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曦之小典故

时间:2022-10-24 10:11:43 兰亭集序 我要投稿

王曦之小典故集锦

  王羲之,中国东晋书法家。历史上关于王羲之的典故有很多,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曦之小典故集锦,欢迎大家阅读!

  王羲之吃墨

  我国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王羲之小的时候,练字十分刻苦。据说他练字用坏的毛笔,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们叫它“笔山”。他家的旁边有一个小水池,他常在这水池里洗毛笔和砚台,后来小水池的水都变黑了,人们就把这个小水池叫做“墨池”。长大以后,王羲之的字写得相当好了,还是坚持每天练字。

  有一天,他聚精会神地在书房练字,连吃饭都忘了。丫环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催着他吃,他好像没有听见一样还是埋头写字。丫环没有办法,只好去告诉他的夫人。夫人和丫环来到书房的时候,看见王羲之正拿着一个沾满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她们忍不住笑出了声。

  原来,王羲之边吃边练字,眼睛还看着字的时候,错把墨汁当成蒜泥蘸了。夫人心疼地对王羲之说:“你要保重身体呀!你的字写得很好了,为什么还要这样苦练呢?”王羲之抬起头,回答说:“我的字虽然写得不错,可那都是学习前人的写法。我要有自己的写法,自成一体,那就非下苦工夫不可。”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摸索,王羲之终于写出了一种妍美流利的新字体。大家都称赞他写的字像彩云那样轻松自如,像飞龙那样雄健有力,他也被公认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之一。王羲之的故事也一直流传开来。

  东床快婿

  郗鉴(太尉)有个女儿,年长二八,貌有貌相,尚未婚配。太尉爱女故要为女择婿,与王丞相情谊深厚,又同朝为官,听说其家子弟甚多,个个都才貌俱佳。

  一天早朝后,郗鉴就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王丞相说:「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太尉就命心腹管家,带上重礼到了王丞相家。

  王府子弟听说太尉派人觅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寻来觅去,一数少了一人。王府管家便领着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见靠东墙的床上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对太尉觅婿一事,无动于衷。

  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对太尉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觅婿,都争先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

  郗鉴说:「我要选的就是这样的人,走,快领我去看。」郗鉴来到王府,见此人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择为快婿。

  「东床快婿」一说就是这样来的。

  教子习书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

  一天,小献之问母亲郗氏:「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行了吧?”妈妈摇摇头。「五年总行了吧?」妈妈又摇摇头。献之急了,冲着妈妈说:「那您说究竟要多长时间?」「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18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献之一回头,原来父亲站在了他的背后。

  王献之心中不服,啥都没说,一咬牙又练了5年,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的话。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掀到一个「大」字,父亲现出了较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大」字下填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

  小献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并说:「我又练了5

  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亲的字样练的。您仔细看看,我和父亲的字还有什么不同?」母亲果然认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

  献之听后泄气了,有气无力地说:「难啊!这样下去,啥时候才能有好结果呢?」母亲见他的骄气已经消尽了,就鼓励他说:「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没有过不去的河、翻不过的山。你只要像这几年一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就一定会达到目的的!」

  献之听完后深受感动,又锲而不舍地练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献之练字用尽了无数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后来,王献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

  竹扇题字

  据说有一次,王羲之路过山阴城(今绍兴)的一座桥。

  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

  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

  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

  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

  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人物生平

  入木三分

  主词条:入木三分

  王羲之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玡王氏,他七岁就擅长书法。传说晋帝当时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

  相聚兰亭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褉(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羲之即兴挥毫为此诗集作序,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天时地利人效果发挥极致,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

  称病弃官

  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三月王羲之称病弃官。“携子操之由无锡徙居金庭。建书楼,植桑果,教子弟,赋诗文,作书画,以放鹅弋钓为娱。”他和许询、支遁等人,开始遍游剡地山水。定居金庭后,书法兴起。其后裔多擅书画,作品挂满厅堂、书房,人称“华院画堂”。后人定村名为“华堂”,沿称至今。

  会稽安逝

  东晋升平五年(公元361年),王羲之卒于会稽金庭(今浙江绍兴),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梁大同年间(535-546年),嗣孙建豆腐干豆腐右军祠于墓前。

  个人成就

  书法风格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有关于他的成语有入木三分、东床快婿等,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因而他享有“书圣”美誉。

  作品

  王羲之真迹早于不存于世,唐代的精摹本历来已被当作真迹看待。由于年代久远,且本帖享盛名久,和王羲之其它墨迹一样,对它的摹刻年代就有不同推断。有称为宋摹的,也有疑为米芾所摹的,而更多的则定为唐摹。它著录极多,并一再被刻入各种丛帖中,元以后的公私藏印及流传历历可考与可靠,其珍贵性不言而喻。

【王曦之小典故】相关文章:

滕王阁序之典故梳理09-04

王勃《滕王阁序》典故09-15

王勃腾王阁序的典故10-28

王勃滕王阁序典故10-29

滕王阁序王勃典故10-29

王勃滕王阁序的典故10-25

滕王阁序典故09-30

滕王阁序的典故10-30

有关王勃的经典故事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