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灯》研讨会

时间:2020-08-26 18:43:55 贾平凹 我要投稿

《带灯》研讨会

  《带灯》是贾平凹继《古炉》之后又一部立足乡村世情的小说。自出版以来,该书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小说主人公带灯是镇综合治理办公室的主任,她容貌美丽、孤芳自赏却又有点不合时宜。她主要处理乡村所有的纠纷和上访事件,在矛盾中履行着乡镇干部的职责,她每天面对让人无法摆脱的杂乱沉重,内心却不断向上飞升。小说出版后,关于作者面对现实的姿态、关于理想如何呈现、理想存在的可能性和可行性等,都成了争论的话题。

  注重中国经验的表达

  贾平凹擅长从一粒沙、一滴水里看世界,从被人遗忘的角落里发现世界的秘密。十多年来,贾平凹以他的作品描绘巨幅的、动态的乡村画卷,在书写乡土的崩溃时深藏着作家的人文感伤。雷达认为,贾平凹始终在自己的小说中探索着乡土中国的出路,他进入生活内部的深度在当代是无人能及的。《带灯》是一部有着理想之光的作品,带灯的形象是有情怀、有韵味的。这也是一部正面凝视解读现实的作品,作家对现实社会的尖锐批判隐藏在生活细节中。因此,这是一部注重中国经验的表达、探索民族灵魂的作品。

  吴俊认为,贾平凹是写乡土的代表性作家,但他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写乡村,更在于他对中国乡村的百科全书式的呈现。《带灯》表明了作家对当下中国政治、人性的思考,是一部反映历史、现实、人文关怀都很突出的作品。《带灯》呈现了众多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

  李星认为,《带灯》的价值在于这部作品摆明了尖锐深刻的权力批判立场。贾平凹在注视痛苦的现实的时候,没有仅仅满足于对现实进行揭露和批判,而是以“一星弱火”、以深切的人文关怀显示出他优雅地超越现实局限的能力。

  10年4部长篇,贾平凹的创造力的确让人叹服。白烨认为,《带灯》激活了贾平凹的创作,作品的背景放在了新的经济发展点上,表现的是当下的农村生活。作品对当下社会问题、生活的把握值得重视,尤其是对当下社会分离、分化、裂变带来的变化,作者的表达和思考令人尊重。

  李云雷说,带灯是一个在乡镇的政治生活之中处于边缘的人物。她只是一个参与者而不是一个主导者,写带灯这个人物,小说重点不是描写这个乡镇的政治性生活,而是带灯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及她生活的整体状态,所以它的视野比一般的描写乡镇干部的作品要宽广。

  畅广元认为,《带灯》是一部隐喻性很强的作品,带灯就是一个隐喻,作品的意图并不在于简单的对社会和现实的批判,更在于呈现一个灵魂的层层自救,因此是一部拷问灵魂的作品。

  “日子结构”与中国审美传统

  与贾平凹以往的小说相比,《带灯》呈现的中国经验的变化很明显,《带灯》在结构和写法上的坚持也很明显。谢有顺认为,与当下很多作家都在讲一个好看的故事不同,贾平凹走了一条不同的路。他写的小说不求好看,写法上依赖细节,以细节的洪流来推动叙事。他的小说呈现出一种“日子的结构”的特点,以庞大的篇幅描述短暂的时间里的生活,这种写法在传统的模子里融入了现代性的思考。与此同时,贾平凹的小说表现了他对价值观的反思。现代城镇快节奏的发展是这个时代一种强硬的价值观,它时刻摧毁着传统中国田园的、封闭的价值观,而小说正体现了对这种传统价值观的怀念。

  吴俊认为,贾平凹深谙中国传统的散点透视法,《带灯》以多个焦点呈现乡土中国的变化,是最见文学功力的一种写法。同时,贾平凹熟练地利用了中国文学传统的“虚写”与“实写”手法,在虚实的转换中使一部直面现实的充满戏剧性的作品具有了空灵、飘逸的艺术品质。作品在拉开距离散点透视中体现了作家的价值立场,在乌托邦的一点微光中喻示着作家对现实的批判。

  李云雷认为,《带灯》显示了贾平凹用情去面对尖锐现实和问题的拓展和努力。小说有两点特别值得关注,一是容纳了更多比较尖锐的社会问题,比如上访、矽肺病、生态问题还有最后的斗殴。二是有情感地去把握带灯这样一个人对待周围人和事物的态度,不是用一种功利或者纯理性的态度去面对。

  李遇春认为,贾平凹的小说是反抗时间的,它要求读者回到属于文学的空间去阅读。小说就是闲聊,从情节流转向生活流、细节流,并融入意识流的手法。带灯的26封信就是意识流。因此《带灯》是现代与传统的融合,是对古典小说的创造性继承,整合了传统小说的叙事资源。

  贾平凹说,《带灯》不是要简单地批判谁或肯定谁,是想把中国文化的东西表现出来,把中国文化背景下发生的事情表现出来,提供中国经验,起码在中国人走出这段困境的过程中提供一种“怎么解决”、“怎么办”的经验,同时在表达上注重中国味道,用淡淡的文字,写浓浓的阅历。

  雷达(中国小说学会会长):确实没有想到是以演讲的形式,前天有人给我发短信说,大家一致推选我第一个发言,。我不假思索就答应了。在北京开会我经常第一个发言,其实呢,第一个发言有很大的风险,如果是一部比较浅陋比较直白的作品,这倒不要紧。如果遇到一部比较意蕴复杂的作品,就像《带灯》这样的作品,就很有可能出现发言失误,给后面的人带来误导,所以它是有风险的。也没想到,这一次的会,请到了全国批评界的这么多精英,这个我真的没有想到。那我就冒昧的说一些我自己对于《带灯》的看法。

  我主要谈的是《带灯》的思想价值,审美价值,创新点和不足。我觉得贾平凹《带灯》仍然是一部直面当今农村现实,探讨中国乡土灵魂及其痛苦的一部作品。贾平凹的一系列乡土作品是百科全书式的包容了处于现代转型背景下的中国乡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冲突的方方面面。就其关注生活的深度而言,我个人认为在中国,对乡土文化的关注,在目前找不到第二个人。无论从《高老庄》以来的《怀念狼》,《秦腔》,《古炉》直到这部《带灯》。它深入了农民心中的深度和广度,其信息量之丰富,人性较为复杂,小说当中任务纠缠勾连的关系,以及家庭伦理和乡土伦理的变迁及其丰富的。这是第一点。我觉得贾平凹的特点,他一般采用的是用一粒沙、一滴水来看这个大千世界。所以它是从民间的底层写起,所以他总是从最细微处,最容易被遗忘的角落里去发现我们时代非常重要的信息,厘清事态真相, 这就是他的特点。那么《带灯》还是没有离开这个特点。

  第二点就是贾平凹的作品,在他有限的时空里面,他对人物的品质和人物的涵养有着非常细致的描写。它有大量的细节,涉及的`生活面比较广,这就是我刚才讲的进入生活的内部。过去我们说,我这可能是一种比较传统的评价方式,比如过去说,巴尔扎克在他的《人间喜剧》当中给出了我们一个法国社会的现实主义的历史,我要借用与一下。贾平凹以他浩瀚的小说,也给了我们一个乡土中国的现实主义历史,在经济学,社会学,风俗史方面提供了很多翔实的细节。贾平凹的这幅巨幅的画卷,也是动态的,也是百科全书的。中国的乡土农民是在不可挽回的式微中,解体中,就好像秦腔不管怎么样都很难融入现代生活一样。从社会化的角度来看,解体是必然的。但从人文传承来看,这又是令人感伤的。贾平凹的作品存在着这种对立性的矛盾,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还有一些文章认为这个作品写的很混沌,但是贾平凹的作品特点就是有一种混沌性,有一种丰富性。也有人说的写的很不雅,很不尖锐,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他的作品的尖锐是很深的隐藏的,并不大声疾呼,但是他触及的问题很深刻。比如他的《带灯》里面,我们随便举一个例子,王后生牵头带领村里人告状然后遭到整个镇政府的干事的殴打,严刑拷打,那可以说是极其的悲惨。可是这个镇的书记和镇长又好像有一种,我不能保证民主,我要稳定的。我不能保证法治,但是我却要做到清明的非常荒诞的一种思想。这就是中国,社会的真实。在对农民的告状上,像踢一个石子一样的把他踢开,遭到了那么残酷的对待。所以还能说他不尖锐么?

  另外我觉得贾平凹的这部作品也有一个理想主义的倾向,它主要强调内在的力量,主要就是塑造带灯这样一个人物,主要塑造她的人格之美,带灯肯定无法改掉我们现实当中的很多问题,是一种很微弱的力量。但她也是一个自足的完美的理想,她可以自己发一点光,这是非常令人感动的。在这个作品里面,对于带灯的刻画是两个方面着手的,一个是写她写信,在信中,带灯不仅勇敢而且勇于承担责任,敢于爱。主要表现在一次特大的事故当中,她虽然已经满身血,可还是在大声得喊,不要让凶手跑了,保护她最重要的那个人;在另一方面呢,她在这样一个无法改变现实的环境当中,她只能把自己的精神,理想寄托在比如给元天亮写信上。这个形象我觉得非常独特,非常凄凉,美丽,感伤。但她是有理想的,我觉得贾平凹是目前中国作家敢于正面解释巨大奇特而且难以理出时代头绪的一个作家。就是我们现在最大的一个问题,我们处于这个时代但我们无法言说这时代。但贾平凹他是试图这样做的,目前中国作家最大的问题是失去了把握和解读这个时代的能力,无法定性,于是只能舍弃整体,专注于局部的趣味;或者写一些简单的官场的小说。贾平凹懂得从细处入手,从底层写起,他也面对着无法命名和无法把握的困惑,有时候停留在事件的本身,但他从未放弃从整体上把握与阐释这个时代的希望,他是内含大气和超越一般的人物,与就事论事的平面化叙述的写作是完全不同的,他的所有的作品都指向这个方向。贾平凹的作品是有历史意识的,因而也是可以立此存照的。我觉得我看《带灯》的过程中间,经常想一个问题,就是贾平凹写了这么多年,近一千万字,这种书写的意义存在在哪里?或者他的写作的价值在哪里?为什么它是时代所需的,是不可或缺的,我认为呢,贾平凹的整个写作过程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就是探索民族灵魂的发现与重铸,就是求索世界背景下民族化写作的书写,或者是世界背景下的中国化的写作,求索中国经验的充分表达。今年我的《小说评论》发表一篇文章,是谈莫言的,是中国传统与世界潮流的混融,我用了一个词,叫做混融。我这个文章后来被《新华文摘》转载了,就是说,贾平凹做的也是这个路子,和莫言是不一样的。贾平凹更偏重于中国经验,贾平凹早有这个觉悟,不过他更加中国化,更加注重民族气魄,借鉴西方的痕迹不是太明显,主要是精神上的和哲学上的。所以我觉得他的探索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大家都说《带灯》有很大的变化,其实有一种很重要的变化就是他语言风格的变化。比如这个里面出现了汉魏风骨,魏晋风骨,让我想起来《世说新语》里面的很多简明的,明快的,言简意赅的,很短的句子就可以传达的很深的意思的句子。你比如说,我看这个作品里面,处处都觉得十分有趣,比如呢,写带灯晚上写信,信里面谈到了凉快,由风凉话到了清凉话,再到了深凉,再到了渗凉,然后骑着摩托车,带着墨镜行走在水中,感觉到真是漂亮。这不是很有味么?这不是可以当作很好的散文去读么?

  最近,我不止一次的看到,现在有了大量的密集的新闻,像《带灯》这样的作品存在已经没有意义,意思是说,关于农村基层的问题,常常见诸于报端,大家都知道了。于带灯每天处理的这个综治办的事务非常相似。照这么说,那么有140个字的微博就够了。博客也没有作用了,报纸也没有作用了,文章也没有作用了,文学作品也没有作用了。这是文学的存在意义问题,我现在啊,看这个电视台,非常不满意,满台的后宫戏,满台的潜伏戏,满台的被武侠化的抗日剧,但是我们很少看到有惊心动魄的,着力于表现当代生活的作品。我也看过不少的官场小说,我不想贬低所有的官场小说,但是我觉得我读《带灯》完全是两个层次,我在里面我觉得我是在读情怀,读人性的复杂,读情感的微妙,读人生的韵味,读转型时期社会生活的复杂,读世态的多变,也是读我的世界之外的世界。也可以说读美文,读汉语之美,这就是文学需要的问题,文学需要一个人学的内涵,文学的观点大得很,坚决不是刚刚所说的,有了新闻,还要新闻干什么,不是这样的。文学有文学的领域,很可惜的是,人们往往没有耐心去进入文学的领域当中去体会,而恰恰我们这个时代是非常需要文学的,你像《带灯》里面所写的这个世界,像贾平凹写的,像马拉车,虽然摇摇晃晃,可到底还是在走,那里面的很多人是非常有趣的,比如那个镇长,那个告状户王后生,还有为了砂场而进行的残酷的争斗,和斗争背后的极为复杂的社会关系,是我们没有办法解决的。也是那些仅仅说看新闻就可以解决问题的人所解决不了的。这就是人性的复杂。即使贾平凹写镇政府的一次会餐,我都觉得很有趣味,有一次上级领导的视频会,那里面也是很有趣味的。

  但是我觉得《带灯》还是有一些不足的,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可能和别人不一样。我看的时候,我特别看不惯带灯总是给元天亮写信,我觉得元天亮很具体,并且还是大官,省委常委,让人觉得带灯这么高的精神境界怎么还能看上大官,是不是一种非常世俗的,非常虚荣的东西。我觉得带灯写信的对象完全可以是一个戈多,完全可以是一个无名字的东西,那就是一个宣泄口,她每天闷得够呛,她每天写日记都行。就是好散文,就是她情感的寄托。为什么要是元天亮呢,并且元天亮在本地的村人看来,是未修高速公路而保留下来的风水而产生的这么一个人,这个人鼻子下的两道特别长,是当大官的料;这个人走路内八字,像熊猫,所以是国宝。这个人每天抽烟,每天烟雾缭绕,因为他属龙,云从龙,这个人一定要做大官。很逗,就给这个人写信,怎么可以。这个是我个人的看法。第二点,我觉得,平凹的《带灯》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我承认,但说别说对于南方人,就是对于我这个本身就是西北人的人来看,还是太接近了。现在带灯的情节线索肯定很集中,语言很明快,很简洁,人物线索的处理,包括章节线索的处理也更加吸引人,但是整个的写法还是我刚刚说的一粒沙的写法,就是自下而写的。就是过去金圣叹批《水浒》的时候,一个叫自上而作,一个叫自下而作。自上而作就是高俅,自下而作那就是王进在延安府,它是一上一下,我觉得贾平凹完全具备了不只是从一粒沙写的能力,也可以从上层,比如城乡结合写,甚至把国际的因素拉进来写。可能我觉得这样这个作品就更加有概括力,这只是我个人的幻想,我希望平凹可以写出这样的一部作品来,就更加了不起了。另外我觉得我也要提一点不足,我觉得平凹在这部作品里面一直奉行的是中性的,不做评判的,客观写实的方式,就是让生活自己去呈现, 就是生活本身的深刻性就是他的追求,不像有的作家,主观追求,割裂生活,他的世界完全是他主观架构的。巴尔扎克写东西就和卡夫卡完全不一样,卡夫卡的《城堡》不是写现实当中存在的生活,是我的主观对于现代人认识的困境写的城堡,我觉得贾平凹的这个写法里面要不要有一个主体,更强烈的主体呈现出来,现在不是很多人说贾平凹的作品缺少锋芒和思想的闪光么?我也不太同意他们讲的思想的锋芒和闪光的外在的东西,但是作家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穿透还是很重要的。在这个方面上呢,感觉还不够。总的上说呢,《带灯》是非常优秀的作品,但还是有一点过多的依赖了生活,精神上的还不够,超越的还不够,我的看法可能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想法,因为我们这是一个研讨会,那我就直率的说出来。好了,我的发言就这么多。谢谢。

【《带灯》研讨会】相关文章:

贾平凹《带灯》的灯05-18

读《带灯》的感想05-20

《带灯》的上访死结解读05-17

贾平凹新作《带灯》10-07

贾平凹新作《带灯》赏析11-30

读贾平凹《带灯》有感范文12-24

阅读贾平凹的《带灯》随想05-18

读贾平凹之《带灯》有感09-15

读贾平凹《带灯》有感800字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