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简介

时间:2024-01-17 11:03:30 嘉璇 课文大全 我要投稿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简介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接下来小编搜集了《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简介,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简介

  黄巾起义 群雄逐鹿

  东汉末年,皇帝昏聩,宦官专权,民不聊生。爆发了大型农民起义——黄巾起义。乱世之中,一代英雄人物竞相涌现。

  大将军何进在与十常侍的斗争中被杀,袁绍、曹操等大臣以平“十常侍之乱”为名冲入皇宫,剿杀宦官。在保护汉少帝的过程中,西凉刺史董卓引兵入关,随即掌控大权,废汉少帝,另立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生性残暴的董卓倒行逆施,引发多方愤然。曹操假借圣旨之名,召集十八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虎牢关前,志在匡扶汉室的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大战吕布。讨董盟军声威浩大,迫使董卓挟献帝逃至长安,最终被司徒王允设连环计除掉。

  然而十八路诸侯各怀异心,联盟开始分崩离析。袁绍欲谋取长沙太守孙坚手中的传国玉玺,联合刘表将孙坚杀死。同时,袁绍又在界桥之战中击败公孙瓒,成为北方最强势力。此时的曹操也广招贤才,积聚实力。群雄逐鹿的雏形初成。

  衣带秘诏 官渡之战

  董卓死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迎汉献帝于许昌建都,并运用军事和政治手段除去了袁术、张绣、吕布等人,展现了非凡的治国才能。汉献帝不甘于被曹操胁迫,联合董承、刘备等大臣,秘密颁布“衣带诏”意欲除掉曹操,却因事机不密反遭其害,致使董承等人被杀。刘备侥幸逃脱,前往河北依附袁绍,与关羽张飞兄弟分离。

  在江东,孙坚之子孙策多年苦心经营,终于称霸江东六郡八十一州,人称“小霸王”。孙策亡故后,其弟孙权继业。孙权在周瑜等人扶持下,为吴国的建立积聚了强大的实力。

  关羽身在曹营却心念故主,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最终与刘备张飞在古城相会。

  袁绍以“衣带诏”为名,率领大军讨伐曹操,双方于官渡展开艰苦鏖战。袁军虽然势大,但内部勾心斗角,于官渡之战被曹操击败。袁绍气病交加身亡,袁家兄弟又相互猜忌,最终被曹操设计除掉。曹操继而征伐乌桓一统北方,为此后魏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荆襄风云 火烧赤壁

  刘备在汝南战败,投奔荆州刘表。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足智多谋又心怀天下的诸葛亮辅佐。曹操统一北方后开始举兵南征,矛头直指荆州。此时刘表亡故,荆州落入曹操手中。刘备遭曹操沿途追杀,命悬一线,幸而有诸葛亮、赵云等人死命保全才得以存身。

  面对曹操南征之势,刘备遣诸葛亮往江东与孙权结盟。诸葛亮舌战群儒、智激周瑜,最终促成孙刘联军。在诸葛亮、周瑜、庞统、黄盖等文臣武将的合作下,通过反间计、连环计、苦肉计等一系列有步骤、有计划的行动,孙刘联军在赤壁一战以弱胜强大破曹军,谱写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篇章。

  赤壁大战过后,刘备孙权转而争夺荆州。孙权遣鲁肃向刘备讨还荆州,刘备则在诸葛亮的劝谕下多次推辞。周瑜献计,骗刘备前往东吴成亲,进而将其扣留以换荆州。不料周瑜的计谋被诸葛亮屡屡识破,致使其“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最终在诸葛亮的讥讽中呕血而亡,留下了“既生瑜,何生亮”的长叹。历经了半生的屈辱磨难之后,刘备真正拥有了自己的领地,为进军西川打下基础。

  曹丕篡汉 三国鼎立

  赤壁之后,曹操与孙权爆发濡须之战,杀得难分胜负。西凉马超起兵报仇被曹操平定,曹操进爵魏公、魏王。拥有荆州的刘备则历经一番争斗打败刘璋,以“凤雏”庞统之死为代价夺占西川,并趁曹军立足未稳夺得汉中,自封汉中王。后东吴与曹魏修好,孙权受封南昌侯。

  坐镇荆州的关羽率军攻打曹魏,于罾口川水淹七军,威震天下。此时荆州防务空虚,被东吴都督吕蒙以白衣渡江之计袭击。进退失据的关羽败走麦城,兵败身亡。此时,曹操去世,其子曹丕继承魏王的爵位,进而逼迫汉献帝退位,自称魏帝。自此,大汉王朝不复存在。

  曹丕篡汉后,刘备以“恢复汉室”为名在益州称帝,建立蜀汉政权;孙权则坐镇江东一方。至此,天下大势底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称帝后的刘备,不顾劝阻东征吴国。出兵前夕,张飞亦死于非命。刘备痛心疾首,亲自领兵挥师东进,一路所向披靡。情急之中的孙权用人不疑,拜书生陆逊为大都督,终于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溃蜀军。刘备率败军撤至白帝城时病倒,并在临终前向诸葛亮托孤。

  七擒孟获 六出祁山

  蜀国元气大伤之时,曹丕联合东吴与蜀汉降将孟达、南蛮孟获等势力五路发兵进攻蜀国。诸葛亮临危不惧,派出马超、赵云等猛将把守关口,又派出李严、邓芝等人说服孟达和东吴,安居平五路。

  为完成刘备匡扶汉室的遗愿,诸葛亮决计征伐曹魏。为保后方太平,诸葛亮亲领大军远征云南,以七擒七纵的大仁大智,平定南蛮孟获之乱。

  后曹丕病逝,其子曹睿即位,曹魏大权握于司马懿手中。诸葛亮率领兵马六出祁山,决心为恢复汉室鞠躬尽瘁。在此期间,诸葛亮收服姜维,且以平生所学相授。曹魏则以司马懿为统帅与蜀军对阵。诸葛亮与司马懿,这两位旷世奇才在无数次战斗中展开周旋,并在斗争中相互敬慕,留下了“失街亭”“空城计”“胭粉计”等典故。蜀汉与曹魏之间的战争延绵数载却不分胜负。诸葛亮最终因为操劳过度在五丈原病逝,蜀汉举国同悲。

  三分归晋 天下一统

  姜维继承诸葛亮遗志继续兴兵伐魏,先后九次出征中原,却因为国力衰微和奸臣陷害,只能退避沓中屯田。魏将邓艾趁蜀国内乱之际发兵进攻,偷渡阴平继而兵临成都。蜀主刘禅不战而降,蜀汉至此灭亡。姜维图谋复国,最终因事机败露,自杀殉国。

  东吴自孙权死后,内乱不止。吴主孙亮被独揽大权的孙琳所废,孙休被立为帝。孙休联合老将丁奉除掉孙琳将大权夺回手中,但东吴此时也已呈现大江东去之势。

  曹睿死后,魏主曹芳继位,司马懿从大将军曹爽手中夺得兵权。此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兄弟把持魏国大权,并另立曹髦为帝,司马家族自此权势滔天。司马昭进而公然弑君,杀死魏主曹髦。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篡位,改国号为晋,魏国灭。吴主孙皓最终也投降西晋,百余年的战乱从此平息,天下一统。

  主要故事情节梗概

  1、《桃园结义

  东汉末年,黄巾贼出,天下大乱。中山靖王后刘备某日看到一招兵告示,忍不住三声叹息。被身后的本地屠户张飞见到,就厉声问其故。刘备见这个人相貌不俗,就相互介绍并且说出了叹息的原由。张飞一听此人出生不俗,谈吐间也相当投契,就拉着去酒馆准备边吃边说。正到门口,又遇一人嚷着急切投军。被刘、张听到,于是刘备邀请他一起来喝酒,三人越谈越投契,结果就一起去张飞家后面桃园结为异性兄弟,按长幼,刘备成了大哥,关羽做了老二,张飞为老三。

  2、《曹操诈叔》

  曹操小时候游荡无度,其叔父曾向其父曹嵩告状。曹操受不了父亲的责备,忽心生一计,见叔父而诈倒于地,作出中风情状。叔父信以为真,告之曹嵩。但当曹嵩急视曹操时,发现曹操安然无恙,遂相信曹操所言叔父不喜欢自己的谎话,日后但凡叔父言操之过,均不听。

  3、《曹操献刀》

  董卓自任相国,专权朝野,捏造罪名杀死少帝,满朝文武敢怒不敢言。曹操挺身而出,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行刺,不料被董卓发觉。曹操急中生智,先以献刀为名骗过董卓,继而以试马为由,侥幸逃脱。

  4、《陈宫捉放曹》

  曹操谋刺董卓未成,逃出京城,在中牟县被县令陈宫捉住。陈宫钦佩其忠义,弃了官职与他同逃。逃到成皋,多疑的曹操错杀吕伯奢家人,又杀死吕伯奢以绝后患。陈宫看出曹操心狠手辣,但又念及自己为国家跟他到此,杀之不义,便弃曹操而他往。

  5、《关羽温酒斩华雄

  温酒斩华雄讲的是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故事。在汜水关前,各路诸侯豪杰大战华雄未果,袁术恐先锋孙坚立下头功不发粮草,以至孙文台兵败汜水关,大将祖茂被华雄所斩,之后袁绍问谁人可斩了华雄,于是关羽主动请缨,但因为身份低微而受到袁术的耻笑,说:“一个小小的马弓手也敢口出狂言。”曹操觉得他是英雄,说:“此人长相非凡,旁人焉知其为马弓手?”于是递给关羽温酒一杯说:“将军且饮了此杯以壮胆气”,关羽却道:“待我斩了华雄后再饮未迟!”于是拍刀上马顷刻提了华雄首级回营,此时酒且尚温!

  6、《三姓家奴吕布

  吕布本姓吕,五原人。丁原用他做主簿,吕布曾认丁原为义父。在赤兔马和金银珠宝的利诱下,吕布杀丁原改投董卓,又认董卓为义父。因而张飞蔑称他为“三姓家奴”。

  7、王允巧使连环计

  董卓为乱朝政,司徒王允先将美貌的义女貂蝉许给董卓的义子吕布为妾,不久又把貂蝉作为歌姬送给董卓。吕布知后心生嫌怨。在凤仪亭,董卓撞见吕布与貂蝉私会欲杀吕布。王允与貂蝉趁机离间董卓与吕布。吕布对董卓顿起杀心。王允和吕布假传圣旨,说天子将禅位于董卓,将他骗入城中,被吕布刺死。

  8、陶谦三让徐州

  曹操攻打徐州,刘备引兵相救,太守陶谦命糜竺取徐州印,让与刘备,刘备推辞。曹操退兵后,陶谦及其部属再次表达推让之意,刘备执意不肯。后陶谦病重,第三次让徐州,刘备终是推托,陶谦以手指心而死。徐州百姓拥立刘备为徐州牧。

  9、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平定山东,应诏进入洛阳,听从董昭建议,逼迫皇帝移驾许都。满宠说服徐晃,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改投曹操。自此,曹操集大权于一身,朝廷事务,先禀曹操,然后方奏天子。

  10、孙策开创江东基业

  孙坚死后,其部由刚成年的长子孙策带领。因兵少将寡,孙策只好跟了袁术。孙策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却屡屡不得重用,还受了不少委屈。在程普等人劝导下,孙策决定离开袁术,回江东建功立业。孙策以报仇为名,用玉玺担保,向袁术借兵五千,历经磨难,终于在江东建立了东吴的早期基业。

  11、吕布辕门射戟

  袁术派纪灵攻打刘备,并送吕布粮草和密信,要他不救刘备。刘备写信求助吕布。吕布请来纪灵、刘备二人,设宴调解。吕布将自己的方天画戟插在辕门外一百五十步处,一箭射中画戟小枝,避免了纪、刘一场厮杀。

  12、《曹超割发待首

  曹操发兵宛城时规定:“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这样 ,骑马的士卒都下马,仔细地扶麦而过。可是,曹操的马却因受惊而践踏了麦田。他很严肃地让执法的官员为自己定罪。执法官对照《春秋》上的道理,认为不能处罚担任尊贵职务的人。曹操认为:自己制定法令,自己却违反,怎么取信于军?即使我是全军统帅,也应受到一定处罚。他拿起剑割发,传示三军:“丞相踏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已代。”

  13、《吕布殒命白门楼》

  下邳失陷后,吕布被缚至白门楼。吕布恳请刘备在曹操面前说情,刘备以吕布认丁原、董卓为义父而又杀之为例,劝曹操杀掉吕布。吕布大骂刘备。曹操令将吕布缢死在白门楼。

  14、《曹操煮酒论英雄》

  曹操派人请刘备到小亭煮青梅饮酒。曹操问刘备当世英雄是谁,刘备说了几个人,都被否定。刘备反问曹操,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惊得手中的筷子掉在地上。天突降大雨,雷声大作。刘备说是怕打雷,才掉了筷子。曹操认为刘备胆小如鼠,不再怀疑刘备。

  15、《关羽千里走单骑》

  刘备兵败投袁绍,关羽被曹操所获。曹操欲收服关羽,礼遇甚厚。但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降汉不降曹”。为报曹操知遇之恩,他策马于万军之中,杀颜良,诛文丑,解曹军白马之围。曹操更加喜爱关羽,派同乡张辽劝说,关羽亦誓死不背叛刘备。曹操无可奈何。关羽打听到刘备下落后,即刻拜书告辞,“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护送二位嫂嫂投奔刘备。

  16、《官渡之战》

  东汉建安五年,袁绍自恃兵多粮足,图谋消灭曹操。两军对垒于官渡,相持数月。曹操亲率精锐5000人,奔袭袁军乌巢,烧毁全部囤粮。袁绍所部军心动摇,纷纷溃散投降。曹操乘机全线出击,以少胜多,歼敌7万余,袁绍父子仅率800余骑北逃。

  17、《曹操平定四州》

  袁绍一再战败,忧愤而死。长子袁谭与幼子袁尚自相残杀。曹操乘机离间袁氏弟兄,攻下冀州,又分兵击破青、幽、并三州,深入乌桓和辽东,灭尽袁氏,平定河北,打下了曹魏基业。

  18、《刘备三顾茅庐》

  徐庶走马荐诸葛之后,刘备和关羽、张飞请孔明相助,恰巧孔明不在家。不久,三个人又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孔明又闲游去了,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过了一段日子,三人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诸葛亮见刘备有远大志向且求贤若渴,为其诚心所动,决定出山辅佐。

  19、《刘备摔阿斗》

  三国时期,当阳长坂之战,由于曹军来势凶猛,刘备虽冲出重围,家小却陷入曹军之中。骁将赵云拼死冲杀,于万军之中七进七出,终于救出刘备之子阿斗。刘备接子,掷之于地,愠而骂之:“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抱起阿斗,连连泣拜:“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20、《诸葛亮舌战群儒》

  东汉末年,刘表去世,刘琮投降曹操,形势对刘备与孙权极为不利。刘备派诸葛亮随鲁肃一起前往东吴,去说服孙权。诸葛亮在孙权殿前,从容面对东吴大臣张昭等主降派的种种非难,施展唇枪舌战才能,最终使孙权同意联刘抗曹。

  21、《草船借箭》

  孙刘联军和曹军在赤壁对峙期间,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智,想借机除掉他,于是刁难他要在十日之内造十万支箭,否则,军法从事。诸葛亮料定过几天有大雾,于是答应三日内交付。周瑜认为诸葛亮是自寻死路。两天过去了,诸葛亮都没动静。第三天夜里,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一些船只,船上放满草人,一字排开向曹操营寨驶去。江面上雾很大,曹操不清楚敌军虚实,命将士疯狂放箭,不得出战。箭射满草船后,诸葛亮满载而归。

  22、《赤壁之战》

  曹操统一北方后,率大军南下江东。在周瑜、鲁肃支持下,孙权决定联刘抗曹。周瑜利用北兵不惯水战、多发疾病等弱点,定下火攻策略。孙刘联军先后实施“反间计”,智杀曹水军头领;实施“苦肉计”,派黄盖诈降;实施“连环计”,使曹操将全部战船钉在一起。诸葛亮借东风,周瑜火烧赤壁,曹操大败而还。

  23、《锦囊妙计》

  孙权用公瑾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诸葛亮交给赵云一个锦囊,内封三条妙计,吩咐他到时打开,依计行事。赵云和刘备、孙乾率五百军士到南徐,先后依锦囊妙打破公瑾如意算盘,娶了孙权之妹逃回荆州。

  24、《诸葛亮三气周瑜》

  一气:赤壁大战后第二年,周瑜去夺荆州,在南郡与曹仁大战,中了毒箭。诸葛亮却调赵云,趁机占领南郡等地。周瑜急火攻心,箭伤破裂。二气:周瑜与孙权设下美人计,准备骗刘备至吴,逼其交出荆州,诸葛亮将计就计,使孙吴“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再次病发。三气:周瑜想用“假途灭虢”之计突袭荆州,又被诸葛亮识破,周瑜败后大呼:“既生瑜,何生亮?”吐血而亡。

  25、《曹操割须弃袍》

  曹军被马超打败,在乱军之中听见西凉军大叫:“穿红袍的是曹操!”曹操马上脱下红袍;又听见西凉军大叫:“长胡子的是曹操!”曹操又赶紧提起佩刀,割断自己的长胡子;又听见西凉军大叫:“短胡子的是曹操!”曹操立即扯起旗角,包颈而逃。

  26、《张松献图》

  张松想说服曹操攻打汉中张鲁,解益州之围,准备把西川地图秘密献给曹操,不料曹操欺负张松相貌猥琐,不予礼遇。张松失望之余把地图献给了刘备,然后又与法正、孟达密谋除掉刘璋。刘璋发现后将其杀害。

  27、《关羽单刀赴会》

  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遂用鲁肃之计,设下鸿门宴,埋伏刀斧手,邀关羽来吴。关羽只带领十几个随从人员,轻驾小舟,单刀赴会。席间,关羽借与鲁肃多年未见叙旧为由,拉着鲁肃不放手以为人质,互相敬酒。刀斧手见鲁肃被困,不敢轻易下手。关羽因此安全脱身。

  28、《蜀魏汉中之战》

  曹操夺取汉中,令曹洪、夏侯渊镇守。张飞打败张部,夺取瓦口隘。黄忠夺取天荡山,并听从法正计策,在定军山以逸待劳斩杀夏侯渊。从许都赶来的曹操见战局不利,发布鸡肋军令,借故斩杀杨修,不久退兵。刘备夺取汉中,进位汉中王。

  29、《杨修之死》

  蜀魏汉中之战最后阶段,蜀兵据险固守,魏军主帅曹操深感进退两难。魏行军主簿杨修,从军中“鸡肋”口令,推知曹操已有退兵之意,便教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引起军心大乱。曹操以“造言乱军”的罪名诛杀杨修。

  30、《关羽水淹七军》

  公元219年秋,关羽进攻樊城,曹操命大将于禁为南征将军,庞德为先锋,率七路大军,星夜去救樊城。于禁移兵城北山谷内驻扎。关羽见襄江与白河水势凶猛,急命部下准备船筏,收拾雨具,又派人堵住各处水口,趁夜晚风浪大作之际,放水淹没曹军。于禁投降,庞德被擒。

  31、《吴下阿蒙》

  三国时期,东吴武将吕蒙听信孙权劝告,发奋读书。都督鲁肃来视察吕蒙的防地,吕蒙对蜀国防备的事情讲得有条有理,还写份建议书给鲁肃,鲁肃很惊讶地说道:“你再也不是从前吴下的那个阿蒙了”。

  32、《关羽大意失荆州》

  关羽拒绝与孙权联姻,激怒孙权。孙权令吕蒙夺回荆州。关羽为防吕蒙,留下重兵防范。吕蒙依陆逊计,假装病退。关羽中计轻敌,将荆州重兵攻打樊城,防守空虚。吕蒙将兵士化装成商人模样,顺利渡江,骗过江边守军,占领烽火台,趁关羽毫无防备,没伤一兵一卒就占领了荆州。同时,关羽在前线被徐晃打败,退守麦城被围。关羽突围不成功,被俘不降,孙权杀之,后嫁祸于曹操。

  33、《陆逊火烧连营》

  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为报吴夺荆州、杀关羽之仇,率大军攻吴。吴将陆逊为避其锋芒,坚守不战,双方成对峙之势。蜀军远征,补给困难,又不能速战速决,加上入夏以后天气炎热,以致锐气渐失,士气低落。刘备命蜀军在山林中安营扎寨以避暑热。陆逊看准时机,命军士顺风放火猛攻蜀军,连破四十余营,蜀军大败。

  34、《白帝城托孤》

  关羽失荆州被杀后,刘备悲愤不已,举大军伐吴,不料被“火烧连营”。大败后,刘备逃往白帝城,郁愤成疾,危在旦夕。刘备临终时召大臣吩咐后事,将太子刘禅和蜀托付给诸葛亮。后来,尽管刘禅很不成器,但诸葛亮还是尽力辅佐,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5、《诸葛亮六出祁山》

  蜀诸葛亮为夺取关中,进图中原,在渭水流域多次对魏军进攻作战。魏太和元年,诸葛亮统军10万,进驻汉中,图谋攻魏。次年春,诸葛亮率军一出祁山。天水、南安、安定等三郡皆背魏归蜀。魏明帝震恐,亲赴长安督战。因马谡失街亭要地,诸葛亮初战受挫,退兵汉中。同年十二月,诸葛亮统军数万再度攻魏,出散关围陈仓,攻城二十余日不下,粮尽还师。诸葛亮为孤立祁山魏军,并开辟军资来源,于建兴七年春三出祁山,夺回武都、阴平二郡。建兴九年春,诸葛亮率军四出祁山。魏大将军司马懿督军迎击。诸葛亮于上邽击败魏军,抢收小麦,充实军粮后撤回祁山。魏将急躁,率军尾随追击。待魏军逼近时,诸葛亮五出祁山。司马懿收兵退回上邽。正当诸葛亮率部乘胜追击魏军时,中都护李严假传撤军圣旨,诸葛亮只得退军,于木门设伏张部后,还师汉中。经过3年休养生息,诸葛亮于建兴十二年春六出祁山,率军10万,与魏军20万对峙与渭水南。诸葛亮数次挑战,但司马懿却率部渡过渭水,背水筑垒拒守。诸葛亮识破司马懿以逸待劳的阴谋,进驻五丈原。魏、蜀两军相持4个多月。诸葛亮军中病故,蜀军回师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长达7年之久,虽苦心筹谋,但最终因国力不济等原因,以致师劳而功微。

  36、《马谡拒谏失街亭》

  司马懿率魏兵出阳平关,直取街亭,以断蜀军咽喉之路,诸葛亮大惊失色。参军马谡自告奋勇,立下军令状,愿引兵把守街亭。他自诩饱读兵书,不听左右劝谏擅自分兵屯守山上,结果被魏兵围困,断水烧山,蜀军大乱,街亭失守。

  37、《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镇守街亭的马谡,不听军令和劝谏,擅自将军队驻扎在既无险可守又无水源的山上,被司马懿围困消灭,导致街亭失守,影响了整个战局。幸有赵云相救,马谡才得以逃脱。为严明军纪,诸葛亮挥泪将马谡斩首,以示惩戒。

  38、《空城计》

  诸葛亮屯兵于阳平,将士均在外攻打魏军,只有少数老弱残兵留在城中。司马懿率15万大军突来攻城。诸葛亮临危不惧,传令大开城门,派人到城门口洒扫相迎。诸葛亮登上城楼,焚香抚琴,态度从容,琴声不乱。司马懿来到城前,见此情形,心生疑虑,怕有埋伏,不敢冒进,下令退兵。

  39、《高平陵政变》

  魏明帝曹睿卒,司马懿与大将军曹爽共执朝政,其矛盾日益尖锐。曹爽表请将司马懿转为太傅闲职,夺其兵权。司马懿装病不起,有意麻痹曹爽,暗中谋反。司马懿乘曹爽兄弟随魏帝祭扫明帝高平陵之机,发动政变,夺取武库,断绝曹爽归路,又迫郭太后下令废曹爽兄弟官职,派人送奏章给魏帝。曹爽犹豫不决,最终为求活命同意交出大权,以侯还第。数日后,司马懿以谋反罪民族诛曹爽兄弟。曹魏政权落入司马懿手中。

  40、《二士争功》

  司马昭遣钟会、邓艾分路伐蜀。钟会取了汉中,邓艾偷渡阴平,取了成都。灭蜀后,钟、邓争功,姜维从中用计,钟、邓二人相继被杀。

  拓展: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汉、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国演义》角色介绍

  核心人物

  汉:刘备(前期)、诸葛亮(后期)

  刘备(公元161年-公元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与公孙瓒拜卢植为师求学,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与关羽、张飞先后救援过北海孔融、徐州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期颠沛流离,投靠过多个诸侯,后于赤壁之战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建立季汉政权。陈寿评刘备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自己也曾说过,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占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汉中和甘肃白龙江一部分。为替关张二人复仇发兵出击东吴,被陆逊在夷陵火烧连营,因此惨败使蜀汉元气大伤。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一说太宗),葬惠陵。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7]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大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吴:孙权

  孙权(公元182年-公元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其父孙坚,自称为春秋时大军事家孙武之后。其兄孙策遇害后,孙权承父兄之业,保有江东,成为一方诸侯。曹操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孙权先后两次出兵镇抚了山越,稳定了江东六郡的局势。公元208年,率大军亲征黄祖,夺得江陵,复与刘备联合,获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公元221年,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亲率大军伐吴。孙权一方面以陆逊为大都督迎战,一面向魏文帝曹丕称臣,被曹丕拜为吴王,次年三月大破汉军。公元252年病逝。作者罗贯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事例,给读者塑造出一位外表独特、胆识过人、治国有法、治军有方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形象。[8]

  魏:曹操

  曹操(公元155年-公元220年3月15日[9]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黄巾军起义爆发时,任骑都尉,参加剿除黄巾军。从建安二年到十六年(197-211年),先后用兵打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统一北方。曾在赤壁被周瑜、诸葛亮用火攻战败。建安二十一年,受封为魏王,四年后,病死于洛阳。形象上是一个既凶残奸诈又有雄才大略的政治野心家和军事家的艺术典型。但小说在揭露和批判他的恶德的同时,又充分表现了他作为一个奸雄的才智与胆略,他具有卓然超越于董卓、袁绍等人之上的政治远见和政治气度。他深通兵法,善于用兵,施谋用策,以弱胜强,先后消灭了除刘备、孙权以外的大小军阀,统一了大半个中国。人生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10-11]

  其他重要人物

  《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共1191人,其中武将436人,文官451人,汉、三国、晋的皇裔、后妃、宦官等128人,其他176人。[12]三国之中的一些经典人物罗列如下:

  1、魏:

  文臣: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戏志才、刘晔、蒋济、司马懿、陈群、华歆、钟繇、满宠、董昭、王朗、崔琰、毛玠、杜畿、田畴、王修、杨修、辛毗、杨阜、田豫、王粲、蒯越、张继、杜袭、枣祗、任峻、陈矫、郗虑、桓玠、丁仪、丁廙、司马朗、韩暨、韦康、邴原、赵俨、娄圭、贾逵、陈琳。

  武将:张辽、徐晃、夏侯惇、夏侯渊、庞德、张郃、李典、乐进、典韦、曹洪、曹仁、曹彰、曹纯、于禁、许褚、吕虔、李通、文聘、臧霸、郭淮、钟会、邓艾、曹休、张燕、张绣、朱灵、路昭、史涣、韩浩、王凌、孙礼、秦朗、郑文、夏侯尚、毌丘俭、诸葛诞。

  2、汉:

  文臣:诸葛亮、孙乾、简雍、糜竺、糜芳、庞统、法正、许靖、马良、徐庶、陈震、杨仪、费祎、蒋琬、孟优、黄皓。

  武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延、关平、周仓、关兴、张苞、陈到、李严、姜维、廖化、马谡、马岱、陈式、雷铜、吴兰、王平、任夔、张翼、马忠、张南、冯习、傅佥。

  3、吴:

  文臣:周瑜、陆逊、张昭、张紘、鲁肃、虞翻、顾雍、诸葛谨、诸葛恪、陆凯、骆统、周鲂。

  武将:吕蒙、甘宁、太史慈、程普、黄盖、韩当、周泰、蒋钦、丁奉、徐盛、陈武、凌操、凌统、潘璋、朱然、孙桓、马忠、孙韶、朱桓、夏恂、周平、全琮、于诠。

  4、群雄:

  诸侯势力:张角、何进、董卓、袁绍、吕布、袁术、刘表、刘璋、马腾、张鲁、韩遂、公孙瓒、韩馥、刘岱、王匡、张邈、孔伷、陶谦、鲍信、桥瑁、袁遗、孔融、张超、张杨、刘度、赵范、金旋、韩玄。

  黄巾:张宝、张梁、程远志、邓茂、马元义、赵弘、韩忠、孙夏、管亥、何仪、刘辟、龚都、裴元绍、高升、张闿、韩暹、李乐、杨奉。

  文臣:董承、王子服、李儒、陈宫、田丰、沮授、审配、许攸、郭图、逢纪、辛评、荀谌、辛毗、陈登、蒯良、王累、韩胤、沮鹄、杨弘、阎象、蒯越、

  武将:伍孚、李傕、郭汜、颜良、文丑、潘凤、俞涉、武安国、穆顺、华雄、牛辅、张济、樊稠、胡轸、胡车儿、李肃、高顺、张任、高览、曹性、闵纯、纪灵、马休、马铁、高览、袁谭、袁熙、袁尚、高干、麴义、吕翔、吕旷、韩猛、淳于琼、焦触、张南、马延、雷薄、张勋、陈纪、桥蕤、郝萌、侯成、宋宪、魏续、成廉、蔡瑁、张允、黄祖、苏飞、吕公、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杨秋。

  其他人物: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吕伯奢、普净、华佗、于吉、左慈、吉平。

  主要人物关系

  魏:曹昂、曹丕、曹彰、曹植、曹熊均为曹操之子;[13]司马师、司马昭分别为司马懿之长子和次子。

  汉:刘禅、刘封(刘备义子)为刘备之子;关平(关羽义子,正史中是亲儿子)、关兴为关羽之子;张苞为张飞之子;诸葛瞻为诸葛亮之子;诸葛尚为诸葛亮之孙。

  吴:孙策、孙权为孙坚之子;孙仁(孙尚香)为孙坚之女、孙策与孙权之妹,后嫁与刘备(最终回到吴国);陆抗为陆逊之子,诸葛瑾(为诸葛亮之兄)。

  刘备简介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

  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刘备人物评价

  刘元起: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

  陈登: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

  袁绍: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

  程昱: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38]

  曹操:①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②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将生忧寡人。③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

  裴潜:使居中国,能乱人而不能为治也。若乘间守险,足以为一方主。[39]

  刘晔: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

  孙胜、贾诩:刘备雄才。

  郭嘉: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嘉观之,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古人有言:“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宜早为之所。[40]

  诸葛亮:①刘公雄才盖世,据有荆土,莫不归德,天人去就。②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41]

  赵戬:刘备其不济乎?拙于用兵,每战则败,奔亡不暇,何以图人?

  傅干:刘备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

  孙权: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周瑜:刘备以枭雄之姿。

  陆逊:①寻备前后行军,多败少成,推此论之,不足为戚。②备是猾虏,更尝事多。③刘备天下知名,曹操所惮,今在境界,此强对也。 [42]

  张辅:刘备威而有恩,勇而有义,宽宏而有大略。

  张松:刘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雠也,善用兵,若使之讨鲁,鲁必破。鲁破,则益州强,曹公虽来,无能为也。

  刘巴: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

  彭羕:仆昔有事於诸侯,以为曹操暴虐,孙权无道,振威闇弱,其惟主公有霸王之器,可与兴业致治,故乃翻然有轻举之志。[43]

  钟会: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兴兵朔野,困踬冀、徐之郊,制命绍、布之手,太祖拯而济之,与隆大好。[44]

  杨戏:皇帝遗植,爰滋八方,别自中山,灵精是钟,顺期挺生,杰起龙骧。始于燕、代,伯豫君荆,吴、越凭赖,望风请盟,挟巴跨蜀,庸汉以并。乾坤复秩,宗祀惟宁,蹑基履迹,播德芳声。华夏思美,西伯其音,开庆来世,历载攸兴。[45]

  陈寿: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讬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2]

  习凿齿:先主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逼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顾,则情感三军;恋赴义之士,则甘与同败。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其终济大业,不亦宜乎!

  王勃:以先主之宽仁得众,张飞、关羽万人之敌,诸葛孔明管、乐之俦,左提右挈,以取天下,庶几有济矣。然而丧师失律,败不旋踵。奔波谦、瓒之间,羁旅袁、曹之手,岂拙于用武,将遇非常敌乎?

  朱敬则:蜀先主抱英济之器,无角逐之材。远窜荆蛮,畏曹公之神武;奄有庸蜀,乘刘璋之政衰。国小人夷,风颓俗陋。[46]

  杜甫: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刘禹锡: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47]

  何去非:方其豪杰并起,而备已与之周旋于中原矣。始得徐州而吕布夺之,中得豫州而曹公夺之,晚得荆州而孙权夺之。备将兴复刘氏之大业,其志未尝一日而忘中州也。然卒无以暂寓其足,委而西入者,有曹操、孙权之兵轧之也。

  萧常:昭烈父子以帝室支属,介在一隅,而正位号,尚数十年,由先汉至是,垂祀五百,三代以还,葢未之有。人主之结人心,其效廼尔,有大物者,庸可忽诸。[48]

  郝经:汉得天统,莽簒而在光武,操窃而在昭烈。魏吴虽僣,犹夫吴楚也。昭烈天资仁厚,宇量(阙)毅,岿然一世之雄。以兴复汉室为己任,崎岖百折,偾而益坚。颠沛之际,信义逾明。故能终系景命,信大义于天下。任贤使能,洒落诚尽,使诸葛亮以死自效。复见三代君臣,高、光为不亡矣。国贼未讨,境土未复,而偾军崩殂,哀哉![49]

  陶宗仪:备又非人望之所归。周瑜以枭雄目之,刘巴以谁人视之,司马懿以诈力鄙之,孙权以猾虏呼之。[50]

  杨璟:昔据蜀最盛者,莫如汉昭烈。且以诸葛武侯佐之,综核官守,训练士卒,财用不足,皆取之南诏。然犹朝不谋夕,仅能自保。[51]

  孙承恩:贤矣昭烈,宽厚弘毅。崎岖立国,仗信履义。推诚任贤,肝胆孚契。顾命数词,可训后世。[52]

  王夫之:刘先主以汉室之裔,保蜀土,奉宗祧,任贤图治,民用乂安,尚矣。[53]

  毛泽东曾多次谈论刘备,他认为刘备的优点主要于是善于用人,善于团结各方人士。而缺点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好感情用事;二是不能区分主次矛盾。

  刘备典故

  以德服人

  以德服人是指以良好的德行使人佩服。刘备虽然在机权干略上略有不足,但是却有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并曾以此感化了刺杀他的刺客。刘备临死前还以此来教育他的儿子刘禅,即“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54]

  求田问舍

  求田问舍出自《三国志·陈登传》,本意是指只知道购置房田产业,没有远大的志向。

  许汜和刘备一起在荆州牧刘表处坐,刘表与刘备一起品论天下人。许汜说:“陈登是个江湖之士,豪横之气不加检点。”刘备问刘表:“许汜君说的对不对啊?”刘表说:“要说不对,许汜君是个善士,不会说虚假的话;要说他对,陈元龙可是名重天下呀。”

  刘备问许汜:“你说他豪横,难道有什么事例吗?”许汜说:“我曾经遭遇战乱路过下邳,我去见陈登。他没有招待客人的意思,很长时间不跟我说话,他自顾自地上大床睡卧,让我这个客人睡下床。”

  刘备说:“您有国士的名声,现在天下大乱,帝主不能执政,希望您忧国忘家,有一点救世的念头。可是您呢,整天忙着求购土地,到处询问房产价格,说的话没有能采为良言的,这是元龙所忌讳的做派,他凭什么跟您说话呢?如果是当时是在下,我会自己睡在百尺楼上,让您睡地板,怎么会只是上下床之间呢?”

  死里逃生

  据《典略》记载:张纯反叛时,平原刘子平推荐刘备参军讨伐,途中遭遇敌军被打败,刘备佯装假死。敌军退散后,刘备遇上故人,一同乘车离去,逃过一劫。[2]

  髀肉复生

  出自《九州春秋》。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后表示感叹虚度光阴,想要有所作为。

  据记载:刘备依附荆州刘表后,在荆州居住多年。有一天刘备发现自己大腿生出赘肉,由此感概而落泪。刘表见了,询问内因,刘备回答:“我过去常常骑马,大腿没有赘肉。现在不再骑马了,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时光飞逝,人即将步入垂老,却没能建功立业,因此感到悲伤。”

  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诸葛亮幼年丧父,同叔父到南阳躬耕,后追随刘备,为了刘备奠定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基础。蜀汉开国后,被封为武乡侯,对内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对外联吴抗魏,为实现光复大汉的政治理想,数次北伐,但因缺乏良将而失败,最后病逝于五丈原。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诸葛亮为政举措

  政治

  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安抚百姓、遵守礼制、约束官员、慎用权利,对人开诚布公、胸怀坦诚。为国尽忠效力的即使是自己的仇人也加以赏赐,玩忽职守犯法的就算是他的亲信也给予处罚,只要诚心认罪伏法就是再重的罪也给予宽大处理,巧言令色逃避责任就是再轻的过错也要从严治理,再小的善良和功劳都给予褒奖,再小过错都予以处罚。他处理事务简练实际,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计较虚名而重视实际,贪慕虚荣的事他都不做;终于使蜀国上下的人都害怕却敬仰他,使用严刑峻法却没有人有怨言,这是因为他用心端正坦诚而对人的劝戒又十分明确正当的缘故。可以说他是治理国家的优秀人才,其才能可以与管仲、萧何相媲美。[28]

  经济

  诸葛亮在汉中休士劝农期间,利用了汉中的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得力措施,使北伐军资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决,诸葛亮死后,蜀汉军撤退,魏军还在蜀营中“获其图书、粮谷甚众”。这正说明了诸葛亮休士劝农,实行军屯耕战的效果。当地人民生活好了,就可以招来更多的人口,使地广人稀的汉中重新得到发展,逐步到达人多、粮多的良性循环,使百姓“安其居,乐其业”。

  经诸葛亮“踵迹增筑”的“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至今还是汉中地区灌溉面积最大的水利工程。据李仪祉先生考察而知,“山河堰尚灌褒城田八千余亩,灌南郑县田三万零六百余亩,灌酒县七千余亩,共四万六千余亩。”汉中市的六大名池,至今仍被利用。据考古调查统计,全区至今尚保留有汉以来的古堰七十多处,一些堰渠经历代使用维修,一直延用至今。同时各地在继承和学习古代开发利用水利资源经验的基础上,又不断增修了大批塘、库、陂池等水利设施。仅勉县就增修了能蓄十万立方水的水库三十七个;塘与陂池达三百多个;冬水田至今仍有五万多亩。

  上述实事说明,汉中盆地古代农田水利设施至今所产生的实际效用和不断改进利用,与诸葛亮当年在汉中休上劝农时,开拓农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的丰功伟绩是分不开的。[28]

  军事

  诸葛亮作为军事家在历代兵家也得到了较高的认可。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看到诸葛亮的营垒,称赞其为“天下奇才”。唐太宗与李靖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多次提到诸葛亮的治军之法与八阵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且表明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史官鲜克知兵,不能纪其实迹焉”。唐朝时亦将诸葛亮评选为武庙十哲之一,与张良、韩信、白起等九位历代兵家享同等地位。诸葛亮亦作诸多军事著述,如《南征》,《北伐》,《北出》等,对中国军事界有一定的贡献。诸葛亮在技术发明上亦有灵巧的表现,如改良连弩。诸葛亮亦推演了兵法,作八阵图,直至唐代将领李靖仍然十分推崇。

  诸葛亮历史评价

  汉末三国

  司马徽:“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

  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孙权:“丞相受遗辅政,国富刑清,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表,无以远过。”“诸葛丞相德威远著,翼戴本国,典戎在外,信感阴阳,诚动天地,重复结盟,广诚约誓,使东西士民咸共闻知。”

  孟获:“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贾诩:“诸葛亮善治国。”[30]

  刘晔:“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31]

  杨洪:“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

  马良:“尊兄应期赞世,配业光国,魄兆远矣。夫变用雅虑,审贵垂明,于以简才,宜适其时。若乃和光悦远,迈德天壤,使时闭于听,世服于道,齐高妙之音,正郑、卫之声,并利于事,无相夺伦,此乃管弦之至,牙、旷之调也。”

  张裔:“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

  司马懿:“真乃天下奇才也!”“亮虑多决少。”“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32]

  杨戏:“忠武英高,献策江滨,攀吴连蜀,权我世真。受遗阿衡,整武齐文,敷陈德教,理物移风,贤愚竞心,佥忘其身。诞静邦内,四裔以绥,屡临敌庭,实耀其威,研精大国,恨于未夷。”

  习隆、向充:“况亮德范遐迩,勋盖季世。”

  刘禅:“惟君体资文武,明睿笃诚,受遗托孤,匡辅朕躬,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镇八荒,将建殊功于季汉,参伊、周之巨勋。如何不吊,事临垂克,遘疾陨丧!朕用伤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纪行命谥,所以光昭将来,刊载不朽。今使使持节左中郎将杜琼,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谥君为忠武侯。魂而有灵,嘉兹宠荣。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张悌:“诸葛、司马二相,遭值际会,讬身明主,或收功於蜀汉,或册名於伊、洛。丕、备既没,后嗣继统,各受保阿之任,辅翼幼主,不负然诺之诚,亦一国之宗臣,霸王之贤佐也。”

  诸葛亮典故

  蜀主八剑

  据《古今刀剑录》记载,章武元年,刘备在金牛山采得铁矿,铸造八柄宝剑,一把刘备自己佩戴,其余七把分别赐予刘禅、刘永、刘理、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每把剑都取了好听的名字,并让诸葛亮在剑上铭字。[60]

  蜀汉灭亡后,蜀主八剑一直下落不明。后来诸葛亮佩剑章武剑被李师古所得,李师古将此剑据为己有,并改名师古剑。[61]

  相关发明

  诸葛亮在四川地区深得民心,四川很多地方的居民一直到近现代仍有头戴白布的习惯,据说就是为诸葛亮戴孝,历时一千多年。

  在高承《事物纪原》中,有记载诸葛亮南征班师时,正遇风起,不能渡河,孟获说这是猖神作怪,只要用人头和牲畜祭祀,便会风平浪静。但诸葛亮觉得用人头太残忍了,于是用面粉搓成人头状,混上牛、羊等肉去替代,名为馒头。(又有一说,馒头乃张飞征蜀时发明)。

  另外,相传诸葛亮担任军师中郎将时,因解决粮食问题,向百姓询问了当时名为“蔓菁”的野菜的种植方法,并下令士兵开始种蔓菁,补充军粮,后世便把这菜称为诸葛菜。

  亦有传说指诸葛亮另有一儿诸葛怀与一女诸葛果。在晋朝时曾召录汉代名臣之后裔到京城任职,但诸葛怀推辞,自给自足,在家终老。而诸葛果则相传在成都西南乘烟观修行和成仙升天。[62]

  在山区的居民过去要放送消息,会施放孔明灯,相传是诸葛亮传下来的。在云南(三国时南中之地),佧佤族有传说指诸葛亮曾教他们祖先盖房子、编竹箩;傣族传说指当地的佛寺大殿屋顶就是仿照诸葛亮的帽子建造的,又有说诸葛亮南征时发明一种铜鼓,称为“诸葛鼓”,白天做饭,晚间可敲它作警报。而现有许多俚语,如“事后孔明”,意思是等到事情过后才发表各种高论,自以为先知;也有“三个臭皮匠,胜个诸葛亮”,意思是指形容集体智慧的伟大。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简介】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简介07-01

海的女儿的主要内容简介09-13

金色的脚印主要内容简介06-19

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简介10-23

森林报的主要内容简介04-21

海的女儿主要内容简介06-13

投资核算的主要内容简介06-22

丑小鸭主要内容简介09-06

凡卡主要内容简介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