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散文比较

时间:2020-09-11 12:34:41 观潮 我要投稿

《观潮》散文比较

  周密的《观潮》细致而形象地描绘潮来之态,并非仅仅是赞美钱塘潮之壮美,而是意在通过山河壮美的咏歌来抒发情思,只不过这种情思并非个人伤老的低沉咏叹,而是一个坚守气节的南宋遗民对故国山河的眷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两篇《观潮》散文比较,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ww.ruiwen.com/wenxue)。

《观潮》散文比较

  南宋灭亡后,隐居不仕的士大夫中出现了两本有影响的回忆录:一是周密的《武林旧事》,另一是吴自牧的《梦粱录》。周密字公瑾,号草窗,又号萧斋,祖籍济南,曾祖父在靖康年间(公元1126)随宋室南渡,寓居湖州。周密在理宗淳祐年间曾做过义乌知县,南宋亡国后隐居不仕,以保存故国文献为己任,网罗采撷,著述颇丰,今存有《武林旧事》、《癸辛杂识》、〈齐东野语〉多种,具有较高的史学、文学价值。周密又是南宋著名的词人,早年词风清丽,格律精切,与吴文英(号梦窗)并称“二窗”,中年以后与爱国词家张炎、王沂孙等结社唱和,词风转向低回婉转,多故国之思。吴自牧为钱塘人,生平已无考,但从他把回忆录定名为《梦粱录》,并在序中感叹“缅怀往事,殆犹梦也”,可以看出他也是个满怀亡国之痛的宋末遗民。这两本书都是回忆南宋都城临安一带的山川风物、都下盛况及典章文物,借此来抒发故国兴亡之感。两书中都有一篇描述八月钱塘江潮及杭人观潮盛况的文字,题目都叫《观潮》,应当说,文字都很优美又贮满情思,但如从把握生活的准确度以及寄寓感慨的'深沉这些方面来看,周、吴二文却有高下之分,这从下面的分析比较中即可看出。这些方面来看,周、吴二文却有高下之分,这从下面的分析比较中即可看出。

  所谓观潮,指的是观赏钱塘江入海处,因海潮倒涌入江内而形成的奇观。钱塘江古称浙江,发源于安徽境内的休宁县板仓山,在安徽境内称新安江,进入浙江境内称富春江,过了闻家坝才叫钱塘江。新安江、富春江穿行在崇山峻岭之中,是天下山水佳丽之处。李白称赞新安江是“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南朝的朱元思说富春江一带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但其下游的钱塘江却是奔涌在浙东平原之上,江面壮阔、浩浩荡荡地在杭州湾注入东海。大海潮汐本是受月球引力所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各条江河的入海处皆有,但钱塘江的入海口呈喇叭状,外宽内窄,宽处超过百里,窄处仅十里左右。海潮自外涌入,受约束越来越紧,浪涛自然会越来越汹涌;况钱塘江流量又大,(它是黄河流程的十一份之一,流域的十五分之一,但流量却几乎相等)对其阻遏比别的江河更为有力,因此掀起的潮头更高。特别是水流量最大的夏季,海潮与江流搏击,潮头可高达三点五公尺,落差可达九公尺,其声浪如雷霆震怒,倒海翻江。古人形容为“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钱塘潮以阴历八月十八日最大,观潮最理想的地点是海宁县盐官镇。自唐朝以来,海宁观钱塘大潮已成风俗,白居易就曾在《忆江南》一词中回忆到:“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南宋在杭州建都,朝廷规定每年八月十八在海宁江面检阅水师,届时还有“弄潮儿”在惊涛骇浪中表演各种水上技巧。我国古代作家大概从庄子起,就开始了对钱塘潮的咏歌,其中,以宋代词人潘阆的《忆余杭》最为出色: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乃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涛儿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心尚寒。

  不难看出,周密的《观潮》在表现对象和气氛描绘上,显然受了这首词的影响,只不过由于体裁的不同,它表现得更为细密、更加准确,同时由于作者意在忆昔怀旧,在自然风光和社会风俗之外,又加上了山中遗民的故国情思,因而在表面的高亢热烈后面则是世事沧桑的深沉喟叹。

  《观潮》的开头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即道破题旨,造成一种先声夺人之势。天下山川风物,奇伟瑰丽者不可胜数,但浙江潮却更觉壮伟,更值得一看。尽管作者此时还未描绘潮来之势,读者也未见其地动山摇之景,但已觉其风雨逼人,极为悬想渴望了。接着,作者又补叙一句:“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望”是阴历的每月十五日,“既望”是十六日,这里指八月十六日。浙江潮,本已属天下伟观;八月十六日之潮,又是最盛之日,此时观潮,当然景象更雄奇,场面更壮伟了。通过开头两句,把钱塘潮的声势,观潮的时间皆简洁而准确地作了交代。

  相比之下,吴自牧的《观潮》虽也意在交待钱塘潮给人的感觉和观潮的最佳时间,但却较为拖沓而且冲淡了主旨:

  临安风俗,四时奢侈,赏玩殆无虚日。西有湖光可看,东有江潮堪 观,皆绝景也。每岁八月内,潮怒于常时,都人自十一起便有观者,至十六日、倾城而出,车马纷纷。

  这段叙述,在内容上没有超出周密《观潮》的开头两句,但周密说得既简洁又准确:潮水以十五至十八日为最盛。吴文却从十一日叙述起,“都人自十一起便有观者”,一直到“至十六日、倾城而出”,不但显得拖沓,也让人把握不准观潮的最佳日期。另外,西湖之美,自不待言,但本文是写观潮,作者把观潮与游湖并举,也冲淡了钱塘潮“天下独绝”的魅力。况且,把观潮归之于杭人奢侈之俗,“赏玩殆无虚日”,更是削夺了钱塘潮“天下之伟观”的形象,深沉的故国情思更无从附丽。因此,从开头来看,周文显然高于吴文。

【《观潮》散文比较】相关文章:

浅谈林语堂与梁实秋的散文比较10-22

《观潮》10-22

《观潮》教学11-15

观潮 学案06-23

《观潮》学案11-24

《观潮》原文07-18

观潮原文赏析07-15

《观潮》美文赏析07-04

观潮片断赏析12-25

《观潮》讲课实录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