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古文》的教材理解

时间:2020-12-10 12:54:30 课文大全 我要投稿

课文《古文两篇》的教材理解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课文中的两个故事。

  4.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

  教学准备

  1.教师:课件。

  2.学生:搜集有关司马光的资料。

  教材简析

  本课安排了两篇浅显的文言文:一篇是《司马光救友》,另一篇是《矛盾》,都是孩子们很熟悉的故事。

  《司马光救友》通过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矛盾》通过一个既卖矛又卖盾的人自相矛盾的语言,讽刺了生活中的这种现象,告诫人们说话做事不要前后矛盾。这两则文言文,篇幅短小精悍,内容浅显易懂,叙述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因为学生是初次接触文言文,教学前,应让孩子们知道: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悠久的民族文化,有传统的民族美德,有浩如烟海的文化艺术瑰宝。古代的很多东西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学习一点浅显的文言文,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教学时,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先认认真真读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再对照注解,试着读懂每一句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最后说说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

  建议本课教学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一、司马光救友

  1.词语解释。

  戏:游戏。于:在。瓮:一种盛东西的陶器,腹部较大,这里指陶制大水缸。没():淹没,沉下去。皆:都。弃:放弃,扔掉。持:拿。击:打,敲打。迸:向外溅出或喷射。

  2.重点内容提示。

  “与群儿戏于庭”中的“戏于庭”与现在的表述方式有明显的区别,要引导学生体会;“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通过其他小孩和司马光行为的对比,突出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3.全文大意。

  司马光七岁时,与一群小孩子在院子里游戏,一个孩子爬到水缸上去玩,一不小心失足掉进缸中淹着了,其他的小孩子都吓得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着石头把水缸砸破,水流出来了,小孩得救了。

  二、矛盾

  1.词语解释。

  鬻():卖。誉:称赞。盾:古代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箭的武器。其:他的。坚:坚固,坚硬。莫:没有。陷:攻破。矛:古代兵器,在长杆的一端装青铜或铁制成的枪头。如何:怎么样。其人:这个人。弗:不。应:回答。

  2.重点内容提示。

  “物莫能陷也”“物无不陷也”对比明显,应让学生准确理解,这样有利于想象“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的结果,充分体会这则寓言的寓意。

  3.全文大意。

  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称赞自己的盾非常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攻破它。一会儿又夸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锐利,没有什么东西不能戳穿。”

  一个人反问他:“用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这个人回答不上来。

  教学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大致了解文中的意思即可。教师不必作过高、过深的讲解。要重视朗读训练,通过朗读,引导学生理解意思,领悟文章内容揭示的道理。

  *课后第1题可以先让学生借助注释自学,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课后第2题不要求直译,只要正确讲出意思,并说出自己的体会就行。

  *在了解课文意思的基础上就易背诵了。

【课文《古文两篇》的教材理解】相关文章:

课文翠鸟教材理解12-11

课文《所见》教材理解06-13

课文《莫高窟》的教材理解12-11

课文荷花的教材理解12-11

课文亡羊补牢的教材理解12-11

课文观潮的教材理解12-11

课文《信箱》的教材理解06-14

《猫》课文教材理解12-11

《小池》课文教材理解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