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李白《蜀道难》全诗翻译与赏析(2)

李白 时间:2018-04-14 我要投稿
【www.ruiwen.com - 李白】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①锦城:成都的别称。

  这两句写蜀道之险、行路之难后发出的感叹——前往蜀中,虽说锦城是个快乐的地方,但不如早日回家的好。因路险,隐含着蜀地别有他险,所以劝友人不如回家的好,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①猛虎、长蛇:比喻割据一方,不服从朝廷政令的人。一说是蜀地偏僻,多害人性命的野兽。

  ②吮血:吸血。

  这几句是说,早上行路,要躲避路上的猛虎,晚上行路,要当心道旁的毒蛇;它们都生着锋利的牙齿,吸人之血,食人之肉,丧生在它们之口的人,多得不可数计。写蜀地环境险恶,一派阴森恐怖的景象。以此景象,唤醒人们的警觉,引起人们的警惕,提醒人们居安思危,居危更应思危。认识了这些,就可以弥灾消难,避祸为福。寓意深远,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译:

  唉呀呀多么危险多么高峻伟岸!

  蜀道真太难攀简直难于上青天。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

  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

  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

  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眉山顶端。

  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

  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

  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

  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

  即使猢要想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

  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

  屏住呼吸仰头过参井皆可触摸,

  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

  可怕的岩山栈道实在难以登攀!

  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

  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

  月夜听到的是杜鹃悲惨的啼声,

  令人愁思绵绵呵这荒荡的空山!

  蜀道真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

  叫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

  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

  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

  水石相击转动像万壑鸣雷一般。

  那去处恶劣艰险到了这种地步;

  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

  为了什么而来到这险要的地方?

  剑阁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

  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难攻占。

  驻守的官员若不是自己的近亲;

  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为非造反。

  清晨你要提心吊胆地躲避猛虎;

  傍晚你要警觉防范长蛇的灾难。

  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

  毒蛇猛兽杀人如麻即令你胆寒。

  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

  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

  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

  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评点:

  《蜀道难》,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全诗二百九十四字,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诗中诸多的画面此隐彼现,无论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其境界之阔大,确非他人可及。正如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所盛称:“笔势纵横,如虬飞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本诗是一首浪漫主义的代表作,最能体现李白豪放、奇丽的诗风,大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所写。本诗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按照从古至今、从秦入蜀的顺序来展示蜀地山水的特色,突出蜀道的险峻难行。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开篇咏叹,并用一系列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点明蜀道难的主题,奠定了全诗豪放的基调。秦、蜀两地自古便被高山所阻隔,从秦到蜀,第一个阻碍便是太白峰,而似乎只有飞得高的鸟儿才能从其低缺处飞过去。“地崩”句中引用了一个传说:秦惠王将五个美女嫁到蜀地,蜀国派五个大力士去迎接。到梓潼时,一条大蛇突然出现,并钻入山洞中。五个大力士拽住蛇尾巴想将它拽出来,结果却将山拽塌了。所有人都被压死在山下。于是,从秦入蜀才有山路和栈道连接起来。这里,诗人引经据典、并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声情并茂地书写了蜀道的起源。

  第二部分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到“使人听此凋朱颜”。这部分写了山的高险和路的艰难。诗人先用神话传说引入主题,又用黄鹤难越、猿愁攀来巧妙衬托山的高险。青泥岭是唐时进入蜀地的重要通道,诗人夸大山势的险峻和山峰的萦回,又衬托了行进的艰难。到这里,蜀道难似乎已经被写到了极致。但之后,诗人又开一笔,用充满悲情的“问君”一句引发出旅愁,将一片充满悲凉古木和凄清鸟鸣的景象呈现到了读者面前。诗人借景物抒发愁情,“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景观,对衬托蜀道难起到了有力的渲染作用。

  第三部分从“连峰去天不盈尺”到结尾。诗人先写山川的险峻,再由静而动地写飞流、山石等令人惊恐的场面。接着这种氛围,诗人挥笔指向要塞剑阁,从对剑阁险要的慨叹中,写到了对政治的分。诗人反复咏叹的写法给人强烈的震撼,令人动容。

  鉴赏:

  整体评

  这首诗是袭用乐府旧题,意在送友人入蜀。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至于本诗是否有更深的寓意,历代有各种不同看法。然而就诗论诗,不一定强有寓意。但从诗中,“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看,却是在写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时,告诫当局,蜀地险要,应好好用人防守。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