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曲之贾元春

时间:2024-03-26 15:50:14 王娟 红楼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红楼梦曲之贾元春

  贾元春既是贾府的政治靠山,也是“金玉良缘”政治婚姻的支持者。她在一次赏赐礼物给众人的时候,独宝玉与宝钗的相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红楼梦曲之贾元春,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

  荡悠悠,芳魂消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

  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注释

  1.喜荣华正好——实指元春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得征凤鸾之瑞这件大荣华大富贵。

  2.恨无常又到——无常:佛教用语。佛教人物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处在生成坏灭的过程中,迁流不停,绝无常住性,所以叫“无常”。旧时迷信,说人将死时,与勾摄生魂的使者来,叫人死亡,这使者也叫“无常”或“无常鬼”。这里兼有这两种意思。

  3.“儿命”句——黄泉:也叫“九泉”,指地下,即人死后埋葬的地穴。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天然的亲属关系。

  元春至死都牵挂着家族命运,预感到贾府必将遭殃,这令她感到十分憾恨。“望家乡”实指金陵,即南京。元春死时离着南京“路远山高”,其实就是死于皇宫,为什么山高路远,红学家认为,元春是因为失宠而被关在了看不见外头世界的地方,而“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之说更说明了,元春的毙命,并没人来告诉贾府,所以只能在梦里相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也暗示了元春走后贾府之败,这样就加重了元春的悲剧感,也指责了封建制度的不近人情。”刘心武据“荡悠悠”三字编造元春在荒郊野外自缢秘史,甚为不妥,因为此三字亦见于迎春曲子“一载荡悠悠”,凤姐曲子“荡悠悠三更梦”,她们何尝自缢?

  贾府在四大家族中居于首位,是因为它财富最多,权势最大,而这又因为它有确保这种显贵地位的大靠山——贾元春,世代勋臣的贾府因为她而又成了皇亲国戚。所以,小说的前半部就围绕着元春“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和“省亲”等情节,竭力铺写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但是,“豪华虽足羡,离别却难堪。博得虚名在,谁人识苦甘?”试看元春回家省亲在私室与亲人相聚的一幕,在“荣华”的背后便可见骨肉生离的惨状。元春说一句哭一句,把皇宫大内说成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完全像从一个幽闭囚禁她的地方出来一样,从这里也让作者一眼便看出了元春心中高出世俗的光辉。曹雪芹有力的笔触,揭出了封建阶级所钦羡的荣华对贾元春这样的贵族女子来说也还是深渊,她不得不为此付出丧失自由的代价。

  但是,这一切还不过是后来情节发展的铺垫。省亲之后,元春回宫似乎是生离,其实是死别;她丧失的不只是自由,还有她的生命。因而,写元春显贵所带来的贾府盛况,也是为了预示后来她的死是庇荫着贾府大树的摧倒,为贾府事败、抄没后的凄惨景况作了反衬。

  元春之死不仅标志着四大家族所代表的那一派在政治上的失势,敲响了贾家败亡的丧钟,而且她自己也完全是封建统治阶级宫闱内部互相倾轧的牺牲品。这样,声称“毫不干涉时世”的曹雪芹,就大胆地揭开了政治帷幕的一角,让人们从一个封建家庭的盛衰遭遇,看到了它背后封建统治集团内部各派势力之间不择手段地争权夺利的肮脏勾当。贾探春所说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话的深长含义,也不妨从这方面去理解。

  创作背景

  曹雪芹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将《红楼梦十二支曲》和《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写在了“贾宝玉神游大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这一回,这两组结构完整的组诗是“金陵十二钗”形象塑造的提纲。小说这一回,主要借由警幻仙子揭露金陵十二钗的命运,其中恨无常这支曲子是揭露贾元春命运的。

  作品鉴赏

  《红楼梦十二支曲》前面的两首曲子写贾宝玉的爱情悲剧和婚姻悲剧,从这支曲子开始,扩大到宝玉日后“亲历亲闻”的一些女子,写女性共同的悲惨命运,使作品的主题由婚恋进人到了一个更广阔的社会层面。

  贾元春在小说中露面的次数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她对贾府和大观园而言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正是因为有了她,才有了贾家的“鲜花着锦”、 “烈火烹油”之盛,才有了大观园的存在和园中女儿们那一段自由自在的生活。因此,元春被置于除钗、黛之外其他女性的首位。这支曲子与判词的着眼点有所不同,判词侧重于向读者勾勒出元春个体命运的历程,而曲子则截取了“元春之死”的画面,向我们揭示了元春之死与贾府盛极而衰、走向覆没的命运之间的密切联系,着眼点在元春对于贾府命运的影响。

  此曲是以贾元春鬼魂的口吻写的。“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这句话,语带双关,既概括了元春的命运,同时也暗示了贾府荣华富贵的不可依恃。后面三句,以整齐的句式,反复强调了死亡的不可避免,以及对家人的挂念。随着生命的结束,尘世间的一切都应该结束了。然而元春的鬼魂却无法抛开对家人的牵挂,因为她对家族未来的命运充满了不祥的预感。因为悲恸与牵挂,元春的鬼魂也变得憔悴了。“望家乡,路远山高”一句,曾经引起前人的不少猜测。因为贾府就在京城,和元春所居的皇宫相隔不远,显然不能说是 “路远山高”。只要把这句话理解为人鬼殊途就可以了。曲子的后半部分,写的是元春向家人托梦,劝家人及早抽身,从斗争的是非漩涡中解脱出来。小说第十三回有秦可卿托梦给凤姐的情节,留下了“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乐极生悲”等谶语。元春与秦可卿,一个是贾府表面风光的象征,一个是贾府内部溃烂的象征。她们共同暗示了贾家将不可避免地走向灭亡的结局。

  元春的一生,达到了荣华富贵的顶峰,虽然位居深宫,不能经常与家人相聚,但她深得皇帝的宠爱,与那些被打人冷官的怨女不同。除了早逝以外,元春的一生还算是美满的。“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然历程,这支曲子用阴风惨惨的画面,极力渲染“元春之死”的悲剧色彩,不仅因为死亡自身即是一个悲剧,而且因为元春之死与贾府这个大家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庚辰本脂批说元春之死“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脂砚斋在此曲后加了一条批语,称“悲险之至”,也正是着眼于贾府的家族命运而言。

  名家点评

  郑州大学教授刘建龙《中华诗词赏析》:直抒胸臆,辞情恳切,如闻亡灵哀嚎,堪使愚顽警醒汗出。

  作者简介

  曹雪芹(1715—1764),清代小说家。名沾,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宁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曹雪芹一生正好经历了曹家盛极而衰的过程。少年时期曾经在南京过了一段“锦衣纨绔”、“饫甘餍肥”的生活。十三岁迁居北京。雍正(1722—1735)初年,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家产抄没。乾隆十五年(1750)左右迁居北京西郊黄叶村(现为曹雪芹纪念馆),“蓬牖茅椽、绳床瓦灶”,贫病交加,又加上幼子夭折,生活非常悲凉。最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曹雪芹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能诗善画。其诗立意新奇,风格近唐代诗人李贺。他最大的贡献在于小说创作,他所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在世界文坛上享有崇高声誉

【红楼梦曲之贾元春】相关文章:

红楼梦贾元春之死04-25

红楼梦贾元春人物性格,形象分析07-27

红楼梦读后感之贾元春04-06

红楼梦中贾元春性格分析07-26

浅析红楼梦人物之贾迎春的不幸06-25

红楼梦中贾敬与惜春的关系是什么03-14

《红楼梦》曲赏析04-24

红楼梦贾珍的介绍08-11

红楼梦贾母人物分析04-20

红楼梦贾琏人物分析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