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11 09:22:45 归园田居 我要投稿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精选7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精选7篇)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篇1

  渊明所写的《归园田居》(其一)是田园生活的抒情诗,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一、关于教材

  《归园田居》(其一)是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这三首古诗分别为汉末古诗和魏晋古诗,在我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这三首古诗的学习,可以对我国五言诗的发展脉络有个窥一斑而知全豹的认识这三首诗在本册古代诗歌单元中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面学习唐诗奠定了基础

  二、关于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和学生情况,我们确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三)说教法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点拨、诵读法教学模式,这是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

  依据:本课着重去了解陶渊明的思想及其人生感悟,通过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代面反复朗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重点可以适当提示,寓讨论、探究式教学法于一体以学生个体情感介入来体验陶渊明的思想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三、关于教学过程:

  (一)导语

  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做两个选择题

  1、有两种人生道路:A 十年寒窗苦读,金榜题名 B 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不上大学

  2、如果走入社会,有两条路:A 做官,有名有利 B 做农民,平平淡淡

  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舍和得充满烦琐的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有一位作家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分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择,但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而且,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归园田居》写于归隐后一年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

  (二)解题

  1、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

  明确:“归”

  2、提问: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

  讨论、明确:

  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在阅读教学上,有专家提出了几项看法:

  (1), 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教师只是指导

  (2), 阅读量要大

  (3), 尊重多元化阅读

  (4), 把带着问题来读转变为读出问题来

  (三)朗读背诵课文,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

  1、从何而归?

  明确:尘网、樊笼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明确:官场生活( “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

  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我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一去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用夸大了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追问:为什么作者这么厌恶官场呢?

  知人论世,简介作者

  作者简介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又自称作“五柳先生”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指出重点: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2、为何归来?

  明确:A、性本爱丘山(本性)

  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

  明确:“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注意炼字“误”)

  {养家糊口 大济苍生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

  “韵”指人们的气质性情的素养“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表明自己的性格与世俗官场生活不适应“适俗”就是适应仕途中繁缛礼节的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诗人说自己缺乏应酬官场的气质和情操,显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第二句写自己流连山水喜爱田园,表明归隐田园的意向

  追问:据我所知,陶渊明一生多次辞官做官,难道是仅仅用一“误”字所能辩解的吗?

  明确:1、矛盾心态: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大济苍生"的抱负;仕途不得志,难以施展抱负.2、彻底悔悟3、也许是一种托词.

  追问:所以“性本爱丘山”也许是陶渊明“归”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最关键的原因呢?请同学们继续寻找文中信息.(提示:点题句是哪一句?)

  明确:B、守拙归园田

  提问: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不归园田就不能守拙)

  明确: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没有那种当官的本领,很难往上爬(即使是现在,也有类似的现象)这样,一个正直清高的人就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所以诗人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结合陶辞官原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小结: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3、归向何处?

  明确:归向园田

  问: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

  明确: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概括追问: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

  明确:恬静、幽雅,空阔而简陋,一片宁静、一片和谐、一派迷茫、一派朦胧,这是美似仙境的田园,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农村的城市化和城市中某些人的走向农村(文明的异化)}“方宅十余亩,草屋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四句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你看,住宅周围有十亩土地,九间草屋,地方虽不广,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王国榆树柳树的阴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屋子前边,环境是多么幽雅美丽!这里衬托出了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这正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狗吠深巷中”写远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鸡鸣桑树颠”写近闻,没有混乱,鸡才能在桑颠得意地啼叫

  总之,这八句话,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画出了优美画画,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有生机,有朴拙自然的趣味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

  4、归去如何?请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

  明确:“无尘杂”/有余闲/久/复(注意炼字)——自由、安逸、喜悦

  追问: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明确: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最后两句收束全文,诗人似乎在回答人们的疑问,为何对如此平凡的茅屋草木、鸡鸣狗吠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呢?原来是作者“久在樊笼”的缘故,作者一旦冲出罗网,返回大自然的怀抱,那就其乐无穷、触处皆春了,即使一草一木也格外感到亲切而欣慰,可以说,这两句诗,是对以前误入尘网中的官场生活的形象的总结,也是对已经开始的新生活的欣喜

  5、探究、讨论

  有的人说这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你有什么看法(讨论)?

  [点拨]

  学生各抒几见,只要能自圆其说就可以要根据整首诗,联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写作背景来发表自己的观点

  明确:陶渊明辞官归隐是在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绝望之后选择的一条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人格、渴望自由的道路,与当时社会的“学而优则仕”是格格不入的在当时的社会来看,陶渊明坚持高尚的志趣是一种对黑暗官场的反叛,具有积极意义

  但是,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浊,不能单“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从这点来说,陶渊明放弃了大济苍生的理想则有其消极的一面

  说明

  作者的这一思想为以后历代不得志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精神上的归宿,同时也为学生的批判创新提供了材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感悟能力

  6、小结:《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朴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五) 总结全文

  这就是陶渊明他的归来,他的舍得,在我们心中留下了许多:“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浩然傲气,鄙弃官场,厌恶功名的高洁情怀,

  他不仅创作了世界上最美丽的诗文,而且塑造了世界上最完美的人格他的独特艺术个性及伟大品格深刻影响着并将继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四、板书设计

  从何而归 为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尘网、樊笼 本性、守拙 美丽园田 无/有、久/复

  厌弃官场 淡泊明志 自然和谐 自由、独立

  蔑视权贵 固守节操 恬淡幽雅 安逸、喜悦

  五、作业,背诵全诗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预习指导:

  1、复习<归去来兮>

  2、查找关于陶的资料,了解其人,归园田居(教师中心稿)。3、熟读并完成课后练习三

  二、复习旧课:

  1、高一时我们曾学过一篇古文叫<归去>,其中有几句写到“归去来兮,田园将芫,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此文写于作者辞官之初,由自责自悔到自安自乐,再到乐天知命,淡远潇洒,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的思想。

  2、而这种思想在我们初中时学的<桃花源记>一文中就已经有所了解。

  3、他还曾经写过一首<饮酒>诗来表达这种思想。

  三、导入新课: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他的一首<归去>

  四、传授新课:

  (一)代目标:见首页

  (二)绍有关文学常识:

  (1)陶渊明: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今九江)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出身仕宦家庭,曾祖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陶少年代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到了陶渊明时,家世没落,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29岁时出任江洲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到39岁时他曾亲自参加劳动,后来又出任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这时他41岁。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他的归田是对污浊的现实完全绝望后所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死时63岁死后,友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陶渊明把自己参加劳动后的感受和对农事丰歉的喜忧,都反映在他的诗中。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幅恬静幽美的村居图,揭开了中国诗歌史上新的一页,因而被后人尊称为我国田园诗的始祖。陶渊明死后,颜延之给他写诔文时,经与众友商议,因谥法中“宽乐令终”为“靖”,“好廉克已”为“节”,故私谥为“靖节”, 山水田园诗的发展脉络:晋 陶 田园诗派 南朝宋 谢 山水诗派 唐 王、孟 山水田园诗派

  (三)诵读感悟,理清思路开头八句写归田的原因,(也有一种意见1-6句,写个性与思想);“方宅”以下十句写田园景象,天然逼真,是一幅生动的村居图;最后两句与起首一段呼应,写出归隐后的心旷神怡。摈弃世俗回归本性----田园美景村居之乐----本性复苏心旷神怡

  (四)抒情性译文,体会情感。

  (五)品味语言起首四句,先说个性与以往人生道路的冲突,可以说是他对归隐前13年生活的总结,高中二年级语文教案《归园田居(教师中心稿)》。“适俗韵”适应世俗的情趣,它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而其本性“爱丘山”。正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一个“误”字,显示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误入官场的悔恨交加的情绪。“

  教学内容与步骤:为什么提到“羁鸟”“池鱼”?“拙”是什么意思“羁鸟”和“池鱼”作对比和做衬托,说明自己跟“羁鸟”和“池鱼”一般早有摆脱官场束缚、返回田园隐居的强烈愿望,现在终于做到了隐居躬耕,保持了质朴的本性。“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世俗的虚伪机巧相对前四句是近景,虽普普通通、平平常常,但对于挣脱“尘网”的人来说,却是另一个天地: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面前,使人悠然神往。“方宅十余亩,草屋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语句间流露出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 后四句是远景。“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从近景转到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是很淡很淡很淡,味道却是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而“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则是以动映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得乡间的宁静、和平。在这里,不仅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由衷喜爱,而且这纯朴、幽静的园景色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四句是的寓意是什么?与开头首尾呼应,强化了与官场彻底决裂的主题。此时诗人“如负重乍释,直觉快乐”,“虚室”简朴空寂居室,同时也指虚空纯净的内心。“无尘杂”没有官场上乱糟糟的的事,看不到令人恶心的“官场现形记”,“有闲余”可以不必作官场上的那些客套应酬之劳,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读书作诗,这一“有”一“无”正是诗人追求的生活方式理想境界。最后两句更是诗人对以前误入尘网中官场生活的形象总结,也是对已经开始的新生活的欣喜。总结1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共五首,内容包括:农村生活风貌、诗人和乡邻交往、诗人出游,这一首专写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归隐田园的快乐。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终生隐居的意愿。语言自然朴实。

  2、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朴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3、艺术上,陶诗最明显的风格是:平淡自然。他的诗歌主要内容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在本诗中,诗人摄取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习见习闻的再平常不过的景物,而这些景物又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写出来,没有一点的痕迹,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4、诗意似浅实深,感情似淡实浓。

  5、比喻形象贴切: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比喻作“尘网”,把其中之人比喻作“羁鸟”“池鱼”,把退隐田园比喻作冲出“樊笼”,重返“自然”,比喻非常形象、准确,感情色彩十分鲜明

  六、作业:

  1、背诵本诗

  2、分析鉴赏<种豆>或<饮酒>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知作者及其影响。

  2.了解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能力目标

  训练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与体味情感来鉴赏古典诗歌情景交融意境的能力。

  情感目标

  1.提高文学作品的欣赏层次,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

  2.体悟古典诗歌中融注的积极健康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逐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诗中形象及语言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手段

  自制多媒体课件、播放诵读录音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流程

  导入→分析文本→把握主旨→解析景语→体味意境→总结规律→扩展练习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介绍新知

  1.有“田园诗人”、“隐逸诗人”、“靖节先生”、“五柳先生”之称的东晋最杰出的诗人是陶渊明。

  2.《桃花源记》、《饮酒》、《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归去来兮辞》等诗文描写了田园生活。

  3.陶渊明的诗歌喜写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现了对官场污浊风气的憎恶和对田园劳动生活的赞美。他的诗歌语言像雨后麦苗一般清新。风格像田野间的春风一样真实、自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学们能说一说陶诗的影响吗?

  4.明确: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题材,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朱自清也说:“中国诗人里影响最大的似乎是陶渊明、杜甫、苏轼三家。”

  《归园田居(其一)》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二、分析诗歌,明确主旨

  1.播放朗读录音。

  2.学生模仿诵读,熟悉作品,了解诗歌内容。

  3.列结构图

  摒弃世俗

  喜爱自然

  村居生活

  田园美景

  本性复苏

  心旷神怡

  4.归纳主旨

  学生归纳:赞美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表达回归后的舒畅喜悦,透露出其对官场污浊生活的憎恶、摒弃。

  三、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味情感,欣赏诗歌意境。

  1.教师点拨: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借助哪些景物描写表现出来的?

  2.学生选出描绘景物的诗句。

  3.教师点拨:

  这些乡村平平常常的事物,到诗人笔下却组成了一幅优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像世外桃源一样。诗人怎样点石成金,化平凡为神奇的呢?我们来品味写景诗句的语言美和情境美。(出示鉴赏提示)

  4.学生讨论诗句“方宅十余亩”到“鸡鸣桑树颠”,分析景语,体会情思,教师点拨。

  5.师生总结本诗情景交融的意境。

  6.教师小结:

  “一切景语皆情语”,中国古典诗歌以抒情为主体,非常重视意境的创造,把情景交融作为创造意境的'基本要求。读者解读诗歌、鉴赏诗歌,正是要通过揣摩诗句,借助想象,再现情境,鉴赏融注了诗人主观感情的物象——意象,才能身临其境,领悟到诗歌的韵味、情趣。

  四、拓展练习,巩固鉴赏方法

  1.鉴赏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等诗歌的情思意境。

  (课件展示诗文)

  2.学生各抒己见,注意仔细分析、研读品味、体会意境。

  3.学生讨论、回忆所学过的古典诗歌,进一步品味诗歌意境。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2.培养学生运用朴素平淡的语言表达情怀的能力。

  3.培养学生能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的内涵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在诵读中领悟诗歌的意境。

  2.掌握诗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学习他那种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人格。

  2.学会辩证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二、教学重点

  1.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

  1.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四、教学方法

  1.运用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运用点拨法,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以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3.运用讨论法,让学生自己品味诗中运用的情景交融等艺术手法。

  4.探究阅读法,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有新意。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语:期中考作文以“学会放弃”为话题,通过这次作文,我们懂得,取与舍贯穿于人的一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弃,又不断地得到。有一位作家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分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在出仕多年后,毅然地与官场彻底决裂,选择归隐田园,这是为什么?他归隐田园之后的生活状况又是怎样?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他的《归园田居》。

  (二)简介陶渊明,并解题

  《归园田居》是一组诗,共五首,歌咏田园生活之乐。写于辞官归隐的次年。此诗为第一首,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叙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轻松喜悦之情,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三)诵读课文

  (1)范读正音并提示五言诗朗读节奏(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

  (2)指名学生朗读,并加以评价。

  (3)听录音,然后学生自由朗读。

  (4)全班分成两组进行朗读比赛。

  (5)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四)、讨论鉴赏

  1、提问:诗中哪些诗句直接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找出诗眼或关键语句并分析)

  明确: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

  尘网羁鸟池鱼

  厌恶官场生活(樊笼里)

  向往田园生活(返自然)

  爱丘山恋旧林思故渊归园田

  2、提问:哪些诗句描写乡村田园生活?

  明确:“方宅十余亩,草屋七八间”等诗句。

  3、提问:诗中描绘的田园风光图景有什么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让学生以四人一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

  农田草屋

  榆柳桃李简朴幽雅

  见

  远人村安详悠闲

  墟里烟(动静结合)

  狗吠深巷宁静和平闻

  鸡鸣桑树(以动衬静)

  无尘杂闲适自在感

  有余闲

  总之,这些诗句,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画出了优美画画,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有生机,有朴拙自然的趣味。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

  4、小活动:假如你是某旅游公司的策划或导游,根据本诗你打算怎样向客人推介“乐陶陶农家游”这项服务?

  (五)探究: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要根据整首诗,联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写作背景来发表自己的观点。

  1、从当时的社会来看,陶渊明坚持高尚的志趣是一种对黑暗官场的反叛,具有积极意义。“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陶渊明辞官归隐是在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绝望之后选择的一条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人格、渴望自由的道路,与当时社会的“学而优则仕”是格格不入的。

  2、陶渊明放弃了大济苍生的理想则有其消极的一面。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浊,不能单靠“归隐”与“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

  3、成因分析:陶渊明的思想儒道兼有。儒家积极入世、大济苍生,曾为陶渊明的人生追求。而道家消极避世的思想使他在“误落尘网”13年之后,“悟几往之不谏,改心为形役”为“形为心役”,找到了真正的自我——率性自然。

  (六)全班同学朗读课文并练习背诵

  (七)作业

  1、课外探究:陶渊明一生多次辞官做官,难道是仅仅用一"误"字所能辩解的吗?

  提示:(1)矛盾心态: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大济苍生"的抱负;仕途不得志,难以施展抱负.(2)彻底悔悟。(3)也许是一种托词.

  2、比较阅读《归园田居》和〈〈短歌行〉〉

  提示:(1)进取与隐退的对立。(2)文学有着广阔的胸怀,只要是美的,都有价值。

  板书设计

  归园田居

  尘网羁鸟池鱼

  厌恶官场生活(樊笼里)

  向往田园生活(返自然)

  爱丘山恋旧林思故渊归园田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篇5

  【设计思路】

  诗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这节课旨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来实现对田园诗的把握。理清由“归”字折射出的二个问题:从何而归?归去如何?从而深入体会陶渊明归隐后怡然自得的心境。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文。

  2、赏析宁谧优美的田园风光,体悟作者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

  3、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过程与方法】

  在诵读中领悟诗歌宁静优美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其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和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

  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体会诗人归隐田园的心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选取一组湘西的自然风光和风俗人情的画面制作成视频导入。

  (师生一起回忆初中所学陶渊明的诗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其三)《饮酒》)

  二、作者简介

  1、七嘴八舌话渊明(请同学们根据初中的学习,七嘴八舌说一说你了解的陶渊明,一句话两句话都可以。譬如说“陶渊明爱菊花”)

  2、教师小结: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私谥)。又自称作“五柳先生”。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三、朗读课文

  1、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

  2、师生指导朗读,听视频朗读。

  3、请学生再次齐读课文。

  四、品析诗歌

  1、解题,理清诗歌思路。

  我们常常说文章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的信息。那么大家认为《归园田居(其一)》这个标题最重要的是哪一个字呢?

  学生明确:"归"字 解词:归——本义女子出嫁,后来引申为女子回娘家,又引申为返回。

  提问:从何处归?归向何处?

  2、从何而归?(分析归隐原因)

  明确:尘网、樊笼。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我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一去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用夸大了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明确:官场生活。

  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小结:诗人看透官场的污秽和黑暗,迫不及待要归隐田园了。同时表达了对官场的无比厌恶之情。

  3、归向何处?(研读田园风光)

  问一:既然陶老先生如此“爱丘山”,那么他笔下的田园风光究竟是怎样的呢?

  ①找出本诗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②诗人具体写了哪些田园景色?这些景色有何特点?

  ③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明确:①诗中描写田园风光的句子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些景物的特点是:平静恬淡、清新祥和。

  ②描写的田园景色有: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③描写的顺序是:由远及近(诗人通过所见所闻,从近到远进行描写,用“狗吠”“鸡鸣”来衬托村庄的宁静。)

  问二:我们现在闭上眼睛,用情景再现法,边读这几句诗,边想象脑中的这幅画面。

  师生闭眼朗诵。(配上轻音乐)

  师生总结。

  五、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①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②醉,狂歌五柳前。

  注:①《新唐书王维传》:“别墅在辋川,地奇胜……与裴迪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 ②潺湲:水流动的样子。也可以指流水声 接舆:春秋楚一隐士一狂士。

  1、找出与陶诗中“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

  2、此诗的首联与颈联写景,诗人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3、全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请同学们描绘一幅自己喜欢的生活图景。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篇6

  学习目标:

  了解陶渊明及其诗文并学习诗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品格

  品味这首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1、 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字音

  羁(jī) 暧(ài)

  2、 对照注释,疏通词句

  解释下列加点词。

  少无适俗韵 本性、气质 性本爱丘山 天性、本性

  池鱼思故渊 深潭 方宅十余亩 四周

  榆柳荫后檐 遮蔽 桃李罗堂前 排列

  依依墟里烟 村落 久在樊笼里 喻官场

  3、 理清思路

  全词共20句,可分为哪三个部分?

  明确:回忆弃官前(前六句) 描写归田园(中十句)再回到眼前(后四句)

  4、 内容分析:

  开篇两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爱憎感情?它对全篇有怎样的作用?

  写了诗人爱丘山,憎尘俗的感情起着总领全篇的作用。“适俗韵”指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本能,“丘山‘则代表远离官场仕途的田园山林。作者曾“不为五斗米折腰向锈里小儿”,所以世俗的阿谀奉承,他一样也也没学到,反而喜欢宁静、淳朴田园生活,因为他觉得他的本性与大自然是相通的。这两句表现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

  少无世俗韵

  性本爱丘山

  对“误”字的分析:无限的感慨与辛酸,悔恨之情溢于言表

  对“尘网”的分析:对仕途的厌恶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农村田园风光图?结合内容,展开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摘述。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

  草屋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作者用了什么手法来展现田园风光?

  白描手法:这首诗采用我国古代民歌的白描手法,用清新浅近的语言,勾画

  了一幅颇富情趣的农村图景。

  点睛之笔:

  久在樊龙里

  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解读诗歌,品读诗歌,努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力。

  过程与方法抓关键词,分析意象,体味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反璞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教学重难点】

  品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习作者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讨论交流法、诵读品味法、拓展延伸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黑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苏东坡在评论王维的作品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下面我们来观赏一幅画,你能联想到哪句诗。

  (二)学生自由诵读,找出读不准的字音,不理解的字词,讨论研究。

  小结解读诗歌的方法:抓住关键词

  (三)学生朗读,同学互评。(注意节奏、语气、语调等)

  (四)理清本诗的脉络厌恶官场田园风光喜欢归隐

  (五)分析意象,感受意境

  引入王国维《人间词话》: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六)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读出情感,教师示范读。学生尝试背诵。

  (七)引入后代诗人对陶渊明的评价,你对陶渊明有何评价。

  李 白: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

  杜 甫:焉得思如陶谢手。

  白居易: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

  陆 游:我诗慕渊明,恨不造其微。

  板书: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厌恶官场田园风光喜欢归隐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12-11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10-29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12-11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12-11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10-01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10-23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12-01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08-23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