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的故事

时间:2022-10-31 08:50:20 故事 我要投稿

有关晏子的故事(通用12篇)

  晏子是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侯。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为大家准备的有关晏子的故事(通用12篇),希望能满足大家的阅读需求。

有关晏子的故事(通用12篇)

  晏子的故事 篇1

  春秋时期,齐景公有个女儿,从小就生得乖巧可爱,特别惹人喜欢,齐景公对她更是爱如掌上明珠。

  齐景公从宫中挑选出品学兼优的女官,对女儿辅导培养。随着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女儿长大了,不仅相貌漂亮,而且知书达礼,落落大方,成了朝野皆知的绝代佳人。渐渐地,女儿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可把齐景公愁坏了。

  许多上卿、大夫都想让自己的儿子娶到这位佳人。一来可以跟国君联姻,即使以后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也不至于遭到砍头、抄家的惩罚;再者,百官知道后都会来巴结自己,说不定能捞到很多的好处。

  但是当时有个规矩,就是诸侯之女嫁给诸侯之子,可景公担心把女儿嫁到别的国家去,父女就再难见面了,而且一旦两国交战,女儿的处境就更难了,他放弃了这种想法。

  他又打算把女儿下嫁给国内的臣民,这样是离女儿近一些,可以常见到女儿。但他又担心门不当户不对,被人笑话,便也放弃了这种想法。

  他想来想去想到了晏子,晏子身为齐国的相国,女儿嫁过去,做一位相国夫人,也不算辱没门庭。但他不知道晏子是否同意,不能贸然行事,必须亲自去听听晏子的意见。

  这一天,齐景公坐车来到相国晏府。晏子见国君到来,慌忙出来拜见,说道:“不知君侯光临,有失远迎,臣罪该万死!”齐景公说:“相国不必客气,寡人在宫中呆腻了,来到相府与相国唠唠家常,不必大惊小怪。”

  晏子吩咐家人赶快摆酒,为君侯接风。既然是家宴,晏子也就不拘礼了,唤出相国夫人来给齐景公斟酒。齐景公问:“这是相国夫人吗?”晏子回答:“对,这是臣的糟糠之妻。”

  齐景公等相国夫人退下后,说:“唉!真是又老又丑啊。寡人有个女儿,又年轻又漂亮,就把她嫁给相国做妻子吧!”晏子离开坐位,对着齐景公恭敬地回答说:“现在她是又老又丑,可我与她生活在一起已经很长时间了,因此也赶上过她又年轻又漂亮的年华。况且人都是在年轻时把将来年老时托付给对方,在漂亮时把将来丑陋时托付给对方,我已接受了她的托付,对她做出终身的承诺了。君侯想赏赐给我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难道是想让我背弃妻子的托付而抛弃她,另寻新欢吗?”

  晏子说完,向景公拜了两拜,婉言拒绝了这件婚事。

  晏子的故事 篇2

  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齐景公有一匹心爱的马,交给养马的官吏看养,并且嘱咐要好好照料马儿。谁想有一天,马突然得了暴病死了,连养马人都不知是何缘故。

  齐景公得知后,十分伤心,同时也很生气,一定要派人将养马者肢解处死。

  晏子此时侍立于旁,众臣们见君王暴怒,也不知说何是好。听齐景公一声令下后,左右的侍卫便要进前去抓养马者。晏子见了,马上站了出来,示意侍卫暂且住手,自己便向齐景公请问道:“君上,肢解人也须有个方法步骤,但不知古圣尧舜肢解人,是先从哪儿下手的啊?”

  正当恼怒的景公一听,大吃一惊,想尧舜是一代圣王,爱民如子,哪会肢解人?自己如今这样做,怕与圣贤背道而驰,反与桀纣为伍了。内心有所惭愧,便顺口说道:“从寡人开始。”侍卫们一听,于是退下。

  虽收回肢解之令,可景公余怒未消,下令说:“免去肢解,将他交付牢狱,处以死刑吧。”

  晏子听了,并没有再阻止,只是向景公作礼问道:“君王,此人真是罪大莫及,只可惜他还不知道为什么要被处死,恐怕会死不瞑目。不如让微臣替君王将他的罪状一一说明,也叫他知道自己所犯之罪,然后再交狱执行,好让他死得甘心,您觉得可以吗?”

  齐景公一听,觉得晏子的话也不错,便答应了。

  晏子于是上前,当着众臣之面,开始数说起养马的人来:“你知不知道,你犯有三条大罪:第一条,君王让你养马,结果不小心,马暴毙死了,等于你杀了马,应当判你死刑;第二条,死的马是君王最爱的马,应当判处了死刑;第三条,君王因为一匹马就杀人,让全国的百姓听说此事,必定会因此埋怨我君爱马胜于爱人;诸侯如果听说此事,必定会轻视我们的国家。但是追究原因,只是由于你把君王的马养死了,最后竟让百姓生怨,兵力削弱于邻国,更应当判处了死刑。现在,交付狱吏,执行死刑吧!”

  齐景公在座上听后,不禁惊出一身冷汗,条条都不足判养马者死刑,并由此也见到自己的过错,不由喟然长叹,对晏子说道:“先生您就开释他吧,开释他吧!无论如何,也不能因此伤了我的仁德啊!”

  晏子的故事 篇3

  晏子名婴,莱(山东)之夷维人,为齐国桓子弱之子,以邑为姓。晏子不仅德行出众,而且智慧过人,但从不追名逐利,也不攀求贵族强权。

  在辅佐齐景公时期,有一次,景公派遣晏子管理东阿这个地方,晏子于是受命前往。

  不曾想,晏子到东阿治理三年后,竟名声败坏,国人皆知。

  消息传到景公耳中时,景公非常不高兴,召请晏子回来,当面训责他说:“寡人以为以先生的才能,治理东阿不在话下,故此派先生前往治理,可如今东阿却乱得不像样,您回去好好反省一番,寡人要大大地责罚先生!”

  因此,景公还要罢免晏子的职务。

  晏子见景公大为不悦,也未做任何解释,只是作礼谢罪道:“晏婴知道自己的过错了,请再给臣一个治理东阿的机会,三年之后,声誉必致全国,若仍不能治好,臣情愿受死。”

  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内心也有所不忍,便再次派他治理东阿。

  经过了三年,果然,晏子的好名声响于全国。当晏子前来献上赋税簿时,齐景公非常欢喜,亲自迎接晏子。

  晏子拜见景公后,景公坐下,向晏子致贺并赞赏他说:“先生您将东阿治理得真好啊!”欲奖赏晏子的政绩,然而,晏子却婉然谢绝,不肯接受。

  齐景公奇怪,问他为何不接受赏赐,晏子这才向景公作礼说道:

  “以往三年,晏婴在治理东阿时,开辟交通,修筑道路,严密地方行政,防遏盗贼,故使淫邪放逸之人厌恶;尚勤尚俭,奖励勤俭孝弟,处罚偷盗懒惰,于是懒惰成性之人厌恶;判决讼案,不避贵族强权,故强权贵族厌恶;左右之人及近侍者有所请求,合法就答应,违法就拒绝,故左右近侍不悦;事奉贵人时谨守礼节,不越礼犯分,因此也使贵人不悦。

  “如此,淫邪放逸之人,懒惰成性之人,强权贵族此三类人,对晏婴不满,毁坏臣的名声在外;而左右近侍与贵人又在君王朝内败坏臣的声誉,故三年来臣弄得恶名昭彰,国人皆知,传至国君。

  “现今,臣改变了以往的做法,小心地处理。不修道路,延缓建设;不奖励勤俭孝弟,也不处罚偷盗奸邪;判决讼案,尊重权贵意见。因此,淫邪、懒惰、贵强等人喜悦了,对臣赞誉在外;左右近侍有所请求,一律答应,前来贿赂也不拒绝;加重赋税却少纳仓库,媚事君王左右,阿谀权贵。如此,左右与贵人们也欢喜了,在君王朝内称颂臣,善名美誉便传于内外。

  “可往昔,晏婴治理东阿时秉公守礼,救济贫民,百姓无一受冻挨饿;而今臣之所为,却使民无积贮,百姓过半食不果腹。原本应受奖赏的做法,君王却恼怒,欲加严惩;现今应被杀头的作为,您却亲自相迎,向臣道贺。臣实愚昧不明,不能再治东阿,愿乞骸骨回归故里,让位于贤者,怎敢再接受君王的赏赐啊!”

  于是,晏子向齐景公郑重地拜了两拜,准备离去。

  齐景公听后颇为震惊,见晏子要走,连忙起身说:“先生您就勉力再治理东阿吧!东阿是先生的东阿,寡人将不再干预了。”

  由此,齐景公知道了晏子的贤德,于是重用他来辅佐国家大政,三年后而齐国大兴。

  晏子的故事 篇4

  《说宛,臣术》中记载着这样一则故事:高镣在晏子手下做官,突然被晏子辞退。晏子身边的官员觉得奇怪问晏子:“高缭为你做事己经三年,从没办过错事,你不给奖励也罢,可是还要将他辞退,似乎是过分了吧。”晏子说:“我是一个不中用的人,正如一块弯弯曲曲的木头,必须用墨斗来弹,用刨子来刨,才能做成一件有用的器具。但高缭呢?他在我身边足足三年,看见我的过错,都从来不说,这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所以我把他辞退了。”

  由此可见,晏子不仅与自己下臣和睦共处,也希望听到“斧头”给“木头”的“削声”和“刨子”给“木头”的“刨声”,与“以无言待之”而感到自我感觉良好,沾沾自喜,听不得“斧声”“刨声”,把别人的合理化建议,视为“鸡蛋里挑骨头”,“有意跟自己过不去”者,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新生事物不断出现,在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困难、问题和矛盾,如果我们象晏子那样重视身边的“无声的意见”,正确使用“看见我过错,都从来不说”的人,把自己视作“弯弯曲曲的木头”,正确对待应用“墨斗”、“斧头”、“刨子”,定会置自己于群众之中,受到群众的爱戴。

  “斧声”“刨声”如忠言逆耳,良药苦口,令人清醒。而人无完人,其如璞玉,若想尽善尽美,尚须雕琢。这雕琢寄希望于有一面镜子,象身边的人恰恰是能够提供这面镜子的人!

  晏子的故事 篇5

  我突然被时空漩涡给卷到了春秋时期,我变成了晏子出使楚国时的一个侍卫。到了楚国,门卫让晏子从狗洞里钻进去,晏子不去,说:“原来这里是狗国,否则怎么会有狗洞?看来我来错地方了。”楚王见了赶紧吩咐士兵敞开大门。

  走进楚国,楚王嫌晏子很矮,所以就嘲笑他说:“难道你们国家没有人吗,怎么只有你来?”晏子说:“我国的人挥汗成雨,比肩继踵,怎么会没有人呢?”楚王说:“那齐国怎么只派你这么个矮小的人来出使楚国?”晏子答道:“我们的国家有个规定,不肖者出使不肖主,贤者出使贤主,我最不肖,就来出使最不肖主。”楚王被驳的哑口无言。我小声问晏子:“军师,你不怕他把你处死吗?”晏子说:“我既然要出使,就要把齐国的风范带出来。”

  过了一会儿,楚王请我们去参加宴会。有两个官差押着一个人说:“这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罪。”楚王就对晏子说:“你们齐国肯定喜欢偷盗!”晏子说:“您一定知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我们齐国人在齐国没人偷东西,到这里却偷起东西来,说明你们这里养贼啊!”我对晏子说:“军师,你可真聪明,能以牙还牙,楚王也没法还手,真是一个智慧的人!”晏子说:“谢谢夸奖!”

  突然,我听见一阵音乐声就被带了回去。这时,我醒来了,是我的闹钟在响。原来这只是一场梦。

  晏子的故事 篇6

  齐景公非常喜欢捕鸟,他常常将捕获的各种各样的鸟养起来赏玩,还专门指派了一个名叫烛雏的人主管捕鸟的事。 有一天,烛雏不小心,让捕获的鸟飞走了。于是齐景公十分生气,他大发雷霆,准备杀掉烛雏。晏子知道这件事后,赶紧跑来见齐景公。他对齐景公说: “烛雏犯了罪,请让我来一一列举他的罪状,然后大王按他的罪过来处死他吧。” 景公同意了晏子的请求。 于是晏子派人把烛雏叫来,当着齐景公的面历数烛雏的罪状,说: “大王派你专门看管鸟,你却粗心大意让鸟飞掉,这是第一条罪状;你使大王因为鸟飞掉的缘故而杀人,让大王背上杀人的名声,这是第二条罪状;如果让别的诸侯王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大王把鸟看得比人命还重,从此坏了大王威望,这是第三条罪状。” 晏子一口气列举了烛雏三大罪状后,请齐景公处决烛雏。 齐景公在晏子斥责烛雏罪状的时候早已醒悟过来,他摆摆手说: “不要杀了,不要杀了,寡人盛怒之下差点做了错事。多亏爱卿指点。” 就这样,齐景公不但没有杀烛雏,还向他表示歉意。同时又向晏子表示感谢。 足智多谋的人在正面批评可能无济于事的情况下,往往采取侧面迂回的办法取得成功。

  晏子的故事 篇7

  一天,晏子从外地贩马归来,路过张家洼东北角一片坟地。时逢农历七月,骄阳似火。道路旁边的玉米叶儿被太阳烤得卷起一个个小圆筒儿。晏子和伙伴们直热得汗流浃背,身上全湿透了。他们口干舌燥,饥肠辘辘,正想找片树荫乘凉,歇歇脚,顺便吃点东西。

  “嗯?不好!”晏子刚想坐在道旁休息,一抬头,突然发现前面一棵歪脖子槐树下,一个身穿浅绿色衣服的女子正在把绳子挽了一个套,套在脖子上,双脚一蹬地下的砖块,上吊了!

  “快,快去救人!”晏子一吼,几个箭步窜过去,飞起一刀割断绳子。“扑通”一声,那女子落地,嘤嘤啜泣起来。

  众人把绳子从姑娘的脖子上解下,把她扶起来,晏子等人这才看清:姑娘生得如此娇美,大眼睛、柳叶眉、瓜子脸,细皮嫩肉,犹如粉面桃花。

  “姑娘,你天生貌美,为何行此短见?”晏子不解地问道。

  “几位恩公,你们不该救我呀!你们今天救了我,明天我还得去上吊,不如现在就让我死掉吧!”姑娘哭得像个泪人。

  “姑娘,你有什么难处,不妨告诉我,你有什么想不开的?”晏子劝解道,“普天之下,道路千万条,何必走寻死这条路呢?”

  “恩公。”姑娘苦苦地摇着头,“即使给你说了,你也救不了我。恩公,求求你们了,还是让我去死吧!”

  “可别这么想!”晏子连连摆着手说,“这位姑娘,天下的事,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办不到的。只要姑娘说出来,兴许我能为你解围呢!”

  姑娘瞪大了一双杏眼,重新打量着面前这位白静、慈祥、相貌非比寻常的男子,随即掏出手帕擦擦泪水,说:“恩公,俺看你们都是好人,给你说了也无妨!”

  接着,姑娘抽泣着,娓娓道来。

  姑娘姓张,名叫巧云,年方二十六。她爹是本村大财主,名叫张喜贵,人称张员外。家有良田千顷,房舍百间,虽有三妻四妾,可膝下只有一个女儿。女儿取名为巧云。巧云自幼聪慧过人,饱读史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巧云与在她家做长工的高三情投意合,两小无猜。高三打七岁就来张家做长工,先是给张家放牛、放羊、打猪草。高三生得聪明机智,手脚勤快,深得张员外喜爱。为此,高三更是感激不尽,拼命给张家卖力。再说张家小姐呢,见高三面目温存、心地善良、四肢发达,逐生爱慕之心。一次,高三的七旬老母亲患伤寒病,险些丧命。幸亏了巧云几次给高家送去私房钱,使得高母能够及时医治,才保住这条老命。对此,高三默默记在心头。

  在张巧云进入二八妙龄那年。三月的一天深夜,张巧云打发丫鬟约高三在后花园里会面时,姑娘有意要把自己的终身许配给他,问高三愿不愿意。

  晏子的故事 篇8

  晏子是齐国的重臣,一向以雄辩的口才、敏捷的思维而闻名。一次,齐王派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很不友善,知道晏子将出使楚国,便想趁机羞辱齐国,于是,做好了对付晏子的准备。

  楚王知道晏子个子矮小,便特意在城门旁开一小门,准备迎候晏子。

  晏子到得城门口时,守门的侍卫打开小门,请晏子从小门口进城,晏子心里清楚楚王的用意,便停在门口,对侍卫说:“请你请禀报楚王,问他这里是什么地方,如果我出使的是狗国,那我自然该从这个小门洞里进去,如果楚国不是狗国,那我还得从大门内走进去。”

  侍卫急传话给内宫,楚王一听,无奈,只好让晏子从大门进城。

  晏子见过楚王之后,双方就座。楚王看着矮小的晏子故作不解之状,问道:“齐国的人一定不多了?”

  晏子反问道:“何出此言?齐国俟国都便有成千上万户人家,齐国的街市里,热闹的时候要互相侧着身子才能通过,人多得可谓:举手蔽日,挥汗成雨。

  楚王仰天大笑:“既然如此,怎么会派你这样的人来作使臣呢?”

  晏子不动声色地回答:“君王有所不知,我们齐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派遣使臣要依据出使国家的情况来定。对方的国君是明礼的',便派明礼之人为使臣;对方国家若是有才智的,便派有才智的人出使;在齐国实在找不出比我更蠢的人来,就只好派我来了。”

  楚王心里闷着一口气,却只好假装无事的样子,招呼晏子到厅堂,安排酒席款待晏子。

  席间,两位兵士押着一位犯人来见楚王,楚王问其人所犯何罪,兵士按设计好的话回答:“这位齐国人是位劫匪。”

  楚王故意摇头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喜欢做这样的事?”

  晏子也摇摇头说:“齐人在国内从不做犯法之事,到了楚国便成了这个样子,真是风气不同啊!”

  晏子的故事 篇9

  晏子是齐国的相国,一次出使晋国任务完成后,在返回途中,路过赵国的中牟,远远地瞧见有一个人头戴破毡帽,反穿皮衣,正从背上卸一捆柴草,停在路边休息。走近一看,晏子认为此人的神态、气质、举止都不像个粗野之人,怎么会落到这么凄惨的境地呢?于是,晏子让车夫停止前行,并亲自下车询问:“你是谁?为什么会到这里呢?”

  那个人就把内情告诉晏子:“我是齐国的越石父,三年前被卖到赵国的中牟,给人家当奴仆,失去了人身自由。”

  晏子又问他:“那么,我可以用钱物把你赎出来吗?”

  越石父说:“当然可以。”

  晏子用自己车左侧的一匹马,赎出了越石父,并同他一道回到了齐国。

  等晏子到家时,没有跟越石父告别,就一个人下车径直进屋去了。这件事令越石父十分生气,他要求与晏子绝交。晏了想了很长时间也找不到原因,派人对越石父说:“我过去与你并不相识,你在赵国当了三年奴仆,是我将你赎了回来,使你重新获得了自由。我对你可以说很好了,你这么快和我绝交的原因是什么呢?”

  越石父答道:“一个自尊而且有真才实学的人,受到不知底细的人的轻慢,是不必生气的;可是,如果连有知识的朋友也轻视他,他必然会愤怒!任何人都不能自以为对别人有恩,就可以不尊重对方;与此同时,一个人也不必因受惠而卑躬屈膝,没有尊严。晏子用他的财产赎我出来,是他的好意。但是,他在回国的路途中,一直没有给我让座,我以为这只是一时的疏忽,没有计较;现在他到家了,却只管自己进屋,忽略我的存在,连一个招呼也不打,这不说明他依然在把我当奴仆看待吗?因此,我还是去做我的奴仆好,希望晏子还是把我卖了!”

  晏子听到越石父的话,赶紧出来对越石父施礼道歉。他诚恳地说:“我在中牟时只是看到了您不俗的外表,现在才看到您的才华。请您原谅我的过失,请不要弃我而去。”从此,晏子将越石父尊为上宾,以礼相待,渐渐地两个人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

  晏子和越石父交朋友的过程告诉我们:为别人做了好事时,不能自恃有功,傲慢无礼;受人恩惠的人,也不可以太过谦卑,丧失尊严。谁都有帮助别人的机会,谁也都会遇到需要别人帮助的难题,只有大家真诚相处,平等相待,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晏子的故事 篇10

  孔子和晏子之间有过结?

  孔子一行来到齐国,拜见齐景公而不去造访晏子。子贡说:“拜见齐君,不去见他的执政大夫,可以吗?”

  孔子说:“我听说晏子侍奉过三位国君,都很顺利啊,他为人是否正派,我很怀疑。”

  晏子得知后,说:“我世代为齐民,不思己行,不识己过,是不能自立的。我一心一意,为国为民,辅佐过三位国君,都很顺利。可我如果三心二意地去侍奉一位国君,也未必顺利啊。如今,未见我的作为,却对我的顺利进行质疑。我听说,君子独立无愧于身影,独寝不惭于灵魂。孔子妄自议论他人,这犹如湖人非难斧头,山民非议渔网。开始,我见到儒者,觉得他们很尊贵;今天,我倒觉得他们很值得怀疑。”

  孔子听到此言后,很后悔。他说:“我孤陋寡闻,口不择言而微词他人。这使我几乎错识了一位贤人。”

  于是,孔子先叫弟子宰予去向晏子谢罪之后,才去拜见了晏子。

  此事记载在《晏子春秋外篇》中。

  孔子之误解晏子,根源在于他对晏子怀有成见。

  不去深入调查,只是胸怀成见地看问题,往往就要栽跟头,圣人亦不例外。

  要使一个人没有成见,很难。正因为难,那些遇事三思,直至搞清楚事实真相再去下结论的人,才显得更为可贵。

  晏子的故事 篇11

  晏子乘车外出,马车正好从车夫的家门前经过,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偷地往外看,:只见自己的丈夫替相国驾车,坐在车上的大伞盖下,挥鞭赶着高头大马,神气活现,十分得意。

  车夫回到家里,妻子就要跟他离婚。车夫大吃一惊,忙问什么原因。

  他妻子说:晏子身为齐国宰相,在诸侯各国中很有名望。可我看他坐在车上,思想是那样深沉。态度是那样谦逊。而你呢,只不过是给相国赶赶车罢了,却趾高气扬,表现出一副很了不起的样子。像你这样的人还会有什么出息呢?这就是我要跟你离婚的原因。

  车夫仔细捉摸妻子这番话,既受教育又感惭愧,便向妻子认错。自此以后,车夫变得谦逊谨慎起来。

  车夫的这一变化,使晏子感到奇怪,就问车夫原因,车夫把妻子的话如实地告诉了晏子。晏子认为车夫的妻子很有见解,也对车夫勇于改过的态度感到满意,便推荐车夫做了大夫。

  这篇寓言选自《曼子春秋·内篇杂上》,它告诉我们:有本事、有志向的人,大都谦虚谨慎;而那些骄傲自满、气高趾高气扬的人,大都眼光短浅、志向不高。

  晏子的故事 篇12

  话说公元前770年,也就是春秋时代吧。有一个叫晏婴的外交官。齐王派他到楚国外交。晏子就这样出发了。

  等晏子到了,楚王就一副满脸堆笑的样子迎了出来:“哦!原来是客人来了,失迎,失迎。来,请进请进。”说罢,楚王伸出手,十分殷勤地请晏子进来。“这是我国最好的酒,尝尝!还等什么,上菜!”晏子端起酒杯轻抿一口小酒:“香!果然是好酒,婴先敬楚王一杯!”就这样你一杯我一杯灌下去,两人的脸都红了,不过两人也是海量,灌倒现在才微醉。

  就在这时,有两个差役走了过来,还押着一个犯人。他们神色凝重,不过那个犯人却不声不响,见楚王也还是闷在那儿。

  晏子心里咯噔一下,今天如此隆重的场面,怎么会有犯人经过?他有些疑惑,楚王好像也被吓着了,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个犯人不放。

  楚王略带有疑惑,但他脸上有一丝笑意快速闪过,这个细节被眼疾的晏子察觉到了,晏子托着下巴仔细一想,马上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楚王清了清嗓子,故作镇定:“绑着的人是干了什么呀?”差役好像有些着急,两个人抢着说了出来:“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紧皱眉头,轻轻嘟囔着:“齐国人,齐国人……”他向四周看去,当看到晏子时,眼神却牢牢抓住晏子不放了,楚王有种恍然大悟的样子:“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听到这里,我们也终于知道了,事情原来是这样:

  这晏子将要出使楚国的时候,消息传到了楚国,楚王一脸不屑,嘴巴努了一努:“那个叫什么晏婴的,人家都说他能言善辩,现在快要来了,我倒要看看他有多大能耐!我想羞辱一下他,我就不相信他能说得过我,诸位都来出出主意。”左右的近侍一齐到大王前跪下:“大王,我有一个好法子,不知可否?”“说来听听。”“当他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问,这是什么人的?小的就回答,是齐国人。大王再问,他犯了什么罪,小的们就回答,犯了偷窃罪。”楚王眼睛骨碌一转:“真是个好点子!”便不假思索认定了这个方案,现在,他就只等着晏子来了。楚王很得意,这些近侍也觉得能领赏,都很兴奋。

  于是,就有了接下来一幕。

  现在,大家都坐等晏子出洋相,晏子倒是不慌不忙,他站起来退到一边,又指了指饭桌上的橘子:“我听说,橘树生在淮河以南就能结出橘子,生在淮河以北就结出枳子,它们是叶子的形状很像罢了,其实它们果实的味道全然不同。”“哦?”楚王微微抬起了头。“原因如何?正是因为水土不一样,现在的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反而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

  楚王听了这话,仰面大笑:“圣人非晏子莫属!我看来是不能同圣人开玩笑的,现在反而自讨没趣了!”

【晏子的故事】相关文章:

寓言故事:晏子使楚08-29

晏子责烛雏的寓言故事10-11

晏子越石父寓言故事11-29

寓言故事:晏子责烛雏10-15

寓言故事《晏子责烛雏》08-30

晏子使楚课文11-19

晏子使楚阅读的答案09-30

晏子使楚的课文翻译11-13

《晏子使楚》课文原文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