生,仅此一念,又有什么事呢?”

  无门慧开曾写过一首名诗: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这应该作为所有无事人的座右铭。

  其实每天的生活也真像一杯茶,大部分人的茶叶和茶具都很相近,然而善泡者泡出更清香的滋味,而善饮者饮到更细腻的消息。

  依照我的经验,只有在无事时泡出的茶最甘美,也唯有无事时喝的茶最有味。

  可惜的是,大部分人泡茶时是那么焦渴,在生命里也一样的焦渴呀!

  沩山灵佑禅师曾把悟道的人称为“无事人”就是这个道理,他说:

  “夫道人之心,质直无伪、无背、无面、无妄诈心行,一切时中,视听寻常,更无委曲,亦不闭眼塞耳,但情不附物,即得。……譬如秋水澄s,清净无为,

  澹泞无碍,唤他作道人,亦名无事之人。”

  无事的人去除了生命的焦渴,像秋天的潭水,那样澄明幽静,清澈无染,明白没有挂碍。

  “无事不是小言哉!”无事是伟大的事。

  拓展阅读:

  1.作者简介

  林清玄(Lin Qingxuan,1953年2月26日—2019年1月23日),中国台湾当代作家、散文家,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

  1953年2月26日,出生于台湾省高雄县旗山镇。1967年起,住在台南,并在瀛海中学就读。1970年,在报纸上发表《行游札记十帖》。1972年,考入世界新闻专科学校。1981年,出版散文集《温一壶月光下酒》。1986年,散文集《紫色菩提》在中国大陆出版。1990年,散文集《红尘菩提》在中国大陆出版。2008年,散文集《平常茶非常道》在中国大陆出版。2014年,散文集《清欢玄想》在中国大陆出版。2016年,散文集《心有欢喜过生活》在中国大陆出版。2019年1月23日,因心肌梗死,在台湾去世。

  2.《心无挂碍,无有恐惧》读后感

  很多人对林清玄这类的台湾作者有个误解,认为他们的文字清清淡淡,一如台湾口音般温柔软糯,缺乏力度。但读完《心无挂碍,无有恐惧》,你一定会对自己抱持的这种偏见进行反省。

  从文字上看,《心无挂碍,无有恐惧》这本散文合集依然保留了林清玄恬淡宁静的风格,然而这种恬淡与宁静,却与很多以文字遁世的伪装宁静不同。从书名就可以看出,作者在书中加入了他对于佛与禅的体悟,而从其中引出的大智慧,使得文字多了些超然和洒脱。

  事实上,也有过很多作者用散文写佛经,写禅味,写开悟,但他们常常失败。太多的作者为了强行在结尾引出开悟的状态,因此精心布局、细心堆砌,明明劝人放下,最终自己反而被困在经文中、缠在禅语里。林清玄在这本书里选编早期的文章,其实也有类似的毛病。但是经过多年的思索,后期的绝大多数文章跳脱出窠臼,展露出了他经历时光洗礼后的随性洒脱和浑然天成。

  于是你会发现,这本书说佛却不故作玄虚,文字清雅却不卖弄雕琢。它像一杯干净的水,没有太多添加的味道,却又能在平凡中让人品出内蕴的甘甜,清洗被尘埃掩盖的心。你看书里的文字,就算借俗世的人情世故来做引子,也总是借那些极小的,也是极其稀松平常的事来说来谈。所谓真正的高手正是如。例如你看他从油面摊子上的煮面,即可延展出关于自身的观照和比较的可笑这样的议题。又能以通过街这头车祸现场的惨烈及街那边的混乱匆促,来沉思身而为人的价值和意义。这样不张扬的、低稳的起手式,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也让读者安心跟随他一起开始反思。

  随后那些被物质环绕,往往以为自己幸福无比的人,在阅读这本书时,会不断发现自己心灵的缺失。虽然作者并非有意识让这本书成为一本按图索骥的“寻找幸福之道”指南,但对缺乏大片时间去整体学习和反思的很多读者而言,却可以把这本书当成一本“心灵整理术”手册,来反问自己为何总是感觉不快乐。

  焦躁、忙乱、空虚、寂寞,这些都市病,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产生的原因。现代人不快乐,事实上多半源于对物质的迷恋,以及对自我的虚荣。这大概也是为什么这几年“断舍离”能得到很多人认可并盛行的原因。林清玄的这本书,正是从心灵的角度去思考让很多人执着的“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这人生八苦,是怎样羁绊自己的人生。而书名的“心无挂碍,无有恐惧”,以及书里的种种省思,正是让你按照作者给出的思考结果,去比对自己的人生,然后学会放下,学会找到珍惜真正珍贵之物,找到真正的快乐!

  而这,或许就是佛家所说 “观照”的自明吧!

【林清玄的《心无挂碍》原文】相关文章:

林清玄《煮雪》原文及赏析01-21

林清玄散文《生命的化妆》原文04-01

林清玄《情重》原文欣赏04-24

林清玄《清欢》原文欣赏07-18

林清玄《无关风月》原文赏读03-11

林清玄《黄玫瑰的心》原文欣赏08-18

林清玄《空心看世界》原文欣赏03-10

林清玄《和时间赛跑》原文欣赏03-01

林清玄《海边的白蝴蝶》原文及赏析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