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课文

时间:2023-11-29 19:35:59 智聪 课文大全 我要投稿

《月光曲》课文

  原名《升C小调第十四号钢琴奏鸣曲》,传说在1801年贝多芬在经历情感波折后创作出来的钢琴奏鸣曲,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听后将此曲第一乐章比作“犹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闪烁的湖面上摇荡的小舟一般”,从而冠以《月光曲》之曲名。《月光曲》是关于贝多芬的故事,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月光曲》课文,欢迎大家分享。

  【1】《月光曲》课文

  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quàn)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听到这里,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了。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肓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tián)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xiōng)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2】课文重点

  《月光曲》一文是关于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故事。文章生动地记述了贝多芬谱曲的经过。

  全文以生动、优美的语言开始叙述。贝多芬来到小镇演出,夜晚在清幽的小路散步。当贝多芬被盲姑娘懂音乐、爱音乐而感动,即兴为她演奏时,一阵风吹灭了蜡烛,屋里洒满了清幽的月光,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使我们仿佛身临其境。

  对于《月光曲》的内容、意境、情感,作者以生动的文字,借皮鞋匠的联想表达出来。天高云淡、月朗星稀,平静的海面上洒遍了银光,这时月下的一切是那么幽静。月亮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着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我们在体味作者用词精妙的同时,更为文中所流露出的兄妹之间的手足亲情,盲姑娘对音乐的热情和音乐家博大高尚的情怀所感动。哥哥因为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家里又太穷,无法使妹妹得到满足而遗憾、内疚。妹妹听出哥哥话中的不安之意,反过来温言相慰,懂事地叫哥哥别难过。兄妹互相体贴,手足之情感人至深。盲姑娘把自己梦寐以求的愿望淡淡地称作随便说说,于凄楚中饱含了对音乐的喜爱。当贝多芬充满激情地弹奏曲子时,盲姑娘听得那么入迷。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正是盲姑娘兄妹的手足深情,感动了贝多芬,使得他主动为盲姑娘即兴创作《月光曲》,并为之演奏。贝多分悄然而来,悄然而去,却给穷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和一次美妙的艺术享受。

  【3】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讲了在两百多年前,贝多芬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演出,晚上散步的时候,他被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吸引,来到了一所茅屋前。他听到茅屋里兄妹的对话,情不自禁地走进茅屋,为兄妹俩弹奏了一首自己的曲子,又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说故事。

  【4】课文笔记

  一、生字预习

  【谱】pǔ(谱写)(歌谱)(靠谱)字义:①编写歌谱。②依照事物的类别、系统编制的表册。③大致的准则,把握。

  【莱】lái(莱茵河)(蓬莱)字义:草名,又名藜,一年生草本植物。

  【茵】yīn(茵褥)(绿茵茵)(绿草如茵)字义:古代车子上的席、垫。引申为铺的东西。

  【盲】máng(盲人)(盲目)(色盲)字义:瞎,看不见东西。

  【纯】chún(纯熟)(纯洁)(单纯)字义:①熟练。②专一不杂。

  【键】jiàn(琴键)(键盘)(关键)字义:①某些乐器或机器上使用时按动的部分。②插在门上关锁门户的金属棍子。

  【缕】lǚ(一缕)(一丝一缕)(千丝万缕)字义:①量词,股。②线。③一条一条地。

  【陶】táo(陶醉)(陶瓷)(陶冶)字义:①陶然,快乐的样子。②用黏土烧制的器物。③制造陶器。

  二、多音字汇总

  1、散:①sǎn(松散)②sàn(散步)

  2、切:①qiè(一切)②qiē(切菜)

  3、好:①hǎo(多好)②hào(好奇)

  三、词语解释

  1、莱茵河:发源于瑞士东南部的阿尔比斯山麓,流经列支敦士登、奥地利、法国、德国、荷兰等地,在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全长约1232千米,是西欧第一大河。

  2、茅屋:屋顶用茅草、稻草等盖的房子,大多简陋矮小。

  3、入场券:进入某些活动场所的凭证,也借指参加某种赛事或活动的资格。

  4、微波粼粼:风吹着湖面,泛起的微小波浪。

  5、幽静:深幽静寂,非常安静。

  6、清幽:(风景) 秀丽而幽静。

  7、恬静:恬适,安静。

  8、波涛汹涌: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9、纯熟:具有技巧的或表现出技巧的。

  10、水天相接:形容水天共融的景象,清澈的水域映照着湛蓝的天空,形成清美而秀丽的大自然空间景象。

  11、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沉醉于某种事物或境界里,以求得内心的安慰。

  12、断断续续:时断时续地接连下去。

  四、近义词汇总

  纯熟—熟练 恬静—安静 陶醉—沉醉

  霎时间—一刹那 断断续续—时断时续

  波涛汹涌—惊涛骇浪 水天相接—水天一线

  五、反义词汇总

  幽静—喧闹 纯熟—生疏 微弱—强烈

  陌生—熟悉 断断续续—接连不断

  六、 重点词语汇总:谱写 钢琴 幽静 断断续续 茅屋 烛光 失明 纯熟 清幽 琴键 景象 陶醉 莱茵河 盲目 一缕

  七、主题思想:本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为同情穷鞋匠兄妹俩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女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贝多芬卓越的音乐才华以及他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关爱。

  【5】课文内容赏析

  1、第一部分“交代传说”(第1自然段):简单介绍了贝多芬,并点明他创作《月光曲》是一个传说。开篇《月光曲》点题,自然引出下文。

  2、第二部分“创作背景”(第2—7自然段):写贝多芬走进茅屋,为兄妹俩演奏。

  ⑴第2自然段,写贝多芬散步时听到有人弹他的曲子,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故事的起因。“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说明了琴弹得不熟练,所弹曲子恰巧是贝多芬创作的,这就不能不引起贝多芬的注意,为下文做铺垫。

  ⑵第三自然段,写贝多芬在屋外听到兄妹俩的对话。兄妹俩的语言描写,体现了妹妹想听贝多芬弹奏乐曲的迫切心情和哥哥无法满足妹妹心愿的难过愧疚。最后一句,能看出妹妹的善解人意和为了安慰哥哥强压住自己对音乐的热爱的无奈。这一段为下文贝多芬为兄妹俩弹奏乐曲做了铺垫。两个“!”,一是为自己弹不好这首曲子而着急,二是表达自己对弹好这首曲子的渴望,从中可以看出姑娘对音乐的痴迷。

  ⑶第4自然段,写贝多芬进入茅屋内看到的情形。“轻轻地”体现了贝多芬很有礼貌,不想惊扰兄妹俩。“茅屋里点着一只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这段对兄妹俩的家庭环境描写可以看出兄妹俩生活艰难。“可是”表明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双目失明,让人觉得可怜。

  ⑷第5自然段,写别多分面对皮鞋匠的疑问说明来意。贝多芬的回答表明他内心的坚定。

  ⑸第6自然段,写贝多芬真诚地为盲女弹琴。“多纯熟”是说弹奏的技能熟练;“多深”是说把曲子里的感情充分表现出来了。这两个词既表现出了贝多芬弹奏技艺的高超,也表现出了盲女在听了乐曲之后的惊喜和赞叹。

  两个“您”读起来不一样,第一个表示猜想,语调稍延长一些。后来盲女做出了判断,贝多芬正在附近履行演出,这样高超的演奏技巧,只有贝多芬才行,因此第二个“您”就很肯定。梦寐以求的愿望变成现实,盲女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

  ⑹第7自然段,写贝多芬愿意再为盲女弹一曲。贝多芬因为遇到了知音,产生了弹奏第二支曲子的想法—创作的激情顿时而生。

  3、第三部分“创作过程”(第8、9自然段):写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情景。

  ⑴第8自然段,写贝多芬产生了创作灵感。“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把月光比作“银纱”,准确、形象。更加突出了屋内的“清幽”。“清幽”一词表现出的画面是清亮如水的月光下,一切是那么朦胧,那么美,就连破旧的茅屋也有了诗情画意。此情此景,深深地打动了贝多芬,他“望了望”兄妹俩,同情之心油然而生。美好的音乐应当给予穷苦而又爱好音乐的人们,这样想着,他情不自禁地按起琴键来。

  ⑵第9自然段,兄妹俩陶醉在贝多芬的乐曲中,产生了美好的联想。①“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这是第一幅画面:月亮升起。此刻,贝多芬轻轻地按着琴键,音乐轻柔、舒缓。②“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这是第二幅画面:月亮升高。随着景象的变化,音乐气势逐渐增强,曲调出现转折。③“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这是第三幅画面:月光照耀。此时音乐高昂激越,节奏越来越快。

  ⑶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这也是《月光曲》的内容、意境和表达的情感,作者没有直接去写,而是通过皮鞋匠的联想表达了出来。

  ⑷“恬静”指安静,宁静。形容盲女被音乐唤起了联想后,脸上表现出来的专注、平静的神色。脸上是“恬静”的,心里是舒适、安逸的。可见贝多芬琴技的高超。

  4、第四部分“记录《月光曲》”(第10自然段):写贝多芬奔回客店,记录《月光曲》“陶醉”表明兄妹俩完全沉浸在美妙的琴声中,连贝多芬“早已离开”都不知道,说明贝多芬弹的曲子非常美妙,也体现了音乐艺术的巨大感染力。"飞奔”表明贝多芬的心被创作的灵感包围着,他急切地摇把曲子记录下来。

  【6】作者介绍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舞曲。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贝多芬生活道路非常坎坷,28岁时听力开始减弱,晚年失聪,只能通过书写跟人交谈。他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如广为流传的交响乐《英雄》《命运》《田园》《合唱》等。

  他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7】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4.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8】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从中体会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热爱劳动 人民的思想感情。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并体会二者结合的作用。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辨事物和联想。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贝多芬弹奏第二音乐曲时的情和景。

  三、教具准备:幻灯片

  四、教学过程 :

  (一)提出单元训练重点——分辨事物和联想

  (二)简介贝多芬,导入 新课。

  板书:9. 月光曲

  (三)讲授新课。

  1. 弄清弹奏第一音乐曲的经过。

  (1)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了什么?

  (2)这琴声为什么引起他的特别注意?

  (3)贝多芬靠近茅屋,又听到了什么?(指名读这一段话)

  弄清这段话中的重点词,体会这段话的含义。

  (4)贝多芬为什么要走进茅屋?

  (5)贝多芬走进茅屋干了什么?

  (6)他为什么弹琴?

  让学生在文中找到贝多芬是怎样说的?

  (7)贝多芬弹完第一首曲子盲姑娘有什么反应?

  (8)为什么盲娘推测出陌生人是贝多芬呢?

  (9)这时贝多芬用什么来回答盲姑娘的问话?

  2、理解弹奏第二首乐曲的经过。

  (1)让学生默读,找出课文中哪些是描写《月光曲》的内容。

  引导学生体会当时的环境。

  (2)在这清幽的月光下,听着美妙的琴声,皮鞋匠好象看到什么?

  (3)盲姑娘仿佛看到了什么?(放录相,老师范读,学生体会。)

  (4)听到这首乐曲,盲姑娘的神态怎样?

  (5)乐曲弹奏完了,贝多芬离开了茅屋。兄妹俩发觉没有?为什么?

  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有关词句。

  (6)贝多芬飞奔回旅店干什么?

  (7)记的是什么曲子?

  (8)为什么要连夜把它记录下来?引导学生想一想,贝多芬在散步时,有没有想到要创作《月光曲》?

  (四)归纳小结:

  归纳本课三个要点,并强调单元训练重点。用以联系后面几课。

  1、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听——弹——记),是《月光曲》的谱写经过。

  2、按事情的发展,了解贝多芬感情的变化。(同情——激动——激情)

  3、分辨哪些是事物,哪些是联想。文章中运用事物和联想这种知识。究竟有什么好处呢?写文章时,我们分辨哪些是事物,哪些是联想,从而帮助我们很好地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写文章时,在记事中,加上自己合理的联想,能使文章深刻、感人。

  分辨事物和联想,是这课的重点,也是这个单元的训练重点。今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这种知识,在这个单元的几篇课文还要进一步学习。并把它运用到写作中去。使这种语文知识转化为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五)练习

  1、学生朗读《月光曲》8、9自然段。

  2、布置片断练习:《贝多芬回到客店》

  【9】教学反思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充满着挑战和机遇的信息时代,是立足现代、走向未来,立足中国、走向世界的教育创新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育的价值追求必须反映新时代的价值观念。在追求教育价值的过程中,教师的观念更新是关键。

  《月光曲》这篇课文,记叙了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这首著名钢琴曲的传说。那天,贝多芬来到一个小镇演出,夜晚“在清幽的小路散步”,来到小茅屋被盲姑娘懂音乐、爱音乐的谈话所感动,即兴为盲姑娘演奏,表现了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执教《月光曲》一课,如果拘泥于“同情劳动人民”这一主题,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围绕老师的意图转,学生就很可能众口一辞说“同情”,落人教师的窠臼,归根结底还是回到了传统教育的轨道上。而追求教育价值的创新教育则要求教师必须敢于打破教参的束缚,树立适应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的时空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教学《月光曲》在确立情感目标的基础上,要着眼于学生发展,建立开放式的目标意识:

  1、公德意识:

  贝多芬乐意为穷人盲姑娘演奏,这是艺术家良好素质的体现,要引导学生领会其高尚的首先情操。

  2、创新意识:

  艺术的创新源于生活,艺术的真谛在于为全人类服务,要培养我们“地球村”小村民的艺术追求和创新精神。

  3、挫折意识:

  盲姑娘又目失明,却酷爱音乐,要引导学生体会盲姑娘对生活的信心和对人生的执著追求。

  以《月光曲》的目标定位转变为例,可见,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教育模式。追求教育价值的创新教育,无论何时都应成为学生和教师的共同追求。对学生来说,要善于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悟出真知灼见;克服依赖心理,养成主动的探索精神。对教师来说,教学创新要适应服务现实的需要,适应中国现代化、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需要,它不能停留在操作层面上,停留在方法、手段上。教师必须扩大素质教育视野,着眼于现代型、未来型、国际型人才的培养,以全新的观念、全方位的视野,构建阅读教学开方式的发展性目标体系。

【《月光曲》课文】相关文章:

月光曲课文解读11-20

课文月光曲的原文11-25

课文月光曲主要内容12-07

月光曲的课文主要内容11-29

月光曲课文主要内容07-27

月光曲课文的主要内容06-06

《月光曲》的阅读答案11-22

《月光曲》阅读答案11-15

小学课文太阳课文原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