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的艺术成就

时间:2020-10-03 13:36:46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我要投稿

《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的艺术成就

  引导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不朽的形象,是我们永远的精神食粮,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的艺术成就体现在哪里?

《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的艺术成就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发表于三十年代初(1931—1934)。这是一部符合时代要求而又具有永久艺术魅力的作品。当时,正是苏联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万众一心,朝气蓬勃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阶段。各条战线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人物。党和人民要求作家用自己的笔墨描写这些新人新事,颂扬无产阶级先进战士崇高的精神面貌。苏联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还专门发出号召,要求作家“创造我们时代革命者的典型。”奥斯特洛夫斯基积极响应党团组织的号召,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优秀作品中,以苏联十月社会革命、国内战争、国民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为历史背景,成功地塑造了一代新人的光辉形象,正确地回答了人怎样活着才有意义,苏维埃新人是怎样成长起来的等富于哲理性的问题,具有伟大的思想意义。

  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伟大艺术成就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

  任何一部分成功的作品多半都是和著作者的血泪写成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是传记作品,但它所反映的基本是是奥斯特洛夫斯基本人极不平凡的人生经历,是他对生活的切身体验,对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的哲理性思考和总结。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是俄罗斯人,出生在乌克兰西部边陲的沃伦省(现属罗夫诺州)的一个贫苦的工人家庭。艰难的时世,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孕育了对权贵和剥削压迫者的憎恨,从小就形成了桀骜不驯的反叛性格。

  尼古拉从小好学,从六岁起就渴望进小学读书,但都因生活困难而未能如愿。到十月革命后,他才有了就学的可能,但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只好半工作半读:他一边读书,一边在车站食堂当杂工,在发电厂给锅炉工当助手。尼古拉有如饥似渴的求知欲,尤其喜欢读诸如《牛虻》等这类描述具有反抗精神的英雄形象的书籍。尼古拉从小就对以消灭剥削、消灭压迫、解放人类为斗争目标的布尔什维克党有一种近似本能的亲和力。他自幼养成了刚毅果敢、坚定不移的个性。他对自己立志要做的事义无反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基础提炼加工而成的。我们很难将作品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和作者本人的经历分开,但却决不能把真实和虚构两者混同起来。诚如作者指出的:[1]“这是小说,不是什么人的传记”。“我在书中描写的不是某一个保尔·柯察金,而是千千万万个柯察金,千千万万个为争取自己的幸福而奋不顾身地投入战斗的男女青年”。小说中除了保尔·柯察金,还有对他的成长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朱赫来,阿尔焦姆,以及冬妮娅,谢廖沙和丽达,赖雅等一代人。保尔·柯察金是苏联第一代共青团员的缩影。他的个人命运与十月革命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艺术成就集中体现在保尔形象上。

  作品的英雄人物很多,其中心人物是保尔·柯察金。他是十月革命后年青一代布尔什维克革命战士的典型。作者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素材,着力描绘了保尔无产阶级世界观形成和巩固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有机联系而又不断发展的整体;然而细看起来,它又大致可以分为童年时期、国内战争时期、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争取归队等四个阶段。保尔由一个具有自发反抗精神和天真执着地追求真理的小孩成长为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其关键在于以朱赫来、托卡列夫和李定涅夫等为代表的党的教育,以及革命实践的锻炼。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指出的那样:“钢是在熊熊大火和骤然冷却中炼成的,这样它就坚固而不怕任何一切。我们这一代也是在斗争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他们学会了在生活中从不灰心丧气。”党的教育,启发了保尔的阶级觉悟。火热的战斗和艰苦的劳动,磨炼了他的钢铁意志并加强了他的纪律观念。在大量的日常工作和党内的思想、路线斗争中,培养了他“最持久、最顽强、最难得的英勇精神”;特别是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之后为争取归队所进行的斗争中,更是汇总了上述各方面的一切收获,进而形成了经受得起任何严峻考验的高度的党性。

  奥斯特洛夫斯基只活到三十二岁,他英勇斗争了一生。他同保尔·柯察金的经历完全交织在一起,很难把这两者分开。保尔·柯察金这个自传式的人物,既平凡,又伟大。众多的读者在读完这部小说之后,都可以看出他并不是一个天生的英雄。他是在党,主要是老一辈的党员的教育、培养下,通过他自身的长期实践,在劳动、战斗、工作各个方面刻苦学习和严格要求自己,终于锻炼成为一个具有崇高理想、坚毅的意志和刚强的性格的自觉的革命战士。尽管他有过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但他的奋斗目标,他为之献身的理想始终是坚定不移的,并且和广大人民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样他终于通过了种种考验,实践了他在故乡烈士公墓前立下的誓言,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献给世界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保尔·柯察金既是一名革命战士,又是一个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青年人。保尔精神的主要之点在于他对革命理想的无限忠诚,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光阴荏苒,时过境迁,保尔所处的那个烽火年代已过去了大半世纪,而保尔精神仍被一代代传承着。今天,人们特别是曾经从这部小说中受到过教益汲取过力量的中老年读者,仍在怀念保尔· 柯察金那种反对压迫;反对以强凌弱;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假公济私、见义勇为、知难而上、不怕艰苦、忠于职守为公众的利益勇于献身而无怨无悔的高尚情操。这种社会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种新的时代要求,那就是在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们谈物质多了,精神少了,而一个人文精神失落的社会,它是不健全的,甚至是危险的。

  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艺术成就通过保尔的性格塑造来体现。

  同现实社会中的人一样,艺术作品中各个人物的基本品质也主要是通过他对当时社会的基本矛盾的态度体现出来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塑造保尔的形象中,卓有成效的体现了这个观点。热烈地向往真理,奋不顾身地投入革命,慷慨无私地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人类最壮丽的事业。这象一条红线贯串在保尔形象的始终,也犹如一个人的神经中枢支配着保尔的一切言论行动和思想感情。

  在塑造保尔的形象时,奥斯特洛夫斯基不仅特别注意他的主导面,而且还不惜笔墨给保尔以多方面的描绘,甚至对那些无关紧要的品质和特点也不忽视。例如,[2]我们逐渐地了解到保尔是一个热心的钓鱼人,游泳的能手,出色的拳斗家和手风 琴家,还是一个跳舞迷和象棋健将,又是一个感情丰富、具有诗人气质的青年——如当他发现部队里骑过的那匹割去了一只耳朵的灰马时,便猛扑过去,抱住它的颈根又抚摸又亲吻,好象碰到了久别重逢的战友。病后刚恢复健康时,面对窗外樱桃树枝上叽叽喳喳的灰胸麻雀,也要攀谈几句。他甚至还注意到麻雀一边活跃地啄自己身上的羽毛,一边胆怯地用狡猾的小眼睛不时地窥探他的`神态。此外。在另一些场合中,奥斯特洛夫斯基又告诉读者,保尔性格中还有刚强暴躁,动辄骂人,表现出桀骜不驯的一面。然而更可贵的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在描写保尔这一形象各个方面的同时,总是力求寻找、并成功地表现了这个人物身上最突出的性格特征——倔强和反抗。从在神父的面团里撒烟灰开始,到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争取归队为止,它以不同的形式反复地表现出来。例如:在车站食堂的劳动中;在同苏哈尔科、朱赫来的拳斗中;在解救朱赫来与白匪押解兵搏斗时;在被捕后受到敌人毒刑拷打时;在伤兵医院的手术台上;在修筑窄轨铁路的艰苦劳动中;在同党内错误路线、蜕化变质现象以及同疾病的折磨作斗争时;甚至在恋爱、戒烟和下象棋等问题上都一再表现了他的这种性格特点。但它们又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随着保尔社会关经系的扩大,生活处境日益困难,以及各种考验一天胜过一天,其性格中的这一基本特点,就越来越具有新的含义。

  应该说奥斯特洛夫斯基笔下的保尔,是一个高大的英雄形象,但作者并没有将它美化而使其失真。保尔不但在儿童时代显得有些粗野暴躁,就是经过红军和修筑窄轨铁路的严格锻炼之后,仍然发生了痛打法罗那样违反法纪的事件。正如保尔向托卡列夫所承认的那样,他同茨维泰耶夫所发生的冲突,他本人也暴露出了某些毛病。至于保尔和安娜遭到匪徒攻击时所表现出的短暂的胆怯,更说明了英雄人物并不总是以完美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有人说,作品中写了保尔想自杀的情节,这有损于英雄形象的光辉。我认为,正是通过这个情节的处理,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他的心灵高尚、党性坚强的本质特征。因为,在这里,既表现了保尔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毫无以功臣自居的思想情绪,又表现了他具有严于律已和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这怎能说有损于英雄人物的光辉呢?

  不可讳言,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保尔的这个形象的塑造上,还是有其美中不足之处。例如,作品中描写了列宁逝世而引起广大工人无限悲痛和化悲痛为力量的情节。但保尔却对此毫无反应,这不仅失掉了一次展示保尔英雄性格中一个重要侧面的机会,而且简直是违反生活真实的一处败笔。此外,作品结束太仓促,对充分展示保尔的思想光辉也是有一定影响的。

  当然,我们不是求全责备,更无意于以此否定或贬低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塑造保尔这个英雄形象之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相反,却应当充分肯定,在塑造共产党人光辉形象等问题上,奥斯特沙夫斯基继承和发扬了高尔基的优良传统。他从极其动荡的社会环境中,描写了保尔由一个自发反抗精神的小孩成为布尔什维克先进战士的全过程。并且从保尔对革命、对劳动、对爱情,对友谊和对家庭等问题的态度多侧面地揭示了他的性格特征。使保尔的形象既个性鲜明,又血肉丰满,既反映了特定时代的历史特性,又蕴含着永不枯竭的艺术生命力。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保尔的形象在苏联文学塑造英雄人物方面是一块艺术丰碑。

  小说在描写人物内心活动方面因人而异,形式多样。其中最突出的成就是主人公的自白与作者的旁白相互交融在一起,从而形成一股动人心弦的抒情力量。例如,在作品第二部的第三章,当保尔病后从阿尔青家回来经过公墓时作者写道:“这儿是小镇的近郊,又幽静,又寂寞,只有松树轻轻的低语和春天的土地散发的泥土芳香。他的同志就在这地方英勇牺牲了。他们是为了那些生于贫贱的、一出生就开始作奴隶的人们能有美好的生活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时,“保尔缓缓地摘下了帽子。悲愤,极度的悲愤充满了他的心。”“人生最宝贵是生命。这生命,人只能得到一次。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至于因为虚度年华而痛悔,也不至于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所以应当赶紧生活,因为不幸的疾病或什么悲惨的意外随时都可以让生命突然结束的。”然后,保尔怀着这样的心情离开了墓地。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由作者的旁白过渡到人物的自白,再由人物的自白重新转到作者的旁白,真可谓天衣无缝,其相互交融的程度,确实令人难以区分。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里,描写景物的地方虽不多,但都很有特色,都做到了情景交融,并通过景物描写衬托出人物的内心感受和制造出一种特定的浓重气氛,使读者有如亲临其境,同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保尔与冬妮亚的爱情产生了裂痕后在第聂泊河边谈话时的周围景色,修筑窄轨铁路开工之初恶劣的秋雨天气,保尔病后回到基辅时大桥上所面临的夜空奇观和万家灯火等,都是景物描写的成功例子。

  此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边贯性的细节和急剧变化的结构手法来揭示保尔思想性格的变化、成长及其特征等,都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为苏联文学反映革命时代风貌和塑造成长中的人物形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保尔·柯察金的伟大理想是要经过今后多少代人的艰苦奋斗才能实现的,但它绝不是渺茫的和高不可攀的。它是同自己当前的奋斗目标相联系的,它落实在他所从事的各项具体工作中。伟大理想和日常工作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具体任务的完成,哪怕只是拧紧一个螺丝钉,也是向遥远的伟大目标靠近一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空谈理想是无济于事的,要苦干,要实干,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处做起,要发挥高尚的无私的奉献精神。保尔· 柯察金正是这样为实现理想而战斗的,我国各条战线上千千万万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也是这样为实现我们的伟大理想而战斗的。

  今天,我们仍呼吁:保尔——不朽的形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永远的精神食粮!

【《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的艺术成就】相关文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笔记07-01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02-02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作文600字_钢铁是怎样炼成06-23

钢铁的韧劲——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06-27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也许苦难才能成就人06-15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感10-12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09-23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09-22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09-22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09-04