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案

时间:2020-10-14 12:14:48 归园田居 我要投稿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全诗语言平易朴实,多用偶句,对仗工整。下面是课文教案,我们一起看一下吧。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陶渊明的生平,来感悟陶渊明在经历作为仕者、农夫、隐士之后,所追求的返璞归真的性情。

  2、学习情景交融等艺术手法, 领悟诗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

  1、能够背诵并默写全诗。

  2、领悟诗人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返璞归真的人生境界。

  教学难点

  1、学习欣赏诗歌中景物描写的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流程

  一、温故知新,衔接导入,开启新课的学习。

  通过复习以往学习过的陶渊明诗歌导入新课。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传》)

  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其三》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定下诗歌的感情基调。

  1、听音频朗读,正音。(“拙”( zhuō)、荫(yìn)) (板课题)

  2、同学们,你认为这一首诗歌我们应该以一种怎样的语调去朗读它好呢?(引导学生结合写作背景进行分析——知人论世)

  青少年时期——“佐君立业”(28岁以前)

  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曾做过大司马,祖父、父亲也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但陶渊明的父亲死得早,渊明少年时,家运已衰落,“少而贫苦。”虽然物质生活贫乏,但陶渊明的精神生活却很丰富。他学习儒家《六经》,学习《老子》、《庄子》,“猛志逸四海,鶱翮思远翥”,颇有“佐君立业”的政治抱负。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学仕时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彭泽令(29--41岁)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在晋代统治阶级内部互相倾轧,争权夺利十分激烈的年代,陶渊明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29岁时他进入官场,当了江州祭酒,但不久便不堪吏职自解归家闲居。以后又先后几次出任小官,不仅无由施展济世抱负,而且于“志意多所耻”。最后一次为官是当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因不堪官场黑暗,“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辞官归田。

  归田时期——五柳先生(42--63岁)

  陶渊明归田之后,即在家乡过着躬耕隐居的生活,并亲自参加了农业劳动。亲自撰写《五柳先生传》这一著名的文章,用以明志。这使他改变了鄙视劳动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了劳动的价值;也在与农民的共同劳动和交往中,对他们产生了亲切的感情。在他晚年,生活贫困,“老至更长饥”,但他不受“嗟来之食”,拒绝权贵的馈赠,表现出君子固穷的志气。

  诗人仙逝——靖节先生享年63岁

  陶渊明辞官回乡后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坚。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还清醒的时候,给自己写了《挽歌诗》三首,在第三首诗中末两句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他对死亡看得那样平淡自然。鉴于他的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死后他的朋友私谥他为“靖节”,所以后代人称之为“靖节先生”。(靖,在古代有“ 报”的意思。靖节,是保守节操,显身立志的意思。 这是后人的敬称。)

  明确:读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更加要读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自由的渴望之情。

  3、请学生自比陶渊明,有感请地朗读诗歌,并在朗读的过程中找出能够体现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字眼。(伴奏音乐——高山流水)

  明确?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来把它找到的字眼书写出来。(右侧)

  无适 爱丘山 误 尘网 恋 思 归 无尘杂 有余闲 久 复得 返自然

  (寻找共性过程:由写作背景归纳出诗歌的感情基调到由学生自己找出体现作者情感的字眼——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自由的渴望之情。)

  三、赏读诗歌,感悟诗境,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同学们,如此优美的一首诗歌,我们光是仅仅去朗读它是远远无法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所以接下来,老师想引领大家学习新的赏诗方法——从描写的角度学习诗歌中景物描写的艺术手法的运用。

  1、、让学生视读全诗。(播放视频朗读),请学生找出最能体现诗眼的字。(用有颜色的.粉笔着重点出)

  明确:“归”。

  2、小组合作探究:视读全诗,并按照“为何而归——归来生活——归来心情”的思路划分层次,思考一下问题:(板书)

  1、为何而归——诗人在官场已经三十年了,是什么原因让他愿意放弃官场而回归田园呢?在诗中有没有体现到呢?

  2、归来生活——

  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画面有什么特点?

  运用什么技巧去写景?取得怎样的艺术效果?

  (提示:可从空间、色彩、感官 动静等方面思考)

  作者借景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

  3、归来心情——诗人归来以后,文中哪个句子能够直接体现他的心情呢?

  四、视读全诗,加深理解,描绘诗人笔下的优美田园风光。

  1、出示学生画作,请学生描绘其画下的陶渊明向往的田园风光。(ppt)

  《归园田居》教案

  五、诵读全诗,串背总结,再次感悟诗歌之美,诗人之情.(ppt)

  六、板书设计

  归园田居

  为何而归 归来生活 归来心情

  误落尘网 景物优美 心旷神怡

  渴归自然 村居闲适 复返自然

  主旨:厌恶官场 向往田园

  (首尾呼应 一气呵成)

  七、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文

  2、人总是在不断地舍和得,舍得同时有失也有得。陶渊明舍弃了官场,舍弃了众人羡慕的荣华富贵,得到了身心的自由。这是需要勇气的,这是更一种境界!那么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如何面对“舍”,你又想“得”到什么呢?

  请以“舍和得”为话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小短文。

  拓展阅读:《归园田居》(其一)原文与翻译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原文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注释

  ⑴适俗:适俗韵:适,指逢迎、周旋;韵,是指为人品格、精神气质。所谓“适俗韵”指的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

  ⑵尘网: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这里指仕途、官场。

  ⑶三十年:吴仁杰认为当作“十三年”。陶渊明自太元十八年(三九三)初仕为江州祭酒,到义熙元年(四○五)辞彭泽令归田,恰好是十三个年头。

  ⑷羁鸟:笼中之鸟。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⑸南野:一本作南亩。际:间。

  ⑹守拙:守正不阿。潘岳《闲居赋序》有“巧官”“拙官”二词,巧官即善于钻营,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守拙的含义即守正不阿,可解释为固守自己愚拙的本性。

  ⑺方:读作“旁”。这句是说住宅周围有土地十余亩。

  ⑻荫:荫蔽。

  ⑼罗:罗列。

  ⑽暧暧:暗淡的样子。

  ⑾依依:形容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

  ⑿这两句全是化用汉乐府《鸡鸣》篇的“鸡鸣高树颠,犬吠深宫中”之意。

  ⒀户庭:门庭。尘杂:尘俗杂事。

  ⒁虚室:闲静的屋子。余闲:闲暇。

  ⒂樊:栅栏。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官场。返自然:指归耕园田。这两句是说自己象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翻译

  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性格本来爱好山野。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十三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相关文章:

陶渊明《归园田居 其一》教案05-10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案11-29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06-29

归园田居 陶渊明其一06-17

《归园田居 其一》陶渊明09-05

陶渊明归园田居教案11-19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诗词赏析12-25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学案06-01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